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下期高2024届7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二: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观察自然现象更为困难。社会现象并不限于人的动作,而且包括人的动机;动机又受着人所接受的那一套认为应当如是的规律支配;这套规律是社会所共有的,而且是在时间里累积下来的——这是人的生活适用于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方法,是在人和物的接触中,在动作里,给人的满足与否的结果里,选择和淘汰出来的,而且也永远在变动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社会现象有着不能分的两部分:一部分我们可以在体外看得到的,另一部分,在体外是看不到的。这第二部分必须由经验者本人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旁观的人明白。观察社会现象的困难常发生在第二部分。谈到这里,我愿意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者必须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合作还不够,必须不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大家一同来分析大家的经验。我在上边已说到科学的观察必须充分确认现象发生的情境,考虑到一切会影响现象的因子。这是实验的真正意义。观察社会现象时,因为语言材料的重要,最容易影响叙述现象正确性的是调查者和所要观察的现象的人事关系。有些不肯正视这关系的学者,只提出一个“客观”的空洞概念。但是“客观”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对观察的现象没有兴趣,或是没有关系么?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去观察一个现象必然是有兴趣的。你自己可以不问这问题,可是被观察的人是不会不问这问题的。你不能不和这些人接触,谈话,问问题。这些人必然要问:“这人为什么要来问我们呢?”——这问题问得对的,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于是调查者逢着“秘密”和“撒谎”了。其实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是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的反映。人事很像镜子,你对别人的态度反射成了别人对你的态度。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卫的人,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换一句话说,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你如果要研究乡村,你必须同情农民,为他们服务,你的研究结果必须是有利于农民的,不但你存心是如此,而且你要用事实来证明,使农民相信你。正像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病人没有理由去欺骗医生,正因为欺骗的结果是自己受害。一个研究的人是站在“不知”的地位,被问的是站在“已知”的地位。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摘编自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社会调查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特别提到要深入了解农民,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B.材料一以毛泽东在寻乌县的调查为例,论述调查要深入、唯实,这与毛泽东本人在《调查的技术》中的倡导也是一致的。 C.材料二指出,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但倘若方法得当,观察社会现象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D.材料二认为,社会研究者只有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关心被调查者,才不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可能并不一致,这给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观察带来挑战。B.一些无法看到的现象需要通过经验者的语言来表达,这可佐证语言材料的重要。C.如果调查者询问的问题也正是被调查者所关心的,被调查者就不会有防备心理。D.即便调查者出于友善的目的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也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两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的动机受社会共有规律的支配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C.材料一运用排比,既突出社会调查需广泛深入、求真务实,也增强了论证气势。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B2.C3.B4.“敲诈”“斗智”“拷问”在本文中的特殊含义是调查研究的错误的立场、态度和方式,为了论证调查者搞社会调查不能与被调查者敌对,不能欺骗,不能居高临下,应该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从反面论证调查者应该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应尊重对方,目的是解答疑惑。这三个词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调查者错误的调查目的、方式和态度,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5.①材料一侧重于调查应从实际出发,而非带着现成“调子”;材料二侧重于不能把客观曲解为对被调查者的漠然态度。②材料一是就领导干部应坚持人民立场和实事求是原则而言;材料二是就社会科学调查者应有的立场和目的而言。【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错误。