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嘉陵一中高2022级2023年春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之意,与诗歌创作中的浅平直露、略无余蕴相反,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题旨即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成心说得隐约模糊,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已尽而意无穷。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以及追求的具体内涵,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最早提到“含蓄”一词的似在唐代,“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思,气多含蓄思。”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视刀环歌》〕对如何克服“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现象,他说:“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董氏武陵集纪》〕也就是说意境不在象内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语言让人体会到了“言外之意”,也就不会再浮浅。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去。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记载了梅尧臣的一段重要论述。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然后至也……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也……假设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那么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诗歌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与儒家“委婉蕴藉”的人文观有关。人们在日常交往和朝会、宴饮等场合中,常常以象征性的动作、隐喻性的语言和戏剧性的场面来传情达意,久而久之,形成了蕴藉的性格和对含蓄美的崇尚。其典型就是“春秋笔法”,它要求史笔遵循“微”“晦”“婉”的表现原那么,追求人物褒贬的隐晦性,亦所谓“一字寓褒贬,微言含大义”。含蓄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都有这样的审美体验,即含而不露的事物总比浅露、单一的事物更能让人赏心悦目、启人深思,因为它可以唤起人们的审美注意和丰富的审美联想。“接天莲叶无穷碧”固然有气势,但“小荷才露尖尖角”更有情思;“风吹草低见牛羊”给人苍茫之感,而“草色遥看近却无”更有审美趣味。 一首诗是否到达了“含蓄”的美学境界,关键要看其意象的营构能否离形得神。“言微旨远,以小写大”是诗歌创造含蓄美的重要手法。清刘熙载在《艺概》中云:“以鸟鸣春,以虫写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绝句中之小中见大似之。”寓大于小,于细微处蕴含宏旨精义,以使读者“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晚唐诗人杜牧的《乌衣巷》,全诗仅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斜”、“堂前燕”等细景小物上,反映的却是一个深刻而宏大的主旨:王朝的更替、权贵的兴衰,这是历史的趋势。烘云托月、以此写彼是营造含蓄境界的另一手法。韵味的浓郁,创作时往往力避正面突破、明言直抒,而是侧面迂回、出奇制胜,使之言见于“此”而意显于“彼”,收言短而情长之效。金圣叹说:“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云者,意固在于月也。此即‘烘云托月’之谓也。”〔《增订金批西厢》〕〔摘编自《中国古典诗歌的显隐》有删改〕材料二:孔子有一天突然很快乐地对他的学生说:“子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那么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拟:第一,相片与图画,哪一个较“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阈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的一局部,就连这一局部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斯夫”三字十分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和孔子的心境形容尽致。如果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比拟起来,原本的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值得玩味多了!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也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地,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武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但凡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卑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 之美的滋味。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局部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拟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有删改〕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引用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B.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应该源于中唐时期皎然的专著《诗式》。C.创造含蓄境界的“烘云托月”手法,可以收到“言短情长”之效,它往往竭力防止正面突破而行侧面迂回、寓大于小。D.遵循“微”“晦”“婉”的表现原那么,追求人物褒贬隐晦性的“春秋笔法”与儒家“委婉蕴藉”的人文观有关。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因为美术家把自己的人格加进了图画,即使所画内容与实物不一致,不能“自然逼真”,但从艺术角度看,图画要比相片美得多。B.材料二援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艺术作品里,无言的含蓄往往比长篇大论更有文学趣味。C.材料二采用引论、分析、总结的论证思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原本是关乎教育话题不树的,但在此使用显得自然贴切。D.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艺术的美要给欣赏者更多的想象发挥空间,这样有助于美感的真切,更有利于艺术事业的开展。3.以下诗词,不能反映材料一主旨的是()A.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B.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史迹》〕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D.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说明“无言之美”。 【答案】1.C2.A3.B4.①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提出“含蓄〞的概念及其内涵,再说明含蓄的开展过程,接着论述含蓄产生的原因,最后说明如何营造含蓄意境,纵向深入,层层递进。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如引用欧阳修、刘禹锡等人关于含蓄的见解看法;举例论证,如列举贾岛、杜牧诗句论述含蓄手法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创造含蓄美。5.①从美术角度,“言及局部”的图画比“言尽一切”的相片更美,由此证明无言之美;②从文学角度,举陶诗、杜诗的例子来论述“言不尽意”的含蓄无言之美;③从音乐角度,用“无声胜有声”来证明无言之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C.