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河联盟2022学年第一学期12月联考高二生物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二倍体番茄的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四倍体番茄。这种育种方法属于()A.诱变育种B.转基因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常见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在二倍体番茄的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四倍体番茄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故选C。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由多种激素共同作用。如植物体在面临严寒、旱涝、有害物质、机械压力或损伤等各种不利环境条件下,乙烯和“某些激素”的释放量会增加。“某些激素”最有可能是(  )A.生长素B.脱落酸C.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答案】B【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芽,防止落花落果,但是当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也会抑制生长和发芽,还能够落花落果。2、脱落酸的作用: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同时也能促进叶、果实等的衰老的脱落。3、细胞分裂素作用: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尤其是根部细胞。4、赤霉素的作用:促进植物伸长和生长,也能促进种子萌发,加快生长进程。5、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乙烯和脱落酸在促进器官衰老和脱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植物体在严寒、旱涝、有害物质、机械压力或损伤等各种不利环境条件下生存,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肽链两端的基团易结合到矿物沉积物表面,而随着一条多肽水解为多个短肽,结合位点将()A.更多B.减少C.消失D.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一条多肽链至少有两个末端。【详解】ABCD,由题意可知,经水解后,一条肽链变为多条,末端增多,结合位点增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通过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青土湖的演替顺序为荒漠→盐化草甸→草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土湖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人为因素引发了青土湖的演替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D.严重缺水时青土湖无法形成顶极群落【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由于青土湖保留了土壤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由题干: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可知,人为因素引发了青土湖的演替,B正确;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C错误;D、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演替达到最终的平衡状态,即顶级群落,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其群落最终会演替到各自的顶级群落,D错误。故选B。5.下列广告词科学的是(  )A.本产品含优质淀粉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B.本公司高浓度医用酒精不会伤害您的皮肤细胞C.本产品浓缩果汁浓度高,营养丰富,消暑解渴,效果极佳D.本公司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能把衣物清洗得更加干净鲜亮【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包括: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2、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单糖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二糖和多糖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不能直接被吸收利用,A错误;B、高浓度酒精会使蛋白质变性,故高浓度医用酒精会对皮肤细胞造成伤害,B错误;C、高浓度的果汁喝入体内,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渴觉中枢兴奋,无法解渴,C错误;D、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更强,D正确。故选D。6.某同学想利用不同颜色弹珠(黑色代表D配子,白色代表d配子)和甲、乙两个容器(代表两种生殖器官)设置一个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用来更好地体验孟德尔的假说,下列设置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 内的弹珠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弹珠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则两个小桶中相同颜色小球的数量不一定要相同,但每只小桶中两种不同颜色小球的数量要相同。故选D。7.墨西哥有一种穴居盲鱼,生活在黑暗的石灰岩洞的淡水中。大部分穴居盲鱼的眼睛都非常小,有些甚至没有眼睛,完全失去了视力功能。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盲鱼视力的丧失,可能是黑暗诱导下相关基因突变导致B.在黑暗环境的诱导下,视力功能退化的盲鱼越来越多C.视力正常的盲鱼与完全失去视力功能的盲鱼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该盲鱼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方向取决于环境的选择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B、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盲鱼视力丧失,是自然选择(黑暗环境)的结果,AB错误;C、视力正常的与完全失去视力功能的盲鱼仍属于同一物种,两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所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方向由环境的选择作用决定,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B.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可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增加产热C.寒冷环境下,通过非条件反射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D.在炎热的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2、人体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详解】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但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故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正确; B、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可以通过下丘脑调控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从而促进相关代谢活动,来增加产热,该过程不经过垂体,B错误;C、寒冷环境下,可通过下丘脑的调控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D、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汗液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即在炎热环境中,汗液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方式,D正确。