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任务2考点突破考点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4

2/94

3/94

4/94

剩余9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任务二 考点突破考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第四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2022年的高考题中对成语的考查,一改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以主观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这一变化,释放出高考侧重成语积累和语境分析的信号,进一步体现语言文字运用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这种变化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但却能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成语的能力,体现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考查。 实词、虚词在近几年很少直接考查,但在2020年全国Ⅱ卷的语段式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直接设题考查了近义虚词的辨析。2019年全国卷中,语段式语言文字运用题涉及了实词的考查。对实词、虚词的考查,呈现出非连续性考查特点,这种变化也是备考时应该注意的考查方向。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词语(包括熟语)辨析题,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特点趋势考查形式:灵活多变2018年起,高考全国卷主要考查近义词语选用,考查的词语数量由2017年的6个增加到8个,材料也由单个句子变成了语段;从整体来看,考查难度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全国Ⅱ卷病句辨析题考查了对“并行不悖”这一成语的辨析,2020年全国Ⅱ卷考查了虚词,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考查了成语填空。高考全国卷对词语的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要注意多方面备考 特点趋势设误类型:语境辨析、语境填空根据语境辨析词语语义间的细微区别以及根据语境填写成语是近两年的考查重点考查特点:范围扩大,侧重运用词语运用考查范围由之前的成语到2019年的“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再到2021年新老高考四套试卷中的成语,再到2022年的成语填写,可见考查范围已经扩大,考查形式多变;而且所选词语都是日常高频易错用词,重点考查在语境中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语言的基石,情意的信使——实词、虚词、成语 一、正确使用实词实词,是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1.辨析角度辨析角度举 例词义侧重点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侧重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侧重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状态” 辨析角度举 例词义侧重点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沉思”“深思”“寻思”这组动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侧重指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侧重指思考的“深入”,“寻思”侧重指思考的“反复” 辨析角度举 例词义侧重点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方面①“陡峭”与“峻峭”,前者侧重指“陡直”,后者侧重指“高峻”。②“冷僻”与“冷落”,前者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后者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辨析角度举 例词义轻重不少近义词在语义上有轻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等“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语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义较重 辨析角度举 例词义范围大小很多近义词的适用范围不同: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事物整体,有的概括局部;有的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等“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2.辨析方法主要使用“语素区分法”。所谓“语素”,就是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单个字。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语素,而这些相近词语的意义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语素上。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语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个近义词的区别。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的相异语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语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表“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高洁孤傲、纤尘不染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甚至已经内化成文人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借草木抒发,写出来的文字、绘出来的图画,或浓郁,或清淡,其中________的情思却是真切动人。