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史铁生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今天的文学,毛病就是太文学,今天的小说,绝望就绝望在太小说。当有人说‘这不是小说’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问:‘什么是小说?’”史铁生对“什么是小说”的追问透露出对既有文学规范的强烈不满。在他的文学观念里:“文学即越界,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不轨之思。”作为当代文坛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异数”,史铁生始终自外于当代文学的每一热闹潮流,成为最无以归类的作家之一。冥思,是失去行走能力的史铁生所获得的另一种异常发达的“行走能力”——“精神漫游”。他试图通过冥思来找到应对生存困境的答案,给自己一个“不至于自杀”的理由。这就形成了史铁生非同寻常的写作观——“为灵魂的安宁寻找种种理由的过程即是写作行为”“写什么和怎么写都像是宿命,与主义和流派无关”。轻形式技巧的史铁生更强调思想,而他抵达思想的方式是提问——“向自己的心魂深处去观看,去发问”。史铁生早期的提问多是出于对个体残疾的困惑和愤怒,生和死的难题成为他冥思的重心。当同时代作家的危机感大多停留在社会层面的时候,史铁生却偏离常轨,沉醉于对形而上哲学命题的迷思。提问导向新的发现,史铁生正是从个体的残疾开启了对人类精神残缺的思索。不断地提问,然后是呓语般的自问自答,史铁生仿佛在进行思想的自搏。他的全部小说,都像是由自我分裂出来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史铁生曾说“最近似小说的东西就是聊天”“写作就像自语,就像冥思……”。聊天和自语无需规矩,更用不着技巧,只关乎真诚。真诚、善思,便是史铁生透露的写作秘诀。对他而言,写作越到后来越变成自由的“心魂之舞”。《我与地坛》发表之初,引发过文体归属的争议:从个人“沉思录”的性质来看,无疑是散文,但如果从叙事的角度分析,又处处可见其“小说手法”。对于这种文体越界,史铁生认为是件好事:“散文正以其内省的倾向和自由的天性侵犯着小说,既不必保护散文的贞操,也用不着捍卫小说的领土完整。”也许,在他看来,当一种文体无力承纳作家的“不轨之思”时,需要改变的,恰是我们对文体边界的厘定。为数不多的从文学史视角研究史铁生的论者,都曾强调过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文学史写作对史铁生一 定程度的“忽略”。他们为此扼腕痛惜,但如果跳脱通过文学史为作家寻找坐标的惯性思维,史铁生的不能被整合归类反倒成了他始终保有鲜明文学个性的自由徽章。站在文学史边缘的史铁生对文学有自己的分类——“面对灵魂的写作”“面对社会的写作”“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写作”以及特殊时代的“奉命写作”。在史铁生的文学词典里,“面对灵魂的写作”是唯一的、最高的文学品类。小说是什么,从来都是一个生长着的问题。史铁生曾借用徐悲鸿的名联“独执偏见,一意孤行”来表明自己的写作立场,他大约早已洞悉自己终将是一个孤绝寂寥的独行者。(摘编自荆亚平《“不轨之思”与文体越界》)材料二:一个残疾作家,对正在变动的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但正是这一有限,使他沉浸到了人性之海的深处,他拷问着、自省着、盘诘着。有限与无限、必然与偶然、平凡与奇迹、绝望与幻觉……史铁生的世界充满了悖论,满溢着困境。在他那里,俗谛的召唤消失了,他尽可能绕过被千百万人重复过的思维之网,精神被还原到一片混沌之中。史铁生写小说,故事永远是单调的,但内蕴竟如此丰满。而有时,艺术的界限被踏破了,使你不知道这是诗呢还是散文,是小说呢还是随笔。形式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颗漂泊的心。技巧、主义、思潮、热点均与其无缘,他的世界只有生命与苍穹。但这简单的元素却迸放着汩汩热流,你在红尘滚滚的商场可以看到这热度么?在变幻莫测的官场里能领略其风采么?不,你在世俗王国永远看不到它,在所谓精英文人那里也领略不到它。史铁生是一颗夜幕里的新星,虽微小而又微小,但其迷人的光泽,已使昏暗之夜显得更加无色。《我与地坛》是一曲生命的交响,那寂寥的底色下涌动的是汩汩热流,作者在一片荒芜的园子里感受到了时间,感受到了命运。除了鲁迅、张承志的作品曾这样荒凉地展示过人性的苦涩外,中国的新文学,绝少这类形而上意味的孤独的咏叹。史铁生以其岑寂的声色,将已身的苦难与人类的苦难汇于同一个调色板里,在静静的荒凉里,倾听着生命慢慢的流逝声,倾听着岁月在自己躯体上的划过。一切都是流动的,像肖邦的夜曲,宁静中隐含着悠远的韵致。在他的灵魂里与其说感到了一个残疾者的精神代偿,不如说看到人类对自身缺陷填补的渴求。一切有着自由意志的人,都可以在他的声音里感受到一种亲昵和抚慰。史铁生以自己的孤独而获得了朋友,其作品也因此与流俗区别开来。我相信他已不再简单的隶属于文学史,而未来的哲人或诗人,或许正是通过这类文人的著作,看到我们这一代的苦境。这虽只是猜想,但是史铁生,对此当之无愧。