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全国名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时代的、地方或民族的形式,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历史上民族形式的形成都不是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艺术创造差不多都是不自觉的,一切都在不自觉中形成。每一座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这充分表明了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只好逃避现实,脱离群众,单独地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19世纪以来日益发达的交通,把欧美的建筑病传染到中国来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人完全失掉了自信心,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养成了十足的殖民地心理。在艺术方面丧失了鉴别的能力,一切的标准都乱了。建筑师们对于本国的建筑毫无认识,把在外国学会的一套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硬生生地搬到中国来。这还算是好的。至于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现在那个时期已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我们从事于营建工作的人,既不能如古代的匠师们那样不自觉地做,又不能盲目地做宫殿式的仿古建筑,又不应该无条件地做洋式建筑。怎么办呢?我们唯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科学化的建筑首先就与大众化不能分离的。我们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次一步按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用最经济、最坚固的结构方法将它建造起来。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传统又是与前两项分不开的。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中国的房屋由极南至极北,由极东到极西,都是由许多座建筑物,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而部署起来的。它最初的起源无疑的是生活的需要所形成。形成之后,它就影响到生活的习惯,成为一个传统。陈占祥先生分析中国 建筑的部署,他说,每一所宅子都是一个小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宅子。因为每一所宅子都是多数单座建筑配合组成的,四周绕以墙垣,是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而一个城市也是用同一原则组成的。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摘编自梁思成《建筑的民族形式》材料二: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着千年历史,境内古建筑星罗棋布。有关数据显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万余栋历史建筑普查线索,正式公布1199栋,挂牌保护的传统历史建筑669幢。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结合古城保护规划设计实践,加快编制《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完善古城保护技术与实践方法,加强和提升泉州的古城保护工作。目前,编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形成《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初稿)》。中山路、西街,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古城街巷代表,节假日,是游客集中打卡的“网红点”,平日里,亦是泉州城人间烟火的温馨所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从战略,上对古城空间保护进行控制与引导,并对城市街道、绿化、广场、街景等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同时,围绕中山路(涂门街—钟楼)综合提升、八卦沟古城水系保护提升、小山丛竹公园及周边区域规划研究、通政巷、花巷等街巷规划提升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践,对古城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提炼出涵盖形制、风貌、结构、功能、空间完善等各方面控制要素索引40余项,并逐一明确相应修缮要求。(摘编自《让古城留住古早味福建泉州编制古建筑修缮导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其形成是由时代、地方或民族这三个因素长期综合而成的,这三个因素是互相牵制的。B.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单独本身不乏优秀作品,其失败在于脱离环境,不能满足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C.19世纪以来,中国人在艺术方面完全丧失鉴别能力,养成了彻底的殖民地性格,表现在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D.为了使拥有众多古建筑的泉州城更有古早味和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泉州市完善保护技术,加强和提升古城保护工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设计建筑物必须考虑城市环境和生活需要,否则,即使建筑物本身再优秀,也只能是游离于城市体系 的附属物。B.19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体现出的殖民地特点,与中国社会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紧密相关,这表明了建筑具有时代性。C.