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树德中学高2021级高二下期5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相关信息(姓名、考号等)准确、规范的填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戏曲悠久而辉煌的传统,既体现在大量经典剧目的字里行间,还表现为这些剧目精彩的舞台演绎。它们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积淀。与文学经典不同,戏曲经典的当代演绎离不开传承者的表演,而每个人的自然身体都是独特的、有差异性的。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曲,有更多机会被赋予现代意义,更易于和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让优秀的戏曲文化在当代社会继续保持生命力,最直接的途径是持续上演经典剧目。经典改编,是戏曲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戏曲继承并化用经典早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大量引用前人的作品,如王实甫《西厢记》以元稹《莺莺传》为题材,白朴《梧桐雨》取自白居易《长恨歌》;明末清初以来兴起的秦腔、梆子等地方戏,尤其是京剧,更是大量化用历史演义和民间评书弹词,衍生出大量戏曲经典剧目。戏曲史上无数类似的典范,对今人的创作颇有启发。近年来,戏曲界在这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莆仙戏《踏伞行》,对传统剧目《双珠记》和《蒋世隆》进行精心嫁接,既真切动人又妙趣横生。戏曲界通常用“移植”比喻跨越文体、剧种和风格对同一题材进行再创作的实践。戏曲史上有大量通过移植创造出优秀作品的先例。比如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移植自豫剧,翻新出彩;梨园古装戏《董生与李氏》改编自当代小说,令人赞叹。近年来,戏曲界通过移植而成功推出优秀作品的现象明显增加,呈现出创造性转化经典的积极态势。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和锡剧《三三》是当代戏曲界创造性地将优秀文学作品转换为舞台艺术的新收获。李季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采用信天游这种陕北地区广泛流传的文体。它从故事、人物到文体,都与秦腔既有内在精神切合之处,又有美学上的巨大跨度。把这样一部文学作品移植成秦腔, 具有挑战性。编剧刘锦云尽可能保留原诗大到格律、小到句式的独特精华,又使之富于秦腔的韵味和色彩。锡剧《三三》移植自沈从文的小说,艺术家们找到了沈从文小说与锡剧之间的美学关联,是一次成功的转化。戏曲的移植改编不是简单地将其他艺术形式的叙事作品搬到舞台上。不同的文艺样式有不一样的表现手法,戏曲改编必须充分发挥剧种自身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通过出色的舞台表演让前人的优秀作品获得新的生命,是转化和发展的重心。优秀戏曲艺术家无不善于汲取前人的技术积累,并将它们化用于新作之中。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排演《赵氏孤儿》“说破”一场,就巧妙地化用其师贾洪林在《朱砂痣》里的身段。近年来,现代戏创作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第四场则创造性地将传统戏《徐策跑城》的台步运用于表现主人公追赶铁牛的场景。可以说,能否成功化用传统,以丰富现代戏的舞台表现手段进行艺术创造,是现代戏创作成败的关键。戏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戏曲的传承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历代经典剧作的精心传承,同时还需要在叙事方法、情感表达和技术呈现等方面,对前人的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才会有当代戏曲文化繁花似锦的景象。(摘编自傅谨《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创作实践——戏曲传统当代转化的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戏曲经典剧目的语言和舞台演绎既是国人审美情趣的积淀,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B.在当代社会,上演古代戏曲剧目是让优秀的戏曲文化继续保持生命力的直接途径。C.近年来,通过跨越文体、剧种和风格等移植方式来助推优秀戏曲作品的现象开始出现。D.将其他艺术形式的叙事作品搬到舞台上并汲取其表现手法,便可创造性发展戏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基于对戏曲悠久而辉煌的传统的认识,提出了戏曲传统当代转化的论题。B.文章主要从经典改编、戏曲移植、汲取前人技术三方面完成了对中心论点的论证。C.文章列举《西厢记》《梧桐雨》和《三三》,意在证明戏曲继承并化用经典古已有之。D.文章既肯定了戏曲移植改编之用,又强调需要发挥剧种自身优势,具有思辨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化用经典比现代剧作更有优势,故经典剧目较多。B.秦腔《王贵与李香香》保留了信天游原诗的独特精华,又彰显了秦腔的韵味和色彩。C.对前人身段的巧妙化用和台步的创造性运用是现代戏曲进行艺术创造的两种体现。D.戏曲的守正出新既需要精心传承历代经典,又需要多方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答案】1.A2.C3.A 【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上演古代戏曲剧目”错误。原文相关的表述是“持续上演经典剧目”,选项扩展范围。C.“近年来……开始出现”的表述不合原文,原文信息在第三段“戏曲史上有大量通过移植创造出优秀作品的先例……近年来,戏曲界通过移植而成功推出优秀作品的现象明显增加,呈现出创造性转化经典的积极态势”,可见在“近年来”的时间限制下,原文相关的表述为“明显增加”,选项中的信息对应的时间是“戏曲史上”,可见选项问题为杂糅信息,偷换修饰限定时间。D.“汲取其表现手法”属无中生有;另外,说法过于绝对,将其他艺术形式的叙事作品搬到戏曲舞台上仅仅是创造性转化、发展的条件之一,原文信息在后数第三段“戏曲的移植改编不是简单地将其他艺术形式的叙事作品搬到舞台上。不同的文艺样式有不一样的表现手法,戏曲改编必须充分发挥剧种自身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通过出色的舞台表演让前人的优秀作品获得新的生命,是转化和发展的重心”。