(摘编自孙郁《通往哲学的路——读史铁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于对个体残疾的困惑和愤怒,史铁生向自己发问,进而开启对人类精神残缺的思索,思想愈发深 刻。B.在自问自答中,史铁生仿佛进行着思想的自搏,他的全部小说,都采用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形式展开。C.史铁生的写作重视思想,轻视形式技巧,在作者看来,“面对灵魂的写作”是唯一的、最高的文学品类。D.史铁生的作品个性鲜明,思想独特,难以被归类,部分论者认为他在文学史上还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与地坛》一度引发过文体归属的争议,史铁生认为散文与小说可以越界,所以无须厘定两者文体的边界。B.史铁生的小说,故事多数是单调的,但内蕴是非常丰满的,可以说比“所谓精英文人”的作品更具有思想性。C.中国的新文学中,《我与地坛》的文学价值可与鲁迅、张承志的作品并驾齐驱,都荒凉地展示了人性的苦涩。D.史铁生自外于当代文学的每一热闹潮流,是当代文坛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异数”,但作者看到了其独特的价值。3.材料一中提到“史铁生正是从个体的残疾开启了对人类精神残缺的思索”,下列语句不能体现他已“开启了对人类精神残缺的思索”的一项是()A.这就是命运,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病隙碎笔》)B.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合欢树》)C.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所有的人都一味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我与地坛》)D.于人类而言,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务虚笔记》)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为什么说史铁生是“最无以归类的作家之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D3.B4.①举例论证,以《我与地坛》为例,论证史铁生作品的个性特点;②对比论证,用世俗王国精英文人的作品和史铁生的作品对比,突出史铁生作品的独特魅力; ③类比论证,用鲁迅、张承志的作品和史铁生的作品类比,论证史铁生作品显示的苦涩与孤独;④比喻论证,把史铁生比作“夜幕里的新星”,把《我与地坛》比作“肖邦的夜曲”,论证史铁生作品的韵致。5.①他的作品深入灵魂,思考人性,充满哲思,角度独特,不同于同时代只停留于社会层面思考的作品;②他的写作轻视形式技巧,摒弃主义、思潮和热点;③他的作品突破了文体的边界,文体归属有争议。【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都采用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形式展开”错误,原文中说“都像是由自我分裂出来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不是真正的“对话形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A.“无须厘定”错,原文是改变“对文体边界的厘定”。B.“故事多数是单调的”错,原文是“故事永远是单调的”。C.“并驾齐驱”于文无据,原文是“除了鲁迅、张承志的作品曾这样荒凉地展示过人性的苦涩外,中国的新文学,绝少这类形而上意味的孤独的咏叹”,并没有说“并驾齐驱”。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对母亲早逝的痛苦属于属于个体层面,不属于对人类精神残缺的思索。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我与地坛》是一曲生命的交响,那寂寥的底色下涌动的是汩汩热流,作者在一片荒芜的园子里感受到了时间,感受到了命运”,举例论证,以《我与地坛》为例,论证史铁生作品的个性特点。“但这简单的元素却迸放着汩汩热流,你在红尘滚滚的商场可以看到这热度么?在变幻莫测的官场里能领略其风采么?不,你在世俗王国永远看不到它,在所谓精英文人那里也领略不到它”是对比论证,用世俗王国精英文人的作品和史铁生的作品对比,突出史铁生作品的独特魅力。“除了鲁迅、张承志作品曾这样荒凉地展示过人性的苦涩外,中国的新文学,绝少这类形而上意味的孤 独的咏叹”是类比论证,用鲁迅、张承志的作品和史铁生的作品类比,论证史铁生作品显示的苦涩与孤独。“史铁生是一颗夜幕里的新星,虽微小而又微小,但其迷人的光泽,已使昏暗之夜显得更加无色”“《我与地坛》是一曲生命的交响”“一切都是流动的,像肖邦的夜曲,宁静中隐含着悠远的韵致”是比喻论证,把史铁生比作“夜幕里的新星”,把《我与地坛》比作“肖邦的夜曲”,论证史铁生作品的韵致。【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为灵魂的安宁寻找种种理由的过程即是写作行为”“史铁生早期的提问多是出于对个体残疾的困惑和愤怒,生和死的难题成为他冥思的重心。