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一学期湖州市联考试题高三生物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小鼠AVY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叫作()A.表观遗传B.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分析题意,小鼠AVY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即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可遗传的。故选A。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措施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植物种子库C.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D.大量引进外地物种【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3、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A不符合题意;B、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B不符合题意;C、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D、不能大量引进外地物种,引入外来物种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的是()A.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B.性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C.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ATPD.胃蛋白酶催化水解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B、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性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ATP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胃蛋白酶属于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管道中的物质,催化水解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4.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结构的RNA病毒,可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进入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RNA与人体RNA的组成元素相同B.S蛋白和ACE2蛋白的基本单位相同C.病毒包膜与人体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相同D.病毒增殖和人体细胞增殖的方式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增,殖。【详解】A、病毒RNA与人体RNA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A正确;B、S蛋白和ACE2蛋白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B正确;C、病毒包膜与人体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还含有蛋白质等物质,C正确;D、病毒增殖的方式是复制增殖,而人体细胞增殖的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此外还包括减数分裂等,D错误。故选D。5.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热稳定性,将酶液加热至不同的温度,分别保温30、60、90min,测定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自变量为酶的相对活性B.该酶在30℃时热稳定性较高C.该酶在60℃时的活性比70℃时高D.该酶在80℃时活性下降的速率先快后慢【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和酶处理的时间,因变量为酶的相对活性,高温下保温时间越长,酶的活性下降越快。【详解】A、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和保温的时间,因变量为酶的相对活性,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酶在30℃时,酶的相对活性最高,故热稳定性较高,B正确;C、在保温0-30min时,该酶在60℃时的酶的相对活性和70℃时酶的相对活性一样,C错误;D、该酶在70℃时活性下降的速率先快后慢,D错误。故选B。6.有研究表明,尿苷(尿嘧啶与核糖组成)是一种能延缓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多组织再生修复关键代谢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³H标记的尿苷饲喂动物,只能在线粒体、细胞核中检测到放射性B.尿苷延缓衰老可能与阻止自由基攻击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有关C.干细胞衰老后,生理状态发生变化,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D.干细胞损伤后修复,可能与细胞核内端粒的修复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衰老的细胞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是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②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体收缩、染色加深③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④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⑤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详解】A、尿苷参与形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核糖体中含有RNA,因此用3H标记的尿苷饲喂动物,还可以在核糖体中检测到放射性,A错误;B、细胞衰老可能与自由基攻击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有关,因此可推知尿苷能够延缓衰老,可能是因为其能阻止自由基攻击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B正确;C、衰老细胞具有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陷、染色质固缩、水分减少等特点,C正确;D、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多,端粒逐渐变短,细胞随之衰老,受损干细胞的修复可能与细胞核内端粒的修复有关,D正确。故选A。7.下图是人体性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腺体,“+”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神经组织兼有内分泌作用B.c的活动只受到b的调控C.当性激素分泌不足时,会促进b的分泌D.青春期前切除c,第二性征可能发育不良【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该图是人体性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a反馈抑制b和c,说明a是性腺,b对c有促进作用,c对a有促进作用,因此b为下丘脑,c为垂体。【详解】A、由图可知,a是性腺,b是下丘脑,c是垂体,性腺不属于神经系统,A错误;B、c的活动受到a、b的调控,其中a表现为抑制,b表现为促进,B错误;C、当性激素①分泌不足时,会减弱对b的抑制,而促进b分泌相关激素,C错误;D、青春期前切除c垂体,垂体可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减少,从而导致第二性征可能发育不良,D正确。故选D。8.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了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将形成森林B.群落演替过程中净生产量和生物量均持续增加C.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D.