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浙江省柯桥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些评论家说,秦汉之前画真山实水是中国“山水画”的童年阶段,自“山水画”确立之后,中国“山水画”才真正成熟。其实这个说法也欠妥当。就艺术上而言,秦汉之前的“真山实水”未必就比魏晋以后的“情山意水”要低级。我们看一看西方绘画史就更容易明白这一点。西方的油画或水彩画中虽然没有“山水画”这一画种,但是有风景画、静物画,其中也有山有水,西方画对世界风景(包括山水)的描绘讲究真实,所以“写实”成为西方画区别于中国“写意”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真实反映,准确观察,西方画采用科学的固定视点的焦点透视法,这又是西方画区别于中国画游动视点的散点透视法的一个特点。为了表现真实,西方画讲究光影和色彩的明暗显隐,这也是西方画区别于中国画线条勾勒诗意表现的又一特点。可见,用画笔描绘真实世界也是一门自成一体的艺术。我国的山水画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沿着秦汉之前“画山水”的道路发展下去,而是变成后来的山水画呢?这需要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说起。“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西方文化学者有“地理环境决定论”,此说未免绝对,但也不无道理。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名山大川分布广泛,山水或雄伟壮阔,或秀丽蜿蜒。“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文化荦荦大端者,就有泰山、华山等五岳文化,洞庭湖、太湖等湖海文化,长江、黄河等江河文化。从《易经》中“天人合一”的阐述,到《诗经》中对大自然山光水色的欣赏;从孔子“乐山乐水”的山水观,到庄子“物我合一”的审美观;从古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友谊,到欧阳修“在乎山水之间”的“山水之乐”,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山水诗文、山水绘画、山水音乐,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精神是文化的内核。山水文化孕育了山水精神,最突出的是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这两种精神是我国儒道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自然哲学的创立者老子,从山川河岳中悟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山水的体悟,深刻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审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巍巍高山培养了君子的博大胸怀;“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滔滔江河孕育了君子的高深智慧,这种道德比附和精神体验,在后世山水画中也有充分表现。 魏晋南北朝以后,游山玩水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新风尚,自然山水逐渐成为人们独立的审美对象。士人、官宦、僧侣等常常在名山大川之间吟唱作画,参禅悟道,山水画派应运而生。可以说,正是因为有着内涵丰富的山水文化、山水精神和深厚的山水情结,追求形似的“画山水”,最终演化成追求神似的“山水画”。当我们思考“山水画”与“画山水”之辨时,自然要回顾先贤大哲无比丰富的山水文化,不禁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山水文化而感到自豪。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深深植根于传统山水画土壤之中,还要充分吸收外来优秀绘画文化,融会贯通,书写中国山水画崭新的一页。(摘编自刘化宇《“山水画”与“画山水”》,《光明日报》2022年11月4日)材料二:中国山水画之所以源远流长,归根结底在于心灵式构图的神韵。中国的山水画家并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来进行艺术构图,而是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对画作进行把握,这种心灵式的构图也正是其美学意义的最佳体现。这种观念的体现并不仅仅是依靠理性的分析就能够感受到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会,与画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传统的山水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别具特色、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享誉全世界。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分支之一,从隋唐时期开始,山水画的创作更强调的是意象的传达和情感的物化。山水画家强调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般朴实厚重之感,在高山流水之间作画,通过对意象的有效处理,通过精练的艺术语言表现出其独特的韵味。中国山水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产生深刻的感悟,并铭记于心,通过娴熟的水墨画技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景,实现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相得益彰。在画家的心目当中,虚实变化、疏密相间、开合起伏等都是自然规律的最直接体现。对于形式的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手中的笔去感受其深刻的内涵;对于另外一方面,希望借作品的表现形式将其升华。中国历代山水画家都坚持延续着这一项美好的传统,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中国山水画在构图方面的局限性。相反,它形成了特有的中国式构图技巧,比如说强调天地贯通而产生的三远法和散点透视法等。在技巧的运用上,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最常用的就是三点透视的原理,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强调的是平远、高远和深远所表达的意境。通过散点透视法的布局原理,平远的视角就像是行人在山道上行走的情形,走马观花般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视点,在长长的画卷上面可以一览祖国的万里河山。