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023.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兴于诗”“游于艺”,《论语》中的这两句关于文艺的话很重要。“兴”与“游”,揭示出古代传统文艺教学中启发、浸润、涵泳之重要功用,对今天我们进行学校美育无疑具有启迪意义。中国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文人士大夫的博雅教育,一种是艺匠的实用教育。博雅教育主要通过“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与艺术品位,其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师徒式或类学校式(如汉代的洪都门学、北宋的画院等)的专门培养;艺匠实用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性的艺术人才,教学组织形式有作坊、教坊、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相对于今天的学校教育而言,这两种教育形式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师承关系相对固定,教学周期长,注重长期教学的结果,学习者在广泛的观察、感受、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进入专业化学习。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在传习过程中,呈现出长期浸润式学习的特点,教学方法自由、注重个性化教育。当代学校的美育,班级化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决定了教师倾向于按照统一的课程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技能,但这并不利于将美育内容转化成学生长时期、延续性的内在浸润体验。因此,在课程系统设计中,可以借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习的特点,依据学段特点构建长期美育养成教育的进阶秩序。当代社会,线下的艺术传播与交流主要通过美术馆、博物馆、剧场等公共空间展示与表演实现。这种展演方式,更多地体现为对象化的鉴赏,即观众并不参与艺术表现。回到传统艺术的语境,艺术和观众并不严格区分,在艺术活动中,参与人既是观众也是艺术创作者。在当下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掘、利用这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设当代美育课堂的教学情境。例如,传统文人很多艺术活动以私人化的雅集方式开展,雅集不再是单一品类的艺术交流,而是文人雅士以某一种艺术形式为主体,同时兼容多种艺术形式的交游活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还原艺术体验情境,恢复传统艺术的场域和活动方式,并有效整合不同艺术门类,就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感知与理 解。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中的工具器物,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智慧的凝结。例如,在中国书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用一些现代工具代替传统的笔、墨、纸、砚等书案用品。但是,这些传统材料不仅对书画创作有重要影响,而且本身即具丰厚的艺术属性,学生在接触这些艺术用具器物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切身的感受与体悟。再如折扇,它有工艺之美、善德之喻,还可以承载书画,体现赏玩者的品格。在戏曲表演中,折扇也是表现角色个性与情感的重要道具,可以说,以折扇为代表的艺术“器物”,已经超越实用,成为物化的艺术符号。在传统艺术活动中,一器一物,都属于活动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器物”的鉴赏与应用,激活其中蕴含的审美与生活趣味,再结合艺术环境营造、活动情境创设,共同完成中华传统艺术教育场域的建构,帮助学生建立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情感联结。艺术的发生、发展有其特定的环境,与生活融合度高的艺术形式,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掘中华传统艺术与当今生活的融通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弘扬传统艺术。例如,近年来,昆曲能在诸多传统剧种中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昆曲传播者充分发挥了昆曲中内容典雅、形式唯美、传播形式多元的特点,打造了“厅堂版”“园林实景版”等演出样式,让传统艺术表现空间与当代生活空间有效地融合,很好地吸引年轻人体验、参与。再如,在中国书画教学中,师生往往只关注作品内容,而忽略了书画与生活联结的桥梁——装裱。书画装裱的演变,体现了艺术作品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的过程。在当代生活场域中,书画装裱的形式、材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装裱方式的改变是传统书画融入当代生活的具体方式,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因此,书画装裱应成为学生在生活应用中传承与创新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美育实践路径具有明确的价值观与秩序性。《论语》中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体现了中华传统美育从“兴”的感知、规范的建立到美育养成的过程,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点则包含了涵泳浸润的路径与目标的统一。因此,探究传统文艺的养成、传播、交流方式及其活动环境是对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建设,可以有效改进学校美育的实践路径。