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9练语言文字运用 名篇名句默写 散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9练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限时:40分钟 满分:4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①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唯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作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②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③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作为普通人,④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红楼梦》,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证明了优秀的心智品质。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1.下列对材料中画横线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单凭一己之力”可替换为“单枪匹马”,意思基本不变。B.从修辞角度看,②处与“他那火烧火燎的脾气,仿佛冒着气的油锅”相同。C.③处“这个”是指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从阅读经典中获得灵魂的觉醒。D.④处问号的用法,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基本相同。解析:B项,“②处与‘他那火烧火燎的脾气,仿佛冒着气的油锅’相同”错误。“他那火烧火燎的脾气、仿佛冒着气的油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处则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B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证明。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B.能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证明了优秀的心智品质。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C.能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证明了心智品质的优秀。不过,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D.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优秀心智品质的证明。不过,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①不合逻辑。“证明了优秀的心智品质”不合逻辑,改为“证明了心智品质的优秀”。②语序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应位于主语的后面,即“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改为“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③两面对一面。“能否”与后面的“优秀”不对应,将“能否”改为“能够”。答案:C3.临近暑假,某校拟举办以“读经典”为主题的暑期校园读书节,小文负责读书节的海报宣传工作。请你结合上面材料,替小文拟一副对联作为海报宣传语。(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好书熏染人文修养 经典觉醒个性灵魂(示例2)在阅读中感知灵魂的觉醒 于交流间共享经典的魅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严格(    )“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    )四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查;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5个,(    )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调查发现,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3%,较2018年的59.0%上升了0.3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 27.6%,较2018年的35.1%下降了7.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9.3%,较2018年的23.4%下降了4.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__①__。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Pad(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2019年有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8年的69.3%上升了2.3个百分点;7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8年的73.7%上升了2.4个百分点;24.8%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较2018年的20.8%上升了4.0个百分点;21.3%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较2018年的20.8%上升了0.5个百分点。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遵守 沿用 涵盖 总的说来B.遵循 采用 覆盖 总的说来C.遵守 采用 涵盖 具体来看D.遵循 沿用 覆盖 具体来看解析:第一空,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遵循:按照,遵照。和“原则”搭配,应用“遵循”。第二空,沿用:照旧使用。采用:对合适的加以采纳运用。和“继续”搭配,应用“沿用”。第三空,涵盖:包括、包容。覆盖:指遮盖、掩盖;也指空中某点发出的电波笼罩下方一定范围的地面。和后文的省、区、市搭配,应用“覆盖”。第四空,后文是具体解释,应用“具体来看”。答案:D5.根据调查数据与统计结果,请在①处填写3条调查结论。不得出现数字,不超过60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依据原文“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 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可得: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依据原文“图书阅读率为59.3%,较2018年的59.0%上升了0.3个百分点”,可得: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依据原文“报纸阅读率为27.6%,较2018年的35.1%下降了7.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9.3%,较2018年的23.4%下降了4.1个百分点”,可得: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答案:(示例)①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②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③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绵延的山峰、倒挂的松树描绘出蜀道高险、奇绝的景象,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写出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派遣得力手下把守要塞,盘问过往行人,来防备百姓起兵造反的情形。(3)据《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听闻柳永的《望海潮》,欣然有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景致,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答案:(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三、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文本一:聆听井冈山素 素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 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这些标语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古称庐陵。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大臣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过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 中的井冈山致意。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30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的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有删改)文本二: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就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我们能一目了然。对于散文来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一个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 一粒沙子,无一不是它的选材内容。这就是现代作家郁达夫所说的“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序》)。与这种广博的选材内容相适应,散文的行文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意念为核心展示一个个片段的画面,或以情感为线索叙述一个事件的过程,或以特定的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好像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内在的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地琢磨才能感受得到。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不能支撑起来。所谓“形散”,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从一篇散文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极为丰富,思维的跨度很大,简直是纵横捭阖、任意驰骋;行文时的笔法也很随意,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可交叉进行,因而显得摇曳多姿。(摘编自《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B.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革命需要鼓动,需要打胜仗,而且要用标语动员百姓,赢得拥护。C.本文语言富有特色,如文章第二段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D.文章多次运用引用的手法,引用伟人和学者的话突出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引用歌词增添了山歌的感染力。解析:A项,“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是错误的。写标语是出于革命需要鼓动的目的,并没有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答案:A8.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顺畅自然。B.作为老红军的后人,江满凤的精神品质令人敬仰,文本一在刻画江满凤的形象时,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C.文本一引导我们思考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启示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如今的幸 福生活。D.散文行文方式多样自由,文本二引用现代作家郁达夫的话就是为了说明散文的这一特点。解析:D项,“文本二引用现代作家郁达夫的话就是为了说明散文的这一特点”是错误的。由原文“对于散文来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一个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子,无一不是它的选材内容。这就是现代作家郁达夫所说的‘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可知,引用郁达夫的话是为了说明散文的选材非常的广博。答案:D9.有人认为文本一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散文中结尾段落的作用有哪些。散文中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有照应题目,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等作用。其次需要审清题目要求“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这是一种开放性的题目,既可以认为可以删去,又可以认为不可以删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观点一:不可删去。①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将山与红军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观点二:可以删去。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②“映山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10.散文讲究“形散神聚”,请依据你对文本二的理解,赏析文本一“形散神聚”的艺术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白“形散神聚”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另外,散文的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聚”,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本文的题目是《聆听井冈山》,写了革命圣地井冈山。井冈山和中国红军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所以本文的中心思想主要是表达红色革命精神。由此,看看哪些材料能表达这种红色革命精神。答案:(1)本文的“神”是表现红色的革命精神。(2)本文的“形”①是红色革命标语,围绕红色标语作者选取大量素材,通过标语形式、内容以及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②是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2 13:10:01 页数:9
价格:¥2 大小:165.8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