在平面部署上,中国有特殊的民族传统,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D.泉州城的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十分契合泉州城的古建筑风格。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标题新闻不符合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A.深圳南头古城修缮植入文化创意、数字展厅社区舞台等内容。B.泉州崇武古城百年榕树被砍,因其根系深入城墙成安全隐患。C.台州临海的桃渚古城,木工师傅采用传统手艺修复古宅。D.西安耗资2亿重建阿房宫景区,终因交通不便而拆除。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5.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怎样才能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C3.D4.①论证结构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层进式)展开论证,严谨周密。②论证方法上,采用例证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5.①要明确建筑风格的基本问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②要经得起城市环境的考验,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③要自觉贯通古今中外,符合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民族形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A.“三个因素”理解错误,原文是“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可见“三个因素”指雕饰、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C.“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表明没有能够“完全吸收”。D.“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只是背景,不是泉州市古城保护工作的目的。原文是“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可见目的应当是“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故选B。【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错误,于文无据,且绝对化。原文是“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可知,梁思成是反对建筑脱离环境的做法的。D.阿房宫景区虽然优秀,但脱离了城市的环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因此西安的做法不符合梁思成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特点一般包括论据结构特点和论证方法特点。①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一首先分析了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接着第二段作者先指出历史上的民族建筑大多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的,虽然有不少单独的优秀作品,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再以欧美某些作品为例加以论证;第三段作者否定了丢掉民族传统,生搬硬套欧美建筑形式的做法,指出“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这进一步说明建筑必须结合环境;第四段,作者首先指出新时代建筑工作者不能像古代那样不自觉,不能只造宫廷建筑,不能盲目模仿洋建筑,然后总结出“我们惟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以上都属于分析问题。第五段,作者指出科学化的建筑不能与大众分离,“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第六段,作者说“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这就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材料一的论证结构是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层进式)展开论证,严谨周密。②论证方法上,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如“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来论证建筑不能脱离环境;“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 渣滓”,论证盲目模仿洋建筑不可取。总之,采用典型的例子来论证,论据典型,有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回答本题,就要吃透材料一中梁思成的观点。材料一中,梁思成首先指出建筑风格“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筑者要明确建筑风格的基本问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然后梁思成在第二段分析指出“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并以欧美某些建筑脱离环境,“逃避现实,脱离群众”来加以论证,这说明建筑要经得起城市环境的考验,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接着他否定了丢掉民族传统,生搬硬套欧美建筑形式的做法,再顺理成章地指出“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这就是要求建筑师们要自觉贯通古今中外,符合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民族形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戏衣聂鑫森农历的六月初六,民间称之为晒书节。