材料一引用毛泽东了解农民的情况针对的是“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材料二提到要了解农民针对的是“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C.“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错误。结合“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分析可知,社会科学只是没有“一模一样的实验室”,并不能说不能通过实验展开研究。D.“才不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错误。结合材料二“正像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病人没有理由去欺骗医生,正因为欺骗的结果是自己受害”分析可知,这只是论证调查者不能欺骗被调查者;结合“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分析可知,要想不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还有其他方面要做,比如解决“立场”、明确“目的”等,不仅靠“不欺骗”。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C.“被调查者就不会有防备心理”错误。结合“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分析可知,被调查者“防备”是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因此“调查者询问的问题也正是被调查者所关心的”消除不了他们的防备心理。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主要论证人的动机受社会共有规律的支配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错误。结合“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分析可知,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的是“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首先了解这三个词的本义:“敲诈”意思是指用暴力、恐吓等手段,或滥用法律、借助官方职权等,向他人索取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财物的犯罪行为;“斗智”指较量智力;“拷问”意思是拷打审问。然后再分析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 ,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等内容分析可知,这三个词在本文有特殊含义,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调查者的错误调查方式和调查态度,即:欺骗,对立,居高临下。从反面论证了调查者的立场应该是对方的利益,目的是平等解疑,态度是尊重。这三个词的使用,让论证说理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论证语言也要具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特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调查的方法来看,结合材料一“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于调查应从实际出发,而非带着现成“调子”;结合材料二“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于是调查者逢着‘秘密’和‘撒谎’了。其实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是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的反映。人事很像镜子,你对别人的态度反射成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分析可知,材料二侧重于不能把客观曲解为对被调查者的漠然态度。从调查主体来看,材料一“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表明材料一是就领导干部应坚持人民立场和实事求是原则而言的;材料二“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卫的人,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换一句话说,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表明材料二是就社会科学调查者应有的立场和目的而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危险的人物王鲁彦夏天的一个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侄子,刚从T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他穿着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庄重而且威严。他在许多中学校、大学校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 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行地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久,又行地往山顶走。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奇异的事还有。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他坐在桠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雷声如从远的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那是子平。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大家都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娘的!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什么叫做农民协会!狗屁!害人的东西!”……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有一种不堪言说的疑惑,同时涌上了大家的心头: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是子平在其中唆使,加上平时的鄙视,便生出了仇恨。