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度杨村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学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与东周(中国)。根据材料“‘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可知,“太子”这个词在西周时期几乎没有出现过,但是在春秋时期却频繁出现,说明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D项正确;社会尊卑有序指的是礼乐制,而非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制度宗法制,而非分封制,排除B项;宗法制的破坏与瓦解,与权力平稳过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吕思勉先生说“荀子最为后人所诋訾者,为其言性恶。其实荀子之言性恶,与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荀子和孟子主张产生反映了()A.生产力水平的差异B.生产技术不同的革新度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阶级利益立场的差异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他们的不同主张体现了当时在思想观点上的多样,由此说明这一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C项正确;孟子和荀子生活的时期相差不远,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生产技术也没有出现明显不同的革新度,排除A项和B项;孟子和荀子在阶级立场上没有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3.据《汉书》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和太常、博士等商议,提出“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仪为官”,并且选通一艺以上的小吏“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得到武帝批准。这一建议的实施()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B.提升了官员的行政能力 C.体现了治国方略的调整D.重塑了社会的伦理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武帝时期在选官上接受大臣提议,“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仪为官”,“选通一艺以上的小吏‘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体现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对选官的影响,反映了治国方略的调整,C项正确;任用儒学人士与王国问题解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儒学人士不一定行政能力就高,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重用儒家人士,没有涉及社会的伦理规范,排除D项。故选C项。4.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融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北民南下迁移的交汇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见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融,B项正确;“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这一结论需要材料提供多方面史实来对比说明,而材料只涉及长江流域的民族语言交融,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长江流域这一局部地区的民族语言交融,仅凭此不能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矛盾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迁移的原因,而是民族迁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宋代,在边远地区的广西,农村的集市已发展成为定期的集市(当地称“圩”),“有的地方五天一圩,有的地方三天一圩,有的地方隔一天一圩”。这一现象反映出()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限制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农村的集市已发展成为定期的集市”可知,宋代农村集市发展,次数和频率增加,说明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市的发展突破时间限制主要在城市,而材料强调农村集市,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村集市,城市经济职能增强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农村集市发展并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衡量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6.《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三处中医诊所,其中两处是小儿科,另一诊所门前竖有“专门接骨”的牌子。图中还绘有一处药铺,招牌上“本堂法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药铺不仅看病卖药,还为病人代煎中药。材料主要表明宋代中医药()A.提出辨证施治原则B.注重临床经验积累C.具有专业分科特征D.深受理学思想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小儿科”、“专门接骨”、“药铺不仅看病卖药,还为病人代煎中药”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宋代医学出现科室划分,药铺服务专业周到,C项正确;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指的是认证师证的过程,而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就是通过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病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综合性的调理,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医学理论,不能得出受到理学思想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7.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基本上叫“番”或者“洋”,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宋到明清的时候传进来的基本上叫“番”。这个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贸易线路的改变,叫“胡”的是走西域的陆路传进来的,叫“番”的是走海路传进来的,可以看到一个海权逐渐替代路权的过程,其中暗含着贸易轨迹的转变,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A项;胡或番的称谓不能反映民间接受态度的变化,排除B 项;材料中物种的传播及称谓的变化与西方殖民侵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讲述了元朝重新统一后为解决政治和经济重心分离的问题,尤其是南方财赋和粮食北运的问题,对漕运进行大胆创新,海运和内河航运并举,这得益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建,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国内南北漕运问题,与国际贸易无涉,排除A项;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B项理解有误,排除;元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驿站制度,设有驿站1500多处,以大都为中心,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9.《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并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尤其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由此可见,李时珍()A.医德高尚又不盲从古训B.集中药学之大成又有创新C.注重考证并且善于总结D.体察民情并彰显家国情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并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尤其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可知,《本草纲目》介绍了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这说明李时珍集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尤其是在分类方面,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可见李时珍有所创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李时珍医德高尚,排除A项;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李时珍注重考证,排除C项;材料未显示李时珍体察民情,排除D项。故选B项。10.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的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故A项正确;B项中“融为一体”表述错误,排除;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C项错误;近代以后西方民主思想得到介绍并传播,排除D项。11.有学者指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希腊语版本早已遗失的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与吸收。”这一观点()A.论证了阿拉伯人引领文化发展潮流B.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C.旨在强调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D.意在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质题、推断题。