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台州市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2023.07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字的神圣性以及汉字思维的诗章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使汉字成为中华园林美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汉字是形、音、意紧密相连的集合体,具有萧启宏《汉字世界》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通意”的规律,所以鲁迅先生称汉字形音意为“三美”。汉字首先是一个视觉符号,悦目是汉字独具的魅力。许慎《说文解字》所谈构字法中,取法自然物象的象形为最早最基本的方法。汉字“因物构思”,凝结着大自然的万象纷呈,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华园林艺术最高审美境界一致。汉字因形美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瓦当上,构成东方独具的汉字装饰美,尤其是线条的刚柔、方圆、曲直和疏密、倚正的组合以及留白的变化等,都体现出一种古朴的艺术美。汉字纹样装饰成为中华园林装饰纹样重要一枝,其中常见的有福、寿、喜、囍和类汉字的十字纹、亚字纹、人字纹等。退思园围廊上九孔漏窗用新石鼓体镶嵌了李白《襄阳歌》诗句“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不仅产生艺术美感,而且是对园景的诗化。汉字属于表音性质的象形文字,也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语音含蕴着原初的文化信息,并与民族心理相联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听觉与心理反应模式、固定的联想取向。如“财”多用“鱼”(余)表达,诸如三鲤共头(多利聚头)、击磬双鲤鱼(吉庆双利)等。园林中还常借助谐音将两个以上毫不相干的物象进行巧妙组合,建立起象征和被象征、符号形式和意义内涵以及彼此可以转换并能够相互说明的关系。如用鹿和鱼组合成“寿禄有余”,莲花和鱼组合“连年有余”,两个以上柿子组成“事事如意”等。汉字书艺美与园林意境美互相依存、互渗互融,一笔一故事,一字一世界,如胶似漆,不分轩轾。如园林园名题咏:苏州“耦园”之“耦”,是“来”与“禺”联合表示“两人各在一边,农具在夹角处”,表达夫妇共耕的意境之美,赋予“耦园”以无穷的魅力。南京随园之“随”,篆体字,顺从,任凭,反映了造园风格和园主人为人处世心态。(摘编自曹林娣《汉字“三美”与园林美》) 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各个门类往往具有相通相融的特性,园林与汉字就是这样一对典型。中国园林自发源以来,一贯秉持“象天法地”造园理念,计成在《园冶》中提出了理想园林的最高标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此可见,中国园林的本质也是一种宛自天开的“象”。在这种似与不似之间,正是“象外之旨”,也就是“意象”之“意”所在。由此可见,古典园林和汉字从来就是两种意相通、形相似的“象”。我们理解汉字和游赏园林一样,都是通过可视的“形象”来获取思维中的“意象”,两者在构成和功能上有着高度相似性。造园与古代文人作文息息相通,手法上皆以“谋篇布局”“经营位置”为基础,都讲究起承转合、气韵生动。刘勰认为“文心”即“自然”,进而将文采美与自然相比拟。陈从周在《说因》中更明确将造园比于作文,皆本于“气”,“造园如缀文,千变万化,不究全文气势立意,而仅务词汇叠砌者,能有佳构乎?文贵乎气,气有阳刚阴柔之分。行文如此,造园又何独不然?割裂分散,不成文理,藉一亭一榭以斗胜,正今日所乐道之园林小品也”。正是这样相通的两种文化艺术形式可以在现实中进一步结合,发挥互为表里的相融作用。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和人文“景境”共同组成的,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人文景境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而文字又是人文景境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一座园林如视为一个生命体,文字正是一园之灵魂所在、精神所系。文字及其蕴含的语言文化,在古典园林中有外显和内化的功能。外显著,纯粹从视觉欣赏和信息传达上具有意义。而内化,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使园林与文字两种“意象”产生互相提示、共鸣的作用,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内外两个方面的功能往往不可分割,正因其共生,使文字艺术在古典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园林并非一味追求文字题咏繁复为好,有的园林处处有匾额、步步有书法,每以金粉髹饰、盘龙环绕,实与情景交融的造境功能相悖,徒为炫富装饰。更有文字与景点无关,张冠李戴,实在不如没有。有全然一新,不着文字的“太虚幻境”,使人望而却步。总之,文与景相得则益彰,相宜则神妙。(摘编自潘佳《文心园象:古典园林与文字艺术》)材料三:东湖,因紧临台州府城墙之东而得名,被誉为“台州园林之首”。北宋熙宁年间,台州郡守钱暄疏浚开凿为湖,并辟为园林,湖心建有共乐堂和流杯亭。东湖藏自然山水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从一景一物的雕琢,到文人墨客的诗画意境,无不传递着宋风园林美学的魅力,成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其形制之美、风景之秀,引得文人骚客竞相留下如“四壁云山天空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均分”等数不胜数的诗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具有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是中华园林美中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B.以汉字纹样装饰园林体现古朴艺术美,这与园林艺术“宛自天开”审美境界一致。C.园林和汉字都通过可视的形象来获取思维中意象,因为两者高度相似,相通相融。D.文字可与古典园林互相提示,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从而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语音包含文化信息,借助象形能建立相互转换和说明的关系,形成固定的联想取向。