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二)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四校联考(二)语文试卷命题学校:珠海市实验中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 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因此,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甫当年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德》)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古代文学史上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现代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他们所以赢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历久弥新。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家人离散,在与妻子儿女分别三个年头后,杜甫终于可以去探望妻小,到家里写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战争年代,死,也许是一种常态,而活着,哪怕苟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静,这对饱受磨难的老夫老妻,执手相看泪眼,依然感觉像是梦一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简单的十个字,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力量,并由此得到升华。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用孔子的话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坚强乐观,充满理想。这种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和坚强乐观的民族精神,源于我们的礼乐文明传统,知行合一,家国一体,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魏晋时期王弼解释《周易》说:“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里强调一个“化”字,上善若水,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以文化天下。它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强调真、善、美的完整统一,而不是刻意追求科学的“真”而忽略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从中国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重视个人修养,强调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坚持合作理 念。这种精神特质,与西方文化以利益为核心价值,强调天赋人权,崇尚个人主义,信奉丛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这些时代难题,中华文明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刘跃进《文学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德认为中华文明能长期存续,源于中国人始终信守“斯文”,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汉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B.杜甫的作品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是迈克尔·伍德认为他能超越李白成为中国最伟大诗人的主要原因。C.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屈原、李白、曹雪芹、鲁迅等文学大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根基和前提。D.鲁迅所谓“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就是中国人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的生动诠释。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现代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依然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杜甫的诗歌就是最好的证明。B.“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这句话恰恰体现出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所具有的以文化人的基础性作用。C.《孔雀东南飞》的结尾以一对鸳鸯相向而鸣象征爱情的永久不渝,将悲剧的题材处理成爱与生命的胜利,这是坚强乐观民族精神的体现。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学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往往需要通过平凡的细节描写来完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文学力量。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孙犁《荷花淀》中约水生嫂探望丈夫的一个女人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B.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对天发誓:“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C.沈从文《边城》翠翠成熟的生命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胡思乱想“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点了灯笼火把去找”。D.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明知道小战士已经牺牲,“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4.为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迈克尔·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实性论据,结合原文简要概述。5.孙犁小说《嘱咐》描写水生在参加战争八年之后回家时的情景。有人曾质疑这种描写过于小气,无法叫西方人理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你的理由。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有烧,街里很安静,这正是人们吃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一抽一搭搭地哭了。(节选自孙犁《嘱咐》)【答案】1.B2.A3.B4.①《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的论述,一直伴随着中国人;②杜甫不仅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③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④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5.不同意这种说法。这处水生回家探亲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美好心灵和崇高情感,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蕴的真实体现。这对夫妻虽因战争长期分离,都满含对对方的思念与牵挂,但见面后妻子有千言万语却只用一个“你”字的招呼,蕴藏着极为丰富深厚的情感。这正是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是中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和谐共生科学的“真”、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的完整统一。