时空: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翻译运动时期,阿拉伯人在保存了中世纪失传的古代希腊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为现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这一言论强调了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C项正确;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在古典文化保存和现代欧洲文明兴起所作的贡献,而不是对文化发展潮流的引领,排除A项;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吸收古希腊文化,而没有提到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排除B项;该学者的主要目的是阿拉伯人于现代欧洲文明兴起的关系,而不是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2.贵霜帝国的版图西起伊朗东境,北起锡尔河、葱岭,南至纳巴达河,曾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 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经济文化交往B.沟通了西欧与亚洲非洲之间商贸联系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中转站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霜帝国曾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贵霜帝国的钱币等,表明贵霜帝国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经济文化交往,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贵霜帝国沟通了西欧与亚洲非洲之间商贸联系,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贵霜帝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中转站,排除C项;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A.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B.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C.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D.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日本使节来华以后,由政府安排进国子监学习,学成后归国,以空海为代表的僧人则多在长安寺院求法。结合所学,古代日本社会受到唐朝的影响巨大,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以空海为代表的日本僧人,在弘扬佛法和传播唐朝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内容主要是制度、文化与宗教,而非技术,排除A项;日本在地理范围上属于东亚,非东南亚,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于10世纪开始瓦解,而非唐朝前中期,且材料所述做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非导致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14.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答案】D 【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西欧文艺复兴时期采用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而拜占庭也兴起了西欧式的文艺复兴,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D项正确;文艺复兴植根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东正教文明区主要集中于东欧拜占庭和俄罗斯,材料的空间是东西欧,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陶瓷”、“南亚的珍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印度洋地区海外贸易兴盛,C项正确;A项出现在19世纪末,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16世纪后,早期殖民扩张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16.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这说明()A.地中海阳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 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和希腊的文化开始相互借鉴、融合,战争冲突与文明传播并行,这说明战争带来的碰撞客观上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差异,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进步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17.远征意大利,拿破仑宣布法国军队是“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的征服。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A.主要目的是传播启蒙思想B.促进了欧洲各国完成统一C.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D.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和目的题。据材料“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的征服”,可以看出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促进欧洲各地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是侵略者,侵占他国领土,所以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无法得出其目的,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各国统一的影响,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18.据下表判断: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2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60284402602024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B.欧美国家的水陆运输网络形成C.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870-1900年美洲铁路公里数迅速增长,甚至超过欧洲,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大大加快,C项正确;19世纪后期世界各大洲的铁路公里数的增长速度不平衡,不能说明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排除A项;根据世界各地铁路公里数的增长情况,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的结论,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9.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摧毁了”表述错误,故排除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其瓦解主要是构建体系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动,不是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故C项错误;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排除。故选A。20.二战后,在英国,因社会需要而相继出现了三波次的移民进入浪潮,即第一波次是来自东欧、意大利等地的白种移民,第二波次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第三波次是主要来自英属殖民地与英联邦国家及地区的有色人种移民。至1965年底,定居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已达85万人。这种现象()A.是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根源B.加剧了英国本土的社会问题C说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灵D.敦促英国政府完善福利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二战后向英国移民的主体有欧洲白人,也有殖民地的有色人种,这会加剧英国本土内的民族、种族矛盾,B项正确;“根源”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宏观调控如何实施,排除C项;二战后,英国建立了福利国家,这并不能有效缓解大量移民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1.1949年,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小说《人间王国》问世,作者运用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描写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法 国统治下的海地,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等现象。据此可知,该作品()A.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B.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C.真实再现了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D.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珍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可知,非洲文化、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殖民者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种族歧视,而是强调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排除B项;小说故事情节为虚构,因此无法真实再现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只能从侧面反映,排除C项;材料强调文化融合,并未说明人民对和平的珍惜,排除D项。故选A项。22.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末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情况。