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下)期末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高二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碳浓度。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同一土壤深度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植物B.水分、植物C.海拔、坡度D.热量、水分2.考察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有机质来源较丰富B.河流流经沟谷地带C.泥沙沉积,土层深厚D.地势低洼,气温较高【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北坡为阴坡,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多,植被生长好,有机质来源丰富;北坡因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积累多,南坡相反。故而同一土壤深度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与水分,D正确;海拔影响热量、坡度影响土层厚度、植被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沟谷地带有地表径流汇入,水分条件好,利于植物生长;坡面径流带来有机质在沟谷地带汇聚,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故而有机质来源较丰富,使其有机碳浓度增高,A正确;沟谷地带河流流经,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但也会有部分有机质被河流带走,B错误;有机碳主要来源于生物,与泥沙沉积无直接关系,C错误;气温高,热量条件好,会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反而会造成土壤有机碳浓度低,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是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等组成。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海洋沉积物中的孢粉能够很好地反映陆缘植被历史,帮助理解孢粉从陆地到海洋的传播途径和散布机制,同时记录了海陆气候演化的历程。研究区位于我国福建省与浙江省交汇的海域,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分布的南端。读该海域孢粉浓度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3.从分区Ⅰ到分区Ⅲ,孢粉浓度依次增加的植物类型是()A.木本B.草本C.蕨类D.藻类4.该海域各孢粉类型的分布和传播机制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输入B.季风环流C.洋流流向D.陆缘植物5.该海域蕨类植物孢粉浓度低,反映沿岸地区()A.气候较寒冷干燥B.空气传播速度快C.以山地、丘陵为主D.水流挟带能力弱【答案】3.A4.D5.C【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从分区Ⅰ到分区Ⅲ,木本植物孢粉含量依次增加,而蕨类孢粉含量依次降低,草本和藻类孢粉含量几乎没有变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该海域离岸较近,孢粉基本上来源于周围陆地和沿岸地区,少数孢粉通过风、河流和海流等途径从较远的地方来,因此周边植被(陆缘植物)是影响孢粉分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D正确;河流输入、季风环流是传播途径,AB错误;与洋流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5题详解】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温暖湿润的环境,孢粉浓度低并不能反映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A错误;孢粉不易通过空气传播,在水中具有较大的浮力和被水挟带的能力,BD错误;该海域蕨类植物孢粉浓度低,与该海 区的陆地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是相符合的,沿岸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较少,C正确。故选C。【点睛】海洋沉积物是指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传统上,按深度将沉积物划分为:近岸沉积(0~20米),浅海沉积(20~200米)、半深海沉积(200~2000米)、深海沉积(大于2000米)。海水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改变会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图为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6.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a→b的变化过程是()A.沿海暖流减弱B.沿海暖流增强C.沿海寒流减弱D.沿海寒流增强7.在a→b的变化过程中,图示海域() A.鱼群密度增大B.中上层鱼类向海岸聚集C表层海水盐度降低D.表层海水温度降低【答案】6.C7.B【解析】【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由图可知太平洋东部海域从a到b出现了海水的异常升温,结合该地区域可知为南美洲西部沿岸,正常年份(如图a所示)该地盛行秘鲁寒流,b图寒冷沿海水域面积减小主要是因为该地沿海寒流减弱,C正确,D错误。该地并非暖流流经,AB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7题详解】图示海域正常年份(图a)受秘鲁寒流影响,冷水鱼居多,经过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水温升高,鱼群密度会降低,A错误。由图可知,图b海水温度升高,寒冷水域主要分布在海岸地区,原环境中的中上层冷水鱼类为追寻水温较低的水域会向海岸集聚,B正确。由于海水温度升高,蒸发增强,表层海水盐度有所升高,C错误。从a到b,表层海水温度升高,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点睛】厄尔尼诺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家住哈尔滨(45°N,127°E)的王先生每天开车上下班。上午8:30上班,11:30下班,下午13:30上班,17:30下班(均为北京时间)。图是王先生上下班必经路口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时间中,太阳光线从王先生开车途中右后方照射过来的是()A.上午上班B.上午下班 C.下午上班D.下午下班9.春分日王先生上午下班时,图中楼房影子最远能遮挡四个车道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8.C9.B【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王先生从家去单位上班方向是从西往东开车,上午8:30(北京时间)上班,当地位于127°,比北京时间早28分钟,大约是地方时8:50,此时太阳位于东偏南的位置,太阳光线不能从王先生开车途中右后方照射过来,A错误;11:30下班,当地时间为11:58,接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王先生从东向西开车,太阳光线不能从王先生开车途中右后方照射过来,B错误;下午13:30上班,地方时为13:58,太阳位于南偏西的方向,此时王先生是从西往东开车,太阳光线可以从王先生开车途中右后方照射过来,C正确;17:30下班,地方时为17:58分,太阳位于西方或西偏北,王先生从东向西开车回家,太阳光线不能从王先生开车途中右后方照射过来,D错误。故选C。9题详解】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的纬度是45°N,正午太阳高度角=45°;王先生上午下班时,地方时接近12点,为正午,图中楼房高30米,影长与楼高相等,也是30米;读图可知绿化带12米,车道3米,车道②正好与楼房的水平距离是30米,故图中楼房影子最远能遮挡四个车道中的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批发企业具有组织商品流通、集散、传递市场供需信息等功能,其空间变迁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兰州市批发业早期呈现“寄生状”扩张的特征。由于城市工业经济单一粗放,批发企业逐渐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后来在政策引导下,兰州市批发企业逐步向城市郊区外迁,并呈现圈层式跳跃的特征。