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有利于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详解】A、在适宜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将形成森林,A错误;B、演替过程中净生产量先增大后减少,生物量则不断增加,B错误;C、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C正确;D、灌木丛和草本植物等形成垂直结构,使得光源被充分利用,因此提高了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D错误。故选C。9.中药吴茱萸的主要成分吴茱萸碱(EVO)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如表所示。G₀期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分裂。下列相关推论合理的是()组别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比例(%)G₀/G₁期S期G₂/M期对照组42.6217.523.37,EVO组8.5719.3054.13A.EVO能诱导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₂/M期B.EVO可能通过抑制DNA复制影响胃癌细胞增殖C.癌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历经:M→G₀→G₁→S→G₂D.EVO阻断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使其细胞周期缩短【答案】A【解析】【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又分为G₁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₂期(DNA合成后期),G₁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S期主要特征是DNA的合成,G₂期DNA合成终止,但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M期为分裂期。【详解】A、据表格分析:和对照组相比,EVO组G₂/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大,故EVO能诱导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₂/M期,A正确;B、据表格分析:和对照组相比,EVO组的G₀/G₁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小,EVO组的G₂/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大,而S期细胞比例变化不大,故EVO不可能通过抑制DNA复制影响胃癌细胞增殖,B错误;C、癌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历经:G₁→S→G₂→M,不包括G₀期,C错误;D、据表分析:和对照组相比,EVO组的G₂/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大,说明EVO阻断细胞G₂期活动,使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不能完成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A。10.协同转运是一种常见的跨膜运输方式,例如葡萄糖利用储存在Na⁺浓度梯度中的能量进入细胞(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B.Na⁺进出细胞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C.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以转运Na⁺D.葡萄糖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则Na+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K+由载体蛋白运到膜内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图中K+进入细胞内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由图可知:Na+出细胞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属于主动运输,但Na+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C、据图分析,细胞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即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转运Na+,C正确;D、据图可知:葡萄糖可以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D正确。故选B。11.某森林公园是某种梅花鹿放养试验区。梅花鹿季节性发情,属于单胎动物。胚胎工程是加速梅花鹿良种繁殖进程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供体母鹿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可使母鹿超数排卵B.胚胎体外培养时,不同发育时期的培养液成分要保持一致C.胚胎分割时,应对原肠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D.早期胚胎需移植到经同期发情处理的同种雌性动物体内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1、超数排卵是指应用外源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成熟卵子。2、进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时,需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液,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3、在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4、胚胎移植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详解】A、促性腺激素是蛋白类激素,添加到饲料中会被消化系统分解,失去相应的生理效应,应该通,过注射的方式处理供体母鹿,A错误;B、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胚胎需要的营养成分不同,需要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液,B错误;C、胚胎分割应该选择桑葚胚或者囊胚,原肠胚是囊胚孵化后继续发育形成的胚胎,C错误;D、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所以需要移植到同期发情处理的同种雌性动物体内,D正确。故选D。12.很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依据图示光间断实验的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能够对光周期产生反应与叶片中的光敏色素有关B.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短日照植物开花的因素可能是夜间长度C.推测③不开花的原因可能是连续夜长达不到开花条件D.根据实验推测⑥条件下的长日照植物一定不会开花【答案】D【解析】【分析】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可以认为,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详解】A、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种,可以感受光的存在,A正确;B、比较①②③三组实验的结果可知,②开花③不开花,可能是因为②能满足短日照植物所需的连续夜间长度,B正确;C、和②相比,③不开花是因为闪光导致连续夜长达不到开花条件,C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不能推知长日照植物开花原因,可能是连续夜长低于临界暗期,也可能是总夜长达到临界暗期,D错误。故选D。,13.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其基因库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为食,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57.1%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ᵇXᵇ、Xᵇ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故大熊猫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其基因库,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2×60%×40%=48%,BB=60%×60%=36%,则Bb:BB=4:3,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4/7×1/2=28.6%,C错误;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bXb为40%×40%=16%,在雄性个体中,XbY为4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D正确。