以文人的眼睛观来,山间泽畔的草木不再是天地之间孤立的一丛丛植物,而是以其自然特性________着自身的生命与情怀。 中国文化中的“比德”传统,使得无情之草木能够寄寓文人之高尚人格。中国先民敬天重生,以为万物有灵、天人合一,人应当效法自然。而在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过程中,又浸透着伦理道德观念,所谓“寄情万物,皆以养德”,以自然万物的物理属性________人格德行的“比德”传统就这样诞生了。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山水比拟君子之德行。屈原将比德的范围________到山川草木,也正是屈原对“比德”传统开拓的原因,才让后人知晓山川之有性、草木之有情。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内蕴 暗喻 类比 扩展B.包含 暗藏 比喻 扩展C.包含 暗藏 类比 推广D.内蕴 暗喻 比喻 推广 A解析:内蕴:内藏,一般指情感、意义等抽象概念。包含:包括。这里与“情思”搭配,用“内蕴”更合适,而且与语段整体风格相统一。暗喻:暗中晓示。暗藏:隐蔽、隐藏。这里指草木暗中晓示着自身的生命与情怀,所以用“暗喻”。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道理上的相似,刻画出本体的特征,是修辞、论证的方法。比喻:即“打比方”,侧重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这里的“比德”显然是“类比”。扩展:向外伸展,扩大。推广: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结合语境“将比德的范围……到山川草木”,“扩展”更恰当。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1.注意感情色彩。词语在表达某种意义或概念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具体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2.注意语体色彩。有一些近义词语在语体风格上有差异,有的是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政论语体,有的是文艺语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恰当,就会使整个句子不协调。 【边练边悟】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程序员一时兴起以一种________的方式决定用树形视图表现随意的对象,在可用性方面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问题。(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________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3)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超市将_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A.果断  磋商  敬赠B.果断  商量  惠赠C.武断  磋商  敬赠D.武断  商量  惠赠 C解析:(1)“果断”是褒义词,“武断”是贬义词。(2)“磋商”是书面语,“商量”是口语。(3)“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1.注意搭配习惯和关系。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2.注意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的不同。词性不同,词语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词性切入。 【边练边悟】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生长在乡村,冬天是麻雀________屋前檐下的季节,草垛上、电线杆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和歌声。寒冷的冬日,往往因小麻雀此起彼伏的歌唱而热闹、丰富,小麻雀的歌声里,温馨________整个村庄。暖暖的阳光下,孩子们总想用各种方式去逮它们,米粒、谷子、芝麻等诱饵,无所不用。但很少能抓住它们。它们太胆小、太敏感,任何轻微的响动都足以吓跑它们。 现在,我已习惯了在汽车的尾气和喧嚣中生活,看惯了灰色天空下蒙满尘埃的树木与花草,听惯了充满伤感和________的流行音乐。像一棵被移植的树在不适合的土地上生长。在城市生活不听音乐,那种远离土地的空虚无以________。A.云集 弥散 孤独 排遣B.聚居 弥漫 孤寂 排除C.云集 弥漫 孤寂 排遣D.聚居 弥散 孤独 排除 C解析:第一空,聚居:指集中地居住在某一区域。云集:指像天空的云一样从各处聚集在一起。结合描述对象麻雀的特点,此处应选“云集”。第二空,弥散:指(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处扩散。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结合上文“温馨”及下文“村庄”,此处应选“弥漫”。第三空,孤独:指独自一个,孤单。孤寂:指孤独寂寞,在孤独的基础上更添一层寂寞,更加重内心的感受。结合上文“充满”及下文“流行音乐”,此处应选“孤寂”。第四空,排除:指除掉、消除。排遣:指借某种事消除(寂寞和烦闷)。上文的对象是“空虚”,指一种情绪,用“排遣”更恰当一些。 二、正确使用虚词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介词、连词、副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连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辨析角度举例看词性异同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虚词①刚才(时间名词),刚刚(时间副词)。②尽管(副词、连词),只管(副词) 辨析角度举例看搭配情况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因为……所以……除非……才……虽然……但是……尽管……却……不是……而是(就是)…… 辨析角度举例看表达关系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①“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②“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③“虽然”与“即使”,前者表示事实,后者表示假设的事实 辨析角度举例看语气辨析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有些虚词只能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强调语气。