江南悠长的梅雨季节早已过去,到了晒书节这一天,读书人把书拿出来晒,去霉祛湿,书香满院。晒书节晒的当然不仅是书,还有被褥、衣服及其他该晒的什物。在古城湘潭,家家都遵循古俗,格外珍惜这一天的阳光。今天是星期日,来加班的高声,正孤零零地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发愁。高声是个优秀的小生,自从当上团长,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让京剧团红火起来。现在京剧团真是凄惨,只有几出让人看厌了的戏,经济效益差,人心也散了。几个月前,他请编剧,将老本子《西厢记》改写成青春版的《红娘》,人物不变,名段不变,力图在音乐、服装、道具上符合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戏排好了,专家都赞不绝口,只对戏衣特意交代,要重新设计,既要古典,又要时新,要让人眼睛发亮。弄好了,争取一炮走红。说得简单,钱呢?光戏衣就要十几万,文化局没资金,拉赞助没门路。“怎么办啊!”就在他连连叹气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寇晓丹打来的。“小高啊,我快退休了。今天想请你、演红娘的文雯,还有操琴司鼓的几个乐手,十点钟,带上乐器到我家来一趟好吗?”“好……吧。” 他不能不重视这件事,谁都有退休的这一天啊。可为什么还要演员、乐手带乐器去呢?寇晓丹是团里的检箱人。京剧后台设有大衣、二衣、三衣(靴包)、套帽、旗把五个“箱口”,演员需要什么东西,由检箱人拿给他们并帮助束装;演出完毕,再由检箱人分类清点入箱。寇晓丹把这些烦琐的事,做得认真细致,从不出乱。平时她满脸微笑,话语轻柔,再傲气的名角也对她尊重三分。她原是花旦,眼看着大红大紫时,一场大病让她倒了嗓。不能成角儿了,她就当起检箱人。一辈子没结婚,孑然一身,一干就干了三十年。准十点,这一群人都站在小巷中这个庭院的门外了。高声正要敲门,院门忽地开了。寇晓丹笑吟吟地拱了拱手,说:“惊动各位的大驾了,请进!”一进门,所有的人都惊得敛声屏气,眼都直了。院里立着好几个高高的木架,木架上横搁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上晾晒着五彩斑斓的戏衣,蟒、靠、帔、褶,竟有两三百件。戏衣“上五色”的黄、红、绿、白、黑,“下五色”的紫、蓝、粉红、湖色、古铜色,交相辉映,炫人眼目。文雯惊叫起来:“寇老师,您居然收藏这么多戏衣,今天晒霉,您是让我们来开开眼?”寇晓丹矜持地一笑,说:“大家请坐,让大家来是请大家吃个饭。”高声说:“您要退休了,应该团里请客,怎么还让您破费?”“团里困难哩,由我做东吧。新排的戏多好,可惜没钱置办戏衣。这些戏衣,大部分是我那铁杆戏迷的爹收藏又传给我的,其余的是我自个儿置办的。可惜式样老套,青春版的《红娘》用不上,要不,我都捐给团里。院子正中的大树下,摆着一张八仙桌,大家谦让着围桌而坐,默然无语。文雯的眼圈忽地红了。“我都想改行了。有模特队找我加盟,可我不甘心啊!”高声坚定地说:“这个戏一定要演下去。家里还有几万存款,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十万……”寇晓丹连连摇头,说:“不行!戏衣的钱,我有办法了。”大家都直瞪瞪地看着她。“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晒这些戏衣了。我爹收藏戏衣,是因为他太爱京戏了。我呢,不能上台唱戏啦,看着戏衣算是我最大的安慰。京戏是我的命根子啊!”说着说着,她眼泪也出来了,连忙揩去。“团里缺钱,我不能袖手旁观。这些戏衣,我卖给外地的一个收藏家了,二十万,全捐给团里。约定明日在这里钱、货两清。”所有的人都愣住了。高声说:“这怎么行?就算团里借的吧。”“ 不!若是借给团里,你们有了压力,戏还怎么能演好?是捐给团里!我一个老婆子,要这么多钱干什么。”文雯嘤嘤地哭了起来。寇晓丹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柔声说:“小文,别哭!我还有件事拜托你们哩。我要退休啦,这么多年,就没当着人唱过戏,今天劳烦大家陪我彩唱《红娘》中的几段,再让我过过戏瘾,好吗?”“好!好!”“那我们化妆、穿戏衣去”……锣鼓声、京胡声响了起来。晾晒戏衣的庭院成了舞台和布景。年过五十的寇晓丹,此刻成了风情万种的崔莺莺。忽然院门外,传来一片叫“好”声。原来巷里的老少爷们,被锣鼓的声响引来一起听戏。高声忙把人都请进院来。今天寇晓丹,正正经经地面对众人唱一回戏……青春版的《红娘》,轰轰烈烈地上演了,红了大半边天。退休了的寇晓丹,早就搬出了那个世居的庭院,悄悄地住在城郊两小间简陋的平房里。一天,文雯哭着跑到办公室,“高团长——寇老师没卖戏衣,卖的是那个庭院。她现在的住房是租的!”高声沉默了一会,朗声道:“我们都像她一样,这京戏不兴旺才怪!”(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剧团将老本子《西厢记》改写成青春版《红娘》,表明传统京剧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不断改变,来迎合新时代观众的审美情趣。B.《红娘》的演出经费不足,折射出当下京剧的困境。在众人协力下《红娘》最终成功上演,寄予了作者对传统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的期盼。C.“风情万种”“正正经经”,表现了已年过半百且多年不唱戏的寇晓丹,沉浸于角色当中,专业精神不减当年,令人由衷的敬佩。D.文雯作为年轻一代京剧演员,是文中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却别具匠心。多次写到她的“哭”,状态不同,原因也完全不同。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高声锐意进取、敬业奉献的团长形象,他既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人物,也衬托了主人公寇晓丹的美好形象。B.文中详细地描述了寇晓丹做检箱人的缘由和工作态度,不但展现了她细致严谨、平和坚韧的个性,更是突出了她献身京剧事业的可敬品格。C. 小说文笔细腻,刻画的人物神态、动作跃然纸上,描摹戏衣华美炫丽,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实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巧妙的安排。D.小说以“戏衣”为题,围绕“戏衣”展开情节,“戏衣”既是京剧的文化符号,也是京剧人的情感寄托,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内涵。8.文中有“晒书”和“晒戏衣”两处场景描写,请简析作者的构思意图。9.小说以“卖庭院”结尾,如果将其改为“卖戏衣”,你认为哪一个效果更好?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6.D7.A8.①开头“晒书”的场面,交代了地方风俗,增添了小说的文化氛围。引出后文晒戏衣的情节。②“晒戏衣”表现寇晓丹藏衣之丰富,足见她和父亲对京剧的挚爱。与开头“晒书”相呼应,并为下文寇晓丹声称卖衣拍戏作铺垫。