当同时代作家的危机感大多停留在社会层面的时候,史铁生却偏离常轨,沉醉于对形而上哲学命题的迷思。提问导向新的发现,史铁生正是从个体的残疾开启了对人类精神残缺的思索”可知,他的作品深入灵魂,思考人性,充满哲思,角度独特,不同于同时代只停留于社会层面思考的作品;根据“写什么和怎么写都像是宿命,与主义和流派无关”“轻形式技巧的史铁生更强调思想”可知,他的写作轻视形式技巧,摒弃主义、思潮和热点;根据“《我与地坛》发表之初,引发过文体归属的争议”可知,他的作品突破了文体的边界,文体归属有争议。(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麦海徐广慧老张来了。老张来的时候,麦子都高过觅食的喜鹊了。麦田像是绿色的海,从天的那边,铺到天的这边。那老张,肩膀上挎着一个布书包,书包里放着写日记的本子。老张走在大街上,像个谜语。老张走路一晃一晃的,见人就说,吃了呗?干什么去呀?见到岁数大的,他就喊大爷大娘、叔叔婶子,见到岁数小的,他就喊哥哥姐姐。大家被他问得一蒙一蒙的,瞪着眼睛看着他,心里嘀咕:这人谁啊,俺不认识你啊。那个自称老张的人是谁呢?慢慢地,村里的人就都知道了。老张是市委办公室派下来的驻村干部。来福村的扶贫工作队一共三个人,老张是队长,在来福村任第一书记。您的梦想是什么?老张挨家挨户,问遍了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呃,梦想,这个……梦想嘛……被问的人看看天,陷入了沉思。也有的人装作挠痒痒,一把捂住了自己的鼻子,担心自己笑出声来。 老张还是问。老张像个小学生一样,把老百姓说的话都记到了他的小本本上。他像是追风筝一样,追着村子里的人,非要弄清他们的脑袋里到底装着什么。老李是个有梦想的人。谈起梦想来,老李眼睛湿乎乎的。老李说,专员啊,俺从小的梦想就是把门前的这条路修修。真的,这也是俺爹小时候的梦想,现在俺爹没啦,俺也到了半百的年纪啦,这梦想还没实现。老李媳妇的嘴快,老李的话还没说完,老李媳妇就说,哎哟,专员,今儿个我把这话儿撂这儿,您要是真能把门前的这条路修了,我马素芬就在来福村大街上倒着走。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这个月我找人规划一下,下个月就动工。老张一拍大腿,整个人像弹簧一样,从杌子上跳了起来。老百姓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老张在跟领导道别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声音不大还有点儿发颤,但很清楚。红房子、黄土地、白杨树、绿麦子,是老张梦境的依靠。老张在工作前,每年的春夏之交,都会回到家乡,穿着布底鞋,到麦海里走一走。他喜欢麦子。麦子幼年时是绿色的,等到结了穗,灌满浆,就变为了黄绿色。阳光一照,一照,再一照,就又变成了金黄色。一行行,一片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海像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油饼,铺满了整个田野。路过的人,没走几步,浑身上下,就都变成了香的。没有一棵麦子背叛过大地,哪怕是遗落在路边的,也会被拾麦穗的手收进粮仓。老张拿着他的小本本说,包括进村的那一段,要是从东到西都修通,差不多有三公里。沙子、石子、水泥、沥青这些材料咱们自个儿买,机械和人工费都算进去,水稳一平八十五,油面一吨二百九,一吨可以铺五公分油面八平左右,我估计两百万应该够了。支书的脑袋垂了下去,两个委员趴下身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地皮。老张拿着他的小本本说,修路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资金问题,是清理路面的障碍物。最东边,是一个三四亩大四五米深的大坑,坑里和坑沿上长满了碗口粗的毛白杨。坑东边,依次是李袖中家的柴火垛、王二傻家的猪圈、老南瓜家的两棵梨树、麻花家的牛棚。坑西边是一个坍塌的断桥,断桥西边是刘金钟家的鸡窝、老李家的药铺、二黑家的老枣树、王又年家的榆树、三奶奶家的菜地、一根筋家的厕所、甄挺香家的车库……光障碍物,老张就在小本本上记了十几页。哪一个障碍物是谁家的,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占了公共的地点,那一家有几口人,都多少岁,都是干什么的,有了事儿家里谁做主,谁好说话,谁不好说话,老张都记得清清楚楚。要想修路,首先得把路面上的障碍物清走。这个好办呀?不好办。老张琢磨了半天,把这事交给了马素芬。哎哟喂,马素芬,叫她给别人家做工作,她自己哩,她家的那个药铺子别看只有一间屋,那可是她的命根子。他们一大家子,全凭着卖农药挣钱哩!她舍得把自己的药铺子拆了吗?她要是舍得,我立马把我们家的车库推平。这话是谁说的,街南的甄挺香说的。这话很快传到了马素芬的耳朵里。人们想,好啦,这下事儿闹大了,炮捻儿点着了,光等着看烟火,听响声了。大家屏住呼吸,捂好了耳朵,却没有见到一 点儿火星,更是没有听到一点儿动静。要知道,在这之前,这俩女人是不说话的。现在俩人隔空对话,可把村里的人稀罕坏了。甄挺香说,她的药铺子拆了,我的车库立马拆,我不叫公家动手,我自己就把这活儿干了。马素芬说,好,沙地里拔萝卜,来他个干净利索的。人们睡了一晚,醒来后发现马素芬家药铺子的房顶不知哪儿去了,光剩下个屋茬子。那些红红绿绿的瓶子也不知去了哪里。