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①“何况”与“况且”,前者可用于反问,后者用于陈述。②“未免”与“不免”,“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的某种消极的结果 辨析角度举例看位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应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比如,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等;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以致”等。复句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至于”与“对于”,“至于”作为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只能用在分句之首;“对于”表示引入对象,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句中。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1)她不仅学习好,还乐于助人。(2)不仅她学习好,而且她妹妹也学习好 【边练边悟】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空白处________有意味。中国书法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________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 中的核心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________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际出发,如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模仿,谓之神。________,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A.更 却 如果 相反B.更 而 倘若 所以C.也 却 倘若 所以D.也 而 如果 相反 B解析:根据首句意思可知,第一空应该是递进关系,故应填“更”;第二空表现表演的特点,用表轻微转折的“而”更恰当;第三空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和“倘若”都可以;第四空用表示因果关系的“所以”。 三、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有的成语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的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使用的设误类型◆类型一 对象误用对象误用情形举例说明人、物不分【惨绝人寰、惨无人道】前者用于物,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常用来形容人【刻不容缓、迫不及待】前者用于形势;后者用于人【盛气凌人、咄咄逼人】前者只用于人;后者还可用于气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前者用于人;后者用于人或物 对象误用情形举例说明同用于物,但对象不同【爱憎分明、泾渭分明】前者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的界限清楚;后者多指是非的界限清楚【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用于消息;后者多用于消息、言论或东西等 对象误用情形举例说明适用对象的范围不同【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前者只能形容技艺绝妙;后者用于学问、技术【大吹大擂、自吹自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别人;后者只能是自己【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前者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不限于掌权者,一般人也可以用,范围较宽【恋恋不舍、流连忘返】前者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等;后者侧重于景物 对象误用情形举例说明适用对象的“好”“坏”不同【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前者多用于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后者则用于任何环境【不堪设想、不可思议】前者用于很坏或很危险的结果;后者一般适用于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的事物或道理【神通广大、手眼通天】前者用于本领高强的人;后者用于手段高超、善于钻营的人【济济一堂、成群结队】前者用于有才能的人;后者用于一般的人【一马当先、首当其冲】前者用于好的行为;后者用于坏的行为【罄竹难书、不胜枚举】前者用于罪行;后者一般用于数量很多的事物 对象误用情形举例说明谦敬不明【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对方的成语:抛砖引玉、忝列门墙、敝帚自珍、绵薄之力、管窥蠡测、望尘莫及、洗耳恭听等;不能用于自己的成语:率先垂范、鼎力相助等 【边练边悟】1.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__________(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2.这部书通过对27件文物的历史谱系、价值传承的深入挖掘,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电视节目中无法呈现的___________(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历史资料,将在书中一一呈现。