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届高三拔尖强基定时2月质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对于“翻译”的认识可以上溯到周代,《礼记·王制》记载:“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提,北方曰译”。借鉴上述传播学使用的直观事例解析翻译:甲与乙说话,双方使用的语言不同,请来了懂双方语言的丙,丙把甲说的话用乙的语言说给乙听(或者相反),丙的行为就是翻译,丙就是译者。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使用不同语言的甲乙要完成讯息交流,就必须通过丙进行翻译(符号转换),这就是最简单的翻译传播形式。在异语传播中,译者丙的参与不仅增加了传播要素,而且使传播过程和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传播的特殊性。因此,传播的一般属性和“语言转换”的特殊性相结合,构成了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异语场景中传递的信息要经过语言转换,这是翻译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翻译传播的一个环节。翻译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是异语场景信息传递的全过程,研究翻译传播的主体、客体、译者、媒介、受体、效果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需要在翻译学之外借助传播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翻译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除了传播学、翻译学之外,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跨文化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心理学、媒介学等。翻译传播在今天蓬勃发展,一方面翻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跨语言交流日渐普遍,另一方面翻译传播媒介的活动也日趋活跃。仅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为例,前者2013-2019年间资助了2183种图书翻译出版,后者2010-2019年间资助了1026种图书翻译出版。在 翻译图书品种增长迅猛的同时,如何提升翻译传播效果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面对着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传播障碍。新冠疫情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不同国家的人们物理空间的隔离,也加深了人们跨文化交流的心理隔阂。因此,研究突破传播障碍、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的策略,就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使命。(摘编自尹飞舟、余承法《翻译传播学论纲》)材料二:清末西方经济著作的译介主体大多是通晓多国语言的传教士。鸦片战争的爆发致使国门被迫打开,众多传教士纷纷来华,试图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等传播至中国,实现一定程度的文化侵略,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由于传教士译者的异域身份,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有限,在译介西方经济学文献时,大多是基于母本的编译或改写,往往会运用诸如删减、省译等翻译方式调整修改原文本内容。比如鲍留云的《致富新书》即是基于底本《政治经济学大纲》的改写,译著与底本在结构与内容上都有着很大区别。此外,传教士口述、中国学者笔述的合作翻译方式也是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译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在合作翻译过程中,中国笔者往往会在传教士口述的基础上添加大量的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因此当时的一些译本上存在着很多的解释说明内容。清末民初时期的译者已不再以传教士为主,多是清末民初的文人学士、思想大家,他们有志于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振兴中华。这个时期的译者往往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博览群书、潜心钻研,为探寻国家富强之策而努力奋斗。因而,该时期的西方经济学译著较于清末翻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比如,英文中的economy、economics的译名在这一阶段的变化,经历了“富国策”—“理财学”—“计学”—“经济学”的演进过程,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才成为统一的术语被学界和社会接受并通用。在该时期,我国的经济学概念与术语逐渐脱离了以往的旧经济体系,开始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概念体系,从而推动了中国过渡到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化进程。该时期的西方经济著作在译介过程中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编译或改写痕迹。这主要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当时的人们纷纷致力于救亡图存,这一急迫的社会需求催生了特定的翻译需求——译著要为国民服务。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内忧外患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有识之士为求存图强、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地、接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教育。一批经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归国留学生引进了西方很多经济学经典著作,加之民国时期出版业的繁荣,经济学译著成倍增长,学界译界人才华出,翻译理论百家争鸣。该时期丰富的翻译实践推动了翻译家们对科学翻译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内容涉及翻译标准、翻译方法、译者素养、译名统一等。