B.园林园名能反映造园主人的处世心态,东湖共乐堂的命名就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C.造园讲究“自然”,即便一亭一榭也能以绝美自然之景取胜,成为众人乐道的园林小品。D.园林文字要与园林之景相得相宜,匾额、书法文字越多,其情景交融的造境功能就越强。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绍兴兰亭:镌刻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集序》。B.北京故宫御花园:地上嵌砌大蝙蝠图案。C.苏州拙政园:石峰状似狮子,取名“狮子林”。D.南京愚园:愚湖旁建有忍字碑。4.材料一、二都围绕“文字”与“园林”展开,但论述角度和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5.如何提升东湖园林的文字艺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B3.C4.①材料一从汉字本身形音意三美的角度论述,侧重汉字对园林意境美的作用。②材料二从汉字作为人文景境的角度论述,侧重文字艺术和园林艺术在构成和功能上的相通相融。5.①利用文字的外显功能,达到视觉欣赏效果。如在墙窗处镶嵌汉字纹样的线条或图案,传达文化信息。②利用文字的内化功能,激发联想与共鸣。如注重人文景观一景一物的整体布局,强化人与物、人与境的沟通。【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汉字具有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错误。据材料一第一段,具有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的是汉字思维,不是汉字。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借助象形能建立相互转换和说明的关系”错误。“能建立相互转换和说明关系”的是“谐音”,不是“象形”。C.“即便一亭一榭也能以绝美自然之景取胜,成为众人乐道的园林小品”错误。原文对“一亭一榭”持否定态度,意在说明造园要本于“气”,不能“割裂分散,不成文理”。D.“匾额、书法文字越多,其情景交融的造境功能就越强”错误。原文“并非一味追求文字题咏繁复为好”,不能“徒为炫富装饰”。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汉字的形音意三美与园林意境美互相依存、互渗互融。C.与汉字三美无关。A.书法作品,借助汉字的“形”,不仅有艺术美感也是对园景的诗化。B.“蝠”谐音“福”,借助汉字“音”,反映尚美求吉的民族心理。D.“忍”借助汉字的“意”,反映造园主人为人处世心态。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汉字的神圣性以及汉字思维的诗章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使汉字成为中华园林美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汉字是形、音、意紧密相连的集合体,具有萧启宏《汉字世界》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通意’的规律,所以鲁迅先生称汉字形音意为‘三美’”以及标题“汉字‘三美’与园林美”可知,材料一从汉字本身形音意三美的角度论述,侧重汉字对园林意境美的作用。由“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各个门类往往具有相通相融的特性,园林与汉字就是这样一对典型……由此可见,古典园林和汉字从来就是两种意相通、形相似的‘象’。我们理解汉字和游赏园林一样,都是通过可视的‘形象’来获取思维中的‘意象’,两者在构成和功能上有着高度相似性”以及标题“文心园象:古典园林与文字艺术”可知,材料二从汉字作为人文景境的角度论述,侧重文字艺术和园林艺术在构成和功能上的相通相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由“汉字首先是一个视觉符号,悦目是汉字独具的魅力……汉字因形美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瓦当上,构成东方独具的汉字装饰美……汉字纹样装饰成为中华园林装饰纹样重要一枝……退思园围廊上九孔漏窗用新石鼓体镶嵌了李白《襄阳歌》诗句‘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不仅产生艺术美感,而且是对园景的诗 化”可知,利用文字的外显功能,达到视觉欣赏效果。如在墙窗处镶嵌汉字纹样的线条或图案,传达文化信息。由“而内化,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使园林与文字两种‘意象’产生互相提示、共鸣的作用,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可知,利用文字的内化功能,激发联想与共鸣。如注重人文景观一景一物的整体布局,强化人与物、人与境的沟通。(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热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节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乙】到了次日一早,宝玉因心里记挂着这事(指相约作诗),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忙唤人起来,盥漱已毕。只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子,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束了腰,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广来。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 人。宝玉来至芦雪广①,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众丫鬟婆子见他披蓑戴笠而来,却笑道:“我们才说正少一个渔翁,如今都全了。姑娘们吃了饭才来呢,你也太性急了。”宝玉听了,只得回来。……一时众姊妹来齐,宝玉只嚷饿了,连连催饭。好容易等摆上来,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众人答应了。……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宝玉听了,巴不得一声儿,便真和凤姐要了一块,命婆子送入园去。