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列举……锡剧《三三》,意在证明戏曲继承并化用经典古已有之”错误,锡剧《三三》是近年来的戏曲移植剧目,不能证明“戏曲继承并化用经典古已有之”的观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A.“比现代剧作更有优势,故经典剧目较多”属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进行比较,只是列举了过去和现在的剧作化用经典的例子。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联合国《世界城市展望2014版》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镇人口百分比将达76%,高于中等收入国家51%的平均水平。大规模城市化建设改变了城市气象生态,城市在快速聚集人口与财富的同时,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风险,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给城市防洪排涝减灾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国每年都有百余座城市发生暴雨积涝受淹,近年来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2016年遭受洪涝灾害的城市数量分别达到125座、164座、216座。究其原因,一是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城市短时强降雨频发,致灾性暴雨发生频率显著提高。二是城市地面硬化率节节攀升,地面入渗缓洪能力减弱。三是城市建设与水争地现象严重,填埋河湖水域开发建设时有发生,城市水体面积萎缩,滞纳调蓄雨洪能力严重衰减。(摘编自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我国城市防洪应急管理现状与挑战》)材料二:增强城市防汛排涝能力,需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弥补防汛排涝的关键短板。一是要弥补硬件基础设施的短板。首先,跟地铁站防汛排涝有关的基础设施应位于清单前列。如在挡水设施方面,传统上有可移动的沙袋、挡水板等,较为现代化的设施有固定型的防水门、与站体一体打造的“防水结构体”等。其次,要确保处在关键位置的硬件设施和人员“在状态”。必须对下沉式建筑、在建工程基坑、蓄滞洪空间、泄洪通道、排涝管渠泵站、涵闸、排水管网等设施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更新。二是要弥补应急实战能力的短板。对极端情况要考虑充分并有相应预案。针对极端情况下的应急行为,应反复进行沙盘推演,提高抗击洪涝灾害的实战能力。三是弥补城市防汛排涝规划上的短板。应立足于流域、都市圈、城乡区域、地下空间利用等新理念,合理规划布局,迎战洪水、治理洪水、利用洪水。突出防汛排涝的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方向,结合我国防汛排涝和抗洪的古老智慧,打造在防汛排涝等方面具有更高安全等级的现代化城市。(摘编自冯奎《弥补城市防汛排涝短板》、《经济日报》2021年8月4日)材料三:内涝监测系统由水位监测站、LED显示屏和县级预警平台组成。水位监测站、LED显示屏与云服务之间采用GPRS/3G/4G的通信方式;水位监测站与LED显示屏之间采用无线数字射频进行无线通信。内涝监测站通过水位传感器(水尺),可实时监测低洼处的积水水深,并将水深数据传送至LED显示屏和县级平台;LED显示屏可实时接收监测站发送的水位数据和县级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并显示警示信息。 内涝监测系统组成图(摘编自李丹等《基于城市水文的城区防洪排涝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材料四:内涝多被认为是城市排水问题。只要有足够大的排水管道,内涝就不是问题。但是这种历史经验,多来自西欧城市的设计,而这些城市其实规模比较小。比如,整个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伦敦不过800多万人口,灾害多是局部性的。而中国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仅仅简单地引入欧美的海绵城市建设,并不一定能完全适应中国城市的需求。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国家而言,防洪不是一个市政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风险治理的问题。提高认识,方能有真正的对策。(摘编自李靖云《防洪不仅是市政建设问题,更是城市风险治理问题》)4.对“城市防洪排涝”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给城市防洪排涝带来了巨大的挑战。B.城市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地面硬化率过高,导致防洪排涝工作难以有效开展。C.目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还存在许多短板,如硬件基础设施、应急实战能力等。D.我国有着丰富的城市防洪排涝历史经验,但仍无法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候变化导致的暴雨,城市自身排涝能力不足,是我国受涝城市数量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B.针对极端洪涝灾害,要制定相应的预案,并反复演练,才能提高抗灾的实战能力。C.内涝监测系统的核心是水位监测站,监测站可向LED屏发射水位数据和预警信息。D.西欧城市防涝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因为中国城市规模更大,情况也更为复杂。6.现阶段,我国如何有效应对城市洪涝灾害?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答案】4D5.C 6.①合理规划,改变城市建设过程中硬化率高、与水争地等现象,建设海绵城市;②加强防范,强化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反复进行应急演练;③智能管理,利用大数据进行洪涝管理、预警,建设智能城市;④深化认识,将防洪排涝提升到城市风险管理层面来思考。【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我国有着丰富的城市防洪排涝历史经验”无中生有。