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天津市九校2023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九校2023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九校联考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第Ⅰ卷(共33分)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祖先创作的诗歌精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深挚情感的有韵律的文学样式。它所抒发的感情比散文更浓烈、更醇厚,讲究()、语近情遥,具有一种简约含蓄之美。古典诗歌要求在限定的字数里,尽可能表达由丰富的内容,文字要最大限度地向内浓缩,而意蕴应最大限度地向外延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寥寥数语中,包孕着无穷的意蕴,含而不露,()。由于追求简约含蓄之美,。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所谓诗歌鉴赏,就是要披文入情,含英咀华,反复吟味,用艺术再创造去填补空白、垫平壑谷,真切而深刻地()诗作的意境之美。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言简意赅意犹未尽领会B.言简意赅余味绵长领略C.言之有物余味绵长领略D.言之有物意犹未尽领会2.下列填入文中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表达题旨B.使得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传达题旨C.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传达题旨D.使得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表达题旨3.下列与文段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B.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被后入赞为“南宋最勇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将军”。与苏轼合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C.《登高》和《蜀相》都是杜甫所做的怀古诗。怀古诗常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寄托情思。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其中“雪”的意思一致,都指似雪的白色浪花。【答案】1.B2.A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言简意赅:语言简明而意思完备。言之有物:写文章或讲话不空洞,有实际内容。结合原文“它所抒发的感情比散文更浓烈、更醇厚……语近情遥,具有一种简约含蓄之美”可知,此处是说语言简明而意思完备,故选“言简意赅”。第二处,余味绵长:形容事物的性情未尽,耐人寻味。意犹未尽:还没有尽兴。结合原文“在寥寥数语中,包孕着无穷的意蕴,含而不露”可知,此处是说还没用尽兴,故选“意犹未尽”。第三处,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领会:领悟了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结合原文“真切而深刻……诗作的意境之美”可知,此处是说对诗作的意境之美进行辨别欣赏,故可填“领略”。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根据前文“由于追求简约含蓄之美”和后文“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知,此处是说诗人的做法”,由于”和“使得”造成主语残缺,排除BD;“传达”和“题旨”搭配不当,排除C。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登高》和《蜀相》都是杜甫所做的怀古诗”错误,《登高》不是怀古诗。故选C。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近几年,很多高质量产地农产品热销全国,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数据显示,在烟台、大连、丹东、阿克苏等畅销农产品产地,县域农村地区的消费连年高倍数增长,农村地区网购的成交额增速,数倍高于所在城市整体的增速,成为消费增量的重要动力。(摘编自《2022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报告:县域农村“新消费”蓬勃发展》)材料二:站在全新的“赶考路”上,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的号角越吹越响亮。广大基层干部要握牢“三农”这把时代“火炬”,更要“目光向下”,借以制度、科技、生态这三个抓手,努力挖掘广袤乡村土地中蕴藏的无限潜力与后劲。在长久以来的实践中,基层自治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发展,引导村民开展基层自治,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将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转化为“建设者”“参与者”,把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转变为动力,赋能乡村振兴蓬勃发展。基层干部要把握政策方向,落实补贴等激励政策,主动联系“种粮大户”“种菜大棚”等乡村农业“头部”成员,积极与当地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企业保持信息互通,关键时刻能够做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将先进的数字化、科技化农业生产方式引入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注入“数字能量”,助力农业高效发展。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把握其中的“黄金分割点”,既要抓经济,也要保环境。除了做好退耕还林、落实休渔期制度等“基本功”,也要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 (摘编自杨诚《以“三个抓手”助力“三农”发展》)材料三:引才是人才事业的基础,只有源源不断的各类人才涌入乡村,才能彰显乡村活力。一则,要从高校引才,注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响应国家政策,突出选调生、大学生村干部、西部志愿者等群体在高校中的招录比例,让年轻人怀揣梦想、带着情怀到乡村干事创业。二则,要将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引流、回流,把好的理念、经验、阅历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的具体做法。人才亦是如此,并非一出生就贴上了“人才标签”,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成长,才能在各自领域拔尖,成为领军人物。因此,要做好培育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不断充沛知识,增长才能,达到人才标准。引才、育才是前提,留才是关键,只有真正留住人,留住人心,乡村的发展才会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摘编自毛龙《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源动力》)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高质量产地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成交额节节高升,这成为农村整体消费增量的主要原因。B.近三年,全国各区域的农村网购用户数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相比其他地区最为突出。C.县域农村网购荔枝、木瓜等水果的年均增长率较高,说明农村食品消费走向尝鲜吃好,也说明县域农村消费已全面升级。D.