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块测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班级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春秋笔法”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固有的话语模式,发展至今仍活跃在新闻话语、文学话语乃至日常话语中。当我们了解新闻时,不仅仅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能从事实的叙事中体会到叙述者的价值判断。当下学术界,中国话语还远没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回归传统,以当代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视角对古典重新发掘、梳理、阐释,进而构建中国学术的当代话语,已成为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不仅可弥补该领域研究之不足,更为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提供尝试性探索,也是克服当前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必然选择,同时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建立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应声而作的学术著作相继出现,这表明构建中国叙事学体系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未能摆脱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而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则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关于“春秋笔法”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传统考据学的基础上运用还原批评、阐释学和叙事学等方法。打通经学、史学与文学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首先就应把“春秋笔法”还原到它产生的起始点上考察它是怎样形成的,具备怎样的功能。“春秋笔法”并非仅仅是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修辞手法。从源头上看,“春-21- 秋笔法”包含着“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写的目的是什么”等内容,涉及到作者在整部作品所要表达或寄托的美刺褒贬、结构安排等问题。“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微言大义”是史家、作家之褒贬,在具体书写过程中,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春秋笔法”是中国叙事学有别于西方叙事学的主要范畴和基本特征,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尤为突出。“春秋笔法”是中国独有的理论范畴,也是中国式话语对世界话语表达方式的贡献。(摘编自李洲良《春秋笔法研究三题》)材料二: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史传之叙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中国小说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文言小说直接由史传衍生出来,其叙事传统继承史传自不待言;白话小说从民间“说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当生活在史官文化中的文人雅士成为它的主要创作者的时候,便意味着它也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归宿。白话叙述脱胎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而口头文学叙事方式的特征之一便是主观叙述。所谓主观叙述,就是叙事者随时都伴随在读者左右,或者诠释情节中疑惑难解的问题,或者提醒要注意某个关键处,或者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白话小说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是由长篇章回小说来完成的。从历史纵向看,长篇章回小说对于客观叙述的把握又有一个从不甚纯熟发展到比较纯熟的过程。到《红楼梦》则达到古典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戚蓼生《石头记序》对于《红楼梦》的叙事评论道: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红楼梦》客观叙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叙述者戏剧化。一般客观叙述的小说,在叙述初次登场的人物时常有一段对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对他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使人感到叙事者即作者的存在。《红楼梦》却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担当此任的人物便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叙事者,于是叙事者与作者分离开来,叙事者的观点并不等于作者的观点,这样作者就更深地隐蔽起来。作者让作品中行动的人物充任叙述者,由于叙述者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所以作品对某个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综合各人所叙,便是人物的立体影像。《红楼梦》客观叙述的另一特点是叙述的限知性,限知是相对全知而言,全知就是叙事者无所不知。这种无所不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二是随意代述角色的隐衷。限知叙述之叙事者也是有视点的,也可以代述角色的隐衷,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视点相对固定,而代述角色的隐衷也有限制,叙事者不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限知性的客观叙述,-21- 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作者。《春秋》所开创的直书其事的客观叙述原则,在小说《红楼梦》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春秋笔法强调“据事迹实录”,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文本中?要义之一是笔削。“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褒贬,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者到底褒谁贬谁,如果用笔与削的春秋笔法来考量,得出作者之偏爱林黛玉的结论,谅必并不困难。