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兴文二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在传统史学认识中,夏商周三代是纵向关系,即商代夏、周代商的改朝换代和继承关系;后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见解,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夏商周三代不仅是前赴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是一直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三代之间有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由此可知,对夏商周关系的认识()A.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而趋于全面B.在对原有观点的批判中取得突破C.使得三代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D.受到史学研究者主观因素的支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史学家对夏商周关系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从原先的改朝换代和继承关系,改为认识到三代不仅是继承关系,而且是一直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认识更全面,A项正确;据材料“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可得出认识的突破是因为新证据新材料的出现,且新认识并不完全否定三代存在继承关系的旧认识,排除B项;三代关系原本就不是简单的继承关系,新观点只是揭示了真相,“导致关系复杂化”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中史学家观点的变化不是出于主观因素,而是在借助史料,严密论证基础上得出的,不具有随意性,排除D项。故选A项。2.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魏源所处的时代,社会弊病丛生,国家面临西方入侵的威胁,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诠解,他认为老子之“无为”不是完全的消极不作为,而是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和不考虑社会实际,呼吁世人认识到当前国家和社会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发愤图强,抛弃空谈而走向务实,也即“革虚而之实”。魏源将道家传统的“无为而治”与“经世致用”相结合,作为挽救社会、革除弊病的武器,反映他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D项正确;材料中,魏源主要借儒家、道家思想阐述救国主张,呼吁国人 奋发、阐述救国主张才是主要目的,并非单纯肯定儒道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人与自然争胜,排除B项;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和军事,并未提出变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革新政治”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故选D项。3.《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中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A.终结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清朝统治C.结束了君主专制D.实现了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C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A项;从材料时间“2132年”,可知是君主制度,并不是推翻了清朝统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4.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不知名的小村庄,靠几部电台指挥全国数百万大军;蒋介石在最后的大决战中,忽而乘飞机到沈阳,忽而在葫芦岛登上军舰,到处召开军事会议,但卫立煌、傅作义等将领还是各行其是。这反映了()A.地利条件在战争中无关紧要B.军队纪律决定了战争的成败C.将领素质是战争取胜的关键D.军事指挥体系影响战争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毛泽东在不知名的小村庄,靠几部电台指挥全国数百万大军”与“蒋介石在最后的大决战中……但卫立煌、傅作义等将领还是各行其是”的对比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性,纪律性很强,时刻听党指挥,军事指挥体系成熟,而国民党一方却组织涣散,各自为政,D项正确;地利条件会对战争造成重大影响,排除A项;军队纪律决定胜负以及将领是取胜关键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和C项。故选D项。5.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并执行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并与苏联结盟。这些做法旨在()A.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包围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同时与苏联结盟,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政策,这些措施有助于打破封锁,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4年,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且提升影响力并非主观目的,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结盟,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6.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A.不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B.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C.标志着我国外交的重大转折D.表明美国“冷战”思维结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特别是欧美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提出“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有利于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推动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承担国际责任,B项正确;“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有利于推动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理念的提出,体现我国外交方针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新发展,并非重大政策调整或重大转折,排除C项;“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体现中国而非美国的外交理念,美国尚未摒弃“冷战”思维,排除D项。故选B项。7.公元前146年之前,以意大利为基点,西部是迦太基的势力范围,东部是马其顿、希腊的势力范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迦太基,在马其顿推行行省制,并破坏了科林斯地区。这一变化()A.促进了公民法的完备B.受帝国经济发展影响C.为罗马扩张奠定基础D.源于马其顿帝国衰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公元前2世纪罗马打败了迦太基,接手其广阔的殖民地,将其一切海外资产全部占为己有,这为今后罗马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据材料中公元前146年 前后地中海区域的变化可知,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积极向外扩张,这一扩张推动了公民法向万民法的发展,排除A项;此时为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马其顿帝国在公元前3世纪衰落,时间不对,排除D项。故选C项。8.从14世纪开始,一些知识分子广泛收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物,他们号召人们探索自然,追求知识,主张科学文化应该为人类造福教育要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这些知识分子的做法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产生B.引发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深受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4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14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主张人们探索自然知识,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这对基督教神学统治思想产生了一定冲击,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于17至18世纪,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而不是14世纪一些知识分子的做法,排除C项;14世纪近代自然科学革命还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9.1793年2月,法国颁布的《权利宣言》,承认国家有责任担负基础教育和公共救济的费用,在法律上明确了教育和济贫是国家应负的义务,为法国国家福利制度提供了依据。这反映出()A.法国大革命推动政府职能发展B.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工人阶级利益C.近代法国福利制度的基本形成D.大革命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3年2月(法国)。据材料“法国颁布的《权利宣言》,承认国家有责任担负基础教育和公共救济的费用,在法律上明确了教育和济贫是国家应负的义务,为法国国家福利制度提供了依据”,反映出法国大革命推动政府职能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拿破仑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对政府职能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表明近代法国福利制度的基本形成,排除C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0.英国作家约翰凯尔蒂在1895年曾写道:“直到十年前德国进入了竞争市场以后,自鸣得意的英国资本 家们才开始环顾周围,瞻望未来。”而到那时则只剩下非洲“尚可逐鹿”,于是“就在非洲出现了一场世界史上空前未有的争夺战”。推动这场争夺战走向高潮的是()A.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B.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部领土C.