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测试卷生物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计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鼠疫杆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在历史上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炭疽杆菌近几年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患炭疽病。冠状病毒是具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和冠状病毒都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生命系统中鼠疫杆菌同时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B.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冠状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C.巨噬细胞吞噬、杀死入侵人体的冠状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D.冠状病毒感染人后,可在人体内快速进行分裂增殖产生更多病毒【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鼠疫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同时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A正确;B、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冠状病毒是病毒,无细胞结构,B错误;C、吞噬细胞吞噬、杀死入侵人体的冠状病毒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分裂增殖,D错误。故选A。2.花卉能美化环境,使人心情愉悦。有人总结了日常养花秘诀:无氧不生根,无氮不长叶,无磷不开花,无镁下叶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C、H、O、N、P、Mg均是花卉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B.P是构成脂肪、核酸和ATP的元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C.Mg为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缺乏Mg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在种植花卉时应根据其不同器官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P、Mg均是花卉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A正确;B、P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参与核酸、ATP的合成,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P,B错误;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缺乏Mg影响叶绿素的合成,C正确;D、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无机盐的需求不同,在种植花卉时应根据其不同器官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D正确。故选B。3.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m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熊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B.大熊猫成熟的红细胞和发菜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竹茎、竹笋都属于植物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D.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依赖体内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详解】A、大熊猫是多细胞动物,需要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正确;B、大熊猫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C、竹茎、竹笋属于植物的器官,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故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C正确;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故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正确。故选B。4.百合所驳病毒(LMoV)是一种RNA病毒,能使百合种球质量严重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LMoV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4种B.LMoV的蛋白质合成需以百合细胞的氨基酸为原料C.LMoV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该病毒的拟核中D.与其他组织相比,分生组织中LMoV含量高【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LMo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正常生存。根尖等组织不含或含的病毒较少。【详解】A、LMoV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磷酸、核糖和4种碱基,共有6种产物,A错误;B、LMoV的蛋白质合成需以宿主细胞——百合细胞的氨基酸为原料,B正确;C、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存在拟核,C错误;D、根尖等分生组织处的病毒含量较低,D错误。故选B。5.细胞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生成化合物(或结构)D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C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D为植物特有的蔗糖B.若A、B为两条肽链,D为胰岛素,则C为肽键C.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化合物D中含有C、H、O三种元素D.若A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为氢键或磷酸二酯键【答案】B【解析】【分析】1、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化合物。3、脂肪水解产物是脂肪酸和甘油。【详解】A、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D为植物特有的蔗糖,A正确;B、若A、B为两条肽链,D如果是胰岛素,则C是二硫键,B错误; C、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D是脂肪,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C正确;D、若A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在DNA分子中,二者通过氢键或磷酸二酯键连接,故C为氢键或磷酸二酯键,D正确。故选B。6.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是()A.无糖饼干主要成分是淀粉,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B.“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C.“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D.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答案】C【解析】【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多糖有纤维素、淀粉、糖原等。2、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详解】A、饼干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A错误;B、N、P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C、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婴儿骨骼健康,C正确;D、蔬菜中含有的各种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D错误。故选C。7.下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下列说法与该机制相符的是()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B.若①是激素,一定要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C.①可能是脂质,②不一定是蛋白质D.若信号细胞为精子,则靶细胞一定为卵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其中①为信号分子,② 为受体。【详解】A、动物体内所有细胞都会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因此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A正确;B、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时,信号分子不一定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如性激素是与胞内受体结合的,B错误;C、①(信号分子)可能是脂质,如性激素;②(受体)一定是蛋白质,C错误;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的,若信号细胞为精子,则靶细胞不是卵细胞,D错误。故选A。8.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均为脂质,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B.由①组成的膜是由膜蛋白的性质决定的C.②是脂溶性的,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内部D.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②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表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中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②表示胆固醇。脂双层是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形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结构的区别:胆固醇分子没有长长的尾部,磷脂分子有长长的尾部。