儿子开着挖掘机拆车库时,甄挺香也出来了,脖子里系着一条丝巾。丝巾是彩色的,紫、蓝、黄、绿、红……你所能想到的颜色,在她的丝巾上几乎都能找到。真是美呢,听说那条丝巾是老张的媳妇来看老张时送给她的,那丝巾像是一只彩色的蝴蝶,把甄挺香的脸衬托得好看极了。天空湛蓝湛蓝的,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太阳干净得像是婴儿的脸。没有风,空气暖洋洋的。转眼间,一条明晃晃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麦田里。麦到小满日夜黄。金黄的麦穗,像是一条条自带发光体的小鱼,在麦海里自由自在游着。那个下午,老张嗅着麦香,向麦海深处走去,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棵会行走的麦子。一阵风吹过,麦浪翻滚。(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09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张走在大街上,像个谜语”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老张初到来福村时对村里情况的不熟悉。B.老张在跟领导道别时的声音特点,既表明了他对理想的坚定,也表明了他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没有把握。C.修路是老李家两代人的梦想,老李媳妇激将老张的话,既含有怀疑也含有期盼,同时为下文拆药铺做铺垫。D.甄挺香之所以会痛快地将自家车库拆掉,是因为与马素芬的“隔空对话”刺激了她,她不肯比别人落后。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老张来了”开头,并且单独成段,既醒目突出,有强调的意味,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如“麦海像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油饼”,所写之景如在眼前,有较强的画面感、镜头感。C.小说情节设置不以曲折跌宕取胜,而是重点勾勒村民们的各色形象,有利于展现来福村的风貌,增加作品真实感。D.小说详写老张对修路所需资金、路面上需要清理的障碍物及各家情况的记录内容,侧面刻画了老张的细心、严谨。 8.小说中画线句的内容在全文情节上有何作用?9.小说标题“麦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C7.D8.①“药铺子”“车库”,与上文路面障碍物的叙写相呼应;②“她要是舍得,我立马把我们家的车库推平”,为下文马素芬愿拆药铺、甄挺香愿拆车库的情节埋下了伏笔。9.①现实生活中的麦海是像绿色海洋的麦田,是老张刚到来福村时看到的景色;②记忆中的麦海是老张家乡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景色变化、充满诗意;③麦海象征着出身农村的老张不忘本、反哺农村的责任心与使命感;④麦海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象征着扶贫工作下,新农村建设开创出的美好局面。【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写出老张初到来福村时对村里情况的不熟悉”错误,表面上写老张,其实是写村民对他身份的猜测。B.“也表明了他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没有把握”错误,应是因即将开展的扶贫工作而激动。D.“是因为与马素芬的‘隔空对话’刺激了她,她不肯比别人落后”错误,原因除了与马素芬的“隔空对话”之外,还有老张细致的工作——让妻子送丝巾等。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侧面刻画了老张的细心、严谨”错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属于正面描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作用的能力。结合上文“老张拿着他的小本本说,修路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资金问题,是清理路面的障碍物。……要想修路,首先得把路面上的障碍物清走。这个好办呀?不好办。老张琢磨了半天,把这事交给了马素芬”可 知,上文提到了路面上的障碍物;句子“她舍得把自己的药铺子拆了吗?她要是舍得,我立马把我们家的车库推平”中的“药铺子”“车库”,与上文路面障碍物的叙写相呼应。结合下文“人们睡了一晚,醒来后发现马素芬家药铺子的房顶不知哪儿去了,光剩下个屋茬子。那些红红绿绿的瓶子也不知去了哪里”可知,马素芬把自己家的药铺拆了;结合“儿子开着挖掘机拆车库时,甄挺香也出来了,脖子里系着一条丝巾”可知,甄挺香也把自己的车库拆了。句子“她要是舍得,我立马把我们家的车库推平”,为下文马素芬愿拆药铺、甄挺香愿拆车库的情节埋下了伏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结合“老张来的时候,麦子都高过觅食的喜鹊了。