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3~2024学年高三百校起点调研测试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砂田是指在干旱地区用砾石覆盖于土壤表面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前些年,宁夏中卫市砂田种瓜产业蓬勃发展,但连年种植导致土地荒漠化。从2021年开始,中卫实施砂瓜退耕政策,改种金银花、沙棘等生态适应能力更强的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砾石覆盖种植可以()①减少水分蒸发②减少风沙侵蚀③提升土壤肥力④增加地表径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相比种植压砂瓜,种植金银花更有利于()A.优化农业结构B.减轻水土流失C.增加农业收益D.减少水量耗散【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砾石覆盖地表,能够减少阳光对土壤的照射,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①正确;宁夏地区气候干旱,受风沙影响大,将砾石覆盖地表,能够减弱风速,且能够拦截随风移动的沙尘,能减少风沙侵蚀,②正确;砾石不能提升土壤肥力,③错误;砾石覆盖地表,使地表径流流速减慢,减少地表径流,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2题详解】金银花种植和压砂瓜都属于种植业,故种植金银花不能优化农业结构,A错误;宁夏地区气候干旱,主要
生态问题是荒漠化,水土流失情况较轻,故对于水土流失的减轻影响不大,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金银花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更好,但无法得知种植金银花的收益大于压砂瓜,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金银花对宁夏当地相对干旱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更好,说明其需水量少于种植西瓜,能减少水量的耗散,D正确。故选D。【点睛】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因素,社会条件主要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因素。煤炭是植被的枝叶和根茎在地壳变动以及物理化过程中形成的可燃矿物。我国山西煤炭主要形成于石炭一二叠纪时期。下图为山西太原某地薄煤层的景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岩石与煤炭形成过程相似的是()A.B.C.D.4.推测山西主要成煤期的环境特征为()A.寒冷干燥B.温暖少雨C.森林茂密D.草原遍布【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煤炭形成于沉积岩中,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图中可以看出B符合条件,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由题意可知,煤由植被的枝叶和根茎在地壳变动以及物理化过程中形成的可燃矿物。山西煤炭主要形成于石炭一二叠纪时期气候整体冷湿,气候湿润,植被繁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石炭一二叠纪是晚古代,这时的蕨类植物繁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表示意2000~2020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长条件下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点甲乙坡度5°~15°5°~15°高度2500~3000m3000~3500m坡向半阳坡半阴坡增加面积200km²520km²5.祁连山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意义有()①强化水源涵养能力②丰富生物多样性③提供科学研究基地④扩大耕地面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与甲地相比,乙地植被覆盖面积显著增加的自然原因是()A.海拔较高,光照条件较好B.地处迎风坡,降水总量更大C.地处半阴坡,水分蒸发较弱D.坡度适宜,利于接受太阳辐射【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解答时注意题干要求的是从生态意义的视角作答。在干旱的祁连山区,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①②正确;“提供科学研究基地”不属于生态意义,排除③;“扩大耕地面积”不利于生态保护,④错误。故选A。【6题详解】祁连山区地处西北干旱区,因此,植被的恢复状况与水分条件关联最大,降水稀少的背景下,水分条件与蒸发尺度有密切关联。比较乙地和甲地的坡度、高度、坡向可知,乙地海拔高,气温低,地处半阴坡,因此,乙地蒸发比甲地弱,土壤水分条件好,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地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其内部由高山冰川、高山灌丛草甸、河流湖泊、高山湿地、草原、森林等地理要素共同组成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同时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1988年国家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但常年无度开发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叠加,让祁连山生态陷入危机。
中石化、中石油、国家能源集团等多家企业在内蒙古布局了“绿氢”项目(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并规划了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的管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内蒙古发展绿电制氢项目的优势有()①技术力量雄厚②水资源较丰富③光照资源丰富④风力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西氢东送”有助于京津冀地区()A.减少能源消耗B.缓解能源短缺C.根治环境污染D.促进氢能开发【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内蒙古发展绿电制氢项目的是充分发挥风力、光照资源优势,③④正确;内蒙古技术相对落后,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贫乏,①②错误。故选D。【8题详解】“西氢东送”可以为京津冀提供能源,有助于京津冀地区缓解能源短缺,B正确;京津冀能源消耗并未减少,A错误;环境污染得到缓解,但不能根治,C错误;西氢东送没有在京津冀开发氢能,D错误。故选B。【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是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不平衡。下图为南美洲两侧海水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海水性质()A.甲处温度高于乙处B.甲处密度低于丙处C.甲处盐度高于乙处D.乙处盐度高于丁处10.一艘轮船途经K地(60°S)时,风险最小的月份是()
