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文学批评以工匠的器物制作经验为喻说明创作规律,器物隐喻着中国文学批评中法度、典范等观念。中国文学批评的器物之喻并非偶发的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大量的以工匠制作器具比喻作者写作文章的例证。器物经验是人类最为普遍的原初经验,可以说,器物经验为文学经验奠定了基础。器物制作与文章写作之间存在一种亲和关系,它们虽采用不同材质,但在构思之考究、制作之精细和法度之规范方面是一致的。因而,引导我们进行参照和表达的语汇,并非直接源于辞典或古籍,由器物制作积累而来的经验成为建构文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论,用器物及其制作经验为喻,生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器物之喻也成为中西诗学互相沟通的话语。器具制作经验的运用十分普遍,以器物作为艺术的参照物,这在东西方文论中均有体现。韦勒克说:“最古老的答案之一是把诗当作一种‘人工制品’,具有像一件雕刻一样的性质。”古希腊人用“制作”来表达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柏拉图把工匠的制作活动和诗文、绘画的创作活动都视为运用技艺的活动。他认识到诗是由制作而来的,而工匠的活动与艺术创作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参照物,前者参照理念,后者参照实物。在他看来,理念之于器物,正如器物之于诗。希腊人对诗的理解同样受器物经验的支配,即通过形式和材料这对范畴思考器物与诗在制作上的相通之处。(摘编自闫月珍《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材料二:象喻批评,就是批评家运用比喻手法分析文学现象、评价作家作品,把原本抽象的文学理论用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其特点是以显喻隐,以浅喻深,最终达到对文学作品理解和领悟的目的。“象喻”的思维方式古来有之,《周易·系辞下》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是人们对外在客观物象的具体描摹,伏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八卦,说明易象来源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八卦作为用来占卜吉凶的工具,其主要特点是以具体的物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容或抽象的思维,这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喻手法是相通的,尽管《周易》中的“象”还仅仅是一种符号,不具备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审美特征,但这种取象作譬的思维却是后世象喻批评的萌芽与发端。真正的象喻批评滥觞于先秦,《诗经·大雅·悉民》有“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之句,以“清风”为 象喻尹吉甫之诗静穆美好。象喻批评的广泛应用是在东汉至魏晋年间,扬雄《法言·吾子》曰:“圣人虎别,其文晒也。君子豹别,其文蔚也。辩人狸别,其文萃也。”以“虎”“豹”“狸”分别比喻圣人、君子和辩人文学创作的不同特点。陆机《文赋》则有:“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这些都是早期象喻批评的典型之作。可见,《文心雕龙》之前的象喻批评大都从批评家的直觉印象或切身体会出发,以丰富多彩的意象为载体,运用比喻手法言简意赅地评论作家和分析作品,大多没有经过缜密的逻辑分析,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但这些不落言筌、妙理自明的批评话语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后来刘勰的象喻批评说理方式导夫先路。与早期的片断式感悟不同,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三万七千多言的鸿篇巨制,建构了文辞与思理并赡的象喻批评说理方式。刘勰着眼于逻辑分析,用谨严的论证过程完善了象喻批评的结构体系。(摘编自冯晓玉《论刘勰象喻批评的说理方式》)材料三:先秦思想家以象喻方式言说,以“隐”的方式传达出丰富内涵,这对古代文论“立象尽意”的诗性言说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常用如、若、犹、似、譬等词论说,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就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明确指出文之隐犹如《易》之爻象变互体。古代文论也有很多象喻不用譬喻词,比如,刘勰以“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来描述神思,在吟诵之间会发出珠玉般圆润的声音,在凝思之中会看到风云变幻的景象。刘勰通过象喻言说让读者领悟到何为“神思”,其言说效果“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领悟,感受到甚至比定性分析更清晰的内容。”正是由于“立象”的诗性特征,中国古代文论的语言是“文学”语言,而非西方古代文论的“理论”语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一种创作,出现了具有诗性精神的文论文体,如陆机的《文赋》是赋体,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骈文体,钟嵘的《诗品》是诗话体。此外,还出现论诗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是较早出现的论诗诗,其中出现了大量意象。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中运用了不少象喻方式言说,如以“诗囚”喻指孟郊,形神毕现,极具诗性精神。(摘编自张绍时《象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精神》)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学批评用器物以及器物制作经验比喻文学批评观念,说明器物制作经验提供了参照和表达的语汇,取代了辞典或古籍,成为了建构文学思想的重要来源。B.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文学、绘画的创作与工匠制作类似,归根结底二者都需要运用技艺。不同在于工匠制作时离不开实物的参照,艺术创作则需要以理念作为蓝本。C.八卦取象作譬,传说中伏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用自然界客观的万事万物,来具体描摹复杂的内容和抽象的思维,这种方式和比喻修辞存在相似之处。 