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下)阶段性考试(三)高2021级历史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希波战争期间,雅典海军统帅面对科林斯将领阿德曼图斯的挑衅,宣称即使当时的雅典人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国土,但雅典有200条战船,还有完整的公民队伍,完全可以在希腊的任何地方建立自己的城邦。这反映出当时()A.领袖人物是城邦发展的关键B.雅典拥有众多的海外殖民地C.公民是城邦得以延续的基础D.雅典民主政治受到战争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但雅典有200条战船,还有完整的公民队伍,完全可以在希腊的任何地方建立自己的城邦”可得出只要有公民,城邦便可以延续下去,说明公民是城邦的基础,C项正确;领袖人物并不是关键,排除A项;B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2.罗马共和国末年,城市裁判官和外事裁判官由同时并存走向合流,由此出现了一种与市民法不尽相同的法律,调整的主要是以所有权和契约关系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并已经超越了罗马城邦的狭隘范畴。这一变化说明A.公民利益需要国家法律的保护B.罗马公法体系不断走向健全C.公民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D.罗马时代国际私法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详解】城市裁判官和外事裁判官逐渐合流,重视法律在调整所有权和契约关系方面的作用,超越罗马城邦的狭隘范畴,用万民法治万民等,说明罗马时代国际私法逐步确立,D项正确;万民法“已经超越了罗马城邦的狭隘范畴”,并非专门保护公民利益的法律,排除A项;市裁判官和外事裁判官使用法律,调整以所有权和契约关系为核心的财产关系,体现的是万民法的特点,不能说明罗马公法体系不断走向健全,排除B项;公民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罗马)出现了一种与市民法不尽相同的法律”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1549年6月,都铎王朝中期的凯特起义是英国历史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起义的贫苦阶层提出:“拆毁栅栏,填平沟渠,让每个人都有使用公社牧场的机会,希望自由、平等和同样使用一切物品。”这表明凯特起义()A.反对圈地运动掠夺B.深受启蒙思想启迪 C.要求争取议会权利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凯特起义发生的时间为1549年,贫苦阶层提出每个人都有使用公社牧场的机会,由此可见,该起义主要反对的是圈地运动,A项正确;16世纪还未发生启蒙运动,排除B项;题干中农民起义要求的是公社牧场的使用,并非议会权利,排除C项;使用公社牧场并非公有制下的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4.1781年,刚卸任的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在思考法国的财政困境时惊叹于下述事实: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竞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这被当时人称为“世界的奇迹”。出现这一奇迹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体制影响财政动员的效率B.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烈度差异C.工业革命刺激社会财富的增长D.殖民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81年的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因此能够以国家的信用力来进行借贷以维持与法国的战争,A项正确;1781年的法国还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此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而且英国是靠借贷维持战争,说明社会财富还没有得到明显的增长,排除C项;英国能够依靠借贷维持战争,并不是由于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A项。5.1741年,英国人塞缪尔・沃克创办了罗瑟勒姆钢铁厂。据他的日记记载,对该厂三年利润及其流向作如下统计(见下表)。(单位:英镑)项目时间产值利润及其流向总额用于分红投入企业发展用于维修、法律等方面1762年13500210021010008901763年15200300035017009501764年1700031003501800950作为史料,表2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A.重工业成为支柱产业B.殖民扩张加速资本积累C.资本家追求奢侈享乐D.企业发展依赖利润反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表中信息可知,该钢铁工业发展比较迅速,而资本家用于分红的却不多,大部分都用于企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能得出“重工业成为支柱产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殖民扩张,排除B项;据表中数据可知,资本家用于分红的却不多,大部分都用于企业的发展,故C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6.1776年北美宣布独立后,第二届大陆会议提出并着手起草《邦联条例》,筹建统一政府。次年,大陆会议便通过了《邦联条例》。但是直到1781年,该条例才最后为十三州全体批准并生效。该条例从起草到十三州全体通过用了五年时间,主要原因是()A.北美独立战争导致政局动荡B.自治传统与建立统一政府的矛盾C.各州政治制度存在巨大差异D.该条例赋予中央政府的权力过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76年北美宣布独立后,第二届大陆会议提出并着手起草《邦联条例》,筹建统一政府......但是直到1781年,该条例才最后为十三州全体批准并生效。”可知,1776年北美宣布独立后,其筹建统一政府的条例到1781年才获得十三个州全体批准生效,说明美国13个州各自自治传统与是否建立统一政府产生矛盾,导致从起草到十三州全体通过用了五年时间,B项正确;北美独立战争导致政局动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各州政治制度存在巨大差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该条例赋予中央政府的权力过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7.1791年6月20日,法国发生了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英国画家吉尔雷第一时间创作了漫画《法国民主派突然袭击了逃亡的王室》。该漫画 A.凝结了浪漫主义艺术精华B.表现出英国社会对暴力革命的忧惧C.讴歌了法国自由民主事业D.传递了英国承认法国新政权的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791年6月20日,法国发生了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英国画家吉尔雷第一时间创作了漫画《法国民主派突然袭击了逃亡的王室》”,漫画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具体事件,但是该漫画将追捕出逃国王的事件视为“法国民主派突然袭击了逃亡的王室”,并展示民主派丑恶恐怖的形象,这与光荣革命后英国渐进和平的民主进程形成强烈的反差,反映了君主立光制的英国人民排斥暴力革命的大众心态有关,故B正确;)浪漫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主观性,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其风格不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排除A;材料未体现对法国自由民主事业的讴歌,排除C;当时的英国政府敌视法国新政权,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排除D。8.《国际歌》自1871年问世,迅速传遍全球:1890年被译成西班牙文,1899年被译成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版.1920年出现中文版,1922年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此外,在香港、台湾地区还有方言的《国际歌》。据此推知这一时期A.战争激发民族民主运动高涨B.反君主专制的斗争深入发展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兴未艾D.