高远的视觉感受又仿佛行人下山的情形,视点伴随着脚步进行逐一变化,即使是从山顶画到山脚,都可以合适地画出立轴长卷的效果。深远的表达效果则可以运用远近山的形状和浓淡对比,勾勒出那种立体深邃的艺术效果。将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变形和抽象的过程。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摘编自徐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理论分析》)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不赞同秦汉之前画真山实水是中国“山水画”的童年阶段的说法,因为秦汉之前的“真山实水” 并没有比魏晋以后的“情山意水”低级。B.西方画区别于中国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西方画对世界风景(包括山水)的描绘讲究“写实”,而中国画较为讲究“写意”。C.西方画对世界风景的描绘采用科学的固定视点的焦点透视法,讲究光影和色彩的明暗显隐,而中国山水画用线条勾勒表现诗意。D.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名山大川分布广泛,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山水文化。2.关于绘画中的“三远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平视的境界,打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B.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描绘了沙渚村舍、渔舟出没、丘陵长堤、岸柳塘苇的江南清旷景象,运用的是平远法。C.《青卞隐居图》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以“S”形的连续取势和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交替组合,运用的是高远法。D.“三远法”是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来观察景物的局限。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山水画的心灵式构图,是山水画家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对画作进行把握的,并不是从形式上来进行艺术构图的。B.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山水画,其创作风格别具特色,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C.中国历代山水画家都坚持延续借作品的表现形式将其升华的传统,形成了三远法和散点透视法等中国式构图技巧。D.三点透视原理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所表达的意境,深远的表达效果是将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联系在一起。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关于中国山水画,材料一和材料二阐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D2.C3.A4.首先提出观点:秦汉之前的“真山实水”未必比魏晋以后的“情山意水”低级。进而明确“用画笔描绘真实世界也是一门自成一体的艺术”的观点。接着阐述了我国的山水画由秦汉之前的“画山水”变成后来的“山水画”的原因,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提出倡议。 5.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了我国山水画由秦汉之前的“画山水”变成后来“山水画”的原因,分别从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和山水精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②材料二侧重论述了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心灵式构图,强调意象的传达和情感的物化,构图技巧有三远法和散点透视法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地理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决定”一词曲解文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运用的是高远法”错误。从原文“高远的视觉感受又仿佛行人下山的情形,视点伴随着脚步进行逐一变化,即使是从山顶画到山脚,都可以合适地画出立轴长卷的效果。深远的表达效果则可以运用远近山的形状和浓淡对比,勾勒出那种立体深邃的艺术效果”来看,《青卞隐居图》用的应是深远法。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是山水画家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对画作进行把握的,并不是从形式上来进行艺术构图的”错误。从原文“中国的山水画家并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来进行艺术构图,而是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对画作进行把握”来看,原文强调是“不仅仅……而是……”,选项表述的是“是……不是……”,曲解文意。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第一段,由“其实这个说法也欠妥当。就艺术上而言,秦汉之前的‘真山实水’未必就比魏晋以后的‘情山意水’要低级”可知,提出观点:秦汉之前的“真山实水”未必比魏晋以后的“情山意水”低级;由“为了表现真实,西方画讲究光影和色彩的明暗显隐,这也是西方画区别于中国画线条勾勒诗意表现的又一特点。可见,用画笔描绘真实世界也是一门自成一体的艺术”可知,进而明确“用画笔描绘真实世界也是一门自成一体的艺术”的观点。第二由“我国的山水画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沿着秦汉之前‘画山水’的道路发展下去,而是变成后来的山水画呢?这需要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说起”可知,接着阐述了我国的山水画由秦汉 之前的“画山水”变成后来的“山水画”的原因;第三到六段,由“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山水诗文、山水绘画、山水音乐,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这种道德比附和精神体验,在后世山水画中也有充分表现”可知,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方面进行分析。