麦田像是绿色的海,从天的那边,铺到天的这边”可知,麦田像是绿色的海,从天的那边,铺到天的这边,现实生活中的“麦海”是像绿色海洋的麦田;老张来的时候,麦子都高过觅食的喜鹊了,“麦海”是老张刚到来福村时看到的景色。结合“麦子幼年时是绿色的,等到结了穗,灌满浆,就变为了黄绿色。阳光一照,一照,再一照,就又变成了金黄色”可知,记忆中的麦海是老张家乡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麦子幼年时是绿色的,灌满浆后就变成了黄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又变成了金黄色,颜色的变化,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充满诗意。结合“老百姓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老张在跟领导道别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声音不大还有点儿发颤,但很清楚。红房子、黄土地、白杨树、绿麦子,是老张梦境的依靠。老张在工作前,每年的春夏之交,都会回到家乡,穿着布底鞋,到麦海里走一走。他喜欢麦子”可知,老张喜欢麦子,每年都会回到家乡,到麦海里走一走。在被麦海包围的来福村他挨家挨户的询问,把老百姓的梦想当作自己的梦想,愿意为乡村幸福生活而努力,表现了老张对麦海、对乡村深沉的爱。麦海象征着出身农村的老张不忘本、反哺农村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结合“转眼间,一条明晃晃柏油路一直延伸到麦田里。麦到小满日夜黄。金黄的麦穗,像是一条条自带发光体的小鱼,在麦海里自由自在游着。那个下午,老张嗅着麦香,向麦海深处走去,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棵会行走的麦子。一阵风吹过,麦浪翻滚”可知,柏油路一直延伸到麦田里,金黄的麦穗像是一条条自带发光体的小鱼,在麦海里自由自在游着。柏油路的修建,象征着来福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扶贫攻坚工作将会取得胜利。而麦海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象征着扶贫工作下,新农村建设开创出的美好局面。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 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文本二:西为石马山,游黄华洞进路处也。吕坤因洞路艰危,故题“回车岩”于此。北为北天门,旧有石坊,额曰“玄武门”,今废。又北为摩云岭丹嶂峻空岭东有八仙洞危若鹘枉即马第伯所云石室也其下为乱石沟水南流过避尘桥东折经鹤山北。夹岸陡险,苍松彀卧如梁,水潆洄而东注,达于溪里峪。(《泰山道里记》节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北为摩云岭/丹嶂峻空/岭东有八仙/洞危若鹘枉/即马第伯所云石室也/其下为乱石/沟水南流过避尘桥/东折经鹤山北B.又北为摩云岭/丹嶂峻空/岭东有八仙洞/危若鹘枉/即马第伯所云石室也/其下为乱石沟/水南流过避尘桥/东折经鹤山北C.又北为摩云岭/丹嶂峻空/岭东有八仙/洞危若鹘枉/即马第伯所云石室也/其下为乱石沟/水南流过避尘桥/东折经鹤山北 D.又北为摩云岭/丹嶂峻空/岭东有八仙洞/危若鹘枉/即马第伯所云石室也/其下为乱石/沟水南流过避尘桥/东折经鹤山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山之南和水之北皆为阳。“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说明汶水在泰山的南面。B.晦,旧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从文中可知,这次观日是在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C.行宫,京城外供帝王出行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D.桐城,文中指桐城派,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主要作家是桐城人而得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京师出发,经齐河、长清,穿泰山,越长城,来到泰安,并且和他的友人朱孝纯一起登游泰山,赏泰山夕照,观泰山日出。B.作者登泰山,没有沿古人的路从东谷进入,而是从中谷进入,半路越过中岭,沿着西谷来到山巅,没有去古人所谓“天门溪水”。C.作者虽历经迷雾冰滑,艰辛登山;但登顶后山、水、城郭尽收眼底,苍山负雪,日照城郭,居雾若带,雄浑壮阔,可谓不虚此行。D.作者一路上观赏了岱祠、碧霞元君祠及皇帝行宫等,道中从唐朝显庆以来的石刻虽然都已经模糊或缺失,却还是引起了他的关注。13.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西为石马山,游黄华洞进路处也。吕坤因洞路艰危,故题“回车岩”于此。14.作者描写“泰山日出”,堪称“有物、有序、简洁”,请简要分析。