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宜宾市四中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将贵族集团移民至各地建国,每一分支进族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王室支持以及表现此支持的政治礼仪,是他们建立统治权的业要支柱。由此形成的文化网络,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各国交往的规范以及彼此认同的媒介。据此可知,分封制A.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力B.加剧了地方的独立倾向C.增强了民族文化向心力D.密切了贵族的血缘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分封制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动荡,但是分封制使得中原文化随着受封的人员来到了封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强化了地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C项正确;分封制设立之初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排除A项;分封制设立之初强化了西周和地方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之间的血缘联系日渐薄弱,排除D项。故选C项。2.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周人的做法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恭行天之罚”,“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周人宣扬“德”的做法影响了后世统治阶级强调以身作则、德治、仁政等执政思想,说明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周人强调“恭行天之罚”、“德”等对后世执政思想的影响,无法揭示古代社会兴衰规律,A项错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主要通过礼乐制度,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周人强调“恭行天之罚”、“德”等对后世执政思想的影响,与社会生产发展要求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3.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B.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官员向皇帝奏事须有史官记录在案,“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这种规定有利于监督君臣的言行,表明唐朝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故选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对官员奏事、弹劾有了严格的要求,并未体现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对官员奏事、弹劾有了严格的要求,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史官的地位提高,排除D项。4.不同于唐代重形式,宋代的文学更为看重自由表达,文学的主题也由群体意识回归个体孤离感(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这体现出宋代A.科举入仕艰难士人失意落魄B.新兴市民阶层缺乏群体观念C.程朱理学的影响力日渐消失D.经济发展引发社会意识变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创作是时代变迁的反映,宋代文学风格的变化更多的受到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科举制对文学的影响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新兴市民阶层缺乏群体观念,表述错误,排除B项;宋代以后程朱理学的影响力日渐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5.明代皇帝在文书制度基础上增加了行移勘合,即中央官署发到地方部门的文移用预先编制好的“空纸之半”填写,然后与所到各司的簿册两相对合,“相同则行之”。明代这一做法旨在A.加强专制皇权B.健全中枢权力机构C提高行政效率D.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建立行移勘合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文书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官员假公济私,滥发文书,加强皇帝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控制,从而保证皇帝意志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最终加强皇帝的权力,所以A正确;行移勘合制度适用范围是从中央到地方,所以B错误;行移勘合制度增加了行政程序,没有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所以C错误;“构建权力制衡机制”不是行移勘合制度的主要目的,而是加强专制皇权,所以D错误。 6.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粤、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此外,还有引申天下大同的井字旗,光复旧物的白旗。这表明A.南北方都成为革命中心B.民族国家观念增强C.革命发动了大多数群众D.五族共和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武昌起义后,长江流域为主的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虽使用的旗帜不一,但十八星旗代表独立的十八个省,三色旗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等,这些都表明民主对专制的斗争,是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B正确;辛亥革命中南方是革命中心,排除A;辛亥革命未能发动广大民众参与斗争,排除C;五族共和局面形成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排除D。7.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思潮的倡导者们在认识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是以康有为、严复为代表的和平渐进论,强调社会进步的循序性;另一种是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突变论,注重质变、飞跃。这一现象()A.说明进化论正确解释了人类演进B.实质是有志之士的救亡道路之争C.唤醒国人普遍投身于救国潮流中D.说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激烈【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信息可知,康有为等主张“和平渐进论”,孙中山等主张“革命突变论”,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都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B项正确;“正确解释了人类演进”不合史实,进化论是达尔文等对物种起源而提出的一种假说,排除A项;“普遍投身”绝对化,激励国人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致使我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是两派的分歧,未提及两派的论战,排除D项。