故选C。14.科兴中维公司生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有较成熟工艺,其制备及作用过程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d点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主动免疫B.图甲中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C.图乙de时间内机体成熟B淋巴细胞的DNA分子数保持不变D.图乙中d点后为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答案】A【解析】【分析】图甲中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D为B淋巴细胞,C为记忆细胞,E为浆细胞。【详解】A、图甲所示的过程是疫苗在机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主动免疫,注射抗体起作用的过程属于被动免疫,A正确;B、图甲中的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如吞噬细胞等,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B错误;C、图乙中de段抗体增加,体内成熟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加快,DNA可能加倍,C错误;D、图乙中d点后为记忆细胞迅速增殖,产生的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故选A。15.某病患者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的联会现象,发生联会的染色体两两随机分离。已知具有结构异常染色体的配子不可育,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变异没有产生新的致病基因,不会有遗传病发生B.若该个体为女性,其产生的卵细胞中可育的概率为1/4C.该变异类型属于易位,改变了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D.图示变异类型可用光学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该患者体内某一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该变异属于易位,没有产生新的致病基因,但可能有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生,A错误;B、若该患者为女性,则该女性某卵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染色体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并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能产生的配子(用白-表示缺失的缺失部分染色体、黑+表示增添的另一染色体,白、黑表示正常):①白/黑+、②白-/黑、③白/黑、④白-/黑+,,卵细胞中可育(白/黑)的概率为1/4,B正确;C、该变异类型属于易位,改变了基因的排列顺序,但未改变基因总数量(单条染色体上基因数量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D、图示染色体正在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B。16.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中,过程①既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在酵母细胞中,过程②可产生NADPH,也可消耗过程①产生的NADPHC.在植物细胞中,过程①②可释放能量,过程②释放的能量远多于过程①D.在人体细胞中,过程①②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以热能散失【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细胞,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者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植物细胞,可以是有氧呼吸,过程①第一阶段,过程②第二、三阶段;也可以是无氧呼吸,过程①是第一阶段,过程②是第二阶段。【详解】A、在植物细胞,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者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兼性厌氧型,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或者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NADPH(NADPH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错误;C、在植物细胞中,若是无氧呼吸,过程①产生少量能量,过程②不产生能量,C错误;D、在人体细胞中,过程①②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以热能散失,D正确。故选D。17.生态学上把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称为K值,种群延续的最低起始数量称为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激烈的种内斗争会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当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4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均为600【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增长数量为100-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长数量大于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其中种群增长数量为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为0,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详解】A、种群增长数量为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为0,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当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由此可推知当种群数量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有可能下降,A错误;B、K值与环境有关,环境越适宜,这个环境中所能容纳的生物数量越多,即K值越大,激烈的种内斗争一般不会导致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化,B错误;C、由题干可知,种群延续的最低起始数量称为M值,若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则种群难以延续,数量会降低;当大于M时,种群数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C错误;D、当种群的起始数量是4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至600(K值),然后维持稳定;当种群的起始数量是8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降低至600(K值),然后维持稳定,因此无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是400还是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均为600,D正确。故选D。18.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图1为真核细胞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其中泡状结构为复制泡。图2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子链延伸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图1显示DNA上有多个复制起点,可加快复制速率C.图2中a端和b端分别是模板链的3°端和5°端D.