故选B。9.油楠是高大乔木,原分布于海南。油楠树干通直、树冠平展,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适应性强、耐干旱、用途广,现已成功被引种至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大量栽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油楠适应性强、耐干旱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B.油楠通常是其所处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C.影响不同地域油楠分泌油量的因素可能是光照D.油楠的引种不会引起引入地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长期的进化相互适应,油楠适应性强、耐干旱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A正确;B、油楠是高大乔木,油楠树干通直、树冠平展,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适应性强、耐干旱,则油楠通常是其所处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B正确;C、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条件等会影响植物代谢活动,导致泌油量不同,故影响不同地域油楠分泌油量的因素可能是光照,C正确;D、油楠树干通直、树冠平展,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适应性强、耐干旱,若引种油楠则会引起引入地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变化,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起作用的原理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B.胰岛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C.腺垂体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D.雄激素可以促进骨密度增加,减少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 【解析】【分析】1、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激素起调节作用,一般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不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A错误;B、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及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的调节,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B正确;C、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C错误;D、雄激素可以促进骨密度增加,增加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故选B。11.玉米蚜虫体型小,多群集在心叶,刺吸玉米的汁液,是一种有害生物,每年5-8月危害严重,如遇干旱、旬降雨量低于20mm,易造成猖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应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气候导致蚜虫数量发生变化属周期性波动C.农业专家可根据当地气象数据进行虫害预测D.在干旱季节,蚜虫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是指在种群的活动范国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空度。【详解】A、蚜虫活动范围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气候的影响是非周期的,导致蚜虫数星发生变化属非周期性波动,B错误;C、气候会影响虫害的生存和繁殖,农业专家可根据当地气象数据进行虫害预测,C正确;D、在干旱季节,蚜虫的种群数量增长很快,但由于食物有限或天敌制约,会导致蚜虫数量下降,不一定呈指数增长,D错误。故选C。12.衣原体的结构和细菌类似,但它缺少能量供应系统,要在活细胞内寄生才能存活,少部分衣原体可以引起人患沙眼和肺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衣原体缺少能量供应系统的原因是无线粒体 B.细胞壁是将衣原体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边界C.衣原体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其自身蛋白质D.入侵人体的衣原体可被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特征是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构成,均有核糖体这一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差异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详解】A、衣原体的结构和细菌类似,是原核生物,则没有线粒体,不是缺少能量供应系统的原因,它缺少能量供应系统可能是缺少相应的酶,A错误;B、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将衣原体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B错误;C、衣原体具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所以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D、吞噬细胞具有识别病原体的功能,所以入侵人体的衣原体可被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D正确。故选D。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是迄今为止侵染能力最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能被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侵染的人体细胞都具有一个共性,即细胞膜上有一种跨膜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新冠病毒能利用其表面的S蛋白识别靶细胞上的ACE2蛋白,然后侵入这些细胞。为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科研人员研制了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灭活疫苗,该疫苗需注射两剂。13.下列有关新冠病毒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及其宿主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奥密克戎”侵染能力强,但不能在添加血浆的培养基上增殖B.高温能使S蛋白失活,该蛋白失活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ACE2基因是能被“奥密克戎”侵染的众多细胞所特有的基因D.被“奥密克戎”侵染的细胞能产生γ干扰素,作用于白细胞14.通过注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灭活疫苗可获得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接种“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获得免疫力的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B.两次接种“奥密克戎”灭活疫苗的目的是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注射第二针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浆细胞并不都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D.