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未来他们对荔枝、木瓜的需求量仍将大于对葡萄、草莓等水果的需求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应积极开展基层自治,不仅使农民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更成为建设者和参与者。B.数字经济助力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及消费,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地区人民生产水平和消费实力的提升。C.壮大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既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就业,也要做好退役军人和致富带头人引流、回流工作。D.保护环境是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而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是保护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近三年县域农村网购水果消费趋势看,成交额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水果是荔枝,它也将成为今后成交额年均增长率最高的冠军水果。B.实现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只要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转变为动力,就能站在全新的“赶考路”上,一路向前。C.助力农业高效发展,要将数字化、科技化农业生产方式引入田间地头,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D.引才、育才是乡村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提,因此留住人才,乡村的发展才会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答案】4.B5.D6.C【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和分析图表能力。A.“这成为农村整体消费增量的主要原因”错误,于文无据。原文说“农村地区网购的成交额增速,数倍高于所在城市整体的增速,成为消费增量的重要动力”,说明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并不能表明“这成为农村整体消费增量的主要原因”。C.“也说明县域农村消费已全面升级”错误,无中生有。“县域农村网购荔枝、木瓜等水果年均增长率较高”只能说明县域农村水果的消费增长,不能说明“县域农村消费已全面升级”。D.“未来他们对荔枝、木瓜的需求量仍将大于对葡萄、草莓等水果的需求量”错误,曲解文意。图表只是分析了近三年的消费趋势,不能由此推断“未来他们对荔枝、木瓜的需求量仍将大于对葡萄、草莓等水果的需求量”。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D.“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是保护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除了做好退耕还林、落实休渔期制度等‘基本功’,也要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不能看出“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是保护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推断信息的能力。A.“它也将成为今后成交额年均增长率最高的冠军水果”错误,无中生有。图表只是分析了近三年的消费 趋势,不能由此推断“它也将成为今后成交额年均增长率最高的冠军水果”。B.“只要……就”错误,表述绝对。原文是“把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转变为动力,赋能乡村振兴蓬勃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措施,不是充分条件。D.“因此留住人才,乡村的发展才会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引才、育才是前提,留才是关键,只有真正留住人,留住人心,乡村的发展才会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引才、育才是乡村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提”与“留住人才,乡村的发展才会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不是因果关系。故选C。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枢密韩太尉书宋代·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燕、赵间豪俊游游:远游B.恣观终南、嵩、华之高恣:尽情 C.天下之所恃以无忧恃:依靠D.将归益治其文治:研习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充乎天地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称其气之小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此二子者石之铿然有声者D.以知天地之广大谨拜表以闻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B.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C.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D.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10.下列六句分编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在写文章方面赞同的观点的一项是()①辙生好为文②然文不可以学而能③气可以养而致④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⑤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⑥而辙也未之见焉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③⑥D.①⑤⑥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具体说明了“养气”的新含义,强调了后天的修养,还论述了怎样“养气”的问题,篇末点明写作意图。B.苏辙曾说过,他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后人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C.苏辙自到京城,因没有见到韩太尉而心存遗憾,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来激发自已的雄心壮志。D.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推论严密,强调了“养气”“治文”的重要性。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113.苏辙认为,“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面致”,就选文谈谈如何养“气”。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案】7.A8.D9.B10.C11.B 12.(1)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2)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13.(1)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2)到文人汇聚的地方,聆听大家宏大雄辩的议论,和贤士大夫交游。(3)结识德高望重老师,努力成为他的学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游:交游。句意: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在;……的样子。句意:充塞于天地之间。/茫茫的江面让人感觉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B.