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重庆八中11月高三学情检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千百年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等内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虎是力量的代表。自然界中的虎,体格强壮、动作敏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充沛的活力。在中国人的文化视野里,虎不仅被用来形容体魄的强健、身姿的矫健,更指代精神的焕发、力量的凝聚。中国人笔下的虎,有叱咤风云的“虎啸而谷风至”,有威武刚猛的“气吞万里如虎”,有自信豪迈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对虎的推崇与赞赏,饱含着人们对力量的不懈追求,更激励着人们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开拓进取。虎是勇敢的象征。古往今来,能够彰显勇敢、无畏的人和事,也往往与“虎”联系在一起。革命年代,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满身虎气”的徐海东大将,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先后9次负伤,身上留下17处伤疤。抗战时期,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成就了一段国际合作的佳话。改革开放后,广东的东莞、中山、南海、顺德四地,敢于开拓、勇当先锋,创出了“广东四小虎”称号……像虎一样不惧艰险,像虎一样勇毅前行,英勇无畏的气概与精神,支撑着人们在时间画卷中,书写下一段段激越人心的英雄传奇和奋斗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展现虎虎生威的雄风,努力争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奋进在虎年,就是要激发“虎气”、使出“虎劲”。胜利不会自动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不管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还是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无论是推进“双碳”工作,还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哪一项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哪一项不需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30日《奋进在虎年》)材料二:古代,成年人尚且忧虑自身安危,婴儿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是一次堪比“闯关”的生命之旅。在古人眼里,尚在襁褓的婴儿弱小而毫无抵抗力,自然会用各种各样的仪式为其驱灾避瘟。能“噬食鬼魅”的虎,自然也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古者胎教,欲见虎豹勇击之物”,孩子未出生之前,求子如虎,出生之后又给婴孩戴虎头帽,着虎头鞋,有时还穿虎皮衣,以祈求如虎子般健康。虎形的玩具在古时并不少见,商代遗址中就曾出土灰陶烧制的卧虎以及小型玉雕虎,可以时常佩戴于身。到了清代,多地有制作布老虎的习俗。与布老虎一样色彩缤纷的民间工艺,还有虎头帽。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出土于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这个婴儿俑头戴虎头帽,身着衫,外裹襁褓且在身前系有三条打结的绑带,衣帽处的细节塑造细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婴孩服饰的样貌,也可判断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摘编自王静《老虎在民间的身份》)材料三:在武松被施耐庵塑造出来之前,古人笔下那些真真假假的伏虎英雄早已多不胜数,但拜《水浒传》所赐,武松成了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家创作出的种种传奇也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关。洪荒时代的人类要生存,不可避免要与猛兽斗争,而群兽之中又以虎最为凶猛。清代时大面积山林地带的垦殖,破坏了虎的栖身之所以及老虎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大大缩小了人类与老虎间的距离,导致虎患横行,猎虎行为自上而下广为流行。对帝王们的狩猎战绩,老百姓并不怎么买账。毕竟帝王将相们的狩猎,大抵还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当然,武松在打虎英雄榜上的人气吊打历代帝王,还有个重要原因,他虽然是喝酒后不信邪上虎山,但打死景阳冈上的老虎,客观上是为当地除虎患,属于为民除害之举。可以这么说,历来受民间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内核并非以猎虎来彰显武德,而在除暴安良。老虎何辜,怎么就成了“暴”和“害”的代表?其实还真不算冤,数千年来猛虎下山以人为食的事例数不胜数,甚至多有群虎围村、屠村的惨剧,以至于自古以来就诞生了“虎患”这一专有名词。老虎既然已称之为“患”,人们自然希望有英雄出来扫除祸患。据《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百姓深受其苦,逼得朝廷亲自出面号召打虎。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发出诏令,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诏令发出后,几位少数民族勇士制作白竹弩,最终射杀了白虎。 (摘编自周渝《古代文学中为何总有“打虎英雄”出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只要如虎一般果敢、勇毅前行,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能在新征程上创造奇迹。B.奋进在虎年,因为胜利不会自动走来,所以我们必须要激发“虎气”、使出“虎劲”,自己走向胜利。C.艺术源于生活,武松成为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紧密相连。