“创造含蓄境界的‘烘云托月’手法,……它往往极力防止……寓大于小”错误。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分析“‘言微旨远,以小写大’是诗歌创造含蓄美的重要手法。……寓大于小,于细微处蕴含宏旨精义,……烘云托月、以此写彼是营造含蓄境界的另一手法。韵味的浓郁,创作时往往力避正面突破、明言直抒,而是侧面迂回、出奇制胜,使之言见于‘此’而意显于‘彼’……此即‘烘云托月’之谓也”,可见选项杂糅信息张冠李戴,“寓大于小”是“言微旨远,以小写大”创造含蓄美的手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因为美术家把自己的人格加进了图画”错误。结合材料二的第二段“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分析,文中说美术家把自己的人格加进去之前要先加一番选择并经过理想化,概括不全面。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材料一的主旨是含蓄手法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创造含蓄美。A.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C.这句的白话文意思是: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这两句从侧面烘托出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 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耐人寻味。D.意思是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委婉含蓄。ACD均表现了含蓄美B.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直抒胸臆,无言含蓄之意。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论述文论证结构和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的特点,作答本题,可以从论证思路,论证手法等角度分析。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一共有5段,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第1段,先提出含蓄的概念;第2-3段,说明含蓄的发展过程;第4段,从两个方面论述含蓄产生的原因;第5段,从两个方面说明如何营造含蓄意境,纵向深入,层层递进。即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行文。从论证方法上看,材料一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如引用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举例论证:如举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论证含蓄手法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去;举杜牧的“野草花”“夕阳斜”“堂前燕”等诗句,运用意象的营构“含蓄”的美学境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由“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可概括出:将“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的留白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由“又譬如《论语》,……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可概括出:从文学作品中的“含蓄之美”体现无言之美;由“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 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可概括出:以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二〕现代文阅读Ⅱ〔此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格那么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方案……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似四方的一块砖,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局部撑成方的了,指头的局部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适宜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容许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两年不见了,不知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时机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文本二:我也曾写过一些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作品文字极为沉着而严整,他好似一点力气也没费,事实上可是字斟句酌,没有轻易放过一个字去。是的,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他的亲切微笑,也别忘了他劳心焦思,一字不苟的极其严肃的工作态度。这篇作品不很长,而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设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毫不相干的事情联缀 起来,颇为巧妙。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很多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设他快乐,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了。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确实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6.以下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本一的语言既质朴平实又生动形象,如“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口语化很明显,到达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B.文本一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局部,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京会“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C.文本一赞美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也暗含对秀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现象的批判。D.文本一采用了多种方法刻画陈秉正的人物形象既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7.以下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赵树理的这篇农村题材小说,从农村生活和日常劳作中选材,情节完整,故事性强,结构严谨,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B.老舍认为,这篇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刻画人物形象,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C.老舍认为赵树理的这篇小说表达了作者高超的文字笔力,他的文字没有过多华美的修饰,却在平淡中蕴含了作者的匠心巧思。D.老舍先生认为这篇小说是大题小做,虽然篇幅短小,但构思巧妙,行文紧凑,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8.请赏析文本一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9.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答案】6.C7.B8.