这一时期的经济学术语,多用我国传统的典籍术语来翻译外来的经济学说,在文体上也偏实务,容易被大众理解并接受。(摘编自曾祥宏、魏佳焕《经济学著作在中国近现代详介的脉络考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译者的参与使翻译传播具有“语言转换”这一不同于一般传播的特殊性,这是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B.翻译传播学和翻译学的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如对异语场景中传递信息的语言转换问题的研究。C.清末传教士和清末民初文人学士、思想大家的译文往往都有编译或改写的痕迹,但二者所处背景不同。D.总体而言,中国近现代经济学著作译者的语言能力和经济学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译文质量进一步提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构建翻译传播学,为目前翻译传播存在各种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就能实现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B.今天,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跨语言交流的日渐普遍,促进了翻译传播的蓬勃发展以及翻译传播效果的快速提升。C.翻译传播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翻译传播发展的需要,这门学科的构建既有外在的时代需求,也有内在的学科发展需要。D.传教士口述、中国笔者笔述的合作翻译方式解决了传教士译者因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有限导致译文质量不高的问题。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一末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人民日报》(英文版)用海外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B.把运用中国智慧解决当代世界问题的思路融入孔孟故事的对外翻译中。C.迪斯尼真人电影《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基于中国民间传说的改编。D.《庆余年》的台词翻译既保留中国文化的韵味,又能让海外粉丝看懂。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5.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译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答案】1.A2.C3.C4.①首先引用传播学事例解释“翻译传播”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②接着说明翻译传播的研究内容以及其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③最后,联系时代特征,强调提升翻译传播效果的重要性。5.①长于双语表达及转化,具有跨文化对话等方面的能力;②能超越视翻译为技、为艺的层面,具有责任担当和国家意识;③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训练,具有专业素养。【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这是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2段“传播的一般属性和‘语言转换’的特殊性相结合,构成了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可知,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包含传播的一般属性和翻译传播的特殊性。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能实现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说法绝对。构建翻译传播学是实现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选项将其说成是充分条件。B.“促进了翻译传播的蓬勃发展以及翻译传播效果的快速提升”中“翻译传播效果”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5段,“翻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跨语言交流日渐普遍”,是“翻译传播在今天蓬勃发展”的表现之一;翻译传播效果的提升是今天还需要解决的问题。D.“解决了传教士译者因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有限导致译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国笔者往往会在传教士口述的基础上添加大量的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合作翻译方式增加了很多注解内容,并不能说明提高了译文的质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末段的主要观点是“研究突破传播障碍、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的策略,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使命”。C.迪斯尼真人电影是外国的电影,是外国文化向中国传播,所以《花木兰》的改编不属于中国文化突破传播障碍“走出去”的范围。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作者在第一段首先引用《礼记·王制》的记载,通过借鉴上述传播学使用的直观事例,“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使用不同语言的甲乙要完成讯息交流,就必须通过丙进行翻译(符号转换),这就是最简单的翻译传播形式”,来解释“翻译传播”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接着,在二至四段中,作者分别说明翻译传播的研究内容,“传播的一般属性和‘语言转换’的特殊性相结合,构成了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异语场景中传递的信息要经过语言转换,这是翻译学的研究对象, 也是翻译传播的一个环节”;也交代了翻译传播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翻译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除了传播学、翻译学之外,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跨文化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心理学、媒介学等”。