材料二提到“结合我国防汛排涝和抗洪的古老智慧”,并未说明我国有着“丰富的城市防洪排涝历史经验”。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C.“监测站可向LED屏发射水位数据和预警信息”错。由材料三原文“内涝监测站通过水位传感器(水尺),可实时监测低洼处的积水水深,并将水深数据传送至LED显示屏和县级平台;LED显示屏可实时接收监测站发送的水位数据和县级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并显示警示信息”可知,监测站只能向LED屏发射水位数据,预警信息是县级平台发布的。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一原文“二是城市地面硬化率节节攀升,地面入渗缓洪能力减弱。三是城市建设与水争地现象严重,填埋河湖水域开发建设时有发生,城市水体面积萎缩,滞纳调蓄雨洪能力严重衰减”“”可知,应合理规划,改变城市建设过程中硬化率高、与水争地等现象,建设海绵城市;②由材料二原文“二是要弥补应急实战能力的短板。对极端情况要考虑充分并有相应预案。针对极端情况下的应急行为,应反复进行沙盘推演,提高抗击洪涝灾害的实战能力”可知,应加强防范,强化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反复进行应急演练;③由材料二原文“三是弥补城市防汛排涝规划上的短板。应立足于流域、都市圈、城乡区域、地下空间利用等新理念,合理规划布局,迎战洪水、治理洪水、利用洪水。突出防汛排涝的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方向,结合我国防汛排涝和抗洪的古老智慧,打造在防汛排涝等方面具有更高安全等级的现代化城市”及材料三原文“内涝监测站通过水位传感器(水尺),可实时监测低洼处的积水水深,并将水深数据传送至LED显示屏和县级平台;LED显示屏可实时接收监测站发送的水位数据和县级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并显示警示信息”可知,应智能管理,利用大数据进行洪涝管理、预警,建设智 能城市;④由材料四原文“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国家而言,防洪不是一个市政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风险治理的问题。提高认识,方能有真正的对策”可知,应深化认识,将防洪排涝提升到城市风险管理层面来思考。(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端喜宁春强那时,在我的老家石门,无论谁家操办红白喜事,酒席上都是八道菜,故称“吃八碗”。石门的酒席,四人一桌。女人赶席,只跟女人坐一起,不喝酒,饭吃得也快。往往菜一上齐,就立马走人。走时,手中都端着满满的一盆菜。八道菜并没吃几口,全折进自备的盆里往回带,这叫“端喜”。女人吃八碗,其实是端回家吃的。能吃好几顿呢。若是哪位女人赶席而不端喜,反倒让人奇怪了,不仅主人家没面子,连厨师也感到不自在。你不端喜,是看不起主人,还是瞧不起厨师呀?于是,女人端喜,便成了石门独有的一道风景。在石门,能掌大勺做八碗、手艺又出众的,当属春海。春海是我家的邻居,寡言,人长得黑而瘦,细高的个子,一年四季都好戴着一顶蓝帽子。春海当厨,总要支上两口大锅。用砖头在事主家院子里垒起两个炉灶,也只需一袋烟的工夫。起炉灶学问大着呢,弄不好,火不旺,可是要误大事的。所以,无论到谁家掌勺,春海都要亲自起炉灶。两口大锅同时生火,同时做菜,春海却并不显得忙乱,倒常悠闲地坐在凳子上抽烟。满院子都是诱人的香。香气窜了出来,在村中四处飘荡,逗引着每个人的胃口。我们这些讨狗嫌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风一样在村街上刮来刮去。人坐着,却并没真正得闲。什么时候该用铲子翻动锅里的菜,什么时候该添加什么料,什么时候该起锅了,全凭多年来练就的机灵的嗅觉。春海做菜,从不用口尝,只用鼻子嗅。一嗅,就知道菜是咸还是淡了;一嗅,就知道菜炒得到没到火候。起锅更显功夫,须快。慢了,菜会煳在锅底。春海手持一把硕大的铁舀,噌噌噌,仿佛只是眨眼间,一大锅菜就被舀进缸里了。八口大缸就放在炉灶边,再冷的天,菜也不会凉。更让人称奇的是,春海对菜量的准确把握。几十个碗排放在案子上,春海手中的勺子如韩信点兵,片刻就上完了一道。而缸里正好剩有半拃厚的菜,这叫“留喜”。奶奶八十四岁那年,突然成了催婚婆,天天催早已订婚的大哥结婚。那年月,日子寡淡得很,吃饭成了所有家庭最犯愁的事情,更别说做八碗席了! 奶奶却催得急。奶奶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没几天活头了,你们就成心不想让我吃大孙子的喜酒?父亲便去找春海商量。老屋里,俩人各自卷起一支烟喇叭,哑哑地抽。半天,春海清清嗓子,说:也该热闹热闹了,这都一年多没吃八碗席了,哪个肚子不空落落的?再不好好吃一顿,人连精神头都没了。父亲望着春海,一脸的沮丧:眼下拿什么做八碗席啊?春海说:我来想办法吧。之后,春海天天晚上都要走家串户,跟村人商量着为大哥做八碗席的事。春海还说通了自己的老婆,同意届时把家中的母鸡杀掉两只,疼得老婆一看见鸡就抹眼泪。春海问,舍不得?老婆说,沙子眯眼了。喜日那天,村里的妇女们早早就来了。她们手中用来端喜的盆都不空着,全装着可以食用的稀罕物。实在拿不出什么的,就端着从山上新采来的野菜。男人们的手也不空着,多是拎着装有老白干的酒瓶子。春海有条不紊地忙活着。傍晌,八道菜相继上桌,全是叫不出名的混搭菜。婚宴开始了。女人孩子们,只顾窃窃地吃,谁也不说什么。男人们也忙着填肚子,酒杯暂时被冷落在一旁。整个院子里,充盈着咀嚼声。这声音美妙无比,也畅快无比,它是石门人等待许久的食欲大联欢。春海衔着烟喇叭,哑哑地看。风轻轻拂过,许是眯了眼,有喜泪款款溢出他的眼眶。散席时,女人们喜笑颜开,端着满满的一盆“喜”,从奶奶身边走过。只是奶奶不知道,她们用来端喜的盆里,个个都倒扣着一个小盆。不然,哪有那么多的菜用来端喜呀!人都散去了,春海才跟父亲一起吃饭。父亲端着一碗酒,站起身,朝春海深深弯下腰去。长辈给晚辈鞠躬,这是石门最高的礼节了。材料二: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它是契合,发生持续作用;它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悉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只有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才能培养出这种亲密的群体,其中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费孝通《乡之中国》7.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地方特色”,既有文化美,又有人情美、生活美,展现了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希望。