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广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正说着,只见李婶也走来看热闹,因问李纨道:“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众人听了,都笑道:“了不得,快拿了他两个来。”黛玉笑道:“这可是云丫头闹的,我的卦再不错。”李纨等忙出来找着他两个说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宝玉笑道:“没有的事,我们烧着吃呢。”李纨道:“这还罢了。”只见老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蠓②来,李纨道:“仔细割了手,不许哭!”说着,同探春进去了。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湘云见了平儿,那里肯放。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无所不至,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镯子,三个围着火炉儿,便要先烧三块吃。那边宝钗、黛玉平素看惯了,不以为异,宝琴等及李婶深为罕事。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摁③上 些,以完此劫。”(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有删改)【注】①广:依山崖建造的房屋。②蠓:铁丝编成的烘烤食物的网格架子。③摁:同“塞”。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冲看到草屋崩坏时打算修理,路过山神庙时求“神明庇佑”,“包”牛肉“怀揣”着回来,都可见他对自身前程抱有幻想,相信复仇是可能的。B.林冲出门沽酒前盖了火炭,出门时拽上草厅门,还把草场门反拽上锁,带了钥匙,这表现了林冲的细心谨慎,也可见他非常在意草料场看守职务。C.“玻璃窗”“狐皮袄子”“牛乳蒸羊羔”“新鲜的鹿肉”等各种奢华的居室器物、穿着服饰、饮食安排的描写,都体现了贾府的优裕的物质条件。D.史湘云与贾宝玉商量吃鹿肉,李纨善意提醒、细心安排,众人尤其是“大忙人”平儿、王熙凤都乐意参与,可以看出,此时他们的关系和谐融洽。7.下列对两则选文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描述林冲的言行细节,使个体主角形象突出:乙文人物登场采用群像式,通过刻画贾宝玉、史湘云等人物的传神细节,使其真实可感,“近情近理”。B.甲文林冲一路来回“背着”“迎着”北风,前后照应,细节准确;乙文用薛宝琴等“深为罕事”来衬托薛宝钗等“看惯”烤肉,表现大观园中生活的恣意欢快。C.甲文林冲沽酒驱寒,缓解了正在受人谋害的紧张气氛:乙文宝玉着急作诗,却设置“饭后才来”的波折,让人物的心理期待不能即时满足,延缓了叙事的节奏。D.甲文采用全知视角叙述,林冲心理活动没有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行为、言语写出;乙文则在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之间来回切换,使贾宝玉的感受能够呈现出来。8.请分析两则选文中的“雪”对人物塑造分别有什么作用。9.不同于《水浒传》等传统小说“讲故事”的创作倾向,《红楼梦》更偏向于对日常生活细节“淡淡写来”(脂砚斋),请结合乙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A7.D8.甲文:①渲染紧张气氛,间接表现人物性格。雪“下得紧”“越下得紧了”与林冲沽酒御寒的“安闲”心态形成反差,凸显林冲心存幻想、委曲求全的性格。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人物性格突转提供契机。大雪压垮草屋,林冲借宿山神庙听到“阴谋”,从而完成从“忍”向“狠”的性格转变。③隐喻和象征。大雪纷飞隐喻林冲复仇时的壮怀激烈,象征英雄的悲凉命运。 乙文:①情节设置上,为人物活动提供契机。看雪景、吃鹿肉都是在下大雪后发生的。②环境描写上,为人物活动设置情境。白雪红梅,营造纯净世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纯洁和诗意浪漫,塑造了活泼、多情、才貌出众的儿女群像,尤其突出了史湘云的开朗豪爽、率真淘气的风采。③主题表现上,象征人物精神风貌。白雪红梅,色彩鲜明,暗示贾宝玉等人纯真自由、充满活力的特点,展现其美好的生命姿态。9.①细节源自日常生活,淡化戏剧性、矛盾冲突。小说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日用起居、饮食筵宴、言语问答、嬉闹私语等小事展开描写,不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极具生活意趣。②语言自然朴素,描绘生活真切平实。如宝玉踏雪赏梅,如“烤肉”缘起、安排、众人反应等场景,人物行为贴合性格,贾宝玉等人热闹欢愉、恣意自如的场面,真实可信。③以小见大,化平淡为神奇。以“闺阁琐事”展现红楼儿女的生活面貌,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于平淡叙事中传递主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相信复仇是可能的”分析错误,此处表明林冲有安闲度日的打算。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乙文则在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之间来回切换”分析错误。应是乙文第一段运用了贾宝玉的有限视角,第二段开始切换到全知视角,并没有来回切换。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在甲文中,作者写雪“下得紧”“越下得紧了”,将一场大风雪写得有声有色,渲染紧张气氛。同时,通过林冲在雪中的行为,如拜山神、沽酒御寒等,与林冲沽酒御寒的“安闲”心态形成反差,凸显林冲心存幻想、委曲求全的性格。间接表现人物性格。其次,大雪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正是大雪压垮草屋,才让林冲躲过了草料场大火,借宿山神庙,从而听到“阴谋”,这促使他从“忍”向“狠”的性格转变,造成了他手刃愁人而后上梁山的结局。最后,大雪还具有隐喻和象征的作用,在大雪里林冲完成了复仇,也断绝了自己回归正常社会的可能,他只有去当强盗,只有梁山这一条道路。所以大雪纷飞隐喻林冲复仇时的壮怀激烈,象征英雄的悲凉命运。 乙文中,大雪在情节设置上,为人物活动提供契机。正是因为有了大雪,以后的看雪景、组织诗会以及吃鹿肉才成为可能,大雪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场景。其次,大雪也为人物活动设置情境。“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环境描写上,为白雪红梅,营造纯净世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纯洁和诗意浪漫,塑造了活泼、多情、才貌出众的儿女群像,尤其突出了史湘云的开朗豪爽、率真淘气的风采。