D.打虎文化历来受民间推崇,因为其内核不仅在以猎虎来彰显力量与武德,而且在为民除害、除暴安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吟虎啸”“卧虎藏龙”“龙骧虎视”“燕颔虎颈”“龙韬虎略”等词语与古人对老虎的崇拜不无关系。B.体悟虎的品格,弘扬虎的精神,使出虎的干劲,能体现中国人的精气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C.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由此可知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D.就算周武王有“禽虎二十有二”之记载,康熙皇帝有“日射三虎”的打虎逸闻,但都远不及武松有名。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古人认为虎子方生三日即有食牛之气,孕妇把看虎豹飞跃的图画当作胎教。B.唐宋时期,北京、苏州有“编线为虎形,系小儿胸前,谓之老虎花”的习俗。C.明末清初,晋、陕等地有端午节给儿童做艾虎肚兜,身上挂艾虎香包的传统。D.追求养生之道的古人,为了安眠宁神,将虎化为枕头,镇妖辟邪、守护美梦。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5.千百年来,虎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从神坛跃入民间。请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虎”会成为年画中的常见元素。【答案】1.B2.C3.D4.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①首先总说虎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②然后采用举例论证分别从虎是力量的代表、虎是勇敢的象征两个方面论述了虎的精神内涵,③最后结合现实激励读者在虎年勇毅前行,创造新的更大奇迹。5.①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②虎被视为力量的代表。③虎被赋予果敢、勇毅、智慧等内涵。④ 虎为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人们希冀借虎之威势驱灾避瘟,庇佑自己和家人(或:表达长辈对晚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只要……就能……”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C.“武松成为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紧密相连”错误,张冠李戴。从原文“拜《水浒传》所赐,武松成了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家创作出的种种传奇也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关”可知,之所以武松成为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水浒传》这部作品。D.“打虎文化历来受民间推崇,因为其内核不仅在以猎虎来彰显力量与武德,而且在为民除害、除暴安良”错误,从原文“历来受民间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内核并非以猎虎来彰显武德,而在除暴安良”可知,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认为打虎文化的内核并不是彰显武德。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由此可知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错误。从原文“目前国内发现最早……可判断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可知,“虎头帽襁褓俑”只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错误,原文是说“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虎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希望自己孩子如虎般强壮,也希望虎能保佑自己的孩子。A.“古人认为虎子方生三日即有食牛之气,孕妇把看虎豹飞跃的图画当作胎教”,论证了材料二的观点,希望自己孩子如虎般强壮。B.“编线为虎形,系小儿胸前,谓之老虎花”的习俗,论证了材料二的观点,希望虎保护自己的孩子。C.“给儿童做艾虎肚兜,身上挂艾虎香包的传统”,论证了材料二的观点,希望虎保护自己的孩子。D.“将虎化为枕头,镇妖辟邪、守护美梦”,论证了古人很懂得利用虎的形象镇邪纳福,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故选D。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千百年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等内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可知,首先,材料一总说虎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从第二、三段“虎是力量的代表……”“虎是勇敢的象征……”可知,然后,采用举例论证分别从虎是力量的代表、虎是勇敢的象征两个方面论述了虎的精神内涵;从第四段“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可知,最后,结合现实激励读者在虎年勇毅前行,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综上所述,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千百年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等内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可知,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从材料一“虎是力量的代表。自然界中的虎,体格强壮、动作敏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充沛的活力……”可知,虎被视为力量的代表。