【详解】A、①磷脂,②为胆固醇,均为脂质,但苏丹III染液只能鉴定脂肪,A错误;B、①表示磷脂,形成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形成,B错误;C、②表示胆固醇,是脂溶性的,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内部,C正确;D、①是磷脂,外侧有糖蛋白等结构,内侧没有,两层结构不完全相同,①能运动,体现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使膜结构具有一定的“刚性”,D错误。故选C。 9.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下图为某细胞的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离不开结构②B.①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体的性状均由①控制C.③在细胞分裂中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D.酶和RNA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时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染色质,②表示核仁,③表示核膜。【详解】A、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B、①表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但生物体的性状并非全由①染色质控制,还与环境等有关,B错误;C、③表示核膜,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末期重建,C正确;D、由图示可知,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D正确。故选B。10.下图表示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均有甲、乙分布B.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这两种细胞器的参与C.甲、乙均含有蛋白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甲、乙两种细胞器都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且都含有RNA【答案】D【解析】【分析】甲为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线粒体内含有DNA、RNA、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转换有关;图乙是中心体,中心体没有膜结构,由一组中心粒及周围的物质构成,成分为蛋白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甲是线粒体,乙是中心体,在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均有甲、乙分布,A正确;B、有丝分裂需要能量,线粒体参与供能,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正确;C、所有细胞器均有蛋白质,甲和乙都含有蛋白质,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正确;D、乙(中心体)没有生物膜,也没有RNA,D错误。故选D。11.下列相关实验与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同位素标记法B.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显微观察法C.丹尼利和戴维森探索膜成分实验——不完全归纳法D.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差速离心法【答案】C【解析】【分析】1、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他们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发现了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因此丹尼利和戴维森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2、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不同,密度也不同,常用的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详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往往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追踪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研究,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B、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B正确;C、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出含有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此种研究方法不适于不完全归纳法,C错误;D、不同的细胞器比重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D正确。故选C。 12.下图是物质A通过转运蛋白B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B.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I”C.图中物质B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D.物质B在转运物质A的过程中空间结构不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物质A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物质B的协助,则B物质表示载体蛋白,因此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右图中Ⅰ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则Ⅱ表示膜内。【详解】A、物质A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I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因此释放到细胞外,转运方向是“Ⅱ→I”,B正确;C、物质B为蛋白质,彻底水解产物为氨基酸,C正确;D、转运蛋白在转运物质时,其结构可能会改变,D错误。故选D。13.某同学将植物细胞浸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示意图如下,甲,乙分别为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细胞形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实验结束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D.实验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大,颜色变浅【答案】D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将植物细胞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液泡变大,故实验开始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详解】A、据图判断可知,植物细胞的液泡变大,整体体积变大,说明细胞吸水,故实验开始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A正确;B、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限制,不能无限增大,故实验结束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正确;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方式(易化扩散)进入细胞,C正确;D、实验过程中,植物细胞吸水后细胞内外浓度差变小,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弱,液泡颜色变浅,D错误;故选D。14.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目给的信息“在光下给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与能量,B错误,C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15.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温度和催化剂的种类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C.1号试管是对照组,2号、3号和4号试管是实验组D.分析1号、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答案】C【解析】【分析】1、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要唯一;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2、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详解】A、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的量,自变量是温度和催化剂的种类,A错误;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是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B错误;C、1号试管未做任何处理,是对照组,2号、3号和4号试管有特殊处理,是实验组,C正确;D、酶的高效性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得到,分析3号、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故选C。16.在3支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FeCl3溶液、鲜猪肝研磨液、蒸馏水,一段时间内测得反应物含量变化如下图。则对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a与b的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的专一性特点B.a与c对照反映了酶的专一性特点C.曲线c与b的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该实验c的曲线可表示对照组 【答案】C【解析】【分析】FeCl3是无机催化剂,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具有高效性;据图分析,a为蒸馏水,b为FeCl3的催化作用,c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详解】A、a为蒸馏水,b为FeCl3的催化作用,a与b的对照不能反映无机催化剂的专一性特点,A错误;B、a为蒸馏水,c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蒸馏水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a与c对照不能反映酶的专一性特点,B错误;C、b为FeCl3的催化作用,c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D、c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该实验c的曲线可表示实验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酶的特性,并结合酶的特性确定图中三条曲线分别加入的催化剂种类,同时掌握酶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17.