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 早已过去。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材料二“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B.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C.“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导致了政治上的专制。 D.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必须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A.《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B.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C.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D.《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4.材料一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答案】1.C2.A3.D4.①论证结构:层进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之本在家”——现代社会中“家——国”同构性关系受到诟病挑战——从积极层面理解“家”的作用,破解西方社会认识“家”的盲区——“家”的价值观对现代世界的重大意义。②论证方法多样,采用举例论证,如“西方的宗教改革”例证;引用论证,引用《大学》、《自由的权利》以及霍耐特的观点,更具权威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对比论证,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社会中对“家——国”关系的理解加以对比,使论证更充分。5.①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②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③《乡土中国》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错误,颠倒了因果关系,材料一第一段为“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B.“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错误。据材料一第五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原文中“家”是指“价值观念”之下,选项中扩大了范围;后半句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而不是“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D.“20世纪初以来……‘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中“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文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原文运用了“即使”,表示假设,而且“家”是“重建”这些思想的依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错误,材料一第一段是说“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家”是在“生存论”上、“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另外,“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错误,扩大范围,是“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难以进入公共领域”。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A.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B.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C.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责才不愧是我的儿子。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D.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不可忘本。这句话是说人不能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据。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结构角度分析,材料第一段开篇指出“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开篇亮明观点;第二段主要阐述内容为“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第三段主要阐述内容为“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第四段“‘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和第五段“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则主要阐述了“家”的价值观对现代世界的重大意义。据此可知,材料一首段点明观点,下文展开分析最后得出观点的现实意义,论证结构上属于层进式。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本文方法多样,原文第三段“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采用了举例论证;《大学》中“《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自由的权利》一书中“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均采用了引用论证;文中把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社会中对“家—国”关系的理解加以对比,采用了对比论证,使论证更充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一中“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据材料二“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 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可知,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可知,《乡土中国》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静静的产院(节选)茹志鹃这三间房子,再也不是普通的三间房子了,这是一所幽静整洁的产院。“这不是跟医院差不多了吗?”谭婶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从自己三十九岁做寡妇想起,想到现在进产院……第二天,她起了一个大早,把自己脑后那个发髻剪掉了,短短的头发,杂着几根半白的发丝,显得又庄严又精神。大家见了她,也好像带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医生也夸奖她,有的甚至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觉得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接生,就像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是好朋友,她高兴地接过行李,安排她坐下,心里却有些奇怪,这里电灯刚装上没几天,这孩子一进门,怎么就知道有电灯,即使知道,那她又怎么晓得开关在哪里?好像产院有电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谭婶婶开始是奇怪,随后就觉得有些不大入味。电灯光下,荷妹大眼睛亮晶晶地东看西望。把地上的一大捆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放到里面角落里。谭婶婶又不由得高兴了,这孩子在城里住了一年,倒还没有娇惯。 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好!”谭婶婶答应着,心里暗暗地称赞,这丫头做事倒像个大人,老扎认真。