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详解】A、由题意可知,图1表示DNA复制的照片,所以图1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正确;B、由图可知,真核细胞为多起点复制、双向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因此DNA的复制速率较快,B正确;C、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端向3’端延伸,且与模板链的关系是反向平行关系,因此,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5'端,b处是模板链的3'端,C错误;D、DNA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氢键,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DNA连接酶连接新形成的子链片段,D正确。故选C。19.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³²P标记噬菌体的DNA,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组实验说明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DNAB.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②过程搅拌不均匀C.完成该组实验需先后用到带³²P标记和不带³²P标记的大肠杆菌D.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³²P,说明只有部分噬菌体获得亲代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该组实验没有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对蛋白质外壳是否进入细胞而检测,因此不能确定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DNA,A错误;B、图示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由于噬菌体DNA注入了大肠杆菌,因此理论上32P只出现在被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内,即出现在沉淀物中,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没有全部侵染进入大肠杆菌或保温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B错误;C、完成该组实验需先用到带³²P标记的大肠杆菌来培养噬菌体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然后让标记的噬菌体感染不带³²P标记的大肠杆菌,C正确;D、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32P,是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只有保留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含有32P,但所有噬菌体的遗传信息都与亲代噬菌体相同,D错误。故选C。20.微生物发酵工程常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生产谷氨酸,从而制取谷氨酸钠(味精)。下图为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谷氨酸棒状杆菌单菌落B.不需要监控发酵过程的营养供给、氧气、温度及pH等变化C.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才能通过代谢积累谷氨酸D.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答案】B【解析】【分析】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其中的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详解】A、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因此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谷氨酸棒状杆菌单菌落,A正确;B、在发酵过程中,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因此需要监控发酵过程的营养供给、氧气、温度及pH等变化,B错误;C、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才能通过代谢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C正确;D、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D正确。故选B。21.将含有六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都已用3H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让细胞进行分裂。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正确的是()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的染色体半数有3H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某个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6个a,6个b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有6个b,6个c,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处于第三次分裂中期时b+c=12,但b和c数目不确定【答案】D【解析】【详解】进行减数分裂时,精原细胞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有DNA分子复制后都是一条链含有3H标记,一条链不含3H标记,所有染色体都含有3H标记,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全部的染色体有3H,A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精原细胞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有DNA分子复制后都是一条链含有3H标记,一条链不含3H标记,所有染色体都含有3H标记,则某个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2个a,B错误;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有12个b,C错误;由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可能是0条,最多可能是12条;该细胞再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可能有两种情况,即图b和图c,但是不能确定b、c各自确切的数目,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肯定是12条,即b+c=12个,D正确。22.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水下淤泥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B.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C.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进行资源整合D.立体养殖技术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随生物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以及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据图可知: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100%=6.3%,A错误;B、能量不能循环往复利用,故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B错误;C、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进行资源整合,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正确;D、立体养殖技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D错误。故选C。23.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原因,近年胃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生物导弹”是将单克隆抗体和抗癌药物相结合,起到定向清除癌细胞的作用,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瘤细胞正常培养条件主要依赖需氧呼吸获取能量B.