9.示例一:“卖庭院”效果更好:①“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前文交代她要卖戏衣,与结尾的卖庭院形成巨大反转,令人感动,引人深思。②突出人物形象。寇晓丹宁可卖掉世居的庭院,租住在郊区简陋的小屋,也不舍得卖掉戏衣,更突出她为艺术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形象。③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示例二:“卖戏衣”效果更好:①结构上呼应前文,从晒戏衣,对戏衣不舍,到卖戏衣资助演出,情节自然发展,顺理成章。②突出人物形象。为了拍戏,她把父亲和自己最珍爱的戏衣都卖了,突出她为弘扬传统文化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③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文中三次写到文雯的“哭”,“文雯的眼圈忽地红了”“文雯嘤嘤地哭了起来”“文雯哭着跑到办公室”,后两次哭的原因有相同之处,都含有对寇晓丹牺牲自己利益,也要促进传统京剧发展的感动,所以D项里“原因完全不同”有误。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手法的能力。A.“主要运用动作……描写”不准确,文中对高声动作描写不多,主要应为“心理描写”。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体会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开头写“晒书”,这是一个古老的民俗,营造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读书人把书拿出来晒,去霉祛湿,书香满院。晒书节晒的当然不仅是书,还有被褥、衣服及其他该晒的什物”,顺理成章为寇晓丹晒戏衣的情节埋下伏笔。后文写“晒戏衣”,“竹竿上晾晒着五彩斑斓的戏衣,蟒、靠、帔、褶,竟有两三百件”“‘上五色’的黄、红、绿、白、黑,‘下五色’的紫、蓝、粉红、湖色、古铜色,交相辉映,炫人眼目”,展现出寇晓丹收藏戏衣之丰富,与晒书相呼应。戏衣的来源“这些戏衣,大部分是我那铁杆戏迷的爹收藏又传给我的,其余的是我自个儿置办的”“我爹收藏戏衣,是因为他太爱京戏了。我呢……京戏是我的命根子啊”,足见她对京剧的钟爱。这些戏衣都是之前的古董,也就为她声称“这些戏衣,我卖给外地的一个收藏家了,二十万,全捐给团里”做铺垫,让人不感到突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本题开放式作答,学生可任选一个自己赞同的结尾方式,根据结尾段落的作用来分析其有点。如认为卖庭院好,可分析:文章前半部分都围绕着“戏衣”来写,寇晓丹挚爱京戏,收藏了几百件戏衣,为了帮助团里,她声称自己要卖掉戏衣资助团里。然而结尾却情节一转,说她卖掉的是庭院,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寇晓丹最终竟舍不得卖掉戏衣而卖了自己居住的庭院,更突出她对京戏的热爱之情,突出了她追求艺术,保护传统文化的形象;寇晓丹的行为能震撼人心,从而突出文章主旨,歌颂赞美这些为京戏而献身的艺术工作者。如认为卖戏衣好,可认为,该情节与前文呼应,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寇晓丹热爱京戏,收藏这么多戏衣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京戏的热爱之情,却为了京戏的新发展而甘愿卖掉,更能突出她把京戏视为“命根子”,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奉献的形象;同样能够突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厥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著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篷则待,大篷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就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耶?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氏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 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听。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菜。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链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节选自《说苑·建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B.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C.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D.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人,指王公贵族之类的高位者,或是对父母长辈的称呼。文中指曾子的父亲。B.“得无疾乎”中“疾”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中“疾”的意思不同。C.“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委”的意思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的意思相同。D.东夷,古时中原对东方各部落的统称。夷,后来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皙脾气暴躁,仅因儿子锄草时不慎斩断了瓜苗的根,便拿起大棍击打儿子,致使儿子倒地,不省人事。B.孔子对曾参被父亲用大棍打却不知道躲闪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认为曾参的做法会使他的父亲陷入不义。C.孔子认为子路很有才能,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将不会有人能超过子路,但喜欢长剑并不能帮助他提高才能。D.孔子认为东夷女子在其丈夫死了之后,虽然没有再次出嫁,但纳私婿的做法也不符合贞节的本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2)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14.