下列能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A.“到高原后所起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使用空调引起的空调病”B.“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失效”和“由冷空气中尘埃引起的过敏反应”C.“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患者”和“寒冷刺激时打寒战”D.“人发高烧时,食欲下降”和“胃蛋白酶进入肠后失去催化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①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如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详解】A、“高原反应”是由于机体缺氧造成的,“长时间使用空调引起的空调病”是空气流通不畅,细菌滋生,还有不出汗等原因造成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A错误;B、“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但“冷空气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失调导致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B错误; C、“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是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寒冷刺激时打寒战”是机体体温调节造成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错误;D、“人发高烧时,食欲下降”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是因为胃内是酸性环境,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所致,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D正确。故选D。18.某研究小组模拟了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设计了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但不属于对照实验B.实验时,需要用10%的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用于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了CO2D.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黄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1、检测CO2的产生: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详解】A、本实验设计了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有氧、无氧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两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未知,属于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也是一种对照实验,A错误;B、实验时,为防止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用10%的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B正确;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发生灰绿色反应,可用于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了酒精,C错误;D、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黄不能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B。19.用90%的汽油与10%的乙醇调和而成的乙醇汽油,由于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已成为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乙醇的生产常通过酒精发酵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利用某些真核生物的无氧呼吸来实现酒精发酵B.生成酒精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微生物酒精发酵时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D.生物体一切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均由细胞呼吸提供【答案】A【解析】【分析】无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详解】A、乙醇的生产常利用酵母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A正确;B、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酶都分布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C、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C错误;D、生物体大多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提供,少数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所需能量来自于光能。D错误。故选A。20.下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部分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结构主要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B.图乙中的光合色素能有效吸收绿光使植物呈绿色C.图乙所示的膜结构位于图甲结构中的①或者③处D.图甲所示的④中含有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需要的酶【答案】D【解析】【详解】A、图甲是叶绿体,其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而增大,A错误;B、图乙中的光合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B错误;C、图乙所示的结构为类囊体薄膜,来自图甲中的③,C错误;D、图甲的④表示叶绿体基质,含有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需要的酶,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甲图是叶绿体,乙图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答题。21.将马铃薯块茎储藏在密闭环境中一段时间,此段时间内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消耗速率减小B.CO2的产生速率增大C.乳酸的产生速率增大D.ATP的产生速率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马铃薯块茎储藏在密闭环境中一段时间,开始可进行有氧呼吸,随着氧气的消耗,马铃薯进行无氧呼吸。【详解】ABC、随着时间推移,氧气浓度降低,马铃薯有氧呼吸减弱,氧气消耗速率减小,无氧呼吸速率增强,但马铃薯无氧呼吸为乳酸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产生速率不会增大,而是乳酸的产生速率增大,AC正确,B错误;D、随着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ATP的产生速率减小,D正确。故选B。22.民以食为天,唐朝时就制定了关于粟米贮藏年限的法律条文。“诸仓窖贮积者,粟支九年;米及杂种支五年。下湿处,粟支五年;米及杂种支三年。贮经三年以上,一解听耗一升;五年以上,二升。其下湿处,稻谷及粳米各听加耗一倍。”挖仓窖过程中,窖壁用火烘干后采取草木灰、木板、席、糠、席等五层防潮、保温措施,粮食不易发热、发芽、腐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粮食储存应通过降低湿度来降低其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损耗B.有氧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仓窖中的低温环境可以降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D.仓窖密封后,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可正常进行,第三阶段受到抑制【答案】D【解析】【分析】种子在贮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氧气和水分能影响细胞的呼吸,因此,低温、低氧、干燥能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详解】A、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谢加快,不利于种子储存,因此粮食储存应降低湿度来降低其细胞呼吸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损耗,A正确;B、有氧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储存起来,B正确;C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仓窖中的低温环境可以降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使有氧呼吸减慢,C正确;D、氧气是有氧呼吸的条件,库中贮存的果蔬,由于氧气的缺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受到抑制,进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也受到抑制,因此仓窖密封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都会受到抑制,D错误。故选D。23.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星射线对染色体附着的连续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中心体倍增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图1发生在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C.图2发生在后期,染色体在星射线牵引下移动D.图1~3过程保证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两极【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此时期也会发生中心体复制而倍增,A正确;B、图1中染色体复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C、据图可知,图2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图1~3过程中,在中心体和星射线的作用下,保证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两极,实现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D正确。