筛选①得到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C.筛选②涉及的原理有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D.过程③中单克隆抗体可以定位癌细胞,并将癌细胞杀死【答案】C【解析】【分析】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为:①向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②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③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从而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将最终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在正常培养条件主要依赖厌氧呼吸获取能量,A错误;B、筛选①筛选的是所有的杂交瘤细胞,不同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所以筛选①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但产生的抗体不一定是特定的抗体,B错误;C、筛选②在进行抗体检测时,涉及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C正确;D、过程③中单克隆抗体可以定位癌细胞,其携带的抗癌药物可被定向运送到癌细胞处,将癌细胞杀死,D错误。故选C。24.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导致食欲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已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肥胖症患者一般可通过注射、口服瘦素等方式达到减肥目的B.瘦素通过血液定向运输到脂肪细胞、下丘脑等部位发挥作用C.推测出现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D.瘦素与神经元B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神经元A膜去极化【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详解】A、由题意可知,瘦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分解而失去功能,所以瘦素不能通过口服的方式达到减肥目的,A错误;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其中主要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瘦素不能通过血液定向运输,B错误;C、瘦素是作为一种激素,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因此推测出现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C正确;D、由题意可知,瘦素会引起神经元B抑制,所以瘦素与神经元B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加强神经元B的静息电位,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瘦素与神经元B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神经元A膜去极化,D错误。故选C。25.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下图1为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患者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利用图中4位女性细胞中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片段进行PCR,产物经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A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bp为碱基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病的女性杂合子细胞内存在巴氏小体,正常女性细胞内不存在巴氏小体B.II-3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患ALD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C.若Ⅱ-1和一个基因型与Ⅱ-2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为5%D.a基因酶切后会出现3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新增酶切位点位于310bp的片段中【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电泳结果图: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电泳图可知,正常基因A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118bp的两种DNA片段,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后应该得到三个DNA片段,对照A可以判断另外的两个条带长度分别为217bp和93bp,长度之和为310bp,故基因突变a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2、由题干信息可知,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图2推测可知Ⅱ-2基因型为XAXA。Ⅰ-1、Ⅱ-3、Ⅱ-4号都含有与4号相同的条带,故都含有A基因,故Ⅰ-1、Ⅱ-3、Ⅱ-4基因型均为XAXa。【详解】A、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所以杂合子患ALD的原因很可能是XA这条染色体失活,其上基因无法正常表达,Xa表达后表现为患病,A错误;B、据电泳图分析可知,Ⅱ−3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其父方Ⅰ−2基因型为XAY,故其XA来自其父亲,Xa来自母亲,但含XA的Ⅱ−3依然表现为患病,故推测其患ALD的原因可能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Xa正常表达,B错误;C、Ⅱ−1基因型为XaY,和一个与Ⅱ−2基因型(XAXA)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女儿基因型为XAXa,儿子基因型为XAY,可知所生男孩均不含致病基因,都正常,所生女孩均为杂合子,由于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故有一定概率会患病,C错误;D、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后应该得到三个DNA片段,对照A可以判断另外的两个条带长度分别为217bp和93bp,长度之和为310bp,故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DNA片段中,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50分)26.人工马尾松林中,布谷鸟一般栖息在树冠层,是捕捉松毛虫的能手;花鼠主要栖息在灌木层,黄鼠和野兔主要栖息在草本层。回答下列问题:(1)马尾松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的决定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_。马尾松林中的松树有高有低,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各种动物在马尾松林中的分层分布现象主要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黄鼠和野兔都会从共同食用的植物转向吃不同植物从而来达到共存,这种____________现象是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以及自然选择的结果。(2)在高温干旱的夏季,人工马尾松林中松毛虫容易繁殖成灾,常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松毛虫的种群数量,预计松毛虫种群会呈现____________方式增长。(3)布谷鸟等天敌抑制松毛虫的数量增长属于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__调节因素。布谷鸟摄食松毛虫等害虫后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剩下部分称为____________。【答案】(1)①.优势种②.不属于③.食物④.生态位分化(2)①.样方法②.逻辑斯谛(或“S”形)(3)①.外源性②.