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金华一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命题、校对:高一语文组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①如今,诗歌公众号已经成为不少人晚间精神生活的一个私密角落。“为你读诗”与“读首诗再睡觉”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的简介是:“为你读诗,给灵魂片刻自由。每晚10点,从这里开始我们的诗意生活。”后者是:“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衰老。每晩10点,为你读首诗。②这些诗歌公众号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两大要素:功能的有效性与私人时间的约定。于是既保证了“意义”这一功利主义的必然追求,又承诺了异化劳动之外的个人自由时间。此二者显然构成悖论,但是在诗歌公众号中得到了统一。③在追寻、阐释、实践这种高级意义的过程中,诗歌公众号推崇的“诗意”美学风格逐渐成形。理想、自我、情感成为诗歌公众号挚爱的主题。它们选择的诗歌,倾向于凸显浪漫主义风格,将诗意和自然意象密切联系,草木、花朵、星光……这些词汇频繁闪现,编织出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的田园之梦。在公众号主播优美的朗诵声线中,虚拟性的诗意空间被建立起来。诗歌公众号决心要“反抗焦虑”,试图给出一种温柔平滑的夜之抚慰。人们借助对诗歌商品的消费,将美与生活建立了切实联系,达到自我愉悦。④有批评者认为诗歌公众号对诗歌发展的多元生态是不利的。但欲使大树开枝散叶,首先需使其成活;同理,想让诗歌有一个多元发展的生态,首先需打破诗歌圈固化的僵局。诗歌公众号的流行,也可以视为诗歌不死的一个标志,看上去日益小众化、圈子化的现代诗歌,在新媒体全面介入后,成为了流行之物,被广大受众消遣。在诗歌公众号培养一批诗歌爱好者之后他们必将分流分享,成为专业读者甚至创作者,促进多元诗歌生态的形成。⑤流行之物总带有一定的导向性,诗歌公众号在选择诗歌时,既要保持诗歌的审美品位,又要兼顾大众的阅读期待,同时还要将诗歌包装为文化产品。这种打造方式是否会拉低大众的审美?不可忽视的是,充分包装在降低读诗难度的同时,确实也限制了对诗歌更为自主的理解。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诗歌作品大同小异,变成了浅显的“金句”。但幸好大众审美并不是被动的,它是一个会自省、会生长的有机体。如 果心灵鸡汤风格的抒情诗过分泛滥,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弃之而去。⑥诗歌公众号会不会割裂诗歌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以近期引发热议的“新疆棉花事件”为例。一些国外服装品牌发表了不再使用新疆棉花的声明,“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新疆:一场邂逅,就足够美丽”为题的特别推送,呈现诗人和作家笔下的大美新疆。这些推送以文艺的方式有效回应了现实。(摘编自何瑛《晚上10点的微信读诗,为什么吸引人?》)材料二:①诗歌在社交媒体的火热发展固然可圈可点,但火热的背后理应给予冷静的思考。②首先,在消费主义的驱动下,诗歌的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主要表现为资本进驻与广告投放。“诗意生活”只不过是一种数字幻境,除去第一条推送,诗歌公众号剩下的内容均是以“诗意”为名的商品营销。正如阿多诺所言:“文化工业为了追逐利润和文化的同质性,不惜剥夺‘本真’文化所具有的批判功能和协商方式,使其丧失了‘说不的勇气’。商业化的过程导致了‘本真’文化的贬值,通过将它变成待售商品的方式降低了准入的门槛。③其次,诗歌变得娱乐化。在社交媒体中,长久压抑的诗歌在自由、自我的媒介语境中得到释放,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都有一种“快感”重拾的体会,这种“快感”的失而复得驱使受众对诗歌进行过度消费,诗歌被娱乐化为一种日常的消遣。特别是诗歌与明星的结合,加重了诗歌的娱乐性质,使诗歌被当成日常生活的娱乐符号被受众消费,忽略诗歌内容、深层意义,而去消费读诗的明星,或者仅是对读诗人的声音进行消费。④诗歌依托社交媒体得到推广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让诗歌重新回归生活的中心却也使诗歌陷入“庸俗化”的陷阱。作品不再按照年代、流派等标准划分,而是被拉到了同水平,成为均质、庸俗的内容物。它们能否出场,取决于是否与当下生活状况乃至舆论热点相匹配。诗歌创作与传播的“把关人”缺失,导致诗歌作品主题分布不平衡、质量良莠不齐。除了付费阅读的诗歌专辑外,诗歌公众号中每天一篇诗歌主题的选择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寻,无论是读诗的人还是诗本身的质量都得依据不同受众的喜好具体分析。这实质是一种将诗歌庸俗化传播的表现,是一种对受众心理的顺从。换言之,诗歌公众号并没有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或者通过对某一类诗歌的传播达到一个效果,其只是做诗歌的搬运工,这样就很难保证传播的质量。(摘编自柳家旺《社交媒体中的诗歌传播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公众号在功能上统一了构成悖论的功利主义追求和异化劳动之外的个人自由时间。B.诗歌公众号为人们编织出一个田园梦想,这与其只选择浪漫主义诗歌作为内容有关。C.阿多诺认为“本真”文化商业化,虽让文化门槛变低,却不利于“本真”文化的提升。D.依托社交媒体的诗歌作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与诗歌创作与传播的“把关人”缺失有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诗歌公众号推崇的美学风格、主题,选择的诗歌类型,都是其试图“反抗焦虑”、给予现代人温柔抚慰的尝试。B.从眼前看,诗歌公众号是用流行的方式培养诗歌爱好者;从长远看,它们也是在培养隐藏的专业读者和创作者。C.诗歌公众号的受众常常会忽略诗歌的内容,而去消费读诗的明星,若将诗歌与明星分离,就能够避免诗歌娱乐化。D.除付费诗歌专辑外,诗歌公众号推送的诗歌主题依受众喜好而定,这显示了它们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3.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诗歌传播商业化”观点的一项是()A.某诗歌公众号推送了《在这里,诗意地享受美食》一文,用优美的语言推广介绍了北京的四家餐厅。B.苏东坡是一位“快乐的天才”,某诗歌公众号以他为主角,策划了一期“半在尘世半为仙”的内容。