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9

2/49

剩余4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过程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3.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正、负数的意义和对基准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例1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2.5,+,0,-3.14,120,-1.732,-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有-1,-3.14,-1.732,-;正数有2.5,+,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120;-1,-3.14,-1.732,-.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探究点二: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类型一】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2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  )A.0mB.0.5mC.-0.8mD.-0.5m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类型二】用正、负数表示误差范围例3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解析:+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解:“500±30(mL)”是指500mL为标准容量,470~530(mL)为合格范围,因此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在合格范围内,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合格的.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三、板书设计正数和负数 【教学反思】第2课时有理数的分类【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2.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相应的集合;3.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探索的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对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教学难点】对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及分类的标准。【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某天毛毛看报纸,见到下面一段内容:冬季的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达到-10℃,平均气温是0℃,而同一天北京的气温-3℃~7℃.这里出现了哪些数?我们到目前为止学过了哪些数?你能试着将它们进行分类吗?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命名.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概念【类型一】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例1下列各数:-,1,8.6,-7,0,,-4,+101,-0.05,-9中,(  )A.只有1,-7,+101,-9是整数B.其中有三个数是正整数C.非负数有1,8.6,+101,0 D.只有-,-4,-0.05是负分数解析:根据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整数包括1,-7,0,+101,-9,故选项A错误;正整数只有两个,即1和+101,故选项B错误;非负数包括有1,8.6,+101,0,,故选项C错误;负分数包括-,-4,-0.05,故选项D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当有理数只含有单个符号时,带负号的数即为负数.然后再区分是整数还是分数.【类型二】对数“0”的理解例2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A.3B.4C.5D.0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例3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0,8,-7,3,-10%,,2,0,3.14,-67,,0.618,-1.正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解析:要将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里,首先要弄清楚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其次要弄清楚每个数的特征. 解:正数:{8,3,,2,3.14,,0.618};负数:{-10,-7,-10%,-67,-1};整数:{-10,8,2,0,-67,-1};分数:{-7,3,-10%,,3.14,,0.618}.方法总结:在填数时要逐个考察给出的每一个数,看它是什么数,是否属于某一类数;逐个填写相应括号,从给出的数中找出属于这个类型的数,避免出现漏数的现象.探究点三:和正、负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例4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6个数吗?(1)一列数:1,-2,3,-4,5,-6,______,______,______,…;(2)一列数:-1,,-3,,-5,,____,____,____,….解析:(1)对第n个数,当n为奇数时,此数为n;当n为偶数时,此数为-n;(2)对第n个数,当n为奇数是,此数为-n;当n为偶数时,此数为.解:(1)7,-8,9;第10个数为-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6个数是-2016;(2)-7,,-9;第10个数为,第105个数是-105,第2016个数是.方法总结:解答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排列的特征.三、板书设计1.有理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①按定义分类为:    ②按性质分类为:有理数有理数【教学反思】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数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医生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常使用温度计,请尝试画出你想象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问题:请找出一支温度计从外观上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数轴例1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  )A.B.C.D.解析:A中的没有单位长度,错误;B中没有正方向,错误;C中满足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正确;D中没有原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要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要抓住它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探究点二: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类型一】读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例2指出如图中所表示的数轴上的A、B、C、D、E、F各点所表示的数.解析:要确定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可利用以下步骤:(1)确定符号,在原点右边为正数,在原点左边为负数;(2)确定数字,即距离原点是几个单位长度.解:由图可知,A点表示-4.5;B点表示4;C点表示-2;D点表示5.5;E点表示0.5;F点表示7.方法总结:在确定数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点是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对于点A、D这种情况,要注意它们所表示的数是在哪两个整数之间.