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测评试卷(B)(附解析人教版九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十一单元测评(B)(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Ag108一、快乐点击(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熟石灰B.碳酸钾C.乙醇D.烧碱2.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能促进作物茎秆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小李家的庄稼茎秆细小,出现倒伏现象,则小李家庄稼可选择施用的化肥是( )A.碳铵(NH4HCO3)B.磷矿粉[Ca3(PO4)2]C.磷酸氢二铵[(NH4)2HPO4]D.氯化钾(KCl)3.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 )A.碳酸钠溶液B.氯化钡溶液C.硫酸钠溶液D.稀盐酸4.下列物质能大量共存于pH=13的水溶液中的是( )A.硝酸、氯化钠B.硝酸钾、氯化铜C.碳酸铵、熟石灰D.硝酸钠、氯化钡5.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④B.①②④6
C.①③④D.②③7.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产生沉淀或气体,且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B.氧化铜粉末和稀硝酸C.石灰水和稀盐酸D.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8.用括号内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石灰水)B.硝酸铜溶液中混有的硝酸银(铜粉)C.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溶液)D.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浓硫酸)9.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0.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A.1种B.2种C.3种D.4种二、积累运用(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11.(8分)经检测某溶液中含有大量K+、H+、Cl-、NO3-。(1)若向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该溶液应显 色,说明溶液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若要配制该溶液,可以用盐酸和硝酸钾,也可以用 和 配制。 (2)若要除去溶液中的氯化物,而不引入其他杂质,宜加入的适量试剂是 。 12.(9分)请结合右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6
(1)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氯化钾是一种常见的钾肥,其化学式为 。 13.(8分)现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中“↓”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不反应或无明显现象)。液体ABCDA↓——B↓—↑C———D-↑-回答下列问题:(1)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B与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情景分析(本题包括1小题,12分)14.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某校科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环保”主题实践活动中,对小河旁两座化工厂的废水排放问题进行调查发现:①甲、乙两厂排出的废水均澄清透明;②两厂废水中共含K+、H+、Ba2+、OH-、NO3-、CO32-六种离子,且每厂各含三种不同的离子,两厂废水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该活动小组的同学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两厂的废水进行探究后得出,若将两厂的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充分反应及沉淀后,废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做化肥。(1)此可做化肥的溶质为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经检测甲厂废水明显呈碱性,则甲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离子是 。 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15.(8分)下表是某实验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实验序号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①35mL水3.2gNa2CO3固体2024.3(t1)②35mL稀盐酸3.2gNa2CO3固体2025.1(t2)③35mL水2.5gNaHCO3固体2018.5(t3)④35mL稀盐酸2.5gNaHCO3固体2016.2(t4)(1)由实验①③数据可知:Na2CO3溶于水 (填“放出”或“吸收”,下同)热量,NaHCO3溶于水 热量。 6
(2)根据t2>t1可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 热量,根据t4<t3可知NaHCO3与稀盐酸反应 热量。 16.(10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 (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猜想二成立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 五、计算应用(本题包括1小题,15分)1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1)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答案:一、快乐点击(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 熟石灰属于碱,A错误;碳酸钾属于盐,B正确;乙醇属于有机物,C错误;烧碱属于碱,D错误。2.D 从本题的信息来看,钾肥能促进作物茎秆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小李家的庄稼茎秆细小,出现倒伏现象,应该选择施用含钾的化肥。3.B4.D HNO3不能存在于pH=13的碱性溶液中,CuCl2不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碳酸铵与熟石灰不能大量共存。5.C 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A项正确;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项正确;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C项错误;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D项正确。6
6.A ①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正确;②FeSO4不能发生一步反应生成Fe(OH)3,错误;③NaCl不能发生一步反应生成Na2CO3,错误;④CaCO3CaO+CO2↑,2NaOH+CO2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正确。7.C 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形成无色溶液。8.C 氢氧化钠溶液不但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而且还能和CO2反应。9.D NaCl由Na+和Cl-构成。10.C 白色固体A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白色沉淀能完全溶于足量稀盐酸,证明为碳酸钙,而无色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无色溶液显碱性,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也可能含有硫酸钾和氯化钡中的一种,因此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是3种。故选C。二、积累运用(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11.答案:(1)红 小于 KCl HNO3 (2)AgNO3解析:溶液中含大量H+,显酸性,pH<7,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这四种粒子既可形成HCl和KNO3,也可形成KCl和HNO3;Ag+和Cl-会生成AgCl沉淀。12.答案:(1)17 (2)得到 (3)KCl解析:(1)从题给信息可以看出,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属于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显-1价。(3)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不难写出氯化钾的化学式。13.答案:(1)KNO3 复分解反应(2)BaCl2+Na2CO3BaCO3↓+2NaCl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B与A反应生成沉淀,与D反应生成气体,结合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B为碳酸钠溶液,D为稀盐酸,A为氯化钡溶液,则C为硝酸钾溶液。(1)C为硝酸钾溶液,溶质的化学式是KNO3;B与D反应,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A与B反应,即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三、情景分析(本题包括1小题,12分)14.答案:(1)KNO3 (2)K+、OH-、CO32-解析:KNO3中含K、N两种营养元素,为复合肥料;甲厂废水呈碱性,一定含OH-,则不能含大量的H+,而CO32-与Ba2+不能大量共存,CO32-与H+不能大量共存,故甲厂排放的废水一定含K+、OH-、CO32-。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15.答案:(1)放出 吸收(2)放出 吸收解析:(1)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知,Na2CO3溶于水,温度由20℃升高到24.3℃,说明放出热量;NaHCO3溶于水,温度由20℃降低到18.5℃,说明吸收热量。(2)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知,3.2gNa2CO3固体溶于35mL水,温度由20℃升高到24.3℃(t1),而3.2gNa2CO3固体与35mL稀盐酸混合,温度由20℃升高到25.1℃(t2),比其溶于水温度升得更高了,即t2>t1,说明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同样道理,对比实验③④数据可知,NaHCO3固体与稀盐酸混合,温度由20℃降低到16.2℃,比其溶于水温度降得更低了,即t4<t3,说明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吸收热量。6
16.答案:(1)白色沉淀(或白色浑浊) 2NaOH+CO2Na2CO3+H2O(2)Na2CO3和NaOH(写名称不给分) 猜想二中也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盐酸也能产生气泡 【设计实验】过量的氯化钙(或足量的氯化钙;过量或足量的氯化钡,过量或足量的硝酸钙等可溶性钙盐或钡盐) 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白色浑浊)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评价】密封解析:(1)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若产生了白色沉淀,则说明氢氧化钠变质了;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同时还生成了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2)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故猜想二可能是Na2CO3和NaOH;【进行讨论】只要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一定会有气泡产生,故不能根据产生气泡的现象判断猜想一是否正确;【设计实验】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呈碱性,故要先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同时要将碳酸钠除去,然后通过滴加无色酚酞来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等),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碳酸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证明含有氢氧化钠,那么猜想二正确。五、计算应用(本题包括1小题,15分)17.答案:解:设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x,消耗硝酸银的质量为y。NaCl+AgNO3NaNO3+AgCl↓58.5170143.5xy28.7g58.5x=170y=143.528.7gx=11.7g y=34g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为170g+28.7g-28.7g-50g=120gAg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4g120g×100%≈28.3%答:(1)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11.7g。(2)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3%。解析:(1)根据氯化银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硝酸银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硝酸银的质量分数。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