A.3月B.7月C.10月D.12月【答案】9.D10.D【解析】【9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地有秘鲁寒流流经,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乙地有巴西暖流流经,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甲乙两地纬度相近,但是受洋流冷暖性质的影响不同,甲地温度低于乙处,盐度低于乙处,AC错误;与丙地相比,甲地纬度较高,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且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海水密度较大,B错误;与乙处相比,丁处纬度低,位于亚马孙河口,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且有亚马孙河河水注入,其盐度低于乙处,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轮船途经K地(60°S)时,风险最小的月份应为风浪最小的季节。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接受太阳辐射多,各纬度普遍高温,不同纬度间温差小,即气压梯度小,风速小,风浪小,即北半球的冬季时轮船途经K地(60°S)时风险最小,结合四个选项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气压带、风带因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发生季节性南北移动。一般来说,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整体偏北;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整体偏南。因此,我们可将其移动规律概括为: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023年4月我国启动珠峰综合科学考察,科考人员成功升级了某海拔的气象站,并钻取出珠峰峰顶雪冰样品,观察其物理属性及成分等。图1为科考队员登珠峰的路线图,图2示意本次升级的气象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2中的气象站位于图1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2.科考人员钻取珠峰峰顶雪冰样品主要用于研究()A.冰川移动B.海陆变迁C.气候变化D.植被变化【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由图2可知,气象站位于山脉北坡,图1中只有丁地位于山脉北坡,D正确;甲地位于西坡,乙丙位于东坡,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科考人员钻取珠峰峰顶雪冰样品主要用于研究气候变化,C正确;峰顶雪冰样品的研究不能推断冰川移动、海陆变迁、植被变化,ABD错误。故选C。【点睛】2023年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还应用了许多“黑科技”。例如,针对极高海拔地区仪器设备的电源问题,科考队和负责探月工程供电系统的研究人员联合,将月球上供电系统技术成功应用到了极高海拔地区,解决了极高海拔地区仪器设备供电面临的极低温、极低压、电源保护自启动等三个卡脖子问题。呼图壁河位于天山北麓,从河源至河口地区大致可以分为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区和北部沙漠区三大地貌单元。下图为清中后期呼图壁地区主要聚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清中后期呼图壁地区聚落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土地资源丰富C.灌溉农业发展D.水旱灾害频繁14.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图中聚落由南部山区向中部平原区和北部沙漠区方向迁移。在清朝中后期,短期内全球气候变化并不明显,A错误;北部沙漠区土地资源并不丰富,B错误;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中部平原区和北部沙漠区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故聚落向此两处扩展,C正确;相比于山麓,平原地区和沙漠地区更易发生水旱灾害,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图中灌渠由少到多,聚落由少到多,河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据此可推知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先后顺序②③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自然地理因素对聚落形成的影响:(1)地形:平原城市多,地势平坦广阔,便于建筑和交通联系。高原和山区的城市多分布于河谷——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可水运;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气候较凉爽。(2)气候: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城市多,气候适宜,降水适度。(3)河流:主要功能有供水、运输、防御、灌溉等。(4)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促使矿业城市的兴起。城乡交错带是城市与乡村两大区域系统相互作用、相五渗透形成的独特空间,产业、人口等要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过渡性和动态性特征。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市1990~2020年四期城乡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市的城乡交错带()①1990年前后传统农业占主导②2000年以前商业用地占主导③2010年以后增速呈加快趋势④扩张速率整体先增后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该市城乡交错带演变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发展B.