五六两段则是联系时代特征,强调提升翻译传播效果的重要性。“翻译传播在今天蓬勃发展,一方面翻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跨语言交流日渐普遍,另一方面翻译传播媒介的活动也日趋活跃”“研究突破传播障碍、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的策略,就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使命”。【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第一段“士口述、中国学者笔述的合作翻译方式也是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译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在合作翻译过程中,中国笔者往往会在传教士口述的基础上添加大量的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因此当时的一些译本上存在着很多的解释说明内容”可以总结出:当代译者应长于双语表达及转化,具有跨文化对话等方面的能力。从材料二第二段“在该时期,我国的经济学概念与术语逐渐脱离了以往的旧经济体系,开始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概念体系,从而推动了中国过渡到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化进程。该时期的西方经济著作在译介过程中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编译或改写痕迹。这主要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当时的人们纷纷致力于救亡图存,这一急迫的社会需求催生了特定的翻译需求——译著要为国民服务”可以总结出:当代译者应能超越视翻译为技、为艺的层面,具有责任担当和国家意识。从材料二第三段“许多有识之士为求存图强、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地、接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教育。一批经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归国留学生引进了西方很多经济学经典著作,加之民国时期出版业的繁荣,经济学译著成倍增长,学界译界人才华出,翻译理论百家争鸣”可以总结出:当代译者应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训练,具有专业素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萨赫勒荒原朱山坡不知道睡了多久。我是被萨哈又一个急刹车惊醒的。当我睁开眼睛时,看到车头前站着一个身材高瘦的黑男。他双手张开,拦住了车的去路。我大吃一惊,以为碰到劫匪了。在尼亚美的时候已经被告知,近年来由于旱灾,尼日尔遭遇了大饥荒,疾病盛行,饿死、病死的人随处可见,人们求生的欲望超过了对法律和戒条的敬畏。萨哈倒很镇定,伸出头去,朝那个黑人质问说:“尼可,你要干吗?”原来认识,我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萨哈耸耸肩对我说:“他是我儿子。” 尼可穿着一件灰白相间的衬衣和一条白色的中裤,赤着的脚脏得黑乎乎的,是一张温顺老实的脸。萨哈说:“祖母还好吗?”尼可说:“情况很不好!本来她快要不行了,一听说郭医生得病,她又活过来了。”“你回去告诉祖母,郭医生的病已经好了。没事了。过段日子他又会回来的。”萨哈对尼可说。貌似老实的萨哈说起谎来竟然一气呵成,毫无障碍。“真的吗?”尼可盯着父亲的脸问。“是真的。尼亚美的中国医生很厉害,把他的病治好了。”萨哈说,“世界上没有中国医生治不好的病。”尼可很高兴,竟然手舞足蹈起来。萨哈突然变得有些悲伤,转过身来,不让尼可看到他的神色,朝着远方看了一眼,不经意地发出一声叹息。“太好了,祖母可以放心了。”尼可兴奋地说,像孩子一样向我们挥手告别。萨哈重新出发,但刚走出十几米,他又停了下来,跳下车,往回跑。我也看到了,身后的尼可瘫倒在路边!职业的直觉和惯性让我赶紧跳下车,向尼可直奔过去。萨哈扶着尼可坐起来,问他:“怎么回事?”“我饿。我感觉我快饿死了。”尼可说,“我在这里等你们两天两夜了。我以为天上会给我掉下一块粟饼,但连一滴露珠也没有。”我摸了一下尼可的额头,好烫啊,而且他的身子在颤抖,还在流鼻涕。“他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饿了。”萨哈轻轻推开我,轻描淡写地说。我返回车上,从我的挎包里取出一块黑麦面包、一罐上海产的炼乳,跑到尼可跟前,塞给他。尼可端详着炼乳,双手震颤了几下。“喝吧,是好东西。”我催促尼可。至少它能迅速补充能量。但萨哈阻止了尼可打开炼乳,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半块粟饼,正是午饭吃剩的那半块,送到尼可的嘴里。但尼可盯着我手里的炼乳,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渴望,“能送给我吗?”尼可羞怯地问我。他怕我拒绝,赶紧补充说:“我想让祖母尝尝。我发誓,她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东西。我不会动它,我只给她尝。”不顾萨哈严肃的反对,我答应尼可说,可以。尼可似乎一下子恢复了力量,从萨哈怀里站起来,举着炼乳,向我表示感谢。萨哈推着我回到车上,继续前行。为了把刚才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他把车开到了最快。车子朝着太阳滑落的方向飞驰。几只乌鸦盘旋在车的上空,不断发出饥饿的喊叫,不像是保驾护航。我突然想起刚才尼 可脸额发烫,身子发抖。我那时以为只是他在烈日下晒了那么久,饥渴到了极点才那样的。但职业的直觉和敏感让我醒悟过来,我猛叫了一声:“停车!”萨哈下意识地刹住了车,疑惑地看着我。我说:“掉头!”“为什么?”萨哈对我命令式的语气有点儿不满。“我们回去看看尼可。”我说,“我怀疑他患上了疟疾。”萨哈没有马上掉头,脸上也没有震惊和焦急之色。“疟疾很危险。会死人的。”我说。我第一次到非洲,经验还是不足,敏感性也不够,我为刚才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羞愧。如果老郭在,他肯定又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萨哈重新启动了车。但他没有掉头,而是继续往前开。我提高嗓门再次要求他:“尼可很危险,我是医生,我请你立即掉头救人!”萨哈沉默了一会儿才平静地回答我说:“我知道尼可很危险。经验已经告诉我,他就是患病了。他只是患病而已。但天黑之前我们必须赶到津德尔驻地!”我明白。萨哈说的是对的,但我不能见死不救。掉头回去,我能给尼可治疗,给他打一针,给他几片药物,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救人比按时抵达更重要吧?“在萨赫勒荒原,死并不可怕,好人死后能上天堂。”萨哈说,“你应该看得出来,尼可是一个好人。