第七段,由“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深深植根于传统山水画土壤之中,还要充分吸收外来优秀绘画文化,融会贯通,书写中国山水画崭新的一页”可知,最后进行总结,提出倡议。【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由“我国的山水画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沿着秦汉之前‘画山水’的道路发展下去,而是变成后来的山水画呢?这需要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说起”可知,阐述了我国的山水画由秦汉之前的“画山水”变成后来的“山水画”的原因;由“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山水诗文、山水绘画、山水音乐,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这种道德比附和精神体验,在后世山水画中也有充分表现”可知,分别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材料二:由“中国山水画之所以源远流长,归根结底在于心灵式构图的神韵”可知,侧重论述了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心灵式构图;由“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分支之一,从隋唐时期开始,山水画的创作更强调的是意象的传达和情感的物化”“在技巧的运用上,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最常用的就是三点透视的原理,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强调的是平远、高远和深远所表达的意境”可知,强调意象的传达和情感的物化,构图技巧有三远法和散点透视法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霸王戟奚同发本该两掌空中相扣,他的右手像往常那样划了弧线去接她的右手,竟然接空了。两只手划出的速度和节奏,均不同步。他眉宇间明显拧上一股怒气,第三次压低声音提醒她,注意力集中,集……中!她全身一颤,脸红至耳根,身子都僵僵的了。站上舞台,集中精力,不能走神,是他对自己和徒弟们的基本要求。从站上舞台那一刻起,就不再是演戏,要让自己融入其中,角色就是你,你就是角色。她的台风向来大方利落,她是他的最佳搭档,无论演技还是做人,都最让他放心,今天屡屡磕绊,显然不是因为有日伪宪兵在台下监视,肯定事出有因。 戏班昨晚紧急商议,这场演出无法回避。她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自己怎么可能给日本人演出?其他人或嘟嘟囔囔,或默不言语,但明摆着,谁也不愿意演。他是班主,不演戏对班子来说事小,可日本人会放过谁?他的妻也死于日本飞机的炮火。小鬼子,谁不恨?之所以答应演,也是出于无奈,更是为大家的安全考虑。当然,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这可是近距离接触小鬼子的难得机会。下午的走台,本计划只带简单的道具,没想到她早早勾描了脸谱,头戴如意冠,身披鱼鳞甲,这些使他误以为她想明白了。其实,他压根不可能让她晚上上台,而是预备了另一个男徒弟演旦角虞姬。演霸王的他,之所以名响四省,靠的就是手中的丈八霸王戟。此戟又名“天龙破城戟”,无论前端的枪尖,还是月牙形的钩钺侧锋,都被他在舞台上耍得天花乱坠,刺、砍、挑、钩、啄、劈、砸、挡、剁,呼呼生风,应有尽有。时而一把戟在空中翻滚,银蛇狂舞一般;时而他自己就地翻滚,戟从背后或头顶来往穿梭,如蛟龙出水。那戟无论何时,都似与他的身、他的手相互吸引,似粘似离,戟随人走,或银光四迸,或风卷残云,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悬血热。突然,那戟如钉在他掌心,纹丝不动,旗杆似的。台下叫好声一片片,山呼海啸……此时走台转入九里山下十面埋伏,楚军的大营帐外响起楚国歌声。舞台一侧齐唱:千里荒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另一侧独歌:谁家中撇的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归?然后在一个男声悲怆浑厚地唱出“倘若战死在沙场”后,舞台两侧群起道白:父母妻儿依靠谁?父母妻儿依靠谁?父母妻儿依靠谁?虞姬踏碎步跪伏在他面前,叫声大王呀,含泪唱,十数载蒙厚爱,心心相印。许誓愿伴随你生死不离,愿大王莫牵挂脱离险地。愿大王福寿绵长,一统天下。他摇头叹气中伸双臂欲扶,她继续唱,大王此番出战,倘能闯出重围,请退往江东,再图复兴楚国,拯救黎民。妾妃若是同行,岂不牵累大王杀敌?也罢!愿以君王腰间宝剑,自刎于君前。他忙摆双手道:妃子,你,你,你,不可寻此短见啊!她欲夺他佩剑,他疾转身避开。两人靠着背转来躲去,三次索剑不得,虞姬手指帐门道:汉兵,他,他,他,他杀进来了!说句妃子快快随孤杀出重围,他一手撩裙摆,一手擎天空,正待一个猛虎出笼式向外冲去,虞姬却趁机拔出他腰中佩剑,横剑自刎。侍女左右牵手相扶,齐呼夫人。他连进两步,做顿悟懊悔状喊声妃子呀,反手搭在她肩头……戏收尾。他正了一下身子,像对她,也像是对大家说,就这样吧!晚上演出,每个人千万到位,精力集中!边说边走向舞台一角的他,听到有人喊,血,血……回头便瞧见她已倒向舞台,脖颈上鲜血如注……咋回 事儿?咋回事儿?他单膝跪下,扶起她。她在他怀里浑身抽搐,嘴里也冒出血来,想说什么,已说不出,只是左手抓了他手臂,用力,用力,然后一下松垂下去。他一副没从戏中出来的表情,叹道:你,你,你怎么这么傻……日后住进养老院至垂垂暮年的他,唱不动了,仍喜欢听,且整天就是听被做成碟带的《霸王别姬》,杨小楼与尚小云的,或杨小楼与梅兰芳的。每至收尾,便怅然若失,露风的牙口中似喃喃自语,妃子啊,不可寻此短见啊……没人明白,贯穿他脑海里半生的是那把道具佩剑,谁换成了本该演出时准备刺杀日本鬼子的真剑?他的霸王戟早成了关注的重点,虽是木质,走台前也被送往宪兵队检查,包括另一把备用戟,演出前才还回来。因此,他早把刺杀工具换成可能被忽略的佩剑,没想到走台时被她用上,到底是咋个一回事儿?(选自《香港文学》2022年2月号第446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部分以“她”的注意力不集中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解释了“她”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为下文做铺垫。C.“他压根不可能让她晚上上台”,从中可看出“他”对徒弟为人处世的了解。D.他半生一直在琢磨道具佩剑怎么换成了真剑,也为自己的粗心感到懊悔。7.关于“他”舞霸王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舞霸王戟的动作娴熟,技艺高超,突出作为班主的“他”名响四省。B.这段文字既照应了前文要给日本人演出的情节,又为下文演出做了铺垫。C.一连串精确恰当的动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舞霸王戟的场景。D.这段文字长短句错落有致,生动活泼,通过正面描写突出了“他”演技高超。8.小说中有关“霸王别姬”的戏曲表演的叙述,在小说内容、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9.