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手掌比喻成一块砖,将指头肚儿比作蚕茧,将整只手比作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秉正手厚实、弯曲、坚硬、粗糙的特点,展现了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形象。9.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 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③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④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C.“也暗含对秀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现象的批判”错,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一双手的描写,赞扬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没有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选项属于过度解读。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分析鉴赏能力。B.“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从材料二“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来看,老舍同志并没有拿本文与《老农陈秉正传》比较的意思;同时《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假设的作品,并不真实存在。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修辞手法看,“手掌好像四方的一块砖”“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多处运用了比喻修辞,是对陈秉正这样一个老农的手的特写,以手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形象。“手掌好像四方的一块砖”以砖比喻手掌,抓住了手掌的坚实、厚重的特点;“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用蚕茧比喻指头,用指甲比喻指头肚儿,抓住了手指坚硬粗糙的特点;“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用耙子比喻整只手,形象的体现了一个老农的手因长期劳动而弯曲、坚实、粗糙的特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谋篇布局的能力。 (1)从读者层面来看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会想到这是谁的手,怎么就“套不住”的呢?所以,该标题设置悬念,令人产生好奇心,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从情节结构看由文本二“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可知,在小说的情节设置上较为巧妙,小说以“手套”为线索,串联故事情节,如“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写买手套保护手;“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写干活忘了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写戴手套,丢手套等,用“手套”将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2)从手法上来看小说运用了伏笔、照应的手法,文章一开篇就交代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的劳动人民形象。(4)从结尾的构思来看小说的结局突转。陈秉正老人“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他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C.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和“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军”含义相同。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两句中的“乃”含义不同。C.“如大王言”和“如会同,端章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如”含义不同。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和“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两句中的“为”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由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部分组成,开头用“虞兮之歌”作为序曲,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的境界。B.在东城快战前,田父骗了项羽,导致项军“陷大泽中”,暗示项羽惯于骗人,此时自食其果;也表现了他自负不知自省和直率粗犷的性格。C.在乌江自刎中,作者设计了“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细节,让这位英雄在生命与尊严之间进行选择,使得英雄的形象更立体饱满、丰富完美。D. 本文三个场次之间节奏多变,起伏张弛,抑扬徐疾。第一场重在抒情,节奏纡徐;第二场重在叙事,气氛紧张:第三场江畔陈辞,羽声慷慨。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4.本文刻画了项羽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10.B11.D12.B13.(1)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哪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项籍我难道心中没有愧吗?(2)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14.①重情重义。垓下绝唱一节,项羽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表现出项羽的一腔柔情。②自尊刚烈、宁折不弯。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知耻不苟活。③勇猛无畏。战场之上,项羽勇猛杀敌,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他瞪大眼睛呵叱赤泉侯,对方连人带马都吓坏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所当者破”与“所击者服”结构一致,中间断开,排除C;“败北”意思是“失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军”都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驻扎”。句意: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B.正确,“乃”含义不同。只、仅仅;于是。句意: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沛公的军中。C.正确,“如”含义不同。像、如同;或者。句意:正像大王说的那样。/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D.错误,“为”含义不同。语气助词,呢;判断词“是”。句意: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如今人家是刀和案板,我们是待宰的鱼和肉。故选D。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暗示项羽惯于骗人,此时自食其果”理解错误。项羽被农夫欺骗这个情节,主要表现了项羽尽失人心以及盲目轻信的性格。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怜”,怜爱;“王”,使动,让……做王;“独”,难道(2)“所以”,……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①重情重义。“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绝唱一节,项羽倾诉对虞姬与骏马难舍之情,表现出项羽的一腔柔情;②自尊刚烈、宁折不弯。