地形地质C.历史文化D.资源分布【答案】15.B16.A【解析】【15题详解】据图可知,1990前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城乡交错带面积很小,城市化扩展速度慢,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程度较低,城乡间关联较少,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城乡交错带应以农业占主导,①正确;城乡交错带属于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其在1990-2000年间面积有所增大,说明该地区城市化有所发展,人口逐步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应该以居住用地为主,②错误;2010年-2020年城乡交错带面积没有明显增长,相反部分城乡交错带变为了城市,③错误;在1990-2010年,该地区城乡交错带面积扩张较快,而在2010年-2020年,城乡交错带面积没有明显增长,体现为扩张速率整体上先增后减,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该地区城乡交错带在前期面积不断增加,后期部分城乡交错带变为了城市,体现的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经济发展是该地区演变的主导因素,A正确;而地形地质、历史文化和资源分布都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带动农村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城市文化对农村的扩散和渗透,提高农村对外开放的程度。土壤入渗率受植被类型、孔隙度和有机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不同植被类型对各土层土壤入渗率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0~10cm土壤孔隙度最小的是()A.荒草地B.果林地C.沙棘林地D.柠条灌丛18.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植被类型是()A.荒草B.果林C.沙棘林D.柠条灌丛【答案】17.A18.D【解析】【17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0~10cm荒草地的入渗率最小,说明土壤孔隙度较小,不易下渗,A正确,排除BCD。故选A。【18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0~40cm柠条灌丛的入渗率最大,说明柠条灌丛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较好,水土保持能力最好,土壤抗侵蚀能力最强,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森林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物栖息地;提供科普教育场所,休闲旅游等等。因受地物影响,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家住某城市(118°E,30°N)的王先生为减少汽车夏季暴晒的时间,会在小区内选择合适的停车位。下图为王先生小区地上停车位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王先生在夏季12:00~14:00选择停车位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20.楼房日影年内最短时,北京时间约为()A.6月22日11:52B.6月22日12:08C.12月22日11:52D.12月22日12:08【答案】19.C20.B【解析】【19题详解】由于题中某城市(118°E,30°N)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近,根据所学知识,夏季12:00-14:00太阳由南向西南方向运动,丙车位首先位于楼房的阴影区,因此王先生选择丙停车位合理,C正确,排除ABD。故选C。【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一年内当地地方时为夏至日12:00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该地((118°E)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120°E)为6月22日12:08,故排除ACD,选B。【点睛】太阳视运动轨迹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有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高能洪水特指自然因素作用下流量、流速超常规的洪水。通常在洪水消退期形成大中型河床沉积地貌。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洪水消退时沉积地貌的是()
A.B.C.D.【答案】D【解析】【详解】高能洪水对地貌的塑造作用本质上是流水的作用。水流的搬运能力随流速降低而下降,流速大,搬运能力强,颗粒粗;反之,搬运能力减弱,颗粒细。河流转弯后流速降低,沉积地貌应分布在河流转弯后,A错误;越向河流下游地区,流速越慢,沉积物颗粒越细,BC错误,D正确。故选D。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问题持续发展,可能影响国家粮食和边疆安全问题。下图为黑龙江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该省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过低B.死亡率过高C.人口流失严重D.性别比例失衡23.当前该省应对粮食安全较为可行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B.增加农业补贴,吸引人口回流C.鼓励生育,降低婚育成本D.补贴边境居民,减少人口流失
