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23级高一开学检测语文试题2023.8(本次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30分,请将答案全部填涂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现,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就此而言的。因为它“空”,所以它“有”;“空”通过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世界。(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空山》)材料二: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等,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一如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风风雨雨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摘编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材料三:众人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青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曲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艺术依照“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观,在艺术创作中为了使欣赏者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特别注重“虚”的创造。B.中国艺术推崇的“虚”在绘画、诗词、造园等各种艺术中都有所表现,其中造园艺术的“虚”最能体现“空”的精髓。C.“静照”只有在断绝世务后才能空诸一切,心无挂碍,从而静观万象获得充实、内在、自由的生命,诞生艺术的心灵。D.心灵内部的“空”比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为重要,它能产生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的艺术 人格和艺术上的神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通过中西方美学观的比较,突出了“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B.材料二中引用苏东坡的诗句,论证“物象呈现灵魂生命”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C.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证的中心都指向“空灵”,但是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D.中国戏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体现了“空”艺术特点。3.下列选项,不符合“空灵”特点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严羽《诗话》)C.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计成《园冶》)D.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姚鼐《登泰山记》)【答案】1.A2.B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其中造园艺术的‘虚’最能体现‘空’的精髓”错,无中生有。原文“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没有说造园艺术的“虚”最能体现“空”的精髓。C.“‘静照’只有在断绝世务后才能空诸一切,心无挂碍”错。结合“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可知,没有条件关系。D.“它能产生萧条淡泊、闲和严静艺术人格和艺术上的神韵”错。结合“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可知,只是“基本条件”。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论证‘物象呈现灵魂生命’的观点”错,是论证“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D.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可知,“空灵”需要有虚的特质,本项写实,没有虚。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这三处的字母。()故循法之功A不足B以高C世D法古之学E不足F以制G今H吾计I决J子K其L勿反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意思相同。B.“畔学者”与“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中的“畔”意思不同。C.“使者报王”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报”意思相同。D.“五伯不同教而政”与“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中的“伯”意思不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对国情、人情的洞察准确透彻,知道推行胡服骑射一定会招来非议,事实果不其然。B.同是说服反对者,赵武灵王对叔父从国家形势和往事说起,动之以情,对另外两位反对者则晓之以理。C.赵造一开始表明忠臣为国尽忠,即使获罪也不应当回避,这是在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D.赵武灵王反复给反对者讲述道理的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策》“智谋细,文辞妙”的特点。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2)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答案】4.DHJ5.B6.C7.(1)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成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派王孙绁来拜望您,请叔父穿上胡服吧。(2)服装有一定的样式,这是礼法所规定的,这是古代圣人用来教导我们的。希望君王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遵循旧制的做法不能超过当世,效法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我的主意已定,希望你不要再说反对的话了。“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句子结构完整,其中“循法之功”做主语,对应谓语为“高”,宾语为“世”,所以第一处断在D处;“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与前句为对称句,“法古之学”为主语,“制”为谓语,“今”为宾语,所以第二处断在H处;“子其勿反也”中“子”为该句的主语,应在“子”前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J处。故选DHJ。【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肥义在旁边陪伴侍奉。/公西华在孔子身边陪伴侍奉。B.“意思不同”错。“畔”,都通“叛”,解释为“背离,背叛”。句意:背离了圣贤们的教导。/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C.正确,“报”均解释为“回复,报告”。句意:王孙绁把公子成的话向赵武灵王报告。/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 D.正确,“伯”,通“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古代管领一方的长官。