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接续历史,把革命前辈开创的光辉事业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长征标注了人类精神的新高度。迢遥万里的跋涉中,长征精神体现为坚如磐石的理想、正义必胜的信念,体现为救国救民的担当、无怨无悔的牺牲,体现为独立自主的勇气、实事求是的品格,体现为顾全大局的胸怀、团结一心的素养,体现为人民至上的情怀、植根群众的作风。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今天的新长征路上,发展的任务紧迫繁重,改革的攻坚艰苦卓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当年的万里长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才能克服“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跨越今天的雪山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95年上下求索,67年励精图治,我们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曲折,遭遇怎样的风险挑战,我们都没有理由犹疑和动摇,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遵循的是规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 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只有时刻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统揽大局、统筹全局,把我们的军队建设好,把我们党这个领导核心建设好,把改革发展的全局维护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需要我们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我们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目标的最终实现。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辉煌。(摘编自人民日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有删改)材料二: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征精神是长征留下的最宝贵财富,达到一定的高度,能使我们民族在特定的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B.当代要把革命前辈开创的光辉事业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领悟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长征精神。C.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发展的任务紧迫繁重,改革的攻坚艰苦卓绝,比当年的万里长征更艰巨、更复杂。D.长征的队伍以年轻人为主,他们胸怀理想在长征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所以说,长征其实也是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不过二者论述的内容各有侧重。B.弘扬经过万里跋涉淬炼出的长征精神,可以在民族复兴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C.重走长征路可以得到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可以保证我们在未来路上取得胜利。D.每个融入祖国、人民,与人民共命运,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人都是在走“长征”路。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福建医科大学“重走长征路,领略翠城情”思政课主题学习实践队,抵达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B.天水市博物馆宣教人员利用多媒体为青少年讲述并展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C.学校党支部组织青年教师召开主题为“聆听红色故事,弘扬长征精神”的主题党日活动。D.人社局通过演讲激励广大人社青年职工担当作为,克难攻坚,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4.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的思路。5.“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在新长征路上,年轻人应该怎样更好地进发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C3.B4.①由“精神”的价值引出“长征精神”,并点明弘扬的必要性;②阐述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意义;③弘扬长征精神的策略(做法);④再次强调长征精神的意义并发出号召。5.①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努力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②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以长征精神来鼓舞自己攻坚克难;③在新时代肩负起新使命,以长征精神凝聚人民力量;④要走好未来的路,以长征精神来感染、召唤自己努力奋斗;⑤要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以长征精神来洗礼自己精神、升华自己的思想。【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比当年的万里长征更艰巨、更复杂”错,曲解文意,文中用“不亚于”,不是比长征更艰巨、更复杂。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保证”“胜利”太绝对。重走长征路传承的是精神,材料二是说“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可以激扬青春力量,创造更好人生,B项是一个长征知识普及活动。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精神”的价值,第二段“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接续历史,把革命前辈开创的光辉事业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由“精神”的价值引出“长征精神”并点明弘扬的必要性;第三段“长征精神体现为坚如磐石的理想、正义必胜的信念,体现为救国救民的担当、无怨无悔的牺牲,体现为独立自主的勇气、实事求是的品格,体现为顾全大局的胸怀、团结一心的素养,体现为人民至上的情怀、植根群众的作风”,第四段“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才能……”阐述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意义;第五、六、七段“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统揽大局、统筹全局……”阐述弘扬长征精神的策略(做法);第八段“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辉煌”再次强调长征精神的意义并发出号召。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接续历史,把革命前辈开创的光辉事业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 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可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努力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②结合材料一“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才能克服‘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跨越今天的雪山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以长征精神来鼓舞自己攻坚克难;③结合材料一“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只有时刻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可知,在新时代肩负起新使命,以长征精神凝聚人民力量;④结合材料二“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可知,要走好未来的路,以长征精神来感染、召唤自己努力奋斗;⑤结合材料二“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可知,要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以长征精神来洗礼自己精神、升华自己的思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我来是……”“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天哪!