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台州市第二学期2022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历史一、选择题I1.台州仙居下汤遗址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下汤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石磨球、环状砍砸器(见如图)等均为我省首次发现。下列古人类文化遗存中,也在浙江省域的是()A.河姆渡文化B.仰韶文化C.大汶口文化D.龙山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流域下游,发现于浙江宁波的河姆渡镇,A项正确;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大汶口文化位于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位于黄河下游,不属于浙江省域,排除BCD项。故选A项。2.虎符是古代统治者调兵遣将的兵符,常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劈为两半,只有信使持右符来与军队将领的左符合上,才能调动军队。如图是著名的阳陵虎符(阳陵是秦国一地名),出土于山东枣庄地区。阳陵虎符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据此可知()A阳陵虎符出现于秦统一前B.秦代征发繁重、刑罚严苛C.秦代兵权掌握在信使手中D.阳陵秦军可能曾进驻山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秦朝(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阳陵虎符(阳陵是秦国一地名),出土于山东枣庄地区。阳陵虎符上铭文写有:皇帝掌管右虎符,阳陵秦军将领掌管左虎符。据此可知,阳陵秦军可能进驻在山东,D项正确;阳陵虎符出现于秦统一全国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虎符是秦朝军队调动的兵符,而没有提到徭役和刑罚, 排除B项;秦代兵权掌握在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3.司马光曾盛赞某位先代大儒:“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司马光的诗句盛赞的大儒最有可能是()A.孟子B.董仲舒C.程颐D.朱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代。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司马光曾盛赞某位先代大儒是刻苦钻研儒学,其思想受到汉朝统治者的重用。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被确立为主流思想,因此材料说的是董仲舒,B项正确;孟子是战国时期,排除A项;程颐和朱熹是宋朝,排除CD项。故选B项。4.“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在中国古都的名单里,洛阳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多个王朝曾建都于此。下列王朝中,曾建都于洛阳的有()A.西汉B.北魏C.东晋D.北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B项正确;西汉建都长安(今西安),排除A项;东晋都城是建康(今南京),排除C项;北宋定都汴京(今开封),排除D项。故选B项。5.天台国清寺门外桥头有一石碑(如图),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讲述的是唐代一位僧人为了编历法,从长安奔赴台州拜师学习算法,他到国清寺时,寺前原本东流的溪水出现往西流的奇观。这块石碑是国清寺为了纪念这位僧人千里求师的顽强毅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而立的。这位僧人()A.编著《齐民要术》B.提出了绘制地图的方法C.编定《授时历》D.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一行到此水西流”结合所学可知,僧一行是唐朝天文学家,这块石碑是国清寺为了纪念僧一行千里求师的顽强毅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而立的,僧一行的成就是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D项正确;北魏贾思勰著述了编著《齐民要术》,排除A项;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方法,排除B项;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定《授时历》,排除C项。故选D项。6.宋代流行“榜下捉婿”,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宋代士人地位提高B.理学受到官方尊崇C.宋代开创科举制度D.门第观念十分流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可知,通过科举制,士人的社会地位提高,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士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并不能说明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排除B项;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开创的,排除C项;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观念,使得门第观念不再流行,排除D项。故选A项。7.《辽史·百官制》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所描述的制度是()A.四等人制B.南北面官制C.内外服制D.猛安谋克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辽朝(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辽朝官员分南北,北面以契丹传统治理,南面以汉人制度治理。结合所学可知,辽朝统治时期,实行了南北面官制度,因俗而治。B项正确;元朝实行四等人制,排除A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排除C项;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排除D项。故选B项。8.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整修桃渚城以抗倭,整修后的桃渚“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嘹城外,纤悉莫隐。”史学家认为这一年是明代抗倭历史由守转攻,最终获得胜利的转折点。下列关于抗倭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倭寇”侵扰沿海始于明初B.戚家军在台州抗倭九战九捷 C.戚继光和俞大猷曾联手抗倭D.倭寇曾得到海盗和奸商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组织军民在台州抗倭,取得胜利。结合所学可知,“倭寇”侵扰沿海始于元末,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9.1684年,设立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57年,平定噶尔丹叛乱;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以上历史事件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制度的成熟与创新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版图的开拓与巩固D.宗教的冲突与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本题的准确时空是1684-1727年(中国)。据“1684年,设立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57年,平定噶尔丹叛乱;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可知,清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清朝的疆域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C项准确;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无法体现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宗教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C项。10.1920年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中国出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当时,为这股思潮传播作出贡献的人物有()A.康有为、梁启超B.陈独秀、胡适C.李大钊、鲁迅D.陈独秀、李大钊【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此后陈独秀、李大钊先后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D项正确;A项二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排除A项;胡适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排除B项;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主张文学革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就是他的杰作,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1.“会议指出,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上,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材料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汉口B.瑞金C.遵义D.延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35年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某次会议上结束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2.