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年度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高三地理(选修)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候鸟迁徙进行观测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时20分太阳从正东方湖面升起,数小时后,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太阳高度为53°,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20分。图为该学习小组拍摄的日出候鸟迁徙照片和中国政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候鸟的飞行方向为()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北2.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A.甲B.乙C.丙D.丁3.拍摄当日() A.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B.攀枝花正午影长年内最长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D.北京与开普敦的昼长相等【答案】1.A2.A3.D【解析】【1题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地日出时间为7:20,日落时间为19:20,昼长时间为12小时,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日出方位为正东,日落方位为正西。题中拍摄候鸟迁徙照片是日出,日出为正东,那候鸟的飞行方向为由北向南,A选项正确,排除BCD;故选A。【2题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地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时刻为地方时6时,该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7:20,时差为1小时20分,经度差为20度,计算得出该地的经度为100ºE。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为该地地方时12时,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纬度为37ºN。甲位于青海,临近40ºN,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乙位于30ºN,B选项错误;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C选项错误;丁位于50ºN附近,D选项错误;故选A。【3题详解】由题意可知拍摄当日该地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哈尔滨烈日炎炎为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季的景象,A选项错误;攀枝花正午影长年内最长时刻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选项错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极圈内无极夜现象,C选项错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北京与开普敦昼长相等为12小时,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12.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º-∣观测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山地的成因是()A.岩层软硬不一受差别侵蚀而成B.两断层间岩块上升形成地垒山C.背斜轴部的岩石上拱隆起成山D.向斜槽部岩石不易被侵蚀而成5.与甲—乙间地形地质剖面图相符的是()A.B.C.D.【答案】4.D5.A【解析】【4题详解】山地一般位于区域海拔最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海拔最高处的海拔大于700m,位于最新的岩层上,岩性应一致,A错误;图中没有关于断层的信息,B错误;图示山地位于最新的岩层上,两侧岩层较老,是向斜构造的槽部,因受挤压,岩性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C错误,D正确。故选D。【5题详解】由等高线数值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两端较甲乙中间处海拔较低,BD错误;甲乙处岩层较新,中间的岩层最新,说明甲—乙间是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就是褶皱。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其类型可以根据岩层的形态和新老关系进行判断。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河流袭夺对河流地貌发育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即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后的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直接动力是()A.地壳隆升B.断层活动C.溯源侵蚀D.气候变化7.目前汉江主河道(图中南支流处)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其形成过程最可能是()A.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量增加——河流侧蚀B.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地壳下沉——河流下切C.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河流侧蚀D.地壳稳定——河流侧蚀——流量增加——河流下切8.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下游古人类的影响有()①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②水流湍急,阻止了古人向西迁徙③阶地形成,有利于聚落形成发展④水患增加,迫使古人向高处搬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6.C7.D8.C【解析】【6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提示,汉江上游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即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直接动力是溯源侵蚀,C对,排除ABD。故选C。【7题详解】注意河谷形成的先后顺序。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故先形成了宽浅河谷。该段是古汉江干流的一部分,长期受流速平稳的流水侵蚀(地壳稳定,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宽浅的河谷;结合材料可知,发生第二次袭夺后,流域面积增大,河流水量增大,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嵌套的V形峡谷。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8题详解】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后,河流水量增大,水源更加充足,有利于河谷地区种植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大规模聚落增多,上游聚落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向西迁徙,①正确,②错误;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流速加快,面临的洪水风险增大,聚落可能向高处(阶地)迁移,低处聚落会面临洪水淹没的危险,④正确;河流袭夺切开了分水岭,有利于阶地形成,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聚落形成,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研究河流袭夺,对划分不同时代的河流流向和位置,弄清河流的发育史,以及寻找冲积砂矿都很有意义。