句意:春秋五霸的教化不同却都能治理好国家。/两个州的地方长官看见和知道的。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是在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错。赵造先表明忠臣为国尽忠,即使获罪也不应当回避,这是在为下文的委婉劝谏做铺垫,并非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募”,仰仗;“成”,促成;“谒”,拜望;“服”,穿上胡服。(2)“礼之制也”,判断句;“制”,规定;“所以”,用来……的;“图”,考虑。参考译文:赵武灵王平日没事闲坐时,肥义在旁边陪坐。武灵王说:“现在我打算教导百姓改穿胡服、练习骑射,那么社会上一定会对我进行非议了。”肥义说:“愚蠢的人对于即使成功的事情也弄不明白,聪慧的人在事态尚未露出苗头之际就能察觉出来了,希望大王马上去施行吧。”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服。(赵武灵王)派王孙绁对公子成说:“子女不违抗父母,臣子不违抗国君,这是先王时就已通行的规矩。现在我要改穿胡服的目的,决不是放纵情欲而娱乐心志啊。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成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派王孙绁来拜望您,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公子成拜了两拜,说:“中原这个地方,是圣贤进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道德所施行的地方。现在君王舍弃了这些,而去袭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背离了圣贤们的教导,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虑啊。”王孙绁把公子成的话向赵武灵王报告。于是,(赵武灵王)就亲自到了公子成家里,对他说:“衣服的式样,不过是为了人们穿用方便;而礼制,是为了处理事情方便。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是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秦、韩紧紧相邻。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武备,凭什么能守得住呢?早些时候,中山国依仗齐国的雄厚兵力,侵犯我国的土地,俘虏我国的百姓,又引水围城;如果不是祖先神灵保佑,城几乎就失守了。对此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城的奇耻大辱,这不是我对您期望的!”公子成听了以后拜了两拜,于是赵武灵王就赐给他一套胡服。赵文又前来劝阻武灵王说:“服装有一定的样式,这是礼法所规定的,这是古代圣人用来教导我们的。希望君王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武灵王说:“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服饰不同却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的教化不同却都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习俗应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礼法制度也要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赵造规劝说:“不竭尽忠心,属于奸邪之类;因私心而危害国家,属于贼害之类。我虽然愚钝,愿尽忠心。不敢逃避死罪。”武灵王说:“忠臣不避危险,明君不拒绝别人提意见,你就说吧!”赵造说:“圣人不交换百姓而进行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行动。我希望大王好好考虑吧。”武灵王说:“圣人的兴起,不承袭前代而王天下;夏、商的衰败,因不变更制度而灭亡。所以遵循旧制的做法不会建立盖世的功勋,效法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我的主意已定,希望你不要再说反对的话了。”(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8.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问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是因为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错。诗人认为苦笋长成后就具备了如魏征一样的美好品质,应该静待其成长,告诫孩子们不要在苦笋娇嫩时就拔出来太多。故选C。三、名著阅读(每题2分,共18分)9.以下四处描写分别与《红楼梦》中人物对应正确的是()甲:“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乙:“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丙:“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A.贾探春贾迎春贾宝玉林黛玉B.贾探春薛宝钗薛蟠林黛玉C.史湘云贾探春贾宝玉贾惜春D.林黛玉薛宝钗薛蟠贾惜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甲:“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摘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里对贾探春外貌的描写。解释:眉清目秀,顾盼中神采飞扬,谈吐有文化,字字皆精华,跟此人会面,立刻就会忘记了其他庸庸碌碌的人,体现人物的精明能干,写的是贾探春。乙:文句是用来形容女人的面容美丽洁白,肤质极好!腮如新鲜的荔枝,皮肤白滑、细腻,形容女子面容娇美,气色红润。出处:摘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里,体现人物的“温柔”,写的是贾迎春。丙: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里的《西江月·批宝玉二首》,意思是:无缘无故自寻愁和恨,有时像傻瓜有时候发狂。虽然表面上生得风流倜傥,肚子里全是杂草装。落拓不羁不懂世务,愚笨顽劣怕读圣贤文章。行为性情怪诞固执又反常,根本不管别人诽谤。写的是贾宝玉。丁:在《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里中写到“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段外貌描写是贾宝玉眼中的黛玉。写的是林黛玉。故选A。10.请选择正确的一项()A.宝玉的那块玉正面写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反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永昌”八个字。B.贾府的“四春”分别是:精明的贾元春、孤僻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懦弱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C.“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一判词讲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D.由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湘云还席,大家又齐聚大观园。刘姥姥也有幸参与了这些活动。首先是在秋爽斋刘姥姥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接着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滑了一跤,幸无大碍。【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A.“正面写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反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永昌’八个字”错误,正面还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永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B.