老郭也是。”看萨哈的表情,他是认真的。没有商量的余地。他的脚没有松开油门。“日落之前我们必须赶到驻地。”萨哈说,“他们等着药物救人。”天色慢慢暗淡下来。我忍不住回头看,但飞扬的尘土遮住了一切。地平线在遥远的前方……(有删改)【注】小说故事背景:非洲津德尔地区医疗队的中国援非医生老郭突然病倒身亡,“我”临危受命,接替老郭进驻医疗队。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尼可的突然出现来设置悬念,同时借助于我对尼可身份的猜测,巧妙地交代了尼日尔的社会环境。B.“世界上没有中国医生治不好的病。”这句话肯定了援非医疗队在当地救治病人的成效,表达了对中国医生的信任。C.“我以为天上会给我掉下一块粟饼,但连一滴露珠也没有。”尼可的语言看似轻松诙谐,但却难掩背后的心酸。D.“死并不可怕,好人死后能上天堂。”这句话表现出萨赫勒荒原上人们对于生存的绝望,只能寄托于虚 妄的天堂。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医生与老祖母之间的故事文中虽未直接提及,但通过尼可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老祖母对郭医生的牵挂和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B.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他肯定又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老郭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我的严格要求。C.“萨哈轻轻推开我”,此处的细节描写表明萨哈凭借经验已经意识到尼可可能得了疟疾,与下文“脸上也没有震惊和焦急之色”前后呼应。D.本文以第一人称“我”视角叙事,并运用大量的对话描写,从冷静的旁观者的角度刻画了萨哈、尼可等鲜活的人物,语言沉郁而略带伤感。8.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萨哈”这一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手法及其表达效果。9.本文作者朱山坡曾说过“短篇小说虽短,但呈现的格局一定要高、要开阔”,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D8.①萨哈意识到尼可得疟疾后仍把他抛下并拒绝“我”要救治尼可的请求,显得萨哈十分冷漠、无情无义;到最后“我”才意识到他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要把“我”赶快拉到驻地,救治更多的病人。②有力地突出了萨哈心怀大义、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9.①“短”主要指短篇小说篇幅短,格局“高”与“开阔”指小说的主题立意深广,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深广的主题。②体现了医者大义与人性关爱。老郭和“我”放弃国内优渥的环境参加援非医疗活动,参与救助当地百姓,老郭甚至为此牺牲。③体现了生命的苦难与坚韧。文中对当地生活的描述和萨哈面对苦难生活的选择,体现了生命的艰难和人类面对艰难的勇气与坚韧。④体现了中非人民之间超越国界与文化的深厚情谊,勾勒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图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这句话表现出萨赫勒荒原上人们对于生存的绝望”理解有误,此处写出了荒原上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存的艰难,更表现出了对像老郭一样的善良者的赞美。故选D。【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D.“从冷静的旁观者的角度”理解有误,小说中的“我”是事件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但并不是“冷静的旁观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塑造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从情节来看,萨哈对自己的儿子尼克非常冷漠,如看到尼克倒下,“我”探察他的情况时,“‘他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饿了。’萨哈轻轻推开我,轻描淡写地说”,当“我”要送给尼克面包和炼乳时,他“阻止了尼可打开炼乳,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半块粟饼,正是午饭吃剩的那半块,送到尼可的嘴里”;甚至当“我”意识到尼克是生了疟疾,不救治便可能会死,要求他掉头回去救尼克时,他竟“平静地回答我说:‘我知道尼可很危险。经验已经告诉我,他就是患病了。他只是患病而已。但天黑之前我们必须赶到津德尔驻地’”,让人感到他对自己的孩子极其冷酷、无情无义,这是“抑”。但最后才知道,萨哈之所以不肯掉头,是因为“日落之前我们必须赶到驻地”“他们等着药物救人”,他不肯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耽误救更多的人,两相对比,突出他大公无私的形象,这是“扬”。先抑后扬,突出了人物形象,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让读者在强烈的情绪共鸣中为他作出牺牲的崇高精神而受到感染,更为动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有创意阅读的能力。“短篇小说虽短,但呈现的格局一定要高、要开阔”,“短”指文章篇幅短,“格局”指小说的眼界要宽广,立意要深远。从文中来看,小说写的是中国医疗队援非的的故事,文中的老郭、“我”都是中国医生的代表,而萨哈则是非洲人民的典型代表。郭医生为非洲人民治病,付出了无数心血,乃至牺牲了生命;而文中尼克的“老祖母”作为病人的代表,也展现出对郭医生的深情厚谊,“一听说郭医生得病,她又活过来了”“太好了,祖母可以放心了”,以短短的几段对话,便展现出中非人民之间超越国界与文化的深厚情谊,勾勒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图景。从人物形象来看,郭医生为救助非洲百姓而生病牺牲,“我”接替老郭的使命继续援助非洲,面对生病的孩子“我”“不能见死不救”,体现了医者大义与人性关爱。从环境来看,“近年来由于旱灾,尼日尔遭遇了大饥荒,疾病盛行,饿死、病死的人随处可见,人们求生的欲望超过了对法律和戒条的敬畏”“‘我饿。我感觉我快饿死了。’尼可说,‘我在这里等你们两天两夜了。我以为天上会给我掉下一块粟饼,但连一滴露珠也没有’”“我想让祖母尝尝。我发誓,她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东西。我不会动它,我只给她尝”等描写,展现出非洲艰难的生活环境;而萨哈在面对救儿子 一命和救基地许多人的命的选择中,“平静”地决定放弃对孩子的救助,选择送医生按时到达驻地去救更多人,非洲人民在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和苦难的人生时,勇敢而坚韧地面对并接受这一切,体现了生命的苦难与坚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春三月,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一。