马克思亲自指导各国的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歌》属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国际歌》在全球范围传播说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兴未艾,C选项符合题意。战争激发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A选项排除。社会主义运动针对的是本国资产阶级,B选项排除。马克思亲自指导各国的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9.列宁把巴黎公社的主要历史经验归纳为“摧毁官僚军事国家机器”,并代之以“更完全的民主”“国家官更成为不过是执行我们委托的工作人员”,是“负有责任的、可以撤换的而且是领取普通薪金的监工和会计”。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体现了新型政权建设的尝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巴黎公社运动时期。据材料“摧毁官僚军事国家机器”,“负有责任的、可以撤换的而且是领取普通薪金的监工和会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政权,体现的是新型政权建设的尝试,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并未指导巴黎公社运动,排除A项;巴黎公社最后失败,并没有推翻法国的资产阶级,排除B项;十月革命的时间是1917年,而巴黎公社的时间是1871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初获勋章者》是俄国画家费多托夫于1846年创作的,该画描绘了尼古拉一世时期一个初获勋章的小官吏,在请客后的第二天早晨,刚起床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客厅,赤着双脚,得意忘形地向女仆炫耀挂在旧睡衣胸前的那枚勋章。该画作所属流派的特征是()A.重视色彩渲染B.注重瞬间印象C.反对传统束缚D.关注社会现实【答案】D【解析】【详解】费多托夫是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家,《初获勋章者》揭露了俄罗斯19世纪40年代沙皇时代 下层小官吏空虚、卑劣和丑陋的灵魂,对社会的时弊和丑恶现象进行了尖锐的讽刺,D项正确;浪漫主义美术强调色彩的运用,排除A项;印象画派注重瞬间印象,排除B项;现代主义美术反对传统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11.19世纪下半叶,德国农业生产增加了3~3.5倍,每个劳动力的产量增加了2~2.5倍。在容克地主组织的“农场主同盟”的影响下,国家不断给予农业“救济”“补贴”,并保障了较高的粮价。这说明当时德国A.农业优先战略成效显著B.政府力促民族经济发展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松弛【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下半叶,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通过建立集权制度和福利政策干预经济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B项正确,排除D项;此阶段德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农业生产力大提高,但工业发展成就更突出,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二战后,排除C项。故选B项。12.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交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作为份地,且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C.关注民生消解贫困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交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作为份地”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政府为赢得战争的需要,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得到美国人民,尤其是黑人奴隶的的支持,取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缓解当时财政困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联邦权力的强化,排除B项;关注民生消解贫困,与美国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中,既有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又确立了共和派反对的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宪法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说明()A.第三共和国宪法违背时代潮流B.法国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C.人民在共和制建立中作用有限D.妥协是推进法国民主的途径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875年宪法既有君主派讨厌的“共和国”一词,也有共和派反对的议会体制,甚至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说明1875年宪法体现了当时各派别的妥协,故选D;第三共和国宪法顺应了时代潮流,A错误;材料体现各派的妥协,不能说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4.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国A.军事封建色彩浓厚B.政治体制严重制约经济发展C.统一的国内市场已经形成D.存在着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是工业强国”“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等信息可知当时德国存在着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D选项符合题意。军事封建色彩浓厚是材料的一方面,A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德国是工业强国,B选项排除。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和材料主旨无关,C选项排除。15.“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的核心内容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所主张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而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之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不是“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的核心内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二月革命,而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16.苏俄的一份文件中提到:“余粮的自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 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这()A.体现了政策选择的现实性B.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C.凸显了小农经济的落后性D.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苏俄”“余粮”“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等信息可知,材料表述的政策是苏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通过“租借制”“租让制”等形式部分恢复资本主义,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体现了政策选择的现实性,A项正确;当时的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现实性问题,“凸显小农经济的落后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述错误,此时的苏俄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苏俄(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排除D项。故选A项。17.