【类型二】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例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5,2.5,3,-,0,-3,3.解析:画数轴必须具备“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注意数的符号和该数到原点的距离.解:如图. 方法总结: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首先由数的性质符号确定该数应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然后再根据该数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位置.【类型三】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例4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A.5B.±5C.7D.7或-3解析: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有2个,分别是7或-3,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即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左侧或右侧.三、板书设计1.数轴(1)原点;(2)正方向;(3)单位长度.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间的关系原点表示零;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教学反思】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2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2.懂得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3.会求任意有理数的相反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相反数的学习,体会数学符号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而进一点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教学难点】负数的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两个学生在讲台前背靠背站好(分左右),规定向右为正(正号可以省略),向右走2步,向左走2步各记作什么?从数轴上观察,这两位同学各走的距离都是2步,但方向相反,可用2和-2表示,这两个数具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相反数的意义【类型一】相反数的代数意义例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6,-3,0,-,m,-n.解析:只需将各数前面的正、负号换一下即可,但要注意0的相反数是0.解:-16,3,0,,-m,n.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改变它前面的符号,符号后面的数不变;0的相反数是0.【类型二】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例2(1)数轴上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在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点A在点B的左侧,并且这两个数的距离是12.8,则A=______,B=______.解析:(1)左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右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或-3.它们互为相反数;(2)∵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原点到点A与点B的距离相等,原点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6.4.∵点A在点B的左侧,∴这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6.4,6.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解题时应从相反数的意义入手,明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到原点距离相等.【类型三】相反数与数轴相结合的问题例3如图,图中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A、B表示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  )A.2B.-4C.-1D.0解析:由题意如图,数轴向右为正方向,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C所表示的数为-1,故应选C.方法总结:先在数轴上找到原点,从而确定点C所表示的数,同时牢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探究点二:多重符号的化简例4化简下列各数:(1)-(-8)=______;(2)-=______;(3)-[-(+6)]=______;(4)+=______.解析:答案为(1)8;(2)-15;(3)6;(4).方法总结:化简多重符号时,只需数一下数字前面有多少个负号, 若有偶数个,则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则结果为负.三、板书设计1.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2.多重符号的化简(1)偶数个“-”号,结果为正数;(2)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数.【教学反思】第3课时绝对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概念;2、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3、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绝对值概念的形成,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教学难点】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从一栋房子里,跑出有两只狗(一灰一黄),有人在房子的西边3米处以及房子的东边3米处各放了一根骨头,两狗发现后,灰狗跑向西3米处,黄狗跑向东3米处分别衔起了骨头.问题:1.在数轴上表示这一情景.2.两只小狗它们所跑的路线相同吗?3.两只小狗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绝对值的代数与几何意义【类型一】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例1-3的绝对值是(  )A.3B.-3C.-D.解析: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所以-3的绝对值是3.故选A.方法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类型二】利用绝对值求有理数例2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解析:∵或-的绝对值都等于,∴绝对值等于的数是或-,故填或-.方法总结: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数(0除外)的值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探究点二: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含绝对值的计算【类型一】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应用例3若|a-3|+|b-2015|=0,求a,b的值. 解析: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3|≥0,|b-2015|≥0.解:由题意得|a-3|≥0,|b-2015|≥0,又因为|a-3|+|b-2015|=0,所以|a-3|=0,|b-2015|=0,所以a=3,b=2015.方法总结:如果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这几个非负数都等于0.【类型二】含绝对值的化简计算例4化简:=______;-|-1.5|=______;|-(-2)|=______.解析:=;-|-1.5|=-1.5;|-(-2)|=|2|=2.方法总结: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若a>0,则|a|=a;若a=0,则|a|=0;若a<0,则|a|=-a.