C.余秀华走红后,某诗歌公众号推出了12期的诗歌系列《遇见》,将余秀华、梅婷、春妮集合到一起。D.某诗歌公众号将往期内容制作成有声作品集,把它们放在公众号底部的“诗意生活”栏目,进行展示。4.材料一中的第④段和第⑥段分别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概括材料一针对材料二说法的正面观点。材料一材料二①诗歌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②诗歌变得娱乐化③诗歌陷入庸俗化陷阱【答案】1.B2.C3.A4.①比喻论证,用“树木生长”论证诗歌要打破固化的僵局;形象易懂,浅显透彻。②举例论证,列举了“新疆棉花”的例子;通过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说服力。5.①人们借助诗歌公众号,将美与生活建立联系,达到愉悦,获得“诗意”。②将诗歌视为流行物进行消费,能够打破诗歌固化的圈子,促进它的传播。③大众不会被动接受同质、庸俗的诗歌内容,会进行自主选择。【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偷换概念。材料一指出选择的诗歌“凸显了浪漫主义风格”,并非“浪漫主义诗歌”;且是“倾向于凸显”,并非“只”是浪漫主义诗歌。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绝对化。材料二认为“诗歌与明星的结合加重了娱乐性质”,两者分离并不能杜绝娱乐化。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推广介绍餐厅体现了资本进驻,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诗歌传播商业化”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结合“欲使大树开枝散叶,首先需使其成活;同理,想让诗歌有一个多元发展的生态,首先需打破诗歌圈固化的僵局”分析,此句用“大树开枝散叶”比喻“诗歌的发展”,强调打破固化僵局的重要意义,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更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结合“以近期引发热议的‘新疆棉花事件’为例”可知,此处运用了举例论证,以“新疆棉花事件”为典型例,论证了“诗歌公众号不会割裂诗歌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这种论证手法的使用,使论证更充分,说服力更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概括观点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材料一针对材料二说法的正面观点。根据题干,首先明确材料二列举的是反面观点,然后从材料一找到与材料二对应的正面分析,概括出正面观点即可。针对材料二“诗歌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分析材料一第三段“人们借助对诗歌商品的消费,将美与生活建立了切实联系,达到自我愉悦”,概括出:人们借助诗歌公众号,将美与生活建立联系,达到愉悦,获得“诗意”。针对材料二“诗歌变得娱乐化”,分析材料一第四段“想让诗歌有一个多元发展的生态,首先需打破诗歌圈固化的僵局”“诗歌公众号的流行,也可以视为诗歌不死的一个标志,看上去日益小众化、圈子化的现代诗歌,在新媒体全面介入后,成为了流行之物,被广大受众消遣”,概括出:将诗歌视为流行物进行消费,能够打破诗歌固化的圈子,促进它的传播。 针对材料二“诗歌陷入庸俗化陷阱”,分析材料一第五段“幸好大众审美并不是被动的,它是一个会自省、会生长的有机体。如果心灵鸡汤风格的抒情诗过分泛滥,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弃之而去”,概括出:大众不会被动接受同质、庸俗的诗歌内容,会进行自主选择。(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危险的人物王鲁彦夏天的一个半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侄子,刚从T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他穿着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应重而且威严。他在许多中学校、大学校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伊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一切都还满意,只有一件,邻居们不以为然。那就是子平的衣服,他把领子翻在肩上,前胸露着一部分的肉。外衣上明明生着扣子,却一个也不扣。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彳亍地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久,又彳亍地往山顶走。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奇异的事还有。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他坐在桠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雷声如从远的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那是子平。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大家都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娘的!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什么叫做农民协会!狗屁!害人的东西!” 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有一种不堪言说的疑惑,同时涌上了大家的心头: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是子平在其中唆使,加上平时的鄙视,便生出了仇恨。炊烟在各家的屋上盘绕,结成了一个大的朦胧的网,笼罩着整个村庄。夜又从不知不觉中搬下幕来,使林家塘渐渐入于黑暗的境界。不久,奇异的事发生了。有人看见头上有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做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显然这个人已出现在林家塘了。这消息像电似的立刻就传遍了林家塘。