以下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时间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1500~1850年欧洲、①美洲1850~1945年欧洲、②美洲1945~1970年非洲、亚洲北美、西欧、大洋洲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亚洲③、东亚、北美20世纪九十年代④、亚洲西欧、北美A.①——非洲B.②——大洋洲C.③——中东D.④——东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反向题。根据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至20世纪末的世界。本题考查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和现代社会的移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其中包括了华工,同时日本等国在19世纪末也大量移民美洲,所以②对应的为亚洲而不是大洋洲,大洋洲在1850—1945年大多为欧洲人的移入地,而不是主要移出地,B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主要迁出地是欧洲和非洲,通过黑奴贸易,大量黑人移入美洲,因此①对应非洲,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③对应中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0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地,因此④对应东欧,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3.在概述资本主义社会“市场和计划的辩证关系”时,有人绘制了图4进行说明,据此可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与市场相结合B.经济政策适时调整C.自由市场自由竞争D.国家垄断宏观调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类。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6世纪-20世纪70年代世界。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自由(市场)与经济调节(计划)不断调整,推动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二战后到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调节手段,排除A项;自由市场自由竞争是1929年经济危机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手段,排除C项;国家垄断宏观调控是二战后到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调节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24.天津开埠后火灾频发,1906年鞋商文成斋等致函津商会及巡警局,请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辅助巡警局救火队。得到批准后,众商会分担经费,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引进最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天津火灾损失骤减。这说明当时天津A.由民间来主导救灾活动B.城市治理有了一些突破C.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困局D.政府的权威被不断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天津开埠之后为解决火灾问题,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引进最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有效的减少了火灾发生频率,这说明城市管理有一定进步,B正确;“请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辅助巡警局救火队”说明之前政府有救火队,意味着主要的救灾依然是政府主导,排除A;题干只列举了救火一项内容,并不能解决整个城市发展困局,排除C;完善救火并不能削弱政府权威,排除D。 25.1890年,海外华民开始对国内进行侨汇。其时,旅美华人每年从美国旧金山银行汇入中国之银,“约合八百万两内外”,新加坡一地的华人商佣十四五万人,“前后携寄回华者,当亦不下一二千万(两)”。据此可知()A.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B.华工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C.华侨投资推动社会转型D.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题干可知,由于西方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华工出国,这些华工被运往美洲及东南亚等地,从而形成苦力贸易。19世纪末这些华工开始对国内侨汇,投资于国内城乡事业,推动了城乡社会发展,D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在二战后,题干涉及时间是在19世纪末,排除A项;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华工集中于东南亚地区,材料主要体现了19世纪末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侨汇资金推动社会转型,材料主要体现了19世纪末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6.“中国传统交通方式以自然力为动力造成流动困难,这一方面限制了人们流动范围,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另一方面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流动多为官、士、商,国家设官道、驿站、舆轿等级制度。开口通商后,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清末民初时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众化、公共化长途交通网和城市交通体系。”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变革A.使中国对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B.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促进中国交通在城乡的均衡发展D.冲击了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中国传统交通方式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冲击了旧的思想观念、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故D项正确。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迫使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排除A。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错在“均衡发展”,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7.张謇认为教育关乎国运盛衰,但“国文、历史课仅恃书籍讲解,不足以征事物;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观之处所”,同时列强“环我国门,搜求古物,我之落魄士大夫醉心金帛,不惜为之耳目,俾贩驰驱”,为此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并不断扩展。由此可知南通博物苑(  )①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②兼顾教育和文化保护、传承的双重功能③体现国家观念和公共意识④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清末(中国)。材料中“为此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并不断扩展”可知兼顾了教育和文化保护、传承的双重作用。通过材料“张謇认为教育关乎国运盛衰”可知体现国家观念和公共意识,所以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是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也不能体现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28.“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国总想当“圣人”、“圣贤”,但往往缺少做人起码的诚实与正直;与其唱“圣贤”的高调,不如做“平常人”,即做一个正直之人,以说真话为人生第一要义。何况,说真话才是对提问者的尊重。尊重提问者,最重要的是不欺骗提问者。这个意思就是:给予“真”,便是报以“善”。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缺失诚实与正直,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29.建国初,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这表明当时我国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理念是()A.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B.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C.开展群众运动,提升健康水平D.遵循价值规律,压实医院责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建国后至1956年(中国)。据材料“建国初,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的发展,政府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工作,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的理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医疗卫生的重视,并不是在开展群众运动,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对价值规律的遵循,排除D项。故选B项。30.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 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属于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属于文化遗产,故选A。自然遗产更多地表现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良渚古城并不具备自然遗产的属性,排除BC;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显然不属于这一分类,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2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60分。)