“精明的贾元春、孤僻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懦弱的贾惜春”错误。应该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D.“在秋爽斋”错误。根据《红楼梦》判断刘姥姥到稻香村,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故选C。11.宝玉生日时行酒花令,下列人与花匹配错误一项是()A.探春——牡丹B.湘云——海棠C.李纨——老梅D.黛玉——芙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表述为,“李纨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可知,与牡丹匹配的应是宝钗。故选A。12.红楼回目中往往有对人物的“一字定评”,下列选项中与回目相对应的一项是()____袭人娇嗔箴宝玉平儿情掩虾须镯 ___晴雯病补雀金裘 紫鹃情辞试忙玉A.勇、贤、俏、慧B.俏、慧、勇、贤C.慧、勇、贤、俏D.贤、俏、勇、慧【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由《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可知,此四处应填“贤、俏、勇、慧”四字。故选D。13.班级组织同学前去淮安大剧院观看越剧《红楼梦》,演员扮演角色以及台词对应的情节,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演员①:似一支寒梅独自放,今日接来娇花倚松栽,从今后,在白头外婆怀里藏……演员②:盼姐姐盼的我苦难诉,盼不开啊宫门锁,盼了七年才回家……演员③:老爷,你就看在我们夫妻的份上,我年已半百只有这一个孽障……演员④: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A.演员①—林黛玉—《林黛玉进贾府》演员②—贾环—《元妃省亲》演员③—王夫人—《宝玉挨打》演员④—惜春—《抄检大观园》B.演员①—贾母—《林黛玉进贾府》演员②—宝玉—《元妃省亲》演员③—王夫人—《宝玉挨打》演员④—惜春—《抄检大观园》C.演员①—林黛玉—《林黛玉进贾府》演员②—贾环—《元妃省亲》演员③—王夫人—《宝玉挨打》演员④—惜春—《抄检大观园》D.演员①—贾母—《林黛玉进贾府》演员②—宝玉—《元妃省亲》演员③—王夫人—《宝玉挨打》演员④—迎春—《抄检大观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本题具体考查对越剧版《红楼梦》经典台词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需要考生熟悉名著相关内容和情节,并准确进行搭配。①由“白头外婆”可知演员是“贾母”,由“今日接来娇花”可知情节是“林黛玉进贾府”;②由“盼姐姐”可知演员是贾宝玉,由“盼不开啊宫门锁,盼了七年才回家”可知情节是“元妃省亲”;③由“老爷”“我们夫妻”可知演员是王夫人,由“我年已半百只有这一个孽障……”可知情节是“宝玉挨打;④是王熙凤和王保善家的抄检暖香坞时在惜春处查出入画的问题,这是惜春的台词,演员是“惜春”,情节是“抄检大观园”。 故选B。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那天,贾珍在家设宴相庆。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前来庆贺。B.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C.元春自幼为祖母教养,与弟宝玉情同母子。省亲那天,元妃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宝玉,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D.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相关情节的能力。A.“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前来庆贺”有误,贾母并没有前来参加。C.“一手搀贾母,一手搀宝玉”有误。原文是“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可见是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D.“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有误。本来要送给黛玉,但黛玉说是臭男人的东西,不要。故选B。15.《红楼梦》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非常多,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院试,考取为秀才;第二级为乡试,考取为举人;第三级为会试,考取为状元。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考的是会试。B.“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合称,是元明清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林黛玉进贾府时,正在念这些书。C.小犬、小幺是谦称自己的仆人和儿子,贱荆是谦称自己的妻子。D.弱冠指男子成人,北静王水溶第一次出场时尚未弱冠。将笄之年指女子成年,薛宝钗在贾府过的第一个生辰可以算是将笄之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A.“第三级为会试,考取为状元”说法错误,会试考取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B.“是元明清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说法错误,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C.“小犬、小幺是谦称自己的仆人和儿子”说法错误,应该是“小犬、小幺是谦称自己的儿子和仆人”。故选D。16.关于《呐喊》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旨在描摹“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B.《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阿Q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他的下场令人同情令人感叹,这一切是通过阿Q日常生活中富有悲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C.周树人首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D.《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夏瑜一家,暗线是华老栓一家,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祝福》都收在《呐喊》中”错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B.“这一切是通过阿Q日常生活中富有悲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错误。通过阿Q日常生活中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D.“《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明线是夏瑜一家,暗线是华老栓一家”错误。《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故选C17.关于《呐喊》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只能梦中见 面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副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B.《风波》描写1917年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无德操”的国民性弱点。C.