从材料一“虎是勇敢的象征。古往今来,能够彰显勇敢、无畏的人和事……”“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可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智慧等内涵。从材料二“能‘噬食鬼魅’的虎,自然也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可知,虎为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人们希冀借虎之威势驱灾避瘟,庇佑自己和家人(或:表达长辈对晚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忆平乐冯至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当桂林的那些山峰渐 渐在我面前消逝时,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赣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个大省,但是民船,两个地方却没有一点不同,同样的船篷、同样的船身、同样的船夫撑船的姿势。从空间我又想到时间:在战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没有多少变化。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寂静冲破。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我睡眼朦胧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验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 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刻的裁缝。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选自《山水》)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武汉撤退后,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人们好像很年轻”,脸上也没有倦容,表达了坚决抗日、抗战必胜的信念。B.文章写漓江山与水的关系,令人想到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眼前景,应该是有所寄托的。C.文章说“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是作者同情裁缝处境艰难,特意多给他点钱,可裁缝只接受应得的工资。D.文章中有两处“衣冠”,最后说“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可见作者对某些衣冠人士的强烈愤慨。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避免夸张、渲染的笔墨,叙事严肃朴素,抒情谦虚诚恳,给人凝重简练而又朴厚深远的美感。全篇行文风格沉着深婉,朴素隽永。B.文章回忆“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随意下笔,有感即发,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酿造出来的。C.文章描写漓江“奇丽”的山水,引入诗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D.文章以“不变”反衬“变”,农夫和手工业者这些普通老百姓不会变,但有些农冠人士却敷衍塞责,玩忽职守,胡作非为,变得不成人形。8.文章中说“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画横线句)。作者为何会有这种特殊的感觉?请简要说明。9.冯至先生曾经说:“无论在多么暗淡的时刻,《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闪着微光,使我生长,使我忍耐。”请结合文本,从风景、人物两方面分析“微光”的内涵。【答案】6.C7.D8.①这件夹衣是那位裁缝放弃了休息时间,连夜赶制出来的,凝聚着他的心血。② 这件夹衣体现了很多人缺少、而那位裁缝却具备的认真守时的优良品质,这一点让作者心生感动。9.①风景方面:“微光”指漓江山水等自然景物给予作者的启示,人事虽变化,自然却永恒。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是山水维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相信抗战必胜。②人物方面:“微光”指像裁缝那样的普通劳动者给予作者的启示,他们认真负责、不计报酬、恪守信用、待人诚恳的品质;滋养了作者的心灵,令作者感动欣慰。【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是作者同情裁缝处境艰难,特意多给他点钱”错误。选项说法强加因果,作者多给他一点钱,是对裁缝的守时尽力心存感激,想以此略表心意。选项中的“裁缝处境艰难”,不能说是无中生有,当时的裁缝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又值战乱时代,其处境艰难可想而知。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文章以‘不变’反衬‘变’”错误。选项说法主客颠倒,文章其实是以“那些衣冠人士”的变来反衬普通老百姓的不变,前者为客,后者为主。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结合“我睡眼朦胧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可知,这件夹衣在十二点以前做好了,说明是那位裁缝放弃了休息时间,连夜赶制出来的,凝聚着他的心血。结合“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早睡觉得十分惭愧”可知,我想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不会有什么耽搁,就早早睡了,而那位裁缝却在十二点以前给我送来了,所以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可见这件夹衣体现了很多人缺少、而那位裁缝却具备的认真守时的优良品质,这一点让作者心生感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风景方面:结合“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可知,作者认为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可见“微光” 指漓江山水等自然景物给予作者的启示,人事虽变化,自然却永恒。