(摘编自秦华《兴于诗游于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美育践行路径》,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琵琶行》中“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就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教育途径中艺匠的实用教育。B.无论是传统的博雅教育还是实用教育,都因其注重学习者广泛的观察、感受和体验而呈现出注重个性化教育的特点。C.传统书案用品本身具有丰厚的艺术属性,用一些现代工具来代替传统书案用品,难以让学生获得切身的感受与体悟。D.装裱是书画与生活联结的桥梁,理应成为学生在生活应用中传承与创新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第二段内容可以看出,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与艺术品位的博雅教育水平要高于培养实用性艺术人才的实用教育。B.如果教师倾向于按照统一课程来开展美育,就不利于将美育内容转化成学生长时期、延续性的内在浸润体验。C.对于美术馆、博物馆、剧场等公共空间的展示与表演方式,作者并不十分赞同,更倾向于让观众直接参与艺术表现。D.近年来,昆曲能在诸多传统剧种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播者让传统艺术表现空间与当代生活空间有效融合。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说明第六段中“雅集”这一艺术交游活动的一项是()A.“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B.“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C.“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4.请简要说明古代传统文艺教学对当今学校美育的启迪意义。5.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美育践行路径?请根据文本概括。【答案】1.B2.A3.D4.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习的特点,依据学段特点构建长期美育养成教育的进阶秩序。②发掘、利用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设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交流情境,尤其要关注传统器物的文化价值。③充分发掘中华传统艺术与当今生活的融通方式,促进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的有效融合。5.①引用《论语》中相关语句。②对比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和当代学校美育。③举例,如传统的笔、墨、纸、砚等书案用品,折扇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都因……”错误,“注重学习者广泛的观察、感受和体验”与“呈现出注重个性化教育的特点”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要高于培养实用性艺术人才的实用教育”错误,根据“中国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文人士大夫的博雅教育,一种是艺匠的实用教育。博雅教育主要通过……艺匠实用教育主要是……”可知,“博雅教育”与“实用教育”没有进行比较。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是地方官吏的游行活动,不符合私人化的雅集特征。BC.都是诗人个人的艺术活动,不属于交游活动。D.写的是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的聚会活动。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因此,在课程系统设计中,可以借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习的特点,依据学段特点构建长期美育养成教育的进阶秩序”可知,借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习的特点,依据学段特点构建长期美育养成教育的进阶秩序。根据“在当下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掘、利用这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设当代美育课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器物’的鉴赏与应用,激活其中蕴含的审美与生活趣味,再结合艺术环境营造、活动情境创设,共同完成中华传统艺术教育场域的建构,帮助学生建立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情感联结”可知,发掘、利用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设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交流情境,尤其要关注传统器物的文化价值。根据“充分发掘中华传统艺术与当今生活的融通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弘扬传统艺术”可知,充分发掘中华传统艺术与当今生活的融通方式,促进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的有效融合。【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说明方法的能力。根据“‘兴于诗’‘游于艺’,《论语》中的这两句关于文艺的话很重要”“《论语》中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体现了中华传统美育从‘兴’的感知、规范的建立到美育养成的过程,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点则包含了涵泳浸润的路径与目标的统一”可知,引用《论语》中相关语句。根据“相对于今天的学校教育而言,这两种教育形式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在传习过程中,呈现出长期浸润式学习的特点,教学方法自由、注重个性化教育”“当代学校的美育,班级化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决定了教师倾向于按照统一的课程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技能”可知,对比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和当代学校美育。