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18 中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18中亚【命题思路】中亚(CentralAsia)是中亚细亚的简称,指亚洲中部内陆地区,该概念最早由德国人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多种界定,狭义上一般限于“中亚五国”。  “中亚五国”指的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缘位置看,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部,位于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中间的地理位置,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此地。冷战结束后,中亚作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其地缘政治意义更加凸显出来。常以区域图、地形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中亚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知识】1、位置: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第二亚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北疆线相接。2、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3、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卡拉库姆世界著名大沙漠。4、水文: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北冰洋,冰雪融水、降水)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5、农业: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农业生产的优点:①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②有水源灌溉③土地平坦开阔④土壤肥沃缺点:①气候干旱,灌溉不合理导致土地盐碱化。②过度放牧破坏草场,导致土地荒漠化。③冬季寒潮,低温冷害。6、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东岸及湖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没与里海靠上)、土库曼斯坦三国。7、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8、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考向预测(一)中哈石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2798公里。管道的前期工程阿特劳-肯基亚克输油管线全长448.8公里,管径610mm,已于2003年底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为600万吨。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东至中国阿拉山口,全长962.2公里,管径32英寸,于2006年5月实现全线通油。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阶段工程肯基亚克-库姆克尔段,长761公里,于2009年7月建成投产,实现由哈萨克斯坦西部到中国新疆全线贯通。中哈石油管道意义:一是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二是使中国的供油线路更加安全;三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二)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中部的内陆国家,西北濒临咸海,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毗邻。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低地占全部面积的80%,大部分位于西北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东部和南部属天山山系和吉萨尔-阿赖山系的西缘,内有著名的费尔干纳盆地和泽拉夫尚盆地。境内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肥沃谷地。主要河流有阿姆河、锡尔河和泽拉夫尚河,均为内流河。乌兹别克斯坦自然资源丰富,是独联体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经济实力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经济以多种所有制为基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四金”:黄金、“白金”(棉花)、“黑金”(石油)、“蓝金”(天然气)。但经济结构单一,加工工业较为落后。农业、畜牧业和采矿业发达。 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第6大棉花生产国和第2大棉花出口国,世界第7大黄金生产国,同时乌国也是区域内重要的天然气、煤、铜、石油、银和铀生产国。该国亦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道路平稳转型的独特范例。乌所处气候带有利于广泛发展农业经济,灌溉农业的水利基础设施非常发达,灌溉地面积达425万公顷。农业支柱产业是棉花种植业,桑蚕业、畜牧业、洋麻业、蔬菜瓜果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棉花年产量占前苏联棉花产量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四位,被誉为“白金之国”。畜牧业较发达,以养羊为主,养蚕业也较发达。(三)伊塞克湖:为高山深水湖,已知最大深度为702米,在欧亚大陆的所有湖泊中仅次于贝加尔湖。伊塞克湖以其巨大的容水量影响着湖区的气候,它虽然高踞海拔1600米,但即使在隆冬也不结冻,因此又以“热海”闻名于世。湖水清澈澄碧,是中亚著名的高山疗养胜地,素有“上帝遗落的明珠”之称。伊塞克湖为何冬季不易结冰?①湖泊水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②地处高山盆地中,冷空气难以入侵;③内陆咸水湖,盐度较高,不易封冻。(四)巴尔喀什湖(内流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原因: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西部: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伊犁河)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大题精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9月14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名城撒马尔罕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对“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中亚及周边区域图。 (1)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试分析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2)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誉为“白金之国”。试分析乌兹别克斯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说出“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意义。【答案】(1)哈萨克斯坦是我国陆上邻国,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两国经济互补性强;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2)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扩大棉花种植,大量引河水灌溉,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荒漠化加剧;同时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盐碱化加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3)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资金、技术的引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分析】本题以中亚及周边区域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意义与乌兹别克斯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要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消费交通条件以及能源分布和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分析,哈萨克斯坦我国陆上邻国,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从资源分布和消费分析,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资源储量丰富,但消费少,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且资源的消费量大,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从交通条件分析,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从能源分布和需求分析,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所以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得知,自然环境某一自然因素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也会发生变化。