【答案】10.B11.D12.D13.(1)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2)西边是石马山,是进入黄华洞游览的路口。因为游览黄华洞的路危险难走,所以吕坤在这个地方写了“回车岩”(三个字)。14.作者按照日将出、日正出、日已出的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长天、云彩、大海的景象;语言简明扼要,寥寥数语使日出壮景宛然在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再向北是摩云岭,红色屏障的石壁高俊入空,摩云岭东面有个八仙洞,危险得就像鹘枉,也就是马 第伯所说的石室,下面是乱石沟,水向南流过避尘桥,又向东折回经过鹤山北。“洞”为“有”的宾语,“八仙”为“洞”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乱石沟”为“有”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桐城,文中指桐城派”错误,文中是地名。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都已经模糊或缺失”错误,文中是“其远古刻尽漫失”,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不是都已经模糊或缺失。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驳”,杂;“若偻”,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2)“游黄华洞进路处也”,判断句;“题”,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有物:文章描写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综述了名胜古迹。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等。有序:“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按照日将出、日正出、日已出的时间顺序描写。简洁:语言简明扼要,如描写日出的景象,寥寥数语使日出壮景宛然在目。参考译文:文本一: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 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文本二:西边是石马山,是进入黄华洞游览的路口。因为游览黄华洞的路危险难走,所以吕坤在这个地方写了“回车岩”(三个字)。北面是北天门,以前有个石牌坊,写着匾额“玄武门”,现在已经废弃。再向北是摩云岭,红色屏障的石壁高俊入空,摩云岭东面有个八仙洞,危险得就像鹘枉,也就是马第伯所说的石室,下面是乱石沟,水向南流过避尘桥,又向东折回经过鹤山北。两岸山峰陡峭险峻,苍劲的松树像房梁一样卧在上面,水流回旋向东注入,最终到达溪里峪。(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顰,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词中“巧”与“恨”,契合七夕人间“乞巧”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特征。B.范词中嫦娥蹙紧蛾眉,风姨兴风吹雨,承群仙相妒写出,宕开一笔,诗意隽永。C.两首词遣辞造句各异,但都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欢娱苦短”的永恒主题。D.两首词都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赋予牛郎、织女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16.对于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秦观和范成大所表达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秦观认为,鹊桥相会,虽聚少离多,却不值得哀怨。因为时空的阻隔反能酿就相会的甜蜜;只要彼此情深意长,就不必在乎朝夕相守。②范成大认为,七夕相会,匆匆一面,不如不见。因为见面只会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而且旧愁未消,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都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欢娱苦短’的永恒主题”错误,秦词表达的主题是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可知秦观的观点。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秦观认为,鹊桥相会,虽聚少离多,却不值得哀怨。通过范诗下片可知诗人观点。