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3届高三历史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夏、商、周的都城择址分别体现了“夏都居洛”的生存意识、“商都居洛”的政治意识和“周都居洛”的全局意识。这反映出夏商周时期()A.洛阳是唯一的都城所在地B.执致理念阻碍了疆域扩大C.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D.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选址都是出于现实统治需要的理性选择,符合各个阶段的现实需求,呈现出国家治理的理性化特征,D项正确;A项中“唯一”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夏商周三代都城择址的理念,与疆城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夏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2.西域地区曾长期存在“情逆侮老”的“蛮夷之性”。但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后,该地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这一变化表明()A.边疆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C.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D.地方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概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西域地区在归属西汉中央政权管辖后,受儒家孝道、尊老等思想影响,社会风气逐步由“悖逆悔老”向“尊老敬老”转变,说明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C项正确;尊老、爱老的社会风俗并非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仅社会风气的改善,不足以说明当时西域地区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排除B项;地方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与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晚唐赵憬论及荆楚经济区在全国经济地位中的变化时指出:“天宝以前,四支无虞,第据编户众寡等衰州望,郢是以齿于下。后戎狄乱华,宇县沸腾,屯兵阻险,斯称巨防朝廷寻州叫列、将条勋贤之重”这一变化反映了荆楚地区()A.区域经济发展跃居全国前列B.经济开发开始得到社会重视 C.增加了经济重心变动的砝码D.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荆楚地区)。据本题材料“天宝以前,四支无虞,第据编户众寡等衰州望,郢是以齿于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荆楚地区在唐玄宗天宝以前因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高而“以齿于下”,安史之乱后才真正发展起来。这反映出荆楚经济区在唐代前后期的变化十分明显,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增添了砝码,C项正确;荆楚地区经济发展是否跃居全国前列,材料并未提及,A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A项;魏晋时期长江中游的荆楚地区已经开始了经济开发,排除B项;当时北方黄河流域仍是全国经济重心,D项观点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4.北宋“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然后上下之叙正,而纪纲立矣”。这一行政管理模式()A.呈现权力相互牵制的特色B.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C.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D.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设置各路转运使传递政令,推动政令的逐级实施,这种行政管理模式强化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中的行政单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而非相互制约关系,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从材料看不出文官与士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排除C项。故选D项。5.清代奏折制度诞生后,拥有具奏权的督抚,遇大事往往先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因此,在与中央部臣讨论前,皇帝往往对事情已有定见,部臣的反对意见难以奏效。这反映奏折制度()A.造成了任人唯亲B.强化了政务运行的制度化C.加强了君主专制D.提高了中枢机构决策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朝皇帝通过奏折制度,事先对廷议事务做出定见,使部臣的反对意见很难奏效,反映出奏折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奏折制与选官制的关系,不能得出其造成了任人唯亲的结论,排除A项;强化了政务运行的制度化与“在与中央部 臣讨论前,皇帝往往对事情已有定见”不符,排除B项;提高了中枢机构决策效率并非材料揭示的本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6.1887年,宜昌海关报告指出:“棉纱进口的增加是值得注意的,因为用洋纱织成的土布和洋布相竞争。”1890年,宜昌海关报告指出:“由于四川必须依赖东部诸省供给棉花,而现时印度棉纱和(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使用洋纱更贵。”上述报告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纱对洋纱市场竞争力加强B.棉花价格影响洋纱需求C.开埠通商导致了小农经济解体D.洋布进口出现停滞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东部诸省棉花与印度棉纱的价格差不多,购买洋纱织布更划算,因此洋纱进口量增加,说明棉花价格影响洋纱需求,B项正确;根据“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使用洋纱更贵”可知,土纱的市场竞争力削弱,排除A项;“小农经济解体”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洋布进口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7.北洋政府编纂的《清史稿》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与旧有正史相比,《清史稿》新增“邦交志”,第一次较全面地记述了整个清代的中外关系,基本抛弃了夷狄观念,不再将西方诸国视为附属国。这一变化()A.是辩证史观指导的产物B.受清外交近代化的影响C.受通史体例改革的推动D.是修史传统延续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北洋政府调整史书编纂体例,抛弃传统外交观念,用近代理念全面记述整个清代的中外关系,是西学东渐和晚清外交近代化的产物,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洋政府在编撰《清史稿》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史观为指导,排除A项;据所学,《清史稿》记载的是清朝一代的历史,属于断代史,与通史体例改革无关,排除C项;《清史稿》新增“邦交志”,抛弃了夷狄观念,并非修史传统延续的结果,D项排除。故选B项。8.1938年4月,武汉举办了抗战宣传周。除了上万人歌咏游行、十万人的火炬游行外,还有几十个演剧队和几百个口头宣传队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抗战宣传周的举办()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促进了中国抗战形势的明显好转 C.激发了武汉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D.引发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上万人”“十万人”“几十个”“几百个”“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可知,抗日战争初期,武汉的抗战宣传周参与人数多、涉及地区广,这有利于动员武汉民众积极抗日,C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A项;此时处于抗战初期,中国抗战形势仍很严峻,排除B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于“七七事变”,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是1954年俞云阶创作的宣传画。该画作()A.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彰显大规模建设中民众的热情C.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展现了“一五”计划的重要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1954年”“为了社会主义”“献出我们最大的力量”结合宣传画内容可知,这一时期属于“一五”计划时期,宣传画展现了民众进行工业建设的热情和决心,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底,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排除C项:“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D项。故选B项。10.长期以来,约有1/4的国营企业存在亏损。过去,这些实际上早已破产的企业一直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干部和职工对企业亏损不负担任何责任。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营企业,依照该法规定宣告破产。该法的颁布表明()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B.国家财政负担已经大幅减轻C.国营企业扩大了经营自主权D.我国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6年(中国)。根据材料“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营企业,依照该法规定宣告破产。”可知,1984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营企业,依照该法规定宣告破产,这就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降低了企业负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1986年我国尚未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A项和D项;仅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国家财政负担大幅减轻,排除B项。