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而扩大棉花种植需要大量引河水灌溉,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会使植被发生变化,荒漠化加剧,并且引水灌溉,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使土壤的盐碱化加剧,由于注入湖中河流水量的减少,所以会使湖泊萎缩,并且湖泊面积的萎缩,还会使此地的气候恶化。 (3)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收入以及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加快资金、技术的引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提高收入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费尔干纳盆地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山间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有200多天的无霜期。该盆地有古老而高效的灌溉系统,数千年来都是中亚地区的粮仓。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农业并没有使费尔干纳盆地成为繁荣之地,却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的矛盾。下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地理位置。(1)指出费尔干纳盆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矛盾的原因。(3)请为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的繁荣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受山脉的阻挡,气候较为温暖,无霜期长;灌溉水源充足;潜溉系统完善,基础设施较好;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农业产区。(2)不同民族混居,民族矛盾多发;地处多国交界地带,国界划分分歧大;人口密集,资源争夺激烈。(3)通过和谈解决国际纷争,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互利互惠;依托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发展对外贸易。【分析】本题以费尔干纳盆地发展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存在纷争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有机物积累;位于盆地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北部有山脉阻挡冬季风,气候相对温暖;高山冰雪融水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该地有古老而高效的灌溉系统,基础设施完善;该地发展农业较早,农业种植经验丰富。(2)费尔干纳盆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矛盾的原因应从民族、国界、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地处多国交界地带,国界划分分歧大;不同民族混居,民族矛盾多发;费尔干纳盆地数千年来都是中亚地区的粮仓,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人口密集,对于资源的争夺激烈,易发生矛盾。(3)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繁荣的可行性措施应从加强国际合作、挖掘资源潜力等方面分析。由于当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的矛盾,要做到经济发展和繁荣,首先应通过和谈解决国际纷争,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然后引进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经济,提高地区整体竞争能力;依托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的繁荣。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纳伦河源于阿克什依拉克山,是锡尔河的最大支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作为跨界河流,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寒冷,能源需求量大,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不足,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能源矿产充足且拥有费尔干纳盆地的万亩良田。苏联时期在纳伦河上建设了一系列水坝,统一协调分配水源,但苏联解体后,吉乌两国家基于纳伦河夏季用水矛盾,争端不断。尤其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中亚地区水资源总量减少,两国针对水资源用量、矿产能源与水资源价格、水污染等矛盾更加突出。下图示意纳伦河流域。 (1)说出纳伦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说出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对纳伦河的主要利用方式的差异,并以夏季为例分析两国产生争端的具体原因。(3)针对当前吉乌两国纳伦河用水矛盾,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该流域开发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夏季。纳伦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雨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主要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化最多,使河流流量达到最大。(2)吉:开发水能资源;乌:农业灌溉。上游吉尔吉斯斯坦因缺少能源矿产,需要在夏季大量蓄水来保障冬季水能发电供暖;下游乌兹别克斯坦因气候干旱降水少,需要夏季(农作物生长季)放水,提供大量河水灌溉农田。(3)加强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开发水能资源;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两国进行矿产能源与水资源的交换;优化产业结构,共同保护流域生态和环境。【分析】本大题以纳伦河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纳伦河位于中亚,深居内陆降水少,雨水补给少;发源于天山山脉,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高山冰雪受气温季节变化影响,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化最多,使河流流量达到最大,故纳伦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为夏季。(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知,对于上游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来说,由于地势相对较高,冬季气候更加寒冷,河流已结冰,冬季河流水量减少,发电量下降。同时气候的寒冷导致生活取暖能源需求增多,为增加发电量,主张冬季放水,所以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利用方式为开发水能。对于下游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夏季农作物处于生长期,生长需水量大,因此主张夏季放水,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这也是争端产生的原因。 (3)解决国际河流用水矛盾的措施基本思路: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同一规划管理,成立同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则应加强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开发水能资源;优化流域内国家的产业结构,减少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依赖,则应优化产业结构,共同保护流域生态和环境;两国协商,制定合理的水价,或者通过本国的优势资源与他国水资源合理公平的交换。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的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双重内陆国”,人口居于中亚五国首位,粮食可完全自给,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瓜果种植迅速发展,多种瓜果出口量居于世界前十位。如图为中亚五国位置和乌兹别克斯坦略图。(1)对乌兹别克斯坦成为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做出合理解释。(2)分析乌兹别克斯坦瓜果业能够蓬勃发展的自然条件。