在走台时“她”拔出“他”腰中佩剑,横剑自刎,这一结局虽显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前文已做了不少铺垫,请简要分析。【答案】6.D7.D8.①从小说内容的角度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底蕴。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突出了“他”技艺精湛,“她”坚贞不屈、宁死不屈。③从情节设置的角度看,表演片段是戏曲的高潮部分,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9.①“她”在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走神。②“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她”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给日本人演出。③下午的走台,本计划只带简单的道具,但“她”却装扮齐整。【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也为自己的粗心感到懊悔”错误。对她自寻短见的惋惜及自己没能及时阻止的悔恨等情感。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D.“生动活泼”错误。运用比喻手法如“银蛇狂舞一般”“如蛟龙出水”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高超的舞戟技艺。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霸王别姬》是京剧传统剧目。该剧目讲述了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不听劝告,执意发兵。行至九里山附近时,遭到韩信设下十面埋伏阵,被困于垓下。项羽感到大势已去,便回帐中与虞姬饮酒悲歌。虞姬起舞宽慰,为解除项羽后顾之忧,舞剑后自刎。项羽突围,逃至乌江,觉得无颜去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从小说内容的角度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底蕴。人物形象上,剧中人物霸王和虞姬,小说中主人公是戏班班主和他的最佳搭档,也是女徒弟,这样的两组人物在人物关系和性格命运中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她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自己怎么可能给日本人演出?”在面对日本人的态度上,她第一个反对演出,不给日本人演戏的态度非常坚决,体现了主人公刚烈的性格以及宁死不屈的气概;而“演霸王的他”,“之所以名响四省,靠的就是手中的丈八霸王戟。……都被他在舞台上耍得天花乱坠,刺、砍、挑、钩、啄、劈、砸、挡、剁,呼呼生风,应有尽有。时而一把戟在空中翻滚,银蛇狂舞一般;时而他自己就地翻滚,戟从背后或头顶来往穿梭,如蛟龙出水。那戟无论何时,都似与他的身、他的手相互吸引,似粘似离,戟随人走,或银光四迸,或风卷残云,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悬血热。突然,那戟如钉在他掌心,纹丝不动,旗杆似的。台下叫好声一片片,山呼海啸……”技艺精湛,“霸王别姬”戏曲表演的叙述,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情节设置的角度看,《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后自刎,项羽突围,逃至乌江,觉得无颜去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小说中扮演虞姬的徒弟也自杀明志,情节紧张,戏剧与小说情节激烈程度高度一致,扣人心弦。【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她在走台时自杀以明志,从前文找到与她相关的着重描述的情节,分析即可。 “她的台风向来大方利落,她是他的最佳搭档,无论演技还是做人,都最让他放心,今天屡屡磕绊,显然不是因为有日伪宪兵在台下监视”走台时,本来台风大方利落的她却屡屡磕绊,注意力不能集中,为下文自杀以明志做铺垫;“戏班昨晚紧急商议,这场演出无法回避。她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自己怎么可能给日本人演出?”在戏班的紧急商议中,她第一个反对演出,她爹死于日本人之手,她不给日本人演戏的态度非常坚决;“下午的走台,本计划只带简单的道具,没想到她早早勾描了脸谱,头戴如意冠,身披鱼鳞甲”下午的走台,她早早化妆完毕,行为反常,可见她做好了以死明志的计划,为下文自杀做铺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①。与西平公安颉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拜冀州刺史。时考州郡,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转武牢镇大将。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追讨玉等,皆获之。迁怀荒镇大将。未期,诸高车莫弗②讼俟严急,请前镇将郎孤。太武许之。征俟,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孤以叛。帝闻之大惊,召俟问其故。俟曰:“夫高车之俗,上下无礼,无礼之人,难为其上。臣莅以威严,节之宪网,欲渐加训导,使知分限。有徒恶直丑正,故讼臣无恩,称孤之美。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无礼之人,易生陵傲,无复上下。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憨。怨憨既多,败乱彰矣。”帝叹曰:“卿身乃短,虑何长也!”即日复除散骑常侍。帝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别督辎重。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仍迁长安镇大将。安定卢水刘超等叛,太武以俟威恩被关中,诏以本官加都督秦、雍诸军,镇长安。帝曰:“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为一;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令使卿以方略定之。”于是俟单马之镇。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俟乃率其帐下见超。超使人逆曰:“三百人以外,当以弓马相待;三百人以内,当以酒食相供。”乃将二百骑诣超。超备甚严,遂纵酒,尽醉而还。后伪猎,诣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限。”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士卒应声纵击,遂平之。帝大悦,征拜外都大官。