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A.山地坡度B.上部林带C.山体海拔D.基带类型10.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A面积小B.降水多C.风力大D.气温低11.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A.水分B.土壤C.温度D.光照【答案】9.B10.A11.D【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原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推断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B正确;山地坡度、山体海拔不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基带类型没有差异,D错误。所以选B。【10题详解】山体顶部面积较小,导致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和气温不是影响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A。 【1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2019年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任务》中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概念,明确要求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湿地、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却出现了城市收缩的现象。下面左图示意双鸭山市2006~2015年生产总值和人口总量变化,右图示意双鸭山市2006~2015年人口变化。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据图推测,双鸭山市出现城市收缩的主要表现是()A.人均生产总值下降B.城市人口持续外迁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出生人口持续下降13.造成双鸭山市城市收缩的最主要原因是()A.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B.交通不便居民外迁C.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D.城市发展空间受限14.双鸭山市实现“瘦身强体”的措施是()①资源管控,生态治理②设施优化,扩大城区③环境改善,吸引人口④产业升级,打造特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2.B13.A14.C【解析】【12题详解】读右图可知,双鸭山市2006~2015年期间人口迁移率均为负值,可知其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人口持续外迁,B对;读左图可知,双鸭山市人口总量近年来呈快速下降趋势而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人均生产总值可能上升,A错;读右图可知,双鸭山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负值,可推测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口比重增加,C错;读右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并非一直为负值,因此出生人口不是持续下降,D错。故选B。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自2013年后,生产总值逐渐下降,说明该市近年来可能由于煤炭资源趋于枯竭,产量下降或者煤炭市场达到饱和等原因,导致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迁,城市收缩,A对,排除BCD。故选A。【14题详解】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支柱产业收缩,应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吸引人口;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本地湿地、森林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①③④与题意相符,C对,该城市设施较完善,扩大城区不是“瘦身”,排除ABD。故选C。【点睛】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的一般规律):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沙特阿拉伯作为主要石油生产国,原油出口量较稳定,政府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依赖于石油的出口。 近年来,该国维系多年的石油经济模式遭遇空前挑战,政府推出“2030愿景”,希望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原油出口金额及其占GDP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迫切转型的主要原因是()①长期开发导致石油资源面临枯竭②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生活③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性危机④油价不稳定引发周期性危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红海项目”是沙特阿拉伯近年打造的一个豪华旅游项目,将于2030年竣工。沙特阿拉伯大力打造高端旅游业主要得益于()A.优越的自然条件B.优质的旅游客源C.雄厚的经济实力D.丰富的管理经验17.沙特阿拉伯经济转型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A.交通运输不便B.生态环境脆弱C.地区同质竞争D.劳动力严重匮乏【答案】15.D16.C17.C【解析】【15题详解】材料显示,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迫切转型的原因之一是过度依赖石油,且随着清洁、污染性小的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石油能源的主导地位在不断下降,③正确;结合图示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金额及其所占GDP比重变化很大,石油价格不稳定,收入不稳定,④正确;据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量稳定,未面临枯竭,①错误;沙特阿拉伯注重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较好,②错误;选D。【16题详解】 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每年石油收入很高,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打造高端旅游业,C正确。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并不优越,A错误。沙特阿拉伯周边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旅游客源并不优质,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沙特阿拉伯是否有丰富的管理经验,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沙特阿拉伯与周边国家自然环境相似,且多为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均需迫切转型经济模式,在转型方式上可能存在相似,形成地区同质竞争,C正确。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发达,海运交通便利,航空运输业发达,A错误。沙特阿拉伯注重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较好,B错误。沙特阿拉伯有大量前来就业的外来移民,D错误。故选C。