曹雪芹是怎样表达他的倾向的呢?除了别的手段之外,他用了笔削的手法,他对黛玉的心理活动倾注了大量笔墨,却基本上不写宝钗的内心隐衷。客观叙述中笔与削大有深意,就“笔”而言,又有一个如何写,也就是载笔之体的问题。用晦之道,就是载笔的最重要的原则,其要义是直书其事却并不用直笔。(摘编石昌渝《春秋笔法与〈红楼梦〉的叙事方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B.C.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建立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才能摆脱当下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B.如果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对“春秋笔法”的认识就不能局限于修辞手法这方面。C.由于白话小说是从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因此需要通过长篇章回小说来帮助它完成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D.只要小说家与史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受到经学观念的影响,他们所叙述的作品就都会运用-21- 到笔削这一手法。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写到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叙事者在对客观事实的叙述中包含了自己对烛之武这一形象的价值判断。B.《水浒传》中经常用“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来表明叙事者伴随在读者身边,提醒读者注意作品的主要内容。C.《鸿门宴》塑造了面貌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益于作者采用全知叙述,让叙事者能自由进入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D.《三国演义》叙事结构中蜀汉这条线索最重要,着墨最多,按春秋笔法的笔与削来看,这体现了作者抑曹尊刘的褒贬立场。4.请以《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为例,简要说明《红楼梦》是如何将叙述者戏剧化的。5.法国汉学家于连认为,“春秋笔法”是一种“迂回”的话语表达,对它的研究是理解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看法的理解。【答案】1.D2.B3.C4.①《红楼梦》对贾宝玉的塑造,不是通过作者单独来完成的,而是由冷子兴、王夫人、林黛玉等作品中的人物充任叙述者来完成的。②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综合多次的叙述,才完成贾宝玉立体形象的塑造。5.①“春秋笔法”的“迂回”表现为实录事迹(客观叙述),褒贬自见(寓以褒贬)。②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涉及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并在文化史上有重要意义,对它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完成中国学术当代话语的构建”错误。材料一第一段“‘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不仅可弥补该领域研究之不足,更为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提供尝试性探索,也是克服当前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必然选择,同时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据此看出是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并未说“完成中国学术当代话语的构建”。B.“中国史传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错误,原文“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C.“文人雅士成为白话小说的主要创作者意味白话小说纳入史传叙事传统,决定白话小说与文言-21- 小说的最终合流”错误。材料二第一段“白话小说从民间‘说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当生活在史官文化中的文人雅士成为它的主要创作者的时候,便意味着它也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归宿”,据此看出,是中国文化决定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只有建立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才能摆脱当下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错误,材料一第三段“从总体上看,还是未能摆脱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而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则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据此看出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原文只是说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C.“由于白话小说是从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因此需要通过长篇章回小说来帮助它完成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白话小说从民间‘说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材料一第三段“白话小说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是由长篇章回小说来完成的”,据此看出,选项中二者并没有因果关系。D.“只要小说家与史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受到经学观念的影响,他们所叙述的作品就都会运用到笔削这一手法”错误。材料一第四段“‘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微言大义’是史家、作家之褒贬,在具体书写过程中,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选项说法绝对化。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鸿门宴》……这得益于作者采用全知叙述,让叙事者能自由进入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错误。材料二第五段“全知就是叙事者无所不知。这种无所不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二是随意代述角色的隐衷。