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启用前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杜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只有崇尚劳动,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社会,人们才渴望劳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崇尚劳动之风、推崇劳动之美。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者都值得被尊重。无论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劳动、简单还是复杂劳动、生产性还是服务性劳动,只要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等,让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营造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文化氛围,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只有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幸福,人们才喜欢劳动、愿意劳动。正是基于对劳动的热爱,劳动者才能实现由“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转变。如今,热爱劳动的种子已在全体中国人民心中播撒。《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坚守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帮扶和支持,让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人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提升劳动者幸福感。如果对劳动不能形成由内而外的热爱,劳动就会异化为外在的束缚和枷锁,人在劳动中就感觉不到幸福。唯有保持劳动的热情和奋斗的激情,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只有辛勤劳动,懂得人间万事出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们才愿意努力刻苦、付出牺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体力劳动要付出辛劳和汗水,脑力劳动也要付出心血和智慧。只有勤于奋斗、乐于奉献,接起袖子加油干,不断锤炼本领、淬炼能力,才能开创辉煌事业,彰显精彩人生。只有诚实劳动,懂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兢兢业业是合格劳动者的本色、底色和根本准则,人们才能“实干”。劳动的光荣源自诚实的付出。我们要从劳动中汲取道德营养,锻造劳动品德。既大力宣传诚实劳动先进事迹和杰出人物,增强舆论正面引导,又对不劳而获、偷奸要滑、投机取巧的不诚实劳动进行惩处,形成对不诚实劳动的成慑,净化诚实劳动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厚植减实劳动的土壤,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劳动的良好风尚。(摘编自邓泽球、陈美丽《弘扬劳动精神的意蕴》)材料二: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另一方面,要 创造机会和条件、创新内容和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念。①___。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在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任务要依照规律各有侧重。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把握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全面彰显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坚持改革创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之中,贯穿教学设计和教法改革之中,以要加切实的举措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内容形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人类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实践形态,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使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新产业、新技术,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让学生充分利用新的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②__。