您帮帮我,教教我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真的吗?是怎么死的?”“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儿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接着是一阵沉默。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地,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 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话好像都已说了……”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文本二:“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创作时,对他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艺术手法,所提出的精辟论断。他说“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心灵的辩证法。”也就是说,“心灵辩证法”常常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通过艺术手法细细展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心理矛盾既是人的心灵运动的一种主要形态,又是心灵运动的内在动力。所以,托翁首先特别注意描 写人物的心理矛盾。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法庭相遇之后,思想冲突激化,面临同邪恶的决战,同自我的决战,同本阶级的决战。托翁就精细入微地描写了交织在他内心的错纵复杂的矛盾:他意识到自己有罪,怕罪恶披露,却又故作镇静,“若无其事地坐”在法庭上,“把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摆弄着他的夹鼻眼镜”。总之,在表现人物心灵运动的现实主义艺术中,托尔斯泰无疑是超越前人,并使后人景仰的艺术大师。(选自屈骥明《<复活>中的“心灵辩证法”》,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聂赫留朵夫刚见到玛丝洛娃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表现他对玛丝洛娃由衷的尊敬,同时说明他内心的犹豫不决。B.从“那事早完了”“没有什么罪可赎的”等表述可知,玛斯洛娃已经不计前嫌,原谅了聂赫留朵夫。C.当问起玛斯洛娃为他生下的那个孩子时,聂赫留朵夫“感到脸红了”,此时,他的内心交织着怜悯、愤恨、内疚、羞耻多种情感。D.“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呢”,说明聂赫留朵夫从内心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开始由爱情向亲情转变,标志了他的人性开始“复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内心“兽性的我”与“精神的我”的对话,充分展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陷入矛盾中,斗争激烈。B.小说以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明线,以双方恩怨情仇为暗线,双线交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场景。C.小说不仅使用大量的对话描写,或细化了故事发展,或延缓了叙事进程,还插写典狱长的介入,增加了波澜,延缓了叙事节奏。D.“聂赫留朵夫”是列夫·托尔斯泰好几部作品的主人公。这篇小说中的他心存善念,深陷于心灵的激烈矛盾中,是作者精神上艰难探索的艺术记录。8.小说中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主要是其精神的复活,请简要概括其精神复活的过程。9.请结合文本二,分析聂赫留朵夫面对玛斯洛娃要钱的情节,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现了他怎样的心灵辩证发展过程。【答案】6.D7.B8.①见到狱中的玛丝洛娃时认识到自己的可耻;②看到玛丝洛娃的堕落感到愧疚和痛苦; ③最终决定要拯救玛丝洛娃9.①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内心对话),写出了内心的动摇、矛盾、斗争。②凭借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通过作者的描述和直接分析,展示聂赫留朵夫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③语言描写,写出矛盾斗争后心灵的发展:克服了后天的自私,发扬了人性中的“爱和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由衷的尊敬”不当。用“您”是因为他看到面前的玛丝洛娃已不是当年的“卡秋莎”,而“卡秋莎”也并未认出他,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更重要的是,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的,所以他选择用“您"来称呼。B.“玛斯洛娃已经不计前嫌,原谅了聂赫留朵夫”错,这些都是玛斯洛娃的愤恨之语,恰恰表明她对以前的事仍耿耿于怀。C.“愤恨”之情不当,应为“悔恨”。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双线交错”错,本文没有双线结构,就是以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斯洛娃为线索,展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概括能力。①由“‘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可知,见到狱中的玛丝洛娃时认识到自己的可耻;②由“‘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可知,看到玛丝洛娃的堕落感到愧疚和痛苦;③由“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可知,最终决定要拯救玛丝洛娃。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审美特征和写作手法的能力。①文本二“‘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创作时,对他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艺术手法,所提出的精辟论断”“托翁首先特别注意描写人物的心理矛盾。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法庭相遇之后,思想冲突激化,面临同邪恶的决战,同自我的决战,同本阶级的决战。托翁就精细入微地描写了交织在他内心的错纵复杂的矛盾”,反观文本一,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内心对话),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动摇、矛盾、斗争。如面对玛斯洛娃要钱的行为,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很矛盾,“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大量的心理描写,生动刻画出聂赫留朵夫内心的动摇、矛盾和斗争。②凭借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通过作者的描述和直接分析,展示聂赫留朵夫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小说用第三人称“他”来写,便于全方位展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通过作者的直接分析展现了聂赫留朵夫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③语言描写,写出矛盾斗争后心灵的发展:克服了后天的自私,发扬了人性中的“爱和善”。