孔子劝子路学习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0.A11.C12.C13.(1)舜侍奉父亲时,凡是父亲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父亲想找他来杀掉时,从来没有找到过。(2)现在你想要放弃古代的学问而随自己的心意行动,谁知你是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还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呢?14.①以国君缺少谏臣、读书人缺少益友的危害和狂奔的马离不开马鞭,弓弩离不开校正器来说明人接受规劝就会圣明的道理;②指出学习并注重请教便会获得成功,不学习不读书将会濒临刑罚的边缘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性;③即使天资很好,也要通过学习才会变得更加优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退到屏风后面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他的歌声,让父亲知道他身体平安无恙。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告诉门下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犯错,便托人向孔子谢罪。“其歌声”是“听”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自以”宾语是“无罪”,应在“罪”后断句,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得无疾乎”中“疾”的意思是受伤,“声非加疾也”中“疾”的意思是劲疾。句意:有没有受伤?/声音并没有加大。C.“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委”的意思是舍弃,“如土委地”中“委”的意思是散落。句意:如今你却舍弃自己的身体给父亲等待他的暴怒/就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但喜欢长剑并不能帮助他提高才能”错,孔子并没有对子路“好长剑”提出反驳,只是说子路回答的“好长剑”,不是他问的问题。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事”,侍奉;“索”,找;“侧”,身旁。(2)“释”,放弃;“庸知”,谁知道,怎么知道;“是”,正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孔子劝子路学习的内容主要在原文第二段。根据原文孔子所说的“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听。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菜。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可得知,孔子首先以国君缺少谏臣、读书人缺少益友的危害和狂奔的马离不开马鞭,弓弩离不开校正器来说明人接受规劝就会圣明的道理。根据原文孔子所说的“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可知,孔子指出学习并注重请教便会获得成功,不学习不读书将会濒临刑罚的边缘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性。根据原文子路以南山之竹的优良本性来反驳后,孔子所说的“括而羽之,链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可得出,孔子认为即使天资很好,也要通过学习才会变得更加优秀。参考译文:曾参在瓜地除草时不小心斩断了瓜根。(他的父亲)曾皙非常生气,拿起大棒就打他,曾参扑倒在地,过一会才苏醒,他很快就爬起来,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您费力教训我,有没有受伤?”(于是)退到屏风后面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他的歌声,让父亲知道他身体平安无恙。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告诉门下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犯错,便托人向孔子谢罪。孔子说:“你没有听说普叟有个儿子名叫舜吗?舜侍奉父亲时,凡是父亲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父亲想找他来杀掉时,从来没有找到过。小的杖刑他就等着挨打,大的杖刑他就跑掉,以躲避父亲的暴怒。如今你却舍弃自己的身体给父亲等待他的暴怒,站在那里不躲开,以自己的死来使你的父亲陷入不义,哪样的不孝比这更大呢?你难道不是天子的百姓吗?杀死天子的百姓,该当何罪呢?”凭着曾参这样的人才,又是孔门的弟子,有了罪过自己还不知道,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矩,实在很难啊!孔子对子路说:“你爱好什么?”子路说:“爱好长剑。”孔子说:“不是问的这个,凭着你的才能,再进一步学习,谁能比得上你呢!”子路说:“学习也有好处吗?”孔子说:“国君没有直言规劝的臣子,政治就会有缺失,读书人没有能获得教益的朋友,所闻就不广。狂奔的马不能放开马鞭,使用弓弩不能离开 校正器。木料经墨线一弹就能取直,人接受规劝就能圣明。接受教育注重请教,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呢?诋毁仁义,厌恶读书人,就将濒临刑罚的边缘。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用揉制自然端直,砍伐下来做成箭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皮,又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在箭的尾部装上羽毛,将箭头磨得十分锋利,那它射得不是更深吗?”子路弯腰拱手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子路向孔子问道:“请求舍弃古代的学问而随我的心意行动,可以吗?”孔子说:“不可以。从前,东夷人人仰慕中原的礼义,有女人死了丈夫,就为她接纳一个未正式结婚的丈夫,终身不出嫁。不嫁虽说是不嫁,但已经不是贞节的本义了。苍梧有个弟弟,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请求与哥哥交换。忠诚虽说是忠诚,但不符合礼义。