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可知,苏联政府在这一时期出售藏品主要是为了外汇创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化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苏联出售藏品创收外汇主要是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出售藏品创收外汇,不能体现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苏联出售藏品是为了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为了积累工业化的资金,出售藏品创收外汇,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了苏联政府出售藏品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材料体现的是苏联通过出售藏品进行外汇创收,排除C项。故选D项。18.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消费者倾向用信贷方式购买汽车、家具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商品更加狂热;同时,美国总统柯立芝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而是一种信仰”、“政府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这反映了()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B.市场和政策因素诱发经济危机C.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广泛应用D.美国的民主制度面临严重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依据“美国的消费者倾向用信贷方式购买汽车、家具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商品更加狂热”、“政府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些因素为1929年经济大危机埋下了隐患,因此市场和政策因素诱发经济危机,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是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排除C项;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民主制度面临严重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9.1933年3月,罗斯福下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1934年1月,在罗斯福要求下,美国国会通过了《黄金储备法令》:由财政部掌握全国黄金,禁止金币流通,但黄金仍用于国际贸易,充当联邦储备银行和存款的准备金。上述政策()A.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B.强化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C.刺激了美国经济复苏D.使美国经济迅速度过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进行金融改革,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这项措施恢复了银行信用,刺激了美国经济复苏,C项正确;罗斯福政府的金融措施并未稳定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排除A项;罗斯福政府的金融措施是放弃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排除B项;“使美国经济迅速度过危机”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0.1953—1964年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1.175亿吨,比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A.经济体制的转型B.农业政策的调整C.垦荒运动的推行D.经济结构的重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53—1964年”、“1960年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主要和赫鲁 晓夫改革调整农业政策有关,故选B项;此时苏联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转型,排除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和政策调整有关,垦荒运动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经济结构重建的说法不符合当时苏联史实,排除D。故选B。21.下表是某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下分析符合的是()年份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9-2.53.66.83.42.83.4A.该表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的巨大成效B.该表反映出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C.该表反映了里根践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取得成效D.该表反映出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该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在1982年以后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美国的里根政府践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取得成效,是美国初步摆脱了滞胀危机的困扰,C项正确;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后期陷入僵化,而且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时间也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没有促使苏联GDP连续增长,排除B项;克林顿执政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22.20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一些非洲国家对资金技术的需求,通过经济援助与苏联进行争夺。随着60年代初非洲大部分国家取得独立,美国随之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力度,援助额占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重,从50年代的1%至60年代的10%。美国加大对非洲援助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美国的国际形象B.促进非洲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C.扩大马歇尔计划范围D.将其纳入争夺世界霸权的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由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一些非洲国家对资金技术的需求,通过经济援助与苏联进行争夺……”,可知冷战期间,美国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实则是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D项正确;美国加大对非洲的援助,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并不是形象,排除A项;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并不是为了促进非洲经济发展,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的范围是西欧国家,并不是非洲, 排除C项。故选D项。23.1990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48年的36%下降到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这表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影响在于()A.减少了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D.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8年至1990年世界。