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阳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土耳其高原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蘑菇石上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下部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蘑菇石下部岩石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2.该景观形成过程为()A.沉积作用—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作用C.地壳抬升—沉积作用—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蘑菇石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沉积岩具备的特点,D正确,C错。侵入岩和喷出岩均属于岩浆岩,AB错。故选D。【2题详解】蘑菇石有沉积岩,表明这里曾出现沉积作用,蘑菇石有喷出型岩浆岩,说明曾出现火山喷发。喷出岩覆盖在沉积岩之上,说明火山喷发在沉积之后。所以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之后火山喷发,在沉积岩之上形成喷出岩,之后地壳抬升,岩层出露,接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该景观。故选A。【点睛】常见的岩石总结:①岩浆岩: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流纹岩等;②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③变质岩:片麻岩(花岗岩变质)、大理岩(石灰岩变质)、板岩(页岩变质)等。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①为断层,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②⑥为沉积岩。据此回答问题。3.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图中()A.甲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B.乙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丙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丁区的岩石最可能为石灰岩【答案】3.D4.D【解析】【分析】【3题详解】图中显示,断层①导致地层②出现了断裂错动,因此地层②应先于断层①形成,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而形成,而岩浆岩由岩浆冷凝作用形成,因此形成③、④内力作用不相同,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⑤是岩浆岩,位于地表之上,因此是岩浆喷出形成的火山,不是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山地,C错误;图中显示,与断层①左侧相同岩层相比,岩层⑥位置偏低,应是断裂之后相对下降所致,D正确。故选D。【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斜是良好储水构造,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地下水容易沿岩层向两侧分流,不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错误;乙处为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乙处岩石不是花岗岩,B错误;读图可知,丙处虽有河流流经,但河床底下有断层,如果建坝蓄水,容易导致断层重新活化,诱发地震,因此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读图可知,丁区地表有峰林,地 下有溶洞,洞中有钟乳石,因此当地应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因此丁区的岩石最可能为石灰岩,D正确。故选D。【点睛】向斜岩层形态利于地下水汇集,是很好的储水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油气储存,是很好的储油构造;由于背斜的拱形构造结构稳定、地下水分流不易透水,因此背斜构造有利于建设地下隧道。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下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如下表所示。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地点①②③④⑤海拔(米)400500600500400某沉积岩埋葬深度(米)201402601801005.该沉积岩层()A.呈拱形,向下凹陷B.呈拱形,向上拱起C.单向倾斜,东高西低D.单向倾斜,西高东低6.一般情况下,五地所在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②④③C.⑤①④②③D.⑤①②④③【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根据表格①②③④⑤地的海拔高度及岩石埋藏深度计算,可得出该岩层在各点下的高程,画出该沉积岩层不同地点的埋藏深度剖面示意图(见下图),便可判断该沉积岩层呈向东倾斜形态,西高东低,选项D符合。 【6题详解】结合上题判断,可绘出当地其它岩层形态(见下图),根据地层形成规律可知,下面岩层较老,上面岩层较新。据图判断,④比②新,排除A。②比④、③老,排除B。③比④新,排除C。①比②老,②比④老,④比③老,B正确。【点睛】较抽象的地理问题可以通过绘图,将文字表格等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这样往往更便于查看和分析。注意地层的海拔高度需要用地表的海拔减去埋藏深度。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上,“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到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B.平原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8.图中河段()A.A处河岸比B处陡峭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9.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D.C处与D处均凸岸【答案】7.B8.C9.B【解析】【7题详解】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河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8题详解】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选项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选项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选项正确;A处为堆积岸,易在丰水期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D选项错误。所以选C。【9题详解】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A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C、D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B选项正确;若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C选项错误。所以选B。【点睛】自由蛇曲形成后,如果地壳发生快速隆升,向下侵蚀的河水就会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最终,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如果地壳抬升速度较慢,蛇曲边切割边向侧方侵蚀,变得更加弯曲,但上游的河水很可能截弯取直,直接冲向下游。如此一来,原先的蛇曲也就成为高山上的牛轭湖了。湖中包围的基岩残丘,称为离堆山。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11.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A.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12.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A.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答案】10.D11.A12.C【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因河流由高处往地处流,读图得出: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床的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丙甲乙,排除A、B、C,选D。【11题详解】读图,得出“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且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宽度变大,故A正确;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故B、C排除;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故排除D。因此选择A。【12题详解】由图可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海拔降低,河道变宽。