【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主要原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可知,迈克尔·伍德认为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而他创造的“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错误,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说只有中 国“独一无二”“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此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窦娥这句话所表现出的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根据“简单的十个字,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可知,材料二第二段通过杜甫诗歌论证的是文学作品能表现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结合“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可知,《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的论述,一直伴随着中国人;②结合“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可知,杜甫不仅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③结合“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可知,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④结合“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可知,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回答:不同意这种说法。结合材料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历久弥新”“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可知,这处水生回家探亲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美好心灵和崇高情感,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蕴的真实体现。夫妻相见在生活中本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但作品中的夫妻因战争而长期分离,好不容易见面了“水 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一个“你!”就是最水生此刻最富有感情的表达,蕴含了对对方的思念与牵挂,这正是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是中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和谐共生科学的“真”、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的完整统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师【美】赫伯特·戈德斯通“主人!”钢琴家看着键盘,头也不抬,不停地弹。“怎么啦,罗洛?”“主人,①这机器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请你说给我听听。”钢琴家不再弹了,放松放松瘦削的腰,在凳上直起身坐着,纤纤细细的手指离开了键盘。钢琴家点燃一支烟。他宁可自己动手。两天前机器人运到时,他嘱咐的第一件事是别按排好的指令给他点烟。“罗洛,钢琴不叫机器,虽然从结构看你并没说错。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一台能发声的机器,不止一个调,有单音,有复音。”“我早看出来了。”罗洛用不悦耳的男中音答道,“线的粗细不同,松紧也不同。一块与地面平行的板上装着由人操纵的杠杆,控制绒布包的小锤,小锤弹动线。”“人类的杰作成了干巴巴的东西了!”钢琴家不高兴地说。“按你的说法,莫扎特和肖邦只是实验室的技术员。”“莫扎特和肖邦?这两个词在我的储存库里没有。”罗洛的头是合金的,闪闪亮,没有五官,表面一抹平,只嵌了两个透镜作眼睛。“是这么回事——”钢琴家说,鼻子里慢慢吐着烟圈。“他们是两个人,专门作曲,或者说,把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凡能发出有固定调门的声音的机器都能奏……”钢琴家双手一举。“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钢琴家把烟头握进烟灰缸,转过身,弯起手指。他灵活的手指滑动着,如蛛丝般柔软,细巧。罗洛站着没动弹,乐谱架旁的莹光灯在他的大身躯上投下淡蓝色宝石光,也照着了左眼睛的琥珀透镜。钢琴家歇下手,柔和的音乐跟着消失了。“主人!”“怎么啦,罗洛?”罗洛直瞪着眼,钢琴家发觉机器人的身体里有轮子转动的声音。 “主人,我翻遍了我的储存库,发现没有这方面的指令。我想请你教教我弹钢琴。”钢琴家看着他直发呆,慢慢地脸上才有了笑。“谈何容易!”他大声道。“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过了一个多小时,钢琴家打了个哈欠,看看表。“天晚了,”他打个哈欠后说,“罗洛,全部音乐基本知识都输进了你的储存库。一个夜晚学这么多足够了,以前我学同样多的知识花的时间长得多。②明天教你用几个笨手指弹弹,我们试试看。”他伸伸腰,说:“我要睡了,你上好锁,关好灯。”罗洛从凳上站起来,说:“是,主人!可是我有一个请求,我想在键盘上试着弹弹。一定把声音放得很轻,不妨碍你。”“今天晚上?你是不是——?”钢琴家转念一笑。“对不起,罗洛。我忘了你用不着睡觉。”他拿不定主意,摸着下巴。“不过,学生好学先生不应该泼冷水。罗洛,你就试吧,只是小心些。”他拍拍发亮的桃花心木座凳。“这架钢琴我已弹了好些年,你别乒乒乓乓把它敲坏了。轻点,朋友,尽量轻点。”“是,主人!”钢琴家朦朦胧胧听到罗洛试着弹琴,慢慢睡着了,嘴上还挂着笑。他坠入了云雾之中,这是一团轻轻柔柔、如丝如娟的云雾。这是什么地方?云雾散开了些,他见到了红色的天鹅绒,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他笑了。他坐在床边,听着。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琴房很暗,只有乐谱架上有灯光。罗洛直挺挺坐在键盘边,一本正经,两只眼没盯着有灯光的地方。他的演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时间停住了脚步,不前进了。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机器人转身看着钢琴家。“你看弹得好吗?”他问。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乐谱。“就会弹这一首了?”他轻声问。罗洛答道:“我贮存的资料又多了。我根据你对我讲的原理弹了这些曲子。这不难。”话到嘴边钢琴家又咽了回去,只轻轻重复一句:“这不难。”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③第二天上午他几步跨进琴房。 罗洛在清扫地毯。钢琴家爱用地毯,不爱用新发明的无尘塑料,总觉得踩上去不对味。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罗洛,你准备好没有?”他问。“我们俩要干的事很多。罗洛,我打算让你出出风头!”罗洛第一次没有答话。“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钢琴家又说。罗洛关上清扫器,站着没出声。“今天下午你就在这儿表演。”钢琴家的嗓门很高,一口气说了下来。“我要好好看看他们脸上的反应!“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他起劲地来回走着。“主人!”钢琴家抬头看着他时脸上很兴奋。“怎么啦,罗洛?”“在我贮存的指令中,有一条是拒绝干任何我认为对我的主人有损的事。”机器人用词准确,经过了精心选择。“昨天晚上你哭了。这是我按指令在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钢琴家一把抓住罗洛厚厚的、焊得牢牢的手臂。“罗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是我一时的冲动,没头脑,幼稚!”“请原谅,主人。我无论如何不会再碰钢琴。”钢琴家睁大眼看着他,难以置信,恳求道:“罗洛,那可不成!全世界的人都应听你弹!”“不行,主人!”琥珀色透镜似乎在变软。“钢琴不是机器。”机器人洪亮的声音说。“对我来说却是。我看一眼便能把音符变成声音,不用多弹就可以领会作曲家的意图。