故选C项。11.古印度键陀罗佛像(如下图),是古希腊文明伴随着亚历山大远征来到印度,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后形成的艺术成果。据此可知,键陀罗佛像()A.是研究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珍贵资料B.证实了古代印度佛教起源于古代希腊C.体现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D.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彻底征服了印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材料中的陀罗佛像属于希腊化佛像,体现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C项正确;键陀罗佛像体现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关于种姓制度的结论,排除A项;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排除B项;亚历山大没有彻底征服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12.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 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据材料“二位陛下即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可知,哥伦布奉命去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道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探索新的航路,未体现传统商路,也未涉及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排除A、C项;仅由“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得不出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D项。故选B项。13.有学者指出,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在1900—1940年迅速提高。如图是美国家庭中汽车与家用电器普及率变化图。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美国在二战过程中大量获利C.国家干预经济范围扩大D.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影响较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1940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汽车、电动洗衣机等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突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与家用电器普及率提高,A项正确;美国虽然在二战过程中大量获利,但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但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经济危机破坏性大,对美国影响较大,排除D项。故选A项。14.1939年初,法国主张联合苏联遏制德国,英国首相张伯伦说:“我还怀疑它(苏联)的动机。我认为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概念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并且它只关心把别人弄得不和。”由此可见,英国拒绝联 合苏联()A.是为了反抗法西斯的侵略B.出于冷战对抗的现实C.体现了与法国争霸的企图D.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初(法国、苏联、德国、英国)。根据材料“我还怀疑它(苏联)的动机。我认为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概念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并且它只关心把别人弄得不和”可知,当时西欧国家和美国属于所谓的“自由”国家,这是相对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来说的,因此英国首相的话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D项正确;英国拒绝联合苏联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而不是为了反抗法西斯的侵略,排除A项;冷战开始于1947年,排除B项;英国拒绝联合苏联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而不是与法国争霸,排除C项。故选D项。15.巴黎公社时期,工人向公社各种报纸投寄大量信件,对公社提出批评和建议,“其中有些是个人提出的,有些是在工人银乐部欧在国际支部通过的”,这些批评和建议往往会被提交公社审查。由此可见,巴黎公社()A.实行直接民主B.重视民主监督C.加强舆论控制D.行政效率较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时期,工人向公社提出批评和建议,这些批评和建议往往会被提交公社审查,可见巴黎公社非常重视工人阶级对政权的民主监督,B项正确;直接民主指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材料体现的正是公民对代表的监督,排除A项;材料表现的是巴黎公社接受且重视舆论监督,而非控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公社的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指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19%上升到2018年的58.5%。特别是2008年以后,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由此可知,这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A.始终是经济全球化主要推动者B.在经济的全球化中必将受到遏制C.打破发达国家主导经济的格局D.日益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中坚力量【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日益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中坚力量,D项正确;据所学,近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西方殖民者而非当今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排除A项;在经济的全球化中必将受到遏制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仍主导着全球经济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印刷术的普及】材料一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发明,至迟在中、晚唐已付诸应用。五代后唐时,朝廷组织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九经》,至后周始刻印完毕,大大推动了儒学经典在社会上的普及。宋朝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制活字,排版印刷。——摘编自赵国良《中国文化简史》材料二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到宋代,不仅有大部头典籍印行,而且有通俗启蒙性读物广泛流传。不仅中央机构(国子监等)刻书,各路官府、州县学校都刻书;也有坊肆、家刻。出现了以刻书著称的商业性中心区域,书籍普及速度大大加快。——摘编自阁步克、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印刷术得以普及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印刷术普及的影响。【答案】(1)因素:政府支持和民间参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技术传承和革新;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任答3点即可)(2)影响:提供了文化普及、学术教育发展的技术前提;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书本,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科举队伍的扩大,推动政治发展;有助于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任答3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因素:根据材料“五代后唐时,朝廷组织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九经》,至后周始刻印完毕,大大推动了儒学经典在社会上普及。”可知,政府支持和民间参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根据材料“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制活字,排版印刷。”可知,技术传承和革新;根据材料“宋朝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 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可知,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市民阶层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总结。【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五代后唐时,朝廷组织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九经》,至后周始刻印完毕,大大推动了儒学经典在社会上的普及。……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供了文化普及、学术教育发展的技术前提;根据材料“到宋代,不仅有大部头典籍印行,而且有通俗启蒙性读物广泛流传。……书籍普及速度大大加快。”可知,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书本,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结合宋朝的历史特征可知,印刷术的普及有利于科举队伍的扩大,推动政治发展;根据材料“出现了以刻书著称的商业性中心区域,书籍普及速度大大加快”可知,有助于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承。18.