【类型三】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5第53届世乒赛于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在苏州举办,此次比赛中用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乒乓球质量检测的结果(单位:克,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一号球二号球三号球四号球五号球六号球-0.50.10.20-0.08-0.15(1)请找出三个误差相对较小一些的乒乓球,并用绝对值的知识说明.(2)若规定与标准质量误差不超过0.1g的为优等品,超过0.1g但不超过0.3g的为合格品,在这六个乒乓球中,优等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是哪几个乒乓球?请说明理由.解析:由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距离标准质量越小,即绝对值越小,就越接近标准质量.解:(1)四号球,|0|=0,正好等于标准的质量,五号球,|-0.08|=0.08,比标准球轻0.08克,二号球,|+0.1|=0.1,比标准球重0.1克;(2)一号球|-0.5|=0.5,不合格,二号球|+0.1|=0.1,优等品,三号球|0.2|=0.2,合格品,四号球|0|=0,优等品,五号球|-0.08|=0.08,优等品,六号球|-0.15|=0.15,合格品. 方法总结:判断质量、零件尺寸等是否合格,关键是看偏差的绝对值的大小,而与正、负数无关.三、板书设计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用符号表示为:|a|=或|a|=【教学反思】1.3有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正确地使用“>”或“<”号连接。【教学重点】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如图所示: (1)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上海;北京______上海;北京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广州.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借助数轴比较大小【类型一】借助数轴直接比较数的大小例1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连接:+5,-3.5,,-1,4,0.解析: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各数的点,然后根据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进行比较.解:如图所示.因为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所以-3.5<-1<0<<4<+5.方法总结:此类问题是考查有理数的意义以及数轴的有关知识,正确地画出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类型二】借助数轴间接比较数的大小例2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比较a、b、-a、-b的大小,正确的是(  )A.a<b<-a<-bB.b<-a<-b<aC.-a<a<b<-bD.-b<a<-a<b解析:由图可得a<0<b且|a|<|b|,则有-b<a<-a<b.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数轴和绝对值的相关知识,从数轴上获取信息,判断数的大小. 探究点二:根据正、负数性质及法则比较大小【类型一】根据正、负数性质及法则比较大小例3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3和-5;(2)-3和-5;(3)-和-.解析:(1)根据正数大于负数;(2)、(3)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解:(1)因为正数大于负数,所以3>-5;(2)因为|-3|=3,|-5|=5,3<5,所以-3>-5;(3)因为=,=,<,所以-<-.方法总结: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应先化简各数的符号,再利用法则比较数的大小.【类型二】有理数的最值问题例4设a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最小的正整数,则a、b、c三数分别为(  )A.0,-1,1B.1,0,-1C.1,-1,0D.0,1,-1解析:因为a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所以a=0,因为b是最大的负整数,所以b=-1,因为c是最小的正整数,所以c=1,综上所述,a、b、c分别为0、-1、1.故选A.方法总结: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最大的负整数是-1;最小的正整数是1.三、板书设计1.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运用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正数与0的大小比较负数与0的大小比较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1.4有理数的加减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在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例如,某队进4个球,失2球,则净胜球为4+(-2),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例1计算:(1)(-0.9)+(-0.87);(2)+;(3)(-5.25)+5;(4)(-89)+0.解析: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判断这两个数是同号两数、异号两数还是同0相加,然后根据相应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解:(1)(-0.9)+(-0.87)=-1.77;(2)+=1;(3)(-5.25)+5=0;(4)(-89)+0=-89.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的应用【类型一】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2股民默克上周交易截止前以收盘价67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星 期一二三四五每股涨跌/元44.5-1-2.5-6(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 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2)星期一:67+4=71(元),星期二:71+4.5=75.5(元),星期三:75.5+(-1)=74.5(元),星期四:74.5+(-2.5)=72(元),星期五:72+(-6)=66(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类型二】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例3已知|a|=5,b的相反数为4,则a+b=________.解析:因为|a|=5,所以a=-5或5;因为b的相反数为4,所以b=-4.则a+b=-9或1.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漏解.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3.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下图是2015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最低温度为-5℃.那么它的的温差怎么算?6-(-5)=?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减法法则例1计算:(1)7.2-(-4.8);(2)-3-5.解析:先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1)7.2-(-4.8)=7.2+4.8=12;(2)-3-5=-3+=-=-8.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要特别注意减数的符号. 探究点二:有理数减法的应用【类型一】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例2上海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A.5℃B.6℃C.7℃D.8℃解析:由题意得6-(-1)=6+1=7(℃),故选C.方法总结:要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答.【类型二】应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判定正负性例3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b的符号.