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第2课时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2

2/32

3/32

4/32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2词四首第二课时 了解词人及其词风、代表作,把握本词大意,熟读成诵。理解词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从语言的角度品析本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感受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学习目标 他是南宋词人。他一生以恢复国家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他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他抒写着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课堂导入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而且是一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期间,积极练兵备战。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走近作者 淳熙八年(1180),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辛弃疾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走近作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豪放壮美的作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pīlì)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要求:字正腔圆、节奏准确。初读壮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梦中回到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指牛,这里泛指酒食军旗下面,指部下烤熟的肉食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演奏指悲壮粗犷的军乐战场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响雷,震雷了结,完成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读懂词意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再读壮词 讨论:这首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语展开的呢?自由朗读这首词“壮词”,这首词很多方面都投射出了豪放、雄壮品读雄壮 寂静的深夜,词人酒后醉里,挑灯看剑,满腹心事,万千惆怅,难遣难消。睡梦中回到了那军帐连绵、号角声声的军营岁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品读雄壮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通过对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的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则肃穆威严,勾勒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秋日马肥乐曲雄壮,沙场点兵意气昂扬。至此为本词的上片,此时的辛弃疾虽然过着闲适的生活,但依旧抹不去关于军中生活的回忆,对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渴望清晰地跃然纸上。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品读雄壮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紧承上文描绘战事,选取了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来写。相传刘备荆州遇难,逃跑时陷于襄阳城西檀溪中,所骑的卢一跃三丈跳上溪岸,方甩掉追兵。辛弃疾在梦中战场上的战马如的卢般神俊,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霹雳般震耳。侧面描写,意在衬托自己那英勇无畏的梦中身影品读雄壮 既点名了此战的目的,也阐述了词人的抱负,表达了作者要辅佐君王完成收复北方的大业、赢取功名的雄心壮志和爱国热情。醉后入梦。吹角梦回,连营分炙、塞外翻弦、沙场点兵、疆场驰骋,都彰显着雄壮,而梦醒却是“可怜白发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品读雄壮 “可怜”二字正是表达自己长期闲居壮志难酬的郁闷、惆怅之情。与本词开头处那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失意英雄形象遥相呼应,一反梦中的意气昂扬之势。可怜白发生感悟悲壮 从内容上看,前九句大气磅礴意气风发,皆被最后一句轻轻击垮,短短五字,化雄壮为悲壮,理想梦境与痛苦现实形成强烈映照。从结构上看,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片的一般定格。此外,在布局方面也颇具特色首句突然发端,接句凌空直上,之后陡然下落,戛然而止,出人意表,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写作特点 一位清代文学评论家蒋世焜说:“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1206年,宋金再度交战,辛弃疾却在大病中与世长辞,临终最后一句话还是“杀贼,杀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后人再次凝望,辛弃疾依旧散发着无尽的人格魅力和风采。词人风采 满江红秋瑾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的作品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等存世。作者简介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却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成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友人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1904年,她便东渡日本留学。背景链接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韵脚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交代了创作此词的时间为中秋前后,地点为京华(清朝时的京师,现在的北京)。“小住京华”是说在京短短几月,居住时间未久。“早又是”三个字,似乎有些不悦之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秋节后,恰逢秋天,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色澄明,十分传神。拭:擦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四面歌残借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点明那个时代中国的局势,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下的晚清,被列强环伺,犹如项羽四面楚歌。“八年风味徒思浙”是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怀,在中秋佳节感慨这“八年风味”,脑海中此时浮现的是对故乡浙江的浓浓思念。此句除了有对国家局势的感慨,更有一份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的决心。思浙:思念故乡浙江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侬:我娥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殊:很,甚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秋瑾由“强派”“殊未屑”等词强烈表达了身为女子的不甘,此句也道出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上阕:中秋时节,小住京华,秋容满眼,触景生愁,国家严峻的局势,婚姻家庭的束缚,都如千斤重担压在这位女子柔弱的肩头,强烈的不甘已经流露在词里行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在形式上,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列”与“烈”,两字同音,使此句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内容上,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一句透露出了词人的济世情怀。词人的一片侠肝义胆,并不能为凡夫俗子所理解,词人因家庭和社会的境况,心生“英雄末路”的孤寂苍凉。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莽红尘:莽莽人世“青衫湿”一词来源于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白居易贬谪九江时在船上听琵琶女讲述经历,联想起自己,于是发出了“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泪水更是湿透了身上的青衫。本词中,词人也因曲高和寡指引难觅而落泪,在全词的结尾处,一声哀叹饱含悲情与惆怅,无处可诉,尽融在词人滚滚沾衣的湿泪之中。 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一声哀叹道尽悲情与惆怅。 豪放词特点总结:一、题材内容:视野广阔,多写军情国事。二、情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情感表达多慷慨激昂。三、风格特征:恢弘雄壮,气势豪放。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5 11:12:01 页数:32
价格:¥2 大小:5.5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