(节选自《北史·陆俟传》)【注】①蠕蠕:柔然,是公元4世纪后期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②高车莫弗:高车,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莫弗,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B.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C.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D.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的用语还有很多,例如嗣位、即位、登基等。B.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也可指平调,但“左迁”是指贬谪,“右迁”是指升职。C.太武是皇帝的年号,能用于纪年,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方式。D.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或文告。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俟战功赫赫。陆俟为关内侯时和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克武牢关,在任安定镇大将军时将狄子玉等人全部擒获。B.陆俟政绩显著。在他担任冀州刺史时,当时朝廷对州郡的长官进行了考核,陆俟和河内太守丘陈并列为天下第一。C.陆俟深谋远虑。陆俟预见到高车反叛,郎孤丧命,太武帝对此感到震惊,当天就重新提拔他做了长安镇大将军。D.陆俟深得皇宠。太武帝征讨蠕蠕时,陆俟经常随驾督管辎重的运输;在平定刘超的叛乱后,陆俟被任命为外都大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徒恶直丑正,故讼臣无恩,称孤之美。(2)后伪猎,诣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限。”14.陆俟是怎样平定刘超的叛乱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0.B11.C12.C13.(1)然而有人嫉恨、污蔑正直的人,所以控诉我没有恩惠,称赞郎孤的美德。(2)后来陆俟假装出猎,又去拜访刘超。他和手下士兵约定:“今天一定有发动事变的机会,当以酒醉为界限(不能喝醉)。”14.①重新宣扬朝廷的威信,提醒刘超成败利害,刘超没有降意。②率领帐下人马去找刘超,纵情饮酒,大醉而回。③再次拜访刘超,装醉斩下刘超首级,平定叛乱。【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郎孤得以返回镇守后,欣喜他的名声和美誉,一定会对百姓施加恩惠,讥刺我的所作是过失,一心要用宽惠去统治他们,用仁恕去厚待他们。“欣其名誉”是“郎孤获还镇”之后的行为,承前省略主语,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AD;“专欲以宽惠临之”,“宽惠”作“临”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太武是皇帝的年号”错误。太武是皇帝的谥号。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当天就重新提拔他做了长安镇大将军”错误。从原文“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孤以叛。帝闻之大惊,召俟问其故……即日复除散骑常侍”来看,太武帝不相信陆俟的判断,责备了他,且让他带着建邺公的爵位回到家中。第二年,陆俟的预见应验之后,重新提拔他做了散骑常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恶”,嫉恨;“丑”,污蔑;“直”“正”,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讼”,控诉;(2)“伪”,假装;“诣”,拜访;“限”,界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可知,重新宣扬朝廷的威信,提醒刘超成败利害,刘超没有降意。由“乃将二百骑诣超。超备甚严,遂纵酒,尽醉而还”可知,率领帐下人马去找刘超,纵情饮酒,大醉而回。由“后伪猎,诣超。与士卒约曰……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可知,再次拜访刘超,装醉斩下刘超首级,平定叛乱。参考译文:陆俟,代郡人。他的父亲陆突,道武初年率领部落跟随大军征战,立了很多战功,官至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陆俟年少聪慧。明元帝即位后,他承袭了关内侯之爵。太武帝征讨赫连昌时,下诏命令 陆俟统领各个镇军以防备蠕蠕,他和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克武牢关,赐爵为建邺公,官拜冀州刺史。当时对州郡长官进行了考核,陆俟和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后来他又转任武牢镇大将军。平羌的狄子玉等反叛,陆俟又转任为安定镇大将军,追击征讨狄子玉等,将他们全部擒获。陆俟又被升迁为怀荒镇大将军。到任未满一年,高车的众莫弗指控陆俟为政严厉,性情暴躁,恳请前任镇大将军郎孤回来接任。太武帝批准了他们的要求。陆俟被召回,到京师朝见太武帝时,他说超不过一年,郎孤一定会丧命,而高车一定会反叛。太武帝怀疑他在胡说,狠狠责备了他,(他)只带着建邺公的爵位回到家中。第二年,众莫弗果然杀了郎孤而起兵反叛。太武帝听到消息后大惊,召来陆俟问其中的原因,陆俟道:“高车那里的风俗是上上下下都不知礼数,没有上下之礼,无礼之人,难做他们的上司。我用威严驾驭他们,用法纪节制他们,想渐渐加以训导,使他们知道名分和界限。然而有人嫉恨、污蔑正直的人,所以控诉我没有恩惠,称赞郎孤的美德。郎孤得以返回镇守后,欣喜他的名声和美誉,一定会对百姓施加恩惠,讥刺我的所作是过失,一心要用宽惠去统治他们,用仁恕去厚待他们。没有礼节的人,容易滋生僭越傲慢之心,不再有上下之分。已经没了上下之分,然后用严威来控制他们,便会使人人心怀怨恨。怨恨多了以后,身败祸乱就显露出来了。”皇帝赞叹道:“你的身材这么短小,思虑的怎么这样长远啊!”当天就再任他为散骑常侍。太武帝征讨蠕蠕,攻破凉州,陆俟经常随驾督管辎重的运输。他又和高凉王那复渡过黄河去攻城夺地。仍然迁职长安镇大将。安定卢水人刘超等反叛,太武认为陆俟声威与恩德遍及关中,诏令任本官加都督秦州、雍州诸军,镇守长安。皇帝说:“刘超等凭藉天险,不服从王命。我如果把重兵交付你,那么刘超等必然合而为一;如果只把轻兵交付你,那么就不能制服他们了。今令你用谋略来平定他们。”于是陆俟只身单骑到达长安镇。到后,再三宣扬威望与信誉,把得失成败的道理告诉他们,刘超仍没有投降的意思。陆俟于是率领他的部属去见刘超。刘超派人迎接说:“多于三百人,当用弓马相对待;少于三百人,当用酒食来款待。”便率二百名骑兵到刘超那里。刘超戒备非常严密,便狂饮一气,个个酒醉而回。后来假装打猎,到达刘超那里。和士兵们约定道:“今天发动事变的时机,当以酒醉为界限。”陆俟便假装酒醉,上马大喊,斩掉刘超的脑袋。士兵们应着喊声跃起出击,终于平定了刘超。皇帝大喜,征召拜授为外都大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注】,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观胡人吹笛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注】绿绮:琴名。