有几个人便相约去讽示惠明先生,探他的意见。邻居们走后,惠明先生非常地生气。他怒气冲冲地叫女仆把子平喊来。“你知道农民协会吗,子平?”他劈头就是这样问。“知道的。”子平毫不介意地回答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不平等。不种田的人有饭吃,种田的反而没有饭吃。”惠明先生一肚子的气愤。烟越吸越急,怒气也愈加增长起来。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七八年来,他在林家塘是一个最有名声的人,他像一个阎王,一句话说出去,怎样重大的案件便解决。他几十年心血所争来的名声,眼见得要被这畜生破坏了!新的思想随着他的烟上来。他在夜间请了村中几个地位较高的人秘密商量许久,写好一张报告,由他领衔,打发人送到县里。第二天早晨,这消息便已传遍了。大家都觉得心里有点痒痒,巴不得这事立刻就发作。第三天早晨,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冒了出来,渐渐混合在雾里,使林家塘更沉没在朦胧中。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阿武婶拿着洗净了的一篮衣服回来,忽然听见一阵橐橐的皮鞋声。她回头细看时,那人已隐没在雾中了。林家塘没有第二个人穿皮鞋,她知道那一定是子平逃走了。她急忙跟着皮鞋声追去。路上遇到了明生,便叫他跟去,因为她自己是小脚,走不快的。雾渐渐淡了起来,隐约中,脚步声忽然没有了,子平已走入小路。“哼!看你往哪里逃罢!”明生喃喃地说着。忽然树林中起了一声狂叫,吓得他连忙站住了脚步。对面的山谷猛然又应答了一声。他看见子平捻着拳头在那里打起拳来了。他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雾已完全敛迹,太阳很明亮地照着。明生忽然看见对面来了十几个人。前面走的都背着枪,穿着军服,后面的是林家塘的邻居们,为首的是惠明先生,他们似已知道子平逃走,追了来的。“逃走了,逃走了!”大家都大声地喊了起来,“快去,快去!怕有手枪呢!”那些兵很快地卸下刺刀,装上子弹,往树林包围了去。子平似已觉得,飞步往树林外逃去。突然间,一阵噼啪的枪声,子平倒在田中了。大家围了上去。有几个兵士跑到他的屋子搜查。证据是一柄剑。 溪流仍点点滴滴地流着,树林巍然地站着,鸟儿啁啾地唱着快乐的歌,各色的野花天天开着,如往日一般。即如子平击倒的那一处,也依然有蟋蟀歌唱着,蚱蜢跳跃着,粉蝶飞舞着,不复记得曾有一个青年凄惨地倒在那里流着鲜红的血……呵,多么美丽的乡村!1927年(选自《鲁彦作品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明生、仁才用“难以入目的丑态”评说子平,阿武婶听见子平逃走的皮鞋声便急忙追去,林家塘人的种种言行表明了他们对子平的抵触心理。B.小说中惠明先生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批评子平,表明他对子平理解却不支持的矛盾心理,但是对声誉和利益的重视,迫使他最终将子平告发。C.与《祝福》反衬的收尾手法一致,小说结尾选取鸟儿、野花、蟋蟀、蚱蜢、粉蝶等生机盎然的自然生灵,衬托了子平凄惨的命运,更添悲凉色彩。D.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子平在林家塘受关注、被猜疑直至谋害的全过程,拉开了读者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更客观灵活地展现了林家塘的人情世态。7.概括危险人物的“危险”特征。8.文中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太阳”,试分析其表达效果。9.探究小说中的林家塘与鲁迅《祝福》中的鲁镇的相似之处。【答案】6.B7.①不同于传统的穿着;②自由不羁的举止;③平等民主的思想。8.①第一处渲染了子平将被谋害的不清明的社会氛围;②第二处暗含了真相大白,真相是无关紧要的证据——一柄剑,却以子平惨死为代价,形成反差,颇具反讽意味;③前呼后应,使结构更完整。9.①地域属性:封闭、聚居性的小地方;②群体心理;蒙昧、无知、麻木(看热闹,煽风点火);③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迷信思想,陈规陋俗。【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表明他对子平理解却不支持的矛盾心理”错误,原文“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表明惠明先生不理解且非常痛恨子平的举动。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子平的衣服,他把领子翻在肩上,前胸露着一部分的肉。外衣上明明生着扣子,却一个也不扣”可 概括出,不同于传统的穿着;结合“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奇异的事还有。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他坐在桠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可概括出,自由不羁的举止;结合“因为不平等。不种田的人有饭吃,种田的反而没有饭吃”可概括出,平等民主的思想。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处“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太阳也不能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暗示子平将要被害。子平本是具有进步思想,为农民利益发声的进步青年,但其行事却不被村民理解,村民还想加害他,迷蒙暗淡的氛围渲染了子平将被谋害的不清明的社会氛围;第二处“太阳很明亮地照着”对应“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暗含了事情真相大白,“有几个兵士跑到他的屋子搜查。证据是一柄剑”,真相是无关紧要的证据——一柄剑,却以子平惨死为代价,形成反差,颇具反讽意味。两处关于太阳的描写一淡一亮,情节上一个不明朗,一个真相大白,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完整。【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内容,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①地域属性:“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鲁镇和林家塘一样也是农村,都是封闭、聚居性的小地方。②群体心理:结合“只有一件,邻居们不以为然。那就是子平的衣服,他把领子翻在肩上,前胸露着一部分的肉。