台儿庄战役后,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法国外长在国联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以上材料表明该战役()A.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B.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有利于中国争取外部援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根据“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法国外长在国联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可知,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并且要给予中国以援助,所以该战役有利于中国争取外部援助,D项正确;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的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故选D项。13.1948年12月毛泽东发给前线的电报载:“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电报指挥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48年12月的中国。根据“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结合所学可知,1948 年底开始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C项正确;辽沈战役作战区域是东北,排除A项;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排除B项;1949年4月渡江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14.1964年,共和国第一任“核司令”张蕴钰将军写诗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光巨明,声巨隆,无垠戈壁腾巨龙,飞笑融山崩。呼成功,欢成功,一剂量知数年功,敲响五更钟!”这应该是发生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64年的中国。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正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时间是1966-1976年,排除C项;1978年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5.1978—1984年,我国农业GDP年均增长达6.9%,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按照1978年农村贫困标准,6年内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0.7%)下降到1984年的1.28亿人(占15.1%)。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市场经济体制完善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试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准确时空是1978—1984年的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78年后我国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C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图阴影部分所示为下列哪一帝国版图() 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地图可知,该帝国首都是巴比伦,发源于巴尔干半岛,逐步向东扩展到印度河流域,向南扩展到埃及,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这是亚历山大帝国,B项正确;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罗马帝国兴起于意大利半岛,地中海成为其内海,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都成是君士坦丁堡,疆域没有到达印度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B项。17.英国历史学家乔治·威尔斯认为中世纪西欧社会十分黑暗,不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明也处于原始阶段,整个西欧都陷入了混乱之中。符合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有()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与农奴制度③王权逐渐削弱④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中世纪西欧。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英国历史学家乔治·威尔斯认为中世纪西欧社会十分黑暗。符合中世纪西欧社会特征的是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与农奴制度④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C项正确;中世纪前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各国王权力量上升,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谈到新航路开辟原因时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中的宗教动力和思想骚动不包括()A.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兴起B.西欧希望向海外传播基督教C.航海经验丰富,地圆学说盛行D.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近代(西欧)。根据所学可知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1517年德意志掀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不可能推动新航路开辟,D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鼓励冒险精神,推动新航路开辟,A项不符合题意;向海外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B项不符合题意;地圆学说盛行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知识方面的条件,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19.塞维利亚本来是西班牙一座普通城市,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在此设立“印度群岛交易之家”,事实上垄断了西班牙海外贸易,一举成为王国贸易中心,迅速繁荣起来。与此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是()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蒸汽革命D.奴隶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班牙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塞维利亚成为王国的贸易中心,说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A项正确;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和价格革命、蒸汽革命以及奴隶贸易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20.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抨击天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彼特拉克()A.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B.被称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神学D.创作了《哈姆雷特》《李尔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代早期欧洲。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A项正确;但丁被称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排除B项;“彻底否定”说法绝对,排除C项;英国的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李尔王》,排除D项。故选A项。21.1896年,塞尔维亚裔美籍电气工程师特斯拉(Tesla)设计建成了尼亚加拉水电站,并通过他设计建设的交流高压输电线路将电能传输到40公里外的工业城市布法罗——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交流远距离供电的城市;1897年,特斯拉实现给纽约供电。特斯拉被誉为“交流电之父”,他的上述成就带来的影响是()A.为电话的发明奠定基础B.推动电力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C.催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D.电动机取代蒸汽机、内燃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后期美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世纪后期特斯拉设计建成了尼亚加拉水电站,并设计建设了第一个大规模交流远距离供电的城市,被誉为“交流电之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后期西方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新动力,因此特斯拉的成就推动电力的广泛开发和应用。B项正确;电话的发明是187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建立了大工厂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交流高压输电的成就,而不是电动机,排除D项。故选B项。22.