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倡导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力量,要开好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学段特点和所在地区实际切实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利用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摘编自杨晓慧《大力加强劳动教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劳动能创造价值,任何时代都要崇尚劳动,新时代要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B.要在社会上形成诚实劳动的良好风气,可从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和惩处不良行为两方面人手。C.要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就需要把握“五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D.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教育必须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劳动能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无论干什么,都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劳动没有高下之分。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要付出艰苦努力,这使得人们勤于奋斗、乐于贡献。C.开展劳动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类型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D.劳动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家庭才是主体力量,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B.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习近平C.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D.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4.综合材料二的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分论点,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5.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记述了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下列文字是对他的介绍,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张秉贵身上体现了劳动精神的哪些意蕴。(4分)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这 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每天,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打捞刘庆邦回到家中,冯淮海没有对母亲说他下班后去了塌陷湖,更没有说他下潮寻找碓窑子①去了。他打算等找碓窑子找得有了眉目,再告诉母亲。他轻易不敢对母亲提起塌陷湖,一不小心提起,母亲的样子就有些难受,好像永远失去了家园一样。当初矿上派人动员他们家搬家时,母亲坚决不同意,说老冯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根扎在这里,苗发在这里,怎么能说搬走就搬走呢!矿上的人联合当地政府的人,到各家各户反复动员,不断提高优惠条件,眼看不少人家都答应搬迁了,母亲还是不答应。后来人家分头做他和妻子的工作,承诺让他到矿上当正式工,让他要子到矿上当合同工,两口子都可以挣工资。①母亲到过世的父亲坟前哭了一回,又哭了一回,才收拾起家里的盆盒罐罐,从冯营故土迁到这个叫新村的地方。搬家之前,他们家在冯营住的是四间平房,搬到几里外的新村后,他们家住进了连体的两层楼。在一楼南窗下的一块空地方,被母亲开成了一个小菜园。菜园里种了黄瓜、茄子、辣椒、豆角等,随吃随摘。全家人都不能不承认,这里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比住在冯营时好多了。一家人过年说闲话时,说到原来埋在他们家房子底下被称为乌金的那些煤,是老天爷送给他们家的宝贝。国家需要,他们就把宝贝献了出来。国家没有亏待他们,给他们建了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这天冯淮海回到家,见母亲正仰靠在客厅里的沙发上打瞌睡。对面的电视机开着,电视里面的人还在说话,人影儿还在晃动,母亲却闭上了眼睛。②冯淮海一进家,母亲就醒了过来,看着他说:你今天回来得有点儿晚哪。冯淮海说:下班后,我和几个工友打了一会儿牌,争上游。来钱吗?不来,赚钱的游戏我从来不参加。不来钱就好,一来钱人情就薄欠了。好了,上楼睡觉去吧。冯淮海没有马上去楼上睡觉,他在沙发上坐下了,要陪母亲坐一会儿。母亲把他的胳膊看了看,问他是不是到塌陷湖里兔水去了?冯淮海想瞒恐怕瞒不过去。他小时侯一到水塘里凫水,总会被母亲发现,因为胳膊在水里一泡,太阳一晒,就会发黑,发黑的胳膊用指尖一划就是一道白印。母亲现在不会在他胳膊上划白印了,但母亲的目光还是厉害的,把他的黑胳膊一看,跟划了一道白印差不多。他说,他想试试湖里的水有多深,就下去珪了一下。有多深呢?我估计有两人多深。母亲像是也估计了一下,说:要是咱家的房子还在的话,两人多深的水,恐怕都淹过咱家的房檐子了。母亲说:你说怪不怪,咱家搬到这里这么长时间了,我连一次都没做过在新房子里的梦,一微梦还是在冯营,还是住在老房子里,还是你爹活着的时候。是咋回事呢?梦都是虚的,梦一醒哈都没了,不要相信什么梦。