解析:判断a,b差的符号,可能不好理解,不妨把它转化为加法a-b=a+(-b),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判定.解:因为b<0,所以-b>0.又因为a<0,a-b=a+(-b),且|a|>|b|,即|a|>|-b|,所以取a的符号,而a<0,因此a-b的符号为负号.方法总结:此类问题如果是填空或选择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进行判断;若是解答题,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通过运算法则来解答.三、板书设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教学反思】第3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够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教学难点】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雷达记录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变化记作上升4.5千米+4.5千米下降3.2千米-3.2千米上升1.1千米+1.1千米下降1.4千米-1.4千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多少千米?小组探究此时飞机与起飞点的高度,得出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2)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加法运算律例1计算:(1)31+(-28)+28+69;(2)16+(-25)+24+(-35);(3)+++.解析:(1)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2)可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3)可把相加得到整数的数相加.解:(1)31+(-28)+28+69=31+[(-28)+28]+69=31+0+69=100;(2)16+(-25)+24+(-35)=16+24+(-25)+(-35)=(16+24)+[(-25)+(-35)]=40+(-60)=-20;(3)+++=++ =11+(-3)=8.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探究点二:加减混合运算【类型一】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例2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用两种读法将它读出来.(-13)-(-7)+(-21)-(+9)+(+32)解析:先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读有理式,式子中第一项的符号,要作为这一项的符号读出正负来,式子中的符号就读作加或减.解:(-13)-(-7)+(-21)-(+9)+(+32)=-13+7-21-9+32.读法一:负13、正7、负21、负9、正32的和;读法二:负13减去负7减去21减去9加上32.方法总结:注意掌握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类型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3计算:(1)-9.2-(-7.4)+9++(-4)+|-3|;(2)-14+11--14+;(3)--+.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求出结果.解:(1)-9.2-(-7.4)+9++(-4)+|-3|=-9.2+7.4+9.2+(-6.4)+(-4)+|-3|=-9.2+7.4+9.2-6.4-4+3=(-9.2+9.2)+(7.4-6.4)-4+3=0+1-4+3=0; (2)-14+11--14+=-14+11+12-14-11=+-14=-2+0-14=-16;(3)--+=-+-=+=1+=.方法总结:(1)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凑成整数的数相加,这样计算简便.(3)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并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探究点三: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例4下表是某水位站记录的潮汛期某河流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末的水位恰好达到警戒水位.单位:米).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水位变化0.20.81-0.350.130.28-0.36-0.01(1)本周哪一天河流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2)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了?解析:(1)理解表中的正负号表示的含义,根据条件计算出每天的水位即可求解;(2)只要观察星期日的水位是正负即可.解:(1)前两天的水位是上升的,星期一的水位是+0.20米;星期二的水位是+0.20+0.81=1.01(米);星期三的水位是+1.01-0.35=+0.66(米);星期四的水位是+0.66+0.13=0.79(米);星期五的水位是0.79+0.28=1.07(米);星期六的水位是1.07-0.36=0.71(米);星期日的水位是0.71-0.01=0.7(米).星期五水位最高,高于警戒水位1.07米;星期一水位最低,高于警戒水位0.2米; (2)+0.20+0.81-0.35+0.13+0.28-0.36-0.01=+0.7(米).则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了0.7米.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采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即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三、板书设计1.加法运算律(1)结合律:(a+b)+c=a+(b+c);(2)交换律:a+b=b+a.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2)运用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教学反思】1.5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相同数的加法体验乘法运算法则,会类比出若干个相同负数的加法运算(即负数的乘法运算)。通过对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实验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供适当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在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乘法运算的存在与价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发现以及形成过程,掌握乘法法则的关键,运用乘法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规则,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于有理数乘法运算中去。【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人类因为没有保护好环境,连续几年全球气温都在不断的上升,今年也不例外。自七月份宁波市进入高温天气以来,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雨。由于高温,据市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数据显示:我市某水库的水位在某段高温天气以每天3.5cm的速度下降,问连续四天高温该水库的水位下降了多少?这个实际问题与有理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来共同研究吧。由上面的问题可知,该水库的水位到第四天下降了3.5×4=14cm。根据生活经验及前面的结果,如果把下降记为“-”,则有(-3.5)×4=-14。(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根据上述结果,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自编一道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把要求的结果写成像(-3.5)×4=-14这样的算式。2、由上面的问题所写的负数与正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计算:(-3)×4=;(-3)×3=;(-3)×2=;(-3)×1=.