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下列马克思的重要活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发表《共产党宣言》②参与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③出版《资本论》第一卷④帮助改组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A.④①②③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①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②1864年参与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③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④1847年帮助改组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②③,A项正确;BCD项时间顺序排列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23.1891年施里芬出任普鲁士总参谋长,他认为德国在未来的东西两线作战中,必须追求速胜,在战争爆发后应当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打垮法国。下列战役中,使该计划破产的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世界)。根据“施里芬出任普鲁士总参谋长,他认为德国在未来的东西两线作战中,必须追求速胜,在战争爆发后应当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打垮法国”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国战败,标志“速决战”破产,A项正确;1916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损失惨重,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国的“速决战”早已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24.2023年是列宁诞辰153周年,他从中学时代起投身革命,为世界人民开辟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推 动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下列事件中,属于列宁历史贡献的是()A.领导实现了国家工业化B.领导二月革命C.实现马克思主义俄国化D.创建新和谐公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俄国。根据所学可知,在俄国革命过程中,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在一个国家可以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形成了列宁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俄国化,C项正确;斯大林领导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排除A项;二月革命是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列宁领导的,排除B项;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建新和谐公社,排除D项。故选C项。25.1946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由此可见()A.苏联率先挑起了冷战B.二战后美苏从大国合作走向了对抗C.报告背景是北约的成立D.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无法和平共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6年的世界。据“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并将苏联视为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对苏联实行敌对行动和遏制政策,挑起了冷战,美苏从大国合作走向了对抗,B项正确;美国率先挑起了冷战,而不是苏联,排除A项;1949年北约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二战期间,美苏大国合作进行反法西斯战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存,排除D项。故选B项。26.如表是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此表可以直接用以说明二战后()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年12.2%23.2%50.7% 1990年2.8%5.1%7.2%工业1950年34.7%42.2%22.2%1990年25.8%40.5%33.6%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1990年71.4%54.4%59.2%A.农业、工业逐渐衰落B.“中间阶层”兴起C.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D.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表格数据显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服务业就业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C项正确;农业、工业就业人口的比重下降,并非农业、工业衰落,排除A项;“中间阶层”有较高的收入和可观的生活资产,材料无法体现个人收入情况,排除B项;二战后的社会运动主要有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与表格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II27.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如图是“战国形势图”,符合齐、赵、韩、魏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③④②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处是赵国,②处是齐国,③处是魏国,④处是韩国,所以按照齐、赵、韩、魏排列应该是②①④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8.下列项中,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表(%)》项目年186018941913机制布所占比重3.1814.1534.83手织布所占比重96.82858565.17A.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B.民族危机不断加剧C.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60—1913年(中国)。根表格数据看出,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比重不断上升,手织布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我国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材料没有外国资本的相关数据,不能体现外国资本的地位,排除A项;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数据不能反映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排除B项;近代我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29.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本华北驻屯军控制,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 通道。允许日本在中国北平附近重要地区驻扎军队始于()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北京条约》D.《凡尔赛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七七事变前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B项正确;允许日本在中国北平附近重要地区驻扎军队是在《辛丑条约》中规定的,与《马关条约》、《北京条约》和《凡尔赛条约》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30.《文明启示录》如此评价1750—1850年的欧洲:“法国在政治上独领风骚,英国在经济上卓异不凡。这两个国家改变了欧洲生活,将欧洲大陆从旧制度抬升到新制度。”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法两国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B.英法两国近代化存在政治和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C.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能够为材料观点提供支撑D.折射出拿破仑战争摧毁欧洲封建制度带来深远历史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50年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该书评价1750-1850年间,法国政治上和英国经济上的独特表现,改变了欧洲。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成为许多国家编撰民法典的蓝本,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国家的封建制度。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因此C项正确;材料提到英国经济表现和法国政治表现,而A项只提到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提到英国经济和法国政治的突出表现,而没有提到英法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协调,排除B项;D项只提到法国拿破仑战争的作用,而材料表明英国经济和法国政治的突出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31.下列是部分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徽标,其中体现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的是()A.B. 