我只要一做梦,都是往后走,一次都不往前走,真烦人!就在你刚才进家的时候,我还在做梦呢,我又梦见了咱家的那裸弯枣树,又梦见了放在树下的碓窑子。我梦见回到了1960年,食堂断粮了,停火了,生产队里给每家分了一把棉籽儿。我把棉籽儿放在碓窑子里用碓头砸,准备把棉籽儿砸醉,打成棉籽儿糊涂,或者捏成棉丸子。可是呢,③棉籽儿在碓窑子 里一会儿变成榆树皮,一会儿变成红著秧子,一会儿又变成了水车上的胶皮碗子,我使劲儿砸呀砸呀,急得都快哭了,老也砸不碎。你回来得正好,你一回来我就醒了。看看,又来了,母亲又在拿碓客子说事。石头不烂,碓窑子不烂,这件事就不会烂,母亲可能会一直把事说下去。他不记得母亲对他说过多少次了,说碓窑子是他的曾祖父买的,到他已经传到了第四代。过去居家过日子,家家都离不开碓窑子,碓窑子差不多跟锅灶和水缸一样重要。比如说,农村地里种谷子,人们把晒干的谷子放进碓窑子里春,把谷子包着的糠皮春下来,再用簸箕把糠皮簸去,就变成了金黄的小米。再比如说,把干红薯片子放进碓窑子里砸,用油锤大小的碓头把红薯片子砸碎,砸成丁字,再堆在磨顶上,磨起来就顺溜了。碓窑子虽属于他们家所有,但并不是他们家专用,邻居们谁家想用都可以。寒来署往,春米声声,一只碓窑子不仅为别人家提供了便利,也为自家积累了公德。这次母亲在讲到碓窑子时,竟然跟梦联系起来。心有所想,梦才会有所现,入梦了就等于入心了。冯淮海有些自责,说:都怨我,我想着现在想砸点儿什么都有粉碎机代劳,碓窑子过时了,用不着了,就没把碓窑子带回来。母亲说:④越是用不着的东西,越是容易让人想起来。想想哪样东西用不着了,也看不着了,心里就像空了一大块。碓窑子的事,你也不用太贪心,我就是想起来说说。您老说老说,我不吃心能行吗?看来我哪天得回头下水找找,看看能不能把碓窑子捞上来:確客子那么沉,就算你找到了,一个人恐怕也很难弄上来。你父亲弟兄三个,当年你爷爷给他们分家的时候,三个人都想要碓窑子。你爷爷想了个办法,找人把立着的碓窑子推倒在地上,看看弟兄三人谁能把碓窖子扶起来。扶时只能用一只胳膊一只手,而且只能抠住底部的边子,把碓窑子扶得倒扣过来。结果,你大伯和你叔叔都没能把碓窑子扶起来。轮到你父亲,你父亲运了一口气,把一口气懋住,一口气就把碓窑子扶得倒扣在地上。力气在那儿放着,你大伯和你叔叔无话可说,只得同意碓客子归咱家所有。你父亲每说起这件事情都很得意,好像他中了一回武状元一样。冯淮海笑了,说:原来还有这档子事,怪不得您对碓窑子念念不忘呢,看来我更得想办法把碓窑子捞上来。(节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注】①碓窑子:用石凿成的春米谷等物的器具。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由冯淮海没敢对母亲说他去塌陷湖寻找碓窑子,引出了对搬迁的经历和如今生活的描述。B.矿上承诺让冯淮海和妻子到矿上工作,挣两份工资,母亲才答应搬迁,可见故土难离抵不住金钱的诱惑。C.本文的题目“打捞”具有打捞起乡村记忆、打捞起母亲的思念等含义,与小说《百合花》题目一样含义丰富。D.冯淮海回家不急于睡觉,“要陪母亲坐一会儿”的行为,“我不吃心能行吗”的话语,表现出他的孝心。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哭了一回,又哭了一回”运用了反复,刻画出母亲离开家园的伤心与眷恋。B.句子②中的“一……就……”写出了母亲只是在浅睡,儿子回家马上就能发觉的情形。C.句子③运用三个“一会儿”构成排比,主要表达出母亲对往事的怀念和留恋。D.句子④是母亲生活阅历的哲理性呈现,言浅意深,耐人寻味,为文章增添了厚重之感。8.本文的主要意象“碓窑子”有哪些意蕴?请简要概括。(6分)9.小说在平静叙述中彰显着人性美,请结合文本对“人性美”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握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番镭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变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捂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说论,提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材料二:盖臣以为当今之患,外之可畏者,西戎、北狄,而内之可畏者,天子之民也。西戎、北狄,不足以为中国之大忧,而其动也,有以召内之祸。内之民实执其存亡之权,而不能独起,其发也必将待外之变。先之以戎狄,而继之以吾民,臣之所谓可畏者,在此而已。(节选自苏轼《苏东坡全集·策断上》)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轼庐于A其上B过家不入C使官吏D分堵E以守F卒全G其日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B.对义,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文中指从《春秋》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C.“公亦不顾”的“顾”指顾及,与《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意思相同。D.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有时也指京城,与现在说的“中国”的国家概念不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才华出众,虽在礼部考试中名为第二,但在殿试中又处于第一,后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他评价很高。B.洪水围城,苏轼向武卫营求助,卒长被苏轼感动,率领部下冒雨修筑长堤,与苏轼共同努力渡过了难关。C.司马光想恢复差役制,苏轼认为免役、差役政策各有利害,并将此事在政事堂陈述,司马光很生气,苏轼认为他不应堵塞进谏言路。D.苏轼在《策断》中论述了当今国家的内外之患是什么,又论述了内外之患的关系,目的是告诫当朝统治者要重视民众。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14.