宜命近臣议之。”比部郎中王朴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上由是重其器识。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李谷奏:“若厉兵秣马,春去冬来,足使贼中疲弊,取之未晚。”帝览奏,不悦。李重进度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收军资器械三十馀万。帝至正阳,以李重进代李谷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唐主兵屡败,惧亡,乃遣钟谟、李德明奉表称臣。谟、德明素辩口,上知其欲游说,盛陈甲兵而见之,曰:“尔主自谓唐室苗裔,宜知礼义。与朕止隔一水,未尝遣一介修好,惟泛海通契丹,舍华事夷,礼义安在?”谟、德明战栗不敢言。四年春正月,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城中食尽。清淮节度.使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不许,愤邑成疾。三月甲辰,帝耀兵于寿春城北。刘仁赡病甚,不知人,监军遣使奉表来降。戊中,帝受降于寿春城北。辛亥,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是日,仁赡卒,追赐爵彭城郡主,复以清淮军为忠正军,以旌仁赡之节。五年春三月,唐主举国内附。六年夏六月,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遣使入贡,请置进奏院于京师,直隶中朝。诏报以“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于朕。卿远修职贡,足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B.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C.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D.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 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世宗,帝王的庙号之一,言其文治武功为一世之宗,多用于追尊开国立业的君主。B.道,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名称,隋唐五代时,道是一种监察区,往往统辖数州。C.正月,建正之月,先秦时因历法不同日期有别,汉以后多指夏历一年的第一个月。D.制辞,又称“制词”,指诏书上的文词。制,诏书的一种,和“敕”“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周世宗通过宰相命令近臣议论治国和统一的事,王朴总结中原朝廷丧失吴、蜀、幽、并的原因,认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世宗欣然采纳。B.对于李谷提出的待敌人疲弊之时再去攻打的建议,后周世宗颇为不满,后来李重进迎战敌军,取得胜利,他便让李重进取代了李谷职务。C.钟谟、李德明奉命上表称臣,后周世宗知道他们想要游说,于是陈列甲兵接见,责备他们不知礼义,两人受到震慑,全身发抖不敢说话。D.刘仁赡是南唐将领,在寿春被围困时,他打算率军决一死战,虽然没被允许而未能实现,但他的行为受到了后周世宗的认可和大力表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泛海通契丹,舍华事夷,礼义安在?(2)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14.留从效想要“直隶中朝”,世宗为什么没有接受?请简要说明。【答案】10.B11.A12.C13.(1)只知道飘洋过海去勾结契丹,舍弃华夏而臣事蛮夷,礼义在哪里呢?(2)对事奉的君主竭尽忠诚,坚守节操没有欠缺,前代有名的贤臣,能有几人可以比得上!14.①世宗对江南(南唐)采取安抚政策,接受留从效直隶中朝意味着和金陵(南唐国主)对抗;②留从效长久侍奉金陵(南唐国主),直隶中朝,有亏臣节;③留从效远道而来进奉贡品,足以表示忠诚,不必直隶中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三年春天,世宗颁下诏书亲自出征淮南。李谷进攻寿州,许久没有攻下。南唐刘彦贞领兵救援寿州,李谷畏惧刘彦贞的军队,退守正阳。世宗到达陈州,立即派遣李重进领兵赶赴淮上。“久不克”是“李谷攻寿州”的结果,在“克”后应该断开,“唐刘彦贞”是“引兵救之”的主语,不应 断开,排除AC;“帝至陈州”句子成分完整,独立成句,和后面的“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构成连动,“亟”应修饰动词“遣”,因此应该从“陈州”后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多用于追尊开国立业的君主”错误,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责备他们不知礼义”错误,依据原文“尔主自谓唐室苗裔,宜知礼义。与朕止隔一水,未尝遣一介修好,惟泛海通契丹,舍华事夷,礼义安在”可知,后周世宗在他们面前责备的是南唐国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通”,勾结;“夷”,蛮夷;“安在”,宾语前置,在哪里呢。(2)“事”,事奉;“抗节”,坚守节操;“堪比”,比得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依据原文“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于朕”可知,江南新近归服,世宗对江南(南唐)采取安抚政策,接受留从效直隶中朝,在京城设置进奏院官邸,意味着和金陵(南唐国主)对抗;②依据原文“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可知世宗认为留从效长久侍奉金陵(南唐国主),直隶中朝,有亏臣节;③依据原文“卿远修职贡,足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可知,世宗认为他远道而来进奉贡品,足以表示忠诚勤勉,努力事奉旧日君主,应该一切像原来一样,不必直隶中朝。参考译文: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春三月,世宗对宰相说:“朕经常思考使国家安定清平的方略,没有得到其中的要领。又从后唐、后晋以来,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断绝声威教化,不能统一。应该命令左右朝臣商议这些事。”比部郎中王朴认为:“中原朝廷丧失吴地、蜀地、幽州、并州,没有不是因为君主昏庸臣子奸 邪,军队骄横百姓穷困的。如今要收取这些地方,莫如反其道而行之罢了。”