D.早期的象喻批评应始于先秦,真正的大量应用则不晚于魏晋。将象喻引用进文论的言说方式,关键在于“隐”,文论中都会以暗喻的形式来传达难以言说的文学观念。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工匠制作器具来比喻作家写作文章,将器物制作经验和文章创作经验统一起来,形成了相对早期象喻批评而言较成熟的象喻说理方式。B.象喻批评能帮助我们理解领悟文学作品,它从批评家的直觉印象或切身体会出发,以意象为载体,运用比喻手法评论分析作品,虽缺乏缜密的逻辑分析,但妙理自明。C.中国古代文论“立象尽意”的诗性言说方式,使得先秦思想家们更倾向于以“隐”的方式阐发道理,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比如《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把器物作为艺术创作的参照物,这在中西方文论中均有体现。中西方古代文论都受器物制作经验的影响,可以想见,两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达形式上都类似。3.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以下表述没有体现象喻思维的一项是()A.《濒湖脉学》用“扬花散漫飞”来说明“涣散不收,浮而无根,至数不清”的脉象。元气涣散则为阳虚不敛,气血耗散,脏腑精气衰竭,肾气将绝。B.《诗经·氓》写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C.《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来劝谏厉王:阻止人民批评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D.《世说新语·雅量》记载:“王戎七岁……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4.《文心雕龙》运用大量器物之喻来进行文学批评,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善的象喻批评说理方式。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这种批评方式得以形成的原因。5.针对中国传统文学创作风格的“典”(典雅的风格)“华”(华美的风格)之分,刘勰用象喻批评的方式对“典”“华”关系进行了说明,请结合材料一、三,分析这种批评方式的好处。《文心雕龙·定势》:“若爱典而恶华,则兼通之理偏,似夏人争弓矢,执一不可以独射也。”【答案】1.C2.A3.D4.(1)器具制作经验是一种普遍性的认知经验,与文学创作经验有相似之处,这是《文心雕龙》能够使用器物之喻进行象喻批评的前提;(2)《文心雕龙》的象喻批评实际上是运用象喻思维的体现。这种思维古来有之,是刘勰象喻批评说理方式的萌芽和发端;(3)从先秦到魏晋一路传承下来的早期象喻批评,为《文心雕龙》的象喻批评打下了基础;(4)最后,刘勰在早期象喻批评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逻辑论证分析,建构了文辞与思理并赡的象喻批评说理方式,完善了象喻批评的结构体系。 5.(1)这段文学评论用弓矢的缺一不可说明典与华的密不可分,较之直接说理更清晰,能更好地让读者领悟。(2)在说明典、华关系时,运用比喻,使得这样的文论更像是一种文学创作,具有诗性精神。(3)刘勰将文学概念中的“典”、“华”与器物“弓”、“矢”联系起来,以器物为喻,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空间。【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文学批评用器物以及器物制作经验比喻文学批评观念”错,材料一是说“中国文学批评以工匠的器物制作经验为喻说明创作规律”;“取代了辞典或古籍”错,材料一“引导我们进行参照和表达的语汇,并非直接源于辞典或古籍”是说“源于辞典或古籍”而不是“取代了辞典或古籍”。B.“不同在于工匠制作时离不开实物的参照,艺术创作则需要以理念作为蓝本”错,材料一“工匠的活动与艺术创作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参照物,前者参照理念,后者参照实物”是说工匠制作参照实物,艺术创作参照理念。D.“文论中都会以暗喻的形式来传达难以言说的文学观念”错,材料三“中国古代文论常用如、若、犹、似、譬等词论说”“古代文论也有很多象喻不用譬喻词”,可见选项“都”表述绝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它从批评家的直觉印象或切身体会出发”错,材料二“大都从批评家的直觉印象或切身体会出发”有“大都”的限制;“虽缺乏缜密的逻辑分析”,材料二“大多没有经过缜密的逻辑分析,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说的是“大多”。C.“中国古代文论‘立象尽意’的诗性言说方式,使得先秦思想家们更倾向于以‘隐’的方式阐发道理”因果颠倒,材料三是说“以‘隐’的方式传达出丰富内涵,这对古代文论‘立象尽意’的诗性言说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可见选项逻辑错误。D.“两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达形式上都类似”于文无据,材料一“器物之喻也成为中西诗学互相沟通的话语”“器具制作经验的运用十分普遍,以器物作为艺术的参照物,这在东西方文论中均有体现”只是强调东西方文论与器物的关系,并没有对两者内容和表达形式做比较。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象喻思维”“主要特点是以具体的物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容或抽象的思维,这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喻手法是相通的”。D.“道边苦李”,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庸才,无用之才。故事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是透过表明看本质,与象喻思维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器物经验是人类最为普遍的由器物制作积累而来的经验成为建构文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原初经验,可以说,器物经验为文学经验奠定了基础。器物制作与文章写作之间存在一种亲和关系”“”可知,器具制作经验是一种普遍性的认知经验,与文学创作经验有相似之处,这是《文心雕龙》能够使用器物之喻进行象喻批评的前提;结合材料一“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论,用器物及其制作经验为喻,生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材料二“‘象喻’的思维方式古来有之”“这种取象作譬的思维却是后世象喻批评的萌芽与发端”可知,《文心雕龙》的象喻批评实际上是运用象喻思维的体现。