炊烟在各家的屋上盘绕,结成了一个大的朦胧的网,笼罩着整个村庄。夜又从不知不觉中撒下幕来,使林家塘渐渐入于黑暗的境界。不久,奇异的事发生了。有人看见头上有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做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显然这个人已出现在林家塘了。这消息像电似地立刻就传遍了林家塘。有几个人便相约去讽示惠明先生,探他的意见。邻居们走后,惠明先生非常地生气。他怒气冲冲地叫女仆把子平喊来。“你知道农民协会吗,子平?”他劈头就是这样问。“知道的。”子平毫不介意地回答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不平等。不种田的人有饭吃,种田的反而没有饭吃。”惠明先生一肚子的气愤。烟越吸越急,怒气也愈加增长起来。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七八年来,他在林家塘是一个最有名声的人,他像一个阎王,一句话说出去,怎样重大的案件便解决。他几十年心 血所争来的名声,眼见得要被这畜生破坏了!新的思想随着他的烟上来。他在夜间请了村中几个地位较高的人秘密商量许久,写好一张报告,由他领衔,打发人送到县里。第二天早晨,这消息便已传遍了。大家都觉得心里有点痒痒,巴不得这事立刻就发作。第三天早晨,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冒了出来,渐渐混合在雾里,使林家塘更沉没在朦胧中。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阿武婶拿着洗净了的一篮衣服回来,忽然听见一阵橐橐的皮鞋声。她回头细看时,那人已隐没在雾中了。林家塘没有第二个人穿皮鞋,她知道那一定是子平逃走了。她急忙跟着皮鞋声追去。路上遇到了明生,便叫他跟去,因为她自己是小脚,走不快的。雾渐渐淡了起来,隐约中,脚步声忽然没有了,子平已走入小路。“哼!看你往哪里逃罢!”明生喃喃地说着。忽然树林中起了一声狂叫,吓得他连忙站住了脚步。对面的山谷猛然又应答了一声。他看见子平捻着拳头在那里打起拳来了。他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雾已完全敛迹,太阳很明亮地照着。明生忽然看见对面来了十几个人。前面走的都背着枪,穿着军服,后面的是林家塘的邻居们,为首的是惠明先生,他们似已知道子平逃走,追了来的。“逃走了,逃走了!”大家都大声地喊了起来,“快去,快去!怕有手枪呢!”那些兵很快地卸下刺刀,装上子弹,往树林包围了去。子平似已觉得,飞步往树林外逃去。突然间,一阵噼啪的枪声,子平倒在田中了。大家围了上去。有几个兵士跑到他的屋子搜查。证据是一柄剑。溪流仍点点滴滴地流着,树林巍然地站着,鸟儿啁啾地唱着快乐的歌,各色的野花天天开着,如往日一般。即如子平击倒的那一处,也依然有蟋蟀歌唱着,蚱蜢跳跃着,粉蝶飞舞着,不复记得曾有一个青年凄惨地倒在那里流着鲜红的血……呵,多么美丽的乡村!1927年(选自《鲁彦作品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生、仁才用“难以入目的丑态”评说子平,阿武婶听见子平逃走的皮鞋声便急忙追去,林家塘人的种种言行表明了其对子平的抵触心理。B.“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渲染了压抑的环境,暗示了子平即将遇害的下场。C.兵士跑到子平的屋子搜查到的证据是一柄剑。实证的取得说明子平参与了不可告人的事件。D.面对雷雨,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暗示了林家塘和鲁迅笔下的鲁镇一样,都具有封闭性、聚居性。7.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 ,如:像闺阁姑娘似的躲着不出来;莫名跑到山里去喝酒狂啸等。这些空白点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子平在林家塘受关注、被猜疑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拉开了读者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更客观灵活地展现了林家塘的人情冷暖。C.小说穿插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有明有暗,综合运用拟人、比喻、叠词等修辞,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D.小说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丰富饱满。如惠明先生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批评子平,表明他对子平理解却不支持的矛盾心理。8.小说群像的刻画往往能显示群体“共性”。请概括林家塘人形象的“共性”。9.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案】6.C7.D8.①愚昧保守(答“迷信”“落后”亦可)。②麻木冷漠(答“爱看热闹,煽风点火”亦可)。9.①运用拟人、反衬的修辞,小说选取“跳跃”“歌唱”着的鸟儿、野花、蟋蟀、粉蝶等生机盎然的自然生灵,衬托了子平凄惨的命运。②反语,“呵,多么美丽的乡村!”,揭示了受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陈规陋俗所侵害的社会环境,讽刺了村民麻木冷漠的群体形象。③悲剧性的结尾,引人深思,更好地揭示了主题。④“依然”“如往日一般”“仍”等副词的运用,起强调作用,强化了封建礼教的根深蒂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实证的取得”和“说明子平参与了不可告人的事件”错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相是无关紧要的证据——一柄剑,却以子平惨死为代价,恰恰具有反讽意味。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的能力。D.“表明他对子平理解却不支持的矛盾心理”错误,原文“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表明惠明先生不理解甚至非常痛恨子平的举动。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连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 ,林家塘是农村,是封闭、聚居性的小地方;惠明先生亲自告发了儿子,林家塘人认为……“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这些情况表明他们有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迷信思想,陈规陋俗。