“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知耻不苟活。③勇猛无畏。“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战场之上,项羽勇猛杀敌,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他瞪大眼睛呵叱赤泉侯,对方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参考译文: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 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这时,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将船只停靠在岸边,等待他上船,对项王说:“江东虽然狭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几十万人,也足够可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来了,也无法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除我之外)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悯我,拥戴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再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难道心中就不感到惭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赐给你吧。”于是将所乘的骓马赐给亭长,命令骑兵统统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汉军交战。仅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数百名汉军,他自己也身受十多处创伤。(项羽)回头看见汉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友吗?”马童面对项羽,(把他)指给中郎骑王翳看,说:“这就是项王。”项王于是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买我的头颅,分给上万户的封地,我就送你个人情吧。”于是自刎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取名。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 新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由特写镜头导入——“风细柳斜斜”,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光未尽,生动地描写出柳枝随风轻拂、摇曳生姿的样子。B.“试上”二句,直接点明词人登临望远。“半壕春水一城花”,将春水、春花的大场面铺排开来,然后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C.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展示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既表达对思乡之情的摒弃,又抒发不负韶光、活在当下的情怀。D.全词意境清丽,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婉约与豪放兼具。16.请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特色,并结合整首词加以分析。【答案】15.C16.①拟人,“春未老”,即代表春天的意象——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充满春意,生机蓬勃。②色彩对比鲜明,春水、春花为明丽的图景,烟雨笼罩为暗淡的图景,以明暗相衬的手法,将春天不同时空的唯美景色和色彩变化传神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③乐景衬哀情(反衬、借景抒情),上片写春未老,也是针对自己老大无成而发的,所谓春未老而人空老,寄寓了作者思乡之情、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达对思乡之情的摒弃”错误。这是诗人内心矛盾的体现,不是真想摒弃,而是思归不得,无奈之下的自我宽慰,本质上传达了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写出春已暮而未老,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半壕春水一城花”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烟雨暗千家”,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运用拟人修辞,从“春未老”说起,针对时令,说春风、春柳、春 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满春意,生机勃勃,赋予暮春景物人的情感色彩,生动地描写出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色彩上,“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以春水、春花写眼前明丽的图景,以烟雨笼罩写朦胧的意态,以明暗相称的手法将春天不同时空的唯美景色和色彩变化传神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作者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上片之景充满春意,生机勃勃,以乐景衬哀情,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三)理解性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2)《登岳阳楼》中,诗人更关心是“_________”,自己的凄苦境况并未使诗人伤心落泪;可想到国家,诗人却“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戎马关山北④.凭轩涕泗流⑤.有善始者实繁⑥.能克终者盖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毋、戎、涕、泗、繁、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癸卯春晚,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欢蹦开场,从春意盎然的广州迎春花市,飞到____________的太空宇宙,最后飞入晚会现场与演员共舞:它就是萌翻亿万网友的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作为春晚历史上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配方的原创吉祥物,综合调研网民的意见,集纳无数受众的喜好,“兔圆圆”是一只拥有“大众审美”的兔子。它以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兔形动物“安徽模鼠兔”为创意来源,采用3D建模还原其体态体征,深受观众所喜爱。竖直的耳朵、微昂的脑袋、灵动的大眼,“兔圆圆”的形象____________,同时,其设计融入了现代科技,给观众带来了____________的体验。在科技感的外壳下,“兔圆圆”亦彰显着传统文化的底蕴:从承载温顺吉祥的传统意蕴,到寄托欣欣向荣、家国团圆的美好愿景 ;从融入传统工笔的审美风格,到构建柔和雅致、内蕴丰富的色彩体系:从继承天干地支的纪时方法,到打造瑞兔化“卯”、亦字亦画的书法意象。“兔圆圆”立足传统,拥抱未来,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将一个悠长而美丽的民族故事,向世人____________。18.在文中划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以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兔形动物“安徽模鼠兔”为创意来源,采用3D建模技术还原其体态体征,深受观众所喜爱。B.它以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兔形动物“安徽模鼠兔”为创意来源,采用3D建模还原其体态体征,深受观众喜爱。C.它以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兔形动物“安徽模鼠兔”为创意来源,采用3D建模还原其体态体征,深受观众所喜爱。D.它以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兔形动物“安徽模鼠兔”为创意来源,采用3D建模技术还原其体态体征,深受观众喜爱。20.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和文中“兔圆圆”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精品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炫耀着挂过去。