图为1990年和2020年兰州市批发企业集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早期批发企业一般“寄生”在()A.老城区商圈B.传统住宅区C.新式住宅区D.高速路沿线11.批发企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是由于()A.市场需求减少B.商品价格降低C.治污成本上涨D.管理成本升高12.批发企业外迁呈现圈层式跳跃特征的原因是()①交通干道呈环状分布②批发企业集聚分布③地价由市中心向外逐层下降④商业用地分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0.A11.D12.C【解析】【10题详解】批发企业主要服务于零售业,市场需求来自零售企业,商圈零售企业较集中,因此选择集中在商圈而非住宅区或高速公路沿线,A正确,排除BCD。故选A。【11题详解】规模不经济指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批发企业规模越大,综合管理成本越高,故D选项正确;规模不经济与企业生产规模有关,与市场、商品价格无关,AB错误;批发企业规模越大,污染物可以集中处理,治污成本应该下降,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批发企业外迁至交通枢纽和郊区大型批发市场以寻求最佳区位和集聚效益,因此呈现跳跃外迁特征,②正确;离市中心越远,土地价格越低,存在级差地租效应,批发企业外迁追求较低的土地成本,因此呈圈层式外迁特征,③正确;交通干线不仅仅只有环状分布,也有放射状分布等,且地租呈现圈层式递减与距市中心远近相关,①错误;商业用地集聚具有优势,故集中分布,④错误。故②③正确,故选C。【点睛】集聚也是影响商业性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通过集聚,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 施,降低交易成本,便捷地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西北农牧交错带的重点城市,自然环境具有过渡性。近年来,该市部分牧民改变粗放的放牧方式,选择将牲畜安置到房舍中,用人工种植的牧草或人工饲料喂养。下图示意2000~2020年包头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2000~2020年,包头市呈减少趋势的用地类型有()A.农业生产用地、城镇生活用地B.乡村生活用地、农业生产用地C.城镇生活用地、牧草生态用地D.农业生产用地、牧草生态用地14.包头市新增农业生产用地的主要来源体现出()①半舍饲生产的推广②毁林现象严重③乡村居民点的合并④城镇生活空间的优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包头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导致当地()A.地下水水位上升B.土地自然生产力提高C.植被覆盖率增加D.粮食、畜产品安全性降低【答案】13.D14.A15.D【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农业生产用地和牧草生态用地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总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D对;城镇生活用地转入大于转出,呈现增长趋势,AC错;乡村生活用地转入转出基本保持平衡,B错;故选D。【14题详解】由图可知,包头市新增农业生产用地的主要来源是牧草生态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由材料可知,该市部分牧民将牲畜安置到房舍中饲养,推测这与推广半舍饲(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一种牲畜饲养方式)有关,牧 草生态用地减少,种植牧草等作物的农业生产用地需求增加,①正确;林地生态用地转为农业生产用地,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②正确;乡村居民点的合并会对乡村生活用地进行优化,图示区域乡村生活用地并非新增用地,③错;城镇生活空间的优化将会影响到城镇生活用地,读图可知,城镇生活用地上升,一定程度上表示区域城镇化的增加,会导致农业生产用地减少,④错;故选A。【15题详解】由图可知,包头市农业生产用地明显减少,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等建设增加较多。建设用地增多会导致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地下水水位下降,同时建设用地增多,会导致地面硬化率增加,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A错;土地生产力是指作为劳动对象的土地与劳动和劳动工具在不同结合方式和方法下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果,例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产以及多熟种植等,而包头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建设用地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耕地,减少了耕地面积,土地自然生产力会有所下降,B错;建设用地增加,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C错;农业生产用地降低,会导致粮食、畜产品等农业发展的安全性降低,D对;故选D。【点睛】土地生产力是指作为劳动对象的土地与劳动和劳动工具在不同结合方式和方法下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果,是鉴别土地质量的重要依据。即一般组成土地资源的气候生产潜力和地形、土壤、水文等组成的土壤生产潜力,两者形成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经过人类劳动和社会经济投入而转化为社会现实的土地生产力。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刚果盆地沼泽区域有大量泥炭存在,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在被水覆盖的区域,植物(碳)在缺氧条件下被储存。但泥炭沼泽干涸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有专家认为,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近年来,中国与刚果盆地地区国家的碳汇合作不断加强。图示意刚果盆地局部地区等高线。 (1)从气候和地形地貌角度,说明刚果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的原因。(2)简析刚果盆地泥炭沼泽的形成过程。(3)试对“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这一论点做出合理解释。【答案】(1)气候湿热,降水多;海拔低,气温高;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湿度大;多沼泽、河流,地表破碎,联系不便。(2)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沼泽植被茂盛;植被残体多;植被残体被水覆盖,隔绝空气,不易被分解;经过长时间演化形成泥炭(3)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气候异常,降水减少;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对沼泽的不合理利用。【解析】【分析】本题刚果盆地相关图文资料,考查了人口分布、土壤的形成、碳排放及能源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赤道穿过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温高,降水多;刚果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散,湿度大;刚果盆地地势低,降水丰富,多沼泽、河流,地表破碎,对内对外联系不便等。【小问2详解】刚果盆地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沼泽植被茂盛;植被残体数量多;植被残体被水覆盖,隔绝空气,不完全分解;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形成泥炭。【小问3详解】材料“泥炭沼泽干涸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可知,气候变干,蒸发旺盛,会加剧碳排放。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气候异常,降水减少,气候较之前更为干燥;同时热带雨林植被破坏严 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对沼泽的不合理利用,使沼泽减少或变干,也加剧了碳排放。