根据“例如,在中国书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用一些现代工具代替传统的笔、墨、纸、砚等书案用品”可知,举例,如传统的笔、墨、纸、砚等书案用品,折扇等。(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爱不落下(节选)雪漠太阳:写这封信的时候好开心,整个心里都是陶醉和酣然。好像在梦里跟您相遇了。可惜,搁下笔,又过了一会儿,①疼痛把我一脚踹回了现实。谢谢您信里对我的鼓励。②虽然知道您是在给我力量,是想让我开心一点,但我还是觉得踏实了一些。只是,不知道究竟是您的语言拯救了我,还是您内心的诗意拯救了我,抑或是,我从自己的世界里短暂地跳脱出来,进入了您的世界?为了晚上能早点睡觉,我调整了一下作息。从这个细节上,您也许能看出我心里掩饰不住地害怕。确实是的,我觉得自己得做些什么,好应对这可怕的、突如其来的新情况,就好像出现吐血的情况后,我就得准备止血针、止血药,以及每天煲点红枣水来喝一样。我想到了晚上要早一点睡,白天的三餐里每餐要多加一勺营养粉,睡前还要增加一顿蛋白粉(如果喝得下的话)。我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别害怕,一切都是幻化的,赶在死神追到你之前尽可能多做些事情,别的一切都不要去管它……不断地为自己打气。但我之所以要不断为自己打气,正是因为气一直都不足,甚至可以说我根本没有底气。我再次成为死神的玩物了,但这次我并不害怕死。好几次我都在睡梦中感到空气不足、缺氧,我常常想,哪天会不会就这样窒息在梦中?要真是这样,那倒也解脱了。我甚至想象过,早晨起来,住隔壁房的夏雨发现我在夜里走了,她慌乱地给我父母打电话……我什么都想象过了,把各种可能性都加进了想象里,然后我发现,在这想象的过程中,我以为自己已经解脱了,心中竟有种事不关已的轻松。对不起,我不该说这些话。但是,老师,您是我的太阳,除了您,这些可能很阴暗的心理,我谁也不能告诉,它们就沤在我心里发酵着。 您发现没?今天我的心情是灰黑色的。我觉得自己又掉进了倾盆大雨的泥泞中,周围乌天暗地,雨打得我睁不开眼睛,足下是把我吸得死死的淤泥,我举步维艰。那种欲摧毁我意志的力量又开始凝聚和运动起来了。我自以为已经超越了死神,但原来,这只是我的幼稚想法而已。太阳,给我一点力量!没想到今天写下的竟是这些,犹豫着该不该给您发过去……您不争气的丫头2018年5月3日,星期四,阵雨丫头:你可以说任何你想说的话,不用担心。天空既然会洒下星光,为啥不能偶尔下一场小雨?对我来说,你的心情就像春雨,甜蜜而忧伤。当然,我也读到了苦涩,你被疾病夺走了一切,包括你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它给了你无尽的疼痛和煎熬。最初闭关的时候,我也曾觉得孤苦。③我现在还记得,孤苦的感觉就像候在身旁的魔鬼,一口就吞掉了失落的我——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年轻,我的头上还没有这么多白发,但我的心里写满了苦涩和沧桑。是什么拯救了我,你知道吗?是修行、读书和写作。修行和读书让我明白,写作让我的明白有了价值。如果没有它们,我就是一个孤僻和郁郁寡欢的人,就像苹果树上长出的一颗梨子。不合常理,不依逻辑,却发生了。苹果们都想将我搓圆,让我变成苹果,但我只想做好一个梨子,然后把种子撒进土地里,长出参天的梨树,结出无数的果子,并且让果实们饱满一些,甘甜一些,多一点水分,让每一个吃到它们的人,都能甜到心里。于是,我终于长成了一棵这样的大树,从此再也不会感到孤独了。你知道大树的幸福是什么吗?是把根须伸进很深很深的地底,从那里不断地吸收养分,然后把最香甜的收获都变成果子,送给那些采摘它们的人。大树总是尽量让叶子浓密一些,多挡住几缕烤人的阳光,多遮住一些打湿衣物头发的雨滴,让树下的人们能更加安心,更加惬意一些。无尽的幸福啊,赶走了一切的苦涩。从此,大树的世界里只剩下诗意,哪怕牺牲自己,无止境地成全,它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丫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法拒绝的,尤其是病苦、衰老和死亡。所以,接受世界的残酷。每一个生灵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我们改变不了这种残酷,但我们可以在残酷中幸福。你还记得那只躲在大树上吃松果的小松鼠吗?它用小小的手拿着大大的松果,小嘴飞快地啃着。同时,它又警觉地注视着周围,尖尖的小耳朵时不时转一下。吃完之后,它舔了舔小手,然后蹦蹦跳跳地跑了,跟另一只小松鼠一起,在树枝上来回跳跃着。你说,你不知道小松鼠当时在想些什么,但你觉得它是快乐的。它快乐地在树枝上奔跑着,快乐地晒着太阳,快乐地吃着松果。 我还记得,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耀着,虽然疼痛突然袭击了你,你流了好多眼泪,但是当疼痛没那么剧烈时,你又笑了。我真喜欢看你灿烂地笑。命运老人把一般人在七八十年里受的苦,都一股脑地倾注在你三十年的生命里了。尤其是这三四年,你受尽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楚。但是,姑娘啊,也正是这苦,才让你有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另一种人生精彩。当你失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得到。丫头,看看窗外的蓝天,看看天上的白云,不要看你的疼,不要看你的瘦,不要看你得不到的一切,也不要看你不愿见到的一切。它们是笼罩在你头上的乌云,虽然不太好看,但很快就会被大风吹散。你看,风儿不是在卖力地吹吗?④用不了多久,你的世界就会像你头顶的天空一样,阳光灿烂。丫头,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故事,我们一起看看可好?擦干你心头的泪水,把苦涩和着烈酒一口气喝下吧,这段路,让我们一起豪情万丈地走。2018年5月4日,星期五,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丫头以“太阳”称呼老师,既表达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也可以看出老师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B.丫头为了应对身体的新情况,调整了作息和饮食,可见丫头一直以坚强的意志和极大的信心对抗病魔。C.老师对小松鼠进行细致地描写,意在引导丫头在病痛折磨中要依然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D.老师的回信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有对个人心路历程的剖析,借以对丫头的困惑进行疏导。