走到门边,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就在荷妹对面坐下。“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作兴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说着似乎还不够,就站起身来,开了电灯,带荷妹去参观。她知道开了电灯看,效果会更好。先走进西边一间产妇住的房间,房间相当大,靠边放着五个铺位,床是各式各样的,有单人小铁床,有相当大的木板床,但都放得很合适,收拾得干干净净。荷妹不停地点着头。“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怎么没有,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要是来不及呢?”“打电话请医生来!”“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打电话嘛!”谭婶婶看了看她,觉得她问题太多,但也没说什么就领荷妹出来。“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心里又是一个不快,但她还是把三屉桌上的三个抽屉通通抽开,想展览一下里面的东西。这里面有橡皮手套,有冬天产妇生产时穿的棉腿套,有各种针药,补血的,止痛的,止血的,还有几针麻醉针剂,这里面每一样东西,都标明着产院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荷妹根本没有理解婶婶的意图,她歪了头,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发现什么。“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最后,她索性跑出去看什么东西了。谭婶婶把抽屉关好,她现在不想再给这姑娘说什么看什么了,心里闷闷的。“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 谭婶婶打断她说:“你来看看床铺吧!”说着转身走向东屋,指着一张空铺说:“周嫂不在,你就睡这里吧!”“这不费事呀,婶婶,也不用花钱,装好了就不用提水,不用担水,只要一压,水就自己从竹管里流进来,好透了!”荷妹还是不懂眼色地跟在后面叨叨。“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谭婶婶与荷妹在产院第一次见面的情形,表现出二人在思想上的冲突:一个对现状很满意,一个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B.谭婶婶多次提到“打电话”并认为自己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是当机立断,这也说明她在思想上并不主动进取。C.“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谭婶婶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工作,不仅说明产院工作繁重琐碎,更体现了她对荷妹的担心。D.文章的语言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有些语言充满地方色彩,如“老扎认真”“作兴”;有些语言生动形象,如“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7.关于文中“灯”的相关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荷妹一进门,就知道有电灯及开关位置,表现了荷妹作为新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B.“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一系列动作刻画出谭婶婶的节俭。C.为了效果更好,谭婶婶开了电灯,因为谭婶婶想展示产院,满怀自豪之情。D.电灯是一个道具,一面说明谭婶婶对产院现状的满足,一面引出荷妹的出场。8.请简要概括文中谭婶婶的主要心理变化过程。9.小说刻画荷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A8.①对自己在产院的表现、处境满意。②看到是荷妹来产院报到,谭婶婶心里高兴,但对荷妹知道有电灯并晓得开关在哪里,又有些“奇怪”“不大入味”。③看到荷妹把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又不由得高兴”,称赞。④面对荷妹的多个疑问,谭婶婶感到不快、生气、郁闷。9.①正面描写。“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荷妹一心扑在工作上,干劲、活力十足。②侧面烘托。谭婶婶的反应侧面表现出荷妹积极改进现状,热情专注于工作、胸无城府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不仅说明产院工作繁重琐碎,更体现了她对荷妹的担心”错误,谭婶婶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工作流露的是满足和自豪。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形象作用的能力。A.“表现了荷妹作为新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错误,荷妹是一名专业医生,结合“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可知,荷妹一进门,就知道有电灯及开关位置是因为她熟悉“医院”应有的样子。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依据“‘这不是跟医院差不多了吗?’谭婶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谭婶婶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医生也夸奖她,有的甚至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等可见:谭婶婶对自己在产院的表现、处境满意。依据“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是好朋友,她高兴地接过行李,安排她坐下,心里却有些奇怪,这里电灯刚装上没几天,这孩子一进门,怎么就知道有电灯,即使知道,那她又怎么晓得开关在哪里?好像产院有电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谭婶婶开始是奇怪,随后就觉得有些不大入味”可概括为:看到是荷妹来产院报到,谭婶婶心里高兴,但对荷妹知道有电灯并晓得开关在哪里,又有些“奇怪”“不大入味”。依据“电灯光下,荷妹大眼睛亮晶晶地东看西望。把地上的一大捆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放到里面角落里。谭婶婶又不由得高兴了,这孩子在城里住了一年,倒还没有娇惯”可概括为:看到荷妹把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又不由得高兴”,称赞。依据“谭婶婶看了看她,觉得她问题太多,但也没说什么就领荷妹出来”“‘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心里又是一个不快”“‘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谭婶婶把抽屉关好,她现在不想再给这姑娘说什么看什么了,心里闷闷的”等内容可见:面对荷妹的多个疑问,谭婶婶感到不快、生气、郁闷。【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手法的能力。 “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荷妹大眼睛亮晶晶”“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等是外貌描写,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要是来不及呢?”“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这不费事呀,婶婶,也不用花钱,装好了就不用提水,不用担水,只要一压,水就自己从竹管里流进来,好透了!”等是语言描写,“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把地上的一大捆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放到里面角落里”“她歪了头,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发现什么”等是动作描写,“那姑娘笑眯眯地”“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等是神态描写。作者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正面写出了荷妹一心扑在工作上,干劲、活力十足。此外作者还通过谭婶婶的反应,侧面表现出荷妹积极改进现状、热情专注于工作、胸无城府的特点。如“谭婶婶答应着,心里暗暗地称赞,这丫头做事倒像个大人,老扎认真”“谭婶婶看了看她,觉得她问题太多”“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选自《旧唐书•白居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B.