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4
2/54
3/54
4/54
剩余5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2词四首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初读课文03精读课文04课堂小结05
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2.体会词人所写军营生活和战斗场面,感受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走近作者必备知识
在语言方面,辛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冲破音律限制,大量吸收口语、古语入词,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这首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因积极主张抗金北伐,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诬陷,被免官,闲居在江西上饶。陈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两人私交很好,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送给陈同甫的。背景探寻必备知识
朗读指导初读课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挑拨灯芯,使灯光明亮梦中回到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牛,这里泛指酒食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烤肉的肉食疏通文意初读课文军旗下面,指部下演奏战场检阅部队
译文:夜深人静,带着几分醉意,忍不住又挑亮灯光,看着宝剑,梦中回到响着号角声的军营。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军中的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像……一样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了结,完成博得可惜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译文: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同雷鸣一般使人心惊。替君主完成了收复北方失地的大事,博得了生前和死后为国立功的美名。可惜的是,壮志未酬,我已白发丛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典故【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kǎi)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1.词人醉后为何“挑灯看剑”?由此体现出什么?因为宝剑伴着词人征战杀敌,是他曾经为国征战沙场的见证。这一举动隐含了词人念念不忘报国的雄心。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出兵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酒食,军营里奏响了悲壮粗犷的军乐。在秋风萧瑟的战场上,词人检阅着各路兵马,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斗志昂扬的战士,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无不彰显着气氛的肃杀,将士们准备出征。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及“八百里”的典故,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军中演奏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和军营雄壮的气势。“分”“翻”两个词,动感强烈,有力地烘托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和豪迈的气势。
4.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弓弦声比作雷声,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示例二:引用“的卢”的典故,写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突出惊险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恢复旧日山河的决心。示例三:侧面描写,以马快弦急烘托战斗的激烈,刻画了出征英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精神。
5.“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壮志未酬的抑郁。报国无门的愤慨。
6.“可怜白发生!”与本词“壮”的风格是否一致?“可怜白发生!”与“壮”的风格一致。词人借此句,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军营里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斑白,壮志难酬,看似消沉,实为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
7.本词的“壮”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从题材上:词人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境:分麾下炙,听塞外曲,沙场点兵,骑快马,拉强弓,这些都是极其雄豪,壮美的行为。
从思想感情上:词人渴望率师北伐,收复失地,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语言壮丽而不纤巧,处处体现了“壮”的特点。
课堂小结这首词通过对梦中军营生活和战斗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军旅生活吹角连营分麾下炙奏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了却天下事赢得美名可怜白发生战争场面雄伟壮观悲愤慨叹壮志难酬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秋瑾
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初读课文03精读课文04课堂小结05教材课后习题06
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2.仔细品读词句,感受词人寻求救国良方、匡国济世的凌云壮志。
走近作者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因策划起义,被清政府逮捕杀害,她的诗词具有丰富的时代性。今有《秋瑾集》《秋女士遗稿》等存世。必备知识
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当时词人与丈夫寓居北京。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词人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1903年中秋节,词人与丈夫发生矛盾,看到民不聊生、破碎不堪的国土,又想到八年来表面光鲜、实则饱受折磨的婚姻生活,便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创作背景必备知识
朗读指导初读课文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疏通文意初读课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暂时居住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这里指菊花擦思念浙江故乡我借指女子不屑,轻视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译文:我暂时居住在北京,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汉军最终打败了楚军,结婚八年以来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老天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女子,我很不甘心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属类,范围刚直;严正指真诚的心常因关心他人而热情高涨路途的终点,比喻没落衰亡的境地指遭受磨难、挫折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虽不是男儿身,不能加入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却比男子的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真诚的心,常因关心他人而热情高涨。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总是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找到知音呢?(想到这些,)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典故【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秋景图。“篱下”“黄花”分别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写秋色,主要表现了词人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矛盾心理。
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比喻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后一句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国事家事交织心中,表现出词人苦闷低落的心情
3.简要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对比突出了英雄气概形成了整齐和谐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逼人,使人一咏不忘直抒胸臆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与男子近音身与心列与烈同音
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为词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是词人对自己难觅知音的悲叹,表达了词人被家庭束缚、寂寞自伤的痛苦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琵琶女和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可以相互安慰,而词人的知音却不知在何处。但词人并未自暴自弃,而是在痛苦中积极地探索和追寻,这是对前途的叩问,也是对革命同仁的呼唤,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5.《满江红》一词是如何一层层表达词人的复杂情感的?上片首先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写明丽的秋景,烘托出词人国难心愁的矛盾心理。接着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比喻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最后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表达了词人极不屑做一个女子,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下片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自伤的痛苦,表现了词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心理。
课堂小结这首词是述怀之作,曲折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一个满怀理想却不被理解的女人的苦闷忧愁,表达了词人寻求救国良方、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满江红下片:知音难觅,坚定报国上片:中秋景美,心情苦闷豪情壮志赤胆忠心篱下黄花秋容如拭徒思浙殊未屑身心矛盾侠肝义胆知音难觅
教材课后习题一、《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景示例:边塞秋来,风景与中原自是不同。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不犹豫。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听之伤心。背负层峦叠嶂,在长烟落日中,一座驻军孤城,城门坚闭。戍边守土,将士之责;功业未成,泪洒滂沱。纵然乡关万里不得而归,只好借酒浇愁,暂忘烦忧,那悠然响起的羌笛之声,仿佛将寒霜洒落一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酸楚,让人憔悴。将士不寐……
思想感情: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这些景物都隐含着词人的情感体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气氛中,也叠映出“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将军白发征夫泪”等意象,可见词人是借助诸多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表现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亲射虎”,词人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词人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的“狂”之所在。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
三、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赋壮词”,就是写雄壮风格的词,故作豪言壮语。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
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五、背诵并默写本课的四首词。【提示】在背诵、默写中积累语感,提高对词的鉴赏能力。
六、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示例见教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