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阳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嗜热好氧杆菌,长有许多触角(又叫集光绿色体),内含大量叶绿素,具有细胞壁,能与其他细菌争夺阳光来维持生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B.该菌与洋葱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该菌遗传物质的组成中有碱基TD.该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答案】D【解析】【分析】光能自养生物能够利用光能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详解】A、该菌含有大量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A正确;B、该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洋葱细胞为真核细胞,含有多种细胞器,因此该菌与洋葱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正确;C、该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特有的碱基是T,C正确;D、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D错误。故选D。2.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详解】A、乙醇是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磷脂相似相溶,可以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 B、血浆中K+量低,红细胞内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并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B。3.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液体的渗透压大于a液体的渗透压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题图分析,图甲是研究渗透吸水的渗透装置,图乙曲线是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详解】A、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A正确;B、由图乙可知: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液面在逐渐上升,说明其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 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直到为0,B正确;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即半透膜的是③④⑤,即原生质层,C正确;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D。4.图一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化趋势。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二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已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的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图二中的曲线a为无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中,影响曲线乙和曲线丙的因素分别是pH和温度B.图一曲线甲中,b点时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C.图一曲线甲中,在a点之前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会使曲线甲变为图二中的曲线bD.可以利用图一曲线乙中的d点和曲线丙中的g点对应的条件,对酶进行保存【答案】BC【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图一中,乙曲线左侧反应速率没有到零,丙曲线左侧反应速率为零,说明影响曲线乙和曲线丙的因素分别是温度和pH,A错误;B、图一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b点时反应速率已经达到最大,此时的限制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B正确;C、图一曲线甲中,在a点之前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会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延长化学反应到达平衡 所需的时间,即会使曲线甲变为图二中的曲线b,C正确;D、对酶进行保存的条件是低温和最适pH值,曲线丙中的g点对应的pH值下,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活,因此不能在g点条件下保存酶,D错误。故选BC。5.细胞通过分裂实现增殖,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花瓣细胞没有叶绿体的原因是相关遗传信息不表达B.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但人的红细胞不能进行分裂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间期会进行中心体的复制D.发生分化的细胞和受精卵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不同,有丝分裂的过程也有差异;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详解】A、桃花的花瓣细胞没有叶绿体,原因是在该细胞中合成叶绿体的基因没有表达(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A正确;B、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但人的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B正确;C、洋葱细胞中没有中心体,C错误;D、分化后的细胞与受精卵相比,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C。6.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生命历程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端粒学说认为,端粒变短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B.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不属于细胞凋亡C.细胞衰老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各种酶活性下降D.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化,不发生细胞凋亡【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体内的细胞多数要经过未分化、分裂、分化和凋亡这几个阶段。因此,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②衰老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会降低,如人的酪氨酸酶活性的降低导致白头;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2、解释细胞衰老原因的假说:(1)自由基学说: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许多带电分子或基团(即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攻击和破坏细胞内的正常生物大分子,损伤生物膜和DNA,使酶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2)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端粒酶等相关酶类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3、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基因程序性表达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不受环境影响,如蝌蚪尾巴的消失,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和积极的意义。【详解】A、端粒学说认为,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截短”一截,导致端粒内侧正常的基因序列受损,进而导致细胞衰老,A正确;B、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C、细胞衰老过程中大部分酶活性下降,根本原因是基因决定的,C错误;D、人体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分裂、分化,也会凋亡,如尾部细胞的自动死亡等,D错误。故选A。7.TRPs通道是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构象处于开放状态,引起Ca2+顺浓度梯度内流,参与疼痛的信号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RPs通道对被转运离子的大小与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B.PIP2活化TRPs通道的过程中,TRPs通道的构象不发生改变C.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时,需要与TRPs通道蛋白结合D.呼吸抑制剂可以影响Ca2+通过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由题图可知,TRPs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不同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详解】A、离子通道蛋白也具有特异性,TRPs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和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率高,A正确;B、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构象处于开放状态,引起Ca2+顺浓度梯度内流,说明PIP2活化TRPs通道的过程中,TRPs通道的构象发生改变,B错误;C、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时,不需要与TRPs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D、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所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Ca2+通过TRPs通道的跨膜 运输,D错误。