如当聂赫留朵夫决定要拯救玛斯洛娃的时候,他坚决地说,“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语言描写展现了聂赫留朵夫此刻内心洋溢着的“爱和善”的温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 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牦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节选自《庄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放在姓氏后面,表示对人的尊称,如文中的“惠子”。B.石,与“升”、“斗”、“钟”一样,都是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中的“固”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固”意义相同。D.“裂地而封之”中“而”,与“卑身而伏”中的“而”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人“善为不龟手之药”却“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庄子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其另有更大的价值。B.野猫和黄鼠狼很灵活,擅长捕捉小动物。虽然牦牛连只老鼠都捕不到,但庄子却认为牦牛的价值更大。C.面对惠子的言论庄子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给惠子讲故事,体现了庄子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的特点。D.在“五石之瓠”与“大樗之树”两个事例中,庄子与惠子所争论的是同一个焦点,表达的是各自的同一个观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14.庄子在与惠子的两段争论中想阐述什么思想?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C12.B13.(1)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心它太大而无处可容呢?(2)(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14.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只有充分认识事物,才能不被困惑,达到逍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今子有大树”,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排除BD;“于无何有之乡”为“树”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彷徨乎无为其侧”和“逍遥乎寝卧其下”,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意义相同”错误。固:实在;本来。句意: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D.而:表顺承;表修饰。句意: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屈身伏在那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但庄子却认为牦牛的价值更大”错误,庄子只说物各有各的用处,没有认为牦牛的价值更大。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何不”,为什么不;“虑”,用绳结缀;“以为”,把它用作;“瓠落”,很大。(2)“夭”,死亡,此处指遭到砍伐;“安所”,哪里会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据此可知,对待事物价值大小的问题,要达到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关键在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特点,才能够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真正价值之所在。从而不被困惑,达到逍遥。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客人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杈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庄了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和“十年”写出了生者与死者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隔离,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能再相逢的遗憾。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记述词人在对亡妻的哀思中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加深了这首词的内涵。C.“小轩窗,正梳妆”句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亡妻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印象。这看似梦境记实,实则是夫妻二人生前甜蜜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D.本词题为“记梦”,梦境在全篇中居主导地位。词人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16.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耐人回味。请简要赏析。【答案】15.D16.(1)对写(侧面落笔,悬想)。从对方落笔,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将对亡妻的思念之痛表达得深沉哀婉,催人泪下。(2)以景结情。用明月夜、短松冈作结,以荒凉凄清之景,烘托出思念幽独之痛,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梦境在全篇中居主导地位”错,此词题为“记梦”,只有下阕五句写梦境,上阕写梦前所思。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对写(侧面落笔,悬想)。“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意思是“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诗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实际上,这是从对方落笔,写自己怀念亡妻,通过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以景结情。“明月夜,短松风”二句,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凄清幽独的氛围,让“难舍亲人、柔肠寸断’的情感更加黯然魂销。诗歌以景作结,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勇担国家责任,以《<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两句自勉。(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个人生命短暂,而人类的存在则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感慨人生短暂,但并不颓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李白对自我价值非常自信,当其被唐玄宗征召任用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被赐金放还时,他在《将进酒》中又写到:“_______,_______。”【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人生代代无穷已④.江月年年望相似⑤.天生我材必有用⑥.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弘毅、道、已、材、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①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②;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科学防治,就能走对防控的“路子”、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③,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我们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④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完善因地制宜蔚然成风如履薄冰B.