世宗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当时群臣大多固守常法,苟且偷安,奏对很少有可以采纳的,只有王朴神情严峻,气势刚劲,有智谋,能决断,世宗因此看重王朴的器量和见识。三年春天,世宗颁下诏书亲自出征淮南。李谷进攻寿州,许久没有攻下。南唐刘彦贞领兵救援寿州,李谷畏惧刘彦贞的军队,退守正阳。世宗到达陈州,立即派遣李重进领兵赶赴淮上。李谷上奏:“如果磨好兵器,喂饱战马,等春天过去,冬天来临,足以使贼寇困乏,到那时再攻取也不晚。”世宗看了奏章,很不高兴。李重进渡过淮河,在正阳东面迎战南唐军队,大败敌军,斩杀刘彦贞,收缴军用物资器材三十多万件。世宗到达正阳,任命李重进代替李谷担任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南唐国主因军队屡遭败绩,惧怕灭亡,于是派遣钟谟、李德明献上表章称臣。钟谟、李德明一向能言善辩,世宗知道他们想要游说,命令披甲的士兵严整列队来接见他们,说:“你们的君主自称是唐王朝的后裔,应该懂得礼义。与朕只隔着一条河,却未曾派遣一位使者来建立友好关系,只知道飘洋过海去勾结契丹,舍弃华夏而臣事蛮夷,礼义在哪里呢?”钟谟、李德明全身发抖不敢说话。四年春季正月,后周军队围困寿春,连年没有攻下,城中粮食吃光。清淮节度使刘仁赡请求让边镐守城,自己率领部众决一死战,不被准许,刘仁赡愤恨忧郁患了病。三月甲辰日,世宗在寿春城北显示兵力。刘仁赡病得很重,不省人事,监军派遣使者拿着表章前来投降。戊申日,世宗在寿春城北面接受投降。辛亥日,任命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书内容大致说:“对事奉的君主竭尽忠诚,坚守节操没有欠缺,前代名臣良将,能有几人可以比得上!”当日,刘仁赡去世,世宗追赐爵位为彭城郡主,又将清淮军改为忠正军,来表彰刘仁赡的节操。五年春季三月,南唐国主率全国归附。六年夏季六月,南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派遣使者入朝进贡,请求在京城设置进奏院,直接隶属中央朝廷。诏书回复说“江南新近归服,正在致力于安抚,爱卿长久侍奉金陵,不可改变主意。倘若在京城设置进奏院官邸,同金陵相对抗,朕接受你而拥有了你的地盘,罪过就在朕身上。爱卿远道而来进奉贡品,足以表示忠诚勤勉,努力事奉旧日君主,应该一切像原来一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綦毋潜①落第还乡(节选)王维既至金门远②,孰云吾道非③。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注】①綦毋潜,荆南人,王维好友。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③《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孔子曰:‘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门远”与“吾谋适不用”首尾呼应,含蓄地点出友人科举“落第”。B.三四句从时空角度落笔,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也隐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C.树影遮行客,余辉映孤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暗寓友人的落寞之情。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都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16.全诗对应试落第的綦毋潜是怎样反复进行慰勉、规劝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5.C16.①首先,第二句反用孔子“吾道非”典故安慰友人,应试落第只是命运不济,而不是选择错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②其次,五、六句通过写作者为友人“置酒”饯行之举,表达对友人落第返乡的惜别安慰之情。③最后,结尾运用典故规劝对方,不被录用纯屈偶然之事,并不是朝中缺少赏识英才的人,希望其继续努力仕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虚实结合”错。此处是诗人设想友人返乡途中的风光,是虚写:“落寞之情”与全诗慰勉、鼓励友人的感情基调不符,此处的“落晖”突出的应是温暖绚丽之意。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一、二句意为: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这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第二句中诗人反用孔子“吾道非”典故,安慰友人,应试落第只是命运不济,而不是选择错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三、四句意为: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五、六句意为: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通过写作者为友人“置酒”饯行之举,“同心”相勉之语,表达对友人落第返乡的惜别和安慰之情。七至十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意为: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诗人运用典故,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 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希望其继续努力仕进。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曹操在江边饮酒、执矛吟诗的情景,抒发了英雄的豪迈情怀。(2)《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在赞美姑娘的美丽。(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起兴手法,睹物闻声,引发对逝去年华的追忆。【答案】①.酾酒临江②.横槊赋诗③.彤管有炜④.说怿女美⑤.锦瑟无端五十弦⑥.一弦一柱思华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酾”“槊”“炜”“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者:(①)?导演:小剧场戏曲利用特有的空间规模和舞台技术,拉近甚至___________了“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距离,把灯光、音响、舞台装置、演员和观众共同纳入到“戏剧空间”之中有选择地排列组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剧场效果。记者:(②)?导演:小剧场戏曲的观演模式,要求我们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自我改良”。