根据材料“《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48年的36%下降到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可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各国的关税税率有着明显的下降,这显然有利于降低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24.八国集团(简称“G8”),曾经是一个跨国经济组织,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及俄罗斯,2009年后,该组织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主要功能逐渐被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在内的二十国集团(简称“G20”)取代。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治理的诉求与国家实力消长B.各国对区域集团化的积极响应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D.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2009年后,该组织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主要功能逐渐被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在内的二十国集团取代”,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壮大,进一步完善了全球的治理,A项正确;“各国”表述绝对,排除B项;“已经建立”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大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0年,法国颁布了《山地造林法》,开启了山地环境整治的序幕。1882年,《山地恢复与保护法》将山地恢复工程与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使法国山地环境整治融入了社会层面考量,并将具体实施机构更名为“山地整治局”。林务官不再一味追求绿化面积,而是通过修筑拦砂坝、开挖排 导渠、山坡集水区植树以及牧场管制等方式来治理山地环境,截至1909年已完成21万5千公顷。1913年,颁布的《1882年山地恢复与保护法补充法》,将整治区的区域扩展至山顶和斜坡等脆弱地带,水系调节也被列为防洪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据肖晓丹《国家主义视野下的法国山地环境治理(1860~1914)》材料二19世纪前期开始,英国持续对环境立法并不断修订完善,内容涉及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等,以遏制城市环境持续恶化。一些学者、社会活动家和改革家对生态环境破坏发出警告,甚至身体力行地进行实际改革活动。查德威克更是直接推动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通过。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要求在城镇建立公共园林,街道和公路两旁大量植树。19世纪后期,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煤炭使用量,采用污染较少的无烟煤或煤气。《工业分布法案》设置城市人口和工厂密度上限,将“剩余人口”和大部分工厂搬迁到附近新建的基础设施良好并给予生产生活补贴的卫星城镇中。二战后,通过学校教育、公众科普以及医疗宣传等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英国媒体有独立于政府的特性,若政府在环境治理上有疏失,媒体会不留情面地击。——据石峰可《近代以来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法国山地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英国近代以来环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政府主导;立法保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山地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治理与预防相结合;治理内容和措施不断丰富;持续治理,成效显著。(任答5点)(2)不同:调整能源使用结构;优化城市产业布局;重视绿化城市公共空间;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加强舆论(媒体)监督。(4点)影响:遏制了城市环境的持续恶化,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有利于英国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英国工业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布局都达到了较为合理的程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践行城市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英国人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境治理氛围;有利于形成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对其他国家与地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借鉴。(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一“法国颁布了《山地造林法》”可以得出政府主导和立法保障;据材料一“山地整治局”可以得出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据材料一“将山地恢复工程与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可以得出山地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据材料一“不再一味追求绿化面积,而是通过修筑拦砂坝、开挖排导渠、山坡集水区植树以及牧场管制等方式来治理山地环境”可以得出治理与预防相结合;据材料一“将整治区的区域扩展至山顶和斜坡等脆弱地带,水系调节也被列为防洪工程的重要目标之 一。”可以得出治理内容和措施不断丰富;据材料一“1860至1913年”可以得出持续治理,成效显著。【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不同:据材料二“减少煤炭使用量,采用污染较少的无烟煤或煤气”可以得出调整能源使用结构;据材料二“《工业分布法案》”的内容可以得出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据材料二“要求在城镇建立公共园林,街道和公路两旁大量植树”可以得出重视绿化城市公共空间;据材料二“通过学校教育、公众科普以及医疗宣传等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可以得出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提高公众参与水平;据材料二“英国媒体有独立于政府的特性,若政府在环境治理上有疏失,媒体会不留情面地击。”可以得出加强舆论(媒体)监督。影响: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近代以来英国城市环境治理遏制了城市环境的持续恶化,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颁布“《工业分布法案》”,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有利于英国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使英国工业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布局都达到了较为合理的程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采用污染较少的无烟煤或煤气”,调整能源使用结构,践行城市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公众科普以及医疗宣传等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有利于提高英国人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境治理氛围;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加强舆论(媒体)监督多方努力有利于形成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结合所学可知对其他国家与地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借鉴。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人类历史,较早成功的现代化路径首先由于先发国家发挥社会与市场的重要作用,优先考虑国家与社会权力的边界、强调社会自组织力量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先发国家相继掌握了国际体系的领导地位,它们借此优势发展的同时又将基于自身发展经验的“社会中心主义”现代化路径推广开来,这实际上就削弱了政府的组织性力量。