故选B项。8.据表可知,当时“一五”时期新建、扩建城市数量统计表(单位:个)类别京广铁路以西京广铁路以东东北地区新建城市5l0大规模扩建城市1127 一般扩建城市372017A.铁路交通决定城市的区域分布B.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日渐衰退C.中西部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D.工业化推动城市布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图表信息表明“一五”时期,中西部地区的新建和扩建城市最多。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工业化推动城市布局发生变化,正确选项为D;表格中的新建和扩建城市所在区域为京广铁路以西的中西部和以东的东部地区,而非京广铁路沿线区域,排除A;20世纪5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衰退之说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B;中西部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也与当时事实不符,排除C。9.据研究,到清末民初时,洋纱以及中国国内生产的机纱共抢占了农村织布市场所用纱量的50~70%的份额,而在1894年则只有23%左右。同期,进口洋布以及国内生产的机布只占全国棉布市场的30%。这说明当时A.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农民市场意识有所增强C.中外纺织企业竞争激烈D.农村经济结构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清末民初的农村逐渐以购买机纱织布取代了土纱织布,而消费的布匹却仍以土布为主,机布难以拓展农村市场。这说明这一时期的农民已经重视纺织生产的成本问题,市场意识有所增强,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民的纱、布消费问题,没有涉及中外纺织企业的关系,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B。10.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滞日军,形成了“黄泛区”。1945年冬,国民党当局决定引黄河水回归故道,提出堵塞花园口决堤口与引导黄河改道同时进行的方案,以“解除黄泛区人民灾难”。中共则提出先恢复黄河故道的堤岸,再堵塞决口,并给予黄河故道区域民众经济补偿的提议(如图所示)。后者的提议国民党发动全国内战前的解放区 A.意在完善治河方案以加快经济恢复B.利于维护解放区利益巩固联合政府C.体现了中共针对国内时局的战略判断D.反映了中共对敌后战场主导权的重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因为花园口事件给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因此事后“中共则提出先恢复黄河故道的堤岸,再堵塞决口,并给予黄河故道区域民众经济补偿的提议”,体现的是中共针对国内时局的战略判断,C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解放区”的说法错误,B排除。故选C。11.雅典十将军之一历史学家修普底德指出,伯里克利“能够尊重人民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民众。是他领导他们,而不是他们领导他"。但伯里克利的继承人竞相采取笼络群众的手段,结果使他们丧失了对公众事务的实际领导权,引起许多错误。可见,修昔底德认为A.雅典民主制在本质上是专制制度B.领导人的政治素养影响民主质量C.民众善于分辨领导人的贤明与否D.全体公民参政无法达成政治正义【答案】B【解析】【详解】修昔底德认为伯利克里的成功得益于他领到了公民,而其继承者的失败在于公民左右了伯利克里的继承者,这说明领导人的政治素养影响民主质量,B正确;雅典的民主制本质是直接民主,而非专制,排除A;修昔底德强调的是领导者本身的能力而非民众的辨别力,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12.下表是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建交时间建交国家1970年意大利1971年奥地利、比利时、冰岛1972年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英国、荷兰1973年西班牙A.多边外交已取得明显成效B.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C.现代化建设外部环境改善D.改革开放得到普遍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大量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意味着中国的外交环境有所改善,有助于现代化建设,C正确;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方针,排除A;外交政策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B;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15世纪是欧洲历史的巨大转折点,也是西方文明的巨大转折点。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陷入了长达将近1000年的黑暗时代。与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相比,西欧文明经历了一次相当严重的衰退,大量的古希腊和罗马文献典籍在西欧散失消亡。直至中世纪早期(4-10世纪)结束,西欧从11世纪和12世纪才开始重新接触到这些典籍,并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而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文明,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并将其重新介绍给西欧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摘编自《欧洲历史的巨大转折——阿拉伯文化与三次文艺复兴》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黄钧宰《金壶七墨》:“中外一家,亦古今之变局哉”,第一个将变局行诸文字。1848年,徐继畲《瀛寰志略》:“南洋诸岛大变局。”60年代中期后,朝野言及时局,皆用“变局”一词,李鸿章则在前加了“三千年未有”。1872年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三年后,李鸿章在《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中又提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摘编自李义奇《传统与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陷入1000年的黑暗时代”的原因,分析其跨越“历史的巨大转折点”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局”出现的历史背景,简述当时中国人为应对“变局”作出的努力。