这种思维古来有之,是刘勰象喻批评说理方式的萌芽和发端;结合材料二“真正的象喻批评滥觞于先秦”“象喻批评的广泛应用是在东汉至魏晋年间”“这些不落言筌、妙理自明的批评话语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后来刘勰的象喻批评说理方式导夫先路”可知,从先秦到魏晋一路传承下来的早期象喻批评,为《文心雕龙》的象喻批评打下了基础;结合材料二“这些不落言筌、妙理自明的批评话语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后来刘勰的象喻批评说理方式导夫先路。与早期的片断式感悟不同,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三万七千多言的鸿篇巨制,建构了文辞与思理并赡的象喻批评说理方式。刘勰着眼于逻辑分析,用谨严的论证过程完善了象喻批评的结构体系”可知,刘勰在早期象喻批评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逻辑论证分析,建构了文辞与思理并赡的象喻批评说理方式,完善了象喻批评的结构体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若爱典而恶华,则兼通之理偏,似夏人争弓矢,执一不可以独射也。”意思是,如果只爱好典雅而厌弃华丽,就是在融会贯通方面做得不够;这就好比夏代有人重弓轻矢或重矢轻弓,其实只有弓或只有矢都是不能单独发射的。这段文学评论用弓矢的缺一不可说明典与华的密不可分,较之直接说理更清晰,能更好地让读者领悟。结合材料三“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一种创作,出现了具有诗性精神的文论文体”可知,“似夏人争弓矢,执一不可以独射也”就是运用比喻手法说明典、华关系,使得这样的文论更像是一种文学创作,具有诗性 精神。结合材料一“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论,用器物及其制作经验为喻,生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可知,刘勰将文学概念中的“典”、“华”与器物“弓”、“矢”联系起来,以器物为喻,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空间。(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一个牧羊人共进午餐[意大利]卡尔维诺这是我们父亲的一个错误,是他那些惯犯错误中的一个。他让那个从小山村里来的男孩来替我们看羊。男孩到的那天,他想请那孩子和我们同桌吃饭。我们的父亲不明白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不明白在一间像我们家这样的饭厅和他们那些烟熏石头房子之间的差别,我们家的饭厅里尽是雕饰家具、深色图案的地毯,还有花饰瓷砖,而他们房子的地面只是夯实的土地,烟囱帽上披着用报纸做成的满是苍蝇的花彩饰带。他进来了,我在读报纸。我抬起眼睛,他在饭厅正中,手很沉,下巴抵着胸膛,但眼光固执地望着前方。是个几乎跟我一般年纪的牧羊人,头发浓密而僵硬,脸部轮廓曲成弧形:额头,眼眶,下颌骨。他穿着件大兵风格的深色衬衫,纽扣强迫般地一直扣到喉结,里面歪七扭八地穿着件破衣裳,就好像关节粗大的双手就要流出来一般,一双硕大迟缓的鞋子,在亮堂堂的地板上蹭着。“这是我儿子奎因托,”我父亲说,“在上高中。”我起身,试图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我伸出的手碰到了他的手,很快我们就松开了,互不相看。我父亲已经开始说我了,一些对谁都无关紧要的事情,还说我差多久就能结束学业,说一次我们去那个孩子老家打猎时我打死的一只睡鼠;每当我觉得他说的话不对时,就耸耸肩,说:“我?才不是呢!”牧羊人一直没说话,也没动,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见:他不时朝一面墙、一张帘子迅速望上一眼,就好像一头在寻找笼子里一缕光的野兽。我母亲进来了,她个子很高,穿着黑衣服,衣边上有些花边,顺滑的白发间是不动声色的分缝。“啊,这就是我们的小牧羊人,”她说,“你一路过来还好吧?”小伙子没起身,也没答话,眼光抬到我母亲身上,那眼光中含着不信任与不理解。我是全心全意地站在他一边:反对我母亲那种温情而优越的语调,她用来称他的那个主人般语气的“你”字;她本可以像我们父亲那样说方言的!但她却用着标准的意大利语,一种冷冰冰的意大利语,就像一堵大理石的墙体,横在可怜的牧羊人面前。正准备上汤时,我外婆坐在轮椅上出现了,她被我可怜的姐妹克里斯蒂娜推着。我外婆用那族长式的平静点了点头:“好孩子乔瓦尼诺,我们希望你别让羊逃走掉,唔!”我姐妹克里斯蒂娜,半藏在轮椅椅背后,在不多的访客中,能看出来谁是受到极度重视的,胆战心惊地探出脸来,喃喃道了一句:“非常高兴认识你。”然后把手伸给年轻人,而他只是重重地擦了一下她的手。 我可怜的姐妹克里斯蒂娜,从她那方面来说,迷惑也不少,就像每次看到新面孔时,她就会走到饭厅中央,永远相扣的双手收在披肩下,披肩衬出她畸形的肩膀,清浅而惊愕的双眼望向窗户玻璃,早老的几绺灰发把头发划成一道一道的,面容被久居在家的怠倦搞得很难看,她说:“海里有艘小船,我看见它了。两个水手划呀,划呀。然后这船经过了一座房子的屋顶后,就再没人看到它了。”现在我希望客人能立刻意识到我姐妹的悲伤境况。我发现,牧羊人在听我姐妹说话时,并没有表现出那种不知所措的不适,相反,似乎这才让他意识到其他人的存在。也许他终于找到属于他概念中的什么东西了,一处我们的世界和他世界间的交汇点。我想起在山里的农舍间,常常会碰上一些疯子,他们能在门槛上的团团苍蝇里坐上好几个小时,说着哀怨的谵语,使乡下的夜晚忧伤起来。也许我们家的这个不幸,他能理解,是因为他老家的人对这种不幸相当熟悉,正是这不幸才使他靠近了我们,而不是我父亲的古怪友善,不是女人们母亲式的呵护姿态,也不是我的生涩孤立。我兄弟照常来晚了,大家都已经拿起勺子了。他进来后,在我父亲给他解释事情的经过和介绍他之前,扫一眼就全明白了。“我儿子马可,学的是公证员。”而我兄弟已经坐下吃饭了,眼睛都不眨一下的,谁都不看,冷冷的眼镜黑得好像穿不透一样,那悲伤的胡子光滑而僵硬。他怎么说都该跟大家打一声招呼,并为自己的晚到道歉,也许还该跟客人微笑一下的,然而他是既没张嘴,也没皱一下无情的额头。现在我知道牧羊人身边有个极强大的同盟,这个同盟会用他石头般的缄默来保护他,会在那种不适的沉闷气氛中给他开辟一条出路,这条路只有他,马可,能创造得出来。牧羊人吃着,身子一直佝偻到汤盘上,吃得是稀里哗啦,动静很大。在这点上,我们三个男人都站在他那边,把浮华的礼节丢给女人。我对这个新联盟,对我们四人跟女人们的这种反抗很是满意:因为这样一来,牧羊人就不再孤单了。吃完水果后,我兄弟做了一个很大的举动来表示完成进餐:他掏出一小包烟,递给客人一根。他们把烟点上,没向任何人征求许可,而这,则是那顿饭中最完满的团结时刻。我被排除在外了,因为只要我还在念高中,我父母就不准我吸烟。我兄弟已经心满意足了:他站起来,抽了两口,从高处望了望我们,就像来时一样默不作声,转了个身,又默不作声地走了。