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任务2考点突破考点4常见修辞手法与仿用变换句式第1讲句子如佳人靓妆更添彩--常见修辞手法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4

2/54

3/54

4/54

剩余5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任务二 考点突破考点四 常见修辞手法与仿用、变换句式第1讲 句子如佳人,靓装更添彩——常见修辞手法第四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2021年全国甲卷及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修辞,主观题和客观题皆有,理解和赏析皆备,这足以证明“修辞”作为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技能,愈发受到高考命题的重视。这也是新课改形式下,对“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显性考查。 一、掌握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鲜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小姑娘就是一朵鲜花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教室里的花朵真多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注意问题:①本体与喻体必须具有相似性;②带“像”的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像”在句中,有表示推测、举例、想象、比较等意思。 【边练边悟】1.(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二)比拟:变个脸 类别特点例句拟人把物当作人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物把人当作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把甲物当作乙物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注意问题:①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好几天,真闷死人”,写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合星星的特征。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边练边悟】2.(2021·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三)借代:做代表 类别例句特征代本体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有一个老娘材料代本体无丝竹之乱耳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专名代泛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部分代整体孤帆一片日边来具体代抽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结果代原因为之捧腹 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枚大学校徽”。“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没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边练边悟】3.(2022·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 下列选项中,加点(红色)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D解析:文中的“槐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槐蝉”代指高官显贵。A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管弦”代指音乐。B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桑梓”代指家乡。C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娥眉”代指美女,诗中指杨玉环。D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 (四)夸张:说大话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白发三千丈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未饮心先醉 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真实感。如“她讲到她遭受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如在科学性文章中就不适合运用夸张。 【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不再。 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答案: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三春”一词在时间上夸张延长,写出了对香椿拌豆腐的味道久久不忘,增强了对香椿拌豆腐喜爱之情的表达效果。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类型特点例句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句对得并不十分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 【边练边悟】5.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新的一年已拉开序幕,各方仍需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赓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坚固脱贫攻坚成果。只有继续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激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十足干劲,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群众的生活才能够好上加好。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人”对“船”,均是名词;“半山”对“中流”,均是偏正结构;“不停步”对“当奋楫”,均是动宾结构;两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对,内容联系紧密。读来节奏和谐,富有音韵美,感染力强。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本句“不停步“”当奋楫”,鼓励人们继续攻坚克难,走好脱贫攻坚路,不能半途而废。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边练边悟】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那些峰峦,名色繁多,有所谓“十八罗汉渡海”者,最逼肖。罗汉们或担簦,或横杖,三个一群,五个一簇,①有回头作商量状者;有似两相耳语者;有似伸脚测水浅深者;有似临流踌躇露难色者。每个罗汉都是古貌苍颜,衣袂飘举,神态各异,栩栩欲活。 想不到我们黄山三日之行,饱览世间罕有的美景,最后还看到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②等于观剧,这是一幕声容并茂的压轴;等于聆乐,这是一阕高唱入云的终奏;等于读文章,这是一个笔力万钧的收煞。啊,黄山,你太叫人满意了。 文中①②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但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处是列举峰峦与罗汉两者相似性的表现,目的是穷形尽相地描绘出山峰的形态;虽然运用排比,但语气舒缓,感情平稳。②处表达游黄山最后见到西海门风景的惊异和兴奋,运用排比,增强气势,使语气炽烈,感情张扬。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边练边悟】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C.湖水波光粼粼,像是舞动的琴弦,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诉说着,缠绵着。D.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 C解析:A项,“咆哮吧”反复出现。B项,“原来是这样的”反复出现。C项,“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诉说着,缠绵着”结构相同,属于排比。D项,“献给了”反复出现。 (八)设问:自问自答 【边练边悟】8.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精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明暗 (九)反问:无疑而问 【边练边悟】9.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老师,您是山,我是泉,没有您的培育,我怎能涓涓流淌 二、区分常用易混修辞手法借代与借喻相同点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不同点借体与喻体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如“那边来了一个红领巾”,句中的“红领巾”以特征代“儿童”,但“红领巾”与“儿童”之间没有相似性,只有相关性 不同点借体与喻体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如“有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国家就安宁”一句中的“钢铁长城”喻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像钢铁长城一样坚实、稳固”,二者有“相似性” 不同点其他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可以区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能加“像”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 【边练边悟】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借喻还是借代。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将照遍全球!()借代借喻 比喻与比拟区别性质、作用句式结构比喻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其更具体地感知事物。如“共产党像太阳”一句,两者的相似点为“光明和温暖”,因为共产党像太阳一样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便形成了比喻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例如,“这条大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这是暗喻,由本体(大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 区别性质、作用比拟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一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的,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如“小树在摆手”,把“小树”比作人会“摆手”,这是拟人。又如“风在吼”,把无生命的“风”说成在“吼”,这是把物比作物,叫拟物。把人比作物,也叫拟物 区别句式结构比拟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边练边悟】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还是比拟。3.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4.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比喻比拟 设问与反问相同点不同点肯定与否定作用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如“难道人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吗?”这是用反问表示肯定。又如“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原来,来自……”这种先问后答的方式叫作设问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边练边悟】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设问还是反问。5.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郭沫若《习习谷风》)()6.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反问设问 对偶与排比定义对偶是由两句构成,两句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排比则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 区别(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个句子。(2)对偶形式的要求比排比严格,对偶的字数必须相等,上下句相对应的词必须词性相同;而排比则无此要求。(3)对偶的两个句子不能用相同的词语;而排比则往往有相同的词语。(4)对偶的作用是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等;排比的作用主要是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长于抒情等 【边练边悟】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对偶还是排比。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对偶排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1 14:40:02 页数:54
价格:¥2 大小:1.0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