异军突起浩如烟海 [误区警示] ◆类型二 轻重不当有的成语在词义上有轻重之别,适用范围上有大小之别,如果辨析不清,选择不严,易出现夸大其词、重词轻用、大词小用等轻重失当的错误。 【边练边悟】3.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影视领域出台一系列举措,以“限薪令”为重点,治理“高片酬”现象。这是行业规范,也是行业底线,倘若触及并违反“限薪令”,无疑是在__________(自食其果/玩火自焚)。4.想想古人费尽心思才锤炼出的对仗押韵,___________(苦思冥想/左思右想)才斟酌出的千古名句,如今读音说改就改了,不仅削弱了原有的表达力,更是破坏了本来的意境,所以对“古音”,理应多点敬畏与尊重。玩火自焚苦思冥想 [误区警示] ◆类型三 语意重复语意重复的情形举例说明成语的意思与该句中某种修饰成分或中心语重复,即句子中的成分多余“不能妄自菲薄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心里一直耿耿于怀”“量力而行地去做”“显得相形见绌”“忽然恍然大悟”“前所未有的空前”“过分的溢美之词”“燃眉之急的紧急情况”“寒舍蓬荜生辉”“突然/忽然/立刻茅塞顿开”语段前后文中含有成语的意思而造成语意重复“与哥哥相依为命,所以两人情同手足”“周而复始,反复旋转着” 【边练边悟】5.舞台上,演员们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饱满的情绪叙述着村寨近年来发生的__________(沧海桑田/前所未有)的变化。6.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___________(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前所未有前所未有 [误区警示] ◆类型四 不合语法不合语法的现象举例说明词性误用动词性成语误用为名词性成语,直接作定语或宾语。如“交口称誉”是动词性的成语,不能直接作定语 不合语法的现象举例说明否定误用有些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用在其他类型的句子里属于误用。如:望其项背、无时无刻、同日而语、相提并论、青红皂白、鹿死谁手、天高地厚、一概而论、等闲视之、吹灰之力、等量齐观、善罢甘休、尽如人意等 不合语法的现象举例说明功能混乱成语的意思往往隐含于字面意思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思的简单相加,其语法功能亦是如此,往往受其意义、使用对象、构成方式等的影响。一些成语从语法功能上看后面不能带宾语。如“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类似成语:出奇制胜、信手拈来、漠不关心、耳濡目染、求全责备、视而不见、和盘托出、乐此不疲、自怨自艾、身体力行、熟视无睹、正襟危坐、声名鹊起、龙飞凤舞、首当其冲、鼎力相助、土崩瓦解、弹冠相庆、不耻下问、耳闻目睹、奇文共赏等 【边练边悟】7.这场晚会的氛围很是诡异,有很多表演观众们看了直呼看不懂。对此有媒体点评__________(一针见血/一语破的):缺少灵魂,无法与前三场相比。8.黄河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很多风雨,它的身边也涌现出了许多___________(可歌可泣/交口称誉)的民族英雄和悲壮凄美的历史故事。一针见血可歌可泣 [误区警示] ◆类型五 多义误用有些成语含义不是单一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有的甚至感情色彩相反。对这类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有的成语在演变中不断引申出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误用成语。在辨析多义成语时,要注意:1.掌握多义成语的各个义项。可以先记忆成语的各个义项;然后分清成语的各个义项的使用对象、范围等。2.分析语境,代入义项进行比较,确定正误。 【边练边悟】9.《空城计》散板前六句用腔简洁,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时___________(淡妆浓抹/轻描淡写),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10.旗袍总是能给人不一样的惊喜,这款既能展现古典韵味又具有时尚元素的旗袍,让穿着者将中国女性婉约含蓄的美___________(淋漓尽致/痛快淋漓)地展现出来。轻描淡写淋漓尽致 [误区警示] ◆类型六 褒贬误用对此类成语的辨析,应该熟记成语褒贬色彩,结合语境进行判断。1.平时积累时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①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有“侃侃而谈、洋洋大观、雨后春笋、叹为观止”等;②易贬词褒用的成语有“推波助澜、沐猴而冠、越俎代庖、瓦釜雷鸣、孤芳自赏、隔岸观火、溢美之词、舞文弄墨、徒子徒孙、巧言令色”等。 2.答题时注意语境的感情倾向,看所使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语境是否相符。一般来说,若描述对象是正面的,语境是赞许的、肯定的,就要用含褒义的成语;若描述对象是反面的,语境是批判的、讽刺的,就要用含贬义的成语。 【边练边悟】11.《论语》中的很多论述,无不___________(彰明较著/昭然若揭)地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12.职业教育要赢得更多青睐,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质量。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____________(炙手可热/盛极一时),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场需求。彰明较著盛极一时 [误区警示] ◆类型七 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或来源,只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作出不确切的解释。对陌生成语,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望文生义情况举例说明不解其来源如“扶老携幼”语出《战国策·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蒲柳之姿”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了解了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意思就比较明晰了 望文生义情况举例说明把字面意思作为成语的意思如“目无全牛”字面意思是眼睛里看不到完整的牛,只能看到局部,好像形容一个人目光短浅,没有大局观;实际上,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望文生义情况举例说明忽略成语中某个重要语素的意思如“食不暇饱”常因忽略“暇”而被误解为吃不饱。