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的首联,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之情。B.第一首诗的颈联,包含“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这个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C.第二首诗颔联侧重写景,“十月”点明观胡人吹笛的时间,“吴山”和“敬亭”点明地点,“梅花”点明乐曲之名。D.第二首诗语言自然平淡,诗句中寄寓的感情却异常激烈,这种感情又几经压抑,因而有苍凉遒劲的况味。16.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聆听音乐来抒发情感的,它们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听蜀僧濬弹琴》主要通过对音乐的描写来抒发感情:颔联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通过正面描写来赞美僧人的琴技高超,同时兼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意;颈联和尾联写诗人听琴的感受,通过侧面描写赞美弹者技艺高超。②《观胡人吹笛》前半写闻笛,后半写感兴,直抒胸臆:颈联一个“愁”字,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泪满逐臣缨”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一腔忠愤。尾联既表现了诗人对“主”的希望与拳拳恋“主”的心绪,也流露出诗人始终没有忘却心中的报国之志。整首诗抒发了诗人遭谗被逐的苦闷心情以及对国家安危、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侧重写景”错,这一联是侧重叙事,是说十月诗人在敬亭山听胡人吹《梅花落》笛曲的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听蜀僧濬弹琴》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颔联两句“为我一挥手,如听 万壑松”,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这两句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铿锵有力的特点,通过正面描写来赞美僧人的琴技高超,同时兼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意。颈联两句写听琴的感受。出句“客心洗流水”,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其实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对句“馀响入霜钟”,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诗人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观胡人吹笛》由观胡人吹笛而想起自己的逐臣身份,萌发幽思,引起对国事、时局的忧国忧民的感慨和愁思。首联点题,叙写感慨是由胡人吹笛多秦地曲调而来;颔联写听《梅花落》笛曲的感受,侧重叙事。颈联继写闻《出塞曲》后的愁绪,侧重直接抒情,抒写闻笛的的感受。诗人听了苍凉悲壮的《出塞》古曲,自然会联想起当时北部边境隐伏之患,忧国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一个“愁”字,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泪满逐臣缨”悲凉慷慨,更足以见诗人对国家的一腔忠愤。尾联两句“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起身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深感国都遥远,融景生情,流露出诗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恋主情”三字之前冠以“空怀”二字,写尽了诗人忧愤之深。整首诗抒发了诗人遭谗被逐的苦闷心情以及对国家安危、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对为学之道中的“坚持不懈”有许多生动的譬喻,《荀子·劝学》中以雕刻设喻,正面论述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这一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自己的孤独无依,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则用“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树影摇动的幽雅可爱,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锲而不舍②.金石可镂③.形影相吊④.风移影动⑤.沧海月明珠有泪⑥.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锲,镂,沧,蜉,蝣,渺,粟,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①地提出这个根本性和原则性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②,铿锵有力。2021年5月,电影《柳青》公映。银幕上,金黄的稻田、碧绿的原野、乡亲们的面容、暴风雨中的泥泞与作家柳青饱含泪水的目光深情交融,令人动容。这样一位“土里土气”的老作家,为何在新时代还频繁被人提起?因为他身上蕴含的与人民群众同生活、同感受、同爱憎的创作精神,③。作为文艺创作者,必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仅要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观察,还要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用艺术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文艺繁荣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凝聚力量。新时代的文艺工作阔步迈入壮丽多姿的新境界,如春风吹拂大地,如雨露滋润心田,如阳光振奋精神,如钟声激荡灵魂。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开宗明义②高屋建瓴③历久弥新19.作为文艺创作者,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仅要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还要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观察,用艺术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20.