最后,在表现主题方面,通过大雪中的红梅,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的环境白雪红梅,色彩鲜明,这是以物喻人,暗示贾宝玉等人纯真自由、充满活力的特点,展现其美好的生命姿态。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从选文中“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忙唤人起来,盥漱已毕。只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子,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束了腰,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广来”“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可以看出,小说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日用起居、饮食筵宴、言语问答、嬉闹私语等小事展开描写,不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极具生活意趣。所以,《红楼梦》的细节源自日常生活,淡化戏剧性、矛盾冲突,体现出其日常性的一面。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语言自然朴素,描绘生活真切平实。如文中大家吃烤肉一节,“只见老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蠓来,李纨道:‘仔细割了手,不许哭!’”“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等场面和对话描写非常自然,人物行为贴合性格,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最后,虽然这些情节是写“闺阁琐事”,都是写一些少男少女们的日常生活,但这些描写展现了红楼儿女的生活面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思想倾向,于平淡叙事中传递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乙】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柠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孟尝君: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广招宾客闻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佇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B.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佇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C.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佇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D.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柠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收责于薛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者不却众庶”中“却”与《六国论》“李牧连却之”中“却”字含义不同。B.黔首,指平民。秦时衣服尚黑,百姓出行多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C.“约车治装”中“约”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中“约”字含义相同。D.下陈,古代统治者宾主相见时,在堂下陈列礼品,故称堂下为“下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从粮食人口等最易接受的道理说起,接着以山河类比,论述五帝三王无敌的原因是接纳广大民众,正面论证了客卿对治国的重要性。B.甲文先引古后论今,正反对比分析任用客卿和驱逐客卿两种不同结果,指出轻士逐客的危害,由轻而重,层层深化,有力驳斥了逐客言论。C.冯谖到孟尝君处做门客,为了试探孟尝君,故意说自己什么才能都没有,因而当有人推荐冯谖去薛地办理财务之事时,孟尝君感到奇怪。D.为回报知遇之恩,冯谖矫命烧券,很快为孟尝君“市义”回来,收获了属地百姓的感恩之情,可见冯谖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的士人形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14.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有何变化?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C12.C13.(1)现在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削弱了自己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想要谋求秦国没有危难,那是不可能的啊。(2)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法。14.①最初不了解冯谖,孟尝君“怪之”。②冯谖烧了债券“市义”归来,孟尝君“不悦”。③回薛地途中百姓迎接,孟尝君称赞冯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疲于政事,被忧患搞得昏头涨脑,而且生性懦弱愚蠢,一天到晚陷于国家的事情里,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此为辱,竟有意替我去薛邑收债,是吗?“文倦于事”,“于事”是“倦”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D; “沉于国家之事”,“于国家之事”是“沉”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以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王者不却众庶”的“却”,嫌弃;句意: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李牧连却之”的“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句意: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B.