故选C。24.为探究盐酸浓度对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南通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将不同浓度盐酸与酒精按1:1 混合配制成解离液,进行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结果如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盐酸浓度/%1517192123252729分裂期细胞数66879201920观察细胞数200200180180180180190190A.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解离液中盐酸的作用是使染色体DNA与蛋白质分离,方便染色C.解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D.结果表明25%的盐酸溶液更适合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实验:自变量为盐酸浓度,因变量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在观察细胞数中所占比值)。据表格可知,在盐酸浓度为25%时,分裂期细胞数在观察细胞数中所占比例最大,即细胞分裂指数最高。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即制成装片。(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详解】A、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B、解离液中盐酸能够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B错误;C、盐酸和酒精按1:1混合配制成解离液,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其中酒精的作用是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C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5%的盐酸溶液处理后,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与观察细胞数的比值)最高,说明该浓度更适合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D正确。故选B。25.下图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经诱导形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不能说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B.图中各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相同C.过程①可发生遗传信息的传递D.过程②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种类不变;②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的种类增多,但数目不变。【详解】A、图示表明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细胞,说明其具有全能性,A正确;B、图示各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因此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B错误;C、①为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中可发生遗传信息的传递,即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C正确;D、②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26.细胞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最新研究表明,现代人类面临着三种衰老:生理性衰老(随着年龄增长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病理性衰老(即早衰,由于 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及心理性衰老(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常表现为“未老先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B.“早哀”及“未老先衰”说明环境因素会影响细胞衰老C.衰老的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D.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细胞内不能合成酪氨酸酶【答案】D【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下降。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4、衰老的细胞内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5、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A正确;B、细胞衰老不仅与基因有关,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C、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下降,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C正确;D、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与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有关,并非不能合成酪氨酸酶,D错误。故选D。27.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像一把铲子,后来随着指间细胞的自动死亡,才发育为成形的手指。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发生后,细胞中与凋亡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增多B.过程②中凋亡的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C.人胚胎发育时期指间细胞的自动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人类五个手指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 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①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可使凋亡信号激活凋亡细胞内的与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因此细胞中与凋亡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增多,A正确;B、过程②中凋亡的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C、人胚胎发育时期指间细胞的消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C正确;D、人类五个手指的形成使手的运动更灵活、准确,有利于增强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正确。故选B。28.下列有关新冠肺炎病毒与艾滋病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RNAB.两者都需在细胞内才能繁殖C.戴口罩是预防两种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D.两种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都有相应的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为RNA复制病毒;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寄生活细胞中。【详解】A、由分析可知,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RNA,A正确;B、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B正确;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戴口罩并不能预防,C错误;D、两种病毒感染后,引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但不引起或者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感染者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但其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和病毒,D正确。故选C。【点睛】29.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如果在低倍镜下看到物像清晰,换用高倍镜后物像模糊,则正确的操作是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方向物像与实际是相同的,A错误;B、通常观察到的物像与物体实际位置是上下左右均颠倒,故移动应“偏哪移哪”,所以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B错误;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不会影响细胞数目和大小,C错误;D、如果在低倍镜下看到物像清晰,换用高倍镜后物像模糊,则正确的操作是调节细准焦螺旋,D正确。故选D【点睛】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答案】A【解析】【分析】1、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2、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以及多种细胞器,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3、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白细胞是真核细胞,这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多种功能有关,A正确;B、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水绵细胞中具有叶绿体,B错误;C、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伞藻和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它们细胞中具有细胞核,C错误;D、黑藻是植物,其细胞具有细胞壁,根瘤菌是细菌,其细胞也具有细胞壁,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具有细胞壁,D错误。故选A。31.植物体内果糖与X物质形成蔗糖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与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B.X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C.X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单糖D.X是纤维素的结构单元【答案】B【解析】【分析】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二糖。