“暇”,指闲暇。该成语的意思是,没有闲暇时间安稳地吃上一顿饭,形容终日操劳忙碌 望文生义情况举例说明误解成语中某个语素的意思如“不瘟不火”常被误解为“不温不火”,认为是“平淡、适中”的意思。“瘟”,指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与“温”不同。“不瘟不火”指不沉闷也不过火 【边练边悟】13.洪雅县正探索与实践并行,求真务实,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落笔有力的魄力,写好“一老一小”这篇大文章,奋力打造“__________(携家带口/扶老携幼)、幸福洪雅”的全民友好乡村。14.而康桥的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飘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___________(风姿绰约/蒲柳之姿)的身影,逆光看去则如新娘头上那块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婚礼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扶老携幼风姿绰约 [误区警示] ◆类型八 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用于别人。如果辨别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常见谦敬错位的成语主要有两种:一是敬辞谦用;二是谦辞敬用。 【边练边悟】分析下列加点(红色)的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15.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把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答案:“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视。用于指自己的东西,是谦辞。此处是把别人的东西“珍藏保存”之意,应用敬辞。 16.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答案:“姑妄言之”指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谦辞,多用于自谦。此处用于来参会的“大家”,属谦敬错位。 17.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答案:“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抛砖引玉”是谦辞,这里错误地用于“陈教授”,属谦敬错位。 [误区警示] 类型九 形近义混有些成语由于字音或字形相近、相似,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中极易混淆,如果辨析不仔细,可能会导致错用。对于此类词语,需要把握各自词义的重点,用心辨析两词相异语素的含义,进而弄清两词的区别,才能避免误用。 【边练边悟】请指出下面加点(红色)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18.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答案:“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该词与“目不暇接”有相似之处,句中就将它当作了“目不暇接”,因而致误。应用“目不暇接”。 19.学习任何技能、技巧,都不会是一挥而就,而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成功。答案:“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速度快。此处句中错把近似的成语“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混淆了。“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应用“一蹴而就”。 [误区警示] 四、成语补写解题“两策略”策略一:着眼语境,推知目标成语成语的使用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要和这个句子氛围相协调,有的要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要和句子相吻合。同时,还要考虑成语意义和语境的意义是否有重叠,是否前后矛盾。 策略二:核实目标,多方求证判断1.溯本求源,谨防望文生义。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的特点,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它不是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2.看清对象,谨防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范围,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或转移使用的范围。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如“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这里指男性,显然不对。 3.明晰感情,谨防褒贬误用。从感情色彩方面来考虑,成语一般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这就要求在使用成语时,把握好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有的成语意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呈现两面性,如“想入非非”,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属中性。 4.掌握语法,懂得语法属性。成语也是词语,也有一般词语的语法属性,比如修饰语与名词中心语能否搭配,动词和宾语能否搭配,动词能不能带宾语等。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在一片翠绿之间,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块金黄的色彩,颜色稍微跳脱,但并不显得突兀。这便是山里的麦田。山里不比平地,没有广袤的①的土地,也没有如黑土地般膏腴的土壤,不过勤劳的山里人总能用他们的智慧去创造出耕地。