净次级生产量【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小问1详解】优势种是个体数量多,通常占据竞争优势,并能通过竞争来取得资源的优先占有地位,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决定作用,由此可知,马尾松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的决定作用,称为优势种。马尾松林中的松树属于同一种群,所以有高有低,错落有致的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动物在马尾松林中的分层分布现象主要是由食物决定;黄鼠和野兔都会从共同食用的植物转向吃不同植物从而来达到共存,这是生态位分化的现象。【小问2详解】松毛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常采用样方法法调查松毛虫的种群数量;由于空间资源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松毛虫种群会呈现“S”形方式增长。【小问3详解】当松毛虫数量增加时,布谷鸟数量也增加,以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则布谷鸟等天敌抑制松毛虫的,数量增长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布谷鸟摄食松毛虫等害虫后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剩下的才用于生长繁殖,这部分属于次级生产量。27.下图表示水稻细胞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结构和卜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PSⅡ色素复合体,其核心是一个叶绿素a分子。当复合体中的各种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叶绿素a上,使叶绿素a分子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e⁻),e⁻经一系列传递后,最终与X____________结合形成NADPH。甲结构为___________,是发生图中反应过程的场所。乙内H⁺的来源,除________产生外,还有从叶绿体基质中吸收,其中后者需要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2)光呼吸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一个生理过程,该过程可通过耗费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降低光合速率,最终导致植物产量下降。人们认为在干旱地区喷施低浓度的NaHSO₃溶液提高作物产量与光呼吸有关。科研人员以水稻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研究,相关实验方案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干旱处理低NaHSO₃溶液叶绿素含量(mg/cm²)光呼吸速率(μmolCO₂/m²·s)净光合速率(μmolCO₂/m²·s)第1组施加喷施2.030.693.92第2组施加未喷施1.830.982.56对照组AB1.810.783.97回答下列问题:①对照组的实验条件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比第1组和第2组的数据,解释干旱地区喷施低浓度的NaHSO₃溶液提高作物产量的原因:一方面________,促进光反应,提高光合速率;另一方面,通过__________,使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耗费减少。,③第2组干旱条件下导致叶片中的________浓度升高,调节气孔迅速关闭,进而降低了光合速率。④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选择对四种色素的溶解度高的有机溶剂作提取液,选择________的有机溶剂作层析液,再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若水稻缺少Mg²⁺,与正常水稻相比,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第__________条色素带变窄或缺失。【答案】(1)①.NADP+、H+②.类囊体膜(或光合膜)③.水裂解④.高能电子(2)①.未施加、未喷施②.提高叶绿素含量③.降低光呼吸速率④.脱落酸⑤.对四种色素的溶解度不同⑥.三、四【解析】【分析】图示表示光反应的过程,其中甲为类囊体薄膜,X表示H+和NADP+。【小问1详解】光反应阶段高能电子(e-)与NADP+、H+结合形成NADPH。甲是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据图可知乙内H+有水在光下裂解和从叶绿体基质中主动吸收2个来源,其中从叶绿体基质中吸收H+需要高能电子直接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①空白对照应为自然状态下的,即不进行干旱处理,也不喷施低NaHSO3溶液。②由第1组合第2组数据比较可知,干旱地区喷施低浓度的NaHSO3溶液的第1组中叶绿素含量高于第2组,光呼吸低于第2组,因此干旱地区喷施低浓度的NaHSO3溶液可推知提高了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光呼吸速率,提高作物的产量。③脱落酸是一种逆境激素,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因此与对照组相比,干旱组脱落酸浓度升高,使气孔开放度小,吸收CO2速率低,光合速率慢。④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故用对四种色素的溶解度不同的有机溶剂作为层析液对水稻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Mg2+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若水稻缺少Mg2+,则叶绿素含量降低,因此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条带变窄,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故若水稻缺少Mg2+,与正常水稻相比,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第三、四条色素带变窄或缺失。28.玉米种子糊粉层的有色对无色是完全显性,用基因A和a表示;饱满对凹陷是完全显性,用基因B和b表示。科学家为研究这两对性状之间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有色饱满粒的植株与无色凹陷粒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₁表现为有色饱满粒。然后科学家让F₁与无色凹陷粒的植株继续杂交得到F₂,F₂中有4种表型,但F₂中只有3%左右的个体表现为有色凹陷粒。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玉米种子糊粉层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₁的基因型是________,F₁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基因型为Ab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3)在植物中,除了用测交法验证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以外,还可以利用F₁产生的花粉进行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处理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进行验证,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F₁自交产生子代的过程(不考虑变异)_________。【答案】(1)①.不遵循②.F1测交后F2中的4种表型比例不为1:1:1:1(2)①.AaBb②.3%(3)①.花药离体培养②.秋水仙素(或低温)③.有色饱饱满粒:有色凹陷粒:无色饱满粒:无色凹陷粒=1:1:1:1(后代有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4)或【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测交后代的比例应该为1:1:1:1,但是F1与无色凹陷粒的植株测交,后代中只有3%左右的个体表现为有色凹陷粒,不符合1:1:1:1的比例,说明控制玉米种子糊粉层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有色饱满×无色凹陷→后代均为有色饱满,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F1测交后代几乎都是有色饱满(A_B_)和无色凹陷(aabb),其中只出现了少量的有色凹陷和无色饱满两种类型,原因是A和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和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F1减数分裂时,在少量细胞内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形成了4种类型的配子,由于F2中只有3%左右的个体表现为有色凹陷粒,则基因型为Ab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3%。