3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图证史(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分别属于哪一朝代,并说明判断的依据。(要求:至少两条依据)材料二先秦时期已有医疗救济方面的事例,但是那时的医疗救济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举措,并未形成固定的机构和救济体系。两汉以降,历代王朝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的举措,但仍以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措施为主。到了唐朝曾建有功能更为专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后虽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显示出较强的民间特色,但其规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与此相比,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摘编自张文、卢渝宁《宋代官办医疗救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从先秦到宋代医疗救济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宋代医疗救济的意义。材料三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是欧洲最壮丽的宫殿之一、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为彰显王权的尊严与荣光,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1793年,资产阶级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变卢浮宫为公共博物馆。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巨大的长廊里布满了拿破仑东征西伐掠夺来的艺术品。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姜继兴《法国近千年历史变迁的见证一卢浮宫博物馆》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一19世纪法国卢浮宫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图一:西周,理由:地方实行分封制,都城在镐京。图二:秦朝,理由:地方实行郡县制,都城在咸阳,北部有匈奴,有万里长城。言之有理即可(2)变化趋势:从临时性到固定性机构;规模由小变大,受惠面更广;从民间管理到政府主导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利于社会稳定;增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维护统治秩序;推动宋代经济的恢复发展;超越前代,并开创了此后朝代医疗救济的基本格局。(3)变化:从王室城堡到公共教育的场所:从王室藏品到汇集各国艺术品;馆藏规模不断扩大。原因:启蒙运动影响;法国大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法国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解析】【详解】(1)本题是判断类材料解解析题。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西周;理由:地方实行分封制,都城在镐京。图二:秦朝,理由:地方实行郡县制,都城在咸阳,北部有匈奴,有万里长城。(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及意义类分析题。趋势:根据材料“先秦时期已有……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举措”、“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可以得出变化趋势:从临时性到固定性机构;根据材料“唐朝曾建有功能更为专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虽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显示出较强的民间特色,但其规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规模由小变大,受惠面更广;从民间管理到政府主导。意义:根据上述先秦到宋代医疗救济的变化趋势的分析,结合宋代政治、经济、社会治理及历代医疗健康(救济)等相关所学,多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本题是变化类及原因类分析题。变化:根据材料“卢浮宫……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 “……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从王室城堡到公共教育的场所;根据材料“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巨大的长廊里布满了拿破仑东征西伐掠夺来的艺术品”并结合所学可知:从王室藏品到汇集各国艺术品;馆藏规模不断扩大。原因:结合18一19世纪法国政治、经济及文化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等相关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即可。32.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泽被深远。材料一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材料二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关于中国茶叶的介绍,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到18世纪,伦敦的咖啡馆实际.上成了茶馆,茶叶成为英国全民共饮的大众饮料。)很长的时期里,在英国形成了一种“中国热”,用中国瓷器饮用中国茶无疑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曾经达到每年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些前所未有的财富为近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经济基础。一一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三在第五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上,来自三个国家80个节点城市的政府代表、10余个国际国内组织、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就复兴万里茶道、加强城市间合作进行交流,共商经贸文化合作大计。“一带一路”提出了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其中之一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刑广程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构建就是现代版的“万里茶道”。——新闻稿《中蒙俄致力复兴“万里茶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可以借助哪些因素?【答案】(1)特点:向中国周边国家播为主;中国茶文化与周边国家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本土特色。新文化: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2)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西方来华人员的宣传,扩大了西方人对茶叶的需求;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影响:茶叶的输入,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中国热”,传播了中华文化;茶叶贸易的利润,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3)因素: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改进茶叶工艺,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坚持对外开放,倡导一带一路,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大茶叶贸易出口,积极融入全球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可得出向中国周边国家播为主;根据材料一“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可得出中国茶文化与周边国家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本土特色。第二小问新文化,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后,与日本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日本茶道;传到英国后,形成了“下午茶”。【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根据材料二“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关于中国茶叶的介绍,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可得出西方来华人员的宣传,扩大了西方人对茶叶的需求;根据材料二“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可得出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到18世纪,伦敦的咖啡馆实际.上成了茶馆,茶叶成为英国全民共饮的大众饮料”可得出茶叶的输入,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根据材料二“很长的时期里,在英国形成了一种‘中国热’”可得出推动了“中国热”,传播了中华文化;根据材料二“这些前所未有的财富为近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经济基础”可得出茶叶贸易的利润,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根据材料二“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曾经达到每年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可得出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小问3详解】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依据材料三“‘一带一路’提出了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其中之一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科技、拓展对外贸易、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05 05:0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665.9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