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高三历史2023.09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地区、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洼村落遗址之房址示意图。这种村落的出现(    )  A.使非农业社会阶层人士得到了政治庇护B.是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发展的结果C.标志着我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村落D.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2.商鞅把户籍档案细分为“故秦”和“新秦”两种。“故秦”是指秦的土著居民,“新秦”则指三晋的移民与新征服地区的人民。秦人具有尚武善战的传统,三晋的人民则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商鞅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户籍制度的严苛B.有利于国家合理调配人民C.严格限制了人口的迁徙D.体现了国家控制力的弱化3.下表反映了西汉不同类型列侯的数目变化。据表中信息可知(    )时期异姓功臣侯异族归义侯高祖六年-高祖十二年131/惠帝元年-景帝中元五年477景帝中元六年一武帝太初四年4140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B.中央行政制度发生了调整C.南匈奴内迁数量不断增加D.异姓诸侯王势力逐渐壮大 4.贞观年间,分置十道,设按察使、采访使等官职。开元年间“按察、采访等使以理州县,节度、团练等使以督府军事。租庸、转运、盐铁等使以毓财货。其余细务因事置使者,不可悉数。”这说明(   )A.道开始负责各个州县行政事务B.中央对地方管理力度不断增强C.地方的行政区划不断走向细化D.民政与司法职权分离趋向明显5.下面为明洪武年间部分防区卫所数量统计图(单位:个),据此可知,明初(    )A.海防安全受到重视B.海防重心在御内而非防外C.政府保障漕运安全D.政府加强陆上边境的防御6.明清时期,许多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经营,在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地主也不再干预佃农的生产行为。这种现象(   )A.冲击了原有的生产关系B.固化了农村的阶级结构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D.减轻了农民的封建负担7.19世纪中叶,中国茶商在宁州茶区用原来制作绿茶的茶叶制出了一批红茶运往广州销售,颇受广州外商赞赏,宝顺洋行买下这批红茶运往英国,销路甚佳。这使原产绿茶的宁州变成了专门生产红茶的茶区,宁州红茶的贸易增加。这反映了(    )A.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B.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差异C.中国产品积极适应世界市场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的丧失8.自1865年起,各通商口岸按照总税务司的要求,在年度贸易统计之外,另外编制年度贸易报告。海关总税务司专门发布通令,要求各关务必按时寄送年度贸易报告,如果延误,各关必须向总税务司呈递公文,说明缘由。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关税被列强所掌控B.内政外交丧失独立性C.外贸管理趋向规范D.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9.1881年,胡恩燮受左宗棠委派主持徐州近代煤矿开采,聘请英籍工程师巴尔进行实地查勘,还“依西洋公司之法”筹措民间商股,购买西方近代机器开采煤矿,以期能“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   )A.官办企业大力引进西方技术B.清政府鼓励民间自行设厂C.求富以自强的方针得到实践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扩大10.晚清时期,东北北部的东清铁路采用俄式1.524米轨距,运费按卢布结算;东北南部的南满铁路采用日式1.435米轨距,运费按日元结算;西南的滇越铁路,采用法式1米窄轨距,运费按法郎结算。这一状况(   )A.阻断了国内南北之间商品流通B.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C.是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折射出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11.严复自由主义思想包含两个主体的自由,一个是个体的自由,这与西方自由主义是一致的,另一个是国家、民族为代表的群体自由。“政治问题曰国家。凡是国家,必有治权。而治权以政府为之器,故天下无无政府之国家。”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旨在(   )A.传播西方科学知识B.彻底革除国民守旧观念C.激发民族主义意识D.寻找皇权存续理论依据12.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微,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A.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B.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13.在瓦尔卡遗址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乌鲁克的埃安纳塔庙里,有一件著名的浮雕石膏瓶,瓶的最上面一行是女神伊南娜,全苏美尔人都供奉她,雕像上一个祭司正向她献上一篮水果,伊南娜的下面是一些小神,站在模型神庙和一些动物的身上;第二行是祭司们拿着祭品;第三行是平民、动物和植物。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   )A.雕刻技术发达B.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C.绘画艺术高超D.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14.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包撒尼雅斯在其《希腊志》中提出,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足上的细丝。该记载表明(   )A.养蚕缫丝技术已传入欧洲B.海上丝绸之路已达地中海C.西方对中国有了精确了解D.中西方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15.有学者认为,大陆轴线(下图所示)的走向关乎农作物的传播速度和其他发明的传播。新航路开辟前,农作物从两河流域向西到欧洲和埃及(由埃及向南到了埃塞俄比亚后就此打住)、向东到印度河流域,传播平均每年约0.7英里,但墨西哥3500年前被驯化的玉米北上美国东部则是在公元900年,每年传播不到0.3英里。据此可知(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B.欧亚文明高于非洲美洲C.全球已初步建立起联系D.农作物在各大洲间传播16.1825年,伊利运河(下图所示)竣工并全线开通,它拉出了世界上最繁华大都市之一的纽约,五大湖地区的工业产品可以通过哈德逊河经纽约港出海,使当时比费城和波士顿小的纽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这反映了(    )  A.纽约州政治地位迅速提高B.运河开通引发了工业革命C.拉丁美洲运河经济的崛起D.交通改变了国家城市格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过程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宋代,人们已懂得“土壤气脉,其类不一,美恶不同,治之个有宜也”。淳化年间“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大大促进了土地开垦。宋神宗元丰年间粮食总产量为85313954880斤,以一亿人计,人均粮食就达到约853斤(谷)/年。在宋代,“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客户有条件也可以“徙乡易主”。宋神宗年间,已是“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了"。到南宋时在旧城外兴起了“沿江数万家,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的南市。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材料二  农村移民殖边这种古老的迁移方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大规模的运用,而农村向城市的移民主要发生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地区。