浆细胞表面的“奥密克戎”受体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奥密克戎”受体结构不同【答案】13.A14.D 【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需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才能增殖。2、疫苗的作用机理:当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引起免疫反应,产生记忆B细胞;当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从而迅速清除抗原。【13题详解】A、病毒不能在添加血浆的培养基上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繁殖,A正确;B、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是并没有破坏肽键,蛋白质失活后依然能与双缩服试剂发生反应,B错误;C、能被“奥密克戎”侵染的细胞膜上都含有ACE2蛋白,但所有细胞都有ACE2蛋白的基因,只是这些细胞中该基因被选择性表达,C错误;D、γ干扰素属于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被“奥密克戎”侵染的细胞不能产生,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A、预防接种能预防疾病的原理是疫苗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健康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得免疫力,属于主动免疫,A正确;B、两次接种“奥密克戎”灭活疫苗的目的是使人体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再次接触抗原能引起更强的免疫反应,B正确;C、临床试验者注射第二针疫后,体内的浆细胞大部分都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但也有部分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C正确;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此浆细胞表面没有奥密克戎受体,D错误。故选D。15.下图是某同学画的人体肝脏中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①②③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B.若图中①②③连接正确,则④为肝细胞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导致②增多【答案】B 【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据图可知,内环境的主要由①淋巴液、②组织液、③血浆构成,A正确;B、③是血浆,则④是血细胞,不是肝细胞,B错误;C、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微粒对水吸引力的大小,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数目多,属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无机盐有关,C正确;D、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浓度的2,4-D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玉米地中的双子叶植物类杂草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可以使其获得抗倒伏性状C.用适宜浓度的6-BA处理蔬菜水果,可以延长其保鲜期D.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可促进马铃薯发芽并提高产量【答案】B【解析】【分析】1、不同种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2、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3、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高浓度的2,4-D用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因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要强,A正确;B、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可以使容易倒伏,B错误;C、细胞分裂素(6-BA)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所以用适宜浓度的6-BA处理蔬菜水果,可以延长其保鲜期,C正确;D、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生长作用,所以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可促进马铃薯发芽并提高产量,D正确。故选B。17.地窖是建造于地下的一个简易的封闭空间,是北方农村冬季存储蔬菜的重要场所。地窖储存的蔬菜一般都比较新鲜。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封闭地窖里的蔬菜比较新鲜的原因是地窖气温低,呼吸作用弱 B.封闭地窖里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C.长期密闭的地窖内氧气浓度低,厌氧微生物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D.为了蔬菜的长期保存,应营造地窖内低氧、零上低温、湿度适中的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详解】A、封闭地窖里的蔬菜比较新鲜的原因是地窖氧气含量低,呼吸作用弱,地窖中温度一般较高,A错误;B、由于通气不畅,封闭地窖里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B正确;C、有一些厌氧型微生物能在长期密闭的地窖内生存,C正确;D、为了蔬菜的长期保鲜,应严格营造地窖内零上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D正确。故选A。18.果实软化是肉质果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果实的贮藏和售卖期长短。近日,中国农大科学家揭示了转录因子通过调控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修饰来调节柑橘果实的成熟软化过程,且转录因子与细胞壁修饰基因存在显著共表达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脱落酸的主要部位是成熟的绿叶和果实B.推测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可减缓柑橘果实的软化C.脱落酸与细胞壁修饰基因对果实软化的调控呈协同关系D.柑橘果实成熟时高浓度的脱落酸由转录因子催化前体物质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其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纤维素一般用纤维素酶水解,果胶一般用果胶酶水解。水果的硬度和纤维素的含量呈正相关,而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呈负相关。【详解】A、根冠、萎蔫的叶片、成熟的绿叶和果实等都是脱落酸合成部位,A正确; B、水果的硬度和纤维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则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可减缓柑橘果实的软化,B正确;C、转录因子对软化的调控是通过调控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实现,转录因子与细胞壁修饰基因存在共表达关系,则脱落酸与细胞壁修饰基因对果实软化的调控呈协同关系,C正确;D、转录因子可调控脱落酸的生物合成,转录因子没有催化功能,D错误。故选D。19.如图是森林中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前5年,该种群的数量呈指数增长B.前20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15年C.第5年到第1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第20年与第25年相比该种群的K值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详解】A、前5年,λ不变,该种群的数量呈指数增长,A正确;B、前20年,10-20年间λ小于1,该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20年,B错误;C、第5年到第10年间λ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长,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D、第25年引入天敌,该种群的K值减小,D错误。