演员需要根据空间规模调整表演幅度和表现分寸,并做好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呢,则要___________,既要充分开发小剧场的空间能量,又要尊重戏曲舞台艺术的传播规律,不滥用技术,不炫耀技巧,探索符合小剧场戏曲风格的舞台呈现方式。记者:(③)?导演:小剧场戏曲近几年的发展生态持续向好,但优秀作品的数量并没有随之___________很多剧目只在展演时___________,之后便雁过无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取缔 因地制宜 青云直上 煊赫一时B.取消 因地制宜 水涨船高 昙花一现C.取缔 就地取材 水涨船高 昙花一现D.取消 就地取材 青云直上 煊赫一时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B.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C.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小剧场戏曲的吸引力。D.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记者的提问语句,每句不超过20个字。【答案】18.B19.D20.①小剧场戏曲有什么特点?②小剧场戏曲对从业人员有哪些要求?③小剧场戏曲的发展面临什么问题?【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取缔:明令禁止或取消。取消:除去,使失去效力。根据语境“小剧场戏曲”的语境,使用“取消”合适。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就地取材:在本地方找取原材料。语境是在小剧场戏曲风格的舞台,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需因地制宜进行调整,选“因地制宜”合适。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很高很快。水涨船高:意思是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语境是“优秀作品的数量”,与人的地位无关,选“水涨船高”合适。煊赫一时:意思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昙花一现:意思是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语境中很多剧目只是短暂受欢迎,之后便雁过无痕,所以用“昙花一现”合适。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两处错误:一是成分赘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语义重复,“原因”“因为”语意重复。 二是句式杂糅,“究其原因,主要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下文涉及的“小剧场戏曲的独特优势、剧场效果等”相关内容,可以推测记者提问应该是“小剧场戏曲的特点”。第二处,根据下文“小剧场戏曲的观演模式,要求我们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自我改良’”“演员”“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的内容,推测记者的提问应该是“关于小剧场戏曲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第三处,下文导演的回答主要是“关于小剧场戏曲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虽然持续向好,但优秀作品没有变多,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推出记者的提问语句,是关于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提问。(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发现一个新的企鹅种群本应该让生物学家感到高兴,①。西班牙自然科学研究员巴尔沃萨警告说:“新发现表明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这个新种群是一个巴布亚企鹅种群,位于偏远的安德森岛,这是这种企鹅首次出现在南极半岛的最东部。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卡森说:“与逃离南极寒冷和冰冻的陆地、水域的其他种类企鹅不同,巴布亚企鹅正在向南繁衍,而这正是海冰消减的生物证据。”②,仅在这个遥远的区域发现过零星的巴布亚企鹅巢穴,但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在安德森岛上发现了一个由75只巴布亚企鹅组成的种群。南极半岛是地球上升温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过去50年升温了3摄氏度。“这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气候危机。”卡森说。科学家们指出,企鹅和鲨鱼及软体动物能对气候变化提供早期预警。巴布亚企鹅的迁移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例子,但并非③。不久前的一次南极探险活动发现,象岛上的帽带企鹅种群已经崩溃。“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磷虾数量减少,南极半岛上的帽带企鹅数量也随之大幅减少。”巴尔沃萨说。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用拟人手法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①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事实情况却让人忧虑)②在这一发现之前③所有企鹅都能如此22.气候变化迫使南极企鹅“流亡”。【解析】【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文“发现一个新的企鹅种群本应该让生物学家感到高兴”可知,所填内容应该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再结合下文“西班牙自然科学研究员巴尔沃萨警告说:‘新发现表明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推断①处可以填入“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事实情况却让人忧虑)”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下文“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卡森说:‘……巴布亚企鹅正在向南繁衍……’”“仅在这个遥远的区域发现过零星的巴布亚企鹅巢穴,但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在安德森岛上发现了一个由75只巴布亚企鹅组成的种群”可知,所填内容是做后文是时间状语,表述的是该发现之前的情况,推断②处可以填入“在这一发现之前”之类的内容。