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体现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结合所学可知,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D项正确;A项是上海合作组织,B项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二者是区域性国际组织,不符合“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排除AB项;C项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国家召开的会议,属于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不具有“全球”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三、非选择题32.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时代,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炀帝)筑西苑,苑周二百里,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开通济渠,引汴水,开邗沟,置离宫,造龙舟上行幸江都,御龙舟,龙舟四重,皆饰以金玉,舳舻相接二百余里帝谓侍臣曰:“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乃复议伐高丽。——《资治通鉴·隋纪》材料二唐代名相陆贽称许租庸调法:“国朝著令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庸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李雪华《关于陆贽论两税法的几个问题》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后期,户籍“浸坏,多非其实”,“所在赋敛,无复常准”,民众“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留下的本地百姓“百无四五”。这种情况下,宰相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摘编自《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租”、“庸”、“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历史意义。【答案】(1)主要原因:大兴土木,开通大运河,劳民伤财,穷奢极欲;自恃强势,对外远征高丽;农业生产破坏,阶级矛盾激化,农民大规模起义。 (2)租: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庸:纳绢代役。调:交纳规定数量的绢、绵、布、麻。(3)意义: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征税标准转向财产;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隋朝。据材料一“(炀帝)筑西苑,苑周二百里,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开通济渠,引汴水,开邗沟,置离宫,造龙舟上行幸江都,御龙舟,龙舟四重,皆饰以金玉,舳舻相接二百余里”可知,大兴土木,开通大运河,劳民伤财,穷奢极欲;据材料一“帝谓侍臣曰:‘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乃复议伐高丽”可知,自恃强势,对外远征高丽。结合所学可知从农业生产破坏、阶级矛盾激化、农民大规模起义的方面来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唐朝。结合所学从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为租、纳绢代役为庸、交纳规定数量的绢、绵、布、麻为调的方面来解释。【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唐朝。据材料三“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可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征税标准转向财产;结合所学从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角度分析。33.历史上欧洲深受亚洲文化影响,也对亚洲产生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阿拉伯人对欧洲文明发展的贡献,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现代化道路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这种特点给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答案】(1)贡献: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传播了中国是四大发明成果,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地位:起到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特点:有所选择的借鉴西方;雇佣外国人西化;保留日本传统制度文化。问题:促进日本的近代化;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中世纪阿拉伯。第一小问是贡献,据材料一“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可知,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一“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知,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据材料一“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可知,传播了中国是四大发明成果,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第二小问是地位,结合所学从起到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的角度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日本。第一小问是特点,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可知,有所选择的借鉴西方;据材料二“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可知,雇佣外国人西化;据材料二“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可知,保留日本传统制度文化。第二小问是问题,结合所学从促进日本的近代化、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的角度分析。3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 材料二《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年代1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口(亿)1661年(康熙元年)5490.2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81.21724年(雍正二年)6831.51812年(嘉庆十七年)7913.6——三民书局《历史(第二册)》材料三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又名“番薯”。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列举材料一示意图中①和②的主要贸易商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重要影响。(2)概括材料二中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从中分析当时的危机。(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耕地和人口变化的原因。【答案】(1)商品:①香料、瓷器、丝绸。②黑奴。影响: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2)趋势: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增加。危机:人地矛盾问题逐渐突出。 (3)原因:美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政府的推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6、17世纪的世界。第一小问贸易商品,结合所学①是亚洲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香料、瓷器、丝绸等,②是非洲,主要是黑奴。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市场,白银成为我国主要流通的货币,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比较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清朝前中期。第一小问是趋势,据材料二“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数据变化可知,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增加。第二小问是危机,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康熙元年至嘉庆十七年,虽然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但其增加的速度没有与人口增长的幅度成正比,说明这时期我国人地矛盾的问题逐渐突出。【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三“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又名‘番薯’”“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可知,美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据材料三“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可知,政府的推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03 18:12:03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19.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