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是山水维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相信抗战必胜。人物方面:结合“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可知,裁缝放弃了休息时间,连夜赶制出夹衣来,在十二点以前给我送来了,并且不多收钱。“微光”指像裁缝那样的普通劳动者给予作者的启示,他们认真负责、不计报酬、恪守信用、待人诚恳的品质;当我接过那件夹衣时,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可见滋养了作者的心灵,令作者感动欣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十一年冬十月,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鸠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中言“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上曰:“广食几何,而多若是?”左右曰:“黄米,金也。白米,银也。”上怒,籍没之。十五年正月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上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谷应泰①曰: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注】①谷应泰(1620一1690):清初学者,所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B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C.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D.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文中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B.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打猎、游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盘游”意思一致。C.不豫,文中指不高兴,与《礼记•中庸》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不豫”不同。D.翼日,与《促织》中的“翼日进宰”中的“翼日”意思相同,“翼”是通假字,通“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果断驱逐奸佞,即位后,他虽然大赦天下,但并没有放过先朝那些罪大恶极的奸臣,将他们几乎全都放逐、斥退。B.明孝宗能够人尽其才,任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任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任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器重刘大夏,刘大夏一年之中两次请求从两广总督上离任,都没有被准许,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D.明孝宗善于改正过错,听到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猎之事,能够醒悟;宠信宦官李广,至其权倾朝野,最终赐给了他毒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2)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14.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估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0.B11.C12.D13.(1)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2)(皇帝)并且嘱咐他们:“不要在朝堂上谢恩,恐怕他人会心怀不满。”14.道理: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四伏。目的: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及后世统治者要亲贤臣,远小人。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语言。马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上”指皇上,作“耕籍田毕”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D。“宴群臣”,动宾结构,省略主语“上”,句意完整,后面断开;“知稼穑艰难”,动宾结构,“稼穑艰难”作“知”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不豫,文中指不高兴”解释错误,文中的“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讳称。“不豫则废”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最终赐给了他毒酒”错误,原文为“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鸠死”,李广之死,是因为公主夭折而太皇太后归罪于他,他感到恐惧,自己喝了毒酒。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东宫”,太子住处;“稔”,熟知;“交章”,纷纷上奏章。(2)“属”,嘱咐;“廷”,在朝廷;“怨望”,心怀不满或怨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及写作目的的能力。“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估伏,不可不审也”,意思是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不能不审慎啊。