现在你想要放弃古代的学问而随自己的心意行动,谁知你是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还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呢?做一件事情开头不谨慎,以后即使要悔改,那将是很难的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乌江亭①[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渡易水②[明]陈子龙并刀③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①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江东子弟攻打秦军,势力越来越大,但因项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被汉军追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备好渡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感觉没脸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②公元1640年(明思宗崇桢十三年),女真族统治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国内义军风起云涌,威逼京城。陈子龙过易水赴京,写下此诗。③并刀:并州刀,以锋利著名,后常指宝刀、宝剑。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东人才辈出,项羽或许可以返回江东卷土重来,杜诗对项羽重来抱有希望。B.陈诗前两句写豪迈之士为国尽忠的急切愿望,该愿望由“并刀夜鸣”表现出来。C.“易水潺湲云草碧”运用虚写,写作者联想到当年荆轲易水送别的情景。D.这两首诗描写的形象,一个令人惋惜,一个视死如归,但都结局悲壮。16.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答案】15.C16.相同点:两首诗都借史抒怀,杜诗借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抒发对项羽的惋惜之情,陈诗借荆轲易水送别的事件抒发爱国之情。 不同点:①杜诗还直抒胸臆,开篇两句阐述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战争的假设性推想。②陈诗则运用古今对比和借景抒情,如今的易水已无处送别像荆轲那样的壮士贤良,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运用虚写”说法有误。该句是实写,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题乌江亭》中,诗人由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表达自己对项羽不能把握机遇卷土重来的惋惜。而《渡易水》中,诗人由易水想到古代的英雄荆轲,想到他慷慨赴死的壮举,油然激起自己抗击满清奋发向上的豪情斗志。因此两首诗都用了借史抒怀的手法。《题吴江亭》中,诗人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所以,全诗运用的都是直抒胸臆地议论抒情的手法。《渡易水》中,诗的前两句以并刀匣中鸣和燕赵歌不平,写出了豪迈之士为国尽忠的壮怀激烈的意志;后两句则与前两句进行对比,以易水潺湲的景象感叹物是人非,山河破碎。所以,这里运用了古今对比的手法。此外,诗歌的后两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诗人的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而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所以,这里也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2)在古代诗歌中,“冰雪”以其洁白无瑕、晶莹剔透而被赋予纯洁忠贞、坚强美好等品质,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3)汤显祖《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百花盛开、艳丽炫目的春园物态,叩开了主人公的心扉,使之充满了无奈、伤感之情。【答案】①.端章甫②.愿为小相焉③.孤光自照④.肝肺皆冰雪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⑥.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甫”“焉”“肺”“嫣”“颓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①______,接受通过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明确地表达了引导并接纳网络文学发展。然而,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恰恰也在这里。从过去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网络文学表面上以某种“自在”而“自为”的状态在发展,实则其内在逻辑不无矛盾。一方面,网络文学以②_______的气度,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简直称得上是“网罗文学”。随便点开一个网络文学网站,题材类型应有尽有,作品分类混乱芜杂。有人或许会认为,分类标准的杂乱反映出兼容并包的心态,这正是网络文学生长壮大的根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文学又始终表现出③_______的强烈冲动,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他们发明了“传统网文”的概念,形成一套迥异于“传统文学”的评价方法。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与日俱增②海纳百川③标新立异19.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指关注度越来越高,可用“与日俱增”。“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②处,语境形容气度,后句有“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可用“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也指心胸宽广)③处,语境“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强调与众不同,可用“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原义为表明自己新颖的义理,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后来也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自己与众不同。