第三空,结合上文“巴布亚企鹅的迁移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例子,但并非”可知,所填内容应该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再结合后文“不久前的一次南极探险活动发现,象岛上的帽带企鹅种群已经崩溃……”,推断③处可以填入“所有企鹅都能如此”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准确简洁连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要提炼这则新闻的关键信息——“发现一个新的企鹅种群”“新发现表明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从而概括出该新闻的主要内容,即气候变化迫使南极企鹅迁徙,还要注意要用拟人手法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可以用搬家、流浪、携手出走、集体出逃等,另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抗”是对立起来相持不下,甚至会有剧烈的外部冲突。“对话”指两方或几方之间接触、商量或谈判,以期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当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社会变迁,新旧迭代,思潮涌动、文化碰撞、竞争加速、利益纷争的时代。小到家庭成员间的摩擦,再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文化观念,处事方式、自身利益的分歧;大到国与国间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争端,采取“对抗”还是“对话”的方式既根基于需求,更彰显着智慧。以上材料对你有哪些启发?请结合你的理解和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对抗与对话”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对抗”与“对话”齐飞,“需求”与“发展”共舞当今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变迁,新旧迭代;思潮涌动,文化碰撞;利益纠纷,竞争加速。在这矛盾、分歧、争端无处不在的时代,基于自身合法需求,理智选择“对抗”,智慧进行“对话” ,这样方能满足需求,促进发展。“对抗”是维护合法权利,满足合理需求的必要手段。世间总有人以武力侵犯他人合法权利,“以武方能止戈”,因此基于自身合法权利和合理需求,有必要“有理、有利、有节”采取对抗方式,坚决维护自身利益。面对国民党悍然发动的“皖南事变”,毛主席等党领导人采取尖锐对立的政治进攻策略,敢于对抗,化解了危机;而面对美国悍然发动的“朝鲜战争”,威胁我国安全,毛主席等领导人毅然对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维护我国的合法权利,满足我国发展需求。因此在自身合法权利和合理需求受到侵害时,有必要理智采取对抗手段,以刚硬态度展示决心,以霹雳手段维护自我。但“对抗”只是暂时,“对话”才是沟通交流求同存异,是和平协商促进发展的最根本手段。“对话”犹如一座小桥,连接彼此的心:犹如一泓泉水,滋润彼此的心: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彼此的心。在真诚的“对话”下,隔阂化为亲近,愤怒化为平和,干戈化为玉帛。当今中国,满怀真诚之心,开展平等对话,采取“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博鳌论坛”“团结抗疫”等系列举措,展示中国诚意,在沟通交流中求同存异,在和平协商下促进发展,不断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有时候,“对抗”是为了更好“对话”;但更多的,“对话”是为了缓解“对抗”。“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只有展现强大“对抗”力量才能让敌人退却,让敌人“对话”。没有守边将士“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坚决守卫和勇敢对抗,哪有敌人退却回到谈判桌上“对话”?而面对冲突与矛盾,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进行真诚“对话”,坦诚相见,才能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减少“对抗”。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在这个中华民族日益复兴的时刻,作为时代青年,要增强“对抗”能力,提高“对话”能力,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对抗”与“对话”,展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贡献时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试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两段是第一部分,分别介绍了“对抗”和“对话”的内涵。“对抗”会对立相持,甚至会冲突,而“对话”则希望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从内涵上看,“对抗”产生严重后果,而“对话”希望求同存异,可以立意为“要对话不要对抗”。第三段是第二部分。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当前的局势:社会变迁、新旧选代、思潮涌动、文化碰撞、竞争加速、利益纷争,还介绍了应对纠纷和争端的看法:“采取“对抗”还是“对话”的方式既根基于需求,更彰显智慧”。因此可以立意为“基于需求,理性采用对抗或对话”。综上所述,这道试题的关键词语是“对话”和“对抗”,可以立意为“要对话不要对抗”,“ 理性对抗,智慧对话”“基于需求,灵活运用对抗、对话”。写作时,这道试题主要应该从“为什么”角度展开,谈论“对抗”的意义、作用、危害以及“对话”的作用、意义,思考如何权衡“对抗”与“对话”的关系,进而结合自己的身份,回答在这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去解决“对抗”,怎么去“对话”。立意:1.“对抗”“对话”并存,满足需求发展。2.理性对抗,智慧对话。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押题卷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7:20: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2.9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