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C.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D.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B.司马,原为掌管军政和军赋之官,唐中期后,边远州司马常作为官员贬降之职。C.居士,旧时对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来自称。D.致仕,指仕途结束,即被贬或流放,相同意思还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十五六岁时,曾袖揣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擅长写文章的顾况,顾况看到文章后,内心折服。B.白居易性情洒脱。在湓城时,他不把贬谪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禅师结伴游玩吟咏,感受自然的幽深静谧。C.白居易敢于直谏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D.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4.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直接原因有哪些?【答案】10.B11.D12.C13.(1)(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用礼节对待他,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得到了您(这样的文章)。”(2)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德和学问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14.①一向嫉恨白居易人,指摘白居易,说他浮华无德行。②执政的人厌恶他为武元衡多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 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所著”修饰“诗歌”,“所著歌诗数十百篇”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数十百篇”是“诗歌”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即被贬或流放”错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错误,本文也指白居易退休,非指白居易遭流放。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再次遭到贬谪流放”错,原文“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可见,他是自求外放。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句首为动词,补充主语(顾况);“礼遇”,用礼节对待(他);“绝”,断绝,绝迹;“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2)“是故”,所以;“无”,无论、不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道德和学问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可知,一向嫉恨白居易的人,指摘白居易,说他浮华无德行。②由原文“执政方恶其言事”可知,执政的人厌恶他为武元衡多言。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写文章,但性情轻薄,不朴实,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用礼节对待他,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得到了您(这样的文章)。”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 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请求迅急捕贼以雪国耻。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指摘白居易,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儒学之外,尤其精通佛经,经常用不计得失顺从自然的原则来行事,全然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在湓城,白居易与凑、满、朗、晦四位禅师,常常结伴游玩吟咏,登高历险,尽享林间泉下幽深静谧之美。元稹在通州,二人互相做诗赠答,不因远隔数千里而中断来往。十四年三月,元稹和白居易在峡口相会,在夷陵停留三天,摆设酒宴吟诗,依依不忍告别。那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城,授司门员外郎。当时天子荒唐放纵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当,黄河以北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白居易当初应试成绩优异,提拔入翰林,承蒙英明君主格外恩顾,很想竭力报效,如果身居要职,必定救助百姓。(白居易)藏在心中的愿望没有实现,平白无故被当权者排挤,在流放江湖四五年间,差点因南方瘴气死去。从此做官的兴致低落,不介意职位的升降,一心追求逍遥自在,以诗歌抒发情怀为乐事。会昌年间,白居易请求免除太子少傅职务,以刑部尚书身份辞官归家。与香山僧如满结成香火社,常常乘竹轿来去,著白衣,扶鸠杖,自称香山居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梅花绝句(其一)①【宋】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②,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③【清】汪中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注】①常以梅花自比的陆游写此诗时已是78岁高龄。②化身千亿:化用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的诗意。③此诗是诗人离别故乡后,从扬州回到当涂,在春寒尚厉之时所作。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第二句把枝头的梅花比作雪堆,既写出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开放的盛况。B.陆诗前两句写梅,后两句写人,前两句写梅为后两句写人作铺垫,后两句虽是翻新,但诗意盎然。C.汪诗中,“江上一枝开”一句是回过头来描写客馆的梅花,与首句“孤馆寒梅发”相照应。 D.客地梅花开放的时间与故园百花开放的时间有所不同,汪诗通过两地的对比来表情达意。16.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陆诗描写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陆游常以梅花自比,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想学仙人的分身术,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这足见放翁对梅花的喜爱。同时陆游借对梅花的喜爱、依恋,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②汪诗描写梅花,表达客居异地的孤凄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故园梅花已落,客馆梅花才开,两相比较,说明“哪里都没有家乡好”。【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故园百花开放”错误,“故园花落尽”中的“花”承首句的“梅”,当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尽,显得与事实不符。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陆诗以奇思妙想与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梅花的挚爱。首句写梅花在清晨凛洌的寒风中傲然绽放。次句写诗人放眼四顾,树树梅花开遍山野,犹如山中落满了皑皑的白雪,极为壮观,显示出梅花不畏严寒、果敢独立的气势,语句干净利落,耐人寻味。接着诗人以物喻人,梅花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诗人自身的情怀和节操的写照。诗人以梅花形容自己,自问何时才可化身千亿,立于每一株梅树前,仔细地欣赏着梅花的容颜呢?