有关牧羊人小伙子的思绪整晚都在追随我们。我们在吊灯缓和的灯光中安静地吃着晚饭,摆脱不掉那个他现在正一个人待在我们地上农舍里的想法。他现在一定已经喝完被加过热的饭盆里的汤了,然后几乎是在黑暗中,早已躺在了麦秆上,从下面会传来山羊们挤动、碰撞,还有在齿间磨草的声音。牧羊人会出去,面海的方向有点雾气,空气潮湿着。一小股泉水在寂静之中谨慎地打着呼噜。牧羊人沿着被覆满野生常春藤的路走过去,饮着水,尽管不渴。萤火虫时隐时现,就像有厚厚实实的一大群。但他在空中挥了挥胳膊,并没碰到它们。(选自《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这是我们父亲的一个错误”,写出了父亲的友善相约却造成了牧羊人的尴尬与孤立,流露出“我”的惋惜、不满之情。B.文中姐妹的悲惨境况使得牧羊人与这个家真正靠近,间接地写出了牧羊人曾经的不幸生活。C.“而这,则是那顿饭中最完满的团结时刻”,表明本来互相充满了怀疑的三个人此时已结盟,达成了心灵互通的默契。D.文中画横线句中“同盟”是指“我兄弟”,因为“牧羊人”与“我兄弟”属于同一阶层,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着意于牧羊少年的手的描绘,如“手很沉”“我伸出的手碰到了他的手”“而他只是重重地擦了一下她的手”,这些细节流露出牧羊人身处陌生环境中窘迫不安的心情。B.“就好像一头在寻找笼子里一缕光的野兽”,这一比喻中“笼子”一词暗示了牧羊人生活的小山村封闭落后的环境特征。C.本文通过讲述“我”的一次难忘的进餐经历,表达了处于不同文明世界的人们在心灵上无法真正沟通的主旨。D.评论者认为“艰难的意义”一直是卡尔维诺小说永恒的特点,本文同样表达了作者这一创作理念:个人对于世界,对于与世界的关系的犹疑,一切都是艰难的。8.赏析结尾段的艺术表达效果。9.卡尔维诺称:“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沉重感:人的沉重感……”(《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结合原文,谈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减少沉重感”的。【答案】6.A7.B8.①结尾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心理描写)为牧羊人创设了一个朦胧灵动,安宁美好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图景,表现牧羊人自然独立的生命状态。②结尾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牧羊人在农舍活动、朝面海的方向走去等内容,展现牧羊人保有自己独有的充盈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人物形象。③结尾间接表达出“我”对自由自在环境的向往,传达人与人之间隔阂本来就难以消除,这种客观性有点类似于鲁迅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升华了主旨。④语言清新自然,轻盈舒缓,使小说具有一种抒情意味。9.①“孤独”是跨越了不同阶级、不同文明的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存在重重隔阂和交流的种种障碍,这是一个沉重的主题,而作者想通过艺术手法减少沉重感。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截面来表现;选材上,写了日常的一餐,牧羊人也是常有的形象。③叙事艺术方面,运用“我” 第一人称,亲历事件,具有现实感;以孩子视角观照生活,带有天真懵懂又敏锐/敏感的叙述腔调。④从语言上体现减少沉重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惋惜之情”表述不确切,结合“我们的父亲不明白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不明白……而他们房子的地面只是夯实的土地,烟囱帽上披着用报纸做成的满是苍蝇的花彩饰带”可知,此处应有不满之意。B.“真正靠近”错误,原文只是说“也许他终于找到属于他概念中的什么东西了,一处我们的世界和他世界间的交汇点”,注意是“也许”,是“交汇点”,没有真正靠近。C.“表明本来互相充满了怀疑的三个人此时已结盟”错误,过度解读,他们只是在“抽烟”这件事上想法一致,没有结盟。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笼子’一词暗示了牧羊人生活的小山村封闭落后的环境特征”错。“笼子”是比喻令人压抑的陌生环境。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结尾写“他现在一定已经喝完被加过热的饭盆里的汤了……牧羊人会出去……牧羊人沿着被覆满野生常春藤的路走过去……萤火虫时隐时现,就像有厚厚实实的一大群。但他在空中挥了挥胳膊,并没碰到它们”,从“他现在一定……”“牧羊人会出去……”等语句可知,这是作者想象的牧羊人的生活情景,是虚写。“从下面会传来山羊们挤动、碰撞,还有在齿间磨草的声音”“面海的方向有点雾气,空气潮湿着”“一小股泉水在寂静之中谨慎地打着呼噜”“被覆满野生常春藤的路”“萤火虫时隐时现,就像有厚厚实实的一大群”,这些描写为牧羊人创设了一个朦胧灵动,安宁美好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图景;“然后几乎是在黑暗中,早已躺在了麦秆上”“牧羊人沿着被覆满野生常春藤的路走过去,饮着水,尽管不渴”“他在空中挥了挥胳膊,并没碰到它们”,表现牧羊人自然独立的生命状态。“躺在了麦秆上”“牧羊人会出去,面海的方向有点雾气,空气潮湿着”“牧羊人沿着被覆满野生常春藤的路走过去,饮着水”“他在空中挥了挥胳膊,并没碰到它们”,结尾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牧羊人在农舍的活动、朝面海的方向走去等内容,展现牧羊人保有自己独有的充盈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人物形象。“我”和牧羊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我”的家富裕奢华,“我”在上高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而牧羊 人很穷很不幸,但结尾这段富有诗意的想象却间接表达出“我”对自由自在环境的向往;其实这只是“我”的浪漫想象而已,牧羊人真实的生活恐怕不是这么美好迷人,这样的结尾传达人与人之间隔阂本来就难以消除,这种客观性有点类似于鲁迅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升华了主旨。“一小股泉水在寂静之中谨慎地打着呼噜”“牧羊人沿着被覆满野生常春藤的路走过去”“萤火虫时隐时现,就像有厚厚实实的一大群”,这些语言清新自然,轻盈舒缓,使小说具有一种抒情意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色,探究审美意蕴的能力。扣住“减少沉重感”分析。文章表现的主题是“沉重”的,牧羊人来到一个不属于他的家庭作客,人与人之间总像是隔着一层障壁,无法互相理解,无法正常交流、沟通。