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二学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B.化石燃料大量使用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详解】: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原因是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并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去,超出了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调节能力。因此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和木材的大量燃烧。此外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降低CO2排放,另一方面是植物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故选B。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A、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不符合题意;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未体现生物种间信息传递,B符合题意;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体现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D、蝙蝠通过回声定位对被捕食者进行捕食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B。3.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答案】A【解析】【详解】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为分层现象,如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再往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某些动物如鸟类、鱼类等也有垂直分层分布现象,受到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它们有些栖息于区域的上层,有些生活于中层,还有些在底层活动,A正确;“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描述的是竹子的种群特征,不是群落结构,B错误;“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描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描述的是鹿这个种群特征,不是群落结构,D错误。4.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是()A.琼脂B.碳源C.氮源D.无机盐【答案】A【解析】【分析】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等。【详解】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等。琼脂是凝固剂,不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A错误,BCD正确。故选A。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与醋酸菌相比,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发酵相比,自然发酵更容易控制产品品质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且可抑制杂菌生长繁殖【答案】D【解析】【分析】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起不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详解】A、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30℃,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因此果酒发酵所需最适温度低于果醋发酵,A错误;B、先制酒再制醋,故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C、自然发酵中,可能带有的杂菌较多,产品品质不一定更好,C错误;D、加大接种量,所需菌种数量较多,发酵速率快,也可抑制杂菌生长,D正确。故选D。6.下列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B.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C.为了保证超净台中空气无菌,实验人员在操作时也要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D.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不需要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详解】A、煮沸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A错误;B、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一个无菌区,为了无菌操作,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B正确;C、紫外线对人有伤害,在超净台操作时可以打开过滤风,但不能打开紫外灯,C错误; D、指示剂中可能混有微生物,故加入培养基前需灭菌,D错误。故选B。7.下列有关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植体一般选自于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嫩枝B.培育菊花丛状苗的过程可以不经历脱分化过程C.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D.用药剂对外植体消毒时,要兼顾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性【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在以快速繁殖为主要目的时,菊花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是最为常用的外植体,因为该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达,A正确;B、从带芽的茎段上长出丛状苗不需要经历脱分化,长出的丛状苗需分株,B正确;C、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需要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才能再分化形成根和芽,进而发育成植株,C错误;D、外植体接种前常进行流水冲洗、酒精处理、消毒液处理等消毒措施,要兼顾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性,最后为了避免消毒液的危害,还需要用无菌水清洗三次,D正确。故选C。8.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期望获得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一般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的生殖隔离问题B.选择具有期望的优良性状的亲本C.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D.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答案】A【解析】【分析】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时,需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该技术包括亲本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又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步骤。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所以不需要考虑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A错误;B、培育优良品种,需要选择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亲本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D、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植物组织培养的两个重要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 正确。故选:A。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作为判断生物有益或有害、保护或防治的依据。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1公顷范围内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连续调查。第一次调查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数据记录如表,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9.以下是对第一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公顷10.以下是对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第6年以前田鼠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田鼠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田鼠种群数量最大【答案】9.D10.D【解析】【分析】λ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9题详解】A 、由于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记(志)重捕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A错误;B、由种群密度N=M×n÷m可知由于被捕捉一次之后,田鼠更难捕捉,则m减少(因为不容易被捕),因此N增大,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B错误;C、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28+32)=60,雄性个体数量是(22+18)=40,即雌性:雄性比例为3:2,C错误;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50只/公顷,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A、在第3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第3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A错误;B、在第3~9年间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故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比第5年少,B错误;C、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3年时,乌鸦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种群增长速率为0,C错误;D、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3年时,乌鸦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D正确。故选D。11.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达9500万,18岁以下超2800万。患抑郁症主要是因为大脑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减少。5-HT发挥作用后,被重吸收回突触小体或被氧化酶分解,其含量下降会令我们感觉焦虑、沮丧,甚至患上抑郁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5-HT的扩散需要消耗ATPB.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不一样,但仍需要及时就医C.可用药物来抑制5-HT再摄取或5-HT氧化酶的活性来治疗抑郁症D.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答案】A【解析】【分析】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5-羟色胺相对或绝对的不足或缺乏有关,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发生电位改变。【详解】A、5-HT的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B、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不一样,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但仍需要及时就医,B正确;C、5-HT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酶分解或被重吸收,抑制5-HT被重吸收或灭活,可使其持续作用神经元,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C正确; D、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A。