故选A。8.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B.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D.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答案】B【解析】【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说明细胞质基质内H+转运至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液泡中H+浓度高,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低于细胞质基质,A错误;B、玉米根部短时间水淹,根部氧气含量少,部分根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B正确;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无ATP的产生,C错误;D、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与丙酮酸产乳酸途径时消耗的[H]含量相同,D错误。故选B。9.桦尺蛾的体色有黑色、灰色两种,由B、b基因控制,科研人员为研究环境与桦尺蛾体色的关系,对不同区域桦尺蛾的体色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基因B控制是黑色性状,基因b控制的是灰色性状B.只考虑基因B/b,丙区杂合桦尺蛾的基因型频率为0.49C.不同体色桦尺蛾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状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甲区的黑色桦尺蛾和丙区的灰色桦尺蛾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浅色工业甲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9,b基因的频率为0.9,说明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合在浅色工业甲区生存。浅色工业乙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51,b基因的频率为0.7,深色工业丙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91,b的基因频率为0.3,说明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合在深色工业丙区生存。【详解】A、浅色工业甲区的b基因频率较大,深色工业丙区的B基因频率较大,根据浅色工业区浅色个体更容易生存,深色工业区深色个体更容易生存,可知基因B控制的是深色性状,基因b控制的是灰色性状,A正确;B、只考虑基因B/b及体色性状,丙区b的基因频率为0.3,B的基因频率为0.7,故杂合子桦尺蛾的基因型频率为2×0.3×0.7=0.42,B错误;C、生活在浅色工业区的浅色个体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深色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并被捕食,所以浅色工业区的浅色基因频率较高,同理可推知,深色工业区的深色基因频率较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甲区的黑色桦尺蛾和丙区的灰色桦尺蛾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B。10.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A.根据共同由来学说可以推断,现在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达尔文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实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的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成因【答案】B【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3、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A正确;B、达尔文并不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实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而基于对多种动植物和化石等的研究提出来的,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C正确;D、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不同的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B。11.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原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基因,A正确;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没有增加自身抗药性,只是起选择作用,B错误; C、抗药性基因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就存在,C错误;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存在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至8月15日前后,当地这种植物花色与各种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D.该植物开红花时吸引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地的白线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数量增多;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密切关系。【详解】A.依题意可知,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没有改变,只是花色的表现型发生改变,因此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不变,A错误;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C.开白花的植株数量增多,天蛾数量也增多,说明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C正确;D.根据题图可知,开红花时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13.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根据《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故事提出了红皇后假说。他认为,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进化功能则是潜在的适应或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某物种如 果想要在生存竞争中存活,则必须比与之存在竞争的物种进化得更快,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所以,即使物理环境不变,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该假说,在基因突变发生概率相同的条件下,存在竞争关系的两种群中繁殖快的占优势B.该假说强调了进化中的生物学因素,但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C.猎豹和斑马的共同进化,是符合该假说的一个具体事例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包含了与该假说相似的种间关系推动物种进化的理论【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产生新物种。【详解】A、举例来说,兔子繁殖比羚羊快,在基因突变发生概率相同的情况下,兔子种群产生新基因的速度应快于羚羊,更容易产生优良的性状组合,因而更容易在与羚羊的生存竞争中获胜,A正确;B、若环境因素发生急剧改变,如由于洪水,草原变成了浅滩,羚羊可以涉水取食,而兔子由于身体较小,可能全部被淹死,进化也就无从谈起,B正确;C、猎豹和斑马的共同进化符合题干信息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C正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种内斗争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包括种间关系可推动物种进化的理论,D错误。故选D。14.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可知吸引蛾类或蜂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是花冠颜色。 【详解】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导致两物种之间不会交叉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甲主要靠蛾类传粉,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但并不会导致A基因突变加快,B错误;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C错误;D、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误。故选A。15.长跑活动中,人体很多器官所处的状态以及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可以通过多种调节过程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长跑过程中,流出肝脏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比流入的高B.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呼吸强度增大,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长跑过程中流出的汗液中既有水分也有无机盐,所以流汗过多也不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改变D.长跑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一些缓冲物质反应,因此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长跑过程中,血糖氧化分解供能,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肝糖原分解,故流出肝脏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比流入的高,A正确;B、在细胞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部分转移到ATP中,B正确;C、长跑过程中流出的汗液中既有水分也有无机盐,流汗过多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改变,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与长跑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故长跑过程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D正确。