首页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二)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关于传统音乐,《周易》有所谓“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之说。至春秋战国又有“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这可以用来说明,传统音乐()A.顺应了大一统的趋势B.由尊神灵走向重人伦C.由敬祖先走向重民本D.维护了贵族等级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可以看出传统音乐更加注重人伦关系,B项正确;春秋战国是分裂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更加注重人伦,并未涉及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2.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是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壁画内容可知,少数民族进行农业耕种,汉族人民进行放牧,体现了民族的融合,而不是经济中心的南移,故排除A;汉人放牧图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恢复,故排除B;根据魏晋壁画和壁画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侧重反映了少数民族开始从事农业耕种,而汉民族也从事放牧工作,体现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加强,并不是强调社会分工的扩大,故排除C项,故选D项。3.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 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重视“仁”的道德标准,结合所学,“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可见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B项正确;中国古代医术重视“仁”,是强调医学家的仁心和医德,并非强调教化病人的心理,排除A项;儒家思想影响了医德观念,但并非古代中国医术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强调“仁”体现了儒家道德的积极影响,“受到约束”的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4.中国古代,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财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为“义门”,引为社会楷模。例如婺州浦江县(今属浙江)的“义门郑氏”,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孝友传”或“孝义传”;元末农民起义军攻占浦江时,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这一现象说明了()A.朝野共同追求大同社会B.世家大族影响史书撰写C.儒学发展增进文化认同D.社会风气日益封闭保守【答案】C【解析】【详解】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财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为“义门”,引为社会楷模,被列入官修史书,就连农民起义军也对其进行保护。这一现象说明了这些“义门”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体现了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这不能体现大同社会,排除A项;世家大族影响史书撰写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风气日益封闭保守,排除D项。故选C项。5.辽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研究表明,辽中京城规整有序,改变了上京“以东为尊”、随形就势的布局,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据此可知,辽中京城的营建() A.彻底改变了游牧行国体制B.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C.反映出对中原正统的认同D.体现了辽代文化的二元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可知,辽朝中京城的城市布局明显跟中原政权城市布局比较相似,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辽朝虽然受汉化影响,但依然保留本民族特点,不符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辽中京城城市布局的因地制宜特点,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6.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这一主干交通促进南北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D项正确;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唐朝水路和陆路都是主要的交通形式,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大运河的影响,并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7.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产分等进行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这反映出() A.房税有序传承B.城市经济发展C税收体系完备D.社会治理混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宋朝政府增收房产税主要是为了增加税收、抑制土地兼并等,建立在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百姓富裕的基础之上,B项正确;材料表明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所以不是有序传承,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税收体系完备,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社会治理混乱,排除D项。故选B项。8.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该项目申遗成功()A.反映了宋元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通B.凸显了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居于世界中心地位C.肯定了宋元中国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D.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选产名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泉州曾是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居于世界中心地位,排除B项;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交流层面,与近代欧洲社会变革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西学东渐一般指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材料未涉及西学东渐,排除D项。故选A项。9.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下表内容可知,两者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抨击君主专制B.倡导践行良知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并结合表中“天地”、“生民”、“天下”等信息,可知两位思想家都 强调儒家“入世”思想,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A项;“良知”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且材料也未体现,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先天存在的“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可知,明代中后期商路知识涉及到了全国的交通路线信息,说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C项正确;材料与区域性商人群体的产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国内市场的信息,体现不出对外贸易日益发达,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地理学知识进步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1.中国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与传播,下列史实无法直接体现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是()A.云冈石窟B.唐招提寺C.午茶便装D.清代更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与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早期,法国时装设计大师保罗波烈以日本和服的样式为灵感,在丝绸面料上饰以刺绣,用大而低垂的和服袖替代传统西方的窄筒袖,从而设计出一种引领潮流的午茶便装,C项正确;云冈石窟、唐提招寺和清代更钟都是中外交流交融的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12.1909年天津关报写到:“出口土货”,向来用牲畜、大车、船只运来天津,“受沿途种种耽延,种种遗失”,“今则虽仍用旧法载运,不过自产地运至张家口或丰台……即可易由火车运往本埠……延迟既少,伤耗亦轻”。随着京汉铁路的贯通、京张铁路延至包头,天津的经济腹地更为广阔。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近代城市传统的交通工具已经消失B.铁路运输促进城乡商品流通的扩大C.铁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天津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商贸城市【答案】B【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铁路的发展提高了天津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扩大了天津贸易的范围,反映出铁路运输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的扩大,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近代城市传统的交通工具已经消失,排除A项;铁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未说明天津在近代中国的商贸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3.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中原的古印欧人,开始沿黑海西海岸西迁并南下,他们渡过了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改变了该地的区域文化。以下属于该地区文化成就的是()①《掷铁饼者》②《编年史》③《十二铜表法》④《荷马史诗》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开始沿黑海西海岸西迁并南下,他们渡过了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是希腊,①《掷铁饼者》是古希腊伟大的雕塑家米伦公元前5世纪创作的雕塑,符合题意,②《编年史》是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③《十二铜表法》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不符合题意,④《荷马史诗》是由古希腊盲人荷马创作的,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4.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A.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B.战争成为文明扩展重要方式之一C.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D.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得出,齐世荣强调的是和平交往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和平交往,而不是帝国扩张,排除A项;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是作者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文明交流的方式,而不是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故选C项。