结合“只有一件,邻居们不以为然。那就是子平的衣服,他把领子翻在肩上,前胸露着一部分的肉。外衣上明明生着扣子,却一个也不扣……‘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有人看见头上有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做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一阵噼啪的枪声,子平倒在田中了。大家围了上去”,林家塘人不能接受新事物,面对自然现象没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人云亦云,林家塘人透露着蒙昧、无知、麻木,面对子平的流血,众人只是看热闹,透漏着冷漠。【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点点滴滴”“唱着”“不复记得”赋予自然里的生物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跳跃”“歌唱”着的鸟儿、野花、蟋蟀、粉蝶等生机盎然的自然生灵,呈现大自然的美好和乐,反衬出了子平凄惨的命运。“呵,多么美丽的乡村!”运用反语,在表面美丽的乡村里,一个无私、正直的青年殒命,一群村民愚昧、麻木、冷漠……一次揭示了受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陈规陋俗所侵害的社会环境,讽刺了村民麻木冷漠的群体形象。“有一个青年凄惨地倒在那里流着鲜红的血”,故事以悲剧性结尾,把美好毁灭给人看,引人深思,更好地揭示了主题。“溪流仍流着”“各色的野花天天开着,如往日一般”“依然有蟋蟀歌唱着”,“依然”“如往日一般”“仍”等副词的运用,起强调作用,强化了封建礼教的根深蒂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怫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崔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本二:徐无鬼因女商①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②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③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则以《金板》、《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④柱乎鼪鼬之径,良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⑤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选自《庄子·杂篇·徐无鬼》,有删改)[注]①女(rǔ)商:魏国大臣,姓女名商,春秋时期晋大夫女叔齐之后。②孯(qiān):引申为除去。③恤:忧思。④藜藋(lídiào):杂草。⑤謦欬(qǐnɡkài):音容笑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B.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C.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D.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与“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本”字的含义不同。B.“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因”字含义相同。 C.“武侯大悦而笑”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而”字的含义不同。D.亲戚,文中指父母,现在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不包括父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大仇得报时意气风发,报仇后却一朝败落、狼狈不堪,作者借此得出结论。B.徐无鬼去拜见魏武侯,魏武侯认为徐无鬼是迫于生活的劳累才来拜见自己的。C.徐无鬼认为,离开故人越久,思念故人的情意就越深,对故友旧亲就越依赖。D.两则文本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人们只有减少自己的欲望和享乐,才能真正受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2)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14.女商和徐无鬼分别用什么办法来使魏武侯高兴的呢?请简要说明。【答案】10.A11.B12.C13.(1)下等材质的狗,只求填饱肚子也就算了,这是跟野猫一样的禀性。(2)像这样的马,能够超越马群,奔跑得极快,不知所终。14.①女商向魏武侯介绍《诗》《书》《礼》《乐》,跟他谈论太公兵法。②徐无鬼跟魏武侯说相狗、相马的事,用真诚的语言委婉劝谏魏武侯治国要像上等狗、最好的马一样,忘掉自身的存在,无为而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是来慰劳你的,你对于我有什么可慰劳的!你想要满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增多喜好和憎恶,那么性命攸关的心灵就会弄得疲惫不堪;你想要废弃嗜好和欲望,减少喜好和憎恶,那么耳目的享用就会困顿乏厄。我正打算来慰劳你,你对于我有什么可慰劳的!“盈耆欲”“长好恶”句子结构一致,“盈耆欲”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君将黜”是主谓结构,“耆欲”是“孯”的状语,因此“黜”后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第一个“本”译为“考察,探究”;第二个“本”译为“根”。含义不同。句意:或者推究他成功和失败的过程。/它的根想要舒展。B.错误。第一个“因”译为“通过”;第二个“因”译为“趁机”。含义不同。句意:徐无鬼通过女商的引荐见到了魏武侯。/趁机把沛公击杀在座位上。 C.正确。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译为“如果”,表假设。含义不同。句意:魏武侯听了高兴得笑了起来。/人如果不讲仁德,他怎么对待礼呢?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对故友旧亲就越依赖”错误,由“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可知应该是“对故友旧亲就越感到亲切”。