故选C。16.下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C.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协助扩散来完成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浆中的成分有血浆蛋白、尿素、氧气、二氧化碳、激素、无机盐等多种物质。【详解】A、血液包含血浆,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由图可知,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血浆,其自身代谢也可以产生水进入内环境(组织液),B正确;C、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错误;D、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均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17.2022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脑卒中患者易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甚至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肺过度通气导致血液pH高于7.45),或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导致呼吸性碱中毒B.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D.内环境的pH维持与肺、肾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 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详解】A、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A正确;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可维持pH的稳定,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有利于血浆渗透压降低,所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不是脑卒中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C错误;D、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18.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肠腺发达、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不只有组织液B.葡萄糖通过“消化道→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路径使血糖升高C.肠脂肪酶只在内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D.肠道可吸收钙和磷等元素,某些脂质可促进该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详解】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正确;B、葡萄糖通过小肠绒毛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使血糖升高,所以其经过的途径是消化道→细胞内液(小肠绒毛壁细胞)→组织液→细胞内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B正确;C、肠脂肪酶在肠道中将脂肪水解,C错误;D、脂质中的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D正确。故选C。19.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使成年人的大脑产生有益变化,包括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这是因为运动能够促进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的蛋白质的分泌,它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元上的轴突和树突有利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B.BDNF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后促进神经元的生长C.BDNF的合成、加工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关D.新神经元的生成及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大脑产生有益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信息:运动能够促进一种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的蛋白质的分泌,它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该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神经细胞上的轴突和树突增大细胞膜表面积,有利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B、BDNF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神经元的生长,不进入细胞,B错误;C、BDNF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BDNF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C正确;D、根据题目可知神经元的生成及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大脑产生有益变化,D正确。故选B。20.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可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在研究尼可刹米作用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大鼠延髓的呼吸中枢所在区域,施加1微升尼可刹米溶液,能引起呼吸频率明显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要验证尼可刹米的作用效果,还需在该区域施加1微升配制该溶液的溶剂B.要进一步确定该药物的作用区域,还需在其他脑区施加尼可刹米溶液C.作用于化学感受器和作用于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的调节过程,都属于非条件反射D.CO2作用于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的过程中有神经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详解】A、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大鼠延髓的呼吸中枢所在区域注射1微升配制该溶液的溶剂,可排除溶剂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 B、要进一步确定该药物的作用区域,则实验自变量为作用区域的不同,故还需在其他脑区施加等量的尼可刹米溶液,B正确;C、作用于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CO2属于体液运输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化学感受器,属于体液调节,化学感受器兴奋后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21.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内填数字)(1)囊泡膜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图甲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存在支持它们的网架结构,该结构被称为____________。(2)以细胞“货物”分泌蛋白-----胰岛素为例:首先在某一种细胞器上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该细胞器一起转移到[]__________上继续合成,如甲图所示,包裹在囊泡_____(填X或Y)中离开,到达[]__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其中的蛋白质再进一步加工、折叠。接下来,然后再由该细胞器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运到细胞膜,最后经过乙图所示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膜具有_________功能。(3)图甲中结构⑤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据此可知该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⑤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可以__________。【答案】(1)①.脂质和蛋白质②.细胞骨架(2)①.③内质网②.X③.④高尔基体④.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和信息交流(3)①.溶酶体②.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题图分析: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其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小问1详解】囊泡膜的主要成分和细胞膜相同,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囊泡膜与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中对细胞器起着支持和锚定作用的是细胞骨架。【小问2详解】以细胞“货物”分泌蛋白-----胰岛素为例:首先在某一种细胞器上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该细胞器一起转移到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并加工,而后包裹在囊泡X中从内质网离开,到达④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其中的蛋白质再进一步加工、折叠。