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15 东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15东亚【命题思路】东亚(英文:EastAsia)是亚洲东部的简称,一般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五个国家。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的东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的22%。各国(地区)经济近年来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中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已经达到了发达水平。常以区域图、地形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东亚地理环境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知识】⑴位置范围位置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范围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⑵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⑶气候: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⑷居民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考向预测 (一)日本多火山地震1、本群岛位手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是世界多火山、地震分布区之一。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2、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且强度较大,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防震抗震,国民具有较高的防震抗震自救意识加上日本经济发达、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强,故日本地震虽然较多,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二)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于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三)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2)面积: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3)地形①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②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4)气候海洋性较强的季风气候: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西北季风的迎风坡)。(5)资源①河流短小,但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②森林资源丰富:山地为主,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③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④矿产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2、农业(1)种植业  ①人多地少,采用小型机械化作业,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②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③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2)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3、工业(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2)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 *有利条件:①丰富的人力资源;②劳动力素质高;③科技水平高;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3)扬长避短,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科技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4)工业布局:*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布局原因:①沿海多港口,交通便利,方便原材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②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5)新兴工业区日本的“硅岛”——九州岛,日本的科学城——筑波4、重要的城市*东京——首都,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横滨——日本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之一,是东京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1/4。*大阪——大阪工业区的核心*名古屋——纺织工业发达*京都——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神户——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工业以造船为主。牛肉很有名*北九州——九州岛最北端的城市而得名,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以重工业为主(四)朝鲜半岛1、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2、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3、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4、河流: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锦江等。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5、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6、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战后积极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近些年针对国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大题精练】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下面图1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日本传统工业高度集中在“三湾一海”地区,而新兴工业在九州岛发展迅速,被称为“硅岛”(如图2)。材料三: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如下图)的设计参考日本寺庙建筑的轻型木结构风格,采用了来自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大量木材,以突显日本的传统文化。 (1)濑户内海沿岸地区的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请解释其原因。(2)简述北九州老工业区发展的主要依托条件。相比于老工业区,新工业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析新国立竞技场建设大量使用木材的自然原因。【答案】(1)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2)老工业区发展的主要依托条件:有优良的港口,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新工业区发展的优势条件:环境优美;地价较低。(3)日本多山地,宜林地区广;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亚热带、温带森林面积广阔,林木资源丰富;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灾害,木结构防震性能好。【分析】本题以东京奥运会主场馆为背景,考查了新国立竟技场建设大量使用木材的自然原因以及濑户内海自然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濑户内海东南有四国岛,西北有本州岛,两岛均多山,而内海又位于东亚季风区,盛行夏季的东南风和冬季的西北风,两岛就像两堵墙阻挡在东南方向和西北方向,使得无论是东南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还是西北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都被两岛遮挡,内海区域总是处在背风坡的雨影区,所以降水相对较少。(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老工业区集中在“三湾一海”地区,主要依托有优良的港口,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新工业区的开发历史较少,因此工业区内环境优美相对较好;地价较低,生产成本低。(3)日本新国立竟技场建设大量使用木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和自然灾害思考。据图可知,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适宜森林植被的生长,说明日本宜林地区广;日本使亚洲东部太平洋中的岛国,以海洋性显著的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亚热带温带森林面积广阔,林木资源丰富;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地震灾害,木结构防震性能好,可以减轻地震的影响。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为应对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对进口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征收相应的关税)。2019年,韩国非化石能源生产量占比为31.1%,能源发展重点为风能、太阳能等。下图为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略图。材料二:韩国将投入约300亿美元建设蔚山浮式海上风电园区,目标是到2030年能够生产6GW的浮式风机,助力韩国跻身全球海上风电五大强国。 材料三: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国,而韩国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从农产品贸易来看,两国在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以及饮食习惯上都存在相似性,农产品的品种及质量相差不大,但中国在中韩农产品贸易中出口占明显优势,且农产品贸易在持续增长中。材料四:中韩农业主要要素情况对比表耕地比重(%)人均耕地面积(亩)农村人口比重(%)农业劳动力(%)中国15.31.46044.7韩国16.70.6199.4(1)根据材料一推测朝鲜半岛地形特征并提供依据。(2)说明韩国斥巨资建设海上风电站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占据较大优势的主要原因。【答案】(1)地形地势特征是东(或东北)高西(或西南)低。依据:朝鲜半岛的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海洋。(2)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海上摩擦力小,风力强;半岛国家,国土面积狭小,海域宽阔/海岸线曲折;风电清洁无污染;碳减排政策的要求。(3)中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韩国耕地面积小;劳动力不足。【分析】本题以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图1)和朝鲜半岛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及相关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主要涉及地形特征、气温分布特点、等温线的判读、农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可以根据河流流向和等温线特征判断地势特点。读图1可知,朝鲜半岛的河流多自东(东北)向西(西南)注入海洋,说明东(或东北)高西(或西南)低;读图2可知,东(或东北)部1月等温线较西(或西南)部密集且向南突出,说明东北部地势起伏大,西南部地势起伏小,地势较低。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国近些年发展速度快,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而韩国半岛国家,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较缺乏,能源短缺;半岛国家,三面临海,海域宽阔,海岸线曲折,且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和海陆风影响,再加上海上摩擦力小,没有地形、植被等的阻挡、风力强;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由材料“为应对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对进口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征收相应的关税)。”可知,在碳减排政策的要求下,韩国能源重点发展风能,而风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韩国经济发达,资金雄厚。(3)材料三表格中显示的信息有中国、韩国两个国家在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及价格方面的差异,即中国劳动力丰富、廉价,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容易占领市场;相比之下,韩国耕地面积小,农产品产量有限,劳动力数量不足。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韩国现有耕地面积178.2万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8%,农产品相对缺乏,主要依赖我国农产品生产。下图为朝鲜半岛示意图,下表为我国出口农产品中韩国占前3位的商品。商品小麦玉米棉花植物油豆粕鸡肉制品烤鳗水竹笋虾中药材排位第1第2第2第2第3第3第3第3第3第3(1)简述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2)朝鲜半岛河网稠密,但水系不对称,试分析其原因。(3)分析韩国对我国的农产品依赖度较大的原因。 【答案】(1)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北部;西邻黄海,东临日本海,北与中国、俄罗斯接壤,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2)半岛地势北部和东部高峻,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和东部山地向西流入黄海,形成不对称水系。