即君主用人关系重大,关系到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四伏。目的:此处放在文章结尾,总结前文,有借古讽今之意,以明代弘治皇帝任用贤臣远斥小人的史实讽谏当朝及后世统治者要亲贤臣,远小人。 参考译文: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过去朝廷中邪恶奸佞的臣子,几乎全被放逐斥退。冬十月,(皇帝)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十一月,大学士万安被罢免。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马文升谒见皇帝,(皇帝)赏赐他一套大红织金衣。这大概是皇帝做太子的时候,平素知道他的名声的缘故。马文升感激皇帝的特殊恩遇,自己奋发振作,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马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弘治十年二月,皇帝多次游玩宫中后花园,侍讲王鳌担任御前讲席,讲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玩田猎的事。皇上醒悟,采纳他的劝谏。弘治十一年冬十月,太监李广有罪自杀了。李广凭借旁门邪道受到宠幸任用,权势压倒朝廷内外。正赶上年幼的公主因为水痘夭折,太皇太后归罪于李广。李广恐惧,饮毒酒而死。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上面记载“某某送黄米几百石”“某某送白米几千石”。皇上说:“李广能吃多少,收受了如此多的米?”身边的人说:“黄米,是黄金。白米,是白银。”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弘治十五年正月,召见两广总督刘大夏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刘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弘治十八年正月,皇上召刘大夏、戴珊当面议论政事。讨论完毕,皇上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并且嘱咐他们:“不必在朝廷谢恩,恐怕他人会心怀不满。”五月,皇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让他做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第二天,皇帝去世。谷应泰说: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时候吗?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不能不审慎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中斋①韵(过吉②作)文天祥功业飘零五丈原③,如今局促傍谁辕?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注】①中斋:即邓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北上。②吉,指吉州,文天祥的故乡。③五丈原:地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诸葛亮辅佐蜀汉时,功业未成,死于五丈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被俘北上,路过家乡,感慨万千,自伤功业不成,而今局促舟中,无车可坐,反问中语意沉痛。B.“俯眉”摹写面部黯然神态,传达内心难言悲情,和明妃相似;但灵魂南飞,和啼血长鸣的望帝相仿。C.颈联上下句各自对比,“唯我在”说家破人亡之恨,“只声存”写心神备受煎熬之苦,读来惨痛之极。D.“兰作行舟柳作樊”,意为心似兰而身在樊,柳枝在此时文天祥的眼里,却成了羁縻身心的樊笼牵绊。16.有人评论此诗:“实事实情而用典虚拟,虚实相映相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5.A16.①首句用秋风五丈原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事迹,正可和作者勤王失败,抗元功业不成相比,星陨五丈原,被俘过家乡,一虚一实,憾恨尤深。②颔联用典,前句中含着泪光北去的王昭君正是作者被押北上、不舍不甘的写照;后句“啼血南飞”,表现作者一路难以排解的悲辛和企望南归的苦愿,从表及里,勾连合辙。③诸葛亮、昭君、望帝都是人们熟悉的典故,作者不言实事实情,而以之类比于己,时空、人事扩而广之,引人联想而返照彼身,其事不言而自明,其情不语而婉达,确有虚实相映相生之妙。【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今局促舟中,无车可坐”错误。局促傍谁辕: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局促”就是“拘谨、拘束”的意思,“辕下”就是说车下。此句反用其意,谓局促相似,但欲伴车而不可得,表明国势不济,大厦将倾,实在已难有依傍,问中的深忧无奈交织纠缠,可扪可触。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的意思是功业未成,像诸葛亮英魂飘零于五丈原;如今局促,似疲马又依傍谁的车辕?作者运用了诸葛亮辅佐蜀汉时,功业未成,死于五丈原的典故。而现在作者被俘北上,路过家乡,勤王失败,抗元功业不成,所以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事迹正和自己一样,所以一虚一实,写出了自己功业未成的愤恨。 颔联的意思是低头北去,像明妃一样伤心流泪;灵魂南飞,如望帝化成的啼血杜鹃。上联运用了王昭君的典故,写王昭君含泪北上,而自己被俘北上,所以含着泪光北去的王昭君正是作者被押北上、不舍不甘的写照。下联用到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血长鸣,灵魂南飞。作者被俘北上一路悲辛难以排解,所以作者一路难以排解的悲辛和企望南归的苦愿,从表及里,勾连合辙。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诸葛亮、王昭君、望帝的典故,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这些人物是自己的写照,作者不直接说自己的事情和情感,而是以这些人类比于己,时空、人事扩而广之,引人联想而返照彼身,其事不言而自明,其情不语而婉达,确有虚实相映相生之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天到来,草木萌发,鲜花绽放。