正确。C.“含义相同”错误。“约车治装”的“约”,准备;句意:于是准备好车辆,整理行装。“约为婚姻”的“约”,约定;句意: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有人推荐”错误,“冯谖署”中的“署”指在文书上签名,应是冯谖自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资”,帮助;“自虚”,削弱了自己,宾语前置句“虚自”;“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于诸侯树怨”;(2)“窃”,私自;“矫命”,假托命令;“责”,通“债”,债款;“所以”,用来……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可知,最初不了解冯谖,孟尝君“怪之”。由“‘……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可知,冯谖烧了债券“市义”归来,孟尝君“不悦”。由“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可知,回薛地途中百姓迎接,孟尝君称赞冯谖。 参考译文:【甲】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乙】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贫困得无法生活,他通过别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寄食于孟尝君门下为客。孟尝君问道:“您爱好什么?”冯谖答道:“我没有什么爱好。”孟尝君又问:“您有什么特长?”冯谖道:“我没有什么特长。”孟尝君笑着答应了他的请求,说:“好吧。”后来孟尝君出示通告,询问门下各位宾客:“谁懂得算账理财,能替我去薛邑收债?”冯谖签上名字道:“我能。”孟尝君看到签名,感到奇怪,道:“这是谁呀?”手下人道:“这就是唱‘长铗啊,咱们回去吧’的那位。”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特长,我对不起他,还未接见过他。”于是把冯谖请来相见,道歉道:“我疲于政事,被忧患搞得昏头涨脑,而且生性懦弱愚蠢,一天到晚陷于国家的事情里,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此为辱,竟有意替我去薛邑收债,是吗?”冯谖道:“我愿意。”于是准备好车辆,整理行装,带上借契出发。出行前,他与孟尝君告别道:“债收齐后,买什么东西带回来?”孟尝君道:“您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冯谖赶着车来到薛邑,吩咐官吏把应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合验借契。借契全部验核后,冯谖起身,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该还的债赏赐给前来的百姓,并烧掉了所有借契。民众都高喊万岁。然后冯谖一路驱驰,马不停蹄地赶回齐国,清晨时分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如此迅速感到奇怪,连忙穿戴好衣冠接见他,问道:“债全收完了?回来得怎么这样快!”冯谖答道:“全收完了。”孟尝君又问:“用它买回来了什么?”冯谖道:“你说‘看我家缺什么’。我考虑您宫中堆满了珍宝,外厩挤满了犬马,堂下站满了美女,您家缺少的只有义呀!我私自做主为您把义买回来了。”孟尝君道:“怎么买的义?”冯谖道:“如今您有个小小的薛邑,您不考虑抚爱百姓,视民如子,却还要在他们身上做生意赚钱。我已私下里假传您的命令,把债都赐给了百姓,并烧掉了借契,百姓都喊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法。”盂尝君听了心中不高兴,说道:“好,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道:“我不敢把先王的大臣作为臣子。”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离薛邑还有一百里地,就看到百姓扶老携幼,在大路上迎接孟尝 君。孟尝君回过头来对冯谖说道:“先生为我买的义,竟在今天看到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鹏四五声。初夏游张园(宋)戴复古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A.曾诗中,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口日晴”好天气,诗人泛溪而行,溪尽舍舟登岸。然而山路难行,“却”字道出其美中不足。B.山路上,绿树荫浓,鹂啼悦耳,毫不逊色水路风景,“添得”二字暗示兴致犹浓。C.戴诗中,小鸭不管水深水浅,在水塘自由自在游乐。后句中“半”字用得精妙,描写天气忽阴忽晴、变幻莫测的特点,至为准确。D.游了东园游西园,“醉”字状写诗人欢饮至醉的情态,流露诗人游园的畅快惬意。16.两诗都体现了生活的意趣,但构思剪裁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5.A16.曾诗:①先写出行天气、出行路线,再写初夏宜人风光。②选取“绿阴”“鹂声”等意象,描写山路宁静而又有生机;“添得”一词不点情感而诗人愉悦心情跃然纸上,极富有生活韵味。戴诗:①先写小鸭戏水欢快热闹景象,再写诗人游园生活场景。②选取“载酒”“醉酒”“摘枇杷”等动作细节,直接状写诗人兴奋满足心理,栩栩如生又意趣盎然。【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道出其美中不足”错误。“却”,有“还”“再”的意思,写出诗人高涨的游兴。 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选材构思的能力。曾诗:从构思上看,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从剪裁上看,诗人选取选取“绿阴”“鹂声”等意象,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描写山路宁静而又有生机;“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戴诗:从构思上看,此诗第一句写小鸭戏水欢快热闹景象,第三四句描写了果农丰收欢乐的生活情景。从剪裁上看,诗歌前两句里,通过“乳鸭”“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致,读后使人感到真实生动;诗歌后两句,选取“载酒”“醉酒”“摘枇杷”等动作细节,直接状写诗人兴奋满足心理,栩栩如生又意趣盎然。