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年高一6月份联合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我景观是一种非真实性的自我呈现,它依托于社交媒体,带有装饰和表演特色。换言之,自我景观其实就是主我与客我的结合体。个体对自我景观进行设置,并维持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互动,使得自我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认可,或者说实现马斯洛需求论中的“社交需求”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必要的社会交往过程。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通过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这个介质进行互动,是一个社会过程。那么自我景观也就等同于在新型社会交往中借助“有意义的象征符”所实现的主客我互动。如微信尤其是其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新型交往的网络社会。按照戈夫曼细分的三种关键角色,表演者即发朋友圈的人,接受表演者即浏览朋友圈、进行点赞、评论的人,局外人则是将朋友圈入口锁住的人。当我们作为表演者发朋友圈时,实际上是在塑造一定的角色,通过扮演并相信自己的角色,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满足感。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塑造健康自我的过程。主我是人类本体的映射,客我则是在主体融入社会之后做出的改造,二者互动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健康的自我是由积极的主我适度改造后形成的客我,互动是塑造自我的过程。如对于表演者,如果发的朋友圈从来就没有人点过赞、评论过,甚至被人拆台、反驳,这无疑会使表演者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其塑造健康自我。对于点赞与评论的观众,他们或是出于真心喜爱表演者的形象;或是处于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圈中,借此增加互动、增进情感;或是出于“剧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表演者为迎合观众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或展示自已内心向往的理想形象,会采取一定的美化方式。如在朋友圈发图片,人像要美颜,景色要构图,美食要暖光。又如在微信“看一看”中塑造人设,若是想展示勤奋好学的人设,则多对单词打卡、深度文章点击“在看”,若是想展示文艺青年的品位,则多分享影视评论、浪漫的艺术作品等。这些均是塑造健康自我的方式。(摘编自张薇《景观社会与新型社会交往中的自我景观》)材料二;随着社交媒介的兴起与渗入,时空区隔不再成为阻碍人际交往的关键要素。然而,科技在拉近我们彼此距离的同时,亦使我们的心灵渐行渐远。“群体性孤独”悄然而生,我们彼此联系得更加紧密,但奇怪的是,也变得更加孤单。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地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的?世界就是一幅无所不在的“景观”,人本身也被“景观化”了,即人们依托于媒介技术,将自我、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会资本等元素生产为“景观”,并且在社交网络中交换“景观”。“景观”的生产与交换本应打破固有的时空界限,促进人际关系网络的建构。然而,“景观”背后的资本逻辑却逐渐使人与人的关系开始异化。首先是人本身被“景观化”为一种商品,人与人的交往被异化为一种交易而为功利主义所裹挟。社交媒介虽然延伸了人际关系网络,但这种关系更多是一种“弱连接”的存在,个体仅仅被抽象化为列表中的数字而已,关系网络也被符号化为社会资本的象征。由此,以目标为导向的、物化的、冰冷的“工具性交往方式”成为一种理性选择。正是在这种功利性的交往环境中,人们逐渐养成一种“非有要事,不必联络”的社交观念,隐约间包含着自我封闭、互不打扰的意味。久而久之,合理的“自我景观”不复存在,个体之间开始疏离、冷漠,成为各自孤立的、僵硬的“原子化”个体。其次是由于“景观”本身的表演性特征,“景观”自产生伊始就带有一定的修饰性与虚 假性。媒介情境论认为,媒介是构成情境的关键因素,其所创造出的“信息场景”使原本各自独立的场景发生融合或区隔,形成一个新的传播场景,其中,“观众”构成、行为秩序、公私情境等发生合并,促使新社会角色与新行为的生成。也就是说,在媒介所构筑的虚拟情境中,人们更为严格地区分前台与后台,真实的自我被封藏于狭小的区域,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刻意加工或有意虚构的理想自我。可以说,基于媒介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戴着面具”的交往,对塑造合理“自我景观”有一定的阻碍,也无法满足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由此,“景观”的生产与交换过程表面上看是人的一种交往行为,实际上这种交往是建立在目的性与修饰性基础上的,因而难以成为心灵与心灵间的对话,亦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异化成一种“缺乏关系的关系”,这种交流是抽象的、空洞的甚至是无意义的,难以激起人们内心的共鸣。(摘编自袁爱清、吴思嘉《技术与美好生活:数字化生存的困境及其超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我景观在实现主我和客我的融合时,并不能呈现真实的自我,它带有装饰和表演特色。