请写出古诗文中两句借花草表现优美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不义而富且贵②.于我如浮云③.峰峦如聚④.波涛如怒⑤.示例一:岸芷汀兰⑥.郁郁青青示例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示例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芷”“汀”“郁”“缤纷”,还要注意不要丢掉虚词“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午时分,雨大起来。山上的雨水是用古老的魔法滋润一切干枯的事物、令一切平速浅薄的事物变得丰富深邃的精灵。它让喧嚣归于宁静,让奔忙停下脚步,让沉重疲蔽的日子①。林场的老周和老章来迎我们。此地遥远,上山下山不容易,老周时常一入山中就住上一个月或半个月。这里也是森林公园,是台州人的“城市肺叶”,肥沃的黄土地和红土地上生长着②的树木。这里有台州人的“大水缸”——长潭水库。它的集雨面积440多平方公里,有八条溪流③流淌入库,水库周边有高山森林、湖滨湿地、自然草甸,森林与湖泊湿地一起构成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各种飞鸟走兽、珍稀动物也渐渐出现。我们置身在茶山上,却只见到一座云海,见不到水库,眼前的这座云海,像从水库中生长出来。水库蓄着水,水养着云,云惦着天,总是迫不及待,奔涌而出,迅速就奔涌出一座云海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句子除了使用比拟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起死回生(重获生机)②欣欣向荣(郁郁葱葱)③汩汩滔滔19.山上的雨水是运用古老魔法的精灵,它滋润一切干枯的事物,它令一切平淡浅薄的事物变得丰富深邃。20.①“水”“云”“天”三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格。②前后环环相扣,音韵和谐,有回环往复之美;语意缠绵,写出了山上自然环境的和谐。【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空前“它让喧嚣归于宁静,让奔忙停下脚步,让沉重疲蔽的日子”可知,所填成语应与“沉重疲蔽”意思相对,所以可填“起死回生(重获生机)”。起死回生: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重获生机:开始新的生活。第二个空,根据空后“的树木”,可知此空指树木的长势,根据空前“肥沃的黄土地和红土地上”可知,这里形容树木长势茂盛,所以可填“欣欣向荣(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原形容草木生长得茂盛。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第三个空,根据空前“它的集雨面积440多平方公里,有八条溪流”和空后“流淌入库”可知,此空是指流水不断流入水库,所以可填“汩汩滔滔”。汩汩滔滔:形容流水不断。【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提取句子主干,然后再分别叙述修饰成分。本句的主语是“山上的雨水”,谓语是“是”,宾语是“运用古老魔法的精灵”,据此可得出句子主干;此句中有两处修饰语,即“滋润一切干枯的事物”和“令一切平淡浅薄的事物变得丰富深邃”,可将其转换为以“山上的雨水”为主语的主谓句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原句“水库蓄着水,水养着云,云惦着天”三句中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句开头的字,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格,使句子前后环环相扣,音韵和谐,有回环往复之美;整句话通过“水”“云”“天”的描写及形成云海的描写,写出了山上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语意缠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健康饮食不只是针对一顿饭而言的。所谓健康饮食,是指一个人摄取的所有饮食是否符合人体的需求——需要得多,就吃得多;需要得少,就吃得少。只有“整体的食谱” ,才能谈得上健康还是不健康。这个整体,至少是针对一天而言,甚至是可以几天为时间范围的。所以,①,意义很有限。好好吃的根本,是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而不是社会普遍认可的一日三餐。通常所说的“垃圾食品”,其实并不是含“有毒有害”成分,而是它们所富含的营养成分人们很容易获得,②。同样,所谓的“健康食品”也并不是含有什么神奇的健康成分,而是它们富含的营养成分往往在许多人的饮食中有所欠缺。我们在进食时,如果能在其他食物中补充营养,“不健康食物”也可成为健康饮食的组成部分。因为,除了这顿午餐,③。只要在其他那几顿饭中注意补上蔬菜、水果、粗粮,注意控制盐和糖,也完全可以构成健康饮食。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①针对一顿饭谈健康饮食②因此导致摄入太多③还有早餐、晚餐22.①健康饮食并非针对一顿饭而言;②“健康食品”没有神奇的健康成分;③健康饮食不排斥“不健康食物”。【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只有‘整体的食谱’,才能谈得上健康还是不健康。”可知,健康的饮食标准是用整体饮食来评价的,根据后文“意义很有限”可知是整体饮食的相反面,根据“这个整体,至少是针对一天而言,甚至是可以几天为时间范围的”可知比一天还要短的时间,所以可填:针对一顿饭谈健康饮食。第二处:根据“其实并不是含‘有毒有害’成分,而是它们所富含的营养成分人们很容易获得”可知是因为吃的太多,所以可填:因此导致摄入太多。第三处:根据“除了这顿午餐”可知,一日三餐还有早晚餐,所以可填:还有早餐、晚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主要阐述健康饮食的标准是从整体上评价,用否定句的句式概括,可从段首“健康饮食不只是针对一顿饭而言的”的否定观点总结:健康饮食并非针对一顿饭而言。第二段主要阐述好好吃才能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着重强调了“所谓的‘健康食品’也并不是含有什么神奇的健康成分”。用否定句可概括为:“健康食品”没有神奇的健康成分。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不健康食物”也可以通过正确的饮食变成健康饮食。否定句式可概括为:健康饮食不排斥“不健康食物”。