结合课本,用数轴表示上述相应算式的几何意义。3、计算下列各式,并回答:若一个因数继续逐级减少,下面的积会有什么变化?(-3)×(-1)=;(-3)×(-2)=;(-3)×(-3)=;(-3)×(-4)=.此外,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所得的积还是0。如:0×(-3)=0,×0=0,0×(-3)=0。 思考:如何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从以上得出的几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与同伴交流共同完成。综合以上各种情况,我们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例如:(-5)×(-3)………………………………同号两数相乘(-5)×(-3)=+()……………………………得正5×3=15…………………………………………把绝对值相乘所以(-5)×(-3)=15。(-6)×4………………………………………异号两数相乘(-6)×4=-()……………………………………得负6×4=24…………………………………………把绝对值相乘所以(-6)×4=-24。(三)指导应用,深化理解例1计算(1)×1;(2)(-2.5)×4;(3)(-5)×0×;(4)(-)×(-3);(5)(-6)×(-)×(-4)(6)(-)×1;(7)(-7)×(-1)。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有理数乘法运算分两步: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探究以下三个问题:问题1:与这两数有何关系?-与-3呢?类比小学学过的有关倒数的定义。 在小学我们学过,两个正有理数乘积为1时,称这两个正有理数互为倒数。同样,这个规定在负数中仍然适用。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是的倒数,也是的倒数,-与-3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问题2: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有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时,可以先确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当相乘的数中,负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若其中一个乘数为零时,积为零。问题3:做完第(6)、(7)题,能发现什么规律?一个数与-1相乘,积是多少?一个数与1相乘,积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补充例题:1.计算:(-3)××(-1)×(-)渗透化归思想,有理数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在确定完积的符号后,转化为小学中算术数的乘法。2.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问:(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①a=3,t=2;②a=-3,t=2;②a=3,t=-2;④a=-3,t=-2;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随堂练习:1.课本例1下的课内练习第1、2、3题。(可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解答,再请学生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2.填空; (1)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积(大于0;小于0;不大于0;不小于0)。(2)一个数与的积是它本身;一个数与的积是它的相反数。(3)三个有理数的积为0,那么,这三个数中至少;三个数的积是负数,那么,这三个数的符号情况是。(4)-2的倒数是;0.1的倒数是;-的倒数是;1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5)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我们称它们互为负倒数。那么,-2的负倒数是;0.01的负倒数是。(6)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7)用“>”或“<”号连接:如果a<0,b<0,那么ab0;如果a<0,b<0,那么ab0;如果a>0时,那么a2a;如果a<0时,那么a2a.3.计算:(1)(-2)×(-1);(2)(-)×0;(3)-4.8×(-45);(4)7.2×(-0.6);(5)-3×(2-3)×(5-4)×(-1);(6)5×(-12)×∣-7∣×∣-3+3∣.探究活动1:下面是某同学错误计算(-12.5)×(-)×(-4)的过程,你能帮他改正吗?解:(-12.5)×(-)×(-4)=-××(-4)=-×(-4)=-=-42同类变式:计算(1-2)(2-3)(3-4)•…•(2003-2004)探究活动2: 某地区,夏季高山上的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已知山脚的温度是24℃,山高800米,求山顶的温度是多少?探究活动3:赵先生将甲、乙两种股票同时卖出,其中甲种股票卖价是1200元,盈利20%;乙种股票卖价是1200元,亏损20%,问两种股票合计是盈利还是亏?(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问题: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进步。(让学生进行小结,经过学生个人回顾—同桌交流—给大家说说的过程,总结本节课的所做、所听、所感,让知识系统化、合理化。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训练学生的归纳和表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归纳:1.知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能说出一个数的倒数。应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时,要同时确定“积”的符号、计算“积”的绝对值。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下节课乘法运算律打下基础。2.方法:本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3.体验:感受生活中乘法的存在与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探索与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五)、板书设计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多个因数的乘法负因数个数为奇数,积为负;负因数个数为偶数,积为正.【教学反思】第2课时有理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经历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过程,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理解零不能做除数.4.理解除法转化为乘法,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5.会运用除法法则求两个有理数的商,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探究解决问题一:已知3=15,则=     ;-3=15,则=     .探究解决问题二:4×  =-20;-8×   =40.你是如何计算的?探究解决问题三:根据乘除互逆运算关系,你能求下列两数的商吗?乘法                除法2×3=6     6÷2=    6÷3=   -2×3=-6   -6÷2=    -6÷3=   -2×(-3)=-6   -6÷(-2)=   -6÷(-3)=   你能发现有理数除法又是如何计算的?二.探索新知 讲授新课新知一  有理数除法法则一 交流: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   2.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   3.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为多少?有理数除法法则一: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仍得零,零不能做除数。 1.小学里学过有关倒数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除以这个数)4和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没有?2.小学里学过的除法与乘法有何关系?