完备因地制宜靡然成风战战兢兢C.完善因势利导靡然成风如履薄冰 D.完备因势利导蔚然成风战战兢兢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把________改为_____(2)把________改为____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A19.①.只要……就②.只有……才③.走对防控的“路子”、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④.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20.比喻,把袭来的疫情比作风浪,把科学带来的安全感比作压舱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科学使人们面对疫情侵袭不再慌乱的现状。【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完善:齐备而良好。完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语境指进一步使策略和措施更全更好,应选用“完善”。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此句讲的是因人因地采取不同的策略。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和“分类施策”并列使用,指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取措施,应选用“因地制宜”。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此句讲的是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成为了一种好风气。靡然成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贬义)语境为褒义,应选用“蔚然成风”。如履薄冰:原义是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此句讲的是必须保持谨慎。战战兢兢: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此处形容小心谨慎,没有害怕的意思,。应选用“如履薄冰”。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只要……就”不合逻辑,“坚持科学防治”是针对疫情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改为“只有……才”;二是走对防控的“路子”、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语序不当,应先看清“样子”,再找到“方子”,最后走对“路子”,改为: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句中有两组比喻,第一组本体为“袭来的疫情”,喻体为“风浪”;第二组本体为“科学带来的安全感”,喻体为“压舱石”。这两组比喻都是化抽象为具体,顺承前文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科学使人们面对疫情侵袭时,能理性运用科学思维,从而心里有了底气,不再慌乱的现状。(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也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综合性疾病,它的发病原因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清楚。在医学上,①。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明确病因,②。而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大多数,比例达95%,由于病因未明,这类患者还是需要靠药物控制,加上生活方式的干预,才能把血压有效地控制下来,如果擅自停药、换药,血压肯定是会反弹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正确用药,后果很严重。患者一旦停药,随着药物在体内浓度的下降,血压有可能会急剧升高,也就是不仅仅是反弹到原先水平,③。这种血压的骤然变化也很容易产生并发症,如出现脑梗塞、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心脑血管事件。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辰一会唱歌儿,一会跳舞,哄了半天,孩子这才不哭了。B.老李说话这快,跟开机关枪似的,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有听的份儿。C.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D.毕业二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俩说这说那,聊了整整一个晚上。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21.C22.①高血压又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②因此这类患者在病因去除后可以不吃降压药③可能还会比原来的水平更高【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这类”的“这”,是指示代词,作定语,修饰限制后文的“患者”。A.“这”是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B.“这”,口语,这样,这么。 C.“这种”的“这”,是指示代词,作定语,修饰限制后文的“大考”。D.“这”,是指示代词,作宾语,泛指谈话的内容。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是指高血压的分类,结合后文的阐释“对于继发性高血压”“而原发性高血压”,应填“高血压又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②此处和“这类患者还是需要靠药物控制”为对照句,可知可以找到明确病因的继发性高血压,如果去除病因是可以不吃降压药的,应填“因此这类患者在病因去除后可以不吃降压药”。③结合前句“不仅仅是反弹到原先水平,”,此处语意应是递进,应填“可能还会比原来的水平更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材料二:海明威曾言:“生而为人,不可能永远是胜利者。”亦有人如斯评价桑迪亚哥:“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材料三:1990年7月,习主席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高度评价未看到兰考被治理成功的焦裕禄同志。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从不同维度体现了成功与失败的内涵与关系。考生要在把握三则材料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炼出适宜的观点,构思成文,切忌只从一则材料出发,以一则材料为立意基础。三则材料内涵解读:材料一说的是做成一件事,往往产生于周密考虑,成功于实践探索,失败于骄傲自满,此句给我们指出了成功、失败可能的转化路径。材料二告诉我们桑迪亚哥虽然没有成功将大马林鱼带回家,但他“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勇气和毅力,他的“务” 而不懈,实现了他所追求的“人格与尊严”,这也是一种成功。材料三传达给我们的思想是焦裕禄虽然“活着没有治理好沙丘”,但我们应该从中看到:有些成功体现在生命历程之外,他一生在“务”,升华了成功。写作时要抓住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把握成功、失败的内涵,联系现实,表现时代精神,赋予文章时代意义。尤其是对“成功”与“失败”内涵的理解,不能过于狭隘,而应从做何事、如何做事、做事的效果的角度思考,抛开狭隘的功利观,从更高远的意义上看待“成功”与“失败”。还要摒弃一味讲道理、空发议论的“假、大、空”文风,要结合具体事例论述观点,如孔子半生奔走,未能实现理想,但这样的“奔走”恰是务实做法,其思想流传后世,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革命者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没有享受到个人生活的幸福,但同样是成功者等。结尾要联系青年身份,论述这样的思想对自己人生、做事的指导意义。立意:1.成功在务,失败在傲。2.深虑务实,成功之道。3.永不妥协,可以赢得成功。4.成功在于对精神、价值、梦想的追求,与外在的获得无关。5.务实逐梦,虽败犹成。6.成功也许在生命历程之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18:0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7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