B.发朋友圈的人希望借助微信这种形式来塑造某种自我角色,并获得社交活动中的满足感。C.观众的点赞与评论会影响表演者的积极性,表演者可以呈现观众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D.科技社会中人的关系远近不受时空距离的影响,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异化”倾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新型社会交往中,个体可以通过设置自我景观来实现主我和客我之间一定程度的互动。B.表演者通过某种美化的手段展现其健康的一面,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形象。C.世界和人本身都已经被“景观化”,人们依托于媒介技术将多种社会元素生产为“景观”。D.虚拟情境难以满足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真实的自我被封藏于狭小区域,难以完全展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被资本控制的大众媒体制造景观狂轰滥炸地袭向受众,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B.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很好地融合视频、图片、文字这些传统媒体的特性于一体。C.人们利用自己精心制作的“表情包”和对方化解某些误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D.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分享平台上,一些博主为了赢得流量粉丝数,进行过度表演。4.如何合理地塑造“自我景观”?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加以简要分析。(4分)5.请以材料二提到的“真实的自我”“理想自我”内涵为基础,简要分析这两者和材料一提到的“健康自我"之间的关系。(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搬迁马河静堂屋当地上放着一口油漆大棺,材质是金丝楸木。楸木质地坚硬,是黄河沿岸仅有的树种。眼下,棺材里面躺着八十八岁的老支书张德娃。张德娃穿着一身寿衣躺在里面,浑浊的双眼睁得大大的,听着外面的人说话——他没死。棺材前面跪着现任班村党支部书记张宏保。张宏保说:三爷,第一批搬迁户都走了。上级的政策真不赖,搬迁到开封的,另外给1500块的运输费,搬到山前的也给500块。其实运费一半也用不完,个人还能落一多半……老支书听得清清楚楚,就是不吭声。张宏保又说:第二批的人死活不走,工作做不通,乡政府指责我没本事,说老支书干时,哪个人敢不听!三爷,你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又是你把我扶上来当支书的,现在你不能看我笑话吧。老支书闭上眼,像死了一样。三爷,我也不想走,故土难舍啊,谁想背井离乡去溜人家的房檐?可这是党的决策。小浪底工程属于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可使下游防洪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滚你奶奶的,叫你给我上政治课!张德娃开口了。张宏保“猛”地一下从地上爬起来,“啪”地拍了一下棺材板,大喝一声:张德娃!你是共产党员吗?张德娃"忽"地坐了起来。张宏保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共产党员,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三爷,你当支书时经常拿毛主席语录凶我,你不能说理不走理吧!张德娃低下头;我从来没有不听组织的,可我——你知道我这病——还有几天活头?我 真的想死在黄河里,我没有破坏纪律,呜呜……张德娃老泪纵横。第二天,老支书顺着黄河边走了一趟。在村西的瀑布前磕了三个响头,说:我刚会跑就在你怀里翻腾,我妈怕我淹死,我爹说,黄河边的娃哪有不会凫水的!想当年,我在这里跟八路军护送去延安的青年,就因为这里风高浪大,不被敌人发现。还有那年到孟津参加黄河游泳比赛,我得了第一名。可我很不满意,只超过专业游泳对手半分钟,不到十米远。记者采访问我的感受。我说在这种地方游泳,跟死水潭一样,有啥游头?要比就到我村的瀑布下比,那里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我会超他一里地。哼!拉开档距才能比出高低。他们追问我有啥绝招,我说下水前他们先“热身”,我是先……做完这个仪式,就给车胎打了气一样,轻巧又有劲,并且在水里肚子不转筋,腿肚不抽筋。他问啥原理?我不告诉他,打死都不说,因为——我也不知道,要问去问我祖宗。第三天,老支书顺着村东转到村南,再转到西,又朝北走,方圆一二十里。转到黄河边歪脖大槐树下,趴下磕了三个响头,说:传说你是先祖种下的,你见证了我们村的兴兴衰衰。想当年王莽撵刘秀,刘秀跑到这里人困马乏,就在你的荫凉下歇息。你知道刘秀以后要当皇帝,太阳照到哪里,你就把脖子歪到哪里,给他遮阴乘凉。我没有刘秀官大,那年批斗我这个“走资派”,我一时想不开,解开裤带搭在你这歪脖子上想上吊,哪知道你还没有麻绳结实,裤带没断,你脖子断了,“咔嚓”一声。嗨!也算你救了我一条小命。眼下我们要走了,带不走你啊!我愧对八辈老祖宗!第四天早上,张德娃趴在堂前八仙桌前磕了三个响头。桌上摆着十几个牌位。德娃说:老老爷、老老奶奶,老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爹、妈,我啥也不说了。小浪底水库合拢聚水了,咱们这里就成了河中心。这是党的安排,我是党的人,听党话,跟党走。本来想带你们一起走哩,可想走到哪里都一样,国家领导人死了还往大江大河撒去哩,何况咱平民百姓,是吧?他到院里石榴树下装了一瓶土。这里是埋他衣胞的地方,他要带上黄河的土走——到外乡水土不服了,就捏一捏化到水里喝。