①这几句话重在阐发“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对人们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首先运用比喻句,把“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分别比作春风、雨露、阳光和钟声,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表达生动形象。②后面的四句话构成排比句,依次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给人温暖、滋润,到让人精神振奋,再到给人灵魂洗礼,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论述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内容丰富,情感充沛,富有气势,程度逐渐加深,强调新时代文艺工作对人们的巨大作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开门见山讲明主要意思,可用“开宗明义”。“开宗明 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第②空,语境指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可用“高屋建瓴”。“高屋建瓴”,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第③空,语境指老作家创作精神经历长久的时间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可用“历久弥新”。“历久弥新”,意为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有活力、更显价值。它可以表示事物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也可以用来形容一样东西经过时间的打磨后反而更加有魅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必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句式杂糅,把“围绕”改为“以”。二是语序不当。先“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然后“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观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新时代的文艺工作阔步迈入壮丽多姿的新境界,如春风吹拂大地,如雨露滋润心田,如阳光振奋精神,如钟声激荡灵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比作“春风、雨露、阳光和钟声”,形象生动的阐发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对人们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如春风吹拂大地,如雨露滋润心田,如阳光振奋精神,如钟声激荡灵魂”,连续运用四个相似的句式“如……”,构成排比,阐述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可以“吹拂大地”“滋润心田”“振奋精神”“激荡灵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论述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内容丰富,情感充沛,富有气势,程度逐渐加深,强调新时代文艺工作对人们的巨大作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朝建立后不久,文人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崇尚经术、彰显文化成为时代风气。此后出生的人在取名这个环节上,也很快顺应了潮流。宋朝既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文”的一个朝代,其名字中的文化“含金量”自然也是最高的。太宗朝名臣苏易简,就是大诗人苏舜钦的爷爷,他的“易简”二字出于《周易·系辞上》:“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这个名字取得真是妙极了,一方面在告诫自己,①;另一方面也在劝诫帝王,治理天下应该平易简约,只有不扰民、不害民,才能真正使“天下之理得”。寇准当宰相的时候有位御史中丞叫赵昌言,还有个太宗时当同知枢密院事的官员叫刘昌言。“昌言”啥意思?很简单,就是②。《尚书·皋陶谟》说:“禹拜昌言曰:‘俞!’”孔颖达疏:“禹乃拜受其当理之言。” 再如仁宗朝的宰相陈执中,“执中”二字的意思是③,没有过或不及的偏差,这也是儒家提倡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尚书·大禹谟》就有“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说法。21.下列选项中的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B.“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世界意义。C.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D.为国土安全装上雷达“慧眼”。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D22.①为人处世应该平易简约②正直的言论③保持中庸之道【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引号表特殊含义;A.表特定称谓;B.表特定称谓;C.表特定称谓;D.表特殊含义;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此处应是诠释“易简”对自己的告诫意义,结合后文“另一方面也在劝诫帝王,治理天下应该平易简约”分析,应填写与之对应的句子,故可填写“为人处世应该平易简约”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此处是对“昌言”意义的解释,结合“御史中丞叫赵昌言”“禹拜昌言曰:‘俞!’”分析,可填写“正直的言论”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此处是对“执中”意义的解释,结合“没有过或不及的偏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分析,可填写“保持中庸之道”之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一个人所站的高度、思想所处的深度,决定了他的胸襟和气度。