我要弹很容易。”“我还知道……”琴房里机器人铜钟似的声音在响着。“还知道音乐不关机器人的事,是供人类欣赏的。我要弹很容易。……本来钢琴是不容易弹的。”(有删改)6.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钢琴家一开始认为音乐是与机器人无关的事情,后来被罗洛的演奏震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B.罗洛仅仅一晚上就学会了演奏钢琴,并且水平极高,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难眠。C.因为看到钢琴家的泪水,罗洛断定自己的演奏是对于主人有损的事情,所以拒绝再次演奏。D.要成为大师,人类需要多年苦练,而罗洛只需要一晚上,这是作者想提醒读者思考的问题之一。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中罗洛将钢琴称作“机器”,反映了机器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它并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魅力。 B.句②中“笨手指”一词表明钢琴家并不认为罗洛能把钢琴弹好,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C.句③中一个“跨”字,是钢琴家激动心情的体现,他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D.句④运用比喻的手法,“沙漠”“绿洲”两词透露出钢琴家对于现代化设备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钢琴家的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9.高三某班将举行以“人工智能与生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言人之一。请结合本文内容,列出你发言稿的提纲。【答案】6.B7.B8.①对罗洛关于钢琴的询问感到可笑,不以为然;②发现罗洛一晚上就达到了极高的演奏水平,心情复杂(震惊、欣喜、自我怀疑等);③决定为罗洛举办演奏会,极度兴奋,激动不已。9.①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提高了专业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②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无法拥有人类的审美体验;人工智能的力量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易使人迷失自我。③我们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需合理利用,切不可盲目崇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难眠”说法片面。钢琴家彻夜难眠的原因不仅仅是欣喜,还有因“这不难”一句而引发的复杂情绪。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鉴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的能力。B.“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说法有误。“笨手指”可理解为钢琴家对罗洛的调侃,并没有“鄙夷”的态度。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根据原文“‘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中钢琴家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虽然答应教罗洛弹琴,却对他关于钢琴的询问以及想学弹琴的行为感到可笑,不以为然。 而听到罗洛弹琴后,钢琴家的表现是“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由此可看出,他发现罗洛一晚上就达到了极高的演奏水平,心情复杂(震惊、欣喜、自我怀疑等)而结合原文钢琴家所说的“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可知,钢琴家决定为罗洛举办演奏会,极度兴奋,激动不已。【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结合本文故事情节可知,小说中的机器人罗洛,可以用海量的知识储备、快速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是无法匹敌的。而对我们来说,一切的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都是为我所用的工具。因此,在发言稿提纲中,对于故事中体现出的人工智能的优越性,可以予以赞扬,给出如“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提高了专业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提纲。而结合故事中“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等语句,以及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毕竟只是工具,不可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情感,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故可得出: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无法拥有人类的审美体验;人工智能的力量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易使人迷失自我。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对于发言稿提纲,还可结合上述两方面,说明我们应该理性、全面地看待人工智能。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 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②而察青黄?区冶③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形容,伯乐不能以④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注]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任E其身F则焉得G无失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给予,与《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含义不同。B.其,代词,与《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用法相同。C.顾,回头看,泛指看,与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含义不同。D.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B.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D.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14.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答案】10.BDF11.B12.B13.(1)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2)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14.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乎”相当于介词“于”,比的意思,“乎仲尼”是后置状语,所以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尼”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悦”的宾语为“其言”,所以应在“言”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任”的宾语为“其身”,所以应在“身”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并且“焉得……乎”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故应在BDF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给予/结交、亲附。