B.在塑造春海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作者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以及侧面描写,表现了一位善良能干的厨师形象。C.作者两次写到“泪”,一次是春海老婆,一次是春海,两处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春海善良与热心的形象。 D.结尾处“长辈给晚辈鞠躬”,表现了父亲对春海的深深的感激,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指,表达了对于“善”的最高的尊敬。8.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端喜”谋篇布局的。9.材料一中的人物群像是如何体现出材料二中的“亲密”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案】7.C8.①文章一开始介绍了老家石门“端喜”的风俗与文化传统;②由“端喜”引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掌大勺做八碗”的能手春海;③然后写了春海与村民们一起齐心协力筹办“八碗席”的经过,为后文特别的一次“端喜”作铺垫;④最后写女人们端着“喜”从奶奶身边经走过,满足奶奶的心愿。9.①大家都恪守相同的传统(接受同一意义体系):即使是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办婚礼的“八碗席”以及席后的“端喜”依然都是大家的“约定俗成”。②关系无言而亲密:为了大哥的婚礼,村民们各自从家里带来食物办这场“八碗席”,以无声而善意的行动支持乡里乡亲。③彼此有着高度的了解:他们了解奶奶的心意,所以“端着满满的一盆‘喜’,从奶奶身边走过”,用善意安慰老人的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两处形成对比”错,两处并没有形成对比,春海流泪是喜悦与感动,春海老婆流泪是因为心疼,也并非不善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八道菜并没吃几口,全折进自备的盆里往回带,这叫‘端喜’”“人端喜,便成了石门独有的一道风景”文章一开始介绍了老家石门“端喜”的风俗与文化传统;“在石门,能掌大勺做八碗、手艺又出众的,当属春海”由“端喜”引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掌大勺做八碗”的能手春海;“奶奶八十四岁那年,突然成了催婚婆,天天催早已订婚的大哥结婚。那年月,日子寡淡得很,吃饭成了所有家庭最犯愁的事情,更别说做八碗席了”“父亲便去找春海商量”“之后,春海天天晚上都要走家串户,跟村人商量着为大哥做八碗席的事”写为了大哥的婚礼,春海与村民们一起齐心协力,各自从家里带来食物,筹办“八碗席”的经过,为后文特别的一次“端喜”作铺垫;“散席时,女人们喜笑颜开,端着满满的一盆‘喜’,从奶奶身边走过。只是奶奶不知道,她们用来端喜的盆里,个个都倒扣着一个小盆。不然,哪有那么多的菜用来端喜呀”最后写女人们端着“喜”从奶奶身边经走过,满足奶奶的心愿。【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先从材料二中找到“亲密”关系的理解,再结合材料一的群像描写进行分析。①大家都恪守相同的传统(接受同一意义体系):结合材料一“奶奶八十四岁那年,突然成了催婚婆,天天催早已订婚的大哥结婚。那年月,日子寡淡得很,吃饭成了所有家庭最犯愁的事情,更别说做八碗席了!”“散席时,女人们喜笑颜开,端着满满的一盆‘喜’,从奶奶身边走过”可知,即使是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有些仪式还要举办,办婚礼的“八碗席”以及席后的“端喜”依然都是大家的“约定俗成”。②关系无言而亲密:结合“里的妇女们早早就来了。她们手中用来端喜的盆都不空着,全装着可以食用的稀罕物”“男人们的手也不空着,多是拎着装有老白干的酒瓶子”“八道菜相继上桌,全是叫不出名的混搭菜”可知,为了大哥的婚礼,村民们各自从家里带来食物办这场“八碗席”,以无声而善意的行动支持乡里乡亲,体现了乡村邻里关系的亲密。③彼此有着高度的了解:结合“散席时,女人们喜笑颜开,端着满满的一盆‘喜’,从奶奶身边走过”可知,他们了解奶奶的心意,所以“端着满满的一盆‘喜’,从奶奶身边走过”,其实盆子里是空的,她们用善意安慰老人的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之伐北匈奴也,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又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即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固复使超使于阗,欲益其兵;超愿但将本所从三十六人,曰:“于阗国大而远,今将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是时于阗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至于阗,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国相私来比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杀匈奴使者而降。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于是诸国皆 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B.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C.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D.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匈奴,即与“南蛮”相对的“北狄”,是对我国古代北方的各少数民族的泛称。B.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加“假”者,一般为副手、佐吏之意,也有“代理”的意思。C.巫,古人认为能够与鬼神沟通,调动鬼神为人消灾降福(如预言、祈雨、医病)的人。D.遣子入侍,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文中与“纳子为质”一样都是指到汉朝做人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超一行到达鄯善国时,鄯善王广礼遇班超,十分周到,但不久就突然改态度,疏远怠慢。B.班超认为只有入虎穴,才能得虎子,应乘夜火攻,消灭匈奴使者,以震慑鄯善,使之归附。C.