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4讲利器善其事得鱼莫忘筌--赏析艺术技巧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3

2/63

3/63

4/63

剩余5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专题二 散文阅读任务三 考点突破第4讲 利器善其事,得鱼莫忘筌——赏析艺术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和鉴赏语言特色。对于这两种题型,均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再结合文本多角度透彻分析。 题型一 鉴赏表达技巧01 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一是鉴赏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鉴赏修辞手法运用方面的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几年高考,此考点考查的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散文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①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②记叙详略:详写、略写。③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表达方式描写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③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描写手法工笔、白描、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抒情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散文常用)行文技巧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等 解题技巧审题型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词句 解题技巧审范围审所给的材料是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赏析的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表明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解题技巧审角度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解题技巧答题模板第一步:点明手法。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第三步:概括效果。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概括出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链接教材】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教材中的语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答案:语段使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文本一:放 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 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 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有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 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了。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叉啷当啷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啷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 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里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的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 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远不如不说话。(有删改) 文本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 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一个“荷花”的作文题,因为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须有先生自己的文章还近于诗,诗则有时强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说到荷叶的用处,荷叶还可以拿到杂货店里去包东西,是训练小孩子作文的好例子。莫须有先生出了荷花这个题目,心里便有一种预期,不知有学生能从荷塘说到杂货店否?结果没有。莫须有先生颇寂寞。有一学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极饶意趣,他说清早起来看见荷塘里荷叶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叶上动也不动一动,“像羲皇时代的老百姓”。莫须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写实。 民间有“放猖”“送油”的风俗,莫须有先生小时顶喜欢看“放猖”,看“送油”,现在在乡下住着,这些事情真是“乐与数晨夕”了,颇想记录下来,却是少暇,因之拿来出题给学生作文,看他们能写生否,他们能将“放猖”“送油”写在纸上,国语教育可算成功了。作这两个题目的学生很多,但都不能写得清楚明白,令异乡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可见文字非易事,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小孩子都喜欢“放猖”,喜欢“送油”,然而他们写不出,他们的文字等于做手势而已。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已经重来大学执教鞭了,莫须有先生又开始有闲作文章,乃居然写了一篇《放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节选自《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删改) 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解题指津:第一步:审题干,明角度。题干要求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其实是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的能力。回答本题可从记叙角度来分析。 第二步:分析内容。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写鬼神祭祀之事,用儿童一样纯真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 (1)从文本中“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有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了。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叉啷当啷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可以看出作者记述“放猖”这一习俗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童真的视角来看待和感知,写出孩子对猖兵的极大兴趣以及内心的羡慕之情。 (2)从文本中“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可以看出原本严肃、庄重的习俗用孩子的视角来看,简直是一出闹剧,因为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3)从文本中“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我的心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可以看出对孩子而言,热闹的闹剧之后自然是寂寞的。 (4)从文本中“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远不如不说话”可以看出原本神奇的猖兵在放猖后回归生活的本色,在孩子眼里没有了光泽和神奇,就像自己的偶像梦破灭了一样。第三步:概括效果。结合“分析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注意依据分值分条作答,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 答案:鬼神祭祀之事在成年人眼中是郑重、严肃、不可亵渎的,作者却将“放猖”习俗置于童真未泯、稚气天真的孩子的眼底,用儿童一样纯真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①觉得“放猖”的猖兵很神奇,内心羡慕;②“放猖”的习俗简直就是一场快乐的闹剧;③“放猖”后要面对热闹后的寂寞;④再见昨日的猖兵时有偶像破灭之感。 