故选A。20.下图表示利用DC 免疫疗法辅助治疗脑胶质瘤的过程,利用脑胶质瘤提取物体外冲击树突状细胞(DC)可获得活化的DC,将活化的DC回输患者体内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对脑胶质瘤进行免疫治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DC一般要来自患者自身B.DC与吞噬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功能相似C.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DC刺激后即可开始增殖分化D.该免疫疗法可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防止肿瘤复发【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活化的DC用于治疗患者的脑胶质瘤,因此DC一般要来自患者自身,A正确;B、DC与吞噬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功能相似,都有吞噬处理抗原的作用,B正确;C、活化的DC在患者体内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C错误;D、该免疫疗法可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产生记忆细胞,防止肿瘤复发,D正确。故选C。21.寒冷时,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使机体产热量增加,以维持稳态。如图所示,①~⑤为结构或器官,a、b、c为化学物质,Ⅰ、Ⅱ为机体的调节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冷觉感受器,②为下丘脑,由图可见人体稳态离不开神经、激素的调节B.c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机体通过调节方式Ⅱ促进化学物质a、b的分泌C.化学物质a、b、c通过体液运输定向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D.c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体内需不断产生c,以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①是温度感受器将寒冷刺激传递至②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③是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④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⑤是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细胞。【详解】A、①可以代表温度感受器,②为下丘脑,在人的体温调节过程中,需要通过冷觉感受器(属于神经调节的部分)和下丘脑(属于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所以人体稳态离不开神经、激素的调节,A正确;B、调节方式Ⅱ是反馈作用,通过该作用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若c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机体通过调节方式Ⅱ减弱了对化学物质a、b的分泌的抑制作用,因此使体内的c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会偏离正常值太多,B错误;C、由于只有靶细胞有相应的受体,所以化学物质a、b、c通过体液运输定向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C正确;D、c甲状腺激素一经与⑤靶细胞接触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因此体内需不断产生c,以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B。22.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觉醒神经 元的兴奋,促进睡眠。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使觉醒神经元保持兴奋,起提神作用,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  )A.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可能促进了K+通道开放B.咖啡因与腺苷结构相似,但无腺苷的作用C.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咖啡因不能起提神作用D.1分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生成腺苷【答案】D【解析】【分析】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详解】A、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觉醒神经元的兴奋,促进睡眠,所以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可能促进了K+通道开放,K+外流,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腺苷与受体结合后促进唾眠,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使神经元兴奋。可见咖啡因与腺苷结构相似,但无腺苷的作用,B正确;C、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咖啡因不能与腺苷受体结合,此时咖啡不能起提神作用,C正确;D、1分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生成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1分子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后生成腺苷,D错误。故选D。23.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B.此精原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内含8条染色体D.此图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和一套遗传信息 【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详解】A、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是A、A、b、b和A、a、B、B,A正确;B、此精原细胞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C错误;D、此图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和两套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A。【点睛】24.研究证实,经亲鼠良好照顾的大鼠幼崽通过下列途径使脑内皮质醇(糖皮质激素的简称)的受体表达量升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鼠的情绪受多个基因共同调控B.皮质醇受体的高表达与表观遗传有关C.血清素使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D.皮质醇与其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膜上【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对大鼠幼仔大量的舔舐和清理,会使大鼠快乐神经递质血清素表达升高,进而升高HAT,进一步引起了皮质醇受体的高表达。 【详解】A、由题意可知,大鼠的情绪受多个基因的共同调控,如神经递质血清素基因,皮质醇受体基因等,A正确;B、皮质醇受体的高表达与DNA甲基化被移除有关,与表观遗传有关,B正确;C、血清素传递信号到海马区,则血清素使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皮质醇属于脂质类激素,其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D。25.坐骨神经是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某学生利用生物信号采集仪来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设置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标本用含有Na+等离子的生理盐水浸润;刺激电极可对坐骨神经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a、b是坐骨神经上有较大距离的两处,连接了记录电极,显示屏可显示记录电极处的动作电位。