限知叙述之叙事者也是有视点的,也可以代述角色的隐衷,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视点相对固定,而代述角色的隐衷也有限制,叙事者不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限知性的客观叙述,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作者”,而《鸿门宴》没有心理描写,只用客观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据此可知并非全知叙述。故选C。【4题详解】-2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二第四段“《红楼梦》客观叙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叙述者戏剧化。一般客观叙述的小说,在叙述初次登场的人物时常有一段对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对他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使人感到叙事者即作者的存在。《红楼梦》却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担当此任的人物便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叙事者,于是叙事者与作者分离开来,叙事者的观点并不等于作者的观点,这样作者就更深地隐蔽起来。作者让作品中行动的人物充任叙述者,由于叙述者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所以作品对某个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综合各人所叙,便是人物的立体影像”,贾宝玉作为初次登场的人物之一,在被叙述时有一段细腻精彩的肖像描写和别人对他的评价,使人感到叙事者即作者的存在。此肖像描写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来完成,同时外界对贾宝玉的认识评价通过冷子兴、王夫人的介绍和林黛玉听说的内容来完成,冷子兴说宝玉满一周岁的时候,贾政想试一下宝玉的志向,就拿来很多好东西放在宝玉跟前,有纸、笔、墨、刀剑以及官帽等,想看宝玉抓的是啥。结果,宝玉一把抓住了女人用的胭指和钗环等东西,气得贾政顿足捶胸,一个劲地摇头说道:“完了完了,这样的子弟要是长大,非是个酒色之徒不可”,说宝玉尤其喜欢跟女孩混在一块,还对此发表过极为古怪的论调,说什么女人是水做的肉,男人是泥做的肉,所以女人很是可爱清爽,男人则庸俗恶臭。其他如王夫人向黛玉的介绍的宝玉情况,告诉黛玉说要小心有一个表哥,大家叫他混世魔王,以母亲的口吻介绍其顽劣的个性;以及黛玉听别人所说的宝玉的情况等。这些都不是在一个场景,一个情节完成,而是综合多次的叙述,才完成贾宝玉的形象逐步地丰满立体起来的。据此可分析出,《红楼梦》对贾宝玉的塑造,不是通过作者单独来完成的,而是由冷子兴、王夫人、林黛玉等作品中的人物充任叙述者来完成的;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综合多次的叙述,才完成贾宝玉立体形象的塑造。【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第一,材料二第一段“‘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述方式”;第六段“‘春秋笔法’强调‘据事迹实录’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据此分析出“春秋笔法”的“迂回”表现为实录事迹,褒贬自见。第二,材料一第一段“‘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第四段“春秋笔法’是中国叙事学有别于西方叙事学的主要范畴和基本特征”;第五段“‘春秋-21- 笔法’是中国独有的理论范畴,也是中国式话语对世界话语表达方式的贡献”。据此分析出,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涉及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并在文化史上有重要意义,对它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四凤端茶,放朴园前。]周朴园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鲁四凤煎好了。周朴园为什么不拿来?鲁四凤(看蘩漪,不说话)周蘩漪(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周朴园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周蘩漪(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周朴园(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鲁四凤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低而缓地)倒了来。周蘩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向四凤,高声)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周冲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周蘩漪(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周朴园(①)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周蘩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周朴园(②)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周蘩漪(声颤)我不想喝。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冲(反抗地)爸!周朴园(③)去!-21-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周朴园说,请母亲喝。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周朴园(高声地)我要你说。周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周蘩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④)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周蘩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萍爸!我——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蘩漪面前。]周萍(求恕地)哦,爸爸!周朴园(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周朴园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周蘩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节选自《雷雨》第一幕)6.文中①-④处是舞台说明,选出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A.忽然严厉地怒视冷峻地不高兴地B.不高兴地忽然严厉地怒视冷峻地C.怒视不高兴地忽然严厉地冷峻地D.