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配套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9

2/39

3/39

4/39

剩余3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1核舟记第1课时第2课时 第1课时一个两三厘米长的桃核,有人将它雕刻成一只船,大家可能觉得不足为奇;但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位雕刻家又在上面刻了五个人,而且须眉毕现,神情各异,大家相信吗?这还不算完,他还刻了八扇窗户,刻了船篷、船桨、茶炉、茶壶、书画手卷以及和尚的念珠,还刻了三十四个字,怎么样?是不是很想见识见识这枚桃核?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明朝人魏学洢是以怎样独特的视角记下了这枚桃核的。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明代散文家。其少时才德超出众人,工古文,著有《茅檐集》。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写作背景1995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的“明”字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此枚核舟为王叔远晚年作品。 课前预习自读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初读课文·(“衡”同“横”) 词类活用:①箬篷覆之②石青糁之③中峨冠而多髯者④居右者椎髻仰面初读课文········(名词作状语,用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石青)(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用作动词,梳着形状像椎的发髻) 一词多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初读课文(读“qí”,形容词,奇妙)(读“jī”,名词,零数、余数) 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为·初读课文(动词,做,这里指雕刻)(动词,表判断,是) 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端·初读课文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可·(名词,事物的一头)(形容词,端正、正)(副词,大约)(动词,可以) 翻译这些句子,观察其数量词在翻译时的不同之处。(1)苏、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翻译:(1)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书画手卷。(2)船尾横放着一支桨。(3)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分析:首先,古代汉语量词系统不发达,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本题给出的三个例句中均无量词。这是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翻译的时候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其次,古代汉语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会加上一个“有”(同“又”)字。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用,翻译的时候要删去。初读课文 此外,关于数词和名词的搭配,若重点在名词上,数词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如例句中的“一手卷”“一楫”“一舟”;若重点在数词上,数词一般要放在名词之后,如“人五”“窗八”等。现代汉语里也有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后的现象,翻译时可以不必把数量词移到前面。初读课文 本文的题目有一个“记”字,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初读课文①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地景物,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是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和高超技艺,是属说明类性质的记叙。 初读课文②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严谨的说明性语言,是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就此可以得出:同为“记”,它们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小结:“记”这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而《核舟记》属于“记”中的少数,虽是略读课文,却具有精读的价值。初读课文 第2课时再读课文王叔远是“奇巧人”,他雕刻的核舟是奇巧之物,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发现了核舟的“奇巧”?“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根据课下注释可知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一百粒黍的长度为一尺,由此得出核舟的长度约为2.6厘米,高度约为0.67厘米。大概只有小拇指前段那么大,可见雕刻舟的果核之小巧。 再读课文“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雕刻了53样东西,可见所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旁开小窗……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么小的核舟上还能做八扇可开的小窗与对衬的雕栏,还能在窗上刻如此多的字,可见其雕刻技艺精巧。 再读课文“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的细微之处都表现出来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珠可历历数也”,小小核舟中的人物不仅姿势不一,变化丰富,而且就连人物的动作乃至服饰细节都表现得清清楚楚,可谓是巧夺天工。 再读课文“石青糁之”“其色墨”“其色丹”,在小小的桃核上,色彩丰富,有石青色、墨色、朱红色。足见其妙哉! 再读课文“大苏泛赤壁”是核舟的主题,核舟上哪里表现出了这个主题?第2段,核舟上所刻的对联是苏轼《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里的名句,呼应了“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同时,窗上刻字则暗示活动的背景:正当山高月小之夜,水落石出,好一幅波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的江上风月图。 再读课文核舟上刻有泛舟的人物,苏子与客(佛印、鲁直),有舟子,而前后两篇《赤壁赋》都有提到“客”相从,刚好吻合。为了造成江上泛舟的实感,核舟上“舟尾横卧一楫”,又有舟子二人分居左右,一人“倚一衡木”而坐,一人烧茶,给观赏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结:一枚小小的核舟上,雕刻了53样东西,事物繁多,人物众多,雕刻得极其精巧,还有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了“大苏泛赤壁”这个主题,确实是“奇巧”,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难怪引得作者不得不感叹:“嘻,技亦灵怪矣哉!”再读课文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围绕着核舟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哪几个部分?再读课文(1)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艺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字。最后(第6段)总结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再读课文(2)依次介绍了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船背。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船背。 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再读课文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刻有船舱、船篷。所以,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视觉上的“主体”。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再读课文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主体”既明,船头的三个人物的位置自然也就很清晰了。而苏东坡、黄鲁直、佛印是主要人物,故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作者这样写,一是为了表达方便,二是为了遵循事物内在的逻辑。 小结:作者先设定“背景尺寸”,然后按照空间顺序一一写来,文末又与开头相互呼应。作者准确抓住读者的认知心理,运用多种说明顺序,巧妙为我们再现了这枚精美绝伦的核舟,真可谓核舟奇,文更奇。再读课文 魏学洢介绍核舟的顺序不可谓不巧妙!他仅用400多字,就写出了核舟奇巧的特点和王叔远高超的雕刻艺术。这得益于他简洁、准确和生动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在文中分别找出例句,加以品析。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1)品析语言的简洁性。例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品析:为了说明雕刻者技艺之“奇巧”,先说尺寸之短,“径寸之木”,再说雕刻物件繁多,“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然后又进一步总结形象之真、艺术之妙,“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三个层次,简明扼要。 再读课文(2)品析语言的准确性。例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品析:这句话在说明船体长度和高度时,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因为没有经过准确测量,所以使用了表示约数的“约”“有奇”“可”“许”,可见作者用语很有分寸感。 再读课文(3)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例句: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再读课文品析: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后分别加以生动的说明介绍。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面容,后举止,重点在举止;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举止,后面容,重点在面容。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相宜,秩序井然,神态毕出。 小结:这些简洁、准确且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象,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引人想象的。再读课文 《核舟记》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全篇仅400余字,就完美地展现了“核舟”的形象。文章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语言简洁生动。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致,确实令人惊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应如此。课堂小结 (1)阅读清代宋起凤的《核工记》,简析其中对核雕的描写与《核舟记》有何异同。(2)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一工艺品,做简要介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说明文。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核舟记总:概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的由来分:详写核舟之精妙总:总结核舟容量,再叹技艺高超整体局部船头船尾船背船舱技艺精湛构思巧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6 20:45:01 页数:39
价格:¥2 大小:186.7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