实验中,通过刺激电极给予坐骨神经由弱到强的不同强度的电刺激,记录每次刺激时显示屏上的电位。某强度电刺激时显示屏1上的电位如图2。实验发现:当电刺激强度<Smin时,显示屏上不出现动作电位;当电刺激强度≥Smin时,显示屏上出现动作电位;当电刺激强度>Smax时,显示屏上的动作电位幅值与电刺激强度=Smax时相同;不同强度电刺激时,在显示屏1和2上均可观察到一个电位变化——伪迹(如图2),伪迹的幅值与电刺激强度呈正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伪迹可能是电刺激通过生理盐水传导到记录电极处引发的B.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坐骨神经中只有1根或少数神经纤维发生了兴奋C.电刺激强度为Smax时,动作电位的峰值大于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D.由于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具有非衰减性,显示屏1和2上的动作电位峰值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伪迹的幅值与电刺激强度呈正比,而动作电位的产生是与钠 离子内流有关,所以伪迹可能是电刺激通过生理盐水传导到记录电极处引发的,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达到了出现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显示屏会出现动作电位,坐骨神经中只有1根或少数神经纤维发生了兴奋,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电刺激强度为Smax时,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较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多,此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所以动作电位的峰值更大,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故显示屏1和2上的动作电位峰值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部分(共5题)26.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东南部,森林植被保存良好,是浙江省东部丘陵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的代表性地段,现对当地的群落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建立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来保护当地的野生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该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等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各不相同,占据着不同的_____,上述各类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2)研究人员利用______法调查当地各树种的数量,调查发现该群落组成树种以米槠最多,木荷次之,这两个物种是该群落的_______,在群落中具有高度的_______性。(3)如图为米槠的胸径级频率分布图(注:胸径为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m处的直径),胸径大小可以反映个体年龄,据图分析可知米槠的年龄结构为____。米槠等各种植物的种子较重,往往集中在母株周围,使群落在水平方向呈现_____分布。为使森林一直维持在“青壮年期”,从种群增长规律角度考虑,常采用的措施是_____。(4)该群落中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植物往往具有较大的叶片,请从结构与功能角度解释原 因:_______。【答案】(1)①.就地保护②.生态位③.垂直结构(2)①.样方法②.优势种③.生态适应性(3)①.增长型②.镶嵌性(或斑块状或不均匀性)③.适度砍伐成熟乔木(答出“适度砍伐”即可)(4)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较大的叶片可以增大光照叶面积,获得更多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以维持其生存【解析】【分析】1、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异地保护等。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异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2、由米槠的胸径级频率分布图可知,米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即幼年个体比例高。【小问1详解】建立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就地保护。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所以该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等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各不相同,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各类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小问2详解】调查当地各树种的数量适合样方法,调查发现该群落组成树种以米槠最多,木荷次之,这两个物种是该群落的优势种,在群落中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幼年个体较多,所以该种群属于增长型,米槠等各种植物的种子较重,往往集中在母株周围,使群落在水平方向呈现镶嵌性分布,为使森林一直维持在“青壮年期”,从种群增长规律角度考虑,常采用的措施是适度砍伐成熟乔木。【小问4详解】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生存在高大乔木之下,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较大的叶片可以增大光照叶面积,获得更多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以维持其生存。27.图甲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其中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物质成分,数字表示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保卫细胞的细胞壁靠近气孔侧明显厚一点。请回答: (1)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图甲过程①中______(字母)表示,进行过程①的场所是_____,其上含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光。据图甲还可知ATP的形成与______(填物质名称)的跨膜运输有关。(2)若图乙中的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会引起气孔开度变______(填“大”或“小”),短时间内物质D和F的含量与失水前相比分别为______;若在保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失水持续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此时G和H的含量与失水前相比分别为_______。(3)碳反应对温度的变化比光反应敏感的主要原因是参与该过程_____更多。(4)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时,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__;在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水解,水解产物运出叶绿体并转变为蔗糖,供植物体其它细胞储存,或作为能源物质参与______。【答案】(1)①.A②.类囊体薄膜##基粒的薄膜##囊状结构的薄膜③.红光和蓝紫光④.H+##氢离子(2)①.小②.增加、增加③.下降、下降(3)有关酶的种类和数量(4)①.吸水胀破②.细胞呼吸【解析】【分析】图甲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可知图甲的膜为类囊体薄膜或基粒的薄膜或囊状结构的薄膜,膜上发生的是光反应,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是暗反应。