【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材料一近五百年的世界历史,就是一个现代化孕育、生成并扩散、推进的过程。在“抗拒”与“接受”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即“反现代化”,这个立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从而为避免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挑战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试图把“传统”与“现代”调和起来,它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滤。反现代化如果不能在过程中逐渐融入现代化而使镜像与真相合为一体,那么爆裂终将产生。——摘编自钱乘旦《“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材料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影响。【答案】(1)评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第一步:但其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实质上是一种反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希望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这种现代化模式最终走向失败。(任答2点即可) (2)影响:缩小了中国同西方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弊端: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任答3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1——1895年(中国)。评价:根据材料“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从而为避免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挑战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根据材料“它试图把‘传统’与‘现代’调和起来,它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滤”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实质上是一种反现代化运动;根据材料“反现代化如果不能在过程中逐渐融入现代化而使镜像与真相合为一体,那么爆裂终将产生”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即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为基础,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希望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但这种现代化模式最终走向失败。【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可知,缩小了中国同西方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根据材料“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可知,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可知,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弊端,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是欧洲与美国的经济萧条期。新兴工业国家的领导人对如何处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生产过剩和失业问题毫无经验。他们特别害怕社会骚乱,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似乎觉得经济萧条的到来意味着革命爆发也为期不远了。同时代的一些政治理论家也坚信殖民地能向失业工人提供移民的处所,能为剩余产品提供市场,能充当释放工业萧条时期所积累的压力的安全阀。在争夺殖民地的时代,在决定吞并海外领土的时候,欧洲政治领导人较他们的前辈扮演着更突出的角色,尽管在19 世纪的上半叶,他们的前辈所发挥的作用已经相当重要。这是因为通信得到了极大改善,电报和铁路不仅使从欧洲国家的各个首都向热带地区的人发送更快捷的电报成为可能,而且也允许欧洲的大臣们能更加积极有效的影响殖民地的统治。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也为同时代的军备竞赛和军国主义的支持者提供了借口。对殖民地的争夺大大激化了一战之前的几十年间,列强之间不断增加的矛盾和偏执。在欧洲分裂成两大阵营的时候,在争夺苏丹、摩洛哥和巴尔干地区(列强都把巴尔干诸国当作殖民地看待)的问题上不断出现的危机与两大同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列强激烈争夺殖民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列强激烈争夺殖民地的后果。【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应对经济危机维护经济持续发展和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传统影响;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与技术革新的促进。(任答3点)(2)后果: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最终形成;激化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推动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任答3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0世纪的欧洲。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据材料“他们特别害怕社会骚乱,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似乎觉得经济萧条的到来意味着革命爆发也为期不远了”可得出,应对经济危机维护经济持续发展和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据材料“政治理论家也坚信殖民地能向失业工人提供移民的处所,能为剩余产品提供市场,能充当释放工业萧条时期所积累的压力的安全阀。”可得出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传统影响;据材料“通信得到了极大改善,电报和铁路不仅使从欧洲国家的各个首都向热带地区的人发送更快捷的电报成为可能”可得出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与技术革新的促进。【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0世纪的欧洲。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最终形成;据材料“对殖民地的争夺大大激化了一战之前的几十年间,列强之间不断增加的矛盾和偏执”可得出激化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据材料“在争夺苏丹、摩洛哥和巴尔干地区(列强都把巴尔干诸国当作殖民地看待)的问题上不断出现的危机与两大同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可得出推动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20.【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问题】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三农”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莫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为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牛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唐仁健《百年伟业“三农”华章——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领城的百年成就及其历史经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三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阐述: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失败后,中共逐步认识到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心逐步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革命提供了物质保障;翻身农民积极参加红军快速壮大了革命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实行减租减息,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一步推进农民工作。并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大后方,立足农村,依靠农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总之,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农民的翻身解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依靠。【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首先,根据题意要求,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根据材料“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三农’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可拟定论题:“三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其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史实,可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中国土地法大纲》等方面予以论述。最后,总结概括可知,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农民的翻身解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依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6-26 09:42: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396.3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