外衣上明明生着扣子,却一个也不扣……‘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有人看见头上有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做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林家塘人不能接受新事物,面对自然现象没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人云亦云;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的围观,对神权的敬畏等和林家塘人,透露着蒙昧、无知、麻木。③乡土文化:惠明先生亲自告发了儿子,林家塘人认为……“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这些情况就和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改嫁败坏风俗,不能再参与祭祀一样,他们都有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迷信思想,陈规陋俗。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谓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草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半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乙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深与韩绛、绛弟维交。神宗在颖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七年春,灭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帝亦疑之,遂罢为知江宁府。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要结发戴冠,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称为“弱冠”。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管理者是礼部尚书。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皇位、王位继位者的人。D.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书信类,专指臣下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奏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从小深得母亲教诲,博闻强记,曾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激励他成为范滂那样的人。B.苏轼当政徐州,遇到水灾,他阻止富人弃城而逃,并身先士卒,率领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言辞激烈,不欢而别。D.王安石治旱乏术,遭到大臣攻击。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他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办法,大臣借机攻击,最终被贬出朝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14.苏轼在朝中知名,而王安石在朝中不知名,而两位都能引起皇帝的注意,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简要概述。【答案】10.A11.D12.C13.(1)河水将要毁坏城墙,情势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抗洪)。(2)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3)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都不能往下吞咽了。14.①苏轼才学好,做得一手好文,得宋神宗夸赞;②宋仁宗夸赞苏轼知政方略:③王安石是因为韩维的称赞和举荐而得到宋神宗青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止”做“雨”的谓语,主谓句其后断开,排除BD;“以”是目的连词,“以守”后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属书信类”错误。疏,属于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奏章。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欢而别”有误,由苏轼“戏(开玩笑)曰”“安石笑而不言”可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害”,毁坏;“事”,情势;“虽”,即使;“且”,暂且。(2)“视遇”,重视厚遇;“反覆”,书信往来;“具”,详细地;“见”,我。(3)“以”,用;“事”,侍奉;“礼”,礼遇;“西”,向西。【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①“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苏轼才学好,做得一手好文,得宋神宗夸赞;②“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半相矣。’”宋仁宗夸赞苏轼知政方略:③“神宗在颖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王安石是因为韩维称赞和举荐而得到宋神宗青睐。 甲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苏轼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泊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说:“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乙王安石本是楚人,在朝中并不知名,和韩绛、韩绛弟韩维深交。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政策的方法。”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 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熙宁七年春天,全国久旱不雨,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宋神宗满脸忧虑,对着朝臣们叹息不已,想要废除那些不好的法度。