他也磕了三个响头,爬起来作了揖,出了大门,用铁锁把大门锁上。只见大门两边贴着红对联.上联:听党话哪里黄土都埋人下联:叫咱走何处都会变故乡.老支书张德娃从怀里掏出一张大白纸,贴在大门中间。纸上写着三个大字:“悔过书”。村里没有走的人都来了,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张德娃开腔了:乡亲们:额——张德姓,1954年2月入党。这个额,不读书,不看报,辜负了党对额的培养,撵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个小浪底工程的移民搬迁中,拖了全村人的后腿,请大家,以额为成。跟着党走吧!老八家,你咋哭了?哭吧,哭吧!哭出声,哭出来痛快。推土机,来,推,推吧!只见停在一边的推土机一声轰鸣,前进。随着房倒屋塌,惊天动地,红杠杠日头爷下了一阵大雨。这一天,是2000年8月28日,中午,一溜汽车在支书张宏保的带领下,冒雨拉着村民,离开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黄河。(有刷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小浪底工程”“八路军”“延安”等词语,既有新时代的指向意义,又有记录历史的意味。B.张宏保说到搬迁的费用时,老支书听得清清楚楚却又一声不吭,说明老支书主要关心的并不是搬迁的费用。C.“老支书闭上眼,像死了一样”,主要是因为他反感张宏保的劝说,不愿意听到他在这里说搬迁的事。D.发生在老槐树下的故事,既有历史传说也有主人公自身的经历,都能体现黄河故土给人们带来的庇护。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篇从堂屋里一口油漆大棺写起,起笔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让读者关注到老支书张德娃的怪异行为。B.文章借张宏保之口交代张德娃是老支书而且是张宏保人党介绍人等内容,这为下文中张德娃的“悔过”做铺垫。 C.“可我——你知道我这病——还有几天活头?”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暗示张德娃在村支书岗位上积劳成疾。D.文章在叙写的过程中,通过老支书的回忆穿插了部分过去的生活经历,既丰富小说的内容,也有时空交错之感。8.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老支书张德娃形象的。(6分)9.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文本结构紧凑?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癸亥晦,日有蚀之。诏曰:“阴阳错谬,日月薄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其赦天下。公卿百察,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太中大夫郑兴上疏曰:“臣闻‘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此应变之要也。昔齐桓公避乱于莒,鲍叔从焉。既反国,鲍叔举管仲,桓公从之,遂立九合之功。愿陛下成屈已从众之德,济群臣举善之美。”不从。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尝从刘歆学讲议,歆美其才,学者皆师之。兴既之凉州,坐事免。会赤眉作乱,东道不通,兴乃归隗嚣。嚣贰于汉,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兴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舍益禄。兴见嚣曰:“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今乞骸骨,而徙舍益禄。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今为父母乞身,得益禄而止,是以父母为请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幸甚。”乃为办装,使与妻子俱。上闻兴归,征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荐兴曰:“执义坚固,敦于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宜侍帷幄,以益万分。”于是敬异焉,每朝有大议,辄访问兴。上尝以郊祀事问曰:“欲以谶决之,何如?”兴曰:“臣不为谶。”上怒曰:“狮不言谶,非之邪?”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兴数言事,文辞温雅。(节选自《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昔A尝B同C僚D故E归F骸G骨H非I敢J为K用L也M求N为O先P人Q遗R类S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文中指罪过、过错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的“过”字意思相同。B.屈,文中指降低身份的意思,与《孟子》中“威武不能屈”的“屈”字意思不相同。C.从,文中指听从、接纳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字意思相同。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指请求放自己回中原安葬父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武帝尊敬并看重郑兴,每遇朝中大事总是邀请他商议;面对日蚀现象,光武帝归咎于自己,特赦天下,还要求百官进言,但没有接受郑兴的进谏。B.郑兴借前人的话劝谏光武帝,希望他谨慎处理政务,重用好人,还举出历史人物作为例证。郑兴对隗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服了隗嚣归顺朝廷。