其次由于先发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后发国家生产力达不到与先发国家竞争的地步,自然失去了社会力量和市场的相对优势,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进行有组织的现代化,集中优势与先发国家进行国际竞争。这种“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强化了国家的能力和政府的自主性,强调政府可以脱离社会的利益与压力主导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摘编自卢春龙《谁之现代化?何种现代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一种现代化模式,选择一个国家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现代化模式和国家,明确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社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英国论题:社会市场推动近代英国成现代化强国阐述:新航路开辟后,市场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促进英国经济发展,也使得英国资产阶级走上了舞台的中心。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进一步确立了个 人权利在英国的合法地位,促进社会市场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启成为推动自由市场经济在英国乃至全球扩展的主要力量,在自由市场的推动下英国的现代化基本完成并成为世界工厂。总之,在英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与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英国的现代化道路称为“社会中心主义”模式。示例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德国论题:德国依靠国家的力量迅速实现现代化阐述:德国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崛起之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也缺乏政府的保障,阻碍了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德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国家的能力,推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德意志统一后,政府的自主性和权力得以强化,推动德国成为一个强大而有效率的国家。德国利用国家力量把握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聚集资源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完成了自己的现代化。总之,德国在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充分发挥国家力的作用,快速赶超实现了现代化。(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皆可)【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总结了历史上的几种现代化模式,一是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中心主义”模式,强调社会自组织力量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二是后发国家“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依靠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结合所学,英国发挥社会与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实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世界工厂,是社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的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依靠国家的力量迅速实现现代化,是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的代表。可结合“英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德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学知识,选取一个国家,论述其现代化进程的过程和特点。27.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16世纪初,法国海上贸易高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呼吁国家重视海外贸易。1661年,科尔贝接管法国海上事务,以重商主义发展海上贸易。1664年,为扭转巨大逆差,科尔贝废除了封建税和省内税,大规模简化关税体制,以省为单位列出取消或合并的关税条目,建立12个财政区,在每个财政区设立关税办公室,统一负责海关关税的征收。此外,普遍提高国外制成品进口税,普遍降低法国商品的出口税。1667年,法国海关征税商品的种类大幅增加,进口税率调整至1664年的两倍。18世纪初,法国成功实现了贸易顺差,各大港口城市空前繁荣。——摘编自《科贝尔改革与法国近代海权的崛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尔贝关税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尔贝关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转移,法国海外贸易高速发展;法国海外贸易出现巨大逆差; 法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为开拓国际市场;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产生。(2)内容:废除了封建税和省内税,大规模简化关税体制;大幅提高国外制成品进口税,普遍降低法国商品的出口税,大幅增加海关征税商品种类。影响: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新关税征收体制;降低了商品出口成本,提高了法国商品国际竞争力;法国成功实现了贸易顺差;客观上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法国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法国港口城市空前繁荣。【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16世纪初,法国海上贸易高速发展”可分析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转移,法国海外贸易高速发展;根据材料“为扭转巨大逆差”可分析得出法国海外贸易出现巨大逆差;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法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为开拓国际市场;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产生。小问2详解】内容:根据材料“科尔贝废除了封建税和省内税,大规模简化关税体制”可分析得出废除了封建税和省内税,大规模简化关税体制;根据材料“以省为单位列出取消或合并关税条目,建立12个财政区,在每个财政区设立关税办公室,统一负责海关关税的征收”可分析得出大幅提高国外制成品进口税,普遍降低法国商品的出口税,大幅增加海关征税商品种类。影响:根据材料“统一负责海关关税的征收”可分析得出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新关税征收体制;根据材料“普遍降低法国商品的出口税”可分析得出降低了商品出口成本,提高了法国商品国际竞争力;根据材料“法国成功实现了贸易顺差”可分析得出法国成功实现了贸易顺差;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客观上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推动了法国海外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各大港口城市空前繁荣”可分析得出带来了法国港口城市空前繁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26 09:30: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217.5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