【答案】22.C23.B【解析】【22题详解】根据黑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该省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以及由此引发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均会加剧人口负增长,C正确;出生率过低,是我国目前普遍的现象,A错误;该省人口的减少,主要是青壮年流失,不是老年人口的死亡导致的,B错误;由图可知该省没有明显的性别比失衡,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当前该省劳动力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流失,会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当前较为可行的措施是留住农村劳动力,增加农业补贴,B正确;主要针对城市居民,不是针对农村劳动力,A错误;通过鼓励生育,来增加劳动力,需要长期的时间等待,C错误;补贴边境居民,是对边境人员流失起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等方式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降低农民生产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创新经营方式,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和贸易机制。乌鲁木齐地区东南大风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地形和环流特征密切相关(当地也称焚风)。图1为局部区域地形图,图2示意乌鲁木齐某次东南大风的发生过程中大气垂直剖面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地形对本次东南大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①狭管效应作用明显②下坡风起加剧作用③主要由山风引起④位于山地背风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本次东南大风形成过程中,与当地海平面气温、气压变化最接近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4.A25.C【解析】
【24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乌鲁木齐大风形成于天山峡谷,有显著狭管效应,①正确,③错误;南端是吐鲁番盆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因此下坡风加剧,②正确,④错误;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乌鲁木齐大风具有焚风特征,结合发生过程气温变化可知,在7:00~8:00之间气温回升,最高温在10℃左右,发生前后最低温在一10℃左右,①④错误;发生过程中,气温升高,气压降低,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所述所,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近地面气压和气温呈负相关,即“热低压、冷高压”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后,东京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推动东京都市圈由“一都三县”演变为“一都七县”,都市圈内大学与科研机构数量占日本的1/3。20世纪80年代,都市圈成为日本的核心经济地带。材料二神奈川县享有“东京的门户”之称,人均生产总值位居东京都市圈榜首,高科技产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是都市圈内重要经济增长极点区之一。材料三图1为东京都市圈分布简图,图2为产业结构分布困,下表示意日本都市圈内图(千叶、神奈川、琦玉)和外圈(群马、山梨、析木、茨城)产业空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产业地区分布越集中,区域集聚程度越高。
东京都市圈产业空间基尼系数行业分类外圈四县区内圈三县区2006年2015年2006年2015年农林水产业0.200.250.100.08矿业、制造业0.020.190.220.14技术型服务业0.150.040.130.29(1)说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都市圈的产业演变特点。(2)与析木县相比,从要素的角度说明东京都对神奈川县的辐射强度大小。(3)简析东京都市圈产业布局变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答案】(1)①东京都市圈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且占绝对比重;②技术型服务业向都市内圈中心集聚;③矿业、制造业和农林水产业向外圈分散(2)强度更大,①地理位置优越,神奈川县距离东京近;②接近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人流、物流方便;③临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众多。(3)①制造工业向郊区转移,为圈外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城市化水平;②促进圈内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辐射功能;③圈内产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解析】【分析】本题以东京都市圈三次产业结构及东京都市圈产业空间基尼系数变化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城市辐射强度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日本都市圈的产业演变特点包括产业构成及产业分布状况的变化。分析图2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
日本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且占绝对比重。分析东京都市圈产业空间基尼系数表可知:矿业、制造业和农林水产业基尼系数在内圈三县呈下降趋势,在外圈四县区呈上升趋势,说明矿业、制造业和农林水产业向外圈分散;技术型服务业基尼系数在内圈三县呈降低升高,在外圈四县区呈下降趋势,说明技术型服务业向都市内圈中心集聚。【小问2详解】城市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心城市的规模、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交通通达度、政策、技术等。读图可知:与析木县相比,神奈川县距离东京近;附近有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交通通达度高,人流、物流方便;神奈川县靠近东京,临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众多,科技力量雄厚,“高科技产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因而,与析木县相比,东京都对神奈川县的辐射强度更大。【小问3详解】分析东京都市圈产业空间基尼系数可知:东京都市圈技术型服务业向都市内圈中心集聚,矿业、制造业和农林水产业向外圈分散。矿业、制造业和农林水产业向外圈分散,说明制造工业向郊区转移,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圈外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化水平;为圈外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技术型服务业向都市内圈中心集聚,有利于促进圈内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辐射功能。在产业转移和集聚的过程中,有利于东京都市圈产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俊巴村位于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地带,不仅水网密布,还有崇山峻岭,拥有“西藏唯一渔村”。俊巴村盛产青稞和饲养牦牛,青稞八九月份开始收割,牦牛肉从冬季储存至春季。材料二俊巴村盛行敦尔孜牛皮船之舞。牛皮船是由柳条支撑牦牛皮制成的,具有很强的柔韧性。拉萨河谷夜间降水多,牛皮船只能日行和顺航,通常从拉萨顺航至山南地区。材料三图1为西藏局部区域简图。图2为拉萨气候资料图。