结构助词,的;代词,它。句意: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C.……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这两个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D.都是连词,表目的。句意: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辙年”是主语,“少”是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排除AD;“非有”的宾语是“取于斗升之禄”,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⑤是叙述,不属于作者观点;④是作者对孟子文章的评价。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苏辙曾说过,他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错误。由原文“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可知,善于培养浩然之气的是孟子。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且夫”,况且;“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方面;“虽”,即使;“何”,什么。(2)“苟”,假如;“以为”,认为;“辱”,屈尊;“幸”,感到幸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可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结合“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可知,到文人汇聚的地方,聆听大家宏大雄辩的议论,和贤士大夫交游。结合“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可知,结识德高望重的老师,努力成为他的学生。参考译文: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 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第Ⅱ卷(共117分)四、(25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罢官,加之牙齿病痛,内心愁苦之情用一“凉”字全部托出。B.颔联“脱屦”“敷衾”的动作,看似平淡,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C.在诗人眼中,定林幽静的环境适宜修身养性,祛除心中的烦忧。D.这首诗即兴即事,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2)赏析诗歌颈联。(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A(2)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3)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所以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内心愁苦之情”错。“凉”应为“清凉、凉爽”之意,表达了用甘冽的泉水漱口后舒服的感受。 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为人称道。诗人欲留流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这两句诗意思是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无处寄托,悲鸣的虫音也可以成为动听悦耳的音乐。“悲虫亦好音”看似不台常理,但却恰恰反映了诗人的旷达胸怀。从注释可知,此时诗人处于被罢官当中,但诗中却无伤感之情,首联中诗人用甘冽的泉水漱口感到非常舒服,坐在狂野之中内心的烦忧得以平息,颔联中诗人“脱屦”“敷衾”的动作更是展现出洒脱之态,颈联中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由此可知,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15.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2)《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3)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4)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5)当今,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义之财丝毫不取的意思,倡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官作风。【答案】①.三顾频烦天下计②.《小雅》怨诽而不乱③.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④.迷花倚石忽已暝⑤.苟非吾之所有⑥.虽一毫而莫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频烦”“怨诽”“倚”“暝”“毫”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亲亲麦子张佐香 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的心坎上。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棵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挤在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麦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刽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就,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瞪拜,诚谢敬仰!(选自《诗意的栖居》)16.下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浸润(qīn)铿锵(qiāng)涟漪(yī)坦露B.田畴(shòu)吐露(lù)掬起(jú)拨节C.袅袅(niǎo)血脉(xuè)哺育(pǔ)一绺D.膜拜(mó)雕塑(sù)麦穗(suì)国徽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生动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对麦子有很深的感情,例如第⑤段,我捧起麦穗,嗅着麦香,感受与麦子的亲近。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18.理解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的含意。19.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20.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原因。【答案】16.D17.BE18.①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②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19.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举例: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②作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子、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20.①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②人类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的。③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麦子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④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A.