陆游常以梅花自比,童心未泯,想学仙人的分身术,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这足见放翁对梅花的喜爱。全诗未用一字抒写自己对梅花如何如何,仅在三四两句中,用“身千亿”和“一放翁”既表现了对梅花的依恋、爱护,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汪诗诗首句写客地见梅。梅开报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照理说自有一番喜庆之气,可诗人的心态却不甚佳妙,表现出的是“孤”,是“寒”,一开篇就流露出深重的乡思乡愁。描写梅花,表达客居异地的孤凄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故园梅花已落,客馆梅花才开,两相比较,说明“哪里都没有家乡好”。最后两句写怀念故乡。“故园花落尽”,是说故乡的梅花早已凋落殆尽。这一句以故乡花落,反衬客馆始花,进一层写出作者客居他乡的孤苦意绪。“江上一枝开”,这一句是回过头来写客馆的梅花,故园花已落,客馆花才开,以两地花开时差作比,突出表现出“哪里都没有家乡好”这种中国人民的传统心态,抒发了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示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对秋江月夜的描写,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前者营造出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后者则烘托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3)《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答案】①.周公吐哺②.天下归心③.别时茫茫江浸月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⑥.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哺、茫、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喜欢牡丹,说她__________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__________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_________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___________,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秀色可餐燕语莺声笔走龙蛇古色古香B.国色天香燕语莺声挥毫泼墨古色古香C.国色天香鸟语花香挥毫泼墨素旧拙朴D.秀色可餐鸟语花香笔走龙蛇素旧拙朴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B.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C.我竟发现一株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D.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C19.D20.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一……的……”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广文义:由乡村至古亭客厅,再到宜人的心境,从具体景观到抽象的精神感受,句子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而有层次地表现出美丽乡村的怡人之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秀色可餐:秀色,指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句子是形容牡丹花,应选用“国色天香”。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燕语莺声: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两个词都可以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象。前文句子描写鸟儿在三角梅丛中飞舞欢叫,有花有鸟,突出两者的和谐,应选用“鸟语花香”。挥毫泼墨:指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挥毫指运笔,过去的毛笔都是由狼毫或羊毫所制,故挥毫为运笔;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语境中有“书法家、画家”的表述,是这两类艺术家在此创作,故选用“挥毫泼墨”更加合适。素旧拙朴:朴实无华,简单、粗糙。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语境描绘亭子里的摆设,从“农家工具”“充满乡韵”的表述可知亭子的环境是朴素自然,故选用“素旧拙朴”更合适。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1.“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搭配不当,应是“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于一株”;2.“我发现竟有……艳丽异常”成分残缺,依据语境“我发现”的应是“三角梅”; 3.“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残缺主语,前文主语是“我”,而“我”显然不是“特色”,可将“专门嫁接出来的”变作“三角梅”的定语。所以本句可改为以“我发现竟有……的三角梅”为主干,其他成分作三角梅的定语。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所谓“增文势”指增强语势,排比的句式整齐,如文中“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读起来富有音韵节奏美,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而“广文义”多指能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事物,句中从“乡村”,到“古亭式客厅”,再到“宜人氛围”,先写面“乡村”,再写点“客厅”;先具体事物“乡村”“客厅”,再描摹心灵感受“宜人氛围”,逐渐深入、文义渐广,从而既全面,又富有层次感地表现出乡村令人陶醉的美景。(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睡眠可以恢复大脑皮质功能;睡眠可以更新人体免疫系统。①,人体各种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储备,同时生长激素也进入脉冲性分泌高峰阶段,这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如果每日有效睡眠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人体的疲劳积累起来,影响体质和健康,尤其会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通常说来,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该越长,睡眠次数也越多,同时进食次数越多,活动时间也相应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②。高质量的睡眠不仅可以维持身心健康,还可以缓解压力,维持体内性激素等的正常分泌。一旦通宵熬夜,睡眠严重不足,③。研究表明,长期严重的睡眠缺乏,会增加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微生物感染、皮肤疾病、内分泌失调的发病风险。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较长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睡眠是人体可以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更新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22.①在睡眠过程中(中心词在“睡眠”)②睡眠的时间和次数就会逐渐减少(中心词在“睡眠的时间和次数”)③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或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中心词在“问题”或“毛病”“疾病”亦可)【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画线句是三个短句,要将它组成一个长单句,先确定主干句为“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其它两个短句可以作“生理需求”的并列定语,即“可以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更新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更新人体免疫系统”为动词性定语应放在形容词性定语“不可缺少”之前。