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病痛对丫头的折磨既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B.句子②中作者使用“虽然”和“但”表示前后语意的转折,强调了老师之前对丫头宽慰的作用。C.句子③中的“孤苦”“失落”是老师年轻时的感受,表明老师年轻时和丫头一样经受过病痛的折磨。D.句子④表达出乐观的态度,与前文“在残酷中幸福”“另一种人生精彩”“也是在得到”相互照应。8.老师在回信中,从哪几个方面来宽慰丫头?请加以梳理概括。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读书札记。经讨论,小组确定的主题词为“诗意·拯救”。请围绕主题词写出你的札记要点。【答案】6.B7.C8.①希望丫头丰富自己,充实自己。②希望丫头做好自己,奉献自己,感受幸福。 ③希望丫头接受现实,发现美好。④希望丫头转变看问题的角度,享受人生精彩。9.①创设了诗意情境,语言富有抒情性。②面对人生苦难积极乐观,展现了内心的诗意。③老师曾用修行、读书和写作拯救自我,现在用内心的诗意拯救丫头。【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可见丫头一直以坚强的意志和极大的信心对抗病魔”说法错误,从后文“但我之所以要不断为自己打气,正是因为气一直都不足,甚至可以说我根本没有底气”等内容可以看出,丫头并非一直有极大的信心。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表明老师年轻时和丫头一样经受过病痛的折磨”分析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最初闭关的时候,我也曾觉得孤苦”,并未提到“老师年轻时和丫头一样经受过病痛的折磨”。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是什么拯救了我,你知道吗?是修行、读书和写作。修行和读书让我明白,写作让我的明白有了价值。如果没有它们,我就是一个孤僻和郁郁寡欢的人,就像苹果树上长出的一颗梨子”可知,老师希望丫头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你知道大树的幸福是什么吗?是把根须伸进很深很深的地底,从那里不断地吸收养分,然后把最香甜的收获都变成果子,送给那些采摘它们的人……让树下的人们能更加安心,更加惬意一些”“无尽的幸福啊,赶走了一切的苦涩。从此,大树的世界里只剩下诗意,哪怕牺牲自己,无止境地成全,它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可知,老师希望丫头做好自己,奉献自己,感受幸福。从“丫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法拒绝的,尤其是病苦、衰老和死亡。所以,接受世界的残酷。每一个生灵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我们改变不了这种残酷,但我们可以在残酷中幸福”“我还记得,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耀着,虽然疼痛突然袭击了你,你流了好多眼泪,但是当疼痛没那么剧烈时,你又笑了。我真喜欢看你灿烂地笑”可知,老师希望丫头接受现实,发现美好。从“ 命运老人把一般人在七八十年里受的苦,都一股脑地倾注在你三十年的生命里了。尤其是这三四年,你受尽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楚。但是,姑娘啊,也正是这苦,才让你有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另一种人生精彩。当你失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得到”“看看窗外的蓝天,看看天上的白云,不要看你的疼,不要看你的瘦,不要看你得不到的一切,也不要看你不愿见到的一切……用不了多久,你的世界就会像你头顶的天空一样,阳光灿烂”可知,老师希望丫头转变看问题的角度,享受人生精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读书札记的主题词为“诗意·拯救”,那么在札记中就要体现出“诗意”和“拯救”。在“诗意”方面,首先作者通过富有抒情性的语言,创设了诗意情境。如“你知道大树的幸福是什么吗?是把根须伸进很深很深的地底,从那里不断地吸收养分,然后把最香甜的收获都变成果子,送给那些采摘它们的人”“丫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法拒绝的,尤其是病苦、衰老和死亡。所以,接受世界的残酷。每一个生灵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我们改变不了这种残酷,但我们可以在残酷中幸福”,这些语言抒情性极强,非常富有感染力。其次,作者通过对人生意义的分析,指出了生命的本质,面对人生苦难要积极乐观。如“命运老人把一般人在七八十年里受的苦,都一股脑地倾注在你三十年的生命里了。尤其是这三四年,你受尽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楚。但是,姑娘啊,也正是这苦,才让你有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另一种人生精彩。当你失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得到”“虽然疼痛突然袭击了你,你流了好多眼泪,但是当疼痛没那么剧烈时,你又笑了。我真喜欢看你灿烂地笑”,通过这些富有诗意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诗意。最后,在“拯救”方面,老师在闭关时所感到的痛苦,是用修行、读书和写作拯救自我,“是什么拯救了我,你知道吗?是修行、读书和写作。修行和读书让我明白,写作让我的明白有了价值”,而此时老师试图用内心的诗意拯救丫头,如“无尽的幸福啊,赶走了一切的苦涩。从此,大树的世界里只剩下诗意,哪怕牺牲自己,无止境地成全,它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丫头,看看窗外的蓝天,看看天上的白云,不要看你的疼,不要看你的瘦,不要看你得不到的一切……用不了多久,你的世界就会像你头顶的天空一样,阳光灿烂”。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①。