“浸润”的“浸”应读作“jìn”;“坦露”的“坦”应写作“袒”。 B.“田畴”的“畴”应读作“chóu”;“掬起”的“掬”应读作“jū”;“拨节”的“拨”应写作“拔”。C.“哺育”的“哺”应读作“bǔ”。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B.“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错误,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错误,文中没有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只有拟人,如“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挤在地住在一起”。E.“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的语言”错误,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是充满热情的。如“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就,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故选BE。【18题详解】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本句中,关键词是“物质颗粒”“精神内核”和“书写着人类的历史”。由“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就,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可知,麦子用“物质颗粒”“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是指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由“麦子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等句子可知,麦子生命的过程让人们感受到美,还让人们学会了团结、相互期待、朴素、雅致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表达技巧的能力。细节(动作)描写:“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使用了“抡”“揽”“入”“贴”“挥”“抽”“翻转”“捆”等动词,生动细致地描写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劳动的美丽。比喻修辞:“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 运用拟人修辞,将掉在地里的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麦粒的珍贵;“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将麦粒比作“果子”,写出大地的收获;“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将麦粒比作“乳汁”,生动地写出麦子对人的滋养。更加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原因”需要分析麦子的作用,即物质和精神的滋养。由“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棵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可知,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由“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可知,人与麦子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的。由“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等可知,无论是播种麦子,还是收获麦子的过程都是美丽的,播种下希望,收获了果实,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由“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瞪拜,诚谢敬仰”可知,麦子从物质上养育人们,从精神上滋养人们,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值得人类亲近。六、(1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5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薛宝钗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作品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解答本题,考生要考虑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以及语段大意突出写什么。通过对本短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把握语境。节选文字围绕刘姥姥在贾府用饭出丑,写众人大笑的场面,整个片段围绕着“笑”来写,引起发笑的人是刘姥姥,长辈和众姐妹都在场。在这样一个场合,薛宝钗的反应要符合她的身份、性格特点,如稳重平和、淡然隐忍等。据此分析即可。22.阅读《乡土中国》一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特点,请根据以下思维导图,概述“乡土本色”的特点。(150字以内)【答案】示例:乡土本色的特点一是土气,人们种地谋生,信仰土地神,人也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故而定居是常态,但人口并不固定;二是聚居,人们因小农经营、水利、安全、土地平等继承等原因聚村而居,并具有社区性,即村落内部人人熟悉,但村与村之间存在隔膜;三是熟悉,人们遵循礼俗和规矩来处理事情,信任来源于对规矩的熟悉而非契约,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只认识个别具体的事物,不追求抽象的普遍原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学生既要熟悉《乡土中国》的内容,又要能够把思维导图用连贯流畅的语言组成通顺的语段。首先明确,乡土本色有三大特点:土气、聚居和熟悉。其次,要结合三大特点后给的提示,梳理其特点的具体成因。如土气是因为人们靠种地为生,所以粘着在土地上,形成定居的常态;聚居也是因为土地、农业、安全等原因,同时聚居形成了村内熟悉而村间隔膜的社区性特点;熟悉,既然人们都离不开土地,生 于斯长于斯终于斯,所见的人和所接受的教育都是熟悉的,就此形成了礼俗社会、熟人社会,且因为一切事务的处理只需要遵循礼俗和规矩,依靠熟悉的事例,故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个别的,不追求抽象的普遍原则。总之,学生可先总可分,也可一一分说,合理表达即可。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类主导的植物种植、培育和传播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中多种文化传承交融的华美乐章。有的植物似乎天生与中华先民相依相伴且流传至今,,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有的似乎与西方文化渊源颇深,实际上却祖居中华大地,如苹果。别看苹果素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还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与西方文化紧密相关,但现代栽培苹果的起源地却在我国新疆的天山。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然而近年来,借助转基因技术,大豆“美裔侨民”品种异军突起,改变了今日全球大豆产业格局。千百年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被人们精心选育、引种和推广种植,也因此在演化之路上脱颖而出,不仅走出原生小环境,而且翻山越岭、远渡重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圈地”。