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钱锺书先生被称为有着“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精通六门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史、哲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他说过:“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杨振宁先生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都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35岁时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很多场合题词时,最喜欢题“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八个字。钱锺书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分别是人文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天赋极高的“天才”,但他们都强调“笨”“拙”“朴”,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笨功夫成就真功夫钱锺书,绝顶聪明,少人能比,但弄起学问从不偷懒耍滑,舍得下笨劲。钱锺书谈治学心得时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所笨功夫。”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其实“笨”“拙”“朴”指的是做学问、做事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真功夫,不投机取巧,不搞花架子。钱穆,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原始数据,每日读书写作10个小时,踏踏实实地潜心学问。学者张自铭评语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俊杰未尝一日废学辍教。”历史学家孙国栋说:“钱先生研究、讲学、教育、著述兀兀80年未尝中断,这番毅力精神旷古所无。而学问成就业务量之宏大,实朱子以后一人。”相比较而言,这个世界上,对智商要求最高的行业非科学家英语水平莫属,可是,下笨劲最多、最扎实的还是科学家。一个科研思路提出后,要验证其是否准确,得一步步去试验,排除各种出错的可能,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稍有一点投机取巧的心理就可能会前功尽弃。陈景润要摘取哥德巴赫王冠上的明珠,光靠乖巧是没用的,就要靠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演算推进,几大麻袋演算纸是最好的例证。杨振宁、李政道为了证实吴大猷守恒定律理论,曾连续几个星期不出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枯燥的实验。他们这种不厌其烦的不怕重复的笨劲,终于使他获得成功,给科学界带来了光明。写小说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作家坐在书斋里,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只要有点聪明劲就行了。其实不然,写小说也是应需下笨劲的活,即使写成一部短篇小说,照样会心力交瘁,而像曹雪芹那样写书累死的作家,不乏其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遍一遍地修改增删,四处查阅资料,反复深入生活,这都需要笨劲,没有捷径可走。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最聪明的一个,20多岁就成名了,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我看来,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多次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时十几个小时,一写20年……”十年磨一剑,不论干什么,要想取得成功,要想出人头地,那就得像钱锺书和杨振宁先生说的那样,做到能人偏下笨劲,能人肯下笨劲,能人善下笨功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钱锺书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杨振宁最喜欢的话是“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天赋极高的两个人都强调“笨”“拙”“朴”,反对“巧”“华”。这里的“笨”“拙”“朴”指的是做学问、做事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真功夫,不投机取巧,不搞花架子。这就是写作时立意的关键。要围绕“踏实”“下功夫”的意义来展开论述。我们要肯定“聪明人”更有天分,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聪明人”更容易依赖自己的天赋,被“聪明”迷惑、耽误,因此,越是“聪明人”做事越应该戒骄戒躁,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真功夫。行文时若能结合这个角度,就更加全面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连“聪明人”做事都需要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真功夫,那一般人更应如此了。写作指导:如果写成议论文,文章的开头简短引入论点,如“‘笨’方法练出真功夫”;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聪明人容易浮躁和自负,以致聪明反被聪明误;接着论述无论怎样都应该踏实做事;最后阐述“笨”方法的意义;结尾回扣主题“‘笨’方法练出真功夫”,使文章结构严谨。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立意:1.“笨”方法练出真功夫。2.宁拙毋巧,宁朴毋华3.“聪明”不能自负,应踏实做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16 00:05:01 页数:18
价格:¥3 大小:50.3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