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2年6月5号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宇航员进入太空后,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带回来了经历了120天从种子萌发、生长灌浆、结穗的全发育过程的的水稻种子(国际首例)。水稻在生长期间表现出了地面上没有的现象:根向各个方向的生长,茎上长出很多根,另外在茎的结上面还发出了很多其他的侧枝。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个刺激会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这个过程属于反射B.头部血量增加时,内环境血浆中血红蛋白会运来更多的氧气,可以保证脑细胞的有氧呼吸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D.因为在排尿的过程中会带走更多的盐分,所以要多吃富含钾钠钙的食物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间站中的水稻能够完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在空间站,水稻和地面上的长势有所区别是因为生长素失去其原有的作用C.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D.水稻能在太空中完成世代交替为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提供了可能性【答案】12.D13.B【解析】【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12题详解】A、脱水即水分流失,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该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B、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D、在排尿的过程中会带走更多的盐分,所以要多吃富含钾钠钙的食物,补充身体的无机盐,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A、空间站获得了空间培育生长、完成发育全过程的水稻种子,说明空间站中的水稻能够完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A正确;B、水稻中的生长素作用不变,但由于没有重力等的作用,生长素的分布和地球不同,B错误;C、重力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C正确;D、水稻能在太空中完成世代交替,可能会大量繁殖产生更多的粮食,为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提供了可能性,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涂布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涂布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培养基采用MS培养基B.3号培养基上不可能生长出酵母菌的菌落C.要检测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可设置一块不接种菌液的平板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D.涂布操作前接种环要进行灼烧灭菌15.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7中观察到的菌落数一定等于初始时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菌体数C.4号与8号培养液中,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D.在一定时间内4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 【答案】14.C15.B【解析】【分析】分析实验内容及现象:利用“影印培养法”将培养基1中菌种分别接种到2、3中,3中出现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将2中对应的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后接种到7中,7中出现抗药性的个体,说明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在施加链霉素之前,链霉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14题详解】A、MS培养基是一种植物生长培养基,用于实验室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物,故本实验的培养基并不是MS培养基,A错误;B、某些酵母菌发生突变,具有抗链霉素性状,因此3号培养基上可能生长出酵母菌的菌落,B错误;C、若要检测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若出现菌落,则说明培养基没有灭菌彻底,C正确;D、进行稀释涂布操作时,将需要用到的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故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A正确;B、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7中观察到的菌落数可能少于初始时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菌体数,B错误;C、3号与2号、7号与6号培养基中的菌落数的比值,是抗性菌落占全部菌落的比例,观察实验结果可知,4号与8号培养液中,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在逐渐增大,C正确;D、在接种大肠杆菌后,因4号培养液中的营养充足、条件适宜,故在一定时间内大肠杆菌的数量会随着自身的分裂生殖而逐渐增多,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利用植株组织培养获得辣椒素的途径如图所示,①②③④⑤代表过程。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B.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遗传特性C.调节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D.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果胶酶和纤维素酶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辣椒素的两条途径都反映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经过培养获得的植株基因型可能不同C.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适宜配比的天然植物激素D.图中①→④→⑤过程表示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答案】16.A17.B【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根、芽,进一步培育形成新个体。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6题详解】A、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脱毒苗几乎不含病毒,并不是具有抗病毒的能力,A错误;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涉及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故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遗传特性,B正确;C、脱分化过程中需用适宜配比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以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C正确;D、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分解植物细胞之间的成分,D正确。故选A。【17题详解】A、图中展示了获得辣椒素的两条途径:①②③、①④⑤,前者是将外植体培养成为完整的植株从而获得辣椒素,后者只是将愈伤组织细胞继续培养以获得辣椒素,故只有前者可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经过培养获得的植株基因型可能不同,如培养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获得的植株基因型不同,B正确;C、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适宜配比的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也可以使用与相关激素生理功能相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D、图中①→④→⑤过程表示培养获得高产细胞株,不是体细胞胚发生途径,D错误。 故选B。18.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但属于胞质雄性不育品种。通过体细胞杂交,成功地将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引入甲中,如图为该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B常用的诱导方法有离心、振动、电刺激、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等B.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是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融合成功之后再进行组织培养C.筛选出的杂种植株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可通过母本或父本进行传递D.原生质体融合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以防杂菌污染【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为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可以用酶解法;B表示进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以用聚乙二醇处理,融合的杂种细胞应该具备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甲品种的控制多种优良性状的核基因,该过程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B表示进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两大类,A正确;B、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是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融合成功之后还需进行组织培养成为杂种植株,B正确;C、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杂种植株细胞核内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具备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因此可通过母本或父本进行传递,C正确;D、原生质体融合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等渗的无菌溶液中,不能放在无菌水中,否则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D错误。故选D。19.如图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丙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人体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所在位置,进入靶细胞内并发挥作用C.神经垂体既可以受下丘脑神经细胞的支配又可以释放激素,所以垂体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D.人体的内分泌腺不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促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表示促激素,器官X表示甲状腺或性腺。【详解】A、激素丙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A错误;B、有些激素只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例如胰岛素;有些激素需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如性激素,B错误;C、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C错误;D、人体的内分泌腺不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有些激素受到神经的直接控制,D正确。故选D。