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节选自《晋书·李宓传》)材料二:李宓②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间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余,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宓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宓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宓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宓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③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节选自《华阳国志》)[注]①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在文学上都很有造诣。②李宓,即李密。③荀,荀勖;张,张华;均为西晋大臣。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大诰》A与凡人B言C宜碎D孔明E与言者F无己敌G言教H是以I碎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服阕”和材料二中“服终”的意思相同,均为服丧结束。B.次,与……并列,与“列坐其次”中“次”的词义相同。C.善,认为……好,与“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词义不同。D.伏惟,表希望,与“伏惟启阿母”中“伏惟”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上《陈情表》辞不应命,晋武帝看了后,认为他徒有虚名,于是停止了对他的征召。B.通过李密和司空张华的对话可知,李密认为任用什么样的人是影响君王成败的重要原因。C.中山诸王之前每次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官吏百姓以此为患,李密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D.经李密治理,盗贼骚扰河内其余几县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经过温县境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14.李密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请概括他的一种品质,并结合两则材料具体分析。【答案】10.CDG11.B12.A13.(1)(李密)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倦,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2)汉高祖经过沛县,以宾客之礼对待家乡老幼,家乡供给物品,全然没有烦扰浪费。14.①孝顺。材料一:李密衣不解带,端饭菜、汤药,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材料二:大家愿意做弟弟,李密愿意做兄长,因为做兄长供养父母的时间长。②能言善辩。材料一:将安乐公与齐桓公并列,所阐释的理由使张华信服。材料二:面对吴主问蜀国有多少马的问题,李密以“官用有余,民间自足”巧妙回答。③有政治见解。材料一:通过齐桓公和安乐公的例子说明,君王成败在于任人贤佞。材料二:通过高祖的例子,告诫诸王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④有才华(文学造诣深)。材料一:人们把他和有才华的子游和子夏并列。材料二:李密研究《春秋左传》,博览五经,涉猎学习的知识很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大诰》与凡人言”是主谓结构,语意完整,应在“言”后断开,即C处;“宜碎”前省略主语“《大诰》”,构成主谓结构,语意完整,应在“宜碎”后断开,即D处;“无己敌”为宾语前置句,应在“无己敌”后断开,即G处。故CDG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后来,祖母刘氏去世,(他)服丧结束/祖母去世了,等到服丧结束。B.错误。与……并列;旁边。词义不同。句意: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C.正确。认为……好;与……交好。词义不同。句意:张华认为他说的好/一直与留侯张良交好。D.正确。表希望;晚辈对长辈或下对上说话时表示恭敬的用语。意思不同。句意: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我要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您哀求。故选B。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认为他徒有虚名”错误,由原文“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可知,晋武帝认为他有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暇”,空闲时间;“师事”,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方”,比,并列。(2)“宾礼”,以宾客之礼对待;“桑梓”,家乡;“一无”,毫无,全然没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孝顺。材料一:由原文“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可知,李密衣不解带,端饭菜、汤药,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材料二:由原文“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宓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可知,大家愿意做弟弟,李密愿意做兄长,因为做兄长供养父母的时间长。②能言善辩。材料一:由原文“密曰:‘可次齐桓。’……华善之”可知,将安乐公与齐桓公并列,所阐释的理由使张华信服。材料二:由原文“吴主间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余,民间自足’”可知,面对吴主问蜀国有多少马的问题,李密以“官用有余,民间自足”巧妙回答。③有政治见解。材料一:由原文“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可知,通过齐桓公和安乐公的例子说明,君王成败在于任人贤佞。材料二:由原文“宓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可知,通过高祖的例子,告诫诸王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④有才华(文学造诣深)。材料一:由原文“周门人方之游夏”可知,人们把他和有才华的子游和子夏并列。