“白光”一直在诱惑着方玄绰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的象征意义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诱惑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D.双喜、七斤、赵贵翁、仲密君、红眼睛阿义分别出于《社戏》《风波》《狂人日记》《鸭的喜剧》《药》。八一嫂、杨二嫂、邹七嫂、方太太、三太太分别出于《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兔和猫》。康大叔、古久先生、何小仙、丁举人、赵太爷分别出于《狂人日记》《药》《明天》《孔乙己》《阿Q正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只能梦中见面”说法有误。单四嫂子埋掉儿子后,她还奢望能在梦中再见一次儿子,但最终并没有如愿。C.应是“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方玄绰是《端午节》里的“差不多先生”这一形象。D.“康大叔、古久先生……分别出于《狂人日记》《药》……”说法有误,应是康大叔对应《药》,古久先生对应《狂人日记》。故选B。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8.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2)李煜《虞美人》中反衬人生无常韶华不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涉江采芙蓉》中设问写主人公凄凉寂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4)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渺小。(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7)《六国论》中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的论点,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________”。(8)请写出暑假背诵篇目中包含“春”字的古诗句子,不必写上下文,一共写6句,不得与上面答案重复。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答案】①.师者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雕栏玉砌应犹在④.只是朱颜改⑤.采之欲遗谁⑥.所思在远道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⑨.浴乎沂⑩.风乎舞雩⑪.咏而归⑫.吴楚东南坼⑬.乾坤日夜浮⑭.弊在赂秦⑮.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⑯.春风送暖入屠苏⑰.二月春风似剪刀⑱.春城无处不飞花⑲.春潮带雨晚来急⑳.春蚕到死丝方尽㉑.春风又绿江南岸(春色满园关不住/当春乃发生/桃花依旧笑春风/舍南舍北皆春水/风雨送春归/春去花还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受”“砌”“遗”“雩”“坼”“弊”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五、语言运用(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春天走了,百花开始凋谢,黛玉对于时序的移动特别敏感,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林姑娘就特别。大观园是贾宝玉心中的人间仙境,也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百花一样,到了春暮就开始凋谢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喝了仙酒与仙茶,“万艳同杯,千红一窟”,与《葬花吟》的意义也是对照的,《红楼梦》中常有这种点醒意喻之笔。《葬花吟》中有很多黛玉感伤自身之语。“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是最要高洁、孤高自负的女孩子。“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诗一般的灵魂,不但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而且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不如埋葬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写这些骤然看来好像自怜自艾,其实不止,她已经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的事。《葬花词》不光是黛玉的自挽诗,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暂的东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对短暂繁华的一种哀悼,对文明高峰即将走下坡的哀悼。的抒情诗传统,到此时是个顶点。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多愁善感无可奈何伤春悲秋B.柔情似水无能为力伤时感事C.多愁善感无可奈何伤时感事D.柔情似水无能为力伤春悲秋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B.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C.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D.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21.划线句“万艳同杯,千红一窟”谐音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揭示了红楼梦的众多女性角色悲惨的人生结局,下列诗句和它修辞手法一致的是哪一项?()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答案】19.A20.D21.A【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多愁善感”: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柔情似水”:比喻情意温柔缠绵(一般指男女之间)。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腻、敏感,应选“多愁善感”。第二空,“无可奈何”:指毫无办法。“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能力不及。生命的逝去是人力没有办法阻止和改变、毫无办法的,应选“无可奈何”。第三空,“伤春悲秋”: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的悲伤的情绪,多形容多愁善感。“伤时感事”:对时事世局有所感伤。这里是说“抒情诗传统”的特征,应选“伤春悲秋”。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一、不合逻辑,“不但……而且”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两个句子构不成递进关系,“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把“不但”改成“因”;二、不合逻辑,“飞到天尽头”是假设情况,关联词语应用“即使”。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万艳同杯,千红一窟”谐音“万艳同悲,千红一哭”,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A.句意: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 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是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是比喻相思之苦和爱情的至死不渝。B.句意: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写出了春风的活力之美;“裁”字运用了拟人,赋予了“春风”人的情态,呈现出景物的动态美。C.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运用了拟人和借代。