以上诸多因素使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答案】(1)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是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开挖沟渠,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2)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而B地地势更高,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解析】【分析】本题以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三角洲的形成、聚落的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是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破坏了表土,同时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小问2详解】读左图可知,柴河自南向北注入滇池,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月接近河口,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不利于耕作;而B地地势更高,排水条件更好,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鄂尔多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比重高。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煤转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同时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还着力打造风电、光伏、绿色氢能(由水电解而成)和储能产业链,以新能源发电带动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发展,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促进其经济发展。图为鄂尔多斯区域图。(1)结合图文信息,简述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析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较丰富的原因。(3)简述鄂尔多斯市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对其经济发展的意义。【答案】(1)大部分地区降水量200mm—400mm,处于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变率)大;冬春季多风沙天气;植被稀少;土壤易受侵蚀,土地容易退化。(2) 鄂尔多斯地理位置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大风天气多,影响时间长;北部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地面植被少,对风的阻挡作用或摩擦力小,风能资源较丰富;鄂尔多斯地处内陆,夏季风影响小,晴天多,阴雨天少,日照时数较长,太阳能丰富。(3)使企业共享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和市场环境;有利于加强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协作,降低信息交流、物流和能耗等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处理或循环利用废弃物,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解析】【分析】本题以鄂尔多斯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风电、光电资源丰富的原因、工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鄂尔多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400mm,处于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地表植被以草原为主,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多疏松沉积物,土壤容易退化;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受亚洲高原影响,冬春季多大风,多风沙天气等,植被覆盖较低,土壤易被风力侵蚀,造成土地退化。【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鄂尔多斯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数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鄂尔多斯纬度较高,接近强大的亚洲高压中心,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亚洲高压影响时间长,冬季风强,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地面植被稀疏,对风的阻挡作用或摩擦力小,风速较快,风能资源较丰富。【小问3详解】鄂尔多斯市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有助于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市场环境;相关企业可以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协作,降低能源、运输等生产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集聚对废弃物可以集中处理或循环利用,有助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保护环境质量等。19.【选修-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伊真高原(下图)地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遍布咖啡种植园,规模最大的4个咖啡种植园为政府拥有,主要雇佣当地农民进行生产。伊真火山口腹地有丰富的优质天然硫磺,吸引周围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采集(硫磺及酸性气体对人体危害极大)。近年来随着伊真火山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渐兴起,但游客数量仍然不多。 分析伊真火山当前游客仍然不多的原因。【答案】①硫磺燃烧刺鼻难闻,对人体危害大。②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步行距离较长。③主要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小。④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差。【解析】【分析】本题以伊真高原咖啡种植为材料设置相关试题,涉及伊真火山游客不多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硫磺及酸性气体味道刺鼻,且对人体危害极大,会对游客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地处爪哇岛东部,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步行距离较长,对游客体力要求较高;景点单调,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差。20.[选修6:环境保护]昆明市东川区石灰岩广布,石漠化严重。为治理石漠化,当地实施了“光伏+集水灌溉+生态修复”项目,取得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下图示意“光伏+集水灌溉”系统的组成。从雨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率角度,分析“光伏+集水灌溉”系统有利于当地植被恢复的原因。 【答案】光伏阵列具有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增加植被恢复的可用水量;利用太阳能光伏板、集水槽和蓄水池等设备收集雨水,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同时减弱雨水对植被的破坏;采用滴灌的灌溉技术,旱季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植被恢复。【解析】【分析】本题以“光伏+集水灌溉”系统的组成为材料,涉及分析“光伏+集水灌溉”系统有利于当地植被恢复的原因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7-17 00:00:01 页数:14
价格:¥2 大小:2.2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