材料二:由原文“李宓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可知,李密研究《春秋左传》,博览五经,涉猎学习的知识很多。参考译文:材料一: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毋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毋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毋用。(李密)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倦,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 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奏《陈情表》。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有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祖母刘氏去世,(他)服丧结束,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身亡。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的好。材料二:李宓研究《春秋左传》,博览五经,涉猎学习的知识很多。州里举荐他做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位。奉使命出使吴国,吴君主问蜀军马有多少,他回答说:“官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李实说:“愿意做人兄长。”吴君主说:“为何愿意做人兄长?”李宓说:“因为做兄长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后来,祖母去世了,等到服丧结束,皇帝又征召李宓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中山诸王每次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官吏百姓以此为患。李宓到任后,中山诸王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实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经过沛县,以宾客之礼对待家乡老幼,家乡供给物品,全然没有烦扰浪费。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盗贼骚扰河内其余几县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经过温县境内。李宓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勋、张华的意旨,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六十四岁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居家何应龙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秋日三首(其二)秦观月团新碾瀹【注】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瀹(yuè):烹茶或泡茶。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家》首句照应题目,直抒胸臆,“到底”一词强化了诗人的情感。B.《居家》第二句写诗人在啼鸟声中,掩上门扉,表现出诗人的孤寂落寞。C.《秋日》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体现出诗人的情趣。D.《秋日》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看似不相干,实则和谐交融。16.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5.B16.①《居家》尾句借助想象,写自己在花落之后与青山对饮的生活情景,表现自己归隐居家的淡泊情怀。②《秋日》尾句运用细节描写,两只青虫慢吐丝线,诗人饶有兴致观赏,画面生动可爱,极具生活气息,足见其逸趣闲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孤寂落寞”错误。根据前一句“居家到底胜居官”可知,诗人为此时居家而感到轻松惬意。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居家》尾句,意思是等到哪一天如果小园里的花都写完了,我一定要挪动酒桌酒杯到小园里与青山对饮。这句话显然不是现实场景,而是诗人对未来的想象,想象自己在花落之后与青山对饮的生活情景。这一想象场景,富有生活气息,也在其中表达诗人对归隐居家,淡泊处世的渴望。《秋日》尾句,意思是小轩风定,树梢处于暂时静止的状态,连一片枯叶也不见掉落。这给了青虫以好机会,它们相对吐丝,十分自在。这其中,青虫是细小生物,吐丝是轻微动作,但诗人却能仔细进行观察,这体现了他对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情怀。诗人迷醉在青虫吐丝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忘掉了荣辱得失。这种情趣,是眼中唯见财与势的俗人所无法理解的。这样,诗人的超逸情怀,无形中便从诗中透露出来。(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诗人愿追随古代圣贤,保持自身清白而献身正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借比喻来说明要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燕歌行(并序)》中高适以“____________”直言将士们重视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用“____________”来表明杀敌报国是为成全气节而非个人功劳。【答案】①.伏清白以死直兮②.固前圣之所厚③.其莳也若子④.其置也若弃⑤.男儿本自重横行⑥.死节从来岂顾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伏”“莳”“勋”。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淄博市沂源县专门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建了244个爱心食堂,即长者食堂。年龄在60岁至69岁之间的老人,每餐只需支付两元钱,70岁至79岁老人一元钱,80岁以上免费。由于物美价廉,服务周到,一些食堂A。