范成大认为,七夕相会,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连用排比进谏“十思”,其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远离奸佞小人的“两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月光下水天辉映,天地一片纯净晶莹的景象。(3)“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意蕴,如宋词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答案】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②.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③.素月分辉④.明河共影⑤.彩舟云淡⑥.着我扁舟一叶(只恐双溪舴艋舟;小舟从此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壅、蔽、谗、黜、辉、着、扁。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连绵的山丘、温暖广阔的田野以及无尽的白昼在此沉眠,它们尽享明媚阳光,不再叹息生命短长。荒凉之野不再寂寞。进入这里,可卸下肩头习俗的包袱。自然的圣洁使宗教相形见绌,自然的真实使英雄。在这儿,我们发现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自然如同神明,审判每一个接近的人。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走进展开的风景,为崭新的画卷所倾倒,为的思绪所吸引,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黯然失色相映争辉接踵而至B.黯然失神相映争辉摩肩接踵C.黯然失色相映成趣接踵而至D黯然失神相映成趣摩肩接踵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B.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C.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 D.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A19.C20.①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赋予树木人的特点,使之生动形象;②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裹挟,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黯然失神”,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此处语境是指与自然的真实相比,英雄显得很有差距,远远不如,所以应该用成语“黯然失色”。第二空,“相映争辉”,争夺光辉。“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此处语境是指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争夺光辉,所以应该用成语“相映争辉”。第三空,“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此处语境是指为接连不断地来的思绪所吸引,所以应该用成语“接踵而至”。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语序不当,将“随自然”放到“而去”的前面。BD两项成分赘余,“置”后面的“之”赘余,去掉。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构成:句子“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运用“无言”“说 服”“生活”等词,“无言的树木”“树木开始说服我们”“与之一起生活”,赋予树木人的特点,使之生动形象;表达效果:树木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裹挟,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创造力与大规模的脑部网络连通性有关。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①:孩子在每一秒钟里,能够在大脑中建立超过100万个神经元连接,这种惊人的速度在此后生命的任何阶段中都无法再现。人类早期大脑发育与培养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而随着人的成长,②。当我们迈入20岁出头时,额叶皮层变得更加理性,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它的一个副作用则是让我们开始失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这对创造力来说可能具有致命的杀伤力。