(3)依据传统儒家观点,分析李鸿章“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实质;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态度。【答案】(1)原因: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古希腊罗马文献典籍在西欧散失消亡。有利条件:11世纪西欧经济复苏城市兴起,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为转折提供了经济条件;欧洲部分国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阿拉伯帝国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并重新介绍给西欧,为转折提供了文化基础;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其转折的重要途径;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2)背景:中国清朝处于封建晚期,统治腐败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列强入侵。努力: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等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洋务运动;中国军民开展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积极筹划海防。(3)实质:“亡天下”的变局,中华文明遭遇严重挑战。态度:人类各地区文明是建立在其相应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由低级逐渐走向高级;在人类文明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相互交流又冲突,由分散逐渐走向联系;以本民族为基础,抓住机遇吸收其它民族先进文明成就;大胆面对文明冲突,保卫本民族文明的合理发展;应倡导人类文明多元共生、相互借鉴、和谐相处。【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陷入了长达将近1000年的黑暗时代”可归纳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根据材料“大量的古希腊和罗马文献典籍在西欧散失消亡”可归纳出古希腊罗马文献典籍在西欧散失消亡。条件:根据材料“西欧从11世纪和12世纪才开始重新接触到这些典籍,并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可归纳出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其转折的重要途径;根据材料“而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文明,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并将其重新介绍给西欧这方面”可归纳出阿拉伯帝国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并重新介绍给西欧,为转折提供了文化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部分国家出现中央集权制度及四大发明的影响等也是重要因素。(2)背景: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需要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及西方的入侵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努力:结合近代中国任命的抗战与探索的史实进行分析即可。(3)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说明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严重调整。态度: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其态度需要从人类文明的演进、对其它地区的文明的借鉴吸收、保护本民族文明的发展及多元文明和平共处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基本线索即基本发展脉络,是近代史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学者们围绕此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胡绳提出三次革命高潮说,认为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为线索,被称为“三次高潮说”。第二种是李时岳、胡滨提出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梯作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第三种,戚其章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太平天国、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才能体现基本线索,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不能列入基本线索的标志之内。这样,“太平天国一维新运动一辛亥革命,便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梯”。第四种是刘大年提出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说,近代历史的基本运动内容有两项,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实现近代化;认为整个民族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要求改变社会落后,实现近代化的过程。——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第一种:以阶级斗争为基点。这种观点主要盛行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前。这种观点强调近代中国的革命斗争,忽视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这一观点不能全面反映近代中国的历史特征,应予以补充发展。示例二:第四种观点着眼于近代化和民族运动。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主题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前者包括近代社会各阶级反抗列强侵略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以实现民族独立。后者反映了近代社会的主题,实现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这是近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并且体现了现代化史观。因此,这一观点较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主题。【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前期的发展脉络,列出的四种典型观点,任选其中一点进行评析即可,首先对选取观点简要概括,如选取第一种观点,可得出这一观点是以阶级斗争为基点的结论,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详细论证,说明理由,最后进行总结概括,注意结论不能简单地重复材料中观点,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云南宗王势力膨胀,行省政权被压抑,政治局势不稳的复杂形式下,1297年,忽辛主政云南行省,“由是一切病民之政,忠革而新之”。