冷峻地怒视不高兴地忽然严厉地-21- 7.潜台词是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语境能领悟出来言语,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下列对选段中人物对话的潜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文: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潜台词:你和你妈都太自以为是,竟敢不听从我的话!B.原文: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潜台词:这是我精心为你熬制的药,放宽心吧,喝下去一定药到病除。C.原文: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潜台词:这个家我说一不二,你要反抗就别怪我在孩子面前让你难堪。D.原文: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潜台词:无论如何这碗药我都是不会喝的!8.结合舞台说明,谈谈蘩漪的心理变化过程。9.德国哲学家和评论家黑格尔说,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请结合选文对此观点进行简析。【答案】6.B7.B8.①默默反抗、不愿屈服。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蘩漪内心非常痛苦,但仍然“顺忍”地消极反抗。②倔强、激烈抗争。在周朴园的怒视强迫下,繁漪“声颤”“恳求”,显示了她不愿屈从于丈夫淫威的努力;之后忽然叫四凤拿走药,“拿起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更是表现了繁漪内心的桀骜不驯。③怨愤、屈服。最终面对下跪的周萍,繁漪强忍住心头怨愤“一气喝下”。9.①刻画人物。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可看出蘩漪具有反抗性格,而周朴园则说一不二,周萍则唯命是从。②展开情节。无论是蘩漪不想喝药,还是周朴园与周冲、周萍的矛盾,这些大大小小的冲突都推动了剧情发展。③揭示主题。作者借冲突反映了周朴园所代表的封建大家长专断独裁的群体特征,批判了诞生这样社会群体的旧社会旧制度。④吸引观众。集中、激烈的冲突更能吸引观众观赏,并引发思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舞台说明的能力。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21- 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要结合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表情。比如①处的台词是“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的周朴园还带有一种劝说的态度,表情不可能是“忽然严厉地”,也不可能是“怒视”。②处是在繁漪不想喝药而让四凤把它拿走之后,周朴园大概没有想到繁漪会这样做,所以“忽然严厉地”才符合剧情的发展。而③处繁漪和周冲的反抗是对周朴园家长权威的公然挑衅,激起了他内心的愤怒,所以表情是“怒视”。④处面对繁漪的苦苦哀求,周朴园心中毫无夫妻之情,反而感到厌恶,因此表情充满“冷峻地”。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戏剧语言的能力。“这是我精心为你熬制的药,放宽心吧,喝下去一定药到病除”对原文理解有误,选文中逼繁漪吃药只是一个表象,体现出周朴园封建大家长在家庭中说一不二的权威。通过吃药也反映出周朴园与蘩漪只有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情,他并不会真心关心繁漪。周朴园觉得繁漪不顺从,有病,希望吃了药繁漪能完全顺从自己。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戏剧人物心理的能力。结合“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可见蘩漪对周朴园是心有忌惮的。结合“快说”“反抗地”分析,可见尚有反抗的勇气。结合“顺忍地”分析,可见蘩漪对周朴园的高压很无奈,是消极地反抗。结合“忽然”分析,可见内心有矛盾纠结,仍有不想喝药的反抗心理。结合“声颤”分析,蘩漪在周朴园的厉声呵斥下还是心有恐惧。于是“恳求地”,显示了她不愿屈从于丈夫淫威的努力。“拿起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繁漪忽然叫四凤拿走药,更是表现了繁漪内心的桀骜不驯。“周萍走至蘩漪面前”“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周萍正向下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最终蘩漪无奈地选择喝下,“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面对下跪的周萍,繁漪强忍住心头怨愤“一气喝下”,显示了她的怨愤、屈服。-21- 从蘩漪“顺忍着”“声颤”“恳求”可以看出蘩漪的无奈与无言的心理,从他望着周萍下跪而选择喝药,这更显示出蘩漪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痛苦与无奈,这种痛苦和无奈都在其无言的抵抗中升温,并使得戏剧达到高潮。【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话剧内容、表现手法、体裁特征的能力。在人物刻画方面,如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的冲突中,由“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哦!不!我喝不下”可看出蘩漪具有反抗性格,而由“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看出周朴园则说一不二,由“哦,爸爸”“周萍正向下跪”则表现周萍的软弱和唯命是从。在戏剧情节方面,“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爸,您不要这样”“我要你说”“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蘩漪不愿喝药,才有了后面周朴园让周冲和周萍劝她喝药等情节,无论是蘩漪不想喝药,还是周朴园与周冲、周萍的矛盾,推动了剧情发展,或埋伏笔、做铺垫,或暗示结局。戏剧冲突在情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主题方面看,“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潜台词是你们整天胡思乱想,常有离经叛道之举,都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家里服从我的重要性。周朴园所代表的是封建大家长、资本家,作者借冲突批判了诞生这些社会群体并导致其不同命运的旧社会旧制度,突出了剧本的主题。从表达效果来看,蘩漪不想喝药代表了她对周朴园的反抗,“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爸,您不要这样”“我要你说”“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选文多方面展现了周朴园与蘩漪、周冲、周萍的矛盾,尖锐的戏剧冲突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吸引观众观赏,并引发思考,引起观众的共鸣,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①也。