【详解】A、X应为葡萄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六碳糖,分子式均为C6H12O6,A正确;B、X应为葡萄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植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为淀粉和脂肪,B错误;C、X是葡萄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C正确;D、X是葡萄糖,是构成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B。32.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D.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答案】D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糖类经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又减少,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详解】A、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所以C点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种子干重增加,A错误;B、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因此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B错误;C、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AB段种子干重增加,不能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D、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初期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D。33.二硫键“—S—S”是蛋质中连接两条肽链之间的一种化学键。如图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至少有280个氨基B.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了277个水分子C.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游离的羧基D.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三方面决定【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该蛋白质分子由3条肽链组成,这3条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连接,且其中有一条肽链是环状肽链。【详解】A、该蛋白质由3条肽链组成,其中有两条是链状肽链,每条链状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因此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2个氨基,A错误;B、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目=280-2=278,B错误; C、该蛋白质由3条肽链组成,其中有两条是链状肽链和一条环状肽链,而每条链状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C正确;D、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D错误。故选C。34.如图是构成核酸的两种核苷酸及它们形成的核苷酸链(N表示某种碱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的核酸中碱基种类有8种B.若丙中N为T,则丙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乙C.若丙中N为U,则不可储存遗传信息D.颤蓝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甲的排列顺序中【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甲是脱氧核苷酸,乙是核糖核苷酸,丙是核苷酸链。【详解】A、动物细胞的核酸中碱基种类有A、T、G、C、U,共5种,A错误;B、若丙中N为T,则丙为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甲脱氧核苷酸,B错误;C、若丙中N为U,则丙为RNA,RNA也可储存遗传信息,C错误;D、颤藻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甲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储存在甲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故选D。35.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C.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C 【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动物体内激素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有的属于蛋白质类,有的属于脂质,有的属于氨基酸衍生物。【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只有蛋白质才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误;B、糖原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且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B错误;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C正确;D、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脂肪是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C。36.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C.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D.物质甲、乙、丙为生物大分子,都有物种特异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单体3由C、H、O组成,应该是单糖(葡萄糖),物质甲是多糖,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甲为淀粉,则单体3为葡萄糖,A正确; 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应该是核糖体,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B正确;C、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丁为染色体,则物质丙为DNA,可控制物质乙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物质甲是多糖,没有物种特异性,D错误。故选D。37.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成分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进行鉴定B.科研上常用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是因为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改变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可能会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细胞膜外侧的糖类只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不能用苏丹Ⅲ进行鉴定,A错误;B、科研上常用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是因为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B错误;C、改变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如糖蛋白,会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D、细胞膜外侧的糖类也可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形成糖脂,D错误。故选C。38.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结构中均可以发生A-U配对现象B.a、b、d上进行的生理活动都需要c提供能量C.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需要b、c的参与D.a、c、d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是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a叶绿体、b核糖体、c线粒体、d液泡。【详解】A、a叶绿体、b核糖体、c线粒体均可以发生翻译过程,可以发生A-U配对,d液泡不能发生A-U配对,A错误;B、a叶绿体中暗反应不需要c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C、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需要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提供能量)的参与,C正确;D、a叶绿体、c线粒体具有双层膜,d液泡具有单层膜,D错误。故选C。【点睛】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核糖体、中心体无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含有单层膜。39.下图表示几种常见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①和②均属于被动运输,需要相应的蛋白质进行协助C.③属于主动运输,能够逆着浓度梯度转运物质且消耗能量D.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以③方式出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经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②属于由载体蛋白参与,但不消耗能量的协助扩散,③属于由载体蛋白参与,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详解】A、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A正确;B、①表示经过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②属于由载体蛋白参与的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属于被动运转,需要相应的蛋白质进行协助,B正确;C、③属于主动运输,能够逆着浓度梯度转运物质且消耗能量,C正确;D、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以胞吐的形式出细胞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40.