首先,“按朝廷原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去掉梁王府“宿 卫”三之二,把他们重新编为民户,负担行省的赋役,减轻了国家的体禄支出。严格按编制军队的花名册,查实军需仓库所在地,采取轮番供应的办法,分批支给军粮,杜绝了官吏舞弊现象。全部夺回被大德寺霸占的学田还给孔庙,并下令云南各府州县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因此“文风大兴”,进一步推动了云南文化教育的发展。马龙州土首暗中勾结外贼,阴谋策动叛乱。忽辛不顾宗王包庇,将叛乱的头目全部杀掉,以杜绝后患。对各少数民族群众,忽辛则喻之以理,取信于人。云南与东南亚的越南缅向等国接壤,元朝与缅甸的关系时好时坏波动很大。1301年,缅甸与云南关系一度很紧张,忽辛随即派使臣修复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摘编自曹相《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忽辛的改革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辛推行改革措施的成效。【答案】(1)措施:整顿赋税收入(收编隐瞒人口、精简军需支出,增加收入);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发展(或修复)与邻国的友好关系。(2)成效:打击了日益膨胀的云南宗王势力和官吏的舞弊行为,巩固了行省政权;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发展);维护了边疆的安宁(较好地处理了和邻国的关系)。【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把他们重新编为民户,负担行省的赋役,减轻了国家的体禄支出。严格按编制军队的花名册,查实军需仓库所在地,采取轮番供应的办法,分批支给军粮,杜绝了官吏舞弊现象”得出整顿赋税收入;根据“并下令云南各府州县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因此“文风大兴”,进一步推动了云南文化教育的发展”得出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根据“对各少数民族群众,忽辛则喻之以理,取信于人”得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根据“云南与东南亚的越南缅向等国接壤,元朝与缅甸的关系时好时坏波动很大。”得出发展(或修复)与邻国的友好关系。(2)成效:根据“,采取轮番供应的办法,分批支给军粮,杜绝了官吏舞弊现象”得出打击了日益膨胀的云南宗王势力和官吏的舞弊行为,巩固了行省政权;根据“进一步推动了云南文化教育的发展”得出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根据“对各少数民族群众,忽辛则喻之以理,取信于人”可得出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民族团结);结合所学可从保持社会秩序的安定、维护了边疆的安宁等角度概括。16.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方一侧,根据国际法准则,珍宝岛属于中国,并一直处于中国管辖之下。1969年3月2日,苏军出动装甲车2辆,卡车、指挥车各1辆,开进珍宝岛南端。70余名苏联边防军人分4路对中方巡逻队进行包围,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我军予敌以歼灭性打击。3月15日凌 晨,苏联边防军10余辆装甲车集结于珍宝岛对岸。3时许,苏军出动装甲车6辆掩护步兵30余人从北端侵入珍宝岛。激战9个多小时,我军顶住了苏军的6次炮火袭击和3次进攻,击毙敌上校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以下60余人,打伤8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13辆,缴获军事装备一部。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摘编自张世忠《寸土必争——珍宝岛事件始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的原因。【答案】(1)背景: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②两国存在领土争端,谈判破裂。③苏军不断挑衅和主动进攻。(2)原因:①珍宝岛战役打击了苏联的嚣张气焰,体现了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②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③国防高科技的进步;④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可归纳出两国存在领土争端,谈判破裂和苏军不断挑衅和主动进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2)原因:从战役的结果来看,珍宝岛战役打击了苏联的嚣张气焰,体现了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外交策略的调整、国防科技的进步及国际地位提高也属于重要因素。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狄更斯(1812—1870年),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负债入狱后,他被迫到鞋油厂做工。1833年开始为报刊写作,连载故事在1836年汇编成《匹克威克外传》。这部使他一举成名的戏剧性小说以讽刺或谴责的笔调抨击社会的罪恶,影射时事,以令人毛骨慷然的场面和气氛,创造众多活生生的人物。自1837—1849年,他大约每年写成一部小说,附带主办报纸并创作诸多散文。他的《奥列佛·特维斯特》反映了手工工场的弊端和下层社会的道德败坏。《尼古拉斯·尼克尔贝》抨击了约克郡残酷的学校管理。《老古玩店》倾诉了孤苦儿童的惨遭压迫和斑斑血泪。晚年的《荒凉山庄》等作品成就更高。——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狄更斯文学创作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狄更斯文学创作特点的成因。【答案】特点:体现现实主义风格;依托于大众媒体传播;作品数量多、成就高;种类丰富。成因:个人的生活经历;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社会矛盾与弊端;浪漫主义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解析】【分析】 【详解】(1)特点:根据“以讽刺或谴责的笔调抨击社会的罪恶,影射时”得出体现现实主义风格;根据“他大约每年写成一部小说,附带主办报纸并创作诸多散文”得出依托于大众媒体传播;根据“他大约每年写成一部小说”得出作品数量多、成就高;根据“反映了手工工场的弊端和下层社会的道德败坏”“抨击了约克郡残酷的学校管理”“倾诉了孤苦儿童的惨遭压迫和斑斑血泪”得出种类丰富。(2)成因:根据“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负债入狱后,他被迫到鞋油厂做工”得出个人的生活经历;根据“1833年”“以讽刺或谴责的笔调抨击社会的罪恶”得出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社会矛盾与弊端;根据所学,还可从浪漫主义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等分析总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21 21:55: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91.4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