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21- “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文本二悼公四年晋荀瑶②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帙之门。将门,知伯谓赵孟③:“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太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④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节选自《左传》)【注】①安邑、平阳:分别为魏国、韩国都城。②荀瑶:即智伯。③赵孟:即赵襄子。④惎:憎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悼公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B.悼公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C.悼公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D.悼公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地:即要求割地。此处“请地”与下文的“求地”意思相同,都有强行讨要的意思。B.三版:“版”,本义为筑墙的夹板,引申为古代墙的计量单位。文中“三版”取引申义。C.骖乘:又作“参乘”。一般为武士,乘车时居于左侧负责卫护尊者。D.翼:此指“左右两侧”,《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翻译成“像翅膀一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向韩、魏请地成功,而向赵襄子请地遭却到拒绝,故纠集韩、魏攻打赵氏,但韩、魏和赵氏并没有直接矛盾。-21- B.张孟谈以“唇亡齿寒”离间韩、魏和智氏,而从前文肘击和踩脚看,韩、魏也早知如灭赵成功,将重蹈赵氏覆辙。C.韩、魏、赵三家配合,张孟谈密谋厥功至伟,他不仅趁夜派人掘堤水淹,又让韩、魏出兵攻其两翼,终至全歼智伯。D.据《左传》记载,智伯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曾因侮辱他丑恶胆小而交恶,这也是后来赵襄子想灭掉智伯的原因。13.把下面的句子以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2)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4.上述两则历史材料中,司马光和《左传》都对智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请问两者的观点有何不同?【答案】10.C11.C12.C13.(1)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军队前去攻打赵氏。赵襄子于是跑到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率领国都士兵包围了晋阳并且引水淹灌晋阳城。(2)两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订立盟约,为此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3)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两国使者往来,(郑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14.司马光认为,才华胜过德行,让自己沦为国家的乱臣贼子,引发众怒,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左传》认为,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悛等是智伯失败的原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悼公四年,晋国的智伯领兵包围郑国,还没有到达,郑国的驷弘说:“智伯刚愎而好胜,我们及早向他表示软弱无能,他就可以退走了。”“帅师”与“围郑”为动作和目的关系,不宜分开,排除BD;“未至”前有“围郑”的说明,无须赘述“郑”字;“郑驷弘”可理解为“郑国人驷弘”,因此这三个字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21-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C.“乘车时居于左侧负责卫护尊者”说法错误,“骖乘”是乘车时居于右侧负责卫护尊者的武士。D.正确。句意:韩、魏军队从两侧攻打。/常常用身体像翅膀一样保护沛公。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不仅趁夜派人掘堤水淹”错误,由“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可知,是赵襄子“趁夜派人掘堤水淹”,不是“张孟谈”。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帅”,率领;“甲”,军队;“走”,逃跑,跑到;“以”,让,率领。(2)“潜”,秘密;“期日”,约定日期;“遣”,派,送,打发。(3)“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乏困”,缺少的物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可知,司马光认为智伯灭亡,是因为他的才华胜过了他的德行,“无德”最终导致他引发众怒,最终灭亡。由“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可知,《左传》认为智伯不肯改悔,贪婪且刚愎自用,最终被韩、魏与赵合谋灭亡。参考译文:文本一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智伯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也送给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土地;智伯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这两块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军队前去攻打赵氏。赵襄子跑到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率领国都士兵包围了晋阳并且引水淹灌晋阳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滋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21- 了一下魏桓子的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魏国攻打赵国。赵国灭亡,那么接着就是韩国和魏国了。”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们心里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担心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泄露,那么灾祸马上就来临了。”张孟谈说:“计谋从你们二位口中说出,只传入我的耳中,有什么妨害呢!”