例如10÷0.5=10×2;0÷5=0×,你能总结出一句话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5÷0=?,0÷0=?呢?(这些式子无意义)也就是说0是没有倒数的。4.我们已知的求倒数的法则在有理数范围中同样适用吗?你能说说以下各数的倒数是多少吗?4,2.5,-9,-37,-1,a,a-1,3a,abc,-xy(各字母式不为0)说明:一个数的倒数与其是正数或负数无关.【教法说明】有理数的除法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有理数的除法.新知二  倒数 口答: 4×( )=1;  ×( )=1;  0.5×( )=1;  0×( )=1;  -4×( )=1;  ×( )=1. 【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  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0).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 3;;5; -5;1;-1,a,a-1,3a,abc,-xy(各字母式不为0)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个 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说明:一个数的倒数与其是正数或负数无关 新知三: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  计算:8÷(-4).  计算:8×()=? (-2)  ∴8÷(-4)=8×().  再尝试:-16÷(-2)=? -16×()=?  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有理数除法法则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例1计算(-8)÷(-4);(-3.2)÷0.08;()÷;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计算:  (1)(-18)÷6; (2)(-63)÷(-7); (3)(-36)÷6;  (4)1÷(-9); (5)0÷(-8); (6)16÷(-3).  2.计算: (1)()÷(); (2)(-6.5)÷0.13; (3)()÷(); (4)÷(-1). 学生活动:1题让学生抢答2题在练习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2.如何运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1)确定商的符号;(2)把除数转化为它的倒数;(3)利用乘法计算结果.五.作业:书后练习题【教学反思】第3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3.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教学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及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减法法则是什么?它们的结果各叫什么?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除法法则是什么?它们的结果各叫什么?4.有理数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式子如何表示? 5.在小学我们学过四则运算,那么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二.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  2.;   3.4.; 5.;6.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练习:简便计算,并回答根据什么?1.(1)125×0.05×8×40(小学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小学数学的分配律)2.上题变为(1)(-0.125)×(-0.05)×8×(-40)(2)能否简便计算?也就是小学数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能否使用?探索新知计算下列各题:(1)(-5)×2;(2)2×(-5);(3)[2×(-3)]×(-4);(4)2×[(-3)×(-4)](5);(6)在进行加、减、乘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数,没有括号时,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比较的结果.:(1)与(2);(3)与(4);(5)与(6)的计算结果一样.计算结果一样,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算式相等.即:(1)(-5)×2=2×(-5);(2)[2×(-3)]×(-4)=2×[(-3)×(-4)];(3)=由(1),我们可以得到乘法交换律;由(2),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由(3),可以得到分配律.师: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成立吗?大家每人写一些不同的数据来试一试.(学生活动)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我们探讨的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我们首先要知道乘法运算律有哪几条?能用文字叙述吗?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吗?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 运算顺序规定如下(由学生归纳):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计算:(1);(2)(-6)÷(-4)÷(-)例2计算=让学生分析计算顺序,然后教师板演计算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注意:①小括号先算;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③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教师在例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并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对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纠正和规范.例3 (1)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题目中计算有错误的改正过来.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讲评.变式练习:1.计算:(1);;(3)(4);(5);(6). 2.做游戏:24点游戏是利用扑克牌中的52张(去掉大王、小王),任意抽取4张,利用混合运算,可以是加、减、乘、除法,也可以是乘方(底数、指数均是这4个数之中的),只要结果得到24即可.(每个数都要用且只能用一次)如:四张牌3,4,6,10,将它们凑成24.第一种:第二种:…聪明的你,也来试试吧!看谁写得多!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与收获,教师进一步总结、补充.1.本节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2.本节还通过玩游戏,进一步加深理解了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积累了运算技巧,提高了运算速度.3.几种运算法则要点:同号加,异号减;一定符号,二相乘;除法减法要转化.4.在计算时,要注意选→定→算→查→改五.作业:课后练习.补充计算:1、8+(-)-5-(-0.25)2、(-0.125)×(-0.05)×8×(-40)3、-1-(1+0.5)×÷(-4)4、5.观察下列两组等式:①,,,…②,,,…试计算:(1). (2)6.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任取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四个,将这个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例如:对1,2,3,4,可作运算:(1+2+3)×4=24.(注意上述运算与4×(2+3+1)应视作相同方法的运算人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有四个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4)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结果等于24.【教学反思】1.6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3.