班超针对北虏行动结束后,才告诉郭恂经过,郭恂大惊失色,认为班超太武断冒进了。D.于阗广德王归降之后,班超重赏了广德王以及他的下属官员,于是于阗国被镇服平定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2)于阗国大而远,今将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答案】10.C11.A12.C13.(1)像班超这样有才能的官员,为什么不派遣(他),却要改选他人呢?现在任命班超为军司马,命他继续完成先前(通西域)的事业。(2)于阗是大国且离汉朝路途遥远,现在我即使率领几百人同去,到了于阗国也没有好处(不会变强);如果发生意外的事,人多了反而更成为累赘。【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班超暗中获知底细,便答应此事,但要巫师亲自前来取马。不久,巫师来了,班超便立刻将他斩首,并逮捕了私来比,痛打数百皮鞭。班超将巫师的首级送给广德,借机对他进行谴责。“其状”是“知”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报”是“回复”之意,“回复”的内容是“许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其首”是“斩”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北匈奴,即与‘南蛮’相对的‘北狄’,是对我国古代北方的各少数民族的泛称”错。北匈奴指匈奴,不是“北狄”,是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北狄才是对我国古代北方的各少数民族的泛称。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郭恂大惊失色,认为班超太武断冒进了”错。根据原文“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可见,郭恂并没有“认为班超太武断冒进了”,而认为班超会独揽功劳,超过自己。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更选”,改选;“以”,任用、任命;“遂”,完成。(2)“将”,率领;“无益”,没有好处;“不虞”,指不能预料的事,意外;“为累”,成为累赘。参考译文: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讨伐北匈奴时,派代理司马的班超与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鄯善王广对班超用贵宾礼仪接待,十分周到。但不久就突然改变了态度,疏远怠慢班超等人。班超说:“这一定是因为有北匈奴的使者来到,而鄯善王犹豫不知归附谁的缘故。明智的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能看到迹象,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计策,只有乘夜用火攻匈奴使者,对方不知我们有多少人,一定非常恐怖,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大家说:“好吧。”天刚黑,班超就率领官兵奔向北匈奴使者住的营帐。正赶上刮大风,于是班超就顺风点火,前后鼓声齐鸣,喊声震天,匈奴使者惊慌失措。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手下的官兵杀死匈奴使者及随从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烧死。第二天返回, 告诉了郭恂,郭恂大为吃惊,接着脸色变了,班超明白他的意思,举了举手说:“你虽然没有前去,我怎有心独占这份功劳呢!”郭恂才高兴起来。班超于是叫来鄯善王广拿出匈奴使者的人头给他看,鄯善全国震恐。班超将汉朝的威望德政告诉鄯善王,让他从今以后,不要再跟北匈奴交往。广叩头说:“愿归属汉朝,不再有二心”。班超回来,向窦固禀告,窦固大喜,向皇帝报告班超的功绩,并请求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说:“像班超这样有才能的官员,为什么不再派遣,却另去选拔他人?现在任命班超为军司马,命他继续完成前功。”窦固又派班超出使于阗,想给他增派随同的士兵,但是班超只愿带原本跟随他的三十六人,他说:“于阗是个大国,道路遥远,如今率领几百人前往,无益于显示强大。而如有不测之事发生,人多反而成为累赘。”当时,于阗王广德称雄于西域南道,但该国仍受匈奴使者的监护。班超到达于阗后,广德待他礼仪态度十分疏淡。于阗又有信巫之俗,而巫师声称:“神已发怒,问我们为何要倾向汉朝?汉朝的使者有一匹黑唇黄马,快去找来给我做祭品!”于是广德派宰相私来比向班超索求赠马。班超暗中获知底细,便答应此事,但要巫师亲自前来取马。不久,巫师来了,班超便立刻将他斩首,并逮捕了私来比,痛打数百皮鞭。班超将巫师的首级送给广德,借机对他进行谴责。广德早已听说过班超在鄯善斩杀北匈始使者的事迹,大为惊恐,便随即杀死匈奴使者投降。班超重赏于阗王及其大臣,就此镇服安抚于阗。于是西域各国全都派出王子到汉朝做人质。西域与汉朝的关系曾中断了六十五年,至此才恢复交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注】①刘辰翁,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题为“春感”,却春景不多。由“银花”“戏鼓”“月明”等物象推断,这可能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风光美好的城市令人心生凄凉,满怀哀愁。C.“番腔”“戏鼓”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神鸦社鼓”,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 D.全词主要以四字句法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15.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辇下风光”是对过去的怀念,指故都临安曾经的美丽繁华景象,承接前文。②“山中岁月”是现实的处境,指自己隐居之后寂寞而漫长的时光;从“辇下”到“山中”,既有空间上的转换,又有从过去到现实的今昔比照。③最后一句“海上心情”是气节的体现,指自己在宋亡之后忠心不二、矢志守节的心意,以此结尾既深化主旨,收束全词思想情感,又余韵悠长,耐人回味。【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错误。“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的义愤填膺,说民众“麻木不仁”是错误的。