【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强调了睡眠对人体大脑和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后面提到能量物质的储备,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见此处应该是指出在睡眠过程中带来了这些,所以此处可填写“在睡眠过程中”;第二空,前面说“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该越长,睡眠次数也越多”,这里应该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和睡眠次数会变少,所以此处可填写“睡眠的时间和次数就会逐渐减少”;第三空,前面谈到了睡眠对人体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重要性,这里假设“一旦通宵熬夜,睡眠严重不足”,后面具体谈到各种问题,如“长期严重的睡眠缺乏,会增加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微生物感染、皮肤疾病、内分泌失调的发病风险”,可见此处是说“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强调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某市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邀请你作为青年学子代表,在青年论坛上发表以“民族复兴,青年的责任”为主题的演讲。请结合材料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让青春行走在民族复兴路上亲爱的各位代表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行走在民族复兴路上”。冬奥运会上,苏翊鸣一鸣惊人;神舟十三成功返回,航天青年团队功不可没;疫情期间,一群“00” 后担当大任,与前辈携手守护国人平安。事实证明,青年一代正在茁壮成长,成为奠定国家强大的重要“基石”,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坚强“脊梁”。逆溯历史,青春的责任是像一名勇士般以国为家。他们在战火烽烟中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换后辈们的盛世平安。世界的战火从未止息,只是我们有幸生在太平盛世的中国。百余年之前,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落后挨打”的惨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为了唤醒这头沉睡的雄狮,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当林觉民写下椎心泣血的《与妻书》,当陈意映读到“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之句,该是怎样心扉痛彻?多少志士先辈,正如林觉民一般以生命做注,才换来中国的独立与崛起。放眼当下,青春的责任是像英雄般捍卫盛世。时代在变,青春责任、青春担当始终不变。疫情防控期间,不少“00后”主动请缨,他们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章”冲锋在前,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来。他们不娇气、能吃苦,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抗疫路上披坚执锐、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青年的力量,在每一个角落,当大凉山救火英雄的照片展出,当青年医生脸上带着口罩勒痕的照片传出,当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犀利又不失体面地反击美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看到了责任,看到了青年一代“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的信念。展望明天,青春的责任当是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梁任公先生曾说:“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青春青年正当如乳虎、似鹰隼,以前辈们为榜样,用责任心书写自己最精彩的青春。心怀对家国社会的责任,才不会成为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批判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希望能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一样,像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一样,将个人前程与国家命运系在一处,我期待着将书墨里的智慧转化为匡时济世的能力,以我之所学去回报社会与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其高山景行,虽不能至,然青春青年皆心向往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代青年应不断进取、增强自信,扛起使命与责任,让青春行走在民族复兴路上,未来必将属于中国青年!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本题为材料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导考生理解青春的意义,思考青年的责任。“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说明从古至今,青年都是推动历史前行的生力军,甚至是主力军。“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说明青年一代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担。“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说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要青少年能聪明,有才学,国家就有希望强大富足。“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引用毛主席对青年的讲话语录,说明中国的未来,是靠年轻的一代建设的。“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是说自古及今,青年人都担负着推动历史发展的使命;而积极进取,奋发图强是青年人一以贯之的情怀和信念;强调了青年人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暗含着对当今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一不辱时代,不负使命。题目中规定主题为“民族复兴,青年的责任”,考生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表达自己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青年”关系的感悟和思考,阐释“民族复兴,青年的责任”的内涵。写作时要注意:青年一代要承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要实现这一梦想就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不管前方路途多么崎呕,多么坎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明确写作情境、写作身份和文体。行文时,在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之后,可以从民族复兴的意义、青年的时代使命两方面入手,重点论证青年之于民族复兴的作用和力量,然后再阐述青年应怎样担负重任、践行使命,最后号召青年学子以青春作桨,在时代海洋中奋力前行,创造佳绩,建功征程。立意:1.勇担时代使命,不负青春时光。2.敢当“生力军”,乐做“突击队”。3.将青春奉献祖国,以奋斗回馈人生。4.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15 21:55: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5.8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