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质”,品质、质地;“执饱”,吃饱、填饱肚子;“狸德”,山猫的德性。(2)“超轶”,超越;“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极快;“所”,地方、去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则以《金板》、《六韬》”可知,女商向魏武侯介绍《诗》《书》《礼》《乐》,跟他谈论太公兵法。由“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可知,徐无鬼跟魏武侯说相狗、相马的事,用真诚的语言委婉劝谏魏武侯治国要像上等狗、最好的马一样,忘掉自身的存在,无为而治。参考译文:文本一: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的出兵向东逃跑,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文本二:徐无鬼通过女商的引荐见到了魏武侯,武侯慰劳徐无鬼说:“先生一定十分疲惫吧,为隐居山林的劳累所困苦,所以才肯前来会见我。”徐无鬼说:“我是来慰劳你的,你对于我有什么可慰劳的!你想要满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增多喜好和憎恶,那么性命攸关的心灵就会弄得疲惫不堪;你想要废弃嗜好和欲望,减少喜好和憎恶,那么耳目的享用就会困顿乏厄。我正打算来慰劳你,你对于我有什么可慰劳的!”武侯听了怅然若失,不能应答。不一会儿,徐无鬼说:“请让我告诉你,我善于观察狗的体态以确定它们的优劣。下等品质的狗,只求填饱肚子也就算了,这是跟野猫一样的稟性;中等品质的狗,好像总是凝视上方;上等品质的狗,便总像是忘掉了自身的存在。我观察狗,又不如我观察马。我观察马的体态,直的部分要合于墨线,弯的部分要合于钩弧,方的部分要合于角尺,圆的部分要合于圆规,这样的马就是国马,不过还比不上天下最好的马。天下最好的马具有天生的材质,或缓步似有忧虑或奔逸神采奕奕,总像是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像这样的马,能够超越马群,奔跑得极快,不知所终。”魏武侯听了高兴得笑了起来。徐无鬼走出宫廷,女商说:“先生究竟是用什么办法使国君高兴的呢?我用来使国君高兴的办法是,从远处说向他介绍《诗》《书》《礼》《乐》,从近处说跟他谈论《金板》《六韬》,侍奉国君而大有功绩的人不可计数,而国君从不曾有过笑脸。如今你究竟用什么办法来取悦国君,竟使国君如此高兴呢?”徐无鬼说:“我只不过告诉他我怎么相狗、相马罢了。”女商说:“就是这样吗?”徐无鬼说:“你没有听说过越地流亡人的故事吗?离开都城几天,见到故交旧友便十分高兴;离开都城十天整月,见到在国都中所曾经见到过的人便大喜过望;等到过了一年,见到好像是同乡的人便欣喜若狂。不就是离开故人越久,思念故人的情意越深吗?逃到空旷无人之地的人,丛生的野草堵塞了黄鼠狼出入的路径,却能在杂草丛中的空隙里跌跌撞撞地生活,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起来,更何况是兄弟父母的说笑声在旁边呢?很久了,没有人用真诚的语言在君主身旁谈笑了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放白鹰两首(其二)李白寒冬十二月,苍腐八九毛①。寄言燕雀莫相啅②,自有云霄万里高。鹰罗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俊通③司隶职,严奉武夫官。眼恶藏锋在,心粗逐物殚。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注]①八九毛,始获之鹰,剪其劲羽。②啅,鸟鸣,这里有聒噪之意。③俊通,精通。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写刚被捕获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鹰不能展翅腾飞而去。B.聒噪的燕雀不理解鹰的飞上云霄之志,“莫相哼”表达了诗人对燕雀的态度。C.罗诗写鹰近来脂肪增多,习惯了养尊处优而不肯尽职,驱遣它也就不容易了。D.李白以鹰自况,而罗诗中鹰的形象让人联想到那些一直不忠于职守的武将。16.李白和罗隐对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李白对鹰持惺惺相惜和欣赏、赞美的态度。他同情鹰的遭遇,与鹰惺惺相惜;他欣赏、赞美鹰飞上万里云霄的志向和才能。②罗隐对鹰持鄙夷和批评的态度。他看不起鹰的养尊处优,表达了对鹰不尽职守而难以驱遣的批评。【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让人联想到那些一直不忠于职守的武将”分析不当,罗诗中鹰的形象是变化的,鹰曾如那些武将一样,精通职务,忠于职守。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①李白对鹰持惺惺相惜和欣赏、赞美的态度。“寒冬十二月,苍腐八九毛”意思是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鹰被剪掉羽毛,不能再高飞,平实的叙述中隐含李白对鹰的遭遇的同情;“寄言燕雀莫相啅”,何况还有燕雀嘲笑这鹰,这就更增加了李白对鹰的同情,他与鹰惺惺相惜;“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小燕子小麻雀你们莫要嘲笑今天落难的我!我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诗句借鹰的口气回击嘲笑它的燕雀,说明鹰的志气并未因处境的困难而被消磨,这正是李白所欣赏的,他欣赏、赞美鹰飞上万里云霄的志向和才能。②罗隐对鹰持鄙夷和批评的态度。“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鹰近来脂肪增多,习惯了养尊处优而不肯尽职,驱遣它也就不容易了。他看不起鹰的养尊处优,表达了对鹰不尽职守而难以驱遣的批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这个道理也能给普通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启示。(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有善始者实繁④.能克终者盖寡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毋、寡、鉴。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期,西安大唐不夜城推出新的演出IP“盛唐密盒”。在演出里,扮演“房玄龄”“杜如晦”的两位演员以不凡的谈吐和风趣幽默的回答,吸引众多游客,引发一股热潮。文化内核与形式创新的成功组合是“盛唐密盒”爆火的关键。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古代历史人物“走进”现代社会,独特的语言方式,将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相结合,游客在互动中更好地参与盛唐文化。