题型二 鉴赏语言特色02 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主要从分析文本全篇或某段的语言特色(风格)及表达效果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般而言,散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用词之美精美的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叠字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散文鉴赏中常见的语言特色 用词之美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引用化用引用诗词、化用典故——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句式整齐,节奏和谐,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强化表达的情感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使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又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描写之美这类手法,往往能使描写生动、细腻,刻画事物逼真、形象、鲜明风格之美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讽刺等特点 语言特色鉴赏“三步骤”第一步:概括特点。从用词、句式、修辞或风格等角度,用两三个词概括。概括时既要考虑到文本语言的一般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片段的特征。 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紧扣内容(关键词、关键句)分析作用(对主旨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第三步:规范作答。题目所涉及的语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应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然后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点表述,形成合理的顺序。另外,指明效果用词要准确,注意运用术语。 【链接教材】请从语言的角度对《荷塘月色》第四段进行赏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答案:该段语言生动形象,描绘细致,用词准确。使用了叠词,如“田田”“亭亭”“层层”等使语言具有音乐美;使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使景物描写更为生动逼真,引人入胜。 阅读《汴京的星河》(文本见本专题第3讲题型一“典型例题”),完成后面的题目。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解题指津:首先要明确鉴赏角度。语言特点一般从用词、句式、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答案一般由明确特色、举例分析内容、分析表达效果三部分构成。然后,根据赏析角度,逐一分析重要语句中的文字,总结语言特点。 用词角度“巧夺天工”“五色荧煌炫转”“争奇斗俏”等词语,辞彩绚丽,用词夸饰“果有”“真个”等副词的运用表现出惊喜的意味;“你看”“你抬头”等第二人称的运用,给人以急于与朋友或亲人等分享喜悦之感手法角度“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近近地看”“远远地望”是铺陈手法“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使用了排比修辞 答案: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如“巧夺天工”“五色荧煌炫转”“争奇斗俏”等词语。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如“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近近地看”“远远地望”是铺陈手法;“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北京的春节老舍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为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②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③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④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⑤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⑥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⑦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人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⑧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⑨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⑩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 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⑪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⑫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⑬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慰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⑭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选自《现代散文名篇》,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详细介绍腊八粥的用料,并以“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来评价,写出了人们生活的富裕。B.“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说明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对小年的淡漠。C.“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意在表明除夕之夜不能回家的人的无奈。D.“新中国的儿童不再受那迷信的熏染”透露出对旧社会北京春节部分风俗的批判态度。1234 D解析:A项,“写出了人们生活的富裕”错误,写出了腊八粥用料的丰富多样。B项,“对小年的淡漠”错误,这是人们对小年的重视。C项,“意在表明除夕之夜不能回家的人的无奈”错误,表现了人们对过年的重视。1234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按照北京的老规矩,……”一段,照应标题,表达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也暗含新中国成立后的春节风尚有所变化。B.文章写旧社会的女人其他时候都不轻易出门,在元宵节却可以出门游玩,意在通过对比突显女人在元宵节的特殊地位和待遇。C.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破折号和句内括号,详写北京春节某些风俗的具体内容,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节日气氛。D.“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一句,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一眨眼”传达出恋恋不舍的心绪。1234 B解析:“意在通过对比突显女人在元宵节的特殊地位和待遇”错误,旧时女人其他时候都不轻易出门,在元宵节却可以出门游玩,是为了表明这个节日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元宵节的期盼,并不能突显女人在元宵节的特殊地位和待遇。1234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就第⑥段简要分析。答案:①京味语言通俗易懂,如“一擦黑儿”;②风趣幽默,雅俗共赏,如“彩排”“粘灶王嘴”。1234 4.老舍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画它。”请分析本文是如何描画北京的春节的。答案:①以时间为线,从腊八开始,一直写到“残灯末庙”,全程展示了北京春节的风貌。②对重要节日作全景叙述,对重要习俗一一列举,对吃、穿、用、玩的交代不厌其详,如数家珍,让人如同亲历。③把新旧社会北京春节习俗加以对比,表现出北京春节习俗的变化。④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北京春节的爱恋和对新生活的赞颂。1234 [微提醒]考生解答这类题,常因语言特色鉴赏不准或不全而失分。语言特色的鉴赏角度很多,如果没有全面的认识,整体的把握,可能鉴赏不准或遗漏主要的语言特色。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1 10:50:02 页数:63
价格:¥2 大小:901.9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