,【小问3详解】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法验证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具体过程是取植物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发育的幼苗,对DNA进行加倍,通过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验证。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粒:有色凹陷粒:无色饱满粒:无色凹陷粒≈1:1:1:1,则说明A、a和B、b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小问4详解】F₁产生雄配子的概率及比例为AB:ab=1:1,雌配子的概率及比例为AB:ab=1:1,F₁自交产生子代的过程如图所示:或。29.科学家把大豆的铁蛋白基因植入生菜细胞中培育出转基因生菜,其含铁量要比一般生菜高出将近一倍。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改造后的Ti质粒,其T-DNA区段上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为克隆得到大豆的铁蛋白基因,科学家先从数据库中查询到大豆的铁蛋白基因序列,取足量大豆提取_______,逆转录处理后形成________,再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经________分离鉴定后,切割凝胶并回收得到包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2)使用__将目的基因连接到改造后的Ti质粒上,可通过_______法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转化后的农杆菌先置于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再用________蘸取菌液进行_______,从而筛选得到成功转入重组DNA分子的农杆菌。(3)将农杆菌与生菜叶片共同培养,后将生菜叶片进行________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生菜叶片转入含有营养物、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MS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和筛选。经过发芽和生根培养后的组培苗需进行炼苗,炼苗的作用是________。炼苗后即可得到转基因生菜。【答案】(1)①.RNA②.cDNA③.电泳(2)①.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接酶②.感受态细胞法/电击法/基因枪法等③.使农杆菌恢复细胞的正常状态,并大量增殖④.接种环⑤.划线接种(3)①.脱菌②.植物激素③.潮霉素④.提高试管苗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解】逆转录法是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具体过程是:取足量大豆提取RNA,逆转录处理后形成cDNA,再经PCR技术扩增获得目的基因;PCR产物的鉴定方法是电泳技术。【小问2详解】将目的基因连接到改造后的Ti质粒上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中需要的酶限制酶(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电击法/基因枪法等;转化后的农杆菌先置于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使农杆菌恢复细胞的正常状态,并大量增殖;再用接种环蘸取菌液进行划线接种,从而筛选得到成功转入重组DNA分子的农杆菌。【小问3详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故将农杆菌与生菜叶片共同培养,后将生菜叶片进行脱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生菜叶片转入含有营养物、植物激素以及潮霉素的MS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和筛选;炼苗的作用是提高试管苗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30.Y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专一性侵染哺乳动物的肺部组织,引发Y细菌性肺炎。复方草药X对呼吸道黏膜、胃肠道黏膜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对Y细菌性肺炎有治疗作用,其疗效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实验材料:Y细菌性肺炎模型小鼠若干只、Y细菌悬液、复方草药X、生理盐水、免疫增强剂A(阳性对照组)、注射器、培养瓶等。(要求与说明:肺部组织Y细菌含量检测不作具体要求;复方草药X每7天为一个疗程,剂量不作具体的定量要求;模型小鼠体内吞噬细胞的分离不作具体要求。)(1)实验思路:①Y细菌性肺炎模型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编号为甲、乙…,检测相应指标;②实验分组:甲组:肺炎模型小鼠+生理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按上述分组,分别给模型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相关试剂,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预期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__________。(3)分析与讨论:,①若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________。②在Y细菌性肺炎模型小鼠制备过程中发现,若接种Y细菌前在小鼠的饲料添加一定量的复方草药X能预防Y细菌性肺炎,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③研究表明连续用药14天后,实验组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提高,请写出一个简要实验思路加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乙组:肺炎模型小鼠+免疫增强剂A;丙组:肺炎模型小鼠+复方草药X②.每隔7天取样测定肺部组织Y细菌的数量,并记录(2)复方草药X对肺部组织Y细菌含量的影响(3)①.复方草药X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②.复方草药X对呼吸道黏膜有修复作用,完好的呼吸道黏膜能阻挡Y细菌进入肺部组织引起肺炎③.培养14天后,分别从甲、乙、丙三组中分离出适量且等量的吞噬细胞,分别加入等量的Y细菌悬液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三组中Y细菌的含量【解析】【分析】该实验欲证明复方草药X对Y细菌性肺炎的疗效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自变量是是否注射复方草药X,因变量是Y细菌的含量。【小问1详解】该实验欲证明复方草药X对Y细菌性肺炎的疗效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自变量是是否注射复方草药X,所以实验思路是将Y细菌性肺炎模型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编号为甲、乙、丙,检测相应指标;其中甲组:肺炎模型小鼠+生理盐水;乙组:肺炎模型小鼠+免疫增强剂A;甲、乙两组作为对照,丙组:肺炎模型小鼠+复方草药X。然后在相同切实以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定期(一个疗程的时间,每隔7天)检查取样测定肺部组织Y细菌的数量,并作记录。【小问2详解】预期甲组Y细菌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其细菌含量逐渐增加,乙、丙两组由于其免疫功能均增强,所以细菌含量逐渐下降,且乙、丙两组细菌数下降趋势相当,作图如下:,【小问3详解】①若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复方草药X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②在Y细菌性肺炎模型小鼠制备过程中发现,若接种Y细菌前在小鼠的饲料添加一定量的复方草药X能预防Y细菌性肺炎,说明复方草药X对呼吸道黏膜有修复作用,完好的呼吸道黏膜能阻挡Y细菌进入肺部组织,从而抑制肺炎的发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8-28 20:20:02 页数:27
价格:¥3 大小:1.3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