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任务4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第2讲问里有目的答中提观点--访谈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3

2/43

3/43

4/43

剩余3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性文本阅读任务四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第2讲 问里有目的,答中提观点——访谈 访谈属于更广泛意义上的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2020年全国Ⅲ卷考查了访谈阅读。本讲针对访谈文体的特点,重点讲解访谈的三大特色题型——概括访谈内容、把握或评价访谈观点、赏析访谈技巧(问答技巧)。 必备知识01 一、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访谈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事件或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提问,因此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2.专题性。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三、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引导访谈对象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四、访谈的提问技巧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1)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2)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4)旁问:有意岔开,先说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者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1)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2)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3)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五、访谈的形式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只针对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也有很强的限定,一般都是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1.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主题要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每个问题明确单一。要始终围绕访问者(提问者)的思路(话题意识)。访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要尽力引导访谈对象回答,争取让访谈对象把问题讲透。3.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要拉近与被访者的心理距离,从某个典型细节谈起。4.访问者在总结时,要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5.访谈的题材通常关于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要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特别是负面的,要指出正确的方向)。 关键能力02 掌握常考题型主要考点设问方式答题思路概括访谈内容1.在××问题上,某人(访谈对象)持哪些看法?2.这篇访谈围绕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请简要概括1.速读文本,整体把握访谈话题、主要进程和关键内容。2.将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相关内容分别整理,把握主要内容。3.精读访谈者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4.根据题干要求,归纳整合 主要考点设问方式答题思路把握或评价访谈观点1.根据文意,怎样理解某人(访谈对象)的××观点?2.××在这次访谈中就××问题阐释了哪些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1.从访谈发生的背景以及文本能体现背景的语句中体会。2.从访问者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提问中体会。3.从受访者直接表示赞成或反对某种看法的语句中定向体会 主要考点设问方式答题思路分析访谈提问技巧1.分析本文访谈者是怎样巧妙访问的。2.本文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访谈的提问都是非常有技巧的,请就本文简要分析1.从整体上把握访谈的目的、内容、对象。2.将访谈者的问题按照访谈的进程进行整理,把握重点问题和访谈进程发生变化的关键问题。3.根据访谈提问的一般提问方法和特殊提问方法,明确提问的特点或技巧,并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03 (2022·济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黑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 记者:浪漫?为什么?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 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 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 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 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只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 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 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 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李剑叶:________(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B.“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C.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12345 D解析:A项,“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错误,文中是“作品……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主要是”表述错误,此外“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是意义,不是目的。B项,“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错误,文中是“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是“整部作品”,不是孙晶岩的所有作品,选项扩大范围。C项,“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错误,文中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12345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B.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C.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D.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12345 D解析:“客观显现”错误,文中是“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这是设计者由此产生的联想,属于主观看法,不是客观显现。12345 3.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A.“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B.“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C.“飞扬”火炬拥有“轻、固、美”的特点,展现出了科学、艺术、文化、体育的融合。D.“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12345 C解析:“‘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指向的是“飞扬”火炬的寓意,本选项回答的是“飞扬”火炬“轻、固、美”的特点体现的意义,不属于“飞扬”火炬的寓意。12345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这则书评的写作思路。答案: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后介绍作品内容。再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最后指明作品价值。12345 5.中新网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①有比较充分的采访准备。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展开。了解“飞扬”火炬的情况,能结合对火炬的了解提问。②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李剑叶回答想到的是“浪漫”时,能及时追问。李剑叶回答为什么是“浪漫”后,立刻以“浪漫”为核心,引申出两个问题。③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重点突出。紧扣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观的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感受展开。④能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在问到“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及时跟进,让被采访者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不枝不蔓。1234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1 11:05:01 页数:43
价格:¥2 大小:836.2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