(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比手法指出了统治者对待百姓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2)借古鉴今是唐宋散文的常见写作手法。如《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以及《六国论》中“__________!”两句都点明了其写作目的。(3)唐诗中,“舟”的意象常常用来抒发孤愁离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答案】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⑤.亲朋无一字⑥.老病有孤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竭,哀,鉴,威,劫。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戏曲作为民族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中华戏曲文化①,传统戏曲诞生、发展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实践中,与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艺术融合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欣赏传统戏曲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原因,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例如,大众在感悟评剧《母亲》中邓玉芬的牺牲奉献精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陈贺祥跌宕起伏的命运、豫剧《焦裕禄》中焦裕禄②的敬业精神时,既叩问历史,感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塑造了自身道德认知与价值观,又烛照当下,发掘人性意蕴、理想品格,于不自觉中更加认同民族情感,于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民族意识,坚定了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与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两者③。中国戏曲具有独特的表演美学特征,坚定文化自信可加强对传统戏曲美学原则、艺术特征的认同,助推现代戏曲多样发展,在给予戏曲文化创新勇气的同时,还给予戏曲文化“走出去”的底气,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播交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部分突出了中国戏曲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答案】18.①源远流长②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兢兢业业)③相辅相成19.在欣赏传统戏曲时,产生思想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原因。20.①“叩问历史”“烛照当下”的对偶结构,“既……又……”的递进关系,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写出中国戏曲艺术对感受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情感的意义。②“不自觉”“潜移默化”等词,写出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传统戏曲诞生、发展”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中华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应用“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豫剧《焦裕禄》中焦裕禄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的敬业精神,应用“鞠躬尽瘁”,或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不辞辛劳,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于国事;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踏实。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坚定文化自信与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两者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应用“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搭配不当,“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搭配不当,应“思想共振”“情感共鸣”搭配;二是语序不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原因,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语序不当,“中国戏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递进关系。【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句子“既叩问历史,感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塑造了自身道德认知与价值观,又烛照当下,发掘人性意蕴、理想品格,于不自觉中更加认同民族情感”中“叩问历史”“烛照当下”的对偶结构,“叩问”对“烛照”,“历史”对“当下”;“既叩问历史,感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塑造了自身道德认知与价值观”与“又烛照当下,发掘人性意蕴、理想品格,于不自觉中更加认同民族情感”是递进关系,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写出中国戏曲艺术对感受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情感的意义。