B.冯其庸有言:《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C.他看上去更像个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院士”的称谓。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答案】18.浩瀚无垠/广袤无垠精气十足/古灵精怪耳目一新娓娓道来19.D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所填的成语修饰太空宇宙,太空宇宙辽阔无边,可填“浩瀚无垠”。浩瀚无垠:形容水势盛大没有边际。多比喻大海或天空面积广大。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第二空,所填成语修饰“兔圆圆”的形象,结合“竖直的耳朵、微昂的脑袋、灵动的大眼”可知,“兔圆圆”的形象是充满灵气的,是昂扬奋进的,是元气满满的。所以可填“精气十足一类的成语。精气十足:精神元气非常充足。古灵精怪:形容人聪明调皮。一般是用来形容人和物。第三空,所填成语是修饰观众的体验,“兔圆圆”容传统与科技为一体,应是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可填“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第四空,依据前文“将一个悠长而美丽的民族故事”可知,应该是“讲故事”,所以可填“娓娓道来”。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成分残缺,“采用3D建模”缺中心语,应是“采用3D建模技术”。句式杂糅,“深受观众所喜爱”,应是“深受观众喜爱”或“为观众所喜爱”。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兔圆圆”是特定称谓。A.“大师”表反语、讽刺;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直接引用;C.“泥腿子院士”特定称谓;D“厚障壁”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生,老生,小旦,花旦,老旦,小丑,一个戏班子里,①。戴胡子的老生要两三个,小姐丫鬟三四个,跑龙套四五个。要不然你把戏单递给人家——戏单上可是有两百多个戏哪,人家一点,你就暗暗叫苦:角儿不够用,②?美花自己也上台,吃这口饭,还是要听观众喝一声彩。观众说“这场戏做得好”,美花她们,就觉得多大的辛苦也值得了,眼神里闪闪发亮。我也奇怪,以前,只听说③,没有听说过乡下地方送戏进城的。说到这一点,美花就很自豪。她们这个乡下戏班子,广州、杭州等城市到处跑,把戏做到各个城市去,大家都是很欢喜的。再三四天,这个场子做完,美花她们就要回常山去演出了。此时夜幕降临,做戏的人从后台出来回到世俗的炊烟里去。她的姐妹们,大概已经把晚饭做好了。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线句何处使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1.①这些角儿都要配齐②那戏怎么演 ③城里人送戏下乡。22.炊烟。①以炊烟代指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以实代虚;炊烟形象单一,以简代繁,具体生动。②炊烟特点鲜明,与后文的晚饭相照应,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上文“小生,老生,小旦,花旦,老旦,小丑”得出说明的内容为角色配备,再根据前语境的条件“一个戏班子里”和后文“戴胡子的老生要两三个,小姐丫鬟三四个,跑龙套四五个”,确定答案为:这些角儿都要配齐。第二处,观察上文中“你就暗暗叫苦”“角儿不够用”等句,可推出空处应该指明存在的问题,再结合问号,确定此处需要设置一个疑问句,然后结合后文“美花自己也上台,吃这口饭,还是要听观众喝一声彩”,也就是说因登台上演的角不够,那么戏也无法演出,得出答案:那戏怎么演。第三处,根据上文“我也奇怪,以前,只听说”和下文“没有听说过乡下地方送戏进城的”信息,确定空处前后属于对比转折的内容,参照内容具体为“乡下地方送戏进城”,于是得出答案:城里人送戏下乡。【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借代修辞的特点——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的名称,而是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的名称来代替,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为“借体”,然后在句中找到“炊烟”一词即可。分析时要找准本体和代体,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点,最后再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画线的句子“此时夜幕降临,做戏的人丛后台钻出到世俗的炊烟里去”,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世俗的炊烟”借代日常生活,以实代虚,给人以直观而具体的感受。以“炊烟”借代生活,把复杂的世俗生活比作单一的“炊烟”,以简代繁,具体生动。“炊烟”特点鲜明,写出了生活的烟火味,生活气息浓郁;且与后文“大概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的“晚饭”相照应,语体一致。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一个尚礼的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古至今,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都重视“礼”、践行“礼”。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礼”,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礼”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思辨性强,条理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附加引语材料的话题作文题。作文材料围绕“礼”展开,阐述了“礼”的涵义,论说了“礼”在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礼”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并不陌生。无论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无一能离开礼。材料中对“礼”的理解是有层次的:“礼貌”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礼仪”则已形成人际交往的约定俗成的规则,而“法则”已上升到社会群体、国家的层面,是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对于个人而言,“礼”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代表的是讲礼貌、讲文明,是君子之心的体现,如谦逊有礼、互相礼让、尊重他人等。对于社会、国家而言,“礼”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不论法律还是法规,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门禁制度,都属于“礼”的范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人际关系和谐是人脉的基础,它既是一个人创造人生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也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写作时要写出自己对于“礼”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悟。作文开篇要明确“礼”的重要意义:礼乃为人处世的根基。可用经典名句作为道理论据,如“不学礼,无以立”“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等。论证时可用层进式结构论证“礼”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同时,可以将现代的“礼”与古代的“礼”加以区分,同时联系社会中的一些不符合“礼”的现象,分析原因,给出措施,最后发出呼吁,要以礼待人。立意:1.不学礼,无以立。2.以礼待人,共创文明社会。3.“礼”无处不在,要知礼守礼。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13:0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6.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