“花不语”,赋予落花人的情态特征,使用了拟人;“乱红”借代落花。D.句意:边疆的战士们浴血奋战,血流成河,皇上开拓边疆的念头却还没停止。“边庭流血成海水”运用了夸张手法,谴责统治者穷兵黩武。故选A。22.这个暑期,一部动画《长安三万里》掀起了背古诗词的热潮,你感受到国风诗歌回潮的力量了吗?请以“我偷了李白的酒”为第一句,续写三行以上的诗歌,要求上下衔接巧妙有创意,文采斐然有韵味。我偷了李白的酒,【答案】示例:窥半分盛唐绝奏/满一杯风月入喉/邀山海日月同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目要求以“我偷了李白的酒”为第一句进行续写,考生应展开想象,思考“李白的酒”这一意象的丰富含义,比如它可以是李白万千的愁绪、不羁的性格、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无与伦比的才华等等,然后选择一种或多种表达对李白或理解、或同情、或赞美、或批判的情感。注意诗歌要主题鲜明,上下衔接巧妙,且要写出文采和韵味。比如选择李白借酒消愁这一主题,写我们在李白的酒中品出了他怀才不遇之愁,然后与当代青年的境遇对比,表达对李白的同情以及对自己欣逢盛世的庆幸。六、写作(60分)23.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7月,备受期待的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横空出世,它以《聊斋志异》为依托,结合了聊斋 文本与民间曲牌印象,无疑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致敬。刀郎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民乐歌谣,或针砭时弊,或抒发情感,引发热议。这种艺术的再创作让很多人连呼没文化听不懂,赶紧重读聊斋原著。可见,经典书籍常读常新,永远鲜活有力。亲爱的同学,请你从本次暑假阅读书目中任选一本著作,可以选取该文中某一事件某一细节某一场景某一人物甚至某一句话某一个结局写一篇文章,可以描摹演绎再创作,可以分析阐释写书评,可以延伸阅读写感受……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明确,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读《乡土中国》有感这个暑假,我读了《乡土中国》。乍一看这书名,我感到很好奇,知道渐渐读下去,才感到有些明白了。为什么说乡土中国?我的理解是“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文明为傲,生活在广阔的农村的土地上,农民们倾情地付出,离开农村出门打工的年轻人也会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一份浓浓的情意,也会对自己的家乡有所牵挂。而作者笔下的乡土社会则是对中国基层的这样一个群体以及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的描写。它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认为静止是乡土社会的特点,因为乡土社会过得比现代社会慢,在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乡土社会仿佛变得漫长起来,无论是从发展还是从生活节奏上来说,乡土社会的人们更加懂得如何生活。同时乡土社会也是一个安定的社会,它也是一个很少有领袖和英雄的社会,而这种安定是相对的,是指变得慢。如果社会变迁可以吸收在社会继替之中的时候,我们可以称这个社会是安定的,书中举了英国为例,说英国正是由于社会中的领导阶层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动的,环境变动的速率和领导阶层适应变动的速率配得上才不致发生流血的革命,英国的大革命再一次验证了乡土社会的安定。那么乡下人为什么都十分羞于读书?原来,乡下人的生存空间是熟人间的团体,这个特殊团体之间传情达意的工具是表情、动作、声音等,文字在熟人之间是多余的,甚至会受到异时异地的“困扰”。同时乡下人也会通过打招呼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就比如当我每逢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看见爷爷和村民们打招呼的时候都是从很远的地方开始打招呼,我记得有次盛夏的中午,爷爷通过小河谷的呼唤判断出来那一个声音就是刘爷爷的声音,我很好奇爷爷怎么会分辨出来,原来爷爷对他已经非常的熟悉和了解了。而书中讲到的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种隔离非但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是心理上的,男女只在一定行为规则上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合。而这种同性的关系发展却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面去发展,变态的同性恋和自我爱恋普通到了一定程度,同时也对我们以后的女性文学产生了一些影响,也使得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感情知道得越来越少。 我认为这本书的意义对于当代社会也是比较深远的,当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以前的世界,离不开以前的社会,只有了解到你自己的根,你才可以更好地向前和更好地发展,因为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社会,而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从两个不同的社会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去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从刀郎以中华传统经典名著《聊斋志异》为依托进行歌曲创作,推出新专辑《山歌寥哉》引发热议的热门事件,引发我们对于传承与借鉴中华传统文化、阅读经典书籍的思考。经典经过岁月沉淀,是时光中的瑰宝,不仅能给诸如刀郎等歌手以创作源泉,更尤其适合辨识力不强的中学生。对我们来说,读经典文学可以令人从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中深思人生道理,让青少年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以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有经典作品对生活、对社会的指导意义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等。而同时,材料中刀郎对艺术的再创作,以及经典常读常新的感悟,更启发我们,不能对经典作品生吞硬嚼,而是要注重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对我们当下生活有益的营养成分。同时,在传承的同时,也不能忘了积极创新,为世界留下新的经典。对此,试题要求学生从本次暑假阅读书目中任选一本著作进行创作。不论是选取内容进行写作,写分析、书评、延伸阅读与感受,还是全新再创作,体现的都是我们在阅读经典后的感悟、生发与创新激励。若写读后感、书评等,则可重点阐述书中人物给予自己的精神启发,如读《老人与海》,让自己看到老人身上无所畏惧的品质,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读《简•爱》,让自己看到简•爱身上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知道了面对现实的不公,要敢于斗争。若想要积极尝试创作,则可选取经典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将之放到全新的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中,思考这个人物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会有怎样的奇妙反应。立意:1.与经典文学为伴,在阅读中开阔视野。2.我从《红楼梦》中读出世间百态。3.阿Q生活在当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05:10: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2.0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