两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订立盟约,为此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赵襄子派兵趁夜杀了守堤官员,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军队为救水患而一片混乱,韩、魏军队从两侧攻打,赵襄子带兵从正面攻打,大败智伯军队,于是杀了智伯,又尽数诛灭智伯族人,只有辅果得以幸存。臣光(司马光)说:智伯灭亡,是才能超过了德行。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统称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因此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人”,才德全无就是“愚人”,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来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文本二悼公四年,晋国的智伯领兵包围郑国,还没有到达,郑国的驷弘说:“智伯固执而好胜,我们及早向他表示软弱无能,他就可以退走了。”于是就先守在南里以等候晋军。智伯攻进南里,又攻打桔帙之门。晋军将要攻打城门,智伯对赵孟说:“攻进去!”赵孟说:“主人在这里。”智伯说:“你面貌丑恶而缺乏勇气,为什么成了太子?”赵孟回答说:“因为我能够忍受耻辱,也许对赵氏宗族没有害处吧!”智伯不肯改悔,赵孟因此而憎恨智伯,最终灭了他。智伯贪婪而刚愎自用,所以反被韩、魏与赵氏合谋灭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21-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16.《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答案】15.C16.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达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错,最后两句意思是,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诗人赴赵叟家宴,很欣赏主人的隐居生活,主要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没有对仕宦生活的厌倦。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深”“静”“闭”“疏”这些描写景物状态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赵叟日常生活,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流露出主人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本句语言朴实平淡,但营造了幽美的意境,隐含了隐居生活的情趣,立意高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的《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四个弟子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4)古人诗词中常用叠词,或摹写声音或描绘形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故不积跬步②.无以至千里③.舞幽壑之潜蛟④.泣孤舟之嫠妇⑤.可使有勇⑥.且知方也⑦.云青青兮欲雨⑧.水澹澹兮生烟(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或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跬”“至”“壑”“嫠”“兮”“澹”。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闲游遇到了冷子兴,二人在聊起贾府时,冷子兴有如下一段话:“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18.下列选项中,对贾府人物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惜春之父是宁国府贾敬,她与贾珍是兄妹关系B.贾赦与贾政是亲兄弟,他们和贾敬是堂兄弟关系C.贾宝玉与贾兰一起在家塾读书,他们是兄弟关系D.贾环很喜欢与贾兰一起玩耍,但他们是叔侄关系19.冷子兴说贾府安享荣华富贵生活的人很多,而“运筹谋画者无一”,读完全书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结合这句话的意思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答案】18.C19.答案示例一:同意这一说法。在贾府中能够继承父辈衣钵的子弟都难当大任,皆是只求享受不懂建设的纨绔子弟(答出“没有懂得经营持家的人”或“没有在经营持家方面用心的人”即可视为解释正确)。比如“富贵闲人”-21- (宝钗语)贾宝玉,从小就不爱读书考学,对贾府的事务一概不过问,终日只知道沉浸在姐姐妹妹的温柔乡中,不问世事。在为晴雯请医生、付诊费时连一两银子多重都不知道。在黛玉都为贾府感到危险时,宝玉却说不用管,总之少不了他俩的。他作为最被看重的继承人,今后又怎么有能力去持家管事呢?再如贾赦,作为贾府世袭爵位的大老爷,天天只知道美色与喝酒,凡事不管不问,甚至还为了十把古扇花去两千两银子等等。答案示例二:不同意,在贾府后辈中还是有能为家族未来谋划人(结合句意表态,答出“有懂得经营持家的人”或“有在经营持家方面上心的人”即可视为解释正确)。贾探春就曾在协理荣国府时进行了非常大胆的改革,让大观园中闲置的花草树木都有了用处,不仅能为贾府省钱,一年下来还有结余。这一举措正是对贾府未来的运筹谋划,虽然没能最终坚持下去,但是这样的人还是有的。【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相关知识的能力。C.“他们是兄弟关系”说法错误,贾宝玉与贾兰是叔侄关系,贾兰是贾宝玉哥哥贾珠的儿子。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思想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冷子兴说贾府“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可见,这是评价贾府中的人都会安享富贵,没有为贾府命运进行筹划。这也是贾府必败的因素。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结合对名著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结合具体人物的言行分析。如果同意,从贾母到宝玉,从贾赦的“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到贾政的“不以俗务为要”再到贾珍的“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从贪婪吝啬的邢夫人到专以打击狐狸精为要事的王夫人到弄权好事的王熙凤,大家都在享受着自己的乐趣,而没有谁肯为贾府的未来命运考虑。如果不同意,则看探春,她冷眼看出种种弊端,并且试图改革。但这个严守主子小姐本分、时刻不忘身份的未嫁少女,只能在大观园的有限范围内进行破旧立新。除了精神层面,物质效果仅仅是每年节省四百两银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年关将至,《中国奇谭》悄然点起了一把火。