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一趟趟担肥,他们清除荒草,拣尽石块,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 于是,山间就有了耕田。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大的能顶上两个篮球场,最小的还不过三五尺见方。因为只能依据地势而开垦,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不规则图形,几乎没有方方正正的标准的农田。 进入5月,麦穗开始泛黄,麦芒恣意,被包裹着的麦粒开始膨胀,饱满,麦秆弯曲,就像满载而归的乡亲们,手捧着沉甸甸的喜悦。初夏的风一起,它们便欢腾起来,笑得②。一株麦穗倒向另一株麦穗,挤挤挨挨,互相推搡着涌向一边,再兴奋地奔涌回来,③地进行着一场场接力。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解析:①处语境形容土地的广袤,可以用“一望无垠”。一望无垠:指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②处语境形容麦穗被风吹起,像人一样笑得前后晃动的样子,可以用“前仰后合”。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③处语境形容麦穗来回推搡、奔涌、不停歇的状态,可以用“乐此不疲”。乐此不疲:指对一事情产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得疲倦、劳累。答案:①一望无垠②前仰后合③乐此不疲 五、近义词语的情境辨析词语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累并掌握大量词语,尤其是成语,对于它们的词义重心、适用对象、感情色彩及习惯搭配,都应了然于胸;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准确地使用它们,辨析一些易混用的词语。现在的命题环境,不是在一个句子环境中使用、辨析,而是在语段、语篇环境中使用、辨析,即命题更突出语言环境的复杂性、语言的应用性。因此,更需要掌握在语段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情境辨析词语“三步骤”1.通读语段,了解语意重心。尤其要认真阅读词语所在的句子,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圈画出所填词语的前后词语,厘清前后的语意重心。2.认真分析与体会语境的限制性与提示性。词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对该词语起限制、阐释、照应或提示作用。因此,任何词语在句子、语段中绝对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上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分析语境,就是把种种联系找出来。 (1)根据语义找契合一个词语与其所在的语境首先会存在语义上的联系。语义联系就是该词语自身的词义与语境中要表达的意思的契合度(吻合度)。两者的契合度越高,说明该词语越适用于该语境。如果违背了这个契合度,就会违背句子甚至语段的语意逻辑,造成语意逻辑相悖。换言之,该用哪个近义词语,语境早已规定好了它的语意。例如你越________(焦躁/浮躁),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这是一个语意相对的并列复句。如果没有后一分句,似乎用哪个词语都可以,但是后一分句是一个语意的正面表述,尤其是“默默耕耘”四字已经限定或规定了前一分句的语意重心只能与它相对,因此,要选“浮躁”。 (2)划分关系看搭配一个词语除了和它所在的语境建立起语义联系外,还会建立起语法联系。语法联系就是该词语与它前后的成分形成种种关系,如主谓关系、修饰语(限制语)与中心语的搭配关系。为此,要想找准这最贴切的联系,就要看该词语的主语是谁,要修饰或限制的又是谁,据此可以精准判断它在适用对象、语法功能或色彩方面是否搭配。此法尤其在近义成语或关联词的使用上屡试不爽。例如2020年全国Ⅰ卷的成语题: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别具匠心/十分独特)的门类。 “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句中要修饰的是“门类”而非“技艺”,故“别具匠心”与“门类”不搭配,“十分独特”更合适。 3.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语尤其要比较语素。比较相同的语素,可以看出其意义的相同点;比较不同的语素,可以看出其意义的差异点,而差异点正是答题所真正需要的。例如:“不期而遇”与“不期而至”,相同语素是“不期”,即没有约定、预料。不同语素,一个是“遇”,遇见、相遇;一个是“至”,来到、到来。相比之下,“不期而遇”更突出“两人意外而遇”,“不期而至”更突出“对方意外而来”。 【边练边悟】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1世纪后,机器与人类协同创作的情况日益普遍,各种写作软件________,用户只需输入关键字就可以获得系统自动生成的作品。对于这些人工智能的作品,人们的评价并不高,更倾向于视其为一种由机器或算法完成的文字游戏。生活的前提是生命,是包括思想情感、意识在内的生命。生命的展开就是生活,生活是生命的体现。 人工智能,显然没有生命、没有生活、没有思想情感,它所具有的是算法,是模拟,是生成,是通过算法来模拟诗人的作品所生成的文字。现在的人工智能所生成的文字还多有不通之处,但未来的人工智能肯定会生成各种合规的甚至生动的文字。单从字面来看,这些文字也会具有其字面的意义。但一旦用上“________”的标准,这些作品就可能现出________,丧失被称为“作品”的资格。A.层出不穷 文学审美 原形B.层出不穷 知人论世 原形C.不胜枚举 知人论世 原型D.不胜枚举 文学审美 原型 B解析:第一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语境是说“机器与人类协同创作的情况”不断出现,使用“层出不穷”不仅突出多,还与前一句的“日益”相吻合,所以更合适。第二空,知人论世:原指为了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其时代背景,后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前后语境都是突出人工智能作品缺乏人的情感意识,缺乏生命力,故可推出“知人论世”比“文学审美”更合适。第三空,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本来面目。语境是说这些作品的本来面目,应使用“原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1 14:15:01 页数:94
价格:¥2 大小:996.5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