王安石说:“水灾和旱灾经常会遇到的,即使是尧帝和商汤也在所难免,这些不值得引起皇上的忧虑,只是应当整治人事来应对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将他所见到的流浪百姓扶老携幼的困苦状况绘制成了图画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由王安石所导致的,赶走王安石,上天一定会下雨。”宋神宗也开始怀疑他,于是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贬为江宁知府。(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①黄庭坚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①崇宁元年(公元1102)黄庭坚遇赦返回江西故乡,行至岳阳楼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投荒”句写诗人历尽坎坷,“鬓毛斑”与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法类似,同样强调了诗人年华易逝。B.“生入”句写诗人劫后重生,化用了班超典故,班超从军西域,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C.“满川”句中的“川”指洞庭湖,而“风雨”既指现实中的风雨,也暗指了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D.“银山”句写出了君山在满川风雨之中,被水雾蒙上了一层银色,成了“银山”,更显出君山的空濛。16.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题材相同,而诗人登楼所见所感却并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5.D16.①杜诗登楼所见的是洞庭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诗人由登楼引发了对老病孤独之身世的感慨,并寄托了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 ②黄诗登楼所见的是君山,“绾结湘娥十二鬟”描绘了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诗人冒雨登楼抒发了放逐归来的欣喜之情,寄托了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银山’句写出了君山在满川风雨之中,被水雾蒙上了一层银色,成了‘银山’”错误。“银山”句的意思是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愜意)。“银山”指波浪,而非君山。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可知,杜诗登楼所见的是洞庭湖,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可见,这两句是写洞庭湖,境界宏阔。结合后两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知,诗人由登楼引发了对老病孤独之身世的感慨,并寄托了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深刻地显示出了杜甫晚年时精神痛苦的状态。从“岳阳楼上对君山”“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可知,黄诗登楼所见的是君山。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看到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诗人感叹自己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暗含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结合注释①“崇宁元年(公元1102)黄庭坚遇赦返回江西故乡,行至岳阳楼所作”的写作背景,诗人历经磨难,长途漂泊,在风雨中独上高楼,借“生入瞿塘滟滪关”“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抒发了放逐归来的欣喜之情,也寄托了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名句名篇默写(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誉,但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而“_________________”则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3)《侍坐》中,写孔子以假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至丹以荆卿为计②.始速祸焉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⑤.如或知尔⑥.则何以哉⑦.千里澄江似练⑧.翠峰如簇⑨.廊腰缦回⑩.檐牙高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谦、澄、簇等。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1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B.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体现人们的“好生之仁”。C.“昨日蒙教”,“蒙教”指的是承蒙您赐教(指来信),是一种谦辞。D.“见恕”,请对方原谅自己。类似的表达还有“见教”“见谅”“见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言实词,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错误,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C.“谦辞”错误,蒙教指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是敬辞。D.“……类似的表达还有……‘见外’”错误,“见外”意思是“指当外人看待”,这里的“见”意思是“看待”,而“见恕”“见教”“见谅”中的“见”都偏指“我”,用法不同。故选B。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B.