(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用法,和文中“美裔侨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B.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C.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D.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答案】(1)实际上却是地道的舶来品(2)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原文“有的似乎与西方文化渊源颇深,实际上却祖居中华大地”可知,补写处也应为相同句式,根据原文“有的植物似乎天生与中华先民相依相伴且流传至今”“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可知,此处是反推。故可填“实际上却是地道的舶来品”。【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美裔侨民”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不列颠尼亚”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修辞立其诚”的引号表示引用。 C.“大师”的引号表示讽刺、否定。D.“烫手山芋”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七、(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练好“冲浪”真本领,实现民族大复兴冲浪者要翱翔海浪之上,不仅要有惊涛骇浪和合适冲浪板的协助,还须拥有高超冲浪技巧、强大的勇气和过硬的身体素质。时代如浪潮翻涌,新时代“弄潮儿”应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练好“冲浪”真本领,实现民族大复兴。优秀的冲浪者想要完成精彩的冲浪,需要具备多方条件: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一切技能的基础,高而大的海浪是冲浪平台,合适的冲浪板是有效工具,强大的勇气是冲浪者的意志体现。只有海、板、人三者合一,互相联动,才能做一名好的冲浪者。同理,当今国内外局势波橘云诡,青年“弄潮儿”如果想勇立潮头,必须练好“真本领”。修己身是前提,要外炼体魄,内炼意志。搏击大风大浪,没有强健身体不行;肩负复兴重任,没有过硬体魄难堪。指点江山的毛泽东一生先后17次在武汉畅游滚滚长江,把游泳当作与磨砺斗志、强身健体的最好方法。除了外炼,更需内修,培养勇气,增强意志,方可弄潮时代。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勇敢走出舒适圈,来到百色,扎根基层,成为“最美奋斗者”;福建农村80后大学生林炉生抵住各方压力,回老家创建公益书院,十八年如一日;90后大学生禹化普不走寻常路,勇于自主创业,卖台湾手抓饼,实现财富自由。青年们修己身,外炼体魄,内炼意志,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展现新时代青年最好的精神风貌。借外物是手段,要借助工具,为我所用。合适的冲浪板可让冲浪者更灵活操控;用对工具和方法,奔向目的会更轻松自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爱迪生借助一根针,改良电话机,诞生第一台留声机;诸葛亮巧借东风,赢得赤壁之战的全胜。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给自己增添一双可以飞翔的 翅膀。中国科学家借神舟,一探浩渺宇宙;屠呦呦借中医古籍,奇取治疟青蒿素;教育借助互联网+,迎来教改的春天。可见,善假于物,是实现复兴梦征途中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抓机遇是目的,要找准平台,实现飞跃。冲浪要大风大浪,弄潮要抓住机遇。当今世界局势动荡,我国正处复兴关键时期。习近平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抓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契机”,85后小伙严磊将福州油纸伞发扬光大,自立品牌,创业成功;凭借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好风”,90后大学生代辉辉回村自主创业,成立“潢川县荣华家庭农场”,带领乡亲一起致富,展现新一代农村青年的风采。时代大有可为,青年一代善于抓住机遇,找准合适平台,人生便可实现飞跃。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是成为时代冲浪者必备素养。新时代青年英才,请练好“冲浪”真本领,勇做时代“弄潮儿”,实现民族大复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由冲浪这一体育运动现象,引出人生思考。考生读完材料第一时间应该思考的是“冲浪”这一现象的本身具有什么内涵,而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可知,要成功冲浪,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海浪高且大,且可控;二、冲浪板尺寸合适,能灵活操控;三、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良好的身体素质。这其中,海浪和冲浪板是外在客观条件,冲浪者是内在主观条件。正如材料中所言,“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海浪和冲浪板是成就这项精彩运动的外在条件,这些因素,天然可以成就,人工可以形成;而冲浪超凡的勇气、高超的技能和过硬的身体则不是每个有都具备的。而在试题写作任务中,第一句交待时代大背景,第二句给出写作任务,回答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的问题。注意这里有一个比喻句,“时代的浪潮”,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是谁?从考生来看,当然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文章要有“我”“我们青年”的融入,要有时代、身份意识的明确体现。对此,写作时,同样可以借用“冲浪者”这一比喻来展开写作,说明我们新时代青少年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勇担使命,冲锋突破,奋勇向前。对此可由冲浪运动引申说明,新时代青少年同样在时代之浪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时代舞台广阔,机遇巨大,但挑战也巨大。时代之浪够高够大,但是我们只要奋力拼搏,也是可以完全掌握的,“风浪越大,鱼越大”。我们要勇抓时代机遇。对此,我们还要找到人生的“冲浪板”,就是寻到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技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时代发展中彰显自己的个人价值,演绎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做好迎击时代浪潮的准备,要有迎接挑战,搏击时代风浪的勇气、担当、自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含专业 技能、学识才华),积极修炼己身,锤炼勇毅品格,练就过硬本领。立意:1.做一名有勇有谋的时代“冲浪者”。2.站在时代的浪尖起舞。3.练好“冲浪”本领,实现民族复兴。4.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实现复兴梦。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试题(Word版带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语文高考联合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九校2022届高三物理3月联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九校2022届高三语文3月联合检测试题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合测评(三模)(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7-11 13:36: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250.3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