(3)以瓜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乌兹别克斯坦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地处亚欧大陆陆路交通的十字路口﹔大部分地区位于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水源丰富,绿洲农业发达。(2)光热资源丰富﹔瓜果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灌溉水源丰富。(3)引进、培育并改良抗盐碱和抗旱优良品种;建设水利设施,发展节水技术;改良土壤;建设冷库﹔吸引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分析】本题以古代丝绸之路要冲乌兹别克斯坦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乌兹别克斯坦成为古代丝绸之路要冲的原因、乌兹别克斯坦瓜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经济的措施等地理问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农业区位和经济发展措施等,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亚欧大陆陆路交通的十字路口,大部分地区位于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水源丰富,绿洲农业发达,因此该国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2)读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光热资源丰富,瓜果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靠近阿姆河、锡尔河,灌溉水源丰富,有利于该国瓜果业的发展。(3)由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是内陆国,以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大光照足,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沙化盐碱严重,水资源短缺,结合其自然条件应以瓜果种植业为基础,乌兹别克斯坦为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国应该引进、培育并改良抗盐碱和抗旱优良品种,建设水利设施,发展节水技术,改良土壤,建设冷库,吸引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部,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中亚能源资源丰富,被誉为“第二个中东”。近年来中亚致力于进一步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下图为中亚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1)指出中亚地区城镇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中亚地区东部土地生产力较高,解释其原因。(3)分析中亚进一步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对当地的好处。【答案】(1)南部纬度低,气温温和;河流较多,城镇较多。 (2)东部山地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有冰雪融水及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肥力较高。(3)吸引外资,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分析】本大题以中亚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镇布局、土壤肥力、资源开发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阐释地理事物、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详解】(1)由图示可知南部纬度低,气温温和;南部地区山脉海拔高多冰川,发育河流较多,城镇较多。(2)由图可知东部山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山地海拔高,多冰川发育,有冰雪融水及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肥力较高。(3)进一步打破国际贸易壁垒有助于吸引外资投资当地能源资源、棉纺产业,增加外汇收入;增加能源资源、棉纺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比重,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打破国际贸易壁垒,拓展市场能够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产业的的发展,刺激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中亚地区水源不足且分布极其不均,乙国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的2/3,甲国是中亚重要的原油产国,目前只有3个炼油厂,近90%的原油出口国外。(1)简述甲国大力建设输油气管道的原因。(2)分析乙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3)丙国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答案】(1)油气资源丰富,适合管道运输;促进油气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2)东部地区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位于锡尔河上游,河流径流量大;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吉尔吉斯斯坦在锡尔河修建许多水库,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强。(3)①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②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萋缩,河流断流;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甲国为哈萨克斯坦,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区域内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油气资源适合用管道运输,当地油气资源丰富,通过大量建设油气管道,促进油气资源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油气管道的建设,也带动了与油气管道建设相关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2)乙国为吉尔吉斯斯坦,位于纬度40°附近的帕米尔高原西侧,其国土东部地区地处中纬西风,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在西风的迎风坡由于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该国位于锡尔河上游,河流径流量大;天山、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冰川面积大,高山冰雪融水量大;该国在锡尔河修建许多水库,蓄积河流水等。所以其水资源较为丰富。(3)丙国大面积种植棉花,过度开垦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业大面积发展,过度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入咸海的径流量减小,咸海面积萎缩,区域内河流断流。该区地处中亚,降水少,蒸发大,不合理灌溉方式如漫灌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巴尔喀什湖位于中亚干旱区,是世界第四长湖,分为东、西两湖,两湖间有狭窄水道相连,湖水盐度具有“东咸西淡”的一湖两水现象。伊犁河是其主要的补给水源。目前,该湖泊面积萎缩明显。材料二左图为巴尔喀什湖流域略图,右图为巴尔喀什湖流域水循环示意图。(1)写出巴尔喀什湖流域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和图2中甲、乙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2)简析巴尔喀什湖湖水盐度“东咸西淡”的主要原因。(3)结合水循环原理,请对稳定和扩大巴尔喀什湖面积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陆地内循环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地处中亚干旱区,降水少,蒸发强;西部有伊犁河汇入,大量淡水的稀释作用强(东部淡水汇入少);连接东西部的水道狭窄,湖水不易流通,盐分交换不畅。(3)恢复流域内植被,增加下渗;控制农业用地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增加湖水水量。【分析】本题以巴尔喀什湖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详解】(1)巴尔喀什湖流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属于陆地内循环;图2中冰川补给河流,产生地表径流,甲为地表径流;径流下身形成地下径流,乙为地下径流。(2)盐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体交换等因素的影响。如图,巴尔喀什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西部有伊犁河汇入,大量淡水的稀释作用强(东部淡水汇入少);巴尔喀什湖东西狭长分布,连接东西部的水道狭窄,湖水不易流通,盐分交换不畅,导致“东咸西淡”。