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用于RNA的合成B.ATP中的“A”与DNA和RNA中的“A”为同一种物质C.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ADP+Pi的转化D.奥运健儿比赛时,因过多消耗ATP而导致ADP大量积累【答案】A【解析】【分析】腺苷三磷酸(ATP)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详解】A、ATP水解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B、ATP分子中的“A”代表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而DNA、RNA中的“A代表腺嘌呤,B错误;C、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不消耗能量,C错误;D、细胞中ATP含量极少,但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很快,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不会导致ADP大量积累,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60分)41.通常根据有机物的含量将种子分为淀粉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下图是油料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 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油料种子成熟与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是相互转化的,图中给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结合图2及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油料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吸胀作用吸水,鲜重增加。此阶段,随着细胞内__________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油料在生长季节,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__________的比例上升,油料细胞抵抗干旱的能力会增强。(4)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现有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各一组,请根据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时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设计实验以确定种子的类型。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两者的含量变化相反(2)糖类的O元素含量高于脂肪的,萌发初期大量脂肪转变为葡萄糖和蔗糖,导致种子干重增加(3)①.自由水②.结合水(4)①.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并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②.若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则该组种子为谷类种子;若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则该组种子为油料种子【解析】【分析】1、分析曲线图1:该图是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图,分析可知可溶性糖在40天中都存在,第30天后淀粉不存在,脂肪从第10天开始增加。可见种子成熟时,糖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多。 2、分析曲线图2:该图是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分析可知油料种子萌发10天内,脂肪含量下降,糖类含量增加。【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糖类和脂肪含量的变化情况是:糖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多,两者的含量变化相反,故糖类和脂肪是相互转化的。【小问2详解】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大量脂肪转变为葡萄糖和蔗糖,糖类的氧元素含量高干脂肪,所以脂肪转变为糖时,需要增加氧元素,干重会增加。【小问3详解】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油菜细胞内的结合水的比例越高,抵抗干旱的能力越强。【小问4详解】谷类种子含有较多的淀粉,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对于同质量的淀粉来说,脂肪含有更多的H,而含较少,所以以脂肪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原料时,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比值要大于以淀粉为原料时的比值。实验思路为: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比值(或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消耗量的比值),并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萌发时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比值低(或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比值高(或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42.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培养液培养水稻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为Na+和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中的主动运输过程既可消耗来自ATP直接提供的能量,也可利用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由图甲可知,水稻对____________的需求量最大;有同学提出,图甲中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你认为这种说法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2)图乙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①被选择吸收的物质____________;②需要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3)一种载体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____________或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结构基础。【答案】(1)①.SiO44-②.错误③.可能是水稻吸收Ca2+的速率低于吸收水分的速率(2)①.主动运输②.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③.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3)①.种类和数目##数目和种类②.选择透过性【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说明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而对水是无选择性吸收,所以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水稻吸收的SiO4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2、分析图乙: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而运出细胞时,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小问1详解】由图甲可知,硫酸根离子较初始浓度低,说明水稻对SiO44-的需求量最大;有同学提出,图甲中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这种说法错误,有可能是水稻吸收Ca2+的速率低于 吸收水分的速率。【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乙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依据是:①被选择吸收的物质(葡萄糖)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②需要的能量来自于Na+细胞内外浓度差形成的电化学梯度的势能。【小问3详解】一种载体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或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葡萄糖和钠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43.如下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发生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下图2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CO2浓度以及温度下其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能够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于_____上,b为_____,为确定光合产物的去向,可采用_____法,若将植物从阳光下移入黑暗环境中,短时间内h物质的含量会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b时,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Ⅲ中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当光照强度为c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_____不同;当光照强度为_____时,限制三条曲线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均为光照强度。在光照强度为c时,仍不能确定曲线Ⅰ、Ⅱ、Ⅲ哪种条件下光合产物积累量较多,原因是_____。(3)将该植物种植于大田中,会出现“光合午休”的现象,这是由于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叶片的部分_____关闭,使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受限,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为减少“光合午休”现象,可采取 的措施有_____。【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氧气##O2③.同位素标记④.下降(2)①.CO2浓度②.温度③.a④.不同温度、不同CO2浓度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未知(3)①.气孔②.暗反应③.适当遮光;给植物补水;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①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H2OH++e-+O2;ADP+PiATP。