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使用权D.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895(英法德、非洲)。材料表明了1885年前后西方国家加大了非洲的殖民掠夺,据所学可知,1884年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召开了柏林会议,确定了“有效占领”原则,会后,西方国家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D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相关,题干涉及非洲,排除A项;材料涉及西方国家在非洲的殖民扩张情况,不涉及印度,排除B项;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使用权并没有将西方国家瓜分非洲的速度推进,排除C项。故选D项。11.1914年﹣1918年,英国女汽车驾驶员从1700人增加到28900人;1914年,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000人。这反映了()A.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B.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C.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女性就业动力D.重工业的发展促使劳动力需求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至1918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在从1914年到1918年,英国女性汽车驾驶员和女工人数剧增,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战争造成男性劳动力伤亡,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因此大量女性成为新的劳动力,A项正确;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机会增多是因为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与工人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英国女性政治地位提高是在一战之后,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问女性广泛参与战争,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排除C项;重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展,并不是1914年一1918年英国女性驾驶员和女工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2.1942年1月1日,以大西洋宪章为宗旨,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宣言的签署()A.消除了各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B.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促使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D.造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正面对抗【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世界。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最后形成了反法西斯的反侵略阵线,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史实,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虽有合作,但是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无法消除,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做出开辟第二战场决议涉及1944年雅尔塔会议,排除C项;据所学在1942年之前,美、英、苏、中等国已经同法西斯国家正面交战,排除D项。故选B项。13.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要求恢复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失去的在中国和远东的领地和特权。而罗斯福为使苏联尽快对日出兵作战,几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并和丘吉尔一起与斯大林背着中国达成了秘密的书面协议。这反映出雅尔塔会议()A.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步伐B.划分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C.促进了美苏两国的和谐共处D.带有明显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45年(世界)。根据材料分析,美苏的秘密协定,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牺牲弱小民族国家利益,说明雅尔塔会议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D项正确;雅尔塔会议确实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步伐,但材料强调的是雅尔塔会议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换来苏联对日作战,排除A项;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并非单指雅尔塔会议,是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排除B项;美苏的秘密协定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妥协和合作,为美苏关系破裂埋下隐患,排除C项。故选D项。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认为英国的“殖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A.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B.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C.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D.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英国及其殖民地。根据材料可知,该观点认为“非殖民化”是英国政府的殖民政策调整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这些地区摆脱西方的殖民控制而独立,因此“非殖民化”不仅仅是西方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还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材料中的观点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A项正确;材料观点是在分析“非殖民化”的原 因,没有体现出“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排除B项;二战后出现的“非殖民化”的根本原因是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是在肯定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而非贬低,排除D项。故选A项。15.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达54148亿美元,比1990年将近翻了一番;2000年,跨国公司达6.3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控制着40%的世界生产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这反映了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A.世界贫富分化的加剧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科技革命影响力加大D.世贸组织的地位凸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据题干“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达54148亿美元,比1990年将近翻了一番;2000年,跨国公司达6.3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控制着40%的世界生产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超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超势加强,不能说明世界贫富分化的加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技革命影响力加大”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超势加强,不能说明世贸组织的地位凸显,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部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之最集中表现,即在自觉理解了反帝反封建二者的统一,并以日趋自觉的态势推进爱国斗争。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摘编自卫金贵《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中国的民族主义,起源于“华夷之辨”,到近代,经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反帝反封”,中国民族主义实现了其理论形态的现代转型与重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逐步高涨,最后达到了顶峰。它依次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即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次高潮;从一二·九运动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七七事变后,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全面展开,抗日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治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答案】(1)表现:爱国学生起了先锋作用,首先开始示威游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响应,直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答出两点即可)(2)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列强开始侵华,民众抗日救国运动兴起;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妄图侵略华北,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的表现要从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两个角度分析。