丙位于中游河段的上游,若前期河流流速快,以下蚀为主,海拔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河流流速降低,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道变宽,因此C正确;从图当中无法得出径流量、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对河床的影响,且影响有限,因此A、B、D排除,选C。【点睛】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 程。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剥蚀分离向上游源头后退。下图为2018年9月16日20时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受台风“山竹”倒槽的影响,远在华东地区的江浙沪也出现了强降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台风“山竹”位于上图中的()A.A处B.B处C.C处D.D处14.直接造成我国江浙沪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热带气旋B.温带气旋C.锋面系统D.副热带高压15.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等压线密集,风雨交加B.乙地气流向两侧辐散,天气晴朗C.丙处等压线稀疏,风和日丽D.丁处两侧气流向中心辐合,狂风暴雨【答案】13.B14.C15.B【解析】【13题详解】台风“山竹”属于热低压天气系统,据图,应位于图中的低压中心B处,选B。【14题详解】据图,直接造成我国江浙沪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是来自D处的冷空气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锋面系统,选C。【15题详解】甲地等压线密集,但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不会风雨交加;乙地位于高压脊附近,气流向两侧辐散,天气晴朗;丙处等压线稀疏,但位于低压槽线附近,多阴雨天气;丁处位于高压脊附近,两侧气流向外辐散,天气晴朗。 【点睛】二、综合题,共计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图中河流多沿断裂发育分布。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1)从内外力因素描述断裂带上的河流形成过程。(2)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构造运动活跃;构造运动的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雨水、地表水、地下水汇集断裂带,流水侵蚀成河谷,发育河流。(2)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岩金(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流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金沙江流域的河流和沙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壳运动、流水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本小题应结合内外力作用,先描述断裂带形成,再描述河流的形成。由所学板块构造知识可知,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地壳活跃,构造运动强烈;构造运动的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岩层断裂,发育成断层,断裂发育;该区域内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雨水、地表水、地下水汇集断裂带,因岩石破碎,流水不断侵蚀成河谷,发育河流。【小问2详解】出露的金矿石在区域内分布较为分散,最后转变为金沙江中的沙金,该过程中金矿石不断破碎,且需要外力侵蚀、搬运、并沉积在河床,结合当地季风气候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外力主要是流水。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岩金(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地表径流等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成粒径较小的沙金;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流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17.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盆地。(3)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为了降低坡度,保证行车安全【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地形类型及交通线路选址方面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翼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小问2详解】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甲城镇周边等高线数值大,中间数值低,因此甲地为盆地;由第1题可知,该处为背斜,因其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反而被受风化侵蚀形成盆地。【小问3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应选择地形较为平坦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可以降低修建成本和修建难度,减少建设投资;同时降低交通线路建设的坡度,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点睛】18.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示描述冲积扇的景观特征。(2)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结合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征:位于山脉和丘陵的东侧;南部冲积扇面积较大;北部冲积扇面积较小;冲积扇大多为东西走向;西侧较窄,东侧较宽;扇顶海拔较高,扇缘海拔较低;扇顶颗粒粒径较大,扇缘颗粒粒径较小。(2)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解析】【分析】该题以黄淮海平原地形图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2个小问,涉及河流堆积地貌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冲积扇是山区具有经常性水流的河流,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降低,携带的部分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以出山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的扇面形堆积体。作为河流沉积地貌,在出山口处冲积扇海拔较高,扇缘海拔较低;由于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降低,扇顶的沉积物粒径较大,扇缘粒径较小;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冲积扇主要是西部山地的河流和黄河形成,冲积扇地势大体呈西高东低的特点。【小问2详解】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19.材料一 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材料二 1961~1970年间庐山附近两地各月降水量(mm)表站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总量星子县37.764.1131.4176.9224.7271.5163.685.549.43466.838.61344.2九江市47.675.3133.3166.3202.9218.6140.184.262.647.773.647.81300.0(1)结合材料一,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 (2)依据材料二,分析庐山附近两地6~8月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及其成因。【答案】(1)冷锋在往东南移动过程中,受山地阻挡,前进受阻,并被迫停留在山前地带,转变为准静止锋。同时气流遇山地抬升,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因而多云雾。(2)降水量逐月减少。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解析】【分析】本题以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和1961~1970年间庐山附近两地各月降水量(mm)表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及降水特点及原因的分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显示,庐山东北和西南部有冷锋向东南移动,在庐山西北部出现了准静止锋;该准静止锋就是冷锋受庐山阻挡,气流受山地阻挡后,出现上升运动,而使水汽降温凝结,多云雾天气。【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0-03 01:20: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3.0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