除此之外,创造力的流失也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有关。成年人常常倾向于将错误视为失败,而并不认为它属于创造过程的一部分。反观孩子的玩耍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可言,成功也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在成人的世界里,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以“培养创造力”为开头,分别用一个双重否定句概括上文前两段中培养创造力的条件。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①人脑的发育速度最快;②创造力在慢慢流失;③犯错也许意味着创造。22.①不能不抓住生命的最初阶段;②不能不重视发散性思维。【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孩子在每一秒钟里,能够在大脑中建立超过100万个神经元连接,这种惊人的速度在此后生命的任何阶段中都无法再现”可知,在孩子最初几年,大脑发育的速度惊人,因此处应填写“人脑的发育速度最快”一类的话。 ②处,根据后文“它的一个副作用则是让我们开始失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这对创造力来说可能具有致命的杀伤力”可知,此处应该填写“创造力在慢慢流失”一类的句子。③处,根据前文“成年人常常倾向于将错误视为失败,而并不认为它属于创造过程的一部分”“反观孩子的玩耍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可言,成功也没有唯一的答案”可知,成年人认为错误不属于创造过程的一部分,而孩子没有这样的概念,故此处应该填写“犯错也许意味着创造”一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根据“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人类早期大脑发育与培养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可知,运用双重否定句,以“培养创造力”开头可以写为“培养创造力不能不抓住生命的最初阶段”。第二段根据“额叶皮层变得更加理性”“它的一个副作用则是让我们开始失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这对创造力来说可能具有致命的杀伤力”可知,本段可以概括为“培养创造力不能不重视发散性思维”。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漫画的左侧是标示“梦想”的高山,右侧有一个人站在“现实”的山顶。“梦想”与“现实”之间有条深 深的壕沟。漫画的上方揭示了漫画的主题:当我们谈起“现实和梦想”,总会看到这样的鸿沟。这则漫画主题明确、指向精准,启迪考生思考“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漫画材料中明确指出梦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鸿沟,考生应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准确界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梦想与现实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又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梦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梦想高于现实,梦想的存在启动了现实发展的动力。准确把握“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能够多角度思考剖析其丰富含义,明确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等是立意的关键,也是写作的重心。具体写作时首先亮出观点,然后分析梦想与现实有差距,而且有时差距巨大,隔着鸿沟;接着分析如何跨越这条鸿沟,比如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理想;努力奋斗,搭建梦想与现实的桥梁;用坚持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等。最后鼓励青少年要敢于追梦,用拼搏奋斗跨越鸿沟,抵挡梦想的山巅。立意:1.真正的梦想需要你与现实对抗。2.搭建梦想与现实的桥梁。3.跨越鸿沟,实现梦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00:42: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75.9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