这种深度融合的文化内核,让“盛唐密盒”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互动沉浸式表演形式是“盛唐密盒”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角色扮演和脱口秀表演,使游客①,获得越沉浸越快乐的良好体验。不同于②的古镇观光,“盛唐密盒”还提供了文化旅游的情绪价值。无论是深挖历史中的文化魅力,还是打造各类IP的舞台张力,抑或是演员问答交互的机智脑力,都是创新组合的“附加体验”。这些“密盒”里开出的惊喜通过网络传播,形成“网红”效应。“盛唐密盒”的爆火,也为其他城市挖掘亮点、③提供了一种文旅融合新样板。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根据文段内容,提炼出四个“盛唐密盒”爆火原因的关键词。【答案】18.①身临其境②千篇一律③推陈出新19.古代历史人物“走进” 现代社会,以独特的语言方式,将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相结合,使游客在互动中更好地体验盛唐文化。20.文化内核形式创新深度融合沉浸式表演(体验)【补充:参与互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盛唐密盒”通过“角色扮演和脱口秀表演”,让历史人物走上现代舞台,使人“获得越沉浸越快乐的良好体验”,因此根据语境,可填“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②“‘盛唐密盒’还提供了文化旅游的情绪价值”,而古镇观光大都在形式大同小异,缺乏新鲜感。因此根据语境,可填“千篇一律”。千篇一律:事物只有一种形式,呆板无新意。③“盛唐密盒”依托西安自身的地域优势,又根据游客的观感进行创新,对其他城市的文旅发展结合本地特色、突破旧有的形式提供了一种借鉴。因此根据语境,可填“推陈出新”。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独特的语言方式”前缺少介词“以”;二是中途易辙,前面句子说古代历史人物走进现代社会,通过什么方式,后面句子中“游客在互动中更好地参与盛唐文化”,中途易辙,使得前一句意思没有说尽,突然主语换成了游客。应在“游客”前加“使”。三是不合逻辑,“游客在互动中更好地参与盛唐文化”中的“参与”不合语境,应改为“体验”。修改为:古代历史人物“走进”现代社会,以独特的语言方式,将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相结合,使游客在互动中更好地体验盛唐文化。【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二段“文化内核与形式创新的成功组合是“盛唐密盒”爆火的关键”概括了“盛唐密盒”爆火的原因,即内容上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形式上与现代社会和流行文化的创新,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提炼出:文化内核、形式创新、深度融合。第三段的第一句话“互动沉浸式表演形式是“盛唐密盒”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盛唐密盒”爆火的原因的概括。因此可以提炼出:沉浸式表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都深知这样一个常识:睡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工作状态都会变差。而长期的睡眠问题会导致什么呢?近期有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大脑并没有闲着,它会激活类淋巴系统和驱动脑脊液流动,从而清除大脑中的“垃圾”,包括一些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的有毒蛋白质,这就像园艺师修剪掉多余的枝叶,让植物生长得更好一样。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睡饱了精神状态就会更好。①,就会导致大脑逐渐退化,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会下降。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睡眠?②:充足的睡眠时长和规律的睡眠周期。我们经常听说一些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到自己睡眠时间很短,这跟我们所熟知的“8小时睡眠”是相违背的,让很多人产生困惑。其实③,8小时只是一个正常睡眠的平均值,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最佳睡眠时长是7~9小时,具体时长是因人而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超过10小时的嗜睡习惯反而会增加认知功能的损伤风险。规律睡眠周期意味着要定时睡觉,即使是周末也不赖床。不规律的睡眠时间会增加抑郁的风险,即使是第二天补觉也是补不回来的,甚至还会导致睡眠周期失调。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B.广大爱心人士响应政府号召,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C.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D.那只先爬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②健康睡眠有两个重要的因素③健康的睡眠不一定是8小时【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线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强调。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①处,横线前说“我们睡饱了精神状态就会更好”,横线后说“就会导致大脑逐渐退化,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会下降”,横线后说的是状态不好时的现象,这表明横线处是与“睡饱了”相对的信息,故可填“如果长期睡眠不足”。