句意: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助秦国却不助五国。B.错误。代词,他/语气副词,表祈使。句意: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C.正确。回头看,泛指看/访问,拜访。句意:孔子看着弟子们说。/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D.正确。句意:看马究竟能跑多远。/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故选B。【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错误。由原文“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可知,孔子并不是直接询问颜回,而是借用自己的梦境。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弊”,破旧的;“耕于鲁”,介词结构后置句,在鲁国耕种;“致”,送给;“固”,坚决。(2)“试之官职”,省略句,“试之(以)官职””,用官职来试用他;“课”,考核;“不疑于愚智”,介词结构后置句,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可知,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由原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可知,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参考译文:材料一: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有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孔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土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 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材料二: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信以为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因此,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结果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如果炼铜造剑时只看所掺的锡和火色,就是区冶也不能断定剑的好坏;可是用这把剑到水上砍死鹄雁,在陆上劈杀驹马,那么,就是臧获也不会把剑的利钝搞错。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马究竟能跑多远,就是臧获也不会把马的优劣搞错。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①退居述怀二首(其二)韩琦尘俗徒希勇退高,几时投迹混耕樵。神交不间川涂阔,直道难因老病消。魏境民流河抹岸②,颍湖春早柳萦桥。相从谁挹浮丘袂③,左在琴书酒满瓢。[注]①公元1071年,欧阳修退居颍州。②魏境,指大名府境。黄河决口,大名府境内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时韩琦在任。③晋郭璞《游仙诗》中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辞官回到颍州后,写了退居述怀诗给韩琦,韩琦写下此诗相酬答。B.诗人开篇赞美欧阳修急流勇退,并自问何时可以融入农耕采樵的生活中。 C.颔联中“不间”“难因”,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朋友品格的称赞。D.尾联用典,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16.《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韩琦诗歌“蕴蓄极深”,请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答案】15.D16.①虚实结合,实写韩琦在任的魏境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想象欧阳修所居的颖湖湖畔杨柳婀娜,掩映溪桥。②既表现了诗人任职时为百姓劳心忧思,也表达了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羡慕。【解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错误。尾联的意思是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以琴书和酒为伴,可以说是表达了作者想要退居的想法,并没有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魏境民流河抹岸”写韩琦自己所在任的大名府的情况,黄河决口,大名府境内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颍湖春早柳萦桥”写欧阳修所在的颍州的情况。诗人想象欧阳修所居的颖湖湖畔杨柳婀娜,掩映溪桥。所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大名府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而自己在此任职,所以表现了诗人为百姓劳心忧思。而欧阳修所居的颍州却是早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所以也表达了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羡慕。(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韩愈的评价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2)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词人对有着独特品味的“那人”的苦苦追寻,“__________”一句则点明词人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那人”。(3)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班级语文课开展与杭州名胜有关的古典诗词活动,你搜集到描写西湖名胜或者钱塘江潮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小学而大遗②.吾未见其明也③.众里寻他千百度④.蓦然回首⑤.有三秋桂子⑥.十里荷花(示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示例三: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遗”“蓦”“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轻则头痛、头晕、胸闷、恶心、旧病复发,少数重症中暑者,甚至可能死亡。温度越高,B,尤其是持续3天以上达到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如做不好预防中暑措施,中暑风险会明显增加。除白天高温外,夜间持续高温也会加重中暑程度。①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更易中暑。②长期处于室外,③太阳直晒易中暑。④闷热不通风的室内、未开空调的车内也是发生中暑经常的场所。⑤高温环境下的劳动、锻炼、运动,⑥以及夏季露天环境下的集会、娱乐活动等也应做好高温中暑。出现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要尽快找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领散热,喝一点水,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并及时休息。当发现C,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使其平躺在平面上,必要时脱去衣物。如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应在现场想办法尽快降低病人体温,在脖子、腋窝和腹股沟上敷冰袋或湿毛巾等。如有条件可用冷水浸泡的方法对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快速降温。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向皮肤喷水通过蒸发降温。现场处置的同时,拨打120送医。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中暑有很多危害B.中暑风险越大C.重症中暑病人时19.④闷热不通风的室内、未开空调的车内也是经常发生中暑的场所。