其实“孤独”是跨越了不同阶级、不同文明的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存在重重隔阂和交流的种种障碍,这是一个沉重的主题,而作者想通过艺术手法减少沉重感。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以小见大,通过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截面来表现。文章描写“我”父亲把那个从小山村里来的替我们看羊的男孩带到家里来作客,然后写了我们家里人对他的不同态度,写了“我”的感受,通过“作客”这一小小事件,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截面来展现主题;从选材上看,写了日常的一餐,写父亲把“我”以及家人介绍给他,写他的表现;牧羊人也是常有的形象,如“他在饭厅正中,手很沉,下巴抵着胸膛……纽扣强迫般地一直扣到喉结,里面歪七扭八地穿着件破衣裳,就好像关节粗大的双手就要流出来一般,一双硕大迟缓的鞋子,在亮堂堂的地板上蹭着”。从叙事艺术方面看,小说运用“我”第一人称来写,写“我”的感受,如“牧羊人一直没说话,也没动,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见:他不时朝一面墙、一张帘子迅速望上一眼,就好像一头在寻找笼子里一缕光的野兽”,使读者好像亲历事件,具有现实感;“我”还是一个高中生,小说以孩子视角观照生活,带有天真懵懂又敏锐/敏感的叙述腔调,如“我”敏感地觉察到母亲说话的强调和他的窘迫和尴尬“她本可以像我们父亲那样说方言的!但她却用着标准的意大利语,一种冷冰冰的意大利语,就像一堵大理石的墙体,横在可怜的牧羊人面前”。从语言上看,“牧羊人吃着,身子一直佝偻到汤盘上,吃得是稀里哗啦,动静很大。在这点上,我们三个男人都站在他那边,把浮华的礼节丢给女人。我对这个新联盟,对我们四人跟女人们的这种反抗很是满意:因为这样一来,牧羊人就不再孤单了”,这样的描写减少沉重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 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不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帝从之。久之,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谕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产远节度使武行德等竞自陈攻战阀阅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明日皆罢镇,奉朝请。(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B.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C.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D.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容:文中指行为上的不急迫,现代还多指处事不慌张,很镇定。B.顿首:通常是用于上对下或平辈间的一种礼节,也常出现在书信的开头或末尾。C.乞骸骨:意为请求回乡安度晚年,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意思相近。D.奉朝请: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春季为朝,秋季为请,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守信等人掌管禁兵,赵普多次流露出对他们兵权过大的担心,宋太祖起初对此并不在意,认为他们 一定不会背叛自己。B.赵普抓住机会,反复以削减兵权之事进谏皇上,太祖逐渐有所领悟,最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C.宋太祖趁酒酣向石守信等人表明想法,希望他们能主动放弃兵权,安乐一生,石守信顺势以生病为由申请免去官职。D.在宴会上,王彦超等人明白了太祖的心意,主动以年事已高且没有大功劳,不应贪恋皇恩为由,请求辞官回家,均获批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2)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14.请简要概括赵普建议宋太祖“收兵权”的原因。【答案】10.A11.B12.D13.(1)石守信等人哭泣谢罪说:“我们愚笨考虑不到这个情况,希望陛下同情怜悯我们,指条活路给我们看。”(2)你们都是国家的老臣,长时间掌管重镇,国事繁忙,这不是我用来优待贤臣的本意。14.石守信等人没有统领制伏手下的能力,万一手下造反,可能会身不由己;削弱节度使的兵权利于国家安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自唐代以来几十年间,八个姓氏十二个国君越分窃取接连不断,战争不断,百姓生灵涂炭,我想平息天下的战争,谋划长久的计策,这应该怎么办呢?“相踵”是对“八姓十二君僭窃”的陈述,因此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建”是谓语动词,后面的宾语是“长久之计”,因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通常是用于上对下或平辈间的一种礼节”错,应该是“通常是用于下对上或平辈间的一种礼节”。故选B。【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均获批准”错,原文只是说“彦超谕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原文并没有说是否批准。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谢”,谢罪;“惟”,希望;“指示”,指给……看。(2)题得分点有:“宿旧”,国家的老臣;“剧镇”,重镇;“鞅掌”,繁忙;“优贤”,优待贤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赵普建议宋太祖“收兵权”的原因,从文本内容来看,区间主要涉及两处,一是“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二是“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把这两处的大意翻译出来即可。参考译文:当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是皇帝的朋友,都有功劳,掌管禁卫兵。赵普多次把这件事对皇帝说,皇帝说:“他们这些人肯定不会背叛我,你为什么这么担忧啊?”赵普说:“我也不是担心他们背叛,然而多次观察这些人,都不是具有统领才能的人,恐怕不能够制服他的手下,如果军队中万一有个作孽的,他们恐怕突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皇帝明白了。