20.PD-1蛋白是存在于许多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是免疫中的一种“分子刹车”,当人体正常组织细胞膜上的PD-L1与PD-1结合会促进被激活的特异性T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机制,但当癌细胞产生的PD-L1与PD-1结合,能迫使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过早进入凋亡阶段,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通过这种方式癌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可作为APC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可以阻断PD-I与P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正常细胞膜上PD-L1与PD-1结合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详解】PD-1抑制剂作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PD-L1抑制剂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使癌细胞失去“伪装”,使T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分析】A、APC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一些B细胞等,可以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A正确;B、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PD-1抑制剂作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重新识别癌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D、正常细胞膜上PD-L1与PD-1结合,能够使T细胞凋亡,所以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的风险,D正确。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下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的模式图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1)在A图中,有________个神经元,_______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_________结构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2)③⑤⑥是A图中的三个位点,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_______点,放药点应分别在______点。(3)B图兴奋部位是_______,神经纤维外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4)图C测得结果用图D中的_____段表示,当图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电流表偏转____次,适当降低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图D中的C点____(填“上移”、“下移”、“不移动”)。【答案】(1)①.3②.②③.6突触(2)①.③②.⑤、⑥(3)①.b②.相反(4)①.AB②.1③.不移动【解析】【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3、分析A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③为传入神经,④ 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⑥为突触结构。分析B图:ac处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属于静息电位,b处膜电位为内正外负,为动作电位。【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图A中有3个神经元,其中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③为传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⑥为突触结构。在突触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2详解】若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③,药物分别放在⑤、⑥两点。【小问3详解】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故B图兴奋部位是b。电流流动方向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膜外是相反的。【小问4详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图C表示静息电位,用图D中的AB段表示。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膜两侧,当图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电流表偏转1次。钾离子与静息电位有关,与动作点位无关,因此适当降低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图D中的C点(动作电位)不移动。22.如图表示某陆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A、B、C、D等表示生物成分,a、b、c、d等表示不同的生理活动或相应的能量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图中的D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2)a2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_________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数式________表示。(3)图中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其数值大约为______。(4)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按照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转化,所以物质是循环利用的。(5)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按照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转化。图中能量b、 d________(能/不能)流回生物群落,体现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答案】(1)分解者(2)①.同化②.a2-b2(3)①.a3/a2(×100%可写可不写)②.10%—20%(4)①.a1光合作用②.有机物→CO2(或CO2和无机盐,CO2不写不给分)(5)①.化学能→热能②.不能③.逐级递减(或逐级递减,单向流动,只写单向流动并不给分)【解析】【分析】由于A能够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光能,因此A表示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B表示第二营养级,C表示第三营养级。图中a1、a2、a3可分别表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1、b2、b3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c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问1详解】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ABC均有箭头指向D,故D属于分解者,可以将各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以及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小问2详解】图中a1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a1的大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2是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则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2-b2。【小问3详解】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a2,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a3,则图中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a3/a2,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小问4详解】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通过a1光合作用将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元素循环过程二氧化碳(无机环境)→有机物(生物群落)→二氧化碳(无机环境)。【小问5详解】能量流动过程太阳能→生物有机物中化学能→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由于b、d不能流回生物群落,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23.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棉花常常遭受蚜虫,棉铃虫等害虫危害。目前常用的杀虫剂含有氨基甲酸酯,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机物,污染土壤后,很难清除。为消除并防止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解氨基甲酸酯的菌株。同时,研究发现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在害 虫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最深入、开发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且对哺乳动物无毒,对天敌和非目标群体无害。另外,通过制作棉花人工种子,向人工胚乳中有目的地添加杀虫剂、杀菌剂等,也能减少病虫的危害。(1)筛选分解氨基甲酸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用_____________稀释,接种到以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2)为了大量生产苏云金杆菌菌剂,目前采用发酵罐深层培养,通过______________沉淀等方法获得苏云金杆菌。若要测定发酵液中苏云金杆菌数,将lmL发酵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种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20、150、180,据此可得出每升发酵液中苏云金杆菌活菌数为_____个/L。(3)如图为棉花人工种子的制作过程,为了避免愈伤组织分化,①过程的培养需要_____处理,所用器具和培养基都需进行___________。(4)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想的体细胞胚包埋介质应具备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人工种子除了能减少病虫害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答案】(1)①.无菌水②.氨基甲酸酯③.选择培养基(2)①过滤、离心②.1.5×108(3)①.避光②.灭菌(4)①.能保持营养成分②.能保持植物激素(对体细胞胚无害、能保护内部体细胞胚免受冲击、具有一定硬度、体细胞胚萌动后不影响胚突破种皮和胚的生长,言之有理即可)③.生产过程不受季节限制、能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克服育性不良且难以有性繁殖【解析】【分析】1、培养基按功能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和鉴别培养基(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小问1详解】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筛选分解氨基甲酸酯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稀释,应接种到以氨基甲酸酯为唯一的碳源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氨基甲酸酯的菌株才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上生存,所以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小问2详解】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① 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②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苏云金杆菌菌剂属于菌体,应通过过滤、离心、沉淀等方法获得苏云金杆菌。每升发酵液中苏云金杆菌活菌数为(120+150+180)÷3÷0.1×100×1000=1.5×108个/L。【小问3详解】①表示脱分化,脱分化过程的培养需要避光处理,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具和培养基都需进行灭菌处理。【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9-18 12:45: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96.5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