(1)简述拉萨降水特征的成因。(2)从河流特征角度,分析俊巴村牛皮船主要功能形成的自然原因。(3)俊巴村打鱼的繁忙季是_____季,并说明理由_____。【答案】(1)夜间谷底暖湿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水汽凝结降水;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2)河网密布,渔业资源丰富;位于河流交汇处,运输量大;河流水量大,流速快,易顺航。(3)①.夏季。②.该季节,冬储牦牛肉吃完,而青稞还没成熟,粮食短缺;5月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增加,冰雪融化,河流流量大,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水温较高,河中渔业资源丰富。【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西藏局部区域简图、拉萨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区域降水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拉萨河谷夜间降水多",根据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可知,夜间谷底暖湿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结合平均气温降水量图可知,拉萨河夏季降水较多,夏季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从海洋挟带来大量温暖水汽,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夏季降水多。【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牛皮船只能日行和顺航,通常从拉萨顺航至山南地区",河网密布,渔业资源丰富,牛皮船便于捕鱼,位于河流交汇处,运输量大,河流水量大、流速快,易顺航,逆行易出危险。【小问3详解】推测俊巴村捕鱼的繁忙季主要从鱼类资源繁衍、当地食物储存情况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青稞8、9月份开始收割,牦牛肉冬季储存至春季”,夏季冬储牦牛肉吃完,而青稞还没成熟,食物短缺,通过捕鱼来补充食物来源;五月以来,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冰雪融化,河流流量大,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水温较高,鱼类繁衍生息,河中渔业资源丰富。所以俊巴村捕鱼的繁忙季是夏季。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里下河平原位于江苏省沿海江滩平原的中部,其地势最低洼处的兴化地区分布着独具地域特
色的圩一垛田乡土地貌景观。通过修筑圩堤形成“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典型水利田。垛田是指在低洼地区用泥土堆积而成的水中高地旱田。材料二宋天圣元年(1023年),范仲淹等人修建连接长达290余千米的海塘,后统称为“范公堤”。历史上里下河平原中部的兴化地区由于地势低洼,一度成为众水归海的必经之路。明清两代在东部滨海一带开挖了大量入海水道。材料三图1为里下河地区地图。图2为射阳湖群区域某乡村聚落形态。图3为垛田风光。(1)分析里下河平原修建垛田的优势自然条件。(2)说明垛田中沟池的重要功能。(3)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人修建水利工程对垛田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析营造“圩一垛田”乡土地貌景观的主要意义。【答案】(1)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冲积平原,泥土深厚,修建成本低;地势低洼,河流径流汇聚,水网密布。(2)有航运价值;能提供灌溉水源;在汛期蓄水排洪。(3)范公堤的影响:阻止海潮入侵垛田区域;影响里下河平原区域积水外排,使得垛田区域洪涝灾害严重。入海水道;里下河平原地势低洼,入海水道在垛田区域汇聚,汛期水患严重;清淤排浚,能有效减轻垛田区域的洪水灾害。(4)通过修筑圩堤形成的“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典型水利设施有利于减轻水患,起到治水的作用;在低洼地区用泥土堆积而成的水中高地旱田,营造了适宜耕作的农田;“圩一垛田”区域核心是村庄,外围是农田,有利于聚居和农业生产管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里下河地区地图、乡村聚落形态、垛田风光为材料,涉及长江中下游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垛田是指在低洼地区用泥土堆积而成的水中高地旱田。读题干“里下河平原位于江苏省沿海江滩平原的中部,其地势最低洼处的兴化地区”可知,里下河平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低洼,土壤肥沃而深厚,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河流汇集,水资源丰富,河网密集,适合用泥土堆积而成水中高地--垛田,发展农业生产。【小问2详解】读题干“通过修筑圩堤,形成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典型水利田”可知,垛田中沟池具有航运价值,可以运输稻谷和肥料等,还具有提供灌溉水源的功能,灌溉便利;在汛期可以调蓄洪水,起到蓄洪、排洪功能。【小问3详解】读材料二,“范仲淹等人修建连接长达290余千米的海塘,后统称为范公堤”,故范公堤阻止海潮入侵垛田区域,减少了海潮淹没农田造成减收的情况,降低了垛田的盐碱化;但是也阻挡了里下河平原区域积水灾时的积水外排,加剧水患灾害;而垛田区域地势低洼,水灾时是洪水汇集区域,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明清两代在东部滨海一带开挖了大量入海水道”,清淤排浚,有效的减轻垛田区域的洪水灾害,提高粮食产量。【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