苏轼认为应如何对待“民”?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琵琶行(节选)白居易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闲干。15.下列对本节选部分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句表现了琵琶女克服内心矛盾、准备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B.通过琵琶女自诉身世可知,琵琶女出身京城名门,她对自己的身世很是自豪。C.诗歌最后两句,实际上是对本段文字的总结,也为后文作者感人伤己作铺垫。D.诗歌通过琵琶女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乐伎们遭遇的悲惨和命运的凄凉。16.本节选部分是如何塑造琵琶女形象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之君”出场时穿着鲜艳飘逸与出行工具神奇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2)《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渲染秋景凄冷和江水气势,引出下文人生悲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由壮阔的自然景象转入对英雄追忆的过渡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①西湖绸伞创制于1932年,②至今已约有80多年的历史,③并于2008年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④其以竹作骨,以鲷张面,⑤设计奇巧,造型轻盈,⑥制作精细,高雅美观,⑦素有“西湖之花”的美誉之称。下面是记者对非遗传承人罗珊的一段访谈。问:在Al绘画×传统技艺工作坊中,您结合人工智能设计创作“四季花”西湖绸伞,请您A罗珊;这个过程其实非常有趣,从最开始我们对描绘Al不是非常理解,绘制出来的图形跟我们心里想要的也是相差甚远,最后我们通过慢慢磨合,去调整描绘词,获得了比较好的图案。比如说我们想要绘制一个圆形的图案,最开始就用“圆形图案”这个描绘词,但是没有出现想要的结果,我们就将描绘词调整成为“图案围绕圆心”,离我们预想的近了一点点。下一次我们就调整另外一个具体图案的形客词,每次的调整,都会让Al绘制的图案又进步了一点点。通过无数次的调整,最终从有了雏形再到80%符合我们心理预期的图案设计,我觉得这个过程让我非常好地感受了科技与数字化。问:对于本次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创作,您有什么感想?您觉得人工智能B?罗珊:我的感想就是太神奇太厉害了,几乎可以把我的想法完全地表达出来,这是我们不敢去想的,直到自己做了尝试,才发现,创作原来可以这样。人工智能一定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一些没有设计专业,没有设计团队的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来说,这个工具肯定会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设计需求,并且质量还很高。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砍到刺下树心,大杨树像醉汉一样摇晃了,人都闪开。十几个人拉起拴在树上的绳子。给树选择的倒地方向是东方,那是条路,压不到东西。拉绳子的人似乎没使出多少劲,树就朝东边倒过去。树倒了。树倒地的声音像天塌了一样,先是“嘎巴巴”响,树在骨折筋断声中缓缓倾斜,天空随着树倾斜。树倒去的方向,人纷纷跑开,牛跑开,狗跑开,鸡跑开。树倒了。“腾”一声巨响,树从天空带下一场大凤,地上的树叶尘土升腾起来,升到树梢高,惊愕地看着地上发生的事。孩子在树的倒地声里一阵惊呼。一群麻雀在旁边的树上尖叫。大人面无表情。树躺倒在地上,那么高的一棵树,倒在地上却不显得长。地上比它长的东西太多,路就比它长。孩子呼叫着围上去,抢折树梢上的枝条,那些他们经常仰天望见,从没有爬上去摸过的树梢,现在倒在尘土里。树倒了。狗跑过来嗅嗅树枝上的大鸟巢,空空的,有鸟的味道。树没倒的时候,狗经常仰头看一对大鸟在树梢的巢里起落。砍树时树上的鸟早就散了。鸟在天空听见树叫,树的叫声有一百个树那么高,那是一棵声音的大树,刺破天空,穿透大地。20.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杨树像醉汉一样摇晃了”运用了比喻。B.“惊愕地看着地上发生的事”运用了拟人。C.“树的叫声有一百个树那么高”运用了借代。D.“刺破天空,穿透大地”运用了夸张、对偶。21.文中画横线句子先后使用了“升腾”“升”,这两个词语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树倒去的方向,人、牛、狗、鸡纷纷跑开”,表达效果不如原句,为什么?(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语言文字运用I中的罗珊是西湖绸伞第三代传承人。2015年,年轻的她已全面正式地掌握西湖绸伞的制作技艺,并开始实践;2016年,罗珊开始运用自身所学,积极进行西湖绸伞技艺的宣传工作;2019年,罗珊开始系统完整地进行技艺的保护、传承、宣传推广工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青春价值。作为当代青年,青春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青春的价值?如何让青春价值得以实现?……一系列问题引人深思。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07:35: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3.6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