接下来,然后再由该细胞器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运到细胞膜,最后经过乙图所示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实现,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3详解】图甲中结构⑤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即该结构为溶酶体,可以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溶酶体作为细胞中的消化车间;结构⑤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可以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22.1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如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1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为生物 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a、b鳉鱼之间存在__________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aa个体约占_________。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该种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答案】(1)①.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②.突变和基因重组(2)①.生殖隔离②.基因(3)①.25%②.有【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小问1详解】1万多年后,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小问2详解】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2个物种;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小问3详解】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黑色鳉鱼AA占25%,Aa占50%,浅灰色鳉鱼aa占25%。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则AA、Aa为原种群的27.5%、55%,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为原来的22.5%,此时AA、Aa、aa的比例是11:22:9,A的基因频率A=(11/42+22/42×1/2)×100%≈52.4%,A种群基因频率由50%变为52.4%,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23.下表是某人在进行常规体检时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分析回答问题: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I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1)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原因是:①____②_____(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测该男子________(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3)细胞中酶促反应正常进行需要的内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等共同构成细胞外液,③④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如果此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A、B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5)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通过组织液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1)①.血浆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②.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肾脏(3)适宜的温度和pH(4)①.①③④②.④血浆中有含量较高的蛋白质③.氧气和营养物质等(5)3【解析】 【分析】表格分析:表中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总胆固醇的含量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而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超过了参考范围。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高于160mg/dL,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甘油三酯升高,说明患高血脂症。【小问1详解】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①血浆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②同时由于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相关数字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小问2详解】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超过了正常范围,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可推测该男子肾脏(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严重情况下可进一步引起水盐平衡的失调。【小问3详解】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即细胞内酶促反应正常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而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问4详解】图中①淋巴液、③组织液、④血浆等共同构成细胞外液,③组织液、④血浆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如果此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小问5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通过组织液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磷脂双分子层)和组织细胞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共3层磷脂双分子层。24.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回答下列问题:(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______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______,产生渴觉。(2)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生理盐水、刺激电极、麻醉剂等。(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实验兔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①完善实验思路:I .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______湿润神经。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______,测定血压,血压下降。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______,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IV.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③分析与讨论: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有什么生理意义?___________。【答案】(1)①.条件②.大脑皮层(2)①.生理盐水②.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③.中枢段和外周端④.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血压下降,刺激外周端,血压不变;刺激迷走神经的中枢端,血压不变,刺激外周端,血压下降⑤.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因血压升高而无法快速恢复而导致机体稳态被破坏【解析】【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小问1详解】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是后天学习和训练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渴觉的产生部位也是大脑皮层。【小问2详解】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则实验可通过刺激不同部位,然后通过血压的测定进行比较,结合实验材料可设计实验思路如下:①完善实验思路:I.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神经,以保证其活性。 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段和外周端,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IV.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②预测实验结果:若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兴奋从右往左传递,刺激减压神经的外周端,神经冲动无法传入神经中枢,反射无法完成,血压不变,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神经冲动可以传入神经中枢,血压下降;若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兴奋从左往右传递;刺激迷走神经的中枢端,神经冲动无法传出,血压不变,刺激外周端,神经冲动可以传出,血压下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03 12:0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1.1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