一天,召见赵普随便谈论天下大事,于是喟然叹气说:“自唐代以来几十年间,八个姓氏十二个国君越分窃取接连不断,战争不断,百姓生灵涂炭,我想平息天下的战争,谋划长久的计策,这应该怎么办呢?”赵普回答说:“陛下如果能这样说,这是天地神人的神气啊。节度使权力太大,只有稍稍剥夺他们的权力,那么天下自然就安定了。”皇帝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不久,皇帝因故未上朝,与石守信等人饮酒,酒喝到兴处,退下了左右对他们说:“我不是你们不会这样。但是天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还不如你们做节度使快乐,我一晚上都不敢睡安稳。”石守信等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皇帝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叩头说:“陛下为何出此言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皇帝说:“你们当然不会这样,你们的手下想要富贵的会怎么样呢?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到你们的身上,你虽然不想做,怎么可以呢?”石守信等人哭泣谢罪说:“我们愚笨考虑不到这个情况,希望陛下同情怜悯我们,指条活路给我们看。”皇帝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太短暂了,那些喜好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要积累些金钱,自己可以更富有更高兴,使自己的子孙不贫穷罢了。你们何为放下自己的兵权,去把守一些重要州郡,选择一些好的田地住宅,为子孙置办一些永远不可动的家业;多买些歌童舞女,每天饮酒娱乐,以终天年。我与你们结为儿女亲家,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不也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都谢罪说:“陛下顾念我们到这个地步, 这个恩情可以说是使死者生还使白骨长肉。”第二天,都称病,乞求去掉统率军队的权力。皇帝答应了他们。很久之后,王彦超及各个藩镇首领入朝请见,皇帝在后花园宴请他们,酒至兴处,随意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老臣,长时间掌管重镇,国事繁忙,这不是我用来优待贤臣的本意。”王彦超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立即上前禀奏说:“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功劳,长时间地承受皇帝的恩宠,现在上了年岁。请求辞职,回到家中,这是我们的心愿。”产远节度使武行等竟相陈说攻战的过程及其中的艰苦。皇帝说:“这是前代的事情,不值得一提!”第二天都请求辞职,定期参加朝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薛居士和州读书严维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孤”饰云,以“独”饰鹤,表面写物,实是写人,表现人的孤单。B.第二句写薛居士前往和州,“万卷”与“一叶”对比意在突出船只之少。C.颔联写薛居土读书之地和州的环境:正值秋季,人烟稀少,雾笼村庄。D.颈联是对薛居士到和州后生活状况的想象,表现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16.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在全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意思:①年轻的读书人一定要不畏艰苦,努力读书上进,将来若有机会也能够建功立业;②它是作者对薛居士读书的勉励,希望他不怕吃苦,最终功成名就。作用:照应题目的“读书”,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对薛居士的勉励。(意思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意在突出船只之少”错误,一叶小舟上带着万卷经书,意在突出薛居士带书之多。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含意:尾联“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意思是年轻人应该不畏惧辛苦,努力读书,有知识学问的学生会有显赫功名的那一天!作者送薛居士前往和州读书,和州“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村庄,所以作者以此勉励薛居士要认真努力读书,希望他不怕吃苦,最终功成名就。作用:内容上,这是一首劝学诗,这一联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薛居士前往和州读书的勉励之情;结构上,照应标题“送薛居士和州读书”,卒章显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碣石山是自古以来的海滨名胜,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高适《燕歌行》中都曾提及此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答案】①.碣石潇湘无限路②.旌旆逶迤碣石间③.《国风》好色而不淫④.《小雅》怨诽而不乱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⑥.氓隶之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碣、潇、逶迤、诽、瓮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上,科普很“上头”。汪院士用资料影像与动画效果破解“海怪”“百慕大三角”之谜,答疑解惑,________;王教授用气球演示宇宙膨胀、用引体向上演示质量,抽丝剥茧,________。《十万个为什么》这本________的科普读物,在出版60周年之际也即将推出短视频版本。当《十万个为什么》遇上短视频,碰撞出的科普火花值得期待。一方面,丛书里每一条问答,都源自众多院士、科学家的反复推敲与精准归纳。网红科普博主的加入,更让专业知识与创意呈现在内容与形式上恰当融合。另一方面,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约有8.88亿多人每天看短视频,约有6.38亿多人每天看直播,这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以短视频、直播作为纽带的科普知识,不仅能够消弭知识传播的时空限制与信息壁垒,让“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也如同一股清流,推进着________的互联网行业内容由单一娱乐化向知识化的升级,有力地促进着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侃侃而谈妙趣横生路人皆知鱼龙混杂B.