(3)巴尔喀什湖湖域面积的减少与蒸发,下渗,降水,入湖径流以及人类活动等有关;要稳定和扩大巴尔喀什湖面积,可以恢复流域内植被,增加下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控制农业用地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量消耗;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增加湖水水量等。【点睛】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量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塞克湖位于中亚,由地壳断裂陷落形成,面积约6332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279米,为一终年不冻的咸水湖。该湖温泉广布,全年风浪较大,且东西部的盐度差异较大。图示意伊塞克湖位置及周边地形。 (1)分析伊塞克湖为咸水湖的原因。(2)指出伊塞克湖东西部湖水的盐度差异,并说明理由。(3)伊塞克湖全年风浪较大,试对此做出解释。【答案】(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受地热影响,)水温较高,加大了蒸发;有河流注入,给湖泊带来盐分;地形封闭,湖泊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2)东部盐度小于西部。东部有较大的河流流入,淡水稀释盐度,西部缺少河流注入。(3)全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部山脉与盛行风平行,狭管效应强,风力大;湖泊面积和深度大,摩擦力小,对风力的削弱作用弱;湖水终年不冻,全年风浪大。【分析】本大题以伊塞克湖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伊塞克湖为咸水湖的原因、湖水的盐度差异、伊塞克湖全年风浪较大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伊塞克湖盐度较高的原因主要从降水、蒸发、地表径流等角度分析。从降水看,伊塞克湖地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从蒸发和地表径流来看,伊塞克湖为内陆湖,河流只流进不流出,加之由地壳断裂陷落形成,地热丰富,湖水温度较高,蒸发强烈,盐分逐渐积累,含盐量升高,山间盆地地形,地形封闭,湖泊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2)由图文信息可知,东部有河流流入,有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大,淡水稀释盐度,西部缺少河流注入,因此东部盐度小于西部。(3)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处中纬地区,全年受西风带控制,且湖泊西部山脉与盛行西风平行,狭管效应显著,风力较强,加之湖泊面积和平均深度大,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弱,所以全年风力较大;且湖水终年不冻,受强风影响易形成较大风浪。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果蔬生产国,其中车厘子更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王牌农产品。每年5~6月为该国车厘子的采收高峰。为了助阵“618购物节”,2019年我国部分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通力合作,保证车厘子从40°N树上摘下来到空运至中国仅需48小时。随后根据订单需求,快速送往全国各地。这是乌兹别克斯坦车厘子首次大批量进入我国。右图为乌兹别克斯坦位置示意图。(1)分析乌兹别克斯坦生产车厘子的不利自然条件。(2)分析我国企业选择用空运的方式将车厘子运往我国的原因。(3)简述乌兹别克斯坦选择“618购物节”期间在我国大批量首发车厘子的目的。【答案】(1)降水少,容易面临缺水问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春季容易遭受低温冻害。(2)车厘子为时令水果,保鲜要求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乌兹别克斯坦距离相对较远,距离消费市场远;车厘子售价高,利润高;空运速度快,能够节省时间,保证车厘子的新鲜。(3)“618购物节”期间,居民集中消费,购买能力强;借助电商平台,能够迅速销往全国各地;大批量首发,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数量庞大,能够形成规模效益,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分析】本题以乌兹别克斯坦车厘子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详解】(1)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大陆内部,距海远,降水少,水资源不足限制了农业发展;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寒潮影响,春季容易出现低温冻害。(2)由材料信息“5~6月份为车厘子的采收高峰”,说明车厘子为时令水果,对保鲜要求较高;“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果蔬生产国,车厘子是其王牌农产品”,说明车厘子品质优良,售价高,获得利润高;我国距离乌兹别克斯坦较远,车厘子距离消费市场远;航空运速度较快,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有利于车厘子保鲜。 (3)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助阵互联网618购物节”可知,618购物节期间,居民集中消费,购买能力强;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将采摘后的车厘子迅速销售到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广阔;“5~6月份为该国车厘子的采收高峰”,此时是车厘子的采收高峰,大批量输送,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增加市场份额;运输数量庞大,能够形成规模效益,适当降低价格,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中亚两条重要河流,其哺育着沿岸的农田和草场,对中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下左图为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地形图。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重要组成部分,其盛产棉花,因其棉花产量大、品质高,该国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下右图为中亚范围图。(1)根据左图信息判断图示区域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理由。(2)左图中甲和乙是阿姆河的两个水文监测站,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从甲到乙阿姆河的流量大小变化,并分析原因。(3)乌兹别克斯坦严格控制棉花种植面积,试分析原因。【答案】(1)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判断理由: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等高线东南高西北低。(2)减小;原因:补给量减少;沿途蒸发旺盛;沿途工农业取水;下渗严重。(3)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会加剧水资源短缺;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过度开垦,加剧土地沙漠化;粮食生产不足,容易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分析】本题以中亚为背景,考查了地势特征,河流流量变化、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旨地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详解】(1)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发现,东南部等高线数值2000m以上,海拔高;西北部等高线数值200m以下,海拔低;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且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所以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从而得出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 (2)由图可知,从甲到乙河段河流支流减少,河流补给量减少;加上沿途经过沙漠地区,蒸发和下渗都比较多,水量损失大;另外沿途工农业用水量大,导致从甲到乙河段,河流流量减小。(3)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面积种植棉花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灌溉,会加剧水资源短缺;该地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该地自然环境脆弱,过度开垦会加剧土地沙漠化;大面积种植棉花会挤压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生产不足,容易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大面积种植棉花,类型单一,会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此乌兹别克斯坦严格控制棉花种植面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3 00:09:01 页数:17
价格:¥3 大小:3.97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