格局小的人,容易困于方寸之地,在琐碎中沉沦;格局大的人,从容豁达,遇事不争论,遇难不回避,遇错不责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如何开拓自己的人生境界?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开拓人生三境界——树目标,肯奋斗,成伟业学者张潮以“读书”与“看月”为喻阐述人生境界,给我们指明了开拓人生境界必经三个阶段,细品来,我们不禁为他深刻的人生思考而折服。是的,没有人会是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永怀进取之心,破窗开庭,最终登台玩月。可是,天下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所有的成功必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青年的我们,还没有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只能于“隙中窥月”,所以这时的我们更应该努力破局,树立远大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坚持的动力。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歌德说,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目标;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熊培云说,愿岁月不负天地,愿此生辽阔高远。司马迁,立志要写一部空前的史书,幽愁发愤,终于著成信史照尘寰。一代伟人毛泽东,17岁离开家乡时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正如苏轼所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树立远大目标,乃成大事的第一境界。前进的路上,经过努力我们会有一定的收获,终于能于“庭中望月”了,到达了可喜的第二境界。但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因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要想实现突破不断地进步,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古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不断的攀登,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眼界和体验。通向崇高目标的道路总是崎岖艰难的。爱因斯坦说,在一个崇高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跋山涉水,走遍大江南北,历时27年,终于写成传世之作《本草纲目》。由“庭中望月”到“台上玩月”,境界提升和跨越,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女排精神,顽强拼搏,无所畏惧;航天精神,吃苦耐劳,战斗攻关。中国共产党人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新中国百年历程,从积贫积弱,民族危亡时刻,到无数仁人志士,百折不挠,成就辉煌。一路走来,其间融入多少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凡是自强不息者,台上玩月终可得。我们会发现,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终将久久为功。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那些闪耀着光辉的名字,那些激动人心的事,我们只看到他们成功后的夺人魅力,却不曾看到他们的艰难坚守和默默付出。天道酬勤,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当你有了足够的付出,成功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无论个人成长,还是成就伟业,无一不是从树立目标,坚持奋斗,功成名就这三种境界中一步步走来的。让我们深入领悟观月三境界,踏实走好人生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是对张潮“读书”三境界的分析。第一层次“隙中窥月”,指在窗户内看月,这是一般的境界,它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层次“庭中望月”,境界扩大了,人步入庭院中,看到的世界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这有点像柏拉图所说的人从洞穴中走出的说法。而第三层次“台上玩月”,则超越了柏拉图所说的观世界的范围,它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站在世界的高台上,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材料第二段则采用对比手法,将不同的人的格局大小所产生的不同心态加以区分。对此,再综合张潮观月的三境界,则可得出成就事业、实现梦想的三个状态和要素:起始阶段,眼界不高,茫无头绪,但此时我们更应该明白局限,积极进取;奋斗阶段,努力奋斗,上下求索,积极突破自己当下狭隘的眼界,向上生长,初步有所进展,但不要沾沾自喜,裹足不前,更高的境界需要我们去登临;收获阶段,我们终能顿悟,人生至高境界别有洞天。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中张潮的观月三境界来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写作时,可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要实现人生的目标,一定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努力过程。然后从材料中挖掘不同境界的含义,结合人生意义进行论述。论述时,这三种境界分三个分论点论述,以此来抒写开拓人生境界的思路:树立目标——不懈追求——收获成功。也可以抓住其中一个阶段来重点论述,突出把握人生的关键和核心。立意:1.开拓境界需明确目标,步步为营。2.执着追求,忘我奋斗,拓展人生境界。3.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必能台上玩月。 4.领悟观月三境界,踏实走好人生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实验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届高考政治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实验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1:03: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7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