【点睛】德国鲁尔区的主要振兴措施:1、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2、调整产业布局,如把钢铁产业向沿海靠拢,方便进口铁矿。3、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如兴建高等学府,研究院等。4、美化环境,消除污染。5、完善交通网。我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难度。近年来受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进口量波动大。下图示意2011-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与种植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推测2011~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种植面积减小B.单产量提高C.进口量减小D.市场需求增加19.我国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难度主要因为()①劳动力外出务工②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③小麦进口量增大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为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最有效的措施是() A.实行小麦种植区耕地保护政策,规划小麦优势区B.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拓宽小麦进口渠道C.研发小麦加工方式,延长小麦加工的产业链D.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吸引青壮年回家种植小麦【答案】18.B19.D20.A【解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1年到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整体增加,但小麦种植面积整体减小,主要原因在于单产量提高,使得小麦产量增加,B正确,排除A;小麦进口量减小,对于小麦产量影响较小,排除C;市场需求增加并不能直接导致小麦产量增加,排除D。故选B。【1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因此耕地面积有所减小,②④正确;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于小麦种植面积影响偏小,排除①;小麦进口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麦种植面积,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③。故选D。【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可以在小麦种植区实施耕地保护政策,规划小麦优势区,保障基本小麦种植面积,A正确;拓宽小麦进口渠道,对于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影响偏小,排除B;研发小麦加工方式,延长小麦加工的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小麦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周期较长,不属于最有效的测试,排除C;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吸引青少年回家,但不一定从事小麦种植,排除D。故选A。【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收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阻碍小22.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2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A.人口扩散迁移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D.聚落规模扩大【答案】21.D22.B23.A【解析】【21题详解】由图可知,欧亚“草原之路”,沿线没有高大的山脉,地势相对平坦,地理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D正确;地广人稀,不利于东西方农牧业交流,A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的路线上,B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业为主,而东亚农牧业中心为以种植业为主,其生产条件并不相似,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使得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类型更加多样,模式更多,B正确;由图可知,“绿洲之路”相比“草原之路”较近,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与“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关系不大,A错误;中亚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农生产区域受气候的影响不会向东移动,C错误;西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只是在绿洲地区发展种植业,其规模较小,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人口扩散迁移,是文化语言交流、聚落规模扩大的原因,所以“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 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扩散迁移,A正确CD错误;交通工具变化不是其主要驱动力,B错误。故选A。【点睛】通过对比古气候记录和农牧业扩张历史,发现农牧人群的扩散是推动新石器时代草原之路-绿洲之路沿线地区生业模式时空变化的主要动力,青铜-早期铁器时代跨大陆交流网络的建立和强化加速了生业模式空间格局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按植被覆盖度差异划分,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科尔沁沙地中流动沙丘较少,固定沙丘较多。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1)从气温角度分析科尔沁沙地冬季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2)推测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3)分析科尔沁固定沙丘10厘米以下深度土壤含水量较小的原因。(4)相比流动沙丘,分析0-10厘米深度范围内,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答案】(1)冬季气温低,蒸发蒸腾能力弱;冬季土壤表层冻结,阻隔土壤水分蒸发。(2)春季,原因:春季多大风;春季气候回升快,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低。(3)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冠层截留雨水较多,雨水下渗至土壤深层较少;植被根系吸收、蒸腾消耗土壤水分较多。(4)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高,植被冠层使到达沙丘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温度较低,蒸发量较少。【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含数量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首先,相对于夏季而言,冬季气温低,土壤蒸发能力弱,含水量相对较高。其次,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冬季气温低,土壤表层冻结,进一步抑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所以冬季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小问2详解】流动沙丘的移动需要借助风力,同时,沙丘沙粒越疏松,越有利于移动。