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通过”是介词,“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是其宾语,“通过”应放在句首;“引导并接纳”不合逻辑,应先“接纳”再“引导”。二是成分残缺,“表达”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尾加上“的意愿”。最后改为: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和老韩很像:皮肤黢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我认识老韩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似。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还有一个原因。1995年,老韩已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也是极有名的作家,而我还是一个普通的写作爱好者。那年初冬的一天,老韩突然给我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世纪之泣》。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后来我把“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告诉老韩。他平静地说:“你写吧,我都用。”语气波澜不惊,就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我和老韩虽然不在一个部队服役,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视他为我的排长。我忘不了当年排长晚上为我盖被的情景,忘不了他白天带我训练的情景,忘不了他在我窘困时鼓励我的情景。老韩与我排长的形象又一次重叠,老韩是我的同事、兄长,更是我的战友。在我心里,有一种关系永远不会改变:你是排长我是兵。20.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加点的词语“风轻云淡”。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2.文中第二段说“他是排长我是兵”,第六段说“你是排长我是兵”。结合全文,说说前后人称为什么发生了变化。【答案】20.“风轻云淡”是轻描淡写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韩向“我”约稿时轻松平淡的样子,表现了老韩对“我”的认可和信任。21.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回忆了排长关爱、帮助、鼓励“我”的三个场景,表达了“我” 对排长的感激、怀念之情。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22.“他是排长我是兵”:初识老韩,因他和“我”的排长身份、长相等相像,产生敬畏之情;“你是排长我是兵”: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老韩慧眼识才,无私引领、扶持、鼓励“我”不断成长,表现出老韩的磊落和风骨,“我”对老韩敬重有加。第二人称,更加亲切自然,表达了“我”对老韩的感激、怀念之情。人称的变化体现了“我”对老韩情感的变化。【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云淡风轻”本意是指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作者在此处用这个词,是想说明老韩找“我”约稿时,语气非常轻描淡写。当时的“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写作爱好者,而老韩已经是著名作家,但老韩并没有表现出对“我”的不信任与担忧,而是就像日常找一个老手约稿一样,这充分说明了老韩对“我”的认可和信任。【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材料中一连铺排三个“我忘不了……”“我忘不了……”“我忘不了……”,既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也强化了“我忘不了”的情感表达。同时,这三个“我忘不了”之间又各有区别。第一个“忘不了”是排长对“我”身体的关怀,第二个“忘不了”是排长对“我”事业的帮助,第三个“忘不了”是排长对“我”心灵的帮助与鼓励。这三个“忘不了”,在描写内容和情感表达上层层递进,既全面表达了排长关爱“我”、帮助“我”、鼓励“我”的场景,又在这一幕幕场景的回忆中,表达了“我”对排长的感激与怀念。但同时,作者如此写自己的排长,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对于排长的怀念感激,而是以此表达“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视他为我的排长”的重叠形象。因此,排长的形象越高大,“我”对老韩的情感表达也就越强烈了。【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使用的叙述人称的能力。文章中对描写对象人称的转变,主要是出于对人物情感态度的转变,以及写作目的需要的转变。第二段这句话前后文说“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还有一个原因”,此时,“我”对老韩是敬畏、敬重的。这里用“敬”和“畏”等字眼,既说明“我”与老韩刚认识时候较为陌生的状态,也说明老韩在“我”眼中是较为高大的,需要留出一段距离去仰望,而不是亲近的关系。所以,这里用“他”,重点是为了表达“我”对老韩的敬畏之情。文章第六段之所以变成了“你是排长我是兵”,原因已在前文说明“ 老韩与我排长的形象又一次重叠,老韩是我的同事、兄长,更是我的战友”。而老韩之所以从高高在上的排长形象变成了“我”的同事、兄长、战友,是因为老韩当初愿意找“我”这个默默无名的写作爱好者约稿,引领“我”走上职业作家道路,后来在“我”想写“世纪三部曲”时,又鼓励“我”大胆地写下去,在写作道路上扶持、鼓励“我”。通过这些交往,“我”和老韩不仅越来越熟悉,“我”对老韩的情感也越来越浓烈。所以,此时用“你”来称呼老韩,体现出了“我”对老韩情感日益亲近、更为敬重的变化。