⑤高温环境下的劳动、锻炼(运动)。⑥以及夏季露天环境下的集会、娱乐活动等也应做好高温中暑预防措施。【解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后文有“少数重症中暑者,甚至可能死亡”,再结合“轻则头痛、头晕、胸闷、恶心、旧病复发”可知,此处说中暑的危害,应填“中暑有很多危害”。B.后文的举例说明高温中暑风险大,对应“温度越高”句式,则应填“中暑风险越大”。C.此处对应前文“出现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结合处置措施“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使其平躺在平面上”,可知是重症中暑者,应填“重症中暑病人时”。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④“也是发生中暑经常的场所”语序不当,“经常”应为状语修饰“发生”,改为:闷热不通风的室内、未开空调的车内也是经常发生中暑的场所。⑤“锻炼、运动”并列不当,二者为包含关系,可任选其一使用,改为:高温环境下的劳动、锻炼(运动)。⑥“应做好高温中暑”成分残缺,“做好”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中心词,改为:以及夏季露天环境下的集会、娱乐活动等也应做好高温中暑预防措施。(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①。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我②地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此时,恰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写照。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③,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2.以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例,分析这两种文体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1)少数重症中暑者,甚至可能死亡。(2)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答案】20.①神清气爽/心旷神怡②不由自主③硕果累累21.①运用叠词(排比),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数量之多,颜色之艳。②巧用修辞。“灼热”运用通感化视觉为触觉,“飞扬”则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石榴花蓬勃的生命力。③句式灵活,既有长句,又有二字、三字短句,句式参差多变,摇曳多姿。 22.①语言文字运用Ⅰ属于科普文(说明文),“少数”“可能”体现了语言简洁、准确、周密的特点。②语言文字运用Ⅱ是散文(文学类文本),运用比喻修辞,有形有色,描写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根据语境“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可知是雨后的绿意让人心情舒畅。可填“神清气爽”或“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②根据语境“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可知石榴树吸引了我,因而“我”控制不住自己,停下了脚步。可填“不由自主”。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③根据语境“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可知开花后,秋天应是结了很多的果实。可填“硕果累累”。硕果累累: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树树”“簇簇”“团团”运用了叠词和排比,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数量之多,如此多的“红红的石榴花”,也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鲜艳。表达效果上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②“灼热”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红红的石榴花”本是视觉描写,运用了“灼热”化视觉为触觉,写出了石榴花颜色的鲜艳;“飞扬”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石榴花以人的行为,形象地写出石榴花蓬勃的生命力。③句子中灵活运用了长短句,有“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这样的长句,又有“灼热,烂漫,飞扬”这样的二字短句,“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这样的三字短句,长短句的运用使句式参差多变,摇曳多姿。【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风格的能力。①语言文字运用Ⅰ属于科普文(说明文),科普文要求语言运用时要简洁、准确、周密。划线句子中的“少数”体现了科普文的准确;“可能”体现了科普文的语言周密的特点。“少数重症中暑者,甚至可能死亡”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明了中暑的严重后果。②语言文字运用Ⅱ是散文,“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的形状。“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描写细腻,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花朵在整个石榴树上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用时尚感让亚运会生辉”,这次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设计就非常具有时尚感,深得年轻人喜爱。年轻人总是追逐时尚,认为时尚就是美,个性,新想法,新思潮。也有人认为,不要追求时尚,时尚瞬息万变,文明才是我们的方向。杭州亚运会也秉持“文明”的办会理念,习近平主席也曾寄语时代青年,弘扬中华文明,文明互鉴,美美与共。阅读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立足社会热点,借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因极具时尚感而深得年轻人喜爱引出话题“时尚”,然后围绕着“时尚”提出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年轻人总是追逐时尚,时尚就是美。第二种观点不要追逐时尚,文明才应是我们追逐的方向。同时借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强调追逐文明、弘扬中华文明的必要性。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两大关键词:“时尚”与“文明”。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深刻意识到,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及国际交融日益密切的今天,追逐新时尚与弘扬传统文明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辩证分析“时尚”与“文明”的关系,兼顾二者,走向美好未来。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追逐新时尚与弘扬传统文明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述“追逐新时尚与弘扬传统文明各自的重要性”时,可以从时代发展、民族复兴等角度进行论述,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处理追逐新时尚与弘扬传统文明的关系”时老生可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以追逐新时尚为驱动力,推陈出新,促进创新发展;以弘扬传统文明为本,博采众长,夯实民族根基等。立意:1.追逐新时尚,促进社会创新发展。2.树立时尚自信,回归中国本位。3.弘扬传统文明,助力民族复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11:3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46.4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