根据光合作用中的各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可判断图中A为O2,B为H+,C为ADP,D为ATP,E为NADP+,F为NADPH,G为C3,H为C5;①是水的光解,②是CO2的固定,③是C3的 还原。又根据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分等等因素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可判断出题中有关的影响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乙表示气孔结构,保卫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使气孔开放或关闭。【小问1详解】由图甲可知A表示水光解后产生的氧气;过程①是水的光解,是光反应阶段的反应,因此进行过程①水的光解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或基粒的薄膜或囊状结构的薄膜;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据图甲还可知ATP的形成与氢离子(H+)的跨膜运输有关。【小问2详解】图乙中的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萎缩引起气孔开度变小;气孔开度变小使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导致短时间内物质D即ATP和F即还原型辅酶II(NADPH)的消耗较少,而光反应中仍在继续生成ATP和NADPH,因此短时间内D和F的含量与失水前相比均增加;若在保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失水持续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气孔开度变小,导致暗反应所需CO2的供应较少,而CO2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较长一段时间CO2供应不足会引起甲图中G即C3和H即C5与失水前相比均下降。【小问3详解】碳反应对温度变化比光反应敏感的主要原因是参与该过程的酶更多,因为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碳反应所需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碳反应速度。【小问4详解】假如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于叶绿体中,会引起叶绿体渗透压升高,则可能导致叶绿体吸水涨破;在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水解,水解产物运出叶绿体并转变为蔗糖,供植物体其它细胞储存,或作为能源物质参与细胞呼吸。28.某昆虫体色的灰色和黑色由A/a基因控制,B基因能促进色素产生,b基因则有抑制作用,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对灰色雌性与白色雄性昆虫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灰色黑色白色雌性202雄性112(1)体色中的_______是显性性状,A/a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基因A和B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原因是_______。(2)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1雌性中纯合子占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F1灰色雄性的测交过程_____。(3)研究人员发现F1代出现了一只黑身雌性昆虫,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A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或A 基因因为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为探明原因,让该黑色雌性昆虫与白色雄性个体杂交,统计子代的雌雄比例。若子代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若子代_____,则为染色体畸变(无控制体色基因的个体致死)。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外,还可通过分析该黑身雌性昆虫的_______来确定。【答案】(1)①.灰色②.X③.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①.BbXAXa②.1/4③.(3)①.雌:雄=1:1②.雌:雄=2:1③.染色体组型【解析】【分析】根据多只灰色雌性个体与多只白色雄性个体杂交,F1中雌性没有黑色,雄性有黑色,说明控制体色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B基因能促进色素产生,b基因则有抑制作用”,结合白色个体在子代中出现的概率相同,说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为灰色和白色,子代出现了黑色,所以黑色为隐性性状,灰色为显性性状,故可推知亲本灰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小问1详解】根据亲本为灰色和白色,F1中雌性有两种表现型灰色和白色,雄性有三种表现型,灰色、黑色和白色,所以可推测黑色为隐性性状,灰色为显性性状,根据子一代中只有雄性有黑色,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B基因能促进色素产生,b基因则有抑制作用”,结合白色个体在子代中出现的概率相同,说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分离定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根据(1)中分析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A/a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B基因能促进色素产生,b基因则有抑制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内容可知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据此推测亲本灰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则F1中雌性为B-XAX-,其中的纯合子为1/4bbXAXA。F1灰色雄性基因型为BbXAY,与白色雌性bbXaXa进行测交的遗传图解如下: 【小问3详解】若F1出现了黑身雌性昆虫,如果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黑身雌性昆虫基因型为BbXaXa,让其与白色雄性(bbX-Y)个体杂交,则子代雌:雄=1:1;如果出现染色体畸变,可能是BbXAXa的个体A基因所在的片段缺失,缺失的染色体记为X0,则黑身雌性昆虫基因型为BbX0Xa,让其与白色雄性(bbX-Y)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BbX0X-、1BbXaX-、1bbX0X-、1bbXaX-、1BbX0Y、1BbXaY、1bbX0Y、1bbXaY,由于无控制体色基因的个体致死,所以BbX0Y和bbX0Y致死,则子代雌:雄=2:1。由于染色体畸变可用显微镜观察,所以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外,还可通过分析该黑身雌性昆虫的染色体组型来确定。29.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1-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图2是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其中一个神经元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传出神经纤维的是______(填图中序号),在图1中A点给予适宜刺激,会引起伸肌收缩,此现象______(填“是”或“否”)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播是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2)图2中的神经元为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_____神经元,据图分析图中①处正在发生____(填“Na+内流”或“K+外流”)(3)图3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在膝跳反射过程中,A点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其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如果进行离体神经的实验,外界溶液K+浓度增加,图中F点将_____(填“上升”、“下降”、“不变”)(4)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图1中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3中的______(填“甲”“乙”或“丙”),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3中的_____(填“甲”“乙”或“丙”)。