侃侃而谈梦笔生花家喻户晓良莠不齐C.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家喻户晓良莠不齐D.娓娓道来梦笔生花路人皆知鱼龙混杂19.下列选项中,所使用修辞手法与文中的“也如同一股清流”相同的一项是()A.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20.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数据显示,我国有8.88亿多人每天看短视频,有6.38亿多人每天看直播,这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B.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8.88亿多人每天看短视频,有6.38亿多人每天看直播,这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C.数据显示,我国约有8.88亿多人每天看短视频,约有6.38亿多人每天看直播,这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D.数据显示,我国约有8.88亿人每天看短视频,约有6.38亿人每天看直播,这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答案】18.C19.B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语境强调讲解生动,应用成语“娓娓道来”。第二空,“妙趣横生”,意思是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梦笔生花”,意思是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语境是说王教授解释物理现象很生动有趣,应选“妙笔生花”。第三空,“路人皆知”,意思是人人都知道,比喻人所共知。多指一些人的罪恶、不良用心、隐秘之事等人人都知。“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尽人皆知。《十万个为什么》是很常见的科普读物,形容家家户户都知道,应选“家喻户晓”。第四空,“鱼龙混杂”,比喻成员复杂,好人坏人混在一起。“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现在也可以用于产品、市场等好坏事物混杂在一起。语境形容互联网内容,应选“良莠不齐”。 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也如同一股清流”是比喻,把“以短视频、直播作为纽带的科普知识”比喻成“一股清流”。A.对偶,“花径”对“蓬门”,“不曾”对“今始”,“缘客扫”对“为君开”。B.比喻,把“千里澄江”比喻“一条白练”,“翠峰”比作“箭簇”。C.借代,“管弦”代音乐;互文,应为“主人客人下马在船”。D.夸张,“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夸张,极言楼之高。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句式杂糅,“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改成“根据数据”或“数据显示”;二是不合逻辑,“约有8.88亿多人”“约有6.38亿多人”不合逻辑,删掉“约”或“多”;三是成分残缺,“这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成分残缺,在最后加“方式”。故选A。(二)(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像“南极墙”这样的巨大宇宙结构,虽然罕见,  ①  。然而这还不是宇宙中最大的结构。2003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被称为“史隆长城”的巨大丝状结构,长度可达13.7亿光年。2013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发现的最大宇宙结构——武仙—北冕座长城。其长度可达100亿光年。这些  ②  ?由于万有引力,宇宙中密度较高的区域会产生较强的引力,将周围物质吸引过来,逐渐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尺度的结构。现代宇宙学表明,宇宙是由暗物质、暗能量主导的,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不得而知。而如“南极墙”等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很可能藏匿着大量的暗物质。对于“南极墙”的研究既关乎银河系,也可能  ③  。这项研究还需科学家进一步努力。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①却(也)并非个例②宇宙中的“庞然大物”从何而来③为我们寻找暗物质指路22.①宇宙中有巨大的宇宙结构。②巨大宇宙结构形成是因为万有引力。③对巨大宇宙结构研究意义重大。【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像‘南极墙’这样的巨大宇宙结构,虽然罕见”可知,应填入和“虽然”搭配的关联词语;“虽然罕见”的言外之意是还有类似的,后面写到了“史隆长城”和“武仙—北冕座长城”,故此处可填“却并非个例”;第二空,根据“2003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2013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发现的最大宇宙结构……”和问号可知,应填入对这个问题的疑问;而后面是在解释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据此填“宇宙中的‘庞然大物’从何而来”;第三空,根据“很可能藏匿着大量的暗物质”可知,应填入一种可能性,即“为我们寻找暗物质指路”。注意字数限制。【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主要列举了“南极墙”“史隆长城”和“武仙—北冕座长城”三个巨大宇宙结构,说明“宇宙中有巨大的宇宙结构”。第二段主要介绍了巨大宇宙结构的成因,“由于万有引力,……逐渐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尺度的结构”,可概括出“巨大宇宙结构形成是因为万有引力”。第三段大意是巨大宇宙结构中可能存在暗物质,还关乎银河系,意义重大。这是说“对巨大宇宙结构研究意义重大”。