第②处,注意横线后的冒号以及横线后的文字“充足的睡眠时长和规律的睡眠周期”,再结合横线前的问句“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睡眠?”,说明横线处说的是健康睡眠的两个要素,故可填“健康睡眠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③处,横线前说很多人对“8小时睡眠”感到困惑,横线后说“8小时只是一个正常睡眠的平均值”,再结合横线前表示转折的“其实”以及横线后的“8小时”,这些都表明横线处填写的应是健康睡眠与8小时睡眠之间的关系,故可填“健康的睡眠不一定是8小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左传》中烛之武为国出使可谓之仁德,临危受命可谓之勇敢,能言善辩可谓之才智。《史记》中蔺相如完璧归赵可谓之智,渑池之会可谓之勇,谦让廉颇可谓之仁。今天,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需要“仁德”“勇敢”“才智”三者兼备的时代青年。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启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仁智勇兼顾,人格高境界《论语·子罕》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说,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是孔子所说的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可见,我们若要成为有智慧,有仁德,有勇气的人,就必须达到这一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知者不惑。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烛之武能言善辩,凭借才智力挽狂澜,拯救郑国;蔺相如完璧归赵,凭借才智维护了赵国利益。有才智才能不被纷乱的表象迷惑,找对应对技巧。在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一位少年发现,加利福尼亚天气炎热,很多人还没有淘到金子,就已经渴死了。于是他便改去卖水,很多人都讥笑他。等他们淘到金子时,这位少年都已经是当地一个富翁了。可见,才智可以让人找到机会,事倍功半,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如果只有才智而不仁德,却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君不见化学博士制造毒品,有学问之人成为短信诈骗犯,骗走贫困学生的学费……等待他们的不是成功而是法律的制裁,牢狱之灾。 仁者不忧。善良的人不会感到忧虑,并以帮助他人为乐。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临危受命;蔺相如大度能容,最终将相和。仁德之人心胸宽广坦荡,自然没有忧愁。齐国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去他的封地上收债,门客非但没让农民们交债,还将债契全部烧毁,当孟尝君问他为何没有收回债时,他却说:“我虽没有收回债,却帮助您买回了仁。”后来孟尝君落难时跑回封地生活,农民听说后都争先恐后迎接并保护孟尝君,这让他真正体会到仁德的价值。因此,仁德帮助他在成功路上得到双赢结果。但人如果只是心存仁德,而没有勇气付之实践,那仁德的价值无从谈起。可见,仁德还要加上勇气的帮衬,才能真正无忧无虑。勇者不惧。“勇敢和坚决是美德的灵魂。”烛之武临危受命,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蔺相如渑池之会,威逼秦王妥协,勇敢的加持,让人生更加辉煌。面对外国技术封锁,中国航天人勇敢挑战自我,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羽生结弦不畏惧失败,勇敢挑战4A,虽败犹荣。所以,勇气可以让人直面困难,得到战胜困难的信心,让成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但只有勇气而没有才智,就只能鲁莽做事,不仅不会成功,还会适得其反。可见,勇者仍需才智的帮忙。看来,我们时代青年应“仁德”“勇敢”“才智”三者兼备,缺一不可,才可达到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仁德,让我们的品格更高尚;才智,让我们的能力更强大;勇气,让我们敢于挑战,不畏惧退缩。因此,让我们努力锻炼,让仁德、才智与勇敢三者倶备吧,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将弯路走直,让成功的长路越走越宽广,让中华民族复兴梦早日实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围绕“仁德”“勇敢”“才智”给了我们两个熟悉的人物事例。结合两个人物来看,所谓“仁德”可以是为国家放弃个人利益,以及与人相处时的谦让,宽厚待人;所谓“勇敢”可表现为危难面前的临危受命,或者面对强敌的据理力争;而“才智”则是为达到目的需要的个人才华,或者是言辞方面的能言善辩,或者是采取恰当策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关于这三个词语的内涵,可以使用材料中给出的含义,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不出现偏差,理解可以多种多样。作文要求部分给出了写作时代背景,“今天,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就启示我们,要思考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艰难而曲折的,其间要面对国内国外各种复杂的情况,这就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理解“仁德”“勇敢”“才智”,如何让自己拥有这样的素质,需要考生给出自己的解答。 写作时我们不仅要阐述心目中“仁德”“勇敢”“才智”三者的内涵,而且要把这三个词语放入当下时代环境中去思考,分析三个词语的新时代语义变化;此外,三个词语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并非割裂开来,我们要找到词语之间的关联,阐述三者关系,特别是对于青年成长来说,对这三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理解需要我们给出自己的解答;然后把重点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思考我们时代青年该如何获得“仁德”“勇敢”“才智”,做三者兼备的青年。立意:1.在追逐仁智的道路上勇敢前行。2.仁是追求智的底线,勇是追求智的方式。3.知、仁、勇,做三者兼备的时代青年。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19 06:04: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3.0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