15.“欧洲人对这场死亡(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欧洲“这场死亡”() A.使人第一次成为世界的中心B.一定程度促进了思想解放C.直接推动人文主义思想产生D.推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欧洲黑死病“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追求现实享乐”,这对欧洲中世纪所宣扬的禁欲主义是重大冲击,B项正确;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的提出,把人类第一次置之于世界的中心,排除A项;“直接”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C项;推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希腊文化,但是随着14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广泛传播,表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变化,不是天主教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文化中心是否转移,排除B项;材料强调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7.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这说明()A.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普适性C.启蒙思想的源头是孔子的思想D.借用中国学术成近代西方风潮【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伏尔泰和。亚当•斯密二人均对中国文化进行借鉴,说明的是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 要交流,A项正确;B项错在“普适性”,排除;启蒙思想属于资本主义思想,其只是借助儒家思想的某些内容为其服务,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故“启蒙思想的源头是孔子的思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错在成为风潮,排除。故选A项。18.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许多思想家都受到中国的影响,如:达·芬奇所画的《蒙娜丽莎》的背景被认为是中国的山水画;薄伽丘的《十日谈》里也有关于契丹的故事;近代欧洲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也在书中多处描绘中国,是最早提出中国“三大发明”传入并推动欧洲发展的西方人。这可以用来佐证()A.古代中西方交流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B.中国“三大发明”奠定欧洲近代文明的基础C.培根促进了东西方早期文明的对接D.中国文化刺激西方探索东方的欲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许多思想家都受到中国的影响,这表明中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中国“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奠定基础,排除B项;培根是最早提出中国“三大发明”传入并推动欧洲发展的西方人,不能等同于培根促进了东西方早期文明的对接,排除C项;材料体现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不是中国文化刺激西方探索东方的欲望,排除D项。故选A项。19.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卫生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B.多极化趋势尚未真正出现C.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防疫推出的多个方案,整体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制约了全球合作,D项正确;世界卫生组织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是现象而非原因,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出现,排除B项;全球防御体系尚未建立的说法与材料、史实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强调了古迹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的目标,并不是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共3题,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摘编自《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话移的特点材料二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材料三曾有5000万移民像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的欧洲,如今却因生育率低下、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而不得不每年输入大量劳工。现在,全球每年人口增长8300万,其中8200万是在发展中国家出生:每年大约有230万移民到达西方国家,占西方国家人口增长的三分之二。——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材料四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飞机制造业中迅速的技术革新使得航空运输业空前繁荣。这些进步使得飞机能以低得多的成本抵达遥远的目的地,因此人口和商品的跨境流动也发生了变化。有了空中运输、长途和实时电信,全球化使得跨国群体兴旺起来。——国际移民组织、联合国移民署《世界移民报告2018》(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移民持续增长的原因。【答案】(1) 特点: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移民;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四点)(3)经济差距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重要原因;出生率低等原因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力缺乏;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交通发展和信息革命为跨国移民提供了技术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加快。(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他们在美洲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可概括出其特点为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根据材料中“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的非洲大陆”可概括出其特点为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移民;“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可概括出其特点为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小问2详解】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所以此时欧洲人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根据材料中的“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可知其原因是《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中的“如今却因生育率低下、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而不得不每年输入大量劳工”可知其原因是出生率低等原因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力缺乏;根据材料中的“全球每年人口增长8300万,其中8200万是在发展中国家出生”可知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根据材料中的“有了空中运输、长途和实时电信,全球化使得跨国群体兴旺起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交通发展和信息革命为跨国移民提供了技术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加快;经济差距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重要原因。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 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答案】(1)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2)历史: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史记: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3)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有作者的认知。【解析】【详解】(1)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根据“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和“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等信息,可以看出历史学家的使命感;根据“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和“常常表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等信息可以看出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根据“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和“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等信息,可以看出创新精神和开阔的视野;根据“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和“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等信息,可以看出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2)《历史》产生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希罗多德(幼前484~约前42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括古 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根据“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可知,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根据“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等信息可以看出,包括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雅典的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可知,司马迁生活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多民族统一国家稳定和繁荣;根据“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可知,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史学传统;根据“《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可以看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3)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和有作者的认知等方面来回答。23.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时期史实秦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隋唐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宋元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明清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24 17:05:03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0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