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学难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n与-n的区别;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问题情景一: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问题情境二:请哪一位吃过兰州拉面的同学说一说拉面的制作过程?制作过程如下图(多媒体展示)教者设法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解决.1.让学生观察“拉面”图.2.猜一猜共有多少根.3.让学生用带来的线做“拉面”的活动.4.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搞清楚3次相当于几个2相乘,假如是6次、20次呢?分别是几个2相乘?小组讨论拉次n次,相当于几个2相乘,并全班交流.5.能否用算式表示这种关系?引导20个2连加可写成什么?20×220个2相乘可写成什么?220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记作2,读作的平方(或的二次方);··作3,读作的立方(或的三次方);那么,···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呢?··……(共有n个,n是正整数)呢?在小学对于字母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还可以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二.分析探索  问题解决新知一.乘方的定义:(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幂底数指数一般地,在n中,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取非有理数,n取非正整数的情况.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看作 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的n次幂.(3).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就是表示n个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巩固练习1.(1)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52读作____或读作____.(2)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3)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4)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2.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不妨试一试(1)2,2,3,24;(2)-2,2,3,(-2)4;(3)0,02,03,04教师指出:2就是21,指数1通常不写。然后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议一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从底数的正负性和指数的奇偶性分析)新知二.乘方的符号(1)横向观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2)纵向观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3)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4)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必须加括号,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你能把上述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生讨论后,师归纳如下)当>0时,n>0(n是正整数);当<0,n为偶数(奇数)时,幂的结果为正数(负数);当=0时,n=0(n是正整数)。(以上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三.应用反思 拓展创新你能再算一下以下各题吗?(1)(-3)2,(-3)3,[-(-3)]5;(2)-32,-33,-(-3)5;(3),学生做完后小组互相对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1)题和第(2)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n的底数是-,表示n个(-a)相乘,-n是n的相反数,这是(-)n与-n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横向观察第(3)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写分数的乘方时要加括号,不然就是另一种运算了。归纳:a2n=(-a)2n(n是正整数);=-(-a)2n-1(n是正整数);a2n≥0(a是有理数,n是正整数)。练一练(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2)(-1)2001,3×22,-42×(-4)2,-23÷(-2)3;新知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例:观察:下面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3+50÷22×(-)-1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叫做第三级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注意如下运算顺序: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③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练习:计算  1. 34×+(-22)×÷22. 2×(-3)3-4×(-3)+15       3.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两个问题:1.乘方是怎样一种特殊的运算?2. 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三个关注:1. 关注生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关注用“一般——特殊——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3.括号的作用4.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做题体会,说一说这节课中自己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后相关练习【教学反思】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教学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2.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3.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计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太阳的半径约696000千米;2.富士山可能爆发,这将造成至少25000亿日元的损失;3.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米/秒;4.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100000000.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如何用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二.攻克新知方法一:用更大的数量级单位表示:如将 300000000表示为3亿.观察与探索:1.计算,,,,并讨论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2.练习:(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10000000000(2)指出下列各数中是几位数:,,,思考:利用前面的知识,你能把一个比10大的数表示成整数位是一位数的乘以的形式吗?试试看.100=1×________;3000=3×________;25000=2.5×________.方法二: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定义: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也就是把一个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1≤a<10,n的值等于整数部分的位数减1.