而议事每不和每:常常C直走咸阳走:通达D.李牧连却之却:退却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D.“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句意:李牧连续多次使他们退却。故选D。20.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董之以严刑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③多于在庾之粟粒④戍卒叫,函谷举⑤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⑥不吾知也⑦冠者五六人⑧若属皆且为所虏⑨敢以烦执事A.①③/②⑥/⑤/④⑧/⑦/⑨B.①④/②⑧/③⑥/⑤/⑦⑨C.①③/②/④⑤/⑥/⑦⑨/⑧D.①④/②/③⑥/⑦⑨/⑤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状语后置句,“以严刑”作“董”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严刑董之”。句意: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②宾语前置句,“自”为“戒”的宾语而前置,正常语序应为“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戒自”。句意:假如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③状语后置句,“于在庾之粟粒”作“多”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在庾之粟粒多”。句意:比仓谷里的粟粒还要多。④被动句,无标志。句意:戍边的士兵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⑤判断句,以“……也”为标志。。句意: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⑥宾语前置句,“吾”为“知”的宾语而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吾也”。句意:人们不了解我。⑦定语后置句,“五六人”是“冠者”的定语而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五六人冠者”。句意:五六个成年人。⑧被动句,以“为所”为标志。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⑨省略句。应为“敢以(之)烦执事”。句意: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①③状语后置句;②⑥宾语前置句;④⑧被动句;⑤判断句;⑦定语后置句;⑨省略句。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林林总总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21.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D.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答案】21.源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22.C【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说中国历史时间长,可填“源远流长”。源远流长:一般指事物的表面,主要是说事物的源头,指时间长的事物。第二空,此处指人们非常喜爱或经常谈论这些美食,可填“津津乐道”。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第三空,结合“推杯换盏之时”可知此处是指宴饮中的情景,可填“觥筹交错”。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在一起饮酒的热闹情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三处语病。其一成分残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作状语,应该补齐介宾短语,即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前加“在”,构成介宾短语“在……里”;其二,不合逻辑,主客颠倒,“食客们”是施动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是受动者,应该是“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其三,搭配不当,用词错误,“感悟”主要强调心理上的妙觉、顿悟,而“感动”是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这里选用“感悟”更合适。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有问题尽管问!”是ChatGPT与用户聊天的开场白,只要你输入问题,它就会生成一份“近乎完美”的回答。ChatGPT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辅导老师”。有研究者认为,向机器人提问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一些学生恰恰不知道“问什么”,尚未建立起真正的“问题意识”。学生如果连“问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就没法很好地使用“Al”这类工具。上述材料也能在更广泛的人生领域给人以启示。在人工智能浪潮不断袭来的时代,你如何看待“问题意识”和人生的关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人生百问,无问西东“人类是将自己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马克思·韦伯之要言妙道发人深省,切中人与世界不可割裂的本质,AI浪潮席卷的当下,问题意识在与AI的提问学习中所占的比重愈重,其于人生之意义亦在社会中彰显。问题意识有其缘自,人生百问,方能无问西东。问题意识者,现象之剖析叩问也。它不是无头苍蝇般的胡言,而是经过对这一事件的审慎思考后对其特性的探寻。“有问题,就会有答案”,正因人们对事物的运作方式有所意愿而去探究,方有ChatGPT的横空出世。如何利用问题意识在人工智能的风口浪尖服务于人生,早已成为亟需解决之问。首先,拥有问题意识,才会激发我们去对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对“AI发问”是利用好人工智能的前提条件,亦是物质层面的问题解决。