人们不断表达喜爱之情,各类解读①-21- (纷至沓来),有人认为“中式故事与中式美学”正归来,媒体赞美该片是“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浪漫”。虽然《中国奇谭》的主角们是远离人间世态的“小妖怪们”,但片中现实寓言般的情节塑造与代入感较强的情感表达,让不少观众狠狠共情。“小妖怪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爆火,为一颗颗②(饱经风霜)的心灵燃起了一盏盏温暖的灯。《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集。作为国产动画“领头羊”的上美影用以“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精神创作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艺术的”中国动画,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多次提到对上美影的喜爱与崇拜。这次上美影与B站的③(珠联璧合),让《中国奇谭》实打实火出圈。《中国奇谭》饱含着④(浓郁)的中国味,不时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巧妙地将中国经典IP《西游记》里的情节作为故事背景,当齐天大圣扫清妖怪巢穴的那一刻,观众将会回忆起儿时遥远的英雄梦想。20.下列关于文中四个画横线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处“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此处指对于《中国奇谭》的解读不断涌现,替换为“熙来攘往”,也使用恰当。B.②处“饱经风霜”,指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此处用来形容人们的现实生活感受,若替换为“饱经忧患”,则语意过重。C.③处根据下文“火出圈”的结果,可推知,此处是形容上美影和B站的合作关系,填入“珠联璧合”,符合上下文语意。D.④处“浓郁”,指色彩、情感、氛围等浓重。此处是指《中国奇谭》的中国特色明显,替换为“淳厚”,则与语境不符。21.关键词搜索,指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输入能够最大程度概括所要查找内容的几个词语的一种方法。关键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简化词汇,如何使用“关键词搜索”方法在搜索引擎中查找本语段?请根据材料内容列出四个关键词。【答案】20.A21.《中国奇谭》、上美影、国产动画(中国动画、国漫)、中国味(中国浪漫、中式故事、中式美学)【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对象是人,此处指对于《中国奇谭》的解读不断涌现,对象是“对于《中国奇谭》的解读”,因此不能替换。-21- B.“饱经忧患”,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此处用来形容人们的现实生活感受,用“饱经忧患”,确实语意过重,判断正确。C.“珠联璧合”,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用来形容上美影和B站的合作关系,符合上下文语意。D.“淳厚”,淳朴敦厚。形容人十分诚实,脾气温和性情憨厚,忠厚。此处是指《中国奇谭》的中国特色明显,用“淳厚”,则与语境不符,判断正确。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信息的能力。首先概括第一段内容:《中国奇谭》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爆火。对象是《中国奇谭》。由此概括出:《中国奇谭》。第二段具体介绍,指出《中国奇谭》是由上美影制作的,点明制作主体,由此概括出“上美影”。当然,该段还强调了中国动画的成就,因此概括出“国产动画”“中国动画”“国漫”也可以。第三段侧重介绍《中国奇谭》的特点:饱含着浓郁的中国味。由此概括出“中国味”。或者结合第一段“有人认为‘中式故事与中式美学’正归来,媒体赞美该片是‘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浪漫’”概括出“中国浪漫”“中式故事”“中式美学”也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材料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或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21- 材料一是出身底层的刘姥姥劝诫女婿要认清自己的境况和身份地位。这里的“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指的是要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清自己,有自知之明。如果达不到他人的水平,也不好高骛远,不自怨自艾,不自暴自弃,盲目伪装、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材料一揭示的是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即人生目标和自身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材料二是2022年冬奥会冠军获得者谷爱凌发在微博上的话,关键词是“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指的是要打破自我的局限性以让自己获得完善、提升。材料二侧重于不断进取,突破自我的人生态度。两则材料貌似对立却有机统一。综合材料,可以明确“守与破”是本次作文的核心思辨主题,具体分为人应该在“认清自我,有自知之明”之下去“突破自我”,在脚踏实地的前提上突破自我,在知限的范围内不断突破自我;或者辩证的看待与“认清自己”“突破自己”的关系:“认清自己”是“突破个人界限”的前提基础;敢于突破个人界限,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材料提示语“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更适合写记叙文、小小说,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更适合写议论文。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当代青年既要自知,准确定位人生;又要脚踏实地,不断突破自我。接下来论述人生要认清自我,准确定位自己,脚踏实地做好该做的事,唯有如此,才能为突破打牢基础。然后在论述人生在夯实基础之上,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永无止境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敢于突破个人界限,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既需要认清自我,又需要突破自我。立意:1.以脚踏实地为基,寻突破自我之路。2.怀实干之心,秉突破精神。3.踏实肯干,勇攀高峰。4.量力而行牢基础,尽力而为显风采。5.以本分奠定辉煌,用突破超越理想。-2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 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27 09:36: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214.2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