五四运动层面更多的体现的是自觉地推进爱国斗争,再从学生、工人和商人来分析。国民大革命从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发展是和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加深息息相关的,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第二个阶段是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第三个阶段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第四个阶段是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百年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连年内战,使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美国阻挠其他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反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此同时,为适应城市工作开展的需要,部分党员干部成为重要部门的领导者,在权力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一些党员进城后居功自傲,闹名誉,争地位,丧失了革命斗志,迷失了革命方向。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开展“三反”及整风整党等政治运动,一方面通过“三反”和整风运动的学习教育,改进党内不良作风,使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整党运动严格按照党员八项标准对党的队伍进行清理。党为稳定社会秩序,在农村,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在城市,进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保 障工人的民主权利和利益,激发广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丽《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义。【答案】(1)背景:战争创伤严重;帝国主义封锁;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2)意义:提升了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赢得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近百年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连年内战,使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得出战争创伤严重;据材料“美国阻挠其他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反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出帝国主义封锁;据材料“与此同时,为适应城市工作开展的需要,部分党员干部成为重要部门的领导者”,得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改进党内不良作风,使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都有所提高”,得出提升了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从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分析,得出赢得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从巩固政权的角度分析,得出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磋磋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米,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 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帶来的挑战。——摘鳊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答案】(1)因素: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统治者授权;宗教影响;商业复兴。(2)原因:德国的统一,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速工业化带领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政府强力主导,推动行政区合并。问题:住房紧张问题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传染病流行,引发了城市公共卫生危机。(3)城市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发展、宗教、商业、战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更合理的发展城市,合理的处理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0世纪的欧洲。因素:根据材料“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可分析出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可分析出人口增长;根据材料“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可分析出统治者授权;根据材料“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可分析出宗教影响:根据材料“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可分析出商业复兴。【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得出德国的统一,推动经济发展;根据“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速工业化带领就业结构的变化;根据“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一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得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政府强力主导,推动行政区合并。带来的问题:根据“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可得出住房紧张问题加剧;根据材料“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可得出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环境问题和卫生条件恶化导致了传染病流行,引发了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知,城市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发展、宗教、商业、战争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多种问题,所以要更合理的发展城市,合理的处理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地球村的出现极大地缩小了居住在世界各地各文化系统内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原本属于各个村落的世界居民“走到了”同一个“村庄里”,经济、技术、文化等等在这个缩小了的地理空间中汇聚在一起,各种相异的文化现象出现在某种同时性的空间中,同时,相异性、多样性、传统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也在“全球化”中面临着重大而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与自身化的双重视野中思考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摘编自李建盛《全球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与保护问题》围绕“文化多样性”的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紧扣主题,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闸述:人类在各自的地理空间和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如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雅典文化、玛雅文化等。多样性是世界文化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属性。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相互隔绝的世界逐渐连成为一个整体,但西方的殖民扩张也对多样性的世界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如南美洲的玛雅文化、古印度文化等便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全球化的进程,对现有的世界文化也构成挑战,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与扩张,对一些地方特有的民族文化造成冲击。当然,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恢复了自信,找到了自我,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解析】【详解】本题是观点类的论述题。论题:根据“因此,在全球化与自身化的双重视野中思考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可得出主题是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闸述: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征可得出,人类在各自的地理空间和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如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雅典文化、玛雅文化等。再分析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属于,可得出多样性是世界文化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属性。根据“地球村的出现极大地缩小了居住在世界各地各文化系统内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联系、艺文殖民扩张、文化扩张对其他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破坏文明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概括说明。同时再结合全球化、现代化对现代国家保护自身文化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概括,可得出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恢复了自信,找到了自我,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21 19:50: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37.7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