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及结构安排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全诗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含义,鉴赏主旨情感要借助题目、注释、背景等。结构安排要看与上下文的联系。首先分别理解这三个短语的含义,“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爱国将士们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这三句表现的内涵深远,层层推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辇下风光”指自己心之所系;“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作者之志向跃然于兹,隐居不仕,甘愿在山中度过悠悠岁月,保持遗民身份,时时挂念故国旧都,这就是他的“海上心情”,即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因此,以“海上心情”作结,不仅点出了“山中岁月”、“辇下风光”的实质,而且是对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总概括。我们甚至可以说,作者写此词的目的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海上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来寄托词人对人生的感慨。(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中,辛弃疾赞叹刘裕为恢复中原大举北伐,气势雄壮,横扫敌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向门客解释强秦不敢对赵国开战的原因是“______”;蔺相如再三避让廉颇,不引起争斗的原因是“______”。【答案】①.人生如梦②.一尊还酹江月③.金戈铁马④.气吞万里如虎⑤.徒以吾两人在也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尊”“酹”“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知从何时起,书店待售的图书大都被塑封包裹得严严实实,读者只能看书封,不能拆阅,这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图书,真的有必要塑封吗?不可否认,塑封有利于保护图书,()。但是,塑封增加了图书成本。塑封一本书约需两毛多钱,看起来似乎不是多大的事儿,但在图书出版持续增长,图书利润率愈益下滑的今天,每本书若能节省这两毛钱,______,书业整体由此形成的绝对节约额会很可观。图书采用塑封包装,还涉及环保问题。塑料含有聚丙烯、聚乙烯等,是不可降解材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______。此外,塑封的存在,______在读者与图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一本书究竟合不合读者之意,起码要大致翻一翻才能约略知晓内容和文字风格,可因为塑封阻隔,翻阅愿望化为泡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读者购买的欲望,减少了销售量,真是______。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还是方便读者的角度考虑,塑封这一“标配”都应取消。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内容上除了务求经典,装帧、销售、发行等各个方面也要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积微成著不言而喻不止得不偿失B.集腋成裘显而易见不止自食其果C.积微成著显而易见不啻自食其果D.集腋成裘不言而喻不啻得不偿失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图书可以因塑封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B.图书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皆可因塑封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C.它使得图书可以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D.它使得图书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皆可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内容上除了务求经典,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也要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B.除了在内容上务求经典,装帧、销售、发行等各个方面也要体现出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C.除了在内容上务求经典,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也要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D.除了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要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内容上也要务求经典。【答案】17.D18.D19.C【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积微成著:细微的事物经过长时期积累,就会逐渐变得显著。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句中形容节约额增多,用“集腋成裘”更合适。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根据语境“塑料含有聚丙烯、聚乙烯等,是不可降解材质”,是讲“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需要说也可以明白的,应选用“不言而喻”。不止:不限于,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与下文语意不通。不啻:可表示“不止”,还可表示“如同”“无异于”。语境讲塑封的存在相当于在读者与图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用“不啻”。