【答案】(1)①.④和⑧②.否③.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④.单向(2)①.运动##传出②.K+外流(3)①.Na+内流②.不变(4)①.甲②.乙【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4、由图分析可知::图1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和⑧传出神经,②和⑦传出神经和其支配肌肉组成效应器。【小问1详解】图1中,③上有神经结,属于传入神经,④和⑧属于传出神经,在图1中A点给予适宜刺激,会引起伸肌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此现象不属于反射。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播是单向的。【小问2详解】图2中的神经元为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运动(或传出)神经元,图中①处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正在发生K+外流。【小问3详解】图甲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EF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此时钠离子内流,如果进行离体神经的实验,外界溶液K+浓度增加,不影响动作电位的峰值,F点将不变。【小问4详解】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⑦舒张,说明未兴奋,故图1中⑤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处神经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⑥细胞兴奋,出现屈肌⑦舒张,故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3中甲,⑥接受到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导致兴奋受到抑制,故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3中的乙。30.科学家斯他林等对促胰液素的发现有突出的贡献,后来科学家又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组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假设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胰液的分泌只由神经调节引起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少量胰液分泌 B.把适量稀盐酸从小鼠小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大量分泌胰液C.直接将稀盐酸注入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不会分泌胰液D.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小鼠小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大量分泌胰液(1)实验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_____。(2)胃酸进入小肠能刺激肠腔促胰液素的释放。一个兴趣小组发现一只用作实验的狗进食后,血液中促胰液素含量并未升高,小组成员认为是小狗胃酸缺乏所致。请设计一组实验验证该狗确实是因胃酸缺乏导致促胰液素含量未升高。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3)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调节,其特点有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4)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小鼠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5)研究发现,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该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6)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胰腺癌的发生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免疫功能的下降有关。【答案】(1)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还可能与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有关(2)从狗的小肠上端向肠腔分别注入等量蒸馏水和胃酸,观察胰腺是否分泌胰液;若注入蒸馏水时胰腺不分泌胰液,注入胃酸时分泌。说明狗确实是因为胃酸缺乏导致促胰液素含量未升高(3)①.激素(体液)②.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或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后失活、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泛)(4)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磨碎的胰腺组织中,有胰泡组织细胞释放出的蛋白酶会水解胰岛素)(5)①.等量的生理盐水②.稍低(6)细胞【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据表格内容分析,实验A说明胰液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有关,C组中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不分泌胰液,而B、D组中盐酸注入小肠后最终引起胰液分泌,结合四组实验,说明胰液的分泌除了受神经调节的影响,还可能与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有关。【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实验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还可能与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有关。【小问2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胃酸,应设计对照实验,从狗的小肠上端向肠腔分别注入等量蒸馏水和胃酸,观察胰腺是否分泌胰液;若注入蒸馏水时胰腺不分泌胰液,注入胃酸时分泌。说明狗确实是因为胃酸缺乏导致促胰液素含量未升高。【小问3详解】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反应速度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小问4详解】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题干可知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因而无法直接提取。【小问5详解】研究发现,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为了验证该现象,则实验自变量是是否想下去脑神经元注射胰岛素,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含量,实验思路是: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实验的检测指标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为了突出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浓度维持在稍低水平。【小问6详解】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有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21 09:19:10 页数:26
价格:¥2 大小:899.8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