“1910年代都市人口增加是与那个时期中民族工业扩大相对应的"。东南沿海农村人口的海外流动是与华北人口的关外流动遥相呼应的又一迁移巨流,华人农村人口流向海外分布广泛,西欧、美洲、东亚各处,而以南洋最多。借助于近代化交通工具,迁移的速度和频率大大加快,如关外移民在20世纪后的骤增与该时期交通事业的发展有重大关系。自北洋军阀时期以来,战争加深了对农村经济的破坏,军阀加速了对农村的盘夺。在国家政权现代化进程加快使相当部分乡绅退出乡村领导地位,流向城市另觅出路。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使得农村更加荒芜与凄惨,因而出现更多的流民、游民。——摘编自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特点。(4分) 18.(14分)民族主义通常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以及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基本认识。(7分) 19.(14分)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年《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3年,上海商人游说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自来水。1904年,岑春煊奏请清廷,“欲救二端(救火、卫生),非速办自来水不可”。申请获批后,岑春煊从官饷中拨出白银六十万两,再由上海商人集资六十万两,于1905年成立自来水公司。鉴于缺乏给水技术经验,公司花高价聘请外国工师,订购机器设备。1909年水厂正式向市区供水。——摘编自王德海《政府接管前后的广州自来水公司(1905-1938))》材料二作为城市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自来水事业早期发展却步履缓慢。与上海新开户报装自来水要排队或“走后门”不同,广州居民报装者并不多。当时还没有出现抽水马桶等设备,导致居民的用水量不会大增,广州也缺乏用水量较大的近代工业。广州曲折狭窄的街道,给铺设自来水管的工程带来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中国城市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事业,污水处理、疫病防治,多由社会力量负责。自来水曾一度因为有伤风化而被广州市民拒绝。——摘编自谭慧施《晚清民国时期广州自来水事业与城市近代化》(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上海自来水公司成功创办的路径。(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自来水事业早期发展缓慢的原因,并说明广州自来水事业发展的影响。(9分)命题:吴云审核:王斌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BBABAACCCDCADDAD二、材料题参考答案:17.(12分)(1)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租佃制盛行,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政府政策松弛。(5分)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市俗文化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3分)(2)特点:人口流动的多向性;人口流动的被动性与主动性并存;人口流动具有明显不平衡性;人口流动的速度和频率加快。(4分)18.(14分)(1)影响:①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②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进程);③促进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④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⑤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7分)(2)内涵:①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②陶铸国魂,培养尚武精神、增强国家实力;③坚持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5分)认识:①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内涵,起着不同的作用,服务于不同的利益。②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或具体答出: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另一方面易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2分)19.(14分)观点一:时代的变迁导致了国人对外国人的称呼发生变化。阐述:自先秦始,“夷”逐渐成为所有非华夏民族的统称,表达了中原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对所有非同族蔑视与鄙夷的态度。鸦片战争后,国人开始使用“洋鬼子”一词称呼日本、欧美等外国人,原因是:“鬼” 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作为负面的文化标志存在,多半是害人的形象;由于外国人通常体貌特征、生活习惯等与中国人迥异所致。在中华民国及新中国初期,国人对于外国人的称呼也出现过“外国佬”。“佬”在汉语中微含轻视和轻蔑之意。由这是由于中国人对外国人了解增加,曾经由于不了解而给外国人带上的神化光环已不复存在,这样心理的变化促使了这一称呼的出现。改革开放后,大批外国人来华,拉近了中国人同外国人的距离。因此,“老外”的称谓随之产生,“老”是中性词汇,因此,“老外”这一称呼也反映出国人对于外国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已逐渐理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上也常将“老外”切换为“歪果仁”,以示友好。结论: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演变史是中国西方观的演变史。中国对西方的态度经历了从倨傲自大到正视现实的发展阶段,这也是中国正确认识世界的发展过程。而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更应时刻保持理性的西方观,才能更好的与西方世界共同发展,与国际接轨。观点二:时代的变迁导致了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称呼发生变化。阐述:随着西方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西方世界开始慢慢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往来与接触,在明代中期至清代前中期,中国对于西方国家的称呼大多还是采取直接的音译,这也反映出当时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处在交往初期,在对其国家名称的翻译选择上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属于最基本的直观感受。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到西方侵略,于是有国人以“狼”和中国古代厉鬼形象“罗刹”来形容法国和俄罗斯对待中国的惨无人道。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对西方的态度开始转变,率先用美好的字眼等褒义词来称呼西方国家,这也影响到其后各个社会阶层。由此可见,用“吉”“利”“兰”“德”“瑞”“美”“坚”等一系列在汉语中表达美好的褒义字眼来称呼西方国家,无疑表现了在正视到中西方文明技术差距后,中国国人迎头赶上,努力向西方学习的正确态度。结论:同世界文化交融的历史中,中国对西方的态度经历了从倨傲自大到正视现实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也是中国正确认识世界的发展过程。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应时刻保持理性,才能更好地与西方世界共同发展,与国际接轨。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12分)(1)路径:民间商人游说地方总督;总督上报朝廷后获批;官商共同筹资。(3分)(2)原因:广州民众的用水量小;缺少用水量大的近代工业;广州街道狭窄,铺设自来水管道受制约;城市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建设;广州人传统观念的阻碍。(6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11 20:35:02 页数:10
价格:¥3 大小:297.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