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语境中说塑封虽然可以保护图书,免遭污损,但造成了经济等方面的损失,选用“得不偿失”更好。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括号前说“塑封有利于保护图书”,那么括号中的句子主语为“塑封”更好,由此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较,从句子的流畅性和强调的重点来看,D项表述更连贯,排除C。 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的病因是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在修改时,一是“在内容上”与“除了”应互换位置,二是“装帧、销售、发行”应改为“装帧、发行、销售”,排除AB。D.“内容上也要务求经典”放在后面加以强调,这种修改不符合原文的表达重点。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公历”,又被称为“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准确定。①。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能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每年基本长度为12个月,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围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于是,农历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②,被称为“阴阳历”。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24节气。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约15度,农历就会设置一个新的节气。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③。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请根据材料内容,给“农历”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60个字。【答案】20.示例:①我国还有一套叫“农历”的历法②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③将被加入一个闰月21.农历是一种①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②包含有24节气,③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差异的④被称为阴历的历法。【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填入句子之前说的是“公历”,而填入句子之后说的是“农历”,那么填入句子就是 一个承上启下句,引入“农历”的概念。可以填入“我国还有一套叫‘农历’的历法”。第二空,从前文“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可知,填入内容应是和“考虑月相变化”相并列的另一种情况,从文中可知,这是“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情况,而由后文“被称为‘阴阳历’”可知,填入内容应是一种历法。据此可以填入“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第三空,从后文“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中“置闰”可知,应是加入了一个闰月。故可以填入“将被加入一个闰月”。【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给“农历”下定义,先确定其属概念,然后再找出“农历”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第二段“农历历法雏形……”可确定“农历”是一种历法。因此下定义的基本句则为:农历是一种……的历法。从文段中“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能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可知,农历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因此可作为有效信息放在句子中;从文段中“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24节气”可知其包含有24节气;从文中“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圈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可知,农历是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差异的,这是农历的基本特征;文段中又提到“被称为‘阴阳历’”可知,农历还有一个名字——阴阳历。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则可得农历的定义:农历是一种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包含有24节气,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差异的被称为阴阳历的历法。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近,一段幼儿园老师在课堂上教小朋友跳《花园种花》的手指舞视频,以龙卷风般的架势席卷全网。网络时代,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他人分享的见解、生活等可以一览无遗;而自己的观点、状态等也很容易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在“关注”与“被关注”的过程中,有的人乐在其中,有的人深感其苦。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注意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在“关注”中你我同行最近,一段幼儿园老师在课堂上教小朋友跳《花园种花》的手指舞视频,备受网民关注。