②暗反应(发生叶绿体基质中):CO2+C52C3;2C3(CH2O)+C5。2、光合作用的4个影响因素①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②CO2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③水:缺水导致气孔关闭,从而影响CO2的吸收,而影响暗反应。④光照:主要影响光反应,通过影响ATP和NADPH的产生而影响暗反应。【小问1详解】绿色植物捕获光能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由图1可知,a为H2O,b为O2,i为CO2,j为C3,h为C5,g为光合产物糖类,为确定光合产物的去向,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若将植物从阳光下移入黑暗环境中,光反应阶段受限,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致使C3还原受限,生成的C5减少,而CO2的固定暂时不受影响,所以短时间内h物质的含量会下降。【小问2详解】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b时,曲线Ⅱ、Ⅲ的温度条件相同,CO2浓度不同,限制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同理,当光照强度为c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当光照强度为a时,三条曲线重合,且在此之后的短时间内,光合作用强度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三条曲线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为光照强度。在光照强度为c时,仍不能确定Ⅰ、Ⅱ、Ⅲ哪种条件下光合产物积累量较多,因为不同温度、不同CO2浓度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并不知道。【小问3详解】将该植物种植于大田中,会出现“光合午休”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午时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叶片蒸腾作用强,为避免叶片失水过多,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使通过气孔吸收的CO2减少,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受限,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所以可采取适当遮光、给植物补水或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等措施,减少“光合午休”现象。 44.下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下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图甲中的字母与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__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__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时期为_________期。(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期细胞,右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期细胞。(4)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粒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5)图丙是某同学绘制的小鼠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只画出部分染色体),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答案】(1)G1→S→G2→M(2)①.中心粒②.后③.前期和中(3)①.G1②.G2期和M (4)③→②→④→①(5)③④【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小问1详解】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期、S期和G2期)及分裂期(M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指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用题图甲中的字母与箭头表示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为G1→S→G2→M。【小问2详解】小鼠细胞是动物细胞,在分裂前期可见由细胞两极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小问3详解】题图乙中左侧峰值表示细胞中DNA含量为2C,即题图甲中的G1期细胞,右侧峰值表示细胞中DNA含量为4C,即题图甲中的G2期和M期细胞。【小问4详解】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是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前期:③中心粒倍增发生在间期;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发生在中期。故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小问5详解】①中心粒在间期复制,①正确;②④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②正确,④错误;③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能形成细胞板,③错误;⑤分裂结束,形成2个子细胞,⑤正确。故选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及细胞周期的概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45.某些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生物固氮、分解淀粉和抑制病原菌等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若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分解淀粉的固氮细菌,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水和____。 (2)现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H,其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效果见表。据表推测该抗菌肽对_________________的抑制效果较好,若要确定其有抑菌效果的最低浓度,需在__________μg·mL-1浓度区间进一步实验。测试菌抗菌肽浓度/(µg•mL-1)55.2027.6013.806.903.451.730.86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禾谷镰孢菌-++++++假丝酵母-++++++注:“+”表示长菌,“-”表示未长菌。(3)研究人员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H的淀粉酶编码基因M构建高效表达质粒载体,转入大肠杆菌成功构建基因工程菌A。在利用A菌株发酵生产淀粉酶M过程中,传代多次后,生产条件未变,但某子代菌株不再产生淀粉酶M。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4)研究人员通过肺上皮干细胞诱导生成肺类器官,可自组装或与成熟细胞组装成肺类装配体,如图所示。肺类装配体培养需要满足适宜的营养、温度、渗透压、pH以及_____(答出两点)等基本条件。肺类装配体形成过程中是否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___(填“是”或“否”)。(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耐药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科研人员拟用MRSA感染肺类装配体建立感染模型,来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是否对MRSA 引起的肺炎有治疗潜力。以下实验材料中必备的是______。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类装配体②MRSA感染的肺类装配体③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④生理盐水⑤青霉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⑥万古霉素(抗MRSA的药物)【答案】(1)无机盐、淀粉(2)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②.1.73~3.45(3)淀粉酶编码基因M发生突变;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分裂过程中丢失(4)①.无菌、无毒环境,含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②.否(5)②③④⑥【解析】【分析】动物培养的条件:1、营养: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2、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3、适宜温度、pH和渗透压: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温度多为(36.5±0.5)℃;pH多为7.2~7.4;动物细胞培养还需要考虑渗透压。4、气体环境:O2: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维持培养液pH。【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根际促生菌具有固氮作用,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因此用于筛选根际促生菌的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和淀粉。【小问2详解】由题表可知,在抗菌肽浓度为3.45-55.20μg·mL-1范围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不能生长,表明该抗菌肽对它们的抑菌效果较好;因为抗菌肽的浓度为1.73μg·mL-1时,它们均能生长,所以要确定抗菌肽抑菌效果的最低浓度,应在1.73~3.45μg·mL-1的浓度区间进一步实验。【小问3详解】在利用A菌株发酵生产淀粉酶M过程中,传代多次后,生产条件未变,但某子代菌株不再产生淀粉酶M,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编码基因M发生突变;或者是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分裂过程中丢失。【小问4详解】肺类装配体培养需要满足适宜的营养、温度、渗透压、pH以及无菌、无毒环境,含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等基本条件;由图示可知,肺类装配体形成的过程中没有运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只涉及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内容。【小问5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9-11 17:50:02 页数:36
价格:¥3 大小:1.9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