相比而言,冬春季节多大风,但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快,加之降水少,蒸发大,土壤含水率低,沙丘沙粒更加疏松,更有利于流动沙丘的移动,所以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小问3详解】按植被覆盖度差异划分,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科尔沁沙地距海近,降水较多,流动沙丘较少,固定沙丘较多,可判断固定沙丘比流动沙丘植被覆盖率高。10厘米以下土壤其深度相对较深,固定沙丘相对于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冠层截留雨水较多,使得雨水下渗至土壤深层的较少,土壤深层的土壤含水量较低。其次,由于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率更高,植被需要更多的水分,植被根系对地下水吸收较多,植被的蒸腾耗水也较多,使得深层土壤的含水量较低。【小问4详解】首先,注意沙丘类型的差别,相比而言,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率更高。最后,注意土层深度0~10厘米,属于表层土壤。相比而言,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率更高,由于植被冠层的遮挡作用,使得到达沙丘表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地表温度较低,蒸发减少,留在表层土壤中的水分较多,所以0~10厘米表层土壤的含水量相对较高。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大连近海海域曾因传统渔业生产方式,造成海水污染,渔业资源减少,养殖业萎缩。近年来大连打造集生境修复、资源养护、休闲渔业和景观生态于一体的现代海洋牧场,利用智慧养殖系统快速检测海水指标,实时查看鱼群活动状况,仅需几人就可以养殖上百吨大黄鱼。南海海域表层平均水温在25℃以上,最高可达30℃,海水平均盐度为35‰,水质优良,生物多样。目前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仍严重滞后。2018年4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方针政策,这为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1)与传统海洋渔业养殖相比,概括现代海洋牧场经济效益。(2)与南海海域相比,说明大连利于海洋牧场建设的区位条件。(3)说明我国在南海建设热带岛礁海洋牧场的战略意义。【答案】(1)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增加渔业资源产量;提高渔业产品品质,实现渔民增收;节省劳动力,提高渔业养殖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海洋旅游业,增加税收。(2)纬度较高,受台风影响较小;海水温度、盐度低,对设备腐蚀等影响小;驻港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建材的运输;距离陆地近,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高校众多,科技实力强。(3)岛礁海洋牧场建设空间广阔,保护与合理开发岛礁资源,振兴岛礁经济;科学养殖,缓解海洋生物资源短缺;促进海洋科技发展;维护海洋权益,实现海洋强国。【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渔业养殖方式对比、农业区位因素、发展蓝色经济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小问1详解】集生境修复、资源养护、休闲渔业和景观生态于一体的现代海洋牧场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渔业资源产量;利用智慧养殖系统快速检测海水指标,实时查看鱼群活动状况,可以提高渔业产品品质,实现渔民增收;仅需几人就可以养殖上百吨大黄鱼,节省劳动力,提高渔业养殖效率;集生境修复、资源 养护、休闲渔业和景观生态于一体,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海洋旅游业,增加税收。【小问2详解】大连位于温带地区,纬度较南海海域高,受台风影响较小;大连附近海域海水温度、盐度低,对设备腐蚀等影响小;大连是我国中的港口之一,驻港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建材的运输;相对大面积海洋,陆地面积小的南海海域,大连附近海域距离陆地近,基础设施完善;大连人口较南海海域多,劳动力充足;大连高校众多,科技实力更强。【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海岛礁众多,海洋牧场建设空间广阔,充分利用岛礁空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岛礁资源,振兴岛礁经济;海洋牧场是科学养殖方式,能缓解海洋生物资源短缺;海洋牧场科技含量高,能促进海洋科技发展;在南海建设热带岛礁海洋牧场是在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实现海洋强国。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萨索斯岛历史悠久,早期居民多从事农矿业;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断移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材料二左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1)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3)评价“双子镇”模式对萨索斯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答案】(1)古镇:多位于内部山区,沿河谷分布;新镇:多位于沿海。 (2)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依山而建,利用山地地形;建筑排列紧密,节省土地;坡面屋顶,利于排水;石木建筑,就地取材。(3)新镇与古镇并存,增加旅游资源多样性,吸引更多游客;新镇的生活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舒适度;新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古镇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解析】【分析】本题以萨索斯岛为材料,涉及聚落以及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多位于岛屿内部,多沿河流分布;新镇位于岛屿沿海地区。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多坐北朝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古镇传统建筑多依山而建,可以很好的利用山地地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筑物排列紧密,可以节省建筑空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屋顶坡面较大,当地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当地为山区,便于就地取材。【小问3详解】有利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岛屿古镇与新镇并存,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镇多为现代建筑,生活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体验和舒适度,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新镇的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提高游览价值;古镇为传统建筑,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不利影响:古镇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不完善,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9-20 10:50:02 页数:18
价格:¥3 大小:4.2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