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仑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初返校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I1.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显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数量剧增、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南方出现稻作农业的发展。因为只有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大量人口的生存,B项正确;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当时长江下游地区出现邦国,排除C项;定居确实能够使生活渐趋稳定但不能决定人口因而快速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战国时期,养土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千,孟尝君门客三千,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A.导致宗法分封制瓦解B.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上层权贵争相礼贤下士,不拘一格地网罗人才,以尽天才之大为已能,形成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的大好局面,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D项正确;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周天子天下共主权威受到冲击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加剧等,而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会加速阶层流动,冲击世卿世禄制,进而冲击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等,AB项不是材料现象的直接结果,排除AB项;C项是材料现象的原因,不是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3.唐代中枢机构运行状况与前代有所不同,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决策实现民主化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中枢对皇权具制约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代。根据材料“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可知,原则上皇帝下发诏令不能绕过宰相,必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算合法,说明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皇帝下发诏令的程序问题,没有体现行政效率提高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皇帝下发诏令的程序反映了当时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但不能够说唐代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政体,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相权的制约,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①北宋的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②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③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④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最多时均超过百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北宋的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是在元朝时期,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5.清朝前期,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据此可推断出()A.清朝前期农业普遍集中经营B.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C.清朝前期棉纺织业开始兴起D.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根据“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工场规模大,经营得当,说明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B项正确;材料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棉纺织业在南宋开始兴起,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朝中期的一位思想家,把“人欲”看做“天理”的对立物,认为先天的“良知”受到了外来物欲的“昏蔽”,只要人们体会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除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成为“圣人”。上述思想家是()A.陆九渊B.王守仁C.王夫之D.黄宗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良知”“‘愚夫愚妇’也可成为‘圣人’”是明朝王守仁的思想,B项正确;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排除A项;王夫之与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7.“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A.废除科举制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福州船政局D.颁布剪辫法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可知,指的戊戌变法。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是戊戌变法内容之一,B项正确;戊戌变法的措施之一是废除八股取士,不是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排除C项;剪辫法令是辛亥革命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8.近代中国某文件指出,“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这一文件()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B.确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C.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D.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兵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结合所学知识,这符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相关史实,所以,这一文件确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B项正确;据所学,《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排除A项;据所学,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排除D项。故选B项。9.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中共十九大,先后制定、修正过19次党章。修改党章既是对党章本身的重大丰富,也是对时代发展最强音的敏锐把握。下列对历次制定、修改党章的情况,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共一大党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B.中共七大党章规定我党任务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C.中共八大党章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共十九大党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D项正确;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排除A项;中共八大党章规定党的任务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排除B项;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排除C项。故选D项。10.5—15世纪的中古时期,在亚欧大陆上有一个国家,一度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其政治和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如所用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宗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据此可知,这个“国家”是()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基辅罗斯D.奥斯曼帝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中古时期,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其政治和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 响,如所用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宗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13世纪上半期,基辅罗斯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C项正确;罗马帝国不属于中古时期的帝国,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不是东欧国家,而且题干信息与这三个帝国呈现的相关特征也不相符合,排除B项、D项。故选C项。11.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法国的三级会议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史(欧洲)。据材料“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地方权力过大,王权式微,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合作,进一步强化王权,D项正确;雅典城邦民主制下,并没有国王,排除A项;罗马的贵族寡头制是一种共和政体,并没有国王,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C项。故选D项。12.人文主义者编写通俗的小册子向社会各界宣传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用戏剧、雕刻、绘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人性美与自然美;开办各级各类学校,讲授非基督教的古典学问,以新型的教学方式传授时代精神。这说明文艺复兴()A.主要目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B.很大程度上具有世俗性与大众性C.取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D.旨在帮助欧洲民众摆脱教会管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据材料“人文主义者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办学校讲授新知识等方式来传播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这说明其宣传形式带有很明显的大众性和世俗性,B项正确;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只是其方式特点,排除A项;C项夸大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作用,排除C项;文艺复兴旨在促进人性和人的觉醒,不是旨在帮助欧洲民众摆脱教会管控,另外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旨在帮助欧洲民众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3.“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材料反映的“模式”带来的影响是A.推动农业集体化的进程B.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D.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A项是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此时美国未发生国内战争,排除B项;早在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4.论及二战后某国际组织,有学者评述说:“它试图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性力量之间形成第三种非集团性的国际政治力量,并通过集体的努力制衡两极,在两极格局中谋求最大的战略利益。”这一国际组织()①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②奉行不结盟和非集团化的独立自主原则③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一体化合作组织④对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造成有力冲击A.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试图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性力量之间形成第三种非集团性的国际政治力量”“通过集体的努力制衡两极”,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是不结盟运动。①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确立的对外政策的目标,排除;②属于不结盟运动奉行的原则,符合;③是东南亚国际联盟的特点,排除;④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作用,符合。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5.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C.在坚持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前(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坚持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符合题意,C项正确;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苏联模式的内容,排除A项;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是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16.以下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著名演讲,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罗斯福第一次就任美国总统的演说——唤起民众的信心②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演讲——受阅后军队直接开赴前线③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就职演说——放弃绥靖政策坚持抵抗④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二战前后东西方。