根据字数要求整理为答案信息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6月29日,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授仪式上的发言中说:“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张桂梅的愿望就是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十多年来,近2000个女孩从这里考入大学,改写了命运。有人说:“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努力,我们称赞其优秀;但为改变他人之命运而奋斗终身,非伟大不足 以形容其功德。如果伟大有名字,也许可以叫做张桂梅。”但也有人说:“读书有成的孩子们都走出大山,那么大山留给谁改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逃离吗?”也有人说:“这些难道不是政府该做的吗?为什么要落到一个女人的肩上?”看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索?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担家国责任,无悔倾情奉献“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是张桂梅创办免费女高的初衷;“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是张桂梅的愿望。对张桂梅真情表白,有人致敬,为她的情怀与奉献点赞;也有人认为都选择逃离大山,谁来坚守建设?还有人认为这是政府责任,张桂梅何必个人承担。我的观点是:勇担家国责任,无悔倾情奉献。唯有坚守者勇于担责的负重,才会有离开者的岁月静好。张桂梅老师没有去思考、去计较帮助女童该是谁的责任,而是主动开启奉献之旅。正是因为有了张老师勇于担责的坚守,才会有孩子们离开大山的希望和可能。如果没有张桂梅坚守大山深处,又怎么会有2000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又怎么会有2000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她不惧碾作尘,向世界表达倔强。她播种希望,用行动书写着大爱、责任与担当。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一份爱心,那么世界将更加美好;如果每个青年都有这样一份担当,中国的未来便充满希望。唯有坚守者勇于担责的负重,才会有我们国家的脱贫成功。看今朝,黄文秀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们,放弃繁华都市生活,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青春诠释担责坚守。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终于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在陡峭的崖壁上修成。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要改变村庄的命运,向绝壁要“天路”,用行动担责坚守。脱贫首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首先要担一份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来不及解决,就躺平等待,这样的思想即使政府修了路,他还会等待政府的其他救济,最终导致越扶越贫的问题。唯有坚守者勇于担责的负重,才会有我们国家的发展腾飞。担责坚守是大爱之举,是人生最有意义的选择。乔·麦克唐纳曾说“如果自身伟大,任何工作你都不会觉得渺小”,我认为选择担责坚守的人们可能无房无车,可能无名无利,但谁能否定他们的人生价值,谁又能否定担责坚守的意义呢?如果仅仅把个人的幸福作为奋斗目标,是不足以撑起更有意义的人生的。没有担责坚守这个根本,又何谈振兴家国的可能?忆往昔,新中国成立初,钱学森决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投身祖国建设;看今朝,疫情之下,钟南山院士等医疗工作者逆行驰援,为拯救他人生命而不计个人生死。这一切的行为难道不是源于勇于担责的坚守吗??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更应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放在心上,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 勇担当,为家国,选择担责坚守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希望我们可以始终铭记:勇担家国责任,无悔倾情奉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属于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贴近社会现实,注重价值引领,既充满正能量,又体现思辨性。材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授仪式上的发言片段,其中蕴含了她对山区贫困女孩的无私关爱以及通过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坚定决心;后半部分是针对张桂梅事迹的评论。由此可见,材料可以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包括:如何根治贫困,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育与命运的关系,如何从“优秀”到“伟大”,远行与坚守,集体责任与个体担当,等等。考生在写作时,可任选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如针对第一种观点,可以立意为“担一份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仁以为己任,点亮贫困地区孩子的梦想”“改变他人之命运,是更伟大的选择”“坚守,让大山变得更美丽”;如针对第二种观点,可以立意为“走出大山,是为改变大山”“学习的目的不是逃离,是为了更好地改变大山”“走出大山,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希望走出大山的你分担一份改变大山的责任”;如针对第三种观点,可以深度思考,如“改变大山,每个人都有责任”。立意:1.教育是根治贫困良药。2.爱,教育的力量源泉。3.教育改变命运,知识点亮梦想。4.立足“优秀”,追求“伟大”。5.个人发展诚可贵,坚守奉献价更。6.勇担时代责任,坚守比逃离更重要。7.责任在肩,有你有我。8.勇担家国责任,无悔倾情奉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09:50: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4.8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