(3)我国劳动力丰富廉价,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据我国较近,运输成本低;饮食习惯差异小。【分析】本题以韩国农业生产条件哎呀什么呀?这么小。和对我国农产品的依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特征、水系分布、农业发展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地理位置特征应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角度描述。读图可知,朝鲜半岛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北部。西临黄海,东临日本海,北与中国、俄罗斯接壤,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2)水系的发育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据图可知,河流大多西流入海,说明东部和北部东部和北部地势高峻,西部地势较低,受地形影响,形成不对称的水系。(3)从我国和韩国农业发展的实际背景分析。据图文材料可知,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耕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劳动力不足,农业资源短缺;而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低廉,农业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加之临近我国,运输成本低;饮食习惯相近等。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读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下左图)和朝鲜半岛一月等温线分布图(下右图) 材料二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于2020年4月21号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选址长春市。示范区将与韩国进行产业链协同合作,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医疗、健康食品等产业,并吸引俄、日、蒙等国乃至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形成优势互补、联运发展、互利共赢的东北亚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设示范区是落实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及全方位振兴的新载体。(1)据图判断朝鲜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并简述依据。(2)描述朝鲜半岛冬季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设立将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答案】(1)东(或东北)高西(或西南)低,河流自东向西注入海洋。(2)分布特点:由南往北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北密南疏,即温差北部大于南部,且南北温差大;受海洋的影响,东部沿海温度高于同纬度的西部地区,沿海地区气温高于内地;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地势。(3)促进东北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东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振兴东北经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朝鲜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朝鲜半岛的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海洋,说明其地形地势特征是东(或东北)高西(或西南)低。(2)根据材料,气温分布特点主要从等温线数值大小、等温线走向、疏密来判断。从南北方向看,受纬度影响,气温是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差异大;其中北部等温线密集,南部相对稀疏,即北部温差大于南部。从东西方向看,受海陆位置影响,沿海气温高于内陆。(3)示范区将与韩国进行产业链协同合作,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医疗、健康食品等产业,促进东北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东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建设示范区,可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及全方位振兴,振兴东北经济。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日本某天气系统2022年7月21日20:00(图左)至7月23日2:00(图右)的发展过程。7月23日2:00,该天气系统局部形成锢囚锋(图中冷锋追上暖锋形成锢囚锋)。该天气系统过境造成日本境内发生严重气象灾害。 (1)描述该天气系统中锢囚锋的形成过程。(2)推测锢囚锋形成时的天气状况。(3)说明大阪在锋面过境前后风的变化情况。【答案】(1)形成过程: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暖锋两个锋面;当冷锋后的冷气团更冷更活跃,导致冷锋锋面移动速度加快,追上暖锋锋面,则形成了锢囚锋。(2)天气状况:锢囚锋的降水保留着原来锋段降水的特点,出现雨雪、大风、降温天气;由于锢囚作用,上升运动进一步发展,暖空气被抬升到锢囚点以上,使云层变厚、降水增加、降水区扩大。(3)过境前:东南风。过境后:西南风;风速变小。【分析】本大题以日本天气系统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锋面气旋及其天气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锢囚锋是冷锋追上暖锋形成锢囚锋,在低压系统中,大量气流向中心辐合,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左侧形成冷锋、右侧形成暖锋两个锋面;冷锋后的冷气团更冷更活跃,导致冷锋锋面移动速度加快,追上暖锋锋面,则形成了冷性锢囚锋。(2)根据所学知识,锢囚锋的降水仍然保留着原来锋段降水的特点,仍然出现雨雪、大风、降温天气;由于锢囚作用,冷空气使上升运动进一步发展,暖空气被迫抬升,抬升到锢囚点以上,使水汽凝结,云层变厚、降水增加、降水区扩大。(3)根据图中信息,过境前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偏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东南风,过境后大阪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由东南风偏转成为西南风;由于等压线由密变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风速变小。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柑橘树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性喜暖、喜光、怕寒、忌涝。四国岛爱媛县是日本少有的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被誉为日本的“柑橘王国”。该县培育了四十余个柑橘品种,每年收获量超过20万吨。爱媛县柑橘园多分布在山区向阳的缓坡,柑橘园内普遍种植草类。