“长者食堂”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解决了老人及其子女的午餐忧虑:既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难题,让他们能够“食无忧”;又在一定程度上B,让他们少了后顾之忧。可谓一举多得!长者食堂作为公益性的养老服务设施,①本着“方便、价廉、互助、卫生”为原则,②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助力,③为社区(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就餐服务。④从老人们对长者食堂的热情反映看,⑤长者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就餐的场所,⑥它还增强了老人们重新融入社会的群体归属感,⑦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当然,⑧工作中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⑨彼此理解、互相呵护才是使长者食堂良性发展的正道。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每天都是座无虚席;B缓解了子女们照顾老人的压力。19.语句①,可修改为:本着“方便、价廉、互助、卫生”的原则或以“方便、价廉、互助、卫生”为原则。语句⑦,可修改为:让老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语句⑧,可修改为:工作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前面说老年人爱心食堂“物美价廉,服务周到”,可见每天来的人很多,应填:每天都是座无虚席。B处,语段分析“长者食堂”火爆的原因,“让他们少了后顾之忧”中的“他们”指老人的子女,可见能够缓解子女的压力,应填:缓解了子女们照顾老人的压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修改为:本着“方便、价廉、互助、卫生”的原则或以“方便、价廉、互助、卫生”为原则。语句⑦,偷换主语,主语是“长者食堂”,“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的主语是“老人”,修改为:让老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语句⑧,“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不合逻辑,“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修改为:工作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里。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峦……“唔……”他像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孙少平尽量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他思量,过去战争年代,像他这样的青年,多少人每天都面临着死亡呢!而现在是和平年月,他充其量吃些苦罢了,总不会有死的威胁。想想看,比起死亡来说,此刻你安然立在这桥头,并且还准备劳动和生活,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是的,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做自己的正常生活……20.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和“阿……Q哥,像我们这样的穷朋友是不要紧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B.但他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里。C.他像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D.像他这样的青年,多少人每天都面临着死亡呢!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忘掉温暖、温柔、享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2.文中第三段,交替使用“他”和“你”两种人称,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作者的用意。【答案】20.D21.①“忘掉!”单独成句,且用了叹号,表现出孙少平内心的坚决。②三个“忘掉”构成排比,语言整齐,富有节奏和气势,更能体现必须直面残酷现实的勇气。22.①使用“他”,有利于表现孙少平思量时的冷静、理性,便于作者叙写和评论。②使用“你”,营造对话语境,更能真切描写出孙少平内心的坚定,感情更强烈。③人称转换自然,使表达更加灵活,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阿……Q哥,像我们这样的穷朋友是不要紧的”的“像”,表示举例。A.是比喻手法的比喻词。B.意为似乎、好像。C.表示相似、类似。D.表示举例。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运用句子的修辞手法,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与改句相比,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多了最开始的一个“忘掉!”这一词语单独成句,且用了叹号,起到强调说明的作用,这表现出孙少平对于“忘掉”的内心的坚决。第二个区别是原句在“温暖、温柔、享乐”分别加上动词“忘掉”,而且最后还强调是“一切享乐”。三个相同的动词“忘掉”,使得句子形成排比句式。这一句式语言整齐,富有节奏和气势,表达了主人公孙少平面对困难时决意忘掉,勇敢奋斗的态度。与原句平淡的表述相比,更能体现必须直面残酷现实的勇气。【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第三段中,“孙少平尽量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而现在是和平年月,他充其量吃些苦罢了,总不会有死的威胁”“是的,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做自己的正常生活……”使用第三人称“他”。这些部分,是对孙少平进行思考时的客观描写。这里从上帝视角展现孙少平思量时的冷静、理性,以及总体的前后变化,便于作者叙写和评论。