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例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1000000;(2)57000000;(3)123000000000解:(1)1000000=1×106.(2)57000000=5.7×107(3)123000000000=1.23×1011.注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首先要确定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6位整数,指数就是5.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大的数,同样也有非常小的数。本节课强调的是大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实际上非常小的数也同样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如本章引言中有1纳米=米,意思是1米是1纳米的10亿倍,也就是说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一.变式练习:1.判断下列数据的记数方法是科学记数法吗?(是打“√”、否打“×”)  (1)3.5×103();(2)0.5×106();  (3)30.3×108();(4)10×102().  (自主练习,学生讲评)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51000000000=;  3705000=;  572.5=;  100000=. 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1)  (2)   (3)  (4)某整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整数位是位. 4.怎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我们身边的数据呢?  (1)我们会场有3百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我们学校有2千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13亿又该怎样表示?.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读、写都有困难的较大的数,我们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任何一个大于10的数都可记成的形式,其中1≤a<10,n为自然数.2.科学记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是:n=数位-1,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将一个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也可以把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写出来.五.作业课本相关习题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7400000=,40亿=;  2.写出下列各数据的原数:  (1)一天的时间为8.64×104秒,原数为;  (2)全球每年约有5.77×1014立方米水转化为大气中的水蒸气,原数;  3.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约为959.7万平方千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平方千米,又可以表示为平方米. 【教学反思】1.7近似数【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教学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按给定的精确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问题1:(1)我们班有______名学生.(2)七年级约有______名学生.(3)一天有______小时,一小时有______分,一分钟有______秒.(4)你回家约要______分钟.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区别准确数与近似数例1下列数据中,不是近似数的是(  )A.某次地震中,伤亡10万人B.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C.小明班上有45人D.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0cm解析:A.某次地震中,伤亡10万人中的10为近似数,所以A选项错误;B.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中的155为近似数,所以B选项错误;C.小明班上有45人中45为准确数,所以C选项正确;D.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0cm中的21.0为近似数,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叫近似数,一般用工具量出来的数都是近似数;能表示原来物体或事件的实际数量的数是准确数,一般通过计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探究点二:认识近似数的精确度例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25.7;(2)0.407;(3)4000万;(4)4.4千万.解析:精确度由最后一位数字所在的位置确定,一般来说,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精确到哪一位.解:(1)25.7(精确到十分位);(2)0.407(精确到千分位);(3)4000万(精确到万位);(4)4.4千万(精确到百万位). 方法总结:若是汉字单位为“万”、“千”、“百”类的近似数,精确度依然是由其最后一位数所在的数位确定,但必须先把该数写成单位为“个”的数,再确定其精确度.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4.60与4.6的精确度相同B.近似数5千万与近似数5000万的精确度相同C.近似数4.31万精确到0.01D.1.45×104精确到百位解析:A.近似数4.60精确到百分位,4.6精确到十分位,故错误;B.近似数5千万精确到千万位,近似数5000万精确到万位,故错误;C.近似数4.31万精确到百位.故错误;D.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此题应掌握数的精确度的知识,保留整数精确度为1,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之一,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之一等.探究点三:按要求取近似数【类型一】求近似数例4用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1)0.6328(精确到0.01);(2)7.9122(精确到个位);(3)47155(精确到百位);(4)130.06(精确到0.1);(5)4602.15(精确到千位).解析:(1)把千分位上的数字2四舍五入即可;(2)把十分位上的数字9四舍五入即可;(3)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把十位上的数字5四舍五入即可;(4)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四舍五入即可;(5)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把百位上的数字6四舍五入即可.解:(1)0.6328≈0.63(精确到0.01);(2)7.9122≈8(精确到个位);(3)47155≈4.72×104(精确到百位);(4)130.06≈130.1(精确到0.1); (5)4602.15≈5×103(精确到千位).方法总结:按精确度找出要保留的最后一个数位,再按下一个数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即可.【类型二】根据近似数求原数或原数的取值范围例5近似数1.70所表示的准确值a的范围是(  )A.1.700<a≤1.705B.1.60≤a<1.80C.1.64<a≤1.705D.1.695≤a<1.705解析:若是向前进1得到的,那么a≥1.695;若是舍去下一位得到的,那么a<1.705,∴1.695≤a<1.705.故选D.方法总结:此题不是由准确数求近似数,而是由近似数求准确数的范围,这是对逆向思维能力的考查.三、板书设计1.准确数与近似数2.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3.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数学
发布时间:2023-08-25 05:42:01 页数:49
价格:¥5 大小:715.47 KB
文章作者:135****15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