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论语》中记载的颜回却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同样,“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的庄子,他的日子也潦倒得很,但他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成为真正的“至人、神人、圣人”。他们二人留给我们很多思考,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困境,莫忘安贫乐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何者让人念念不忘?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是死后唯有草席裹尸的颜回。颜回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一生不幸而凄惨,已让人唏噓;对比“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精神态度更让人感叹。贫贱不能移,是自古以来就推崇的品质。生活清苦,不是不快乐的理由,颜回是能真正做到安贫乐道的人,也是值得我们敬慕和学习的人。他启示我们:困境,莫忘安贫乐道。安贫乐道,何意?好贫困乐于求道,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或者说,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处于贫困恶劣环境。这是君子之为,是成事之关键。追溯历史,不羡陶朱、猗顿之富,不改安贫之心,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比邻的刘禹锡,挥毫泼墨,远离尘嚣,笑回天下“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终究求得内心的大自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保持了心灵的安详和宁静,把清苦的生活过出了自在怡然,一成田园之风,传益后人。面对贫穷困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小人向往富贵,可以不择手段,一旦困苦,惶恐不可终日,落魄又丧志。而真正的君子会安然于贫困,把苦难当磨炼,不变节,底气无损。困境,不忘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理想精神。一个有志于成事的人是不会贪图享受,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物质环境的艰苦的,自然也不会丧失真心本性,不会缺少快乐。孔子强调安贫乐道,并不是鼓励世人非要居陋巷、食瓢饮以示清高,“居于富贵,安于富贵。居贫贱,安于贫贱”,他的教诲重在一个“安”字,贫贱不戚戚,富贵不汲汲。颜回之所以得孔子赞赏,受世人尊敬,是他能够用高度的精神修养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当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依然有着幸福感。《文子上仁》中讲“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身。人的成长,离不开物质,更需要丰厚的精神滋养。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一旦生活困窘、身处逆境,愿我们都能乐观以对,秉持安贫之心,拥有乐道的情怀,处贫能安,更能乐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话列举了历史上两位安贫乐道的圣人:颜回终生贫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庄子穷困潦倒,却仍能奇思妙想,让思想纵横驰骋,达到真正逍遥的境界。君子对物质名利淡泊,超越物质、名利、诱惑和困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独立人格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以修身为本,以德行立于仁义大道,则富贵怎能改其心,贫贱何能移其志,若如此,又如何以忧。第二段话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导考生对两个人留给我们的思考进行探索。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就抓住了材料的主旨。其实,第二段话中后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深入解读,在认为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的不幸之后,才会探讨幸福感来源于何处。可见,题目力图打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屏障,让同学们思考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传统文化,倡导思辨色彩。这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立意:探讨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冲淡规实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但内容要积极向上,言之成理即可;思考“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修养等都可以成为内心幸福感的源泉;综合考虑以上两个问题,提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等类似的观点。从“体验和思考”可知,文体可以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选材时要紧扣“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这一前提,不能脱离这个前提简单地体现幸福的来源。若写议论文,可以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脉络要清晰。立意:1.要做精神的丰盈者。2.安于贫穷才能乐于求道。 3.豁达是一种可贵的胸怀。4.快乐离不开精神的给养。5.安贫乐道乃君子之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6 02:30: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3.6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