句子“于不自觉中更加认同民族情感,于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民族意识,坚定了文化自信”中“不自觉”“潜移默化”等词语的运用,突出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二)语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在网上流行一个梗:“在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这并不是一句玩笑。有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不仅门票订单量暴增,而在预定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接近半数。①?主要是由于他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增,既不能得到社会网络和公共机构援助,父母亲友又无法有力地回应他们的困惑,神佛就成了最后的替代选择。古人之所以求助神佛,与其说是愚昧无知,②,对一系列影响自己人生的外部力量都无从掌控,于是转而相信这是冥冥中有神灵的力量在左右。这样,年轻人发现自己要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而社会却又默认这都是个人的责任,导致他们精神压力剧增。这些年社会弥漫的焦虑感,说到底就是“面对不确定性,想控制又控制不了”。无论是焦虑还是上香,③。此时,“上香”就提供了稀缺的确定性,让人把这种压力转嫁给了一个超自然存在。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中国建筑的特征》)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拿来主义》)C.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在<人民报> 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D.“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说“木叶”》)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年轻人为什么上香②不如说是无能为力③都是承受压力的表现【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加点词的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引用;B.表示反语;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强调。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主要是由于他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增,既不能得到社会网络和公共机构援助,父母亲友又无法有力地回应他们的困惑,神佛就成了最后的替代选择”可知,这是回答的是90后、00后这些年轻人喜欢上香的原因,可填“年轻人为什么上香”。②首先和“与其说”相搭配连词为“不如说”;根据“对一系列影响自己人生的外部力量都无从掌控”可知,求助神佛是因为对外部力量无能为力,可填“不如说是无能为力”。③前文说到年轻人精神压力剧增,社会上弥漫着焦虑感,所以焦虑、上香都和压力有关,可填“都是承受压力的表现”。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怎样理解成功:有人说,不在于成功的那一刻,而在于为成功而奋斗的历程。更有人说,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人类所能达到仅仅是一种英雄式的生涯,最终以高贵的姿势,带着高尚的面容屹立着。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着“成功”展开,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成功不在于最终成功的那一刻,而在于为成功不懈奋斗的历程。这种观点体现出了过程的重要性,人的成长在于学习、在于经历,过程中的收获是一生的财富。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成功是一种英雄式的生涯。这种“英雄式”可以理解成志存高远,为了理想不懈求索,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高尚精神。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分析成功的内涵,启示考生,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要认识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重视过程,在过程中不懈奋斗、总结经验、坚定意志,涵养进取品格,促成最终的成功。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成功的内涵和实质,如何走向成功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述“如何走向成功”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横向切入分析。如成功需要经历,要重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积累经验;成功需要信念,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和九死不悔的初心等。论证过程中,要注意综合使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一代代航天追梦人艰苦卓绝地奋斗,在过程中积累经验,赓续传递,最终实现航天强国梦的事例,论证成功需要注重过程,要有高尚的品质。也可以引用俞敏洪“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名言,论证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的积累与奋斗。还可以立足现实,结合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不少人急功近利、走捷径,“佛系躺平”等现象进行反面论证,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于过程中走向成功。2.以奋斗之姿,悟成功之道。3.发扬英雄品格,行稳成功之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02:03: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3.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