橘园的柑橘分批采摘后再通过缆车运下山送至冷库,一年四季都有柑橘鲜果上市。下图示意爱媛县位置。(1)分析爱媛县利于柑橘种植的气候条件。(2)简述爱媛县柑橘园内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3)分析爱媛县柑橘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原因。【答案】(1)纬度较低,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受寒潮影响小,柑橘树越冬条件好;地处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柑橘品质好。(2)减轻水土流失;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提高土壤肥力。(3)柑橘品种多样,且同一品种柑橘在不同海拔高度成熟期不同,可分批采摘;种植技术先进,可人为调控柑橘的成熟期;冷藏保鲜技术发达,柑橘保鲜时间长。【分析】本题以日本爱媛县柑橘产业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爱媛县利于柑橘种植的气候条件、柑橘园内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气候条件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要素,爱媛县利于柑橘种植的气候条件主要是由其特殊的地形条件所造成。柑橘的生长习性喜暖、怕寒,该县四周岛屿、山脉环绕,纬度较低,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受寒潮影响小,柑橘树越冬条件好;柑橘性喜光,该县受四周山脉阻挡,地处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由于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柑橘品质好。(2)柑橘一般种植在山坡地带,土壤水分容易流失,种植草类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减弱地表径流,能够减轻水土流失,涵养养分;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其枯枝落叶等残体在土壤中降解转化,形成腐殖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种植草类可以极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孔隙率大幅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和蓄水保肥能力明显增强,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3)爱媛县柑橘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原因可以从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种植技术先进、冷鲜保藏技术发达等角度来回答。由材料“培育了四十余个柑橘品种”、“多分布在山区向阳的缓坡”、“采摘后再通过缆车运下山”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柑橘品种多样,且同一品种柑橘在不同海拔高度成熟期不同,可分批采摘;由于种类丰富,爱媛县柑橘一年四季都有产出。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农业科技发达,注重新品种研发创新,构建四季柑橘产品系列;种植技术先进,可人为调控柑橘的成熟期;当地还非常重视产业研究创新。结合材料“橘园的柑橘分批采摘后再通过缆车运下山送至冷库”可推断,冷藏保鲜技术发达,柑橘保鲜时间长。7.根据日本本土山河分布示意图以及日本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1)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但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比较紧张,试分别简述其原因。(3)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明显(2)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的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日本太平洋沿岸水资源紧张,因为沿岸地区属于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水量大。(3)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分析】该题以日本为背景区域对河流的特征,河流的开发,影响降水的因素及核电站的区位条件等知识进行考查,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信息的能力,归纳、阐述观点的能力。【详解】(1)日本主要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季节差异明显,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但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地地形,所以河流短小,水流急;流域面积小。(2)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来自于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的水汽,而日本海一侧处在背风坡,降水较少,故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而日本的人口、城市、工业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水量需求大,缺水严重。(3)从图中可看出,濑户内海南北两侧都有山脉,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冬夏季风带来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故河流的降水补给均较少。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蒙古国西北部的库苏古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的一场强烈地震。库苏古尔湖面积2760km²,最大深度262.4m,平均深度138m,有96条大小不一的河流汇入。多年来,库苏古尔湖的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图示意库苏古尔湖位置。 (1)说出库苏古尔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用水循环环节说明其循环过程。(2)指出库苏古尔湖入湖水量、出湖水量、蒸发量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概述水循环对库苏古尔湖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水循环过程:北冰洋水汽蒸发,被极地东风输送至蒙古北部,气流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水流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库苏古尔湖,再经河流排入北冰洋。(2)数量关系:入湖水量等于出湖水量与蒸发量的总和(入湖水量=出湖水量+蒸发量)。理由:库苏古尔湖湖面多年保持稳定。(3)加强当地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联系;促使当地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和水热平衡;促使河流、湖泊水体更新,维持水量平衡;降水和地表径流塑造地表形态;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分析】本大题以库苏古尔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详解】(1)结合库苏古尔湖位置图可以看出,库苏古尔湖有河流流出口,河流最终流入贝加尔湖,贝加尔湖为外流湖,通过河流和海洋沟通,故库苏古尔湖参与海陆间循环。