若非藉于此,就好像千年前那位仰望星空的猿不再对生命有所追问,哲学与文明亦无从发轫。人们就将成为只知接受信息而不知发问的“收纳盒”,毫无个人意志可言。问题 意识带领我们去认识人生中的问题,从而拥有更全面广阔的认知。认识外物也认识自己,“问题意识”教我们为人生提供更全面的认识。“对自我发问”方可跳脱扁平化人格的囹圄,塑造丰满多元之我。瞿秋白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却又偏偏在就义前抢出一篇《多余的话》,以自我之叩问为后人留下一个立体自剖的背影。问题意识让我们对于自我之人生更加清晰,无论扬长避短抑或是查漏补缺,多问个为什么,便是展现了自我提升的决心,让我们“看见不可见之物”。认识外物与扪心自问,本质终要回归对时代的发问。“人是万物的尺度。”对“自嚣”“他嚣”的锻造都将熔铸于时代洪流中,成就一个大写的“人”。君可见,“天问”问天,向寥廓宇宙借屈原之口问出了中华巨龙的英姿;君可见,毛泽东一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道尽时代青年冲破藩篱的豪情壮志。正是经过了“百问”的洗礼,人类之价值方能在“渊深在中,清热发外”中熠熠生辉。问题意识问到最后,带我们走向人生之“天地大同”,问出自我人生坐标的定位,问出楔入时代罅隙的踔厉奋发。人生百问,方可无问西东。“百问”是对自我意志觉醒之清醒,亦是对未来道路之明晰。“无问”不是不问,而是“无需问”,这方是我们“百问”的终极目的。“沿路得其自”,乘问题意识之帆。我们以百问之昂扬,致“无问”西东的坦荡与从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这道题目提示部分以在人工智能浪潮不断袭来的时代任务的形式规定了论题“问题意识”与人生的关系。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呈现了ChatGPT强大的功能,第二段展现了面对强大的学习工具,一些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以致无法高效利用这一聊天机器人的尴尬处境,也暴露了我们教育过程中,其存在的重知识接受轻问题发现以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如今AI革命让我们讲一步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当获取知识变得更容易,利用人工智能高级工具可以很大程度上将人从简单的重复性中解放出来,人超越机器的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哪些方面的工作是机器所无法取代的?面对正在汹汹袭来的人工智能浪潮,人应该怎样摆正自己的价值坐标?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运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之外,“问题意识”还是人与机器的重要差异,是人作为能思考的个体的可贵品质。而这一品质的价值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下变得尤其突出,我们应该以AI革命为契机,自觉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创造知识的能力,让智慧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对此,审题立意时,首先应当理清、点明关键问题: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对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挑战时,首先需要意识到自 己面临的是一个问题,并着手思考能否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问题意识不够强,就会变得迟钝和被动,无法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案。人工智能的时代为什么需要“问题意识”,与人类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如何培养“问题意识”?虽然人工智能能够为我们提供“近乎完美”的解答,但是人工智能本质上只是客观机器数据的集合,没有生命,缺乏情感,也无法真正理解我们的问题。凭借人工智能的答案,我们仅仅得到的是表面的解决方案,却很少能够让我们达到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的状态。只有当我们自身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才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在机器不能替代的人文智慧方面,展现我们的真正价值。这其中包括深入探究和分析问题,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在此基础上,考生也可以拓展思路,从学习、认知之外的领域探讨“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如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落后现象,也应该有“问题意识”,保持对现实弊病的敏锐直觉,提高对问题的关注热情,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重视社会潮流、思想观念的嬗变,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消极倾向,在有限的范围内对社会施加积极影响等。行文过程中,要有人工智能的时代意识,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谈“问题意识”与人生的关系,首先对“问题意识”的内涵作必要的界定,集中阐述自己对“问题意识”与人生关系的理解,即“问题意识”重要性正反两个方面,重点从“为什么”部分论述“问题意识”对人生的意义,也可以分析“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还可以更进一步的谈论当今时代如何做,即应具有怎样的“问题意识”。立意:1.以问题意识启发创新人生。2.提出问题,比得到答案更重要。3.AI时代,更须保持敏锐的问题发现能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政治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12 06:57: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7.5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