毫不夸张地 说,在网络时代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关注”与“被关注”的命运,因为网络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同样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你、我都是网络社会肌体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细胞,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关注”与“被关注”就是我们现行生活的基本常态,既然无可避免,就当理性面对。其实,我们不应该用“逃脱”关注这类贬义词,更不应该悲观地将其视为痛苦的渊薮;因为当我们太过看重所谓的“隐私权”和群己界限时,我们可能会陷入自我主义的漩涡而忘记了我们作为现代公民应具有的责任与义务。健康的网络生态需要我们共同建构,和谐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共同缔造并维护。自我的观点、看法若不分享给他人,自然不会引起他人的“关注”,但那样的话,我们与“窥私者”又有何异?再进一步想,我们一味要求别人分享,而自己却藏着掖着,这种被单向的“关注”所左右的生态环境又怎能持久?因而,既积极地“关注”他人,又大方地“被关注”,才是一个平等的交流态度,才能构建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网络生态。关注他人分享的见解和生活,既可以分享他人的“喜乐”,也可以分担他人的“哀怒”,而且,在我们的密切关注中,众多的违法乱纪行为得到惩治,公平正义得以伸张,温暖也可以传递到社会的角角落落。而我们被他人关注,既是我们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外界对我们的激励和督促。以消极和戒备的心态来看待“被关注”,必然深感其苦,而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坦然待之,我们就会“乐在其中”。说到底,这其中的区别,不仅是责任意识的反映,也是一个人心态的直观体现。在“关注”与“被关注”中交流融合,个人才能成长为更为大度理性的人,社会也会成长为更为开放包容的社会,而国家也必定会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网络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国家走过的痕迹。因为积极地推进“关注”与“被关注”,才有汉唐盛世;也因为拒绝“关注”与“被关注”,我们关起国门做那“天朝上国”的美梦,“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但“天朝上国”不是那么好当的,列强的“坚船利炮”让一个自我封闭的国家认清残酷的现实,于是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就此开始。总而言之,不论“关注”还是“被关注”,我们的目的是交流、分享和借鉴,网络时代,愿我们拥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热门新闻指出,在社交媒体上,无论是他人分享的见解、生活,还是自己的观点、状态,都可以一览无余,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面对“关注”与“被关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可见,材料的主旨是:在网络时代,如何面对“关注”与“被关注”。这是一个见仁见智、因人而异的问题,考查的是考生 的思辨能力。“关注”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性的选择,可以关注对自己有积极意义、能带来正能量的、给予自己启发和引领的人与事,不花费精力去关注那些毫无意义的、专为博人眼球的、哗众取宠的、蹭热度的、无厘头的人与事。这样,自己的关注才有意义,有价值,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才值得。面对林林总总的见解和态度,我们还应该有选择、甄别的能力,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于他人的见解和态度既要免于狭隘的不以为然,也不应该丧失独立判断而盲目跟风。尤其在“流量”利益驱使下,“关注”会成为营销的手段,要有清醒的判断。网络时代“被关注”也有不同的情况,有的人主动展示自我;有的人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隐私”;有的人被误读和曲解……主动展示自我的,要做好受到不同评价的心理准备。面对被关注,如果是由衷的,善意的,可以积极互动,表达感谢,交流感受,分享经验,用更好的状态回应他人的关注;也可以礼节性地表示感谢后保持沉默。如果是不怀好意的、吹毛求疵的甚至道德绑架的,可以不予理睬,可以适时辩驳,还可以选择屏蔽。深受个人“隐私”暴露之苦的,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面对误读和曲解,要能理性看待,并进行自我调试。总之面对关注和被关注,不必刻意迎合,也不必故作清高,乐意为之者可以乐此不疲,苦不堪言者可以退避三舍,只要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违背公序良俗和法律条文,都无可厚非。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网络时代关注与被关注的表现,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关注与被关注,这样做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谈,在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去关注别人,又如何去面对别人的关注。还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在网络时代无论是关注还是被关注,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立意:1.默默关注是种修养,被关注也是一种认可。2.关注与被关注的底线是善意和不打扰。3.关注与被关注的苦与乐。4.关注要有选择力,被关注要有定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理)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24 18:24: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139.6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