C.隗嚣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想办法拉拢郑兴,他让郑兴搬入更好的房子,又增加郑兴的俸禄,但在郑兴诚恳要求之下,他还是放郑兴一家离开。D.郑兴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不但求学的人都以他为师,光禄勋杜林也向皇帝推荐他,认为他适合辅佐国君;他上书陈事,言辞总是温文尔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2)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14.谶语是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光武帝和郑兴对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别诸生王守仁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握手临歧更可语?怒勤莫愧别离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留别之作,赠诗的对象是诸位读书人,字里行间充满规劝之意。B.儒家的圣贤之学传承千年,口口相传的重点其实只有两个字,即“良知”。C.诗人认为要认清人世间迷蒙不清的东西,没有斧凿这类的工具是不行的。D.最后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强调重点,“更”字凸显对“良知”的重视。16.这首诗寥寥数语却富于暗示,将深远的哲学思想隐藏在只字片语中,你读出哪些哲理?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达到“,”的目标。(2)杜牧《阿房宫赋》中美丽的宫人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然而“,”,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她们漫长的等待。(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那些没赂秦的国家的灭亡也跟那些赂秦的国家有关,因为他们“,”,最终灭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春雪》中,乖巧懂事的男孩三江有个嗜酒如命的爸爸,妈妈多次规劝无果后一气之下回了娘家。面对即将_①的家庭,三江下决心帮爸爸摆脱那如影随形的酒瘾。在一次次与爸爸的“斗智斗勇”中,【A】温室里的花朵逐渐蜕变为了坚强的小男子汉。而在儿子的监督下艰难戒酒的过程,也是三江爸爸走出心理阴霾、直面人生缺憾的“再成长”过程。小说没有什么_②_、曲折离奇的情节,藏于每个人物潜意识中的那些浓得化不开的“心事”才是叙事的核心驱动力。小说写道:“山区的夏夜那么宁静,却又翻腾着这么多心事,【B】人就像这夜突中的星星一样蜜密麻麻的,而每颗星里都有自己的心事。”而这些“心事”又与人物的“记忆”或“梦呓”有着③的联系。它们使人物时常处于欣喜与落寞相交织的复杂心境或心绪中。作者巧妙采用儿童的限制视角来勾勒三江的微妙心情:“大人总是把一些事情,尤其是过去的旧事,像用过的一个旧竹帘子,卷起来,藏起来,不愿意对小孩子说。”正是在天马行空的孩童的想象中,使故事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三江爸爸的人物形象也由此慢慢地逐渐丰满、立体起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比喻修辞有怎样的区别?请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小满"名称的由来,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所以称之为“小满”。小满,是一时物候。时至小满,乳熟后期青黄相接的麦穗,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只灌了个半饱,还没有成熟,正羞答答微微低头,在温风中翻腾。小满时节,农田管理也十分重要,不仅要防旱,②。大旱则插秧困难,大风雨则易使夏收作物泡汤。小满,既是一种节气,③。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业不求满。大满、太满,自满、完满,都不符合国人的处世哲学。《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满”,“小满”,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犹如绘画之留白,不经意间之小满,才是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麦已小熟,天未大热,小得圆满,人生佳境。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小满时节麦穗的状态,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茶经》播出。节目“以茶会友”,品“茶圣”陆羽人生真味。陆羽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三岁沦为孤儿,寄身寺庙;辗转江湖,一心寻茶,终成“茶圣”。陆羽的生命因经历沉浮,才释放了本身蕴藏的力量。《茶经》中说:“啜苦咽甘,茶也。”品茶时,刚刚入口会有涩感,但慢慢品味,则口中生津,一股清香之气会慢慢在心中回荡。茶中有苦,有甜,有淡然。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能让我们更好地看待人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04 10:24:02 页数:8
价格:¥2 大小:1.5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