其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北冰洋的水汽,受极地东风影响,水汽被输送至蒙古北部,气流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在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流入库苏古尔湖,通过河流流出湖泊,汇入贝加尔湖,最终流入北冰洋。(2)结合材料“有96条大小不一的河流汇入。多年来,库苏古尔湖的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可以推测,该湖水量保持平衡,入湖水量约等于出湖水量和蒸发量之和。多年来库苏古尔湖的面积几乎没有变化说明湖泊水量增加等于水量减少,该湖泊水量增加主要通过河流汇入,而水量减少主要通过河流流出以及湖面蒸发。 (3)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促使河流、湖泊水体更新,维持了水体的动态平衡。湖泊水体比热容较大,调节了当地的局部气候,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水循环作为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据2021年数据统计蒙古国的牲畜总数已破六千万大关,2020年蒙古国实现矿业总产值11.7万亿,占蒙古国工业总值的71.6%,近年来蒙古国加快了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网上有网友发帖“蒙古国正在悄悄毁掉中国人几十年来的努力”。2021年冬季,我国北方和蒙古国都经历了“先极冷、再极暖”的过程,2月以来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气温偏高幅度达4度以上,与此同时降水偏少。3月中旬以来,沙源地的偏暖更加厉害,内蒙古几乎全域偏高6度以上,蒙古国偏高更多。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图a是此次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图b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1)描述此次沙尘天气在我国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 (2)“蒙古国正在悄悄毁掉中国人几十年来的努力”,结合此次沙尘天气移动特点,推测此次沙尘暴发生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3)分析蒙古国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原因。【答案】(1)此次沙尘暴首先出现于我国北方内蒙古与蒙古国交界处,然后随着时间的发展,沙尘暴逐渐向东南方位移动,最终在山东、渤海附近逐渐减弱直至消亡;内蒙古西部地区沙尘暴强度始终较大。(2)沙源地:蒙古国。理由:随着蒙古国采矿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蒙古国地表植被覆盖度快速下降,土地沙化问题严重,为此次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结合等压线图可知,蒙古国为高压中心,气流从蒙古国向四周辐散,西北风将蒙古国境内沙子吹向我国。(3)畜牧业快速发展导致草地退化;采矿业的高速发展破坏了地表植被,破坏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沙漠化严重;2021年冬季,该地气温偏高,蒸发加剧,同时降水偏少,加剧了该地干旱程度,导致沙漠化严重。【分析】本题以我国沙尘暴天气和蒙古国土地退化为背景,涉及土地退化的原因、等压线图的判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详解】(1)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在乙时间段首先发生于我国内蒙古和蒙古国交界处,强度大,范围广;随着时间发展沙尘暴逐渐向山西、河北、北京、辽宁等东南方位地区移动;在甲时间段沙尘天气移动至山东渤海一带,强度减弱,范围变小;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沙尘暴强度始终较大,且范围较广。(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年来蒙古国畜牧业和采矿业发展速度快,其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强度较大,导致该地土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问题逐渐突出,大面积的土地沙化为此次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根据图a可知沙尘天气发生时,蒙古国地区为高压中心,地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西北风,两者结合可以判断我国此次沙尘暴的沙源来自蒙古国。(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国畜牧业和采矿业高速发展,导致该地草地退化,地表植被被严重破坏,加剧了蒙古国地区的土地沙化问题;同时2021年冬季,蒙古国境内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导致该地蒸发加强使本就干旱的气候环境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该国的沙漠化问题。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蒙古国平均海拔约1580m,年平均降水量约120~250mm,主要集中在7—8月。该国部分区域土地深受风蚀影响,春、秋两季尤为严重。材料二图为“蒙古国植被分布示意图”。 (1)简析蒙古国夏、冬两季土壤风蚀较弱的原因。(2)简述土壤风蚀对蒙古国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3)结合蒙古国农业主要发展方向,为减轻其土壤风蚀提出合理利用该类土地资源的建议。【答案】(1)夏季降水多,土壤湿度大;植被覆盖率高;风力较弱;冬季土壤表层冻结;且多积雪覆盖,不易被风蚀。(2)破坏土地资源,加剧土地沙化;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为沙尘暴提供沙源,降低空气质量;生态环境趋于恶化。(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分析】本题以蒙古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涉及到风力侵蚀的原因、危害、措施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湿度大,风力难以侵蚀;夏季植被覆盖率高,风力侵蚀作用弱;夏季风力较弱,风力侵蚀弱;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土壤表层冻结,风力难以侵蚀;冬季多积雪覆盖,受积雪保护,不易被风力侵蚀。(2)风力侵蚀破坏土地资源,加剧土地沙化,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风力侵蚀不仅仅侵蚀掉了土壤,更重要的是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该地区的风力侵蚀,为沙尘暴提供沙源,加剧沙尘暴的发生频率,降低空气质量;土壤风蚀,导致植被稀少,沙化严重,使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保护植被,减轻风力侵蚀;划区轮牧,恢复草场的生态功能;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2 23:51:01 页数:19
价格:¥3 大小:5.57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