“ 想想看,比起死亡来说,此刻你安然立在这桥头,并且还准备劳动和生活,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运用了第二人称“你”,是对孙少平思考内容的具体描写。这里,作者营造对话语境,模拟孙少平内心自我对话的激烈场景,并最终得出“勇敢地去战胜困难”的结论,更能真切描写出孙少平内心的坚定。同时,对话体的表现方式,也可以使语句感情更强烈。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好的风景,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略自然之美,可以愉悦情怀、放飞心灵;好的风景,可以成为心灵的栖息之地,可以展现整个群体的风貌……风景是有意蕴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人生好风景无处不在人生何处无好景?身在滚滚红尘,置身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在绘写自己的风景,我们既是风景的创作者,也是风景的欣赏者。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风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生存环境各异,人生风景也就各不相同:或艳丽,或灰暗;或雄壮,或悲惨;或多彩,或平淡……人生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不会像康庄大道笔直平坦到尽头,其间有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也会有乌云遮顶,冰寒雪冻;有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也会有厄运突来,屡遭挫败。正是这种纵横交替,才构成人生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懂得绘画人生风景的人,他能在顺利时不放纵,步伐稳健,谨慎前行,努力去攀登人生的目标;失意时不气馁,坚毅顽强,勇敢拼搏,步步朝向人生的目标迈进。无论何种情况下,眼中都有自己的靓丽风景。懂得绘画人生风景的人,他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工作,用善良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世人与尘事,用坚强勇敢的斗志去对待困难与丑恶时,因此,他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美好的东西。他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自然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美丽风景。反之,一个人若以极端悲观、自私、奸诈的态度待人处世,那么,他展现给人们的无疑是一道丑恶的风景。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会遇到许多人,许多事,因此,我们不仅要努力绘画自己的风景,也还要懂得和善于欣赏他处的风景。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欣赏沿途上的种种风景。因为在人生道路的每一处,即使是在最困难的站段,也总会有美好景致在。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一个会欣赏风景的人,他会用好的心境,从好的角度去观赏风景,从中获得美的感受,让人生变得更加亮丽。 即使对于同一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其视觉与感悟也各不同。怀着积极向上,豁达明朗的心态去观赏,则能发现原来景致极美,身置其中心怡神扬,如痴如醉;带着悲观消沉,世俗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则会对风景格格不入,难以溶合其中,真切感受景色的美丽,获得美的享受。人生的好景色,全来自人的心态。古往今来,诗人多以悲伤、凄然、失落、无奈之情吟咏秋景,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不然,“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一反秋天萧条,寂寥的感觉,向人们展示的是秋鹤排云直上,顽强奋斗,矫健凌厉的雄姿,这是不似春天又胜似春天的壮美秋景图!好景色到处都有,就看你心中有没有,看你会不会用心欣赏。心中若有景,眼中则有景,人生则有景。真的是,心存真善美,人生何处无好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好的风景”有多重含义,“好的风景,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略自然之美,可以愉悦情怀、放飞心灵”,由此看出,可以具体的自然界景观;“好的风景,可以成为心灵的栖息之地,可以展现整个群体的风貌……风景是有意蕴的”,由此看出,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考生可以联想到,如成长的过程;朋友亲人的关爱;师长的人生智慧;书中的文化、知识等。可以说生活中好风景无处不在:最好的风景是回家的路;最好的风景莫过于心中有阳光;最好的风景是世间的感动与真情等。综合来看,所有让我们学会感动、彻悟人生、感受真情人或事都可以看作是“好的风景”。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好风景来自善于发现的眼睛,“好风景就在熟悉的地方”,好风景一直在,只有拥有一双慧眼,就可以发现风光无限;拥有一颗善感的心、感恩的心,就能够发现身边一草一木、秋华春月都是好风景,好风景就在我们身边。行文构思时,可以写议论文,除了自然风景的美好以外,也可联系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中或社会中别具一格的美展开议论,如自然界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奋进坚强之美丽风景,社会中那些无私奉献的静默之美丽风景等;或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如写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动,展现思想或道德闪光点,让自己成为一方独特的风景,则不失为新颖之作。立意:1.人生何处无美景。2.用心感受,风景弥新。3.心中有爱,眼中有美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1:0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0.2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