本题是考查二战前后的世界重要讲话的史实,据所学可知,①是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②是二战1941年苏德战争时期,③是二战时期1940年,④1955年亚非会议。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本题选B项。二、选择题II17.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D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 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弱,排除B项;诸侯国大夫的采邑不断增多,实力逐渐增强,将会危及诸侯国君权力,排除C项。故选D。18.中世纪后期英国农村的地租长期稳定的时间里保持基本不变。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地租与土地产值之比,由最初的1:3发展到1:5甚至1:8。不论对农民还是领主,地租都逐渐成为无足轻重的部分。这一现象()A.促进了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B.直接导致西欧封建制度瓦解C.造成了广大农民的普遍贫困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英国)。根据材料“地租与土地产值之比,由最初的1:3发展到1:5甚至1:8。不论对农民还是领主,地租都逐渐成为无足轻重的部分”可知,英国地租逐渐变得不重要,土地产值愈加重要,一定程度上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项正确;A项是无关项,材料不涉及国王统一,排除A项;B项说法片面,英国地租与土地产值之比的变化不会直接导致西欧封建制度瓦解,排除B项;C项说法夸大其词,排除C项。故选D项。19.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设科射策”,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据此可知,西汉太学()A.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B.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一来源C.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D.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据材料“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其不事学……辄罢之”可知,汉代太学,每年都要考试太学生的学问和才能,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授予相应官职或除名,说明西汉太学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A项正确;“唯一”说法错误,西汉官员选拔的方式还有察举制、征辟制等,排除B项;“设科射策”指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相当今之抽签考试,“科”是主考用以评定学生成绩的等级标记,而非科目,排除C项;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0.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A.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B.对近代西方民主有所认识C.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D.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由魏源对美国选举制度的评论可知,他对该制度持肯定态度,说明其对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已经有所认识,B项正确;题干仅述及魏源对美国选举制度的一些看法,不能夸大为“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排除A项;魏源对近代美国选举制度持肯定态度,并不等同于他要求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排除C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而题干主要论述了魏源对近代美国选举制度的评论,没有涉及抵抗西方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21.《宋神宗实录》初编于哲宗元祐年间,书中大量采用了司马光《日记》;绍圣年间哲宗亲政,又以王安石《日录》为依据重新编修;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又因所谓神宗末年的“宜仁谤史”涉及孟太后及高宗继位正当性的书写问题,再次重修。这种现象表明()A.实录作为信史记述非常审慎B.历史叙述随研究深入更完善C.历史记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D.原始史料能准确地再现历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宋哲宗即位之初,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废除王安石变法的举措,恢复旧法,《宋神宗实录》采用了司马光《日记》,否定王安石变法。哲宗亲政后,复用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宋神宗实录》又以王安石《日录》为依据重新编修,肯定王安石变法。南宋高宗又对《宋神宗实录》再次重修,否定王安石变法。宋朝时期不同皇帝多次修撰《宋神宗实录》,并对新法等态度不一,反映历史记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同皇帝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修改实录,不能体现更加审慎和完善,排除A项、B项;材料并未比较哪种记述更符合历史,实际上不同记述各有其价值,需要甄别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22.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国务卿和三军首脑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第一位的忧 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罗斯福总统的忧虑主要来源于()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迟迟得不到建立B.西方中立自保政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C.二战规模扩大使美国难以独善其身D.西欧大陆失去了与法西斯抗衡的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40年世界。根据所学,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1940年6月法国败降,欧洲只剩英国坚持抵抗。法西斯国家在战场上暂时处于优势地位,促使美国总统罗斯福担心希特勒对美国的威胁,D项正确;1940年9月时,苏联、美国还未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发展到全球阶段,此时成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条件尚不成熟,排除A项;当时英法已经投入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并非“中立自保”,排除B项;当时二战还主要局限在中国和西欧,“规模扩大”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三、非选择题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歌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捐二丈,棉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捐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作庸,也叫作“输庸代役”。——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均田制度的瓦解,农民的大量逃亡,使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剥削制度愈来愈难以维持了。安史之乱后,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度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是为两税法。——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度形成的标志,列出唐朝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租庸调制实施的目的,并概括其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并简述其影响。【答案】(1)进步性:有利于破除朋党营私的弊端;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官吏来源。(答出2点)标志: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表现: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2)目的: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内容: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3)背景: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国家财政紧张;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人;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进步性:根据材料“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歌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可知,科举制有利于破除朋党营私的弊端;根据材料“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科举制根据才学选拔人才,扩大官吏来源。第二小问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第三小问表现:根据所学致死可知,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小问2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捐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可知,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捐二丈,棉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可知,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根据材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捐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作庸”可知,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小问3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均田制度的瓦解,农民的大量逃亡,使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剥削制度愈来愈难以维持了”可知,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根据材料“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可 知,国家财政紧张;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是为两税法。”可知,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两税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材料二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摘编自《世界中古史》(1)材料一揭示的是中世纪西欧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兴起产生的作用。【答案】(1)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特点∶以土地为纽带;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具有统一性;封君封臣存在契约关系;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2)作用: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的统一;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推动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指出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提取关键词封建关系、封臣、契约关系,故这一政治制度为封君封臣制。特点:根据材料“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可知以土地为纽带;根据材料“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可知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具有统一性;根据材料“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可知封君封臣存